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杨树直角叶蜂的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杨直角叶蜂,别名杨扁角叶蜂。杨直角叶蜂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昆虫名,属膜翅目,叶蜂科。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危害特征

以幼虫取食杨树叶片危害,幼虫孵化半日后,取食叶脉附近的叶肉,使叶上出现小圆洞,由圆洞向叶缘取食,食尽叶肉,仅留叶脉。幼虫取食时先分泌白色泡沫状液体,凝固成蜡丝,蜡丝留于食痕附近周围,排成1-3列,形似栏杆。幼虫老熟停食,顺着枝条下树,结茧化蛹。危害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不但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甚至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5~6mm,翅展10~12mm,雌虫体长7~8mm,翅展12~14mm。体黑色,具金属光泽,被稀疏的白色短绒毛。触角9节,黑褐色,被较密的黑色短绒毛,第一、二节的总长约为第三节的1/4,3~8节端部横向加宽似一直角,基部一侧向内收缩。中胸背板有一褐色斑。翅透明,翅痣黑褐色,翅脉淡褐色。前足基节基部,前、中足跗节端部,后足胫节端部、跗节均为褐色,其余为黄色。

卵:椭圆形,长1.3~1.5mm,宽0.3~0.4mm,乳白色,表面光滑。

幼虫:初孵幼虫乳白色,渐变为鲜绿色,头部黑色,头顶绿色,胸足黄绿色,各足基部具两个褐色斑点,胸、腹背和两侧面着生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小圆点。第七、八腹节稍向上隆起,末节向下弯曲,呈S形。幼虫共5个龄期,五龄幼虫体长11~13mm,头宽1.2~1.3mm。

蛹:初为绿色,后渐变为褐色,长7.0mm,宽2.5mm,口器、足、触角、翅均为乳白色。茧:椭圆形,雌茧长7~8mm,宽3mm;雄茧长5~6mm,宽2mm,初为黄褐色,后期为茶褐色。

发生规律

杨直角叶蜂在南阳地区一年发生7~8代。每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5月中旬羽化,6月份发生二、三代成虫,7月份发生四、五代成虫,8月上旬发生第六代成虫,9月中旬发生第七代成虫。成虫羽化后第二天即产卵。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在表土层结褐色丝茧越冬。

成虫多在午后羽化出土,羽化率为90%,雌雄性比1:3。成虫爬行上树,飞到枝叶上,受惊动落地后,多数腹面朝上,并发出吱吱声。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7粒,最多42粒,卵产于叶背面主脉两侧皮层下,每处1~2粒。卵经3~5天后孵化出幼虫,孵化率平均达90%。第3~5代有孤雌生殖现象。1~2龄幼虫群集取食,被害部呈针尖状小圆孔,二龄以后食量大增,分散危害,常将大片叶肉吃光,仅残留叶脉,呈不规则的孔洞,孔洞边有白色蜡丝。幼虫受惊时向叶背面转移,腹部不断左右摆动。老熟幼虫沿枝干爬行到地表化蛹。

防治方法

1、营造混交林:根据观察,杨直角叶蜂主要危害黑杨派各品种杨树,而对毛白杨很少危害,对刺槐一般不危害,可进行杨、槐混交。

2、化学防治:郁闭度大于0.6的林分,发生量大时,于幼虫盛发期用敌马烟剂熏杀,每hm2用药7.5Kg。在稀疏林分和幼龄林,可向树冠喷洒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10000~20000倍液。

精选阅读

金银花的银花叶蜂虫害防治方法


银花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是金银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对金银花的危害很大,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为害特征

银花叶蜂幼虫为害叶片,初孵幼虫喜爬到嫩叶上取食,从叶的边缘向内取食,呈整齐的缺刻,全叶吃光后再转移到邻近叶片为害。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叶片吃光,使植株不能开花,不但严重影响当年花的产量,而且使次年发叶较晚,致使受害枝条枯死。

二、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9-10毫米,翅展21-22毫米,雄虫体长7-8毫米,翅展18-19毫米。体蓝黑色,有金属光泽。触角黑色,3节,第3节较长,雄虫第3节的绒毛较雌虫明显。翅半透明,淡褐色,产卵器锯齿状。

