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荔枝花果期对瘿蚊的虫害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荔枝花果瘿蚊,属于双翅目瘿蚊科害虫,可为害荔枝花穗、幼果和嫩梢;其个体小,发生代数少,发生后很难被察觉,常常被忽略而漏防,造成嫩梢、花穗干枯和大量落果。在荔枝处于花果期时,正值花果瘿蚊发生高峰,现将该虫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防治时参考。

为害症状

花果瘿蚊成虫产卵于新抽出的花穗,幼虫孵化后蛀入花穗,取食输导组织。此后花穗开始变褐,继而枯死;并且在受害花穗上可见细小的圆形虫孔。

拼粒期时,花果瘿蚊成虫产卵于幼果,幼虫孵化后蛀入果实,幼虫老熟后出果入土化蛹。受害果表面出现褐色圆点,继而脱落。

花果瘿蚊还可为害嫩梢。成虫产卵于新抽出的嫩梢,幼虫孵化后即钻蛀入内,取食输导组织。此后,嫩叶枯萎,继而脱落。严重时,可致枝条光秃。

将受花穗、幼果或嫩梢剥开,可见留有褐色粉状物的虫道,或黄色蛆状幼虫。

形态特征

荔枝花果瘿蚊幼虫:纺锤形,体长2~4毫米,头部已退化,中胸背板有一Y型剑骨片,这是最显著的识别特征。

荔枝花果瘿蚊成虫:触角念珠状,有细毛;复眼较大;口器剌吸式;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梨形平衡棒;足细长,胫节无距。

发生规律

荔枝花果瘿蚊每年发生1代,发生期与荔枝的物候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年成虫只在荔枝的花期至幼果期出现,发生条件与湿度密切相关,成虫往往是在大雨过后才大量出现。部分幼虫可隔年羽化,即当环境不适合时可长期潜伏下来,等合适的年份再上升到地表层化蛹、羽化出来。

越冬幼虫于每年3~4月荔枝花穗长至5厘米时,开始陆续羽化为成虫并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分别为害花穗和幼果,造成幼穗失水干枯和幼果的大量脱落。老熟幼虫随花或幼果落地后钻入泥土发育为伪蛹,并分泌粘液吸附泥沙,形成泥沙团,潜伏于土中等待来年再危害。

防治措施

1.花果瘿蚊以蛹长时间存于土壤中,当春天的温度和湿度合适时就羽化出来为害荔枝的幼嫩花果。所以花期如果雨量充沛,就要注意对该虫的防控。

2.毒土。每年3月初,在荔枝花果瘿蚊成虫羽化前(花穗前期),每亩用5%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8公斤拌细沙20公斤,均匀撒于荔枝树冠周围土壤中,并耙土覆盖,毒杀刚羽化的成虫。

3.在荔枝花穗期和谢花坐果期分别喷1次杀虫剂,选用一些对花和幼果安全的高效低毒药剂,如13%的果虫灭乳油、15%的科绿乳油、48%的毒死蜱乳油、4.5%的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等,加水稀释1000~1500倍喷雾。

4.很多荔枝场在开花前和谢花后都喷药防治蝽蟓、尺蠖、毒蛾等害虫,这无意中也对花果瘿蚊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发生花果瘿蚊危害的果场在花果期都没有施用过杀虫剂。

扩展阅读

高粱瘿蚊如何防治


高粱瘿蚊,学名Contariniasorghicola(Coquilet)双翅目,瘦蚊科。异名C.andropogonis、C.pal菜上为害,若虫期30一50天,第1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一7月上旬。

各代发生期大体为:第1代4月上旬一7月上旬,成虫5月下旬开始出现;第2代6月上旬一8月中旬,成虫7月开始出现;第3代7月中旬一11月中旬,成虫9月开始出现。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成虫有趋光性,夏季颇强,晚秋不明显,可能是低温所致。成、若虫日夜均可活动取食,产卵于寄主植物茎秆、叶柄、主脉、枝条等组织内,以产卵器刺破表皮成月牙形伤口,产卵6一12粒于其中,排列整齐,产卵处的植物表皮成肾形凸起。每雌可产卵30一70粒,非越冬卵期9一15天,越冬卵期达5个月以上。前期主要为害农作物、蔬菜及杂草等植物,至9、10月农作物陆续收割、杂草枯萎,则集中于秋菜、冬麦等绿色植物上为害,10月中旬第3代成虫陆续转移到果树、林木上为害并产卵于枝条内,10月下旬为产卵盛期,直至秋后。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

