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梅花叶肿病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梅花叶肿病的防治方法梅花叶片肿大肥厚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叶肿病或膨叶病。使梅花叶片变褐干枯。

症状

这种病害多发生于新梢和叶片。病叶局部或全部肿大肥厚,叶面粗糙,叶片皱缩畸形,开始时病叶呈现深红色,而后渐变为粉状层,最后叶片变褐干枯。枝梢受害后,节间变得粗短,叶片密生,造成病梢丛生,病叶卷缩。

病原

叶肿病的病原真菌是外囊菌属的一种。

梅花叶肿病的防治方法

发生规律

病菌冬季在被害枝梢上越冬,春天新芽萌发时侵害新枝新叶。这时如遇连续降雨,且土壤粘重积水,则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一是梅花不宜栽植在低洼、潮湿、通风不良的地段,盆栽梅花用土要通透性良好。

二是若发现梅花害病,应及时剪除病叶病枝,烧掉或深埋。

三是药剂防治,应抓住早春梅芽膨大时,周密均匀地喷洒1次药剂,以铲除越冬病菌并保护冬芽萌发。药剂可选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除梅花外,叶肿病病原真菌还可侵害杏树,也应注意防治。

编辑推荐

杜鹃花怎么养杜鹃花叶肿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症状:

杜鹃叶肿病又叫饼病。杜鹃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主要为害花芽、嫩叶和新梢。叶片正面初为淡黄色半透明的圆形斑,后为黄色,下陷;叶背面淡红色,肥厚肿大,随后隆起呈瘿瘤,瘿瘤表面有厚厚灰白色的粉层,如饼干状,叶枯黄早落。严重时叶柄病斑连片,畸形肥厚。嫩梢发病时,顶端产生肉质莲状叶,或为瘤状叶,后干缩为囊状。花瓣感病后,异常肥厚,呈不规则的瘿瘤。花芽受害成为肉质变厚变硬。这些嫩叶和花芽感病后异常的呈肉质增厚,产生大小不一的菌苞,花农称之为杜鹃苹果,直径为3-12毫米,有的可达8-18毫米,表面披覆有灰白色粉状物,此即为病原菌的担子的和担孢子。最后病部变黑褐色干枯脱落。

病原及发病规律:

真菌。为担子菌的日本外担子菌(ExobasidiumjaponicumShirai.)或杜鹃外担子菌(E.RhododendriCram.)。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外担子菌目、外担子菌科、外担子菌属。

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为发病盛期。病菌的担子在杜鹃寄主的表皮组织下形成。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上生圆筒形的担子孢子,以此侵染传播。低温高湿病害容易发生。月均温为15-20摄时度,相对湿度80%以上利于病害发生。杜鹃叶肿病菌以菌丝体在植株组织内潜伏越冬。次年春天产生担子孢子,经风吹雨水飞溅传播,侵染幼嫩组织。潜育期7-17天。病害一年发生两次,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以春末夏初最常见,3-5月较严重。温度较低,月平均气温在15-20摄氏度时,相对湿度为80%以上,阴雨连绵,阳光不足,植株生长柔嫩,病害容易流行。高山杜鹃发病最重。

防治办法:

(1)初现病状而在病部未形成白色粉状物时,立即摘除感病组织,集中烧毁。不要将带病苗木引入无病区。

(2)发芽前喷2-5波美度石硫合剂。

(3)发病前,尤其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0.5-1%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发病时喷洒65%的代森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5次。

杜鹃叶肿病的防治


症状

杜鹃叶肿病又叫饼病。杜鹃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主要为害花芽、嫩叶和新梢。叶片正面初为淡黄色半透明的圆形斑,后为黄色,下陷;叶背面淡红色,肥厚肿大,随后隆起呈瘿瘤,瘿瘤表面有厚厚灰白色的粉层,如饼干状,叶枯黄早落。严重时叶柄病斑连片,畸形肥厚。嫩梢发病时,顶端产生肉质莲状叶,或为瘤状叶,后干缩为囊状。花瓣感病后,异常肥厚,呈不规则的瘿瘤。花芽受害成为肉质变厚变硬。这些嫩叶和花芽感病后异常的呈肉质增厚,产生大小不一的菌苞,花农称之为“杜鹃苹果”,直径为3-12毫米,有的可达8-18毫米,表面披覆有灰白色粉状物,此即为病原菌的担子的和担孢子。最后病部变黑褐色干枯脱落。