卵:乳白色,肾形,长1.2-l.5毫米,宽0.7-0.8毫米。

幼虫:体长22-23毫米,头和前足呈黑色,体桃红色,背中线为一条淡绿色纵带,背侧线为金黄色纵带,气门线淡绿色,体背有许多黑色小毛瘤。

蛹:黑褐色,外附长椭圆形的茧。

三、发生规律

银花叶蜂在四川1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化蛹越冬。次年3月上旬成虫羽化,取食花蜜和蚜虫分泌的蜜露。成虫晴天活动,尤以12-15时活动最盛,飞翔力较强,可飞离地面2米,水平距离10-20米。阴雨天栖息在枝叶下不动。成虫活动3-4天后开始产卵,产卵时雌虫用锯齿状产卵器割开叶面边缘的表皮,将卵1-3粒产于表皮下。每雌虫产卵6-24粒。产卵处的叶边缘组织变成水浸状,后变为黑褐色。成虫寿命3-14天。卵期5-14天.孵化率84%。幼虫期10-19.5天。

幼虫分散危害,主要为害嫩叶,取食后幼虫头、胸、足逐渐变为黑色,体绿色,4龄后体呈桃红色。幼虫蜕皮多在早7时和傍晚。幼虫老熟后沿植株下爬,进入0.5-1厘米深的土层或枯叶中,吐丝结茧,蜷缩其中化蛹,各代蛹期为7-19.5天,越冬代蛹期185天。全年以第1和第2代为害严重,但不为害叶厚、茸毛长而硬的金银花品种。

四、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发生数量较大时可于冬、春季在树下挖虫茧,减少越冬虫源。

②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喷施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5%速灭菊酯l000倍液。

杨树天牛的虫害防治


天牛为杨树主要蛀干害虫,很多地区的杨树因受天牛为害,使树干千洞百孔,折梢断头;树干内虫道密布,材质降低,影响木材工艺价值。因此,防治杨树天牛虫害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如下方法防治杨树天牛虫害,效果较好。

一、营林措施

1、严格苗木检疫。如果用带有天牛虫瘿的疫苗造林,会殃及大片林木,贻患无穷;疫苗外运,还会嫁祸于人。因此,苗木出圃前,一定要把好产地检疫关,发现带有病虫的苗木,坚决就地销毁,严禁外传。

2、营造混交林。杨树纯林面积不断扩大,因品种单一,而造成的杨树病虫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营造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天牛产卵和危害。因此,在新造杨树林中,应注意配置多树种混交,以形成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以阻隔或减少害虫蔓延成灾。在杨树林网内种植些桑树,可吸引补充营养的天牛成虫,前来取食,而诱集消灭。

3、加强抚育管理。松土、浇水、修枝等措施可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杨树本就生长速度快,如果使其旺盛生长,可促进树干上刻槽很快愈合,导致天牛产在上面的卵粒被挤出、挤破,甚至还可以挤死刚孵化的天牛幼虫。对天牛危害严重,已无成材希望的四旁树及早更新。结合修枝剪除有虫枝条及时销毁。

4、选用抗虫害的树种栽植造林。据调查发现,栽植的杨树品种中对天牛的抗性表现明显差异。如意大利69、72杨有较强抗性。大官杨、小叶杨、中林46杨等则易受害。因此,在造林时应选用有较强抗性的品种栽植。

杨树天牛的虫害防治

二、化学治疗。

1、磷化铝片塞孔法。每孔用0.1克磷化铝片塞入后,用泥封住排粪孔即可毒杀。

2、化学药剂注孔法。用注射器吸取80%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或50%辛硫磷40倍液,注入虫孔,每孔注入到药液自孔中流出时即封住虫孔。

3、药剂涂孔法。可用敌敌畏、煤油(或柴油)1:20混合液涂抹蛀孔。

4、在天牛成虫羽化盛期。可向树干和树冠洒40%氧化乐果乳剂5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敌百虫800倍液,喷至药液沿树干微微下流为宜,均有较好效果。

三、生物防治。

1、招引啄木鸟。可于每年的7、8月份,在树干高约4-5米处,悬挂心腐木或空心木,招引木间距离以100-200米之间。一对啄木鸟能有效防治300亩林地。

2、释放寄生蜂及保护林间天敌昆虫。肿腿蜂等寄生蜂寄生天牛幼虫体外,使天牛幼虫死亡。可购买成品释放。对林间天敌昆虫如郭公虫、花绒坚甲等应保护,以充分发挥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另外,在天牛害虫羽化高蜂期、人工捕捉刚羽化的成虫杀死,也是降低虫口的有效措施。