(1)夏季灯火诱杀第2代成虫,减少第3代的发生。

(2)成、若虫集中在谷子等禾本科植物上时,及时喷撒2.5%敌百虫粉或1.5%1605粉剂或2%叶蝉散(异丙威)粉剂,每667m22kg。

(3)必要时可喷洒2.5%保得乳油2000一3000倍液、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3000一4000倍液。

刺槐瘿蚊的防治方法


刺槐瘿蚊是刺槐林发生的一种卷叶害虫,危害新发出的幼叶,造成大量的新叶枯萎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秋代被害的树木,在霜期没来之前,树木叶片基本脱落,造成树木停止生长,对幼龄林可造成枯死。

属双翅目,成虫体微小,纤细、外形似蚊。复眼发达,通常左右愈合成1个。触角念珠状,10一36节,每节有环生放射状细毛。喙或长或短,有下颚须14节。翅较宽,有毛或鳞毛,翅脉极少,纵脉仅35条,无明显的横脉,有的种类仅在前翅基部有1个基室。足细长,基节短,胫节无距,爪简单或有齿,具中垫和爪垫。腹部8节,伪产卵器极长或短,能伸缩。

刺槐瘿蚊的防治方法

幼虫体纺锤形,白、黄、桔红或红色。头部退化。中胸腹板上通常有一突出的剑骨片,有齿或分成两瓣,为弹跳器官,是鉴别种的特征之一。成虫早晚活动,产卵于未开花的颖壳内或花蕾及叶片上。幼虫捕食性、腐食性或植食性。捕食性幼虫捕食蚜虫、介壳虫和蜗牛类等;腐食性幼虫主要生活于树皮下、腐败植物和真菌中,有的专食小麦叶锈病抱子;植食性幼虫为害植物的花、果实等,很多能造成虫瘦。如麦黄吸浆虫、麦红吸浆虫。

防治方法

在刺槐瘿蚊幼虫危害期于树冠上喷施氧化乐果800-1000倍等内吸药剂;成虫期采用灯光(黑光灯及诱蛾灯)灭虫法杀成虫,防止扩散蔓延。

茶树虫害--茶树茶芽瘿蚊


学名Contariniasp。双翅目,瘿蚊科。分布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茶区。山区或近山区发生较多。

寄主茶树。

为害特点幼虫侵害茶芽,刺激茶芽发育畸形、肿胀,形成虫瘿,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及茶的质量。形态特征雌成蚊体长2.5?3mm,翅展4?4.8mm,体黄褐色,被有黑褐色细毛。头扁圆形,复眼黑色,两复眼相接,没有单眼。触角14节,柄节、梗节圆且短小,鞭节圆柱状,第一鞭节长于其它各节。胸背隆起,背板黑褐色发达,近三角形。翅黄褐色,翅面上具不规则近黑褐色斑驳5?6个,翅脉简单。足细长,跗节5节。产卵管针状。雄蚊体长2.2mm,黑色。触角14节,基部2节与雌蚊相似,余各节呈哑铃状,好象2节,整个触角似为26节。翅面无斑纹,色较深。腹部肉红色,细小。卵长0.12mm左右,长椭圆形。幼虫共3龄,三龄虫体长2?3.2mm,长纺锤形,黄白色,老熟后变黄。蛹长2?2.5mm,长圆形,乳白色至黄褐色。

生活习性广东年生3代,以幼虫在瘿苞内或土中越冬。各代成虫羽化盛期分别出现在4月下旬一5月上旬、7月中旬和9月下旬。各代瘿苞出现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一6月上旬、7月下旬一8月中旬、10月上旬一10月中旬。入土幼虫在土中建一土室于翌年3月化蛹,羽化后的成虫日伏夜出,飞翔力不强,有趋光性,羽化的当天就可交尾,把卵产在桑树刚萌动的幼芽上,每雌常产卵60一80粒。成虫寿命l一6天。初孵幼虫在产卵芽中为害,取食生长点,致受害芽形成瘿苞,不转移,老熟后从瘦苞基部向外爬,弹跳入土,在土中结茧化蛹进行休眠。幼虫共3龄。高温、日照较少阴凉的山地茶园或海拔较高的茶园易受害。大叶种茶树上虫瘿多,密度也大。天敌有广腹细蜂、黑蚂蚁等。

