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枇杷扁刺蛾是枇杷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虫害,现将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枇杷扁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3--18毫米,翅展28--35毫米。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的颜色更深。前翅灰褐色、稍带紫色,中室的前方有一明显的暗褐色斜纹,自前缘近顶角处向后缘斜伸。雄蛾中室上角有一黑点(雌蛾不明显)。后翅暗灰褐色。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长1.1毫米,初为淡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体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体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体两侧各有10个瘤状突起,其上生有刺毛,每一体节的背面有2小丛刺毛,第四节背面两侧各有一红点。

蛹:长10-15毫米,前端肥钝,后端略尖削,近似椭圆形。初为乳白色,近羽化时变为黄褐色。

茧:长12-16毫米,椭圆形,暗褐色,形似鸟蛋。

枇杷扁刺蛾发病规律

扁刺蛾在四川、广西等地1年发生2代;少数3代,江西1年发生2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树干周围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4月中旬化蛹,成虫5月中旬至6月初羽化。

第一代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8月底,第二代发生期为7月中旬至9月底。少数的第三代始于9月初止于10月底。第一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盛期为6月初至7月初;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9月底,盛期为7月底至8月底。

成虫羽化多集中在黄昏时分,尤以1820时羽化最多。成虫羽化后即行交尾产卵,卵多散产于叶面,初孵化的幼虫停息在卵壳附近,并不取食,蜕第一次皮后,先取食卵壳,再啃食叶肉,仅留1层表皮。幼虫取食不分昼夜。自6龄起,取食全叶,虫量多时,常从一枝的下部叶片吃至上部,每枝仅存顶端几片嫩叶。

幼虫期共8龄,老熟后即下树入土结茧,下树时间多在晚8时至翌日清晨6时,而以后半夜2--4时下树的数量最多。结茧部位的深度和距树干的远近与树干周围的土质有关:粘土地结茧位置浅,距离树干远,比较分散;腐殖质多的土壤及砂壤土地,结茧位置较深,距离树干较近,而且比较集中。

枇杷扁刺蛾防治方法

①冬耕灭虫。结合冬耕施肥,将根际落叶及表土埋入施肥沟底,或结合培土防冻,在根际30cm内培土6~9cm,并稍予压实,以扼杀越冬虫茧。

②生物防治。可喷施每毫升0.5亿个孢子青虫菌菌液。

③化学防治。可喷施90%晶体敌百虫、50%马拉松、25%亚胺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1500倍液。发生严重的年份,在卵孵化盛期和幼虫低龄期喷洒1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液、或20%天达虫酰肼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0.5亿/毫升芽孢的青虫菌液。

小编推荐

扁刺蛾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名称:扁刺蛾

症状:属于鳞翅目刺蛾科。成虫灰褐色,体长约16毫米,前翅靠外缘有1条暗褐色横宽带,带内侧翅面颜色较浅,后翅灰褐色。雄蛾前翅中央有一个黑点。狼为扁平状,长椭圆形,黄绿色至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24毫米,体扁,椭圆形,背中央稍隆起,虫体绿色或黄绿色,背中有一条白色线,明显易见,体边缘蓝色,体侧有白斜纹,身体各节枝刺不发。茧椭圆形,黑褐色,较坚硬,表面粗糙。

病原及发病规律:北京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木附近土中做茧过冬。每年6月份成虫出现,成虫有趋光性,白昼潜伏阴处,夜间出来活动,卵散产于叶片上,。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危害,初孵幼虫有集中栖息习性,在取食叶肉时,在叶片背面形成许多透明小网点,篚后把叶片咬成缺刻、窟窿,或整个吃掉仅留叶柄。8月下旬幼虫老熟入土作茧过冬,较分散;在腐殖质多的土壤挖沙壤地较深,离树干较近,较集中

防治办法:(1)初冬季在树木附近树干基部、墙根等松土里挖虫茧消灭老熟幼虫(包括褐边绿刺蛾、桑褐刺蛾的虫茧)。(2)黑光灯诱杀成虫。(3)初孵幼虫分散危害前,可摘除带虫叶片。(4)药物防治(幼虫危害期)见黄刺蛾防治方法。

杨树刺蛾的虫害防治


杨树刺蛾是一种危害杨树的重要害虫,主要取食树叶,在大发生时要不了几天就可把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危害杨树的常见刺蛾种类多,长江流域的种类有扁刺蛾、褐刺蛾、黄刺蛾和青刺蛾,林农常将刺蛾的幼虫统称为洋辣子、八角辣。除危害杨树外,还危害苹果、梨、桃、枇杷、榆、泡桐、梧桐等多种果树和林木,现将杨树扁刺蛾的识别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更多绿色尽在

形态特征

扁刺蛾雌成虫体长13毫米至18毫米,翅展28毫米至35毫米;雄成虫体长10毫米至15毫米,翅展约30毫米。成虫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色较深,前翅灰褐色斑点,雄蛾较明显,后翅暗灰褐色。卵长椭圆形,扁平光滑,长约1毫米,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身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虫体两侧有10个瘤状突起,上生刺毛。蛹长10毫米至15毫米,前端较肥大,近椭圆形,初为乳白色,近孵化时为黄褐色,茧椭圆形,长12毫米至16毫米,暗褐色,其茧结在杨树根部周围的表土层里。

