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花椰菜细菌性斑点病怎么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花椰菜细菌性斑点病分布较广,发生普遍,以露地种植发病重,尤其是夏秋多雨季节,一般病株率30%左右,轻度影响产量。此病可危害多种十字花科、茄科、伞形花科、菊科蔬菜。花椰菜细菌性斑点病怎么防治?

危害症状

此病在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先在叶背面产生水渍状小点,暗绿色,逐渐发展成0.2~0.5毫米大小灰褐至暗褐色的近圆形坏死斑,中央明显凹陷,边缘常有一水渍状暗绿色晕环。

叶面病斑呈灰褐至暗褐色,形状不规则,边缘颜色较深,呈油渍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成坏死斑块,空气干燥时易破裂脱落穿孔,致叶片坏死。病害严重时,植株全部叶片均可染病,基部3~5片叶可因病枯死。

发生特点

该病由细菌假单胞杆菌菊苣假单胞菌荧光类群Pseudomonascichorii(Swingle)Stapp.侵染所致。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在田间通过降雨、浇水、农事操作和昆虫进行传播,形成再侵染,致病害发展蔓延。病菌生长温度为4~4l℃,最适生长温度25~27℃。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花椰菜生长期多阴雨、多雾,或昼夜温差大、田间结露时间长,病害发生严重。此外,管理粗放、土壤贫瘠、植株生长衰弱,病害发生较重。田间常与角斑病混合发生而加重对寄主的危害。

防治要点

①选用或引进抗病品种。

②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茄科、伞形花科蔬菜轮作。

③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及其使用方法: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可选用8%菌克毒克水剂800~10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或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淋喷或灌根,每隔5~7天喷药1次,连续3~4次。重点喷洒病株基部及近地表处。最后一次喷药至收获严格根据有关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进行。

延伸阅读

秋海棠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叶、茎发病。叶上初生水浸汰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大型不规则型的褐色病斑。叶片病斑沿叶脉扩展呈黑色水浸状,进而向茎部发展。茎部病斑为纵向细长干腐状,病斑绕茎一周,使受害处以上枯萎,以后受害部干枯、缢缩。球根秋海棠和丽格秋海棠等发病较多。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菌

Xanthomnascampestrispv.Begoniae(Takimoto)Dye为细菌中的一种,称野油菜黄单胞菌秋海棠致病型。病原细菌为两端圆形的短杆菌,2个连结,大小1.0-2.00.5-0.6微米。生育温度1-37℃,适温27℃,致死温度51℃。

传染途径

病菌在土壤及病叶中越冬,成为传染源。生长期多从栽培作业的伤口中侵入。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下列药剂喷雾:如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DT杀菌剂3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300ppm,或新植毒素250ppm、或抗菌剂401800-1000倍液,也可用1:1:200波尔多液喷洒。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芋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芋细菌性斑点病是芋艿上的常见病害,对产量有一定影响。现将芋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初呈水渍状圆形或近圆形细小斑点,横径1~3毫米不等,后转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具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间变为灰白色,四周黑褐色,病部易穿孔。发病叶片病斑数量较多,病症一般不明显,严重时数个病斑可相连合为暗褐色小斑块,潮湿时触之有质粘感。

2、发生特点

此病由细菌芋假单胞杆状菌Pseudomonascolocasiae(Takimoto)OkabeetGoto侵染引起。病原细菌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或粘附在球茎表面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随时可以侵染寄主。病菌借助于雨水溅射传播。雨水多的年份发病多,且易在雨后发病。

3、防治要点

①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②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芋株接近封行时,及时进行药剂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8%菌克毒克水剂800~10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或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等。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专家指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保护地栽培番茄中近年来新发生的较常见的病害。

一、危害症状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果实和果柄,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

叶片染病。由下部老熟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小圆点斑,扩大后病斑呈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将病叶对光透视时可见病斑周缘具黄色晕圈。发病中后期病斑为褐色或黑色,如病斑发生在叶脉上,可沿叶脉连续串生多个病斑,叶片因病致畸。

茎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点,扩大后病斑呈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边缘稍隆起,呈疮痂状。