病原及发病规律

真菌。为担子菌的日本外担子菌(ExobasidiumjaponicumShirai.)或杜鹃外担子菌(E.RhododendriCram.)。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外担子菌目、外担子菌科、外担子菌属。

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为发病盛期。病菌的担子在杜鹃寄主的表皮组织下形成。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上生圆筒形的担子孢子,以此侵染传播。低温高湿病害容易发生。月均温为15-20摄时度,相对湿度80%以上利于病害发生。杜鹃叶肿病菌以菌丝体在植株组织内潜伏越冬。次年春天产生担子孢子,经风吹雨水飞溅传播,侵染幼嫩组织。潜育期7-17天。病害一年发生两次,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以春末夏初最常见,3-5月较严重。温度较低,月平均气温在15-20摄氏度时,相对湿度为80%以上,阴雨连绵,阳光不足,植株生长柔嫩,病害容易流行。高山杜鹃发病最重。

防治办法

⑴初现病状而在病部未形成白色粉状物时,立即摘除感病组织,集中烧毁。不要将带病苗木引入无病区。

⑵发芽前喷2-5波美度石硫合剂。

⑶发病前,尤其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0.5-1%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发病时喷洒65%的代森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5次。

梅花干腐病的防治方法


梅花干腐病主要为害梅花枝条树皮层。

症状

春末夏初多发生在主枝或侧枝交叉处,病部逐渐干枯,略凹陷,病健交界处常裂开,发暗的干枯病皮逐渐翘起或易剥离,溢有胶液,后期病斑表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囊座和分生孢子器。冬季遇有冷害或管理不善,树势衰弱时,病部常深达木质部。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BotryosphaeriaberengirianadeNot.异名B.ribis(Tode)Gross.etDugg.称贝氏葡萄座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子座多呈梭状,内生1~3个假囊壳,假囊壳扁球形至近球形,黑褐色,具乳突,直径250~384220~365(m)。子囊棍棒状,壁厚,无色,大小50~11019~30(m)子囊间混生拟侧丝。8个子囊孢子,排列不规则,单胞椭圆形,无色至黄褐色,大小25~3411~16(m)。无性态分生孢子器近球形至扁球形,有时与假囊壳生在同一子座中,大小110~205115~185(m)。分生孢子长卵圆型至近梭形,无色至榄褐色,大小10~213~5.5(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子囊壳及菌丝体在枝干上病部越冬,翌春产生孢子,通过雨水传播蔓延。

防治办法

(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2)刮除病部,再用1%五氯酚钠溶液涂抹伤口进行消毒。

(3)必要时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此外也可喷用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喷药时,如在配好药液中加入0.05%皮胶可增加粘着性,提高防效。

大白菜肿根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在白菜种植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症状:植株叶色浓绿,部分外叶略有萎蔫。病株有一两个叶片发黄。拔下病株即可看到主根膨大呈肿瘤状。最大的肿瘤直径可达3厘米,瘤表面有些粗糙。切开肿瘤所见多是一些类似生姜状白色幼嫩组织,挤压有白色液体流出。

该病不仅危害白菜,还危害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因此要采取如下综合防治技术:

实行植物检疫措施,封锁疫区。十字花科蔬菜产品、菜苗及种子的调运,会造成病害的扩展。加强根肿病的检疫是首要的预防措施。

1、结合深耕,实行轮作。首先选择白菜种植田时应尽可能避开酸性土壤,实行水旱田轮作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其次淹水能消灭土壤中残留的休眠孢子,减轻病害。

2、增施石灰。该病易发生在酸性土壤,因此酸性土地区种植白菜,应依土壤酸度增施石灰,亩施30公斤。施用时间以播种前7-10天为好。可撒施翻入土中,也可在定植时将石灰集中用在穴中,每穴约25克。还可以在白菜根肿病株出现时,用15%石灰乳浇根。

3、选用抗病品种、无菌苗床和进行土壤消毒。选用选抗病品种。无病苗床用含有机质丰富、碱性、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园土做成。或进行土壤消毒,即在播前20天,每平方米用30毫升的40%福尔马林加水100倍将床土喷湿,然后用塑料布覆盖5天。揭开后晾两周再播种。