柳树柳厚壁叶蜂的虫害防治


柳厚壁叶蜂PontaniabridgmanniiCameron又名柳瘿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于北京、天津、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山东、河北和四川等地,为害各种柳树,要注意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为6毫米左右,翅展为16毫米左右。体土黄色,有黑色斑纹,翅脉多为黑色。雄成虫尚未发现。卵椭圆形,黄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为15毫米左右,黄白色,稍弯曲,体表光滑有背皱。胸足3对,腹足8对。蛹黄白色。茧长椭圆形。

生活习性

北京、沈阳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中为羽化高峰,羽化后几小时后即可进行孤雌生殖。产卵于柳叶组织内,1处1粒,卵期8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就地啃食叶肉,受害部位逐渐肿起,最后形成虫瘿,虫瘿近茧豆形,无毛,由绿渐变为红褐色。虫瘿以叶背面中脉上为多,严重时虫瘿成串。带虫瘿叶片易变黄提早落叶,影响植株生长。秋后幼虫随落叶或脱离虫瘿入地结薄茧越冬。

防治方法

l、实行树种混交,减少和尽量避免单一树种纯林,并适量增种密源植物,为虫害提供食料补充源和寄主。

2、人工防治:幼树生长期,组织动员当地群众,逐树摘除带虫瘿叶片,秋后清除处理落地虫瘿,并焚烧掩埋。

3、药物防治:(1)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发生严重时,在尽量保障人畜安全情况下,选择适用农药防治: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菊马合剂2000倍液全树喷施。

(2)采用内吸性药剂灌根防治:即在树木须根最多处,进行根埋药剂防治。药剂可用3%呋喃丹颗粒或15%涕灭威颗粒剂,干径每厘米用药I.52g;也可在沟内浇灌40%氧化乐果乳油按干径每厘米浇1000倍的氧化乐果1.52kg,渗完后覆土;还可在树干基部周围注射10倍的40%氧化乐果乳油进行防治。

紫薇叶蜂的防治方法


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紫薇叶蜂的防治技巧。

(1)危害特点

以幼虫群集为害,取食叶片,啃食叶肉,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影响紫薇花期,降低其观赏价值,甚至导致死亡。叶蜂每年发生2-8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结茧越冬。4-5月羽化成虫,成虫白天羽化,次日交配。雌虫一生仅交尾1次,雄虫可交尾多次。雌蜂交尾后将卵产在枝条皮层内,通常产卵可深至木质部,卵期7-19天。近孵化时,产卵处的裂缝开裂,孵出的幼虫自裂缝爬出,并向嫩梢爬行。

(2)防治方法

1.冬春季结合土壤翻耕消灭越冬茧。

2.寻找产卵枝梢、叶片,人工摘除卵梢、卵叶或孵化后尚群集的幼虫。

3.幼虫危害期喷洒Bt.乳剂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

蔷薇叶蜂的防治方法


蔷薇叶蜂主要为害月季、蔷薇、黄刺玫、十姐妹、玫瑰等花卉。

幼虫咬食寄主叶片,常数十头群集在叶片上,可将叶片吃光,仅残留粗叶脉。雌虫产卵于枝梢,可使枝梢枯死。

成虫体长7.5毫米,翅黑色,半透明。头、胸及足黑色,有光泽。腹部橙黄色。触角黑色鞭状,由3节组成,以第三节最长。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初孵时微带淡绿色,头部淡黄色,老熟时黄褐色。胴部各节有3条横向黑点线,黑点上生有短小的刚毛。腹足6对。蛹乳白色。茧椭圆形,暗黄色。

蔷薇叶蜂的防治方法

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翌年4-5月间成虫羽化,6月份为1代幼虫为害期,7月初1代幼虫老熟,入土做茧化蛹。7月中旬1代成虫羽化,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孵化,8月中、下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9月底以2代幼虫入土做茧越冬。雌成虫产孵时用产卵管在寄主新梢上刺成纵向裂口,在其内主生卵30-40粒,产卵部分纵向变黑,卵孵化后新梢几乎完全破裂,变黑倒折,卵期约1周。初孵幼虫爬到附近叶片上为害,有群集习性。