防治办法

1.结合施肥、修剪,挖除或剪去树干上的茧壳及土中虫茧。在冬耕施肥时,将林下落叶及表土埋入施肥沟底,或者结合培土防冻,在树干基部30厘米范围内培土10厘米左右,并加压实,可杀灭一部分越冬虫源,减少下年发生基数。

2.人工除虫。扁刺蛾低龄幼虫多在叶片上群集为害,食叶后叶片白膜状明显,可以摘除群集大量幼虫的叶片集中处理,能消灭大量食叶幼虫。

3.灯光诱杀。在刺蛾成虫的发生期,利用其趋光性,可在杨树林、苗圃架设黑光灯或振频式诱蛾灯,诱杀大量的扁刺蛾的成虫,减少发生量,效果很好。

养花大全牡丹扁刺蛾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学名】ThoseasinensisWalker

【类属】鳞翅目刺蛾科

【形态特征】成虫雄蛾体长12-18毫米,翅展30-40毫米,雄虫35-45毫米。头、胸、腹基部白色微带黄色。腹部其余部分和肛毛簇黄色,触角干白色,前翅后缘有2个褐色斑,有的个体内侧的1个褐色斑不明显。前后翅反面亦白色。前翅前缘黑褐色。腹末有橙黄色毛。

卵扁圆形,初为黄绿色,后变为暗褐色,长约1.1毫米。

幼虫体长22-35毫米,扁平椭圆形,背稍隆起。每体节有4个绿色枝状毒刺,其中虫体两侧边缘的1对较大,亚背线上的1对较小。中背线灰白色,体背中央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的红点。

蛹匿于茧中,长椭圆形,灰白色,羽化前转褐色。

茧长14-15毫米,钙质,硬且脆,灰褐色。

【发生规律】华北年生2代,主要是以3龄幼虫在树皮缝隙或枯枝落叶层内越冬。翌年4月底开始为害嫩芽,6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下旬-8月初第二代成虫出现,10月初进入越冬期。成虫在夜间活动,一般将卵产在叶背或枝干上。卵块表面被黄毛。幼虫孵化后,群集叶背取食,2龄后分散为害,越冬幼虫有群居性。

【防治方法】(1)保护和利用天敌。有小茧蜂、上海青蜂等天敌。

(2)在冬季和早春刮除缝隙中的越冬幼虫,清除枯枝落叶,将其烧毁或深埋。减少虫源。

(3)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期选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稀释液500倍液或Bt乳剂100亿孢/毫升200倍液。

银杏树黄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黄刺蛾又名痒辣子、刺毛虫等,属鳞翅目刺蛾科。国内除贵州及西北地区外,几乎分布全国各地,是多食性害虫,可危害银杏树、枫杨。大发生时可使叶片损失30%以上,甚全吃光叫片,严重影响树势和叶片、白果的产量和质量。

1、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13~17mm,翅展35~39mm。头和胸背黄色,腹背黄褐色。前翅自顶角有一条深褐色细斜线伸向后缘,斜线内侧黄色,外侧棕褐色,在棕褐色部分有一条暗褐色细线伸达翅后缘,中室处有一黄褐色圆点,后翅灰黄色。

②卵:扁椭圆形,长1.4~1.5mm,宽0.9mm。淡黄色,表面有龟纹状刻纹:

③幼虫:为蛞蝓型幼虫:短圆柱形,肥胖而略扁。老熟幼虫体长15~25mm。头部黄褐色,隐藏于前胸背板下。体黄绿色,体背有紫褐色大斑纹,前后宽大,中部细,呈哑铃状。体两侧各有9个长枝刺,每体节有4个枝刺,其中以胸部6个后臀节2个特别大。体侧具毛瘤,枝刺,毛瘤上均混生毒毛,胸足3对短小不明显,腹足退化成吸盘状,尤趾钩。

④蛹:椭圆形,长13~15mm,淡黄褐色,头胸背面黄色。

⑤茧:椭圆形,坚硬似石灰质,黑褐色有灰白色短纵纹。外形似雀卵,中药名雀瓮。

2、生物学特性

①生活史:该虫在辽宁、陕西1年1代;北京、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均为1年2代,以幼虫越冬。柱南京地区,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第1代卵孵化,6月中旬至7月为第1代卵孵化,6月中旬至7月为第1代幼虫危害期。7月下旬~8月上旬老熟幼虫结茧化蛹。8月上中旬成虫羽化。8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为第2代幼虫危害期。9月下旬主10月上旬老熟幼虫在树枝、干上结茧越冬。

②习性:成虫多在傍晚羽化,夜间活动,趋光性弱。成虫产卵于银杏树叶片,一般每叶上产卵2~4粒,多的可达10多粒: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常集中在产卵叶片上危害,食叶肉成网状;3龄后分散危害;4龄食叶成孔洞;5、6龄幼虫将叶食光,仅剩叶脉。老熟幼虫在枝干或枝权间结茧越冬。

3、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黄刺蛾越冬茧在树上明显且留存期长,可人工摘茧烧毁或用木槌击茧,杀死其中越冬幼虫。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叶片成网状,极易发现,可人工摘除烧毁。

②生物防治:黄刺蛾越冬幼虫常有上海青蜂等寄生蜂寄生,可结合人工防治,将所采集的越冬茧置于寄生蜂保护器中,确保寄生蜂能安全返回野外,增加林间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在幼虫期尚可喷施孢子含量0.1亿/mL以上的青虫菌悬