4、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土地平整和排灌,防止灌溉后长时间田间积水。定植应选在晴天进行。田间使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及厩肥,避免施用酸性强的化肥。

5、药剂防治。在播种前使用50%福帅得悬浮剂(300毫升/亩)处理土壤。此外,使用百菌清、托布津等(2公斤/亩)也有一些效果。发病后可以考虑使用这两种药剂灌根。

使用75%五氯硝基苯每亩1.5-3公斤,栽培前条施畦面。也可用75%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移植前每穴0.25-0.5公斤药液浇灌;或在田间初出病株时用药浇灌。

兰花和梅花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兰花炭疽病在发病初期于叶片上出现圆形或半圆形红褐色斑块,以后变成黑褐色。在病斑的四周还会出现黄色晕圈,严重时许多病斑融合在一起变成条带状,中央变成灰白色并出现小黑点,使叶片坏死而脱落。

在高温的雨季如果通风不良、盆土过湿,又长期见不到阳光,发病更为严重。发病后切忌向叶丛上洒水,否则会扩大蔓延。

兰花因品种不同,对炭疽病的抵抗能力有强有弱。例如,建兰中的铁杆素和蒲兰,以及墨兰的抗病力较强;建兰中的大风素和春兰中的大富贵抗病能力弱。在发病严重的地区除应选用抗病品种外,养护时应把盆距拉开,以免交叉感染。发病后应减少弥雾,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同时加强通风。发病后可喷布50%克菌丹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共喷3一4次可防止感染,也可喷布75%百菌清500倍液。

梅花炭疽病的病状和兰花炭疽病相似,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发病初期先在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灰色至灰白色小病斑.以后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严重时脱叶。病原菌以抱子或菌丝块在受病植株上越冬,雨水可将抱子融化借风雨传播;在江南地区的多雨和台风季节发病最为严重。发病后应及时摘除病叶,剪掉病梢;冬季应剪掉枯枝,收集落叶一同烧掉。发病后可喷布75%百菌清500倍液,或70%炭疽福美500倍液;也可喷布倍量式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一次,共喷3次可把病情控制住。

黑心菊花叶病的防治方法


黑心菊花叶病学名Cucumbermosaicvirus,CMV,该病在我国发生普遍,是一种重要病害,为害严重。

症状黑心菊苗期、成株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斑驳或花叶,导致叶小,变畸形,花瓣小。

病原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毒颗粒球状,直径2830nm。该病毒在田间存有不同株系,因其致病力的差异及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形成症状的多样性。国外报道其毒原还有一串红病毒1号(Salviavirus1)、一串红黄脉花叶病毒、甜菜曲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等。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特点该病毒粒体在病株中越冬,翌年通过蚜虫、叶蝉等昆虫和嫁接进行传播,在蚜虫等昆虫发生高峰期,该病将大量发生。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种子,严防种子退化,不要在病株上留取种子,发现少数病株,要及时挖除,减少病源。

(2)栽植制种区要远离有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以减少传染。

(3)选用无毒健康植株做采种母株或用种子繁殖。

(4)化学防治为有效地控制该病发生,应及时防治蚜虫等昆虫的发生,可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200倍液、3%莫比朗乳油1500倍液灭蚜。

国兰花叶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初生褪色斑,后沿叶脉扩展,相邻病斑融合形成长条状褪色病斑,呈花叶病。叶长成后,褪色条斑坏死。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国兰花叶病毒(Cymbidiummosaicvirus,CyMV),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病毒粒子长约480nm,宽约13nm,病毒容易机械性汁液传染。该病毒自然感染多达兰科植物38个属,是兰科植物中寄主最广泛的病毒。

传染途径分株及移植时,通过摘取感病株的手指及剪刀等器具带毒,可以传染到接触的健株。病株的根易被损坏,病毒可从浇水时的盆底流出,具有传染性。

防治方法

对兰花病毒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1、发现病株之后立即销毁。如系名贵品种,也应隔离起来加强管理。

2、分株繁殖时,手指和工具均应用皂水洗涤,不使用同一桶水洗涤许多植株,而是应在流水下一株一株地洗涤。盆土、苔藓、盆钵等也要事先消毒之后再以应用。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较好消毒液有:①2%的福尔马林和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变绿后不能再用);②164克无水的磷酸三钠(NaPO4)或377克含结晶水的磷酸三钠,加水1000毫升,可用于消毒工具,栽培环境等。

