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山楂丛枝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山楂常见的病害也有丛枝病的危害,丛枝病会对山楂的树枝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枯死,给我们带来损失。因此,我们要对山楂丛枝病重视起来,这样才能让您的山楂更好的生长。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山楂丛枝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危害病状

病害发生后,山楂树发芽较晚,约晚一周,树冠小叶黄化簇生,无明显节间枝条,致病枝由上向下逐渐枯死或花器萎缩退化,花芽不能正常开花结果,花小,呈畸形,由白色变成粉红色或紫红色。病株根部萌生蘖条易带病,移栽后显症,1-2年内枯死。

病害原因

病害靠媒介昆虫传播,其自然扩散,常在发病严重地块有几棵山楂同时感病。尚在考察中。管理粗放、树势较弱的果园发病较重。wWW.Zw59.com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可选择抗病的品种作砧木,从无病园中进行繁殖,培育无病苗木。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深翻土地。土质较差的可换土,改良土壤,增强树体的抗病力。结合冬季修剪,将病枝残枝剪除,发现有病树及时刨除,清除传染源。清理果园,集中烧毁。可减缓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小编推荐

榔榆丛枝病的防治措施


1、习性:

榔榆是制作桩景的好材料,其性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荫,适应性强,根深,萌芽力强,在皖西大别山及安徽各地均有分布。

2、症状:

病害开始发生在个别枝上,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发,丛生许多细弱小枝,节间变短,叶序紊乱,叶小而黄,有不明显的花叶状。有时部分叶片皱缩,病枝上的小枝又不抽出小枝,至秋天常簇生小团,小枝愈来愈细弱,叶片也愈来愈小,外观像鸟巢。小枝多直立,冬季落叶后呈扫帚状。小枝常冬季枯死,次年又发生更多的小枝。如此反复,不久即枯死。但大树发病后发展就较慢,影响也较小。更多绿色尽在

3、病原:

榔榆的丛枝病由类菌质体所致,病原在韧皮部。

4、发病规律:

榔榆的丛枝病的发展规律,据初步调查,1至2年生的根殖苗,林粮田间栽植苗发病率较低。成片的行道树的发病率较高。密植的、原茬的发病率也较高。病害发生可能与海拔高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栽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就没有发病。病害可以通过带病种根及苗木的调运而传播。昆虫(叶蝉类)有可能传播发病,但尚待研究证明。生长健壮的桐树被侵害后,可以不表现症状(隐症)。这种无病状的寄主有可能被选为采根母树的危险。实生苗不发病或发病很少。

5、防治措施:

a.消灭病虫(如:茶翅蝽)。

b.培育苗木要严格选用无病植株作为采根树,不用留根苗和手茬苗,发病严重的地方可以用种子育苗代替根插育苗。

c.发病初期,常是个别枝条轻度发病,对开始表现症状的丛生枝条及早锯掉,据近几年来的观察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修剪病枝时,应连同部分健康枝条锯掉,效果较好。春夏修剪病枝较秋季修剪的效果好。

d.发病后,除及早修除病枝外,也可用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方法有:(1)髓心注射:可于树干基部(离地面4至5寸)病枝一侧上下钻两个洞,涤直髓心,用注射器将兽用土霉素碱溶液(配成每毫升含1至2万单位的溶液)徐徐注入。治愈率与原病株发病轻重有关,一般轻病株较重病株容易治好,而重病株治好后有的还可能复发。较多的病情有减轻。治疗的时间与效果也有关,一般8月后注射的无效。另外,注射量和病情轻重、桩景树体的大小等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2)断根吸收:即在(根)桩景的基部挖开土壤,在暴露的根中选1厘米粗细的截断,将药液装在瓶内把根插入,瓶上用塑料布盖严,经一定时间后,药液就被吸人树体。(3)修枝涂药:即在修除病枝后的伤口上涂土霉素、凡士林药膏,然后用塑料布包扎伤口,这样效果比单纯修枝好。(4)根殖苗叶面喷洒:在苗木生长期间用200单位的土霉素溶液喷洒1至2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总之,重病株一定要及早挖除,在发病不多的新区更应及早挖除(包括病株根蘖),修除病株与挖除病株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用药剂防治。

白花泡桐丛枝病的防治方法


白花泡桐丛枝病,相对于其它不同品种的泡桐而言。白花泡桐抗病性能较强,发病较少。

一、白花泡桐丛枝病症状表现:

白花泡桐的枝、叶、干、根、花都能表现症状。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1.丛枝型。即个别枝上的腋芽或不定芽大量萌发,侧枝丛生,节间变短,叶片黄而小且薄,有时皱缩。整个丛枝呈扫帚状;幼苗发病,则植株矮化更多绿色尽在

2.花变枝叶型。花瓣变成叶状,花柄及柱头生出小枝,花萼明显变薄,花托多裂,花变形。地下根系亦呈丛生状。

二、白花泡桐丛枝病病原体及发病规律:

病原体为类菌原体。该病可通过病根及嫁接苗传播,亦可通过茶翅蝽、烟草盲蝽等传播。从影响发病的因素来看,一般土层深厚,生长健壮的植株发病较轻;土壤瘠薄,生长不良的植株发病重。

三、白花泡桐丛枝病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苗木。

2.建立无病幼林。用无病苗木造林,加强抚育管理,适时施肥,防治病虫害,促进苗木健壮生长。

3.除去病枝或进行环状剥皮。

4.选育抗病品种和抗病无性系。

榔榆丛枝病应如何防治


1、习性:

榔榆是制作桩景的好材料,其性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荫,适应性强,根深,萌芽力强,在皖西大别山及安徽各地均有分布。

2、症状:

病害开始发生在个别枝上,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发,丛生许多细弱小枝,节间变短,叶序紊乱,叶小而黄,有不明显的花叶状。有时部分叶片皱缩,病枝上的小枝又不抽出小枝,至秋天常簇生小团,小枝愈来愈细弱,叶片也愈来愈小,外观像鸟巢。小枝多直立,冬季落叶后呈扫帚状。小枝常冬季枯死,次年又发生更多的小枝。如此反复,不久即枯死。但大树发病后发展就较慢,影响也较小。

3、病原:

榔榆的丛枝病由类菌质体所致,病原在韧皮部。

4、发病规律:

榔榆的丛枝病的发展规律,据初步调查,1至2年生的根殖苗,林粮田间栽植苗发病率较低。成片的行道树的发病率较高。密植的、原茬的发病率也较高。病害发生可能与海拔高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栽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就没有发病。病害可以通过带病种根及苗木的调运而传播。昆虫有可能传播发病,但尚待研究证明。生长健壮的桐树被侵害后,可以不表现症状。这种无病状的寄主有可能被选为采根母树的危险。实生苗不发病或发病很少。

5、防治措施:

a.消灭病虫。

b.培育苗木要严格选用无病植株作为采根树,不用留根苗和手茬苗,发病严重的地方可以用种子育苗代替根插育苗。

c.发病初期,常是个别枝条轻度发病,对开始表现症状的丛生枝条及早锯掉,据近几年来的观察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修剪病枝时,应连同部分健康枝条锯掉,效果较好。春夏修剪病枝较秋季修剪的效果好。

d.发病后,除及早修除病枝外,也可用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方法有:髓心注射:可于树干基部病枝一侧上下钻两个洞,涤直髓心,用注射器将兽用土霉素碱溶液徐徐注入。治愈率与原病株发病轻重有关,一般轻病株较重病株容易治好,而重病株治好后有的还可能复发。较多的病情有减轻。治疗的时间与效果也有关,一般8月后注射的无效。另外,注射量和病情轻重、桩景树体的大小等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断根吸收:即在桩景的基部挖开土壤,在暴露的根中选1厘米粗细的截断,将药液装在瓶内把根插入,瓶上用塑料布盖严,经一定时间后,药液就被吸人树体。修枝涂药:即在修除病枝后的伤口上涂土霉素、凡士林药膏,然后用塑料布包扎伤口,这样效果比单纯修枝好。根殖苗叶面喷洒:在苗木生长期间用200单位的土霉素溶液喷洒1至2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总之,重病株一定要及早挖除,在发病不多的新区更应及早挖除,修除病株与挖除病株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用药剂防治。

龙胆丛枝病的病害防治


症状:龙胆植株嫩叶最初沿叶脉出现黄化,随后整个叶片变黄绿色,病叶向上直立,叶柄和叶片狭窄。腋芽大量萌发,使顶部呈丛枝状,植株矮缩。花序也变浅黄绿色,花瓣轻度变色。

病原物:Mycoplasmalikeorganisma(MLO)属原核生物界菌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细胞生物体,近圆形或椭圆形。类菌原体可以在多种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上越冬,早夏通过叶蝉从这些植物传播到龙胆的幼苗上,叶蝉传毒方式属循环型。