防治方法(1)幼虫发生期间采茶时,注意摘除瘿苞,集中烧毁,可减轻下一代为害。

(2)在幼虫出苞后进入土中阶段于茶丛下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或2.5%敌百虫粉剂2?3kg,也可制成毒土撒在表土层毒死入土幼虫。(3)在成虫出土盛期于茶丛下层或土表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一15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

荔枝瘿螨的防治技术


荔枝瘿螨又名荔枝瘿壁虱、荔枝毛蜘蛛,被害叶称毛毡病。为害荔枝、龙眼。成螨、若螨均为害嫩梢、叶片、花穗和幼果,吸食液汁。被害的叶片,在背面先出现黄绿色的斑块,害斑凹陷,正面突起,凹陷处长出浓密的绒毛,状似毛毡,即所谓虫瘿。被害叶表面扭曲不平,甚至枯干凋落。花器受害后畸形膨大成簇,不会结实。

荔枝瘿螨的防治技术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0多代,以成螨和若螨在虫瘿绒毛间越冬。5-6月虫口密度最大,一年中这一时期受害较为严重。被害处叶面突出,被害花穗花器膨大如倒钟成簇。虫瘿生长半年以内,虫口密度最高。瘿螨生活在虫瘿绒毛间,阳光照射或雨水侵袭之际较活跃,在绒毛间上下蠕动。产卵在绒毛基部。瘿螨喜欢荫蔽,树冠稠密,光照不良的环境,树冠下部和内部,虫口密度较大,叶片上则以叶背居多。瘿螨可借苗木、昆虫、器械和风力传播蔓延。荔枝、龙眼的育苗多采取高空压条繁殖,因此苗木是瘿螨借以传播的主要途径。

防治方法:1.冬季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叶。2.在2-3月花穗和叶上初形成虫瘿之际,喷洒波美0.2度石硫合剂,也可用50%敌敌畏乳剂、40%乐果乳剂和水的混合液(其比例按1:1:2000),或三氯杀螨醇乳剂800倍液。3.调运苗木时,要检查摘除虫叶,以防虫害传到新区。

荔枝、龙眼秋冬期的病虫害防治


一、秋梢期害虫种类及防治。 秋梢是明年的结果枝条,如被害虫吃光,会严重影响明年的花芽形成。秋梢害虫主要是食叶类的多种尺蠖、多种卷叶虫类。其中的瘿螨(毛毡病)与龙眼的角颊木虱等,在每年9-11月为害最严重。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应勤巡视果园,特别是在嫩梢刚抽出至叶片变红的时候。防治这类害虫,可用灭虫宝乳油兑水1500倍喷雾,一瓶容量为半市斤的药,可稀释350公斤水,效果较理想。还可用5%高效灭百可乳油、速来杀丁等兑水1500倍,效果也较好。 二、冬期害虫的防治。 1、龟背天牛:对一些树龄305O年的老荔枝、龙眼树为害十分严重,不少树枝条枯死,龟背天牛每年发生一代,成虫7月大量羽化、8月份大量产卵于母指大的枝条上,9月卵开始大量孵化为一龄幼虫,12月少数转为二龄幼虫。在10一12月份,是用药防治幼龄虫的最理想时间,可用药剂防治或人工捕捉。 2、叶瘿蚊:目前在各地为害很严重,该虫从嫩叶叶片开始人侵,到叶片转绿时满叶均遭破坏,大大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全树生势衰弱,对产量影响很大。因叶瘿蚊全年发生7代,世代较叠置,嫩叶刚出比米粒稍大时,成虫便能在叶片上产卵,直至叶片未转绿时均能人侵为害。 近几年我们根据叶瘿蚊的生活习性,利用叶瘿蚊每年2月底至3月初,越冬老熟幼虫从叶内虫瘿爬出入土化蛹时,此时在树冠周围,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亩5公斤,加人2O公斤细砂或泥砂混匀,于每年2月底至3月上旬,均匀把药撒施于树冠周围土壤中,并薄覆12厘米土壤,该药在覆土情况下可维持3O一40天药效。可在幼虫人土时和3月底至4月成虫羽化出土时触药死亡。这办法在东芜市袁山贝和清溪镇近万株50年生的荔枝上应用,防治效果达93.78%以上,每年只用一次药;便可收全年效果。 3、叶螨(毛毡病):在秋梢的嫩稍长出时喷三氯杀螨醇800倍,喷12次即可。叶螨先人侵嫩叶,如冬天控制好冬梢,及时喷杀梢促花素,杀死冬梢,可减少叶螨的发生。 三、冬期荔枝病害的防治。 荔枝霜疫霉病病菌在树上的病叶、病枝,树下落叶,枯枝残叶和树下四周土壤中越冬。消灭越冬病原菌,可减少早春该病爆发流行。于每年3月上、中旬,荔枝未开花前,用氧氯化铜500600倍,或用0.5%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全面喷一次树冠枝叶、树下和四周地面土壤,杀死病原菌。凡历史性霜疫毒病严重的地方,都要进行一次冬防。 荔枝炭疽病常发生于弱树,用8O%喷克粉剂6008OO倍或甲基托布津8OO倍加1%尿素一起兑水喷雾,能有效防治炭疽病的发生。 四、重施有机肥, 改良土壤,使荔枝抽穗和开花结果时,能有足够肥料供应树体营养。 施用有基肥,如鸡屎、猪屎、人粪尿、垃圾、绿肥等,每棵结5O公斤果的树,在树冠四周滴水线挖一环形沟,把肥施下,鸡屎、猪屎、腐熟垃圾肥,每棵树施2540公斤;若是人粪尿、花生麸水肥则施50公斤,绿肥施100公斤,同时加人0.51.0公斤过磷酸钙,O.5公斤石灰。但有机肥最迟不能迟于11月中旬前施,过迟会引起不良效果。要使荔枝、龙眼能持续增产,应改变只施化肥的习惯,这对果树持续增产有重要作用。