果实和果柄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稍大后病斑呈褐色,圆形至椭圆形,逐渐扩大后病斑转成黑色,中央形成木栓化疮痂。

苗期染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斑,周缘具黄色晕圈。

二、防治措施

(一)选种。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选用无病种子。

(二)种子处理。对商品种子在播种前要做好种子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

(三)茬口轮作。重发病田块提倡与其他作物实行2~3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四)加强田间管理。开好排水沟系以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密植,适时开棚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浇水要用清洁的水源。

(五)清理田园。发病初期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清理田园,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保护地灌水闷棚,高温高湿可促使残余组织的分解和腐烂,降低病原菌的存活率,减少再浸染菌源。

(六)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亩用药量125~165克)、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700倍液(亩用药量130克)、丰护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亩用药量125克)、30%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亩用药量165克)、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亩用药量130克)等。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一、症状与发病规律

该病在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步扩展成圆形或不规整形病斑,直径25mm,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涸、脱落、穿孔,故称穿孔病。严重时病斑相连,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稍凹陷,以后病斑稍扩展,气象单调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当桃树展叶抽梢时,从溃疡癍内溢出菌液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条件十分利于该病的发生。当气温在25℃时病菌潜育期仅为4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管理粗放、树体瘦弱、偏施氮肥、树体徒长均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

⑴消除病源在大棚升温前,细心剪除病、枯枝,集中销毁,减少越冬菌源。

⑵加强管理、加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及时消除徒长枝,节制棚内湿度。

⑶药剂防治早春芽萌动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布80%大生M45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倍液,延续喷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危害特征

辣椒在日光温室中栽培若遇高温高湿易导致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使辣椒大量落叶、落果、落花,对产量影响很大,在生产上的危害程度不亚于辣椒炭疽病。现将辣椒细发病症状该病在田间点片发生,主要为害叶片。成株叶片发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大小不等。干燥时,病斑多呈红褐色。该病一旦侵染,扩展速度很快,一株上个别叶片或多数叶片发病,植株仍可生长,严重时叶片木部分脱落。细菌性叶斑病病健交界处明显,但不隆起,区别于辣椒疮痂病。

病原

病原和传播途径辣椒细菌性叶斑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主要在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在田间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从辣椒叶片伤口处侵入。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25-28℃。高温高湿时蔓延快,排水不良、瘠薄缺肥地病害严重。

发病症状

日光温室内的发病条件日光温室内没有进行熏蒸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室内的病株残体清理不干净;种子带菌,在播种前未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温室内灌水后没有及时通风排湿,导致室内高温高湿;前茬蔬菜收获后,土壤不进行深翻暴晒直接进行下一茬的栽培也容易引发病害。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防治方法

1、实行合理轮作。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3a(年)。前茬蔬菜收获后及时彻底地清除病菌残留体,结合深耕晒垡,促使病菌残留体腐解,加速病菌死亡。

2、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选用无病优良品种;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敌可松可湿性粉剂拌种可有效防止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

3、加强日光温室内的管理。定植前要平整土地,深翻土壤,并采用高垄栽培,辣椒生长过程中及时中耕松土和施肥;防止积水,避免大水漫灌;土壤灌水后室内温度升高时应及时通风排湿;温室内的蓄水池要用薄膜覆盖,防止室内温度升高时水分蒸发增加空气湿度;发现病叶及时清除到室外深埋或烧毁。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5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天-8天喷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如何防治


症状

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颖片和籽粒。病部初现针尖大小的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透明水浸状的条斑,后变深褐色,常出现小颗粒状细菌脓。褐色条斑出现在叶片上,故称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出现在颖壳上的称黑颖。分布在北京、山东、新疆、西藏等地。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或在种子上越冬,翌春从寄主的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经3-4天潜育即发病,在田间经暴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多次再侵染。在新疆5-7月大的暴风雨次数多,造成叶片产生大量伤口,致细菌多次侵染,易流行成灾。生产上冬麦较春麦易发病,冬麦中新冬2号、中引4号、75-149、74-56发病重,而新冬7号、4B-10-5发病轻。春麦中白欧柔发病重,阿勃次之,赛洛斯发病轻。一般土壤肥沃,播种量大,施肥多且集中,尤其是施氮肥较多,致植株密集,枝叶繁茂,通风透光不良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适时播种,冬麦不宜过早。春麦要种植生长期适中或偏长的品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3)用45℃水恒温浸种3小时,晾干后播种。也可用1%生石灰水在30℃下浸种24小时,晾于后再用种子重量0.25的40%拌种双粉剂拌种。