防治方法:

(1)在成虫产卵盛期剪除产卵枝梢,幼虫发生期人工捕捉幼虫。

(2)冬春季在花木附近挖茧消灭越冬幼虫。

(3)幼虫发生期喷布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杨树天牛虫害防治


危害杨树的天牛种类很多,由于各地自然、地理差异不同,发生的天牛种类不同。其中危害主干类的有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云斑天牛、桑天牛、青杨虎天牛等。危害枝梢的有青杨天牛、锈斑楔天牛等。本方案针对危害主干类天牛,其它天牛种类可参照执行。更多绿色尽在

一、虫情监测

虫情监测分虫情普查和固定监测,以地面监测为主。

(一)虫情普查

1、普查每年2次,春季越冬虫态开始活动(约4-5月份)和秋季落叶后越冬前(约10-11月份)进行,以秋季普查为主。普查范围包括发生区和与发生区相毗邻的未发生区。

2、发生区内以乡(镇)为单位,沿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或农田林网设计路线进行全面踏查。查清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

3、未发生区与发生区毗邻地区,以交通沿线、风景区、木材加工销售集散地等传入天牛可能性大的地区及附近的寄主林分做重点全面普查。如发现有枯梢、羽化孔和蛀孔等可疑症状,要在附近做进一步详查,或请专家鉴定,如确定为天牛危害,应立即采取措施除治并上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

(二)固定监测

1、发生区内重点治理区每0.5万亩、一般治理区每1万亩寄主树设一固定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置3-5块固定标准地。配备专人定期监测。

2、与发生区相毗邻地区的未发生区在交通沿线、风景区、木材加工销售存集散地等传入天牛可能性较大的地段设立固定监测点,每2万亩寄主林分设立一个固定监测点。定人定期监测。天牛的调查与监测参照黄斑星天牛预测预报办法(新发布)。

杨树夏季虫害防治


夏季是杨树各类虫害的高发期,目前威胁杨树产业的主要有天牛、蚱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刺蛾类、杨白潜叶蛾等虫害。就其危害程度而言,夏季里又主要以天牛、蚱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为主。

一、天牛

(一)营林措施:首先要提倡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可选用泡桐、刺槐、臭椿、香椿、合欢class=blacklink_line合欢、楸树及大枣、苹果、梨等与杨树进行块状混交或带状隔离,造林用苗选用抗虫性强的良种壮苗。其次是加强抚育管理,及时开展中耕、松土、除草、施肥,并在适宜季节修枝抚育,增强树势,提高林分自身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二)生物及仿生制剂防治:虫害发生面积较大时,可在害虫产卵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或舟蛾赤眼蜂进行防治。或在林间悬挂鸟巢,积极开展益鸟招引,增加鸟类数量。或采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担架式机动喷雾器喷洒25%灭幼脲Ⅲ号2000倍液等进行地面喷雾防治。对有一定郁闭度的路林、林网、片林,可采用背负式机动喷粉机喷施森得保粉剂进行防治。对于大面积集中连片发生的可采用超低量飞防25%灭幼脲Ⅲ号每公顷600克防治。

(三)人工物理防治:夏季是天牛产卵期,在杨树主干或侧枝上寻找川字形产卵槽,用手按压槽中小木片,杀死天牛卵,也可以在林间悬挂杀虫灯(黑光灯)或在林缘点燃火堆诱杀成虫。

(四)化学防治:对树高在12米以下中幼龄林可采用地面喷烟或放烟防治,适宜在3龄幼虫期前,采用担架式、背负式机动喷雾机或车载机喷施80%敌百虫800倍液等高效低毒环保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对有一定郁闭度的路林、林网、片林,可采用6HY、OR系列烟雾机喷施有触杀性、胃毒性或熏蒸性的乳油或油剂进行喷烟防治,药剂与柴油混合比例1:10;或采用林丹烟剂、敌马烟剂进行放烟防治,烟剂用量每公顷15公斤。

局部发生、高大树木受害时,可采用渗透性强、持效期长的10%呲虫啉等药剂在树干胸径部位树干周围砍伤口或刮去老树皮后涂毒环的方法防治。也可采用干基部打孔注药,利用打孔注药机或手工钻等工具在树干基部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内吸传导性强的10%呲虫啉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等。用药量为每10厘米24毫升,原药或13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二、蚱蝉