荔枝瘿螨的防治要点有哪些


荔枝瘿螨,又名毛蜘蛛、毛壁虱、毛毡病,借助风吹、昆虫、苗木或爬行等方式传播扩散,对荔枝危害严重。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川和云南等省区。近年来,由于天敌被杀伤,致使为害程度有所上升。笔者对我处荔枝园的大红袍、桂味、楠木叶和妃子笑等荔枝品种进行调查后发现,幼树的嫩梢、花穗期和幼苗期以桂味、楠木叶受害最为严重,成年树受害较轻,大红袍、妃子笑荔枝未见被害。瘿螨卵小,产于叶片茸毛基部,若螨、成螨均成活于茸毛间,树冠稠密,光照不良,采果后不修剪和不控冬梢的果园,发生为害较重。现将其特性及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

荔枝瘿螨的卵呈球形,半透明,乳白至淡黄色;若虫形似成螨,初孵时灰白色。成螨体微小,体长仅0.15毫米,狭长,刺吸式口器,初呈淡黄色,后变为橙黄色,头小,向前方伸出。若螨、成螨仅有两对足;前肢体段背呈盾状;后肢体段延长,具许多环纹;腹部末端渐细,末节背面两根长毛。

二、生活习惯

荔枝瘿螨一年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四季都有各螨态发生。以若螨和成螨在叶片或枝条上越冬,翌年2月底至3月初成螨开始活动,逐渐从被害叶片迁移到春梢和花穗上为害;4月开始大量繁殖。其发生与消长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日均温24-30℃,降水量多,相对湿度80%以上和新梢抽发较多等条件下,螨口密度最高。5-6月是全年为害盛期,以后各期嫩梢也受害,特别是秋梢期。

三、受害症状

若螨、成螨吸取荔枝叶片、嫩梢、花和果实的汁液后,同时分泌某些物质,刺激表皮细胞,受害部位经5-7天出现黄绿色斑块,初期出现稀疏的灰白色茸毛,以后逐渐密集,呈黄绿色至深褐色。螨口密度从茸毛变为黄褐色时逐渐增加,以黄褐色到鲜黄褐色时密度最高,深褐色时螨口数量较少。叶片被害后形成毛毡状,正面失去光泽,凹凸不平,光合作用严重受阻。花器膨大如倒钟成簇,畸形生长,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幼果被害易脱落。