燕麦细菌性条斑病如何防治


症状

又称细菌性条纹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病斑浅褐色或红褐色,条状,沿叶脉扩展。

病原

Pseudomonasstriafaciens(Elliott)StarretBurkh.=PseudomonasavenaeManns称燕麦假单胞菌,属细菌。菌体杆状,大小1.8×0.6(um),单生、双生或链状,具极生鞭毛1—2根。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白色,具乳光,圆形,凸起,表面平滑具光泽,肉汁胨液中有菌膜。KB培养基上菌落白色,不产生荧光。能利用葡萄糖、半乳糖,甘油产酸但不产气。不能利用乳糖、麦芽糖、蔗糖。生长适温30—36℃,最高42℃,最低5℃,致死温度55—56℃。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雨季,从植株伤口或气孔侵入。高温高湿的雨季利其发生和扩展。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寄主抗病力。

(3)必要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禾草细菌性萎蔫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细菌性萎蔫病能在很多禾草上寄生。

症状

细菌病害在草坪草的主要表现:

(1)叶片上出现小的黄色病斑,并可愈合形成长条斑,叶子变成黄褐色至深褐色。更多绿色尽在

(2)出现散乱的很大的,深绿色的水渍状病斑,病斑迅速的干枯并死亡。

(3)出现细小(1mm)的水渍状病斑,病斑不断扩大,变成灰绿色,然后变成黄褐色或白色,最后死亡。发生规律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或病草上渡过不适时期。主要以伤口侵入,包括修剪造成的剪口,或线虫或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等。潮湿条件下,还可通过自然孔口,如叶面的气孔和水孔侵入。特别是在叶片有吐水液滴时,病菌更易由水孔侵入。在持续降雨条件下,病害很快扩展蔓延。尤其是在持续降雨之后,紧跟着出现高温暴晒的天气,病害就可能爆发流行,造成毁灭性的损失。特别是在表土覆沙的高尔夫球场果岭严重爆发,最具毁灭性。降雨尤其是大雨、灌溉水流有利发病。留茬低的草坪比留茬高的草坪发病重。春秋两季凉爽而潮湿的天气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并采取多品种混合种植是防治细菌萎蔫病害的关键措施。匍匐翦股颖Toronto(C-IS)、Nimisilla、Cohancey品种和狗牙根Tifgreen品种的易感病。

2、精心管理,合理水肥,注意排水,适度剪草,避免频繁表面覆沙等措施都可减轻病害。

3、抗菌素如土霉素、链霉素等对细菌性萎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要求高浓度、加大液量,一般有效期可维持46周。

杏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方法


杏树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出现细菌性穿孔病的危害,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症状:这种病主要危害杏树叶片,也危害杏树的小枝及果实。叶片发病后,在叶脉处出现水浸状不规则圆斑。随之扩大,圆斑变成红褐色,直径约2毫米左右,斑点周围有黄绿色晕圈。以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或有一部分与叶片相连。若干病斑相连形成大的孔洞,严重时引起落叶。枝条受害后常发生溃疡。

一年生新梢在春季有水浸状小疱发生,小疱呈褐色,长圆形,当病斑疱围绕枝条一周时,便引起枝条枯死。夏末,在当年新梢上以皮孔或芽为中心,形成水浸状紫褐色病斑,后扩展成较大近圆形斑块。病斑稍凹陷,边缘有时流出树胶。病斑干燥后龟裂,若干病斑相接,导致枝条枯死。

病原: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菌为短杆状细菌,一端有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枝条发病组织内越冬。次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潜伏的细菌开始活动。开花前后,病菌随杏树汁液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气孔、枝条和果实的皮孔侵入杏树体内。