(一)人工捕捉成虫。早晨(露水未干前)在林地或林地周围林木的低矮处及作物上,捕捉出土不久的成虫。

(二)灯光、火光诱杀成虫。于晚间在林地上设置灯光或在林地附近生火,灯、火光越强越好,然后通过震动树干,以惊吓蚱蝉向灯光或火光飞落。

(三)79月剪除带卵的枯梢。

三、刺蛾

夏季为其危害盛期,7月上旬出现第一代幼虫。4龄以前幼虫取食叶肉,留下透明表皮,4龄以后沿叶缘蚕食叶片,仅留主脉。9月上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大部分幼虫于10月中旬老熟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一)人工挖掉树根周围的越冬茧,集中销毁。

(二)羽化盛期,灯光诱杀。

(三)在幼虫危害期,可以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敌敌畏1500倍液喷洒树叶。

(四)在树干基部不同方位斜向下钻3个孔,注入40%久效磷原液(干径每1厘米需0.5毫升),用泥堵住钻孔。

四、杨扇舟蛾

一年发生3~4代,第2代成虫于7月上、中旬羽化,最后一代幼虫危害至9月底陆续下树,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越冬。

(一)摘除虫叶。扇舟蛾的初龄幼虫都具有群聚、联叶危害的习性。因此,所有杨树都需认真巡查,发现有受害的叶片抓紧采用人工摘除,可消灭大量的幼虫和蛹,对减轻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效果显著。

(二)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期,于树干基部不同方向打3个孔,注射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原液1~2毫升(根据树体大小),或者使用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加18%杀虫双300倍喷雾防治杨扇舟蛾,防治喷雾要求做到不漏株,不漏叶。

五、杨小舟蛾

每年10月中下旬时,幼虫下树化蛹越冬,这时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喷树干中下部及林间地面杀灭越冬害虫。进行人工防治:震落和摘虫苞。因杨小舟蛾幼虫具有在枝条上停息时待不牢的习性,可在早晨猛击树干,震落扑杀。其他防治方法参照杨扇舟蛾。

杨树扇舟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扇舟蛾,别名:白杨天社蛾。河南全省均有分布。杨扇舟蛾是杨、柳的重要害虫,幼虫吐丝结苞为害杨树叶片,常在7-8月间猖撅成灾。

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翅展23~37mm,雌成虫38~42mm。体灰褐色,前翅褐灰色,有4条灰白色波状横纹,顶角有1褐色扇形斑,外横线通过扇形斑的1段呈斜伸的双齿形,外衬2~3个黄褐色带锈红色斑点,扇形斑下方有1个较大的黑色斑。后翅灰褐色。

卵:扁圆形,直径约lmm,橙红色,近孵化时为暗灰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2~40mm。头部黑褐色;胸部灰白色,侧面墨绿色;腹部背面灰黄绿色,两侧有灰褐色宽带每节上着生环状排列的橙红色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第一和第八腹节背中央各有1个枣红色的瘤,其基部边缘黑色,两侧各伴有1个白点。

蛹:体长13~18mm,褐色,腹末有分叉的臀棘。茧椭圆形,灰白色。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4代,以蛹在枯落物等处越冬。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成虫出现的时间分别在3月下旬至4月、6月、7月、8-9月。幼虫出现期晚1~2周,可危害至10月份。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未展叶前,卵产于小枝,以后产于叶背,块产,常百余粒单层排列,易于发现。

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肉,2龄后群集缀叶结成大虫苞,白天隐匿,夜出取食,被害叶枯黄,甚为明显;3龄后分散,食全叶。共5龄。末龄虫食量最大,占总食叶量的70%左右,虫口密度大时,可在短期间内将全株叶片食尽,食料不足时有垂丝迁移现象。老熟幼虫在苞叶内结茧化蛹,末代老熟幼虫沿树干爬到地面,在枯叶、墙缝、树皮裂缝或地被物上结茧化蛹。

防治措施

1、结合更新采伐,营造杨桐、杨椿、杨槐或杨楝混交林。

2、幼树及时剪除虫苞,杀死其中幼虫。或在幼虫孵化盛期喷洒灭幼脲类药物。

3、大树树干注射防治。5月上、中旬树干基部注20%吡虫啉可溶性粉剂5-12倍液或40%氧化乐果2倍液,每株树按胸径每cm注射1ml的药液。

4、生物防治:

(1)第一代幼虫发生期喷洒100亿活芽孢/mlBt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1200-1600倍液。

(2)于第一、二代卵发生盛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667m22万-4万头)。(3)在杨树林和周围种植油菜等蜜源植物,为赤眼蜂、姬蜂、瓢虫等天敌提供适宜环境,控制杨扇舟蛾。

杨树主要食叶虫害的防治方法


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和品种多、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因而广泛用于集约栽培。

杨树主要的食叶虫病害

1.柳毒蛾:主要危害杨、柳科树木。危害严重时,能将叶片吃光,且有大量排粪,严重影响城市园林绿地的环境卫生。

2.杨扇舟蛾:幼虫群栖,1-2龄时常在一叶上剥食叶肉,2龄后吐丝缀叶藏匿其间,遇惊后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3龄后逐渐向外扩散危害,老熟时吐丝缀叶作薄茧化蛹。由于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大发生时极易成灾。

3.杨小舟蛾:幼虫食叶片的表皮、叶肉,仅留叶脉,呈筛网状。严重时,杨树、柳树的大部分叶片被吃光,远望如火烧。

杨树主要的食叶虫病害的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

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Bt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m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每亩阿维菌素600O-8000倍液。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即在害虫产卵初期,每亩3-4个放蜂点、放蜂量3-5万头。

2、化学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打孔注药防治。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或25%杀虫双水剂等。用药量为每10cm胸径2-4mL原药或1倍稀释液。

注药后注意用泥封好注药口。利用害虫上下树,用10ml2.5%溴氰菊酯加10ml氧化乐果与11kg废机油混合,在树干上涂3-5cm宽的闭合环;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杨树胸径处绑缚2周,效果良好。在幼虫期喷15%灭幼脲烟雾剂防治(药剂和溶剂混合比例为1:1,用药量为1.2kg/hm2)或喷施20%灭幼脲Ⅲ号,每亩25g、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

3、人工防治

越冬(越夏)期,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对于尺蠖等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梆扎塑料布等方法以防成虫上树产卵。

杨树杨干象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干象属鞘翅目、象虫科虫害,寄主多为杨柳科树种,以杨树为主,主要有:甜杨、小黑杨、北京杨、矮桦等。要注意及时进行防治,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形态特征

成虫:长椭圆形,黑褐色或棕褐色,无光泽。体长7.0~9.5mm。全体密被灰褐色鳞片,其间散布白色鳞片形成若干不规则的横带。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9.0~13.0mm,胴部弯曲呈马蹄形,乳白色,全体疏生黄色短毛。头部黄褐色,上颚黑褐色,下颚及下唇须黄褐色。

蛹:乳白色,长8.0~9.0mm。腹部背面散生许多小刺,在前胸背板上有数个突出的刺。腹部末端具1对向内弯曲的褐色几丁质小钩。

二、发生规律

杨干象1年发生1代,以卵或1龄幼虫在寄主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卵也相继孵化。幼虫先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食危害,后蛀成圆形坑道,蛀孔处的树皮常裂开如刀砍状,部分掉落而形成伤疤。

5月中、下旬在坑道末端向上钻入木质部,做成蛹室,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后经6~10d爬出羽化孔,羽化盛期在7月中旬,7月末羽化终了。

成虫到嫩枝条或叶片上补充营养,形成针刺状小孔,7月下旬开始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树干2m以下的叶痕、枝痕、树皮裂缝、棱角、皮孔处,每雌一次产卵1粒,平均卵量44粒,产卵期平均36.5d,当年孵化的幼虫,将卵室咬破,不取食,在原处越冬,部分后期产下的卵,不孵化,在卵室内越冬。

三、危害症状

幼虫先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食,后蛀成圆形坑道,蛀孔处的树皮常裂开呈刀砍状,部分掉落而形成伤疤。成虫产卵时可在枝痕、休眠芽、皮孔、棱角、裂缝、伤痕或其他木栓组织留下针刺状小黑孔。

四、防治方法

1、加强对苗圃3年生大苗严格检疫,对幼林地及时进行跟踪检疫,对林地周围杨树作到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及时消灭虫源地。