3、把病株做为母本授粉时,应使用充分成熟的种子播种。

4、茄科、豆科、藜科等兰科以外的植物也有可能带毒感染,在防治中应加以注意。

蚕豆油壶火肿病的介绍及防治


蚕豆油壶火肿病

病原

香見油壶菌vicioeKusanoKusan.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

蚕豆。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蚕豆的叶和茎部,叶片发病初叶两面均可产生浅绿色病斑,隆起,出现圆形至扁圆形小肿瘤,表面粗糙,单生或群生。后期叶片卷曲成畸形,肿瘤呈褐色溃烂,病叶凋萎干枯。茎部发病也生许多隆起的肿瘤,形状与叶上瘤相近,病株矮化,生长不良。

病原物

孢子囊萌发产生释孢管,释放出游动孢子,大小6~7pm,单鞭毛,在蚕豆表面上游动1个时期以后,作阿米巴状运动。鞭毛收缩后,外面形成一层包膜,膜上具孔,把其中的原生质输人到寄主表皮细胞内,形成阿米巴状厣生质团,附着在寄主细胞核上。这个原生质团内的核分裂,外生一薄膜又发育成1个孢子囊。游动孢子成对结合,形成双鞭毛接合子,短暂游动后休止,且在其体外形成囊膜,同时把所含原生质输人寄主细胞内。接合子又能形成休眠孢子囊,在寄主体外越冬。

蚕豆油壶火肿病-2

侵染循环

病原以休眠孢子。越立。春天,休眠孢子囊萌发,释放出单鞭毛的游动孢子,侵入蚕豆幼芽、幼茎及幼叶,在寄主细胞里形成薄壁的游动孢子囊,致豆苗发病。此启游动孢子囊又通过出管释放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潜育期10~14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豆麦或马铃薯3年轮作制,或采用豆麦间作,防病作用明显。收获后及时淸洁田园。(2)药剂防治:①用种子重量0.1%的15%三唑酮WP拌种。②发病初期喷20%三唑酮WP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WP1000倍液,或50%苯菌灵WP1000~1500倍液。防治2~3次。

梅花缩叶病的防治技术


一、危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春季,首先被害的是新发嫩芽和新出叶片,嫩梢节间变粗缩短,叶片密生,叶面皱缩变厚,呈肉质化,表面粗糙,向叶背卷曲。病叶初呈黄色、红色或紫红色,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并有粉状物出现。发生严重时,病梢枯死,树势衰弱,花量减少。更多绿色尽在

二、发病规律

以子囊孢子及芽孢子在寄主芽鳞内外病梢上越冬。菌丝为1年生或多年生,芽孢子有薄壁和厚壁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继续芽殖,后者有休眠和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在度过不良环境后,再萌发形成芽孢子侵染寄主。翌年4月上旬病菌开始侵染,5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停止发病。病菌1年侵染1次,偶尔也发生再侵染。但由于气温高,条件不适,危害不显著。冷凉湿润的气候最适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20℃左右最适于病菌的生长,28℃时病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害不能发生。早春连阴雨或多雾天气,不利病害发生。

三、防治技术

1、如冬季需要修剪,一定要捡拾干净掉落的梅叶、梅枝,打扫干净梅园。结合冬剪,在追肥管理时,多施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或最好不施氮肥,以促进梅树枝叶的健壮生长,提高植株对梅花缩叶病的抗病能力。

2、春季如需要剪枝,把剪掉的病枝、病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以减少下一年的病菌来源。在剪除病枝、病叶时,可把剪刀放入1∶1∶100的波尔多液中浸泡3至5分钟,然后再剪。

3、可在梅花的叶芽刚膨大时,喷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的波尔多液。每年喷1至2次,连续防治2至3年,效果较好。注意,在喷药时,千万要均匀喷雾,使药液形成药膜。

4、对盆栽的梅花,除在冬、春季节进行剪枝、剪叶,并把病枝、病叶远离花盆烧毁外,花盆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干燥,这样,有利于抑制病菌的发生。如已发生了梅花缩叶病,则按上述药及浓度逐盆喷洒。

荷花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荷花叶斑病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地。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斑点,0.5~8毫米,淡褐色至黄褐色,边缘色深,有的现同心轮纹,斑面密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密布并连合为斑块,病块局部干枯。