传染途径:种子不带毒,MLO在土壤中存活期也不长,菟丝子和叶蝉传毒。田间发病与叶蝉关系密切。MLO进入健株到症状出现的潜育期,一般需8-15天,10℃以下不表现症状。

寄主植物:引起丛枝病的类菌原体寄主范围很广,可以侵染许多蔬菜、观赏花木、杂草等40个科多达百种以上的植物。

防治方法

1、及时淘汰病株并销毁,减少侵染源。注意清除栽植区周围的杂草及其他野生寄主。

2、虽然种子不带病原物,也应从无病健康的植株上采种作繁殖用,培育健壮的幼苗可提高抗病力。

3、防治传毒介体可用50%马拉松1000倍液或二嗪农等杀虫剂防治传毒叶蝉;及时清除传毒菟丝子,控制病害发生。

木麻黄丛枝病的防治措施


分布及危害广东沿海防护林带及行道树栽植区。广州通往附近各县、市公路两旁,发病率达90%,感病指数44%。树木染病后,形成小老头树,最后死亡。

症状最初木麻黄(Casurinaequisetefolia)顶梢加粗,叶片黄化,枝条下萌生许多不定芽,然后顶芽枯死,侧芽变粗,节间缩短。增粗枝条常有开裂现象,暴露木质部。症状由顶梢或个别侧枝向下发展至其他侧枝,最后全株丛枝、黄化,形成小老头树。大树发病时,整株枝梢成束,节间缩短,密生不定芽,形成丛生枯枝。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病株韧皮部筛管细胞中有类菌原体,木质部薄壁细胞有类细菌。类细菌多态形,大小14~762nm1000~1760nm,胞壁厚22~28nm。

发病规律在菱纹叶蝉(EutettixdisciguttusWalker)与短头叶蝉(BythoscopusdorsalisMatsumura)体内分别检到类菌原体与类细菌,成为介体昆虫。嫁接也能侵染成功,其发病周期为40~60天。

防治措施幼苗发病期用四环素或土霉素1000~2000单位淋洗根部有一定防效。

每年3~4月用乐果1:800除虫,效果也好。

土壤中加施一定浓度的铜、镁、铁、锌、锰等元素对防治及减轻症状有明显作用(每株用量1000ppm)。效果可持续1~2年。

金针菇丛枝病的病害防治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丝,完全不像正常生长的子实体菌柄向上生长,顶端膨大后形成菌盖。其菌盖停滞在原基发育时的幼小形态,其直径约为1~2毫米。整丛菇体呈胡须状,单个菇体短而尖细,无菌盖,中下部稍粗一些,形似针头。子实体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几乎无产量。

发病的病因

这是由于菇场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湿度过大,抑制了菌盖的生长,此病害多见于环境空气不流通的防空洞、地道等种植场所内。袋栽或瓶栽金针菇,当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转向子实体形成时,即原基出现后,应保持适当通风和给予一定的光线刺激,并降低菇房湿度,这一阶段如果在瓶口、袋口内外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积累过高,氧气不足和缺乏弱光刺激,加上湿度过大,导致子实体畸形生长,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并在顶端不断产生分枝。

防治方法

出菇场所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瓶栽金针菇在子实体原基形成后,首先要进行3~5天的幼菇成形培养,然后再套袋长菇。套袋后每天要上下提动袋子换气1~2次。袋栽金针菇,在子实体生长前期,要立即加强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可把覆盖物掀开,使菌袋内保持足够的新鲜空气,以促进菌盖的分化和菌柄的增粗。待菌盖发育正常后再按商品菇的栽培管理方法管理。一旦发现菇蕾生长不正常、菌柄顶端产生分叉并下垂时,要及时清除,重新创造有利于子实体形成的环境条件,仍可正常生长。

竹丛枝病(竹扫帚病)防冶技术


此病危害早竹、高节竹、刚竹、乌哺鸡竹、麻竹等竹种,特别是刚竹、早竹受害最重,分布最为普通。竹子受害后,生长衰弱,竹笋减少,重者可导致整竹枯死,严重发病的竹林常因此而衰败。

症状:发病初期只有少数枝条发病,病枝不断延伸成多节而纤细的蔓桂,枝上有鳞片状小叶。病枝节间短,侧枝丛生成鸟巢状,或成团下垂。每年4~6月份,病枝梢端叶鞘内产生白色米粒状物。此为病原菌的子实体。9~10月份,有些新生长出来的病枝梢端叶鞘内也可产生白色米粒状物。病竹在数年内,由少数枝条发病逐渐发展到全部枝条,最后全株枯死。

病原:竹丛枝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球壳目,麦角菌科的瘤痤苗侵染所致.