2、初期危害状不明显,在4月中、下旬树液开始流动时,采用40%氧化乐果或50%久效磷1份兑3份水药液,用毛刷在幼树树干2米高处,涂10厘米宽药环1-2圈。此法适用于3-5年生幼树。

3、在小幼虫危害易识别期,被害处有红褐色丝状排泄物,并有树液渗出时,用40%氧化乐果1份加少量80%敌敌畏兑20份水药液点涂侵入孔。也可用40%氧化乐果,50%久效硫磷、60%敌马合剂30倍液用毛刷或毛笔点涂幼虫排粪孔和蛀食坑道,涂药量以排出气泡为宜。也可事先扩大侵入孔,用磷化铝颗粒剂塞入,然后用粘土泥封孔。

4、6月下旬-7月下旬成虫出现期,喷洒绿色威雷(4.5%高氯菊酯)触破式微胶囊剂1000倍液,50%吡虫啉1000倍液,2.5%溴氰菊酯1000倍液,40%杀螟松、40%氧化乐果8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

5、于清晨傍晚时振动树枝,将振落假死成虫扑杀。

6、靠近河流、湖泊水源条件较好林分,可挂旧木段招引啄木鸟。

杨树刺蛾的虫害防治


杨树刺蛾是一种危害杨树的重要害虫,主要取食树叶,在大发生时要不了几天就可把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危害杨树的常见刺蛾种类多,长江流域的种类有扁刺蛾、褐刺蛾、黄刺蛾和青刺蛾,林农常将刺蛾的幼虫统称为洋辣子、八角辣。除危害杨树外,还危害苹果、梨、桃、枇杷、榆、泡桐、梧桐等多种果树和林木,现将杨树扁刺蛾的识别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更多绿色尽在

形态特征

扁刺蛾雌成虫体长13毫米至18毫米,翅展28毫米至35毫米;雄成虫体长10毫米至15毫米,翅展约30毫米。成虫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色较深,前翅灰褐色斑点,雄蛾较明显,后翅暗灰褐色。卵长椭圆形,扁平光滑,长约1毫米,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身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虫体两侧有10个瘤状突起,上生刺毛。蛹长10毫米至15毫米,前端较肥大,近椭圆形,初为乳白色,近孵化时为黄褐色,茧椭圆形,长12毫米至16毫米,暗褐色,其茧结在杨树根部周围的表土层里。

防治办法

1.结合施肥、修剪,挖除或剪去树干上的茧壳及土中虫茧。在冬耕施肥时,将林下落叶及表土埋入施肥沟底,或者结合培土防冻,在树干基部30厘米范围内培土10厘米左右,并加压实,可杀灭一部分越冬虫源,减少下年发生基数。

2.人工除虫。扁刺蛾低龄幼虫多在叶片上群集为害,食叶后叶片白膜状明显,可以摘除群集大量幼虫的叶片集中处理,能消灭大量食叶幼虫。

3.灯光诱杀。在刺蛾成虫的发生期,利用其趋光性,可在杨树林、苗圃架设黑光灯或振频式诱蛾灯,诱杀大量的扁刺蛾的成虫,减少发生量,效果很好。

杨树柳蓝叶甲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树柳蓝叶甲主要危害是以成、幼虫危害柳属、榛属植物叶片,影响幼苗、幼树的正常生长。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mm,卵圆形,背面相当拱凸,深蓝色,有金属光泽,有时带绿光。

卵:长0.8mm,椭圆形,橙黄色。幼虫:长6mm,体扁平,灰黄色。头黑褐色。

蛹:长4mm,腹背有4列黑斑。

发生规律

1年发生5~9代。以成虫于枯落物、杂草及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柳树发芽时开始活动,随即交尾、产卵,并孵出幼虫,第一代虫态较整齐,以后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常同期可看到几种虫态。成虫有假死习性,卵成块产于叶背或叶面,每雌可产卵数百粒至千余粒。

初孵幼虫多群集剥食叶肉,致被害处灰白半透明。幼虫4龄,老熟后附于叶片化蛹。苗圃2年生苗木受害最重,换茬1年生苗最轻。林内1~2年萌生条最重,其次为孤立木及林缘木,林内大树受害最轻。

防治方法

1.连茬苗圃冬季深翻地并铲除地边杂草可减少越冬代基数。

2.震落捕杀成虫。

3.喷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防治成虫及幼虫。

《杨树直角叶蜂的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