叶片一般5月份发病。夏季干旱时发病缓慢。7~8月是雨季高温时期,最适该病发生和蔓延,尤以连续高温的阴雨天发病最重。在树势衰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较差和偏施氮肥的园内,杏树发病也比较重。

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予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

②药剂防治,落叶以后,在扣棚前喷布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如若上一年发病严重,则喷75%百菌清400倍加44%乙磷铝400倍混合液。展叶后,喷硫酸锌石灰液(按硫酸锌1份、硝石灰4份、水240份的比例配制),或喷65%福美铁300-500倍液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火鹤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


症状

叶、茎均受害。叶斑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呈稍凹陷、暗褐色至黑色斑,直径1-3毫米,叶片上常有多个病斑,但一般很少汇合,后期萎蔫卷缩仍制呈大的坏死角斑,与缺钾症相似。茎受害后维管束变黑褐色。随后茎皮产生黑色斑块。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Xanthomonascampestrispv.Dieffenbachiae,属原核生物界,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黛粉叶斑病致病变种。无芽孢,革兰氏阴性,好气,1-1.5?.5-0.7微米,单生或成双,有荚膜,单极鞭毛。水溅和昆虫也能传播。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1、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地表越冬。

2、翌春条件适宜。病菌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到叶、茎花上,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在细胞间繁殖,与此同时,受害细胞被分解,致病部凹陷。

3、侵染叶片潜育期3-6天。

4、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是发病重要条件,暴风雨造成伤口,管理粗放,植株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必微粒粉剂400-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甜瓜细菌性软腐病


病原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Erwiniaaroideae)症状主要为害果实,有时也为害茎。病部初现水渍状深绿色班,扩大后稍凹陷,病部发软,逐渐转为褐色,病斑周围有水浸状晕环,从病部向内腐烂,散发出恶臭味。茎染病多始于伤口,病斑呈不规则形水渍状,向内软腐,病部出水,严重的烂断,致病部以上枯死。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为害多种蔬菜。借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伤口多时发病重。病菌生长温度范围较大,2~40℃均能活动、为害,最适温度25~30℃,发病需95%以上相对湿度,雨水、露水对病菌传播、侵入具有重要作用。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与非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及时清洁田园,尤其要把病果清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培育壮苗,适时定植,合理密植。雨季及时排水,尤其下水头不要积水。保护地栽培要加强放风,防止棚内湿度过高。及时喷洒杀虫剂防治瓜绢螟等蛀果害虫。药剂防治雨后及时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收获前4天停止用药。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如何防治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是我国水稻新病害。贵州省、台湾有发生,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水稻齐穗后乳熟期的绿色穗直立,染病谷粒初现苍白色似缺水状萎凋,渐变为灰白色至浅黄褐色,内外颖的先端或基部变成紫褐色,护颖也呈紫褐色。每个受害穗染病谷粒10-20粒左右,发病重的一半以上谷粒枯死,受害严重的稻穗呈直立状而不弯曲,多为不稔,若能结实多萎缩畸形,谷粒一部分或全部变为灰白色或黄褐色至浓褐色,病部与健部界线明显。

病原PseudomounasglumaekuritaetTabei称颖壳假单胞菌)水稻细菌颖谷病假单胞菌),属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极生2-4根鞭毛,菌体短杆状,有荚膜,无芽孢,大小1.5-2.5×0.5-0.7(μm),氧化酶活性为阳性,不能利用鼠李糖产酸。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小,黄乳白色,能利用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甘油等产酸而不产气。能利用牛乳,凝固并消化。明胶液化。不产生哚吲及H2#S,但产NH#3。硝酸盐不还原。生长温限11-40℃,最适为30-35℃。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谷粒带菌,播种带病谷粒,遇有适宜的发病条件,即抽穗期高温多日照,降雨量少易发病,品种不同抗病性差异明显。台南6号、新竹糯等易感病,台湾的高雄籼、丰锦等极抗病。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防止病区扩大。(2)选用抗病品种。(3)在5%抽穗时喷洒2%嘉赐霉素溶液(kasugamycin)25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200倍液。

《花椰菜细菌性斑点病怎么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