发生特点:病菌的分生孢于和子囊孢子均有萌发的能力,经初步研究认为,该病根可能是由个别的嫩梢或芽首先受侵染后逐年发展到全株的。病菌可能潜伏在活的丛枝或芽内越冬,翌年春、秋两季产生抱子,经风雨传播,或随病母竹迁移传播。健康枝被病菌侵染后,当年会产生丛枝。近几年来,该病在雷竹、高节竹等竹林中普遍发生,无论在老竹林还是新造竹林和培育管理好的竹林中都有发生。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定期樵园、培土施肥,促进新竹生长。②按期砍伐老竹,及早砍除重病竹株,剪除病枝并清出林外烧毁。③造林时不要在有病竹林内挖取母竹,更不能用带病的母竹造林。④46月份,用粉锈宁300倍液或50%多苗灵500倍液喷洒2~3次。

小蓟灰斑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小蓟别名刺儿菜、曲曲菜、山牛劳、野红花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带花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具凉血、行瘀、止血之功效,分布在全国。灰斑病是小蓟上重要病害,各地广泛发生。灰斑病会给你的小蓟的生长带来不小的英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蓟灰斑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至近圆形,大小3-6mm,灰色,有褐色细边,湿度大时生有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cosporacirsiiEll.etEv称蓟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实体生在叶两面,叶面居多。子座褐色,大小22-53m。分生孢子梗榄褐色,15-30根束生,不分枝,顶端狭,色浅,无膝状节,隔膜不明显,大小18-324-6(m)。分生孢子圆柱形,少数鞭形,无色透明,隔膜不明显,大小18-943-4.5(m)。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上土中越冬。来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湿度大,土壤瘠薄,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害严重,植株衰弱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秋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来年菌源,增施磷、钾肥及酵素菌堆制的堆肥,叶面喷施宇航牌超级营养剂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绿亨2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多霉灵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一次,连治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园林植物病虫害榔榆丛枝病的防治


榔榆丛枝病由类菌质体所致,病原在韧皮部。病害开始发生在个别枝上,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发,丛生许多细弱小枝,节间变短,叶序紊乱,叶小而黄,有不明显的花叶状。至秋天常簇生小团,小枝愈来愈细弱,叶片也愈来愈小,外观像鸟巢,严重时可致整株枯死。

防治榔榆丛枝病可采取以下措施:培育苗木要严格选用无病植株作为采根树,发病严重的地方可以用种子育苗代替根插育苗。发病初期,对个别表现出症状的丛生枝条应及早锯掉。修剪病枝时,应连同部分健康枝条一起锯掉。春夏修剪病枝较秋季修剪的效果好。发病后,除及早修除病枝外,也可用土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方法有:髓心注射:可于树干基部(离地面13~17厘米)病枝一侧上下钻两个洞,直达髓心,用注射器将兽用土霉素溶液(配成每毫升含10000~20ooO单位的溶液)徐徐注入。断根吸收:即在(根)桩景的基部挖开土壤,在暴露的根中选1厘米粗细的截断,将药液装在瓶内把根插入,瓶上用塑料布盖严,经一定时间后,药液就被吸入树体。修枝涂药:即在修除病枝后的伤口上涂土霉素、凡士林药膏,然后用塑料布包扎好伤口。叶面喷洒:在苗木生长期间用200单位的土霉素溶液喷洒1~2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樱桃皱叶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甜樱桃皱叶病为类病毒病害,属类病毒病的一种。皱叶病会对樱桃造成较大的危害,严重影响樱桃的生长,给我们呢带来不小的危害。因此,我们要及时的采取防治措施,而樱桃皱叶病防治的关键是消灭毒源,切断传播路线。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樱桃皱叶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危害症状:

此病为类病毒病害,属类病毒病的一种。有遗传性,感病植株叶片形状不规则,往往过度伸长、变狭,叶缘深裂,叶脉排列不规则,叶片皱缩,常常有淡绿与绿色相间的不均衡颜色,叶片薄、无光泽、叶脉凹陷,叶脉间有时过度生长。皱缩的叶片有时整个树冠都有,有时只在个别枝上出现。明显抑制树体生长,树冠发育不均衡。花畸形,产量明显下降。

防治方法:

①隔离病原和中间寄主。一旦发现和经检测确认的病树,实行严格隔离,若数量少时予以铲除。观赏性樱花是小果病毒的中间寄主,在大樱桃栽培区不宜种植。

②绝对避免用染毒的砧木和接穗来嫁接繁育苗木,防止嫁接传播病毒。因此,繁育大樱桃苗木时,应建立隔离的无病毒砧木圃、采穗圃和繁殖圃,以保证繁育出的苗木不带病毒。

③不要用带病毒树上的花粉授粉,因为大樱桃有些病毒是通过花粉来传播的。

④防治传毒昆虫。

山楂红蜘蛛的危害及防治


蜱螨日,叶螨科。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普遍发生。在北京主要为害碧桃、泡桐、臭椿、槐、樱花、柳、杨、木槿、石榴、梨、桃、李、杏、山楂、核桃、山桃、榆叶梅、苹果、海棠等树木。

雌成螨有冬型和夏型之分,冬型体长0.4毫米左右,朱红色;夏型体长0.6毫米左右,呈卵圆形,鲜红色或暗红色。雄成螨体长0.4毫米左右,浅黄绿色至橙黄色。

卵圆球形,橙红色。幼螨卵孵出的幼螨体近圆形,长0.18毫米左右,黄白色至黄绿色,体两侧有深绿色颗粒斑,足3对。若螨淡绿色或浅橙色、黄色,体椭圆形,长0.32毫米左右,足4对。

北京一年6、7代,以雌成螨在枝干的翘皮缝里、树枝上粘的枯叶里、树干基部的土缝里等处过冬。次年4月初(海棠树发芽期)过冬雌螨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为盛期,爬到幼芽嫩叶上刺吸为害。4月中旬开始产第1代卵。

5月中旬为第1代幼螨孵化盛期,进入6月开始大量发生,以后各代不整齐。6、7月为害最凶。高温、干热、通风差有利其繁殖和为害,能造成树木黄叶、落叶,严重的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9月中,下旬开始过冬。天敌有束管食螨瓢虫、深点食螨瓢虫、蓟马、小花蝽、草蛉、捕食螨等。检查方法:初为害主要检查树木翘皮缝等处过冬螨和叶片上螨体。一般在天敌较多情况下,平均每片叶不超过l头螨和卵时,不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

防治方法如下:

于9月开始过冬时,在树木枝干上绑些草绳,诱杀过冬的红蜘蛛,次年1、2月解掉处理,消灭螨源。

过冬螨量多的树木,于冬季轻刮翘皮,清理枝、干上的枯叶以及土缝中的过冬红蜘蛛消灭。

夏季螨量不影响树木生长时,可喷清水或0.1~0.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冲洗。

螨量有危险时,可喷600倍的20%三氯杀螨醇乳油,或2000倍的73%克螨特乳油,或1500~2000倍的5%尼索朗乳油,或2000倍的20%甲氰菊酯乳油,或800倍的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或800~1000倍的20%螨卵酯可湿性粉剂等杀螨剂,或根部施涕灭威,或浇氧化乐果。

注意保护或利用天敌。

干旱季节注意及时浇水,以补偿树木因干旱和螨害所造成舶失水。

茶枝黑痣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该病是老茶树枝干病害。安徽、浙江、湖南、云南等省茶区均有发生。发病初期在枝干上产生灰色小斑,病斑边缘略呈褐色,后渐扩展,形状不一,病健部分界不明显,病斑上散生有突起的圆形漆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座。有时病斑包围枝干,造成树势衰弱。

病原CoccochorinahottaiHara称球皮座囊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菌子座生在茶树组织里,外有表皮盖着,球形至扁球形,壁厚,黑色,炭质,大小350一500m,该组织是由寄主的细胞组织变成,内生子囊果1个,子囊果顶端生一圆形孔口,大小30一40m。子囊圆筒形至棍棒形,基部生一小柄,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在子囊内排列不一,有单行排列的,也有上下部单行,中部为双行排列的。子囊孢子纺锤形至长椭圆形,初单胞无色,具油球4个,后呈黄褐色,具隔膜3个。子囊间生有比子囊长很多的侧丝。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茶园阴湿、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树势衰弱的老茶树易发病,古老的大茶树发病重。

防治方法(1)注意茶园的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对茶园内或四周的杂树或灌木要及时疏除。(2)对衰老茶树进行台刈或重修剪,调整树势,剪下的树枝集中烧毁。(3)发病重的,于春、夏茶间隙期喷洒0.6%一0.7%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一500倍液。

《山楂丛枝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