四、防治要点

1、农业栽培技术长期管理欠佳,枝叶密集,通风透光不良,就易造成瘿螨大发生。采果后剪除被害枝叶、弱枝、过密枝、荫蔽枝和枯枝,集中烧毁,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虫源。搞好常规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逆性。控制冬梢抽发,恶化和中断食料来源,减少越冬虫源,从根本上提高抗御能力,控制为害。

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中的捕食螨等天敌,控制瘿螨发生数量具有积极作用。

3、药剂防治冬季剪除病虫枝叶后,喷石硫合剂1000倍液一次,4月中下旬喷一次尼索朗+敌百虫;7月中下旬喷一次尼索朗+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尼索朗+40%氧乐果乳油1000倍液等。

荔枝果期如何防治病虫害


荔枝病虫害种类繁多,其中果期的主要病害有:霜疫霉病、炭疽病;主要虫害有:荔枝椿象、荔枝蒂蛀虫、瘿螨、小灰蝶、吸果夜蛾等。重点为害时间是幼果期及果实近熟期,因此应制订合适的防治对策,做好保花保果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第一、幼果期重点防治荔枝椿象、蒂蛀虫、霜疫霉病、荔枝瘿螨、瘿蚊等。 椿象(漏网的成虫及若虫)刺吸幼果,或受惊射尿伤害果皮,引起落果;蒂蛀虫蛀食种子,最后引起果实脱落,其它病虫为害的结果也是落花落果。防治方法:一是化学防治,于幼果期约4月中下旬用10%灭百可200倍或48%乐斯本1000倍、64%杀毒矾600倍,如瘿螨严重的果园,可加40%三氯杀螨醇1000倍,喷虫防病的同时可结合喷保果药剂(果特灵或荔枝保果素),既保果又可防病杀虫。二是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自然界的各种害虫天敌,以控制树如有椿象150头,可放平腹小蜂600头,如虫口密度扩大,或树冠高大,可适当扩大放蜂量。如虫口密度大,应以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即先喷杀虫药,隔几天再行放蜂。 第二、果实发育后期防治减少病虫及虫粪果。 荔枝果实育后期,要特别注意霜疫霉病及蒂蛀的为害,尤其是果实转色或近成熟时更应注意。防治霜疫霉病可在果实成熟前半个月左右喷1次瑞霉锰锌600倍液或克露800倍;对蒂蛀虫要根据预测预报,抓住时机在成虫羽化率达40%时开始喷药;隔5~7天重复喷一次,务必将害虫消灭在产卵前。一般年份,早熟种在4月底至5月初,中熟种在5月中下旬,迟熟种在6月上旬,即果实膨大着色期,是蒂蛀虫防治的重点时间。

梨树梨瘿纹的虫害防治


梨是蔷薇科梨属植物,多年生落叶乔木果树,叶子卵形,花多白色,一般梨的颜色为外皮呈现出金黄色或暖黄色,里面果肉则为通亮白色,鲜嫩多汁,口味甘甜,核味微酸,是很好的水果。因此广受欢迎,农户也喜欢种植。为了提高大家梨树管理水平,介绍的梨瘿纹防治技术如下。

梨瘿纹为双翅目,瘿蚊科。寄主是梨树。在中国主要梨区均有发生,以幼虫为害梨芽和嫩叶。芽、叶被害后出现黄色斑点,不久,叶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受害严重的叶片纵卷,提早脱落。

1、形态特征

幼虫:长纺锤形,13节。1~2龄幼虫无色透明,3龄幼虫半透明,4龄幼虫乳白色,渐变为橘红色。老熟幼虫体长1.8~2.4毫米。前胸腹面具丫字形黄色剑骨片。

成虫:雄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约3.5毫米,体暗红色。头小,复眼甚大,黑色,无单眼。下颚须4节,触角念珠状,15节,长约1.1毫米,各鞭节形如球杆,球部散生放射状刚毛。前翅具蓝紫色闪光,翅面生微毛。后翅退化成平衡棒,淡黄色。足细长,淡黄色,跗节5节,第二节几乎与胫节等长,足端具黑色爪2个。雌虫体长1.4~1.8毫米,翅展3.3~4.3毫米。触角丝状,长约0.7毫米,各鞭节为圆筒形,两端各轮生1圈较短刚毛。足较雄虫短,腹末有长约1.2毫米的管状伪产卵器。