病原

病原为真菌,睡莲尾孢(Cercosporanymphacacea),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散生或数根丛生,不分枝,淡橄榄褐色,大小10~502.5~4微米;分生孢子长倒棍棒形至线形,无色至淡色,直或弯曲,隔膜多达10个以上,壁薄,基部脐痕明显,大小25~1252~3.5微米,多细胞,隔膜不明显。

发生规律

病菌还危害睡莲。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座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或风雨传播蔓延。高温多雨尤其暴风雨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发病;连作地或莲株过密通透性差的田块发病重。一般秋季多雨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冬季彻底清除并销毁病残体。重病地实行轮作。合理密植,管好水肥。

(2)药剂防治:结合防治莲腐败病及时喷药兼治本病。发病初期或发病严重时可选喷50%多菌灵500倍液,7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其他杀菌剂。药液中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增加粘着力和展布作用。

棉花叶烧病的防治


棉花叶烧病

异名

棉花尾孢霉叶斑病。

病原

棉球腔菌MycosphaerellagassypinaCooke)Earle,属子囊菌亚门。无性态为棉尾孢OrcosporagossypinaCoke,属半知菌亚门。

寄主

棉花。

棉花叶烧病-2

危害

多在棉花生长后期发病。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上产生许多暗红色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间褐色,略隆起u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3受害叶片易破裂。

病原物

形态:①子襄壳黑色,球形。②子囊孢子双胞,上部较宽,顶端尖细,大小(12~14)pmx(5~7)pm③分生抱子梗有隔膜1~5个,褐色,大小(70~450)pmx(4~7)pm。④分生孢子无色,鞭状,有隔膜6~16个,大小(50~200)pmx(3~5)pm。

侵染循环

(1)菌源:病原以菌丝体在棉花病残体上越冬。(2)传播:春天条件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及昆虫传播。其发生与天气关系密切,多雨高湿或秋季冷凉条件下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发生因素

棉株受其他病害侵染或肥力不足等因素引起棉株长势弱时,易发病。

棉花尾孢霉叶斑病防治方法

(1)衣业防治:①重病田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5年。②秋季深耕,将带菌残体翻人土壤下层,实行冬灌保墒。③精细整地,精选种子,提高播种质量;采用地膜播盖,提高苗期地温减少发病。④适当早间苗,勤中耕,尤其雨后及时中耕(2)药剂防治:①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WP拌种。用55~60℃浸泡种子30分钟后拌种。②发病初期喷70%代森锰锌WP500倍液,或75%百菌淸WPSC500倍液,或80%喷克WP600倍液,或50%石硫合剂400倍液。

甘蔗花叶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

又称甘蔗嵌纹病。广东、广西、浙江、福建、云南、江西、四川、台湾均有分布。主要为害叶片,尤以新叶基部症状最为明显。一般出现黄绿相间不规则的嵌纹、条斑或斑驳,长短大小不一,布满叶片。有时病斑褪绿很明显,形成黄白斑,偶现坏疽之红点。病株叶色较健株浅,生长也缓慢。

病原:

Sugarcanemosaicvirus简称ScMV,称甘蔗花叶病毒(甘蔗嵌纹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粒体线状,大小630~77013~15(nm),内含单链RNA,病毒钝化温度53~57℃,稀释限点1000~100000倍,体外存活期27℃为17~24小时,-6℃时可存活27天。该病毒有株系分化,台湾已发现A、B及A+B3个株系。大陆只发现A、D两个株系。株系不同对不同品种致病力有差异。寄主除甘蔗外,最重要的中间寄主有玉米和高粱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带毒的蔗种及田间病株是该病主要初侵染源。传毒介体主要是蔗刀和传毒蚜虫,如黍蚜、锈李蚜、丝蚜、黑蚜、玉米叶蚜、蔗蚜、桃蚜等。台湾主要是禾谷缢管蚜。此外蔗田中的蚂蚁与若蚜一起活动,具间接传病作用。

防治方法:

(1)种植高抗或免疫品种。如闽糖70/611、桂糖11等。

(2)选用无病蔗种,挖除病株,重病田停种宿根蔗。

(3)适时除草,因许多禾本科杂草既是该病寄主,又是传毒黍蚜的寄主。避免与玉米、高粱等作物间作、邻作。

《梅花叶肿病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