2、发生规律

武汉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裂缝或树冠下2―6厘米的表土层中越冬。翌年3月化蛹出土,成虫产卵于嫩叶上。据观察,每头雌虫可产卵几十粒至100余粒。成虫寿命短,只几十小时。卵孵化后,幼虫吸取梨叶汁液,将梨叶从叶外缘纵卷成紧筒,叶片变脆,幼虫经13天左右老熟,又入土化蛹,出土产卵。

但老熟幼虫脱叶要有降水才能脱叶入土或爬到树皮裂缝中,所以雨水能影响梨瘿蚊为害的程度。无雨水,既不脱叶,也不在叶内化蛹。入土后化蛹,也要求有15%~30%的土壤含水量,过低不能化蛹,超过35%化蛹率低,即使化蛹,成虫羽化率也很低。羽化的成虫生命力也弱。

3、防治方法

①成虫羽化出土前,树冠下地面撤施敌百虫或西维因毒土,或40.7%乐斯本600倍液杀幼虫和成虫。

②冬季深翻土地。

③及时摘除虫叶,集中烧毁。

④大量发生时,叶面喷施吡虫啉(使用浓度见说明书,含量不同,使用浓度不同)或1000倍液的杀螟松。

无花果的虫害防治


无花果的虫害防治

无花果味道浓厚、甘甜多汁,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种水果,具有很好的种植前景。但是,在无花果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虫害的侵扰,常见的有桑天牛、黄刺蛾和黑绒金龟。做好无花果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实现无花果种植产量效益的关键,当引起重视。那么,无花果有虫害怎么办?下面世纪农药网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无花果的虫害防治。

一、黄刺蛾

成虫于6月中旬出现,产卵于叶背,卵期7-10天;幼虫于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害,仅食叶肉。残留叶脉,将叶片吃成网状;幼虫长大后,将叶片吃成缺刻,仅留叶柄及主脉。

防治方法: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青虫菌800倍液,防治效果都比较好;将毒环绑于主干分枝处,毒杀沿树干爬行下地的老熟幼虫;可利用其趋光性,设灯诱杀,并可依此预测虫情。

二、黑绒金龟

幼虫取食无花果树根,成虫主要取食无花果嫩枝、新叶,喜群集暴食。幼虫取食幼根,至秋季3龄老熟幼虫钻入20-30厘米深的地下做土室化蛹,蛹期l0天左右羽化,羽化出的成虫不出土而进入越冬状态。

防治方法:在成虫盛发期,于5时左右无风情况下用杨(或柳)树枝叶沾80%敌百虫200倍液,每隔10-15米一束插于苗圃或新植幼树地内诱杀成虫,也可用50%久效磷50倍液浸泡杨(柳)树枝10多个小时,每亩5把插于地下,诱杀成虫;土壤处理。每亩50%辛硫磷200-250克加细土25-30千克,撒后浅锄;

50%辛硫磷乳油250克加水1000-1500千克,顺垄浇灌;每亩2%甲基异柳磷粉剂2-3千克加土25-30千克顺垄撒施,并浅锄;树体处理。在成虫盛发期,可用80%敌百虫8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25%可湿性西维因1000倍液喷雾树体,效果都比较好;在成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组织人力于傍晚摇动树体将其振落捕杀。

三、桑天牛

成虫始发于6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为盛期。成虫产卵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常将卵产于距面30cm左右的树梢或二年生大枝上。产卵时成虫在树皮和木质部咬出“u”或“T”形刻槽,并产下l粒卵虫。小幼虫危害极易发现,凡是见到有红褐色粪便处,其中必有幼虫。幼虫从上向下蛀食皮层,由在韧皮部越冬,次年春本质部蛀食。第三年5-6月老熟幼虫化蛹,6-7月羽化成虫。

防治方法:每年6-7月成虫产卵期人工捕杀;对上年有虫害的无花果树,于4-5月份和9-10月份在枝干部最后一个幼虫排粪孔处以80%敌敌畏乳油或40%杀螟松50倍液,用注液器注入虫孔。或用药棉蘸药剂塞入虫孔,杀幼虫效果好。也可在初孵幼虫尚未蛀入木质部之前,选用内吸性强的杀虫剂40%氧化乐果100倍液或10%灭虫精100倍液喷酒枝干及产卵处。

及时预防柑桔芽瘿蚊的重要性是什么


柑桔芽瘿蚊包括桔芽达瘿蚊和桔孪达瘿蚊,我国1978年在吴川县首次发现,它们常混合发生。每年1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羽化出土,白天活动,卵散产于尚未展开的柑桔春芽上,为害柑桔春芽(特别是柠檬、橙和柑类)。1月上旬至下旬田间可见被害状。被害嫩芽幼叶的叶柄或主脉形成畸型肿大的虫瘿,最终导致嫩芽变黑、腐烂、脱落,严重影响柑桔嫁接苗、幼树的增长以及成龄树开花结果。近年,这两种害虫已扩展到广州以及珠三角多个县市。

一、形态特征

柑桔芽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现以桔芽达瘿蚊为代表描述其主要的外形特征。成虫体长0.7-1.2毫米,体桔红色,多黑色细毛。雌雄触角异形:雄虫触角鞭节哑铃形;雌虫触角鞭节圆锥形。仅具一对前翅,翅长1.1-1.5毫米,透明而密布黑色细毛,翅脉序简单。腹部长筒形,雄虫尾器黑褐色,呈山字形;雌虫产卵管细长,可以伸缩。卵长椭圆形,长约0.05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紫红色。老熟幼虫体长1.5-1.8毫米,蛆形,乳白色,前胸腹面的剑骨片Y形,褐色。越夏幼虫多有茧。被蛹体长1.2-1.5毫米,黄褐色,部分蛹有薄茧。桔孪达瘿蚊为同属的近缘种,其外部形态特征与桔芽达瘿蚊非常相似,但体型稍大些。

二、世代史及主要习性

柑桔芽瘿蚊在广州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滞育越夏、越冬。每年1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羽化出土,白天活动,卵散产于尚未展开的柑桔春芽上,每雌产卵20-80粒。卵期3-4天。幼虫孵出后即钻入幼芽的叶柄或主脉中,不久就形成肿大粒状的虫瘿,瘿内幼虫历期10天左右老熟,遂弹跳落地入土化蛹,大部分入土深度仅1-2厘米。幼虫抗逆力很强,据试验,经水浸11天或干旱5天仍可生存。蛹期7-10天,成虫期1-5天。5月以后,幼虫即在表土层中结茧,滞育越夏、越冬,直到12月底或翌年1月初才化蛹、羽化出土。因此柑桔芽瘿蚊仅危害春芽。

三、防治方法

1、对柑桔芽瘿蚊的防治首先强调检疫,严防芽瘿蚊传到新区。

2、在虫害区应用药剂防治。(1)地面撒药:根据实地调查,掌握在越冬成虫出土前(即柑桔萌芽前)或幼虫入土初期,按每亩果园选用1.5%甲敌粉3公斤;或20%甲基异柳磷乳剂500克;或50%辛硫磷乳剂500克配制成毒土均匀撒施,施药后随即浅耕。(2)树冠喷药:早春成虫初现或春芽萌动期,选用2.5%敌杀死乳剂3000倍液;80%敌敌畏或25%杀螟腈乳剂800-1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雾,对消灭成虫或初孵幼虫均有高效。

荔枝挂果期蒂蛀虫的防治技巧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那么种植过程中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蒂蛀虫在荔枝上周年为害,不挂果时主要为害嫩梢、幼叶和花穗,钻蛀嫩茎近顶端和幼叶中脉。被害叶片日后表现中脉变褐色,表皮破裂;花穗或梢轴受害时顶端枯死,但常不易察觉。抽花挂果期是该虫数量陡升、为害严重时候。幼果膨大期蛀食果核,导致落果。果实发育至着色后,主要在果蒂的种柄取食,遗留虫粪于蒂内,不仅影响果实发育,出现采前落果,更严重的是影响品质,造成收益大幅度下降。因此,挂果期防治蒂蛀虫是保证丰产丰收,获得效益的关键。

防治措施:

1、在第二次生理落果高峰后期开始进行发生期预测预报。主要通过查蛹,掌握各代成虫羽化达40%80%时喷药,主要杀灭成虫和初孵幼虫;在采果前40天左右时检查果实上的着卵量,当着卵量达1%时要喷药防治;此外,采果前20天和10天各喷药一次。

2、在第二次生理落果高峰之前和采果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喷药,主要通过整改放梢、控冬梢、短截花穗等措施控制虫源的增加。保护天敌,如寄生蜂、蚂蚁等要控制其数量。

3、选用的药剂要有较强的触杀和渗入果皮特性,以杀死成虫和低龄幼虫,供选择的药剂有:农斯特(40%乳油)10001500倍,虫地乐(55%乳油)1500倍,阿锐宝(45%乳油)10001500倍,强雷(25%乳油)1500倍。喷药时注意喷在树冠内膛枝干和果实上。

枇杷荔枝蝽的虫害防治方法


枇杷荔枝蝽是枇杷常见虫害之一,对枇杷危害较大,现将枇杷荔枝蝽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枇杷荔枝蝽发病规律

多年发生一代,以若虫在土壤中或以卵在寄住枝干内越冬。若虫在土壤中刺吸植物根部,为害数年,老熟若虫在雨后傍晚钻出地面,爬到树干及植物茎杆上脱皮羽化。

成虫栖息在树干上,夏季不停地鸣叫,8月为产卵盛期。以卵越冬者,翌年6月孵化若虫,并落入土中生活,秋后向深土层移动越冬,来年随气温回暖,上移刺吸为害。

枇杷荔枝蝽生活习性

该虫23年发生一代。一般未孵化的幼虫在树枝上越冬。被害枝条上的黑蚱蝉卵于次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初为卵孵化盛期,6月下旬终止。

若虫(幼虫)随着枯枝落地或卵从卵窝掉在地上,孵化出的若虫立即入土,在土中的若虫以土中的植物根及一些有机质为食料。若虫在土中一生蜕皮5次,生活数年才能完成整个若虫期。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以020厘米的土层居多,占若虫数的60%左右。有些则能达到30厘米或者一米多甚至更深。

生长成熟的若虫于傍晚由土内爬出,多在下完雨且柔软湿润的晚上。掘开泥土。凭着生存的本能爬到树干、枝条、叶片等可以固定其身体的物体上停留,以叶片背面居多,不食不动,约经半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的静止阶段后,其背上面直裂一条缝蜕皮后变为成虫,初羽化的成虫体软,色淡粉红,翅皱缩,后体渐硬,色渐深直至黑色,翅展平,前后经67小时(即将天亮),振翅飞上或爬上树梢活动。

一年当中,6月上旬老熟若虫开始出土羽化为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上旬终止。若虫出土羽化在一天中,夜间羽化占90%以上。尤以夜间810时最多。另外凌晨46时羽化一次。成虫经1520天后才交尾产卵,6月上旬成虫即开始产卵,6月下旬末到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9月后为末期。卵主要产在12年生、枝条的直径在0.20.6厘米之间的枝上,一条枝条上卵穴一般为2050穴,多者有146穴。每穴卵18粒,多为56粒。

枇杷荔枝蝽防治方法

由于黑蚱蝉成虫发生量大,危害时期长,成虫易受惊扰而迁飞,因此在防治上连片果园种植区统一行动,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1、彻底清除园边寄生植物。黑蚱蝉最喜苦楝、香椿、油桐、桉树等树上栖息,园边寄主树须彻底消除,避免招惹入园或断绝该虫迁栖转移,便于集中杀灭。

2、结合冬季和夏季修剪,剪除被产卵而枯死的枝条,以消灭其中大量尚未孵化入土的卵粒,剪下枝条集中烧毁。由于其卵期长,利用其生活史中的这个弱点,坚持数年,收效显著。此方法是防治此虫最经济、有效、安全简易的方法。

3、老熟若虫具有夜间上树羽化的习性,然而足端只有锐利的爪,而无爪间突,不能在光滑面上爬行。在树干基部包扎塑料薄膜或是透明胶,可阻止老熟若虫上树羽化,滞留在树干周围可人工捕杀或放鸡捕食。

4、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雌虫未产卵时,夜间人工捕杀。振动树冠,成虫受惊飞动,由于眼睛夜盲和受树冠遮挡,闯落地面。另外用稻草或是布条缠裹长的果柄(如沙田柚)或是果实套袋可避免成虫产卵危害。

5、化学防治。①5月上旬用50%辛硫磷500600倍浇淋树盘,毒杀土中幼虫。②成虫高峰期树冠喷雾20%甲氰菊脂2000倍,杀灭成虫。

《荔枝花果期对瘿蚊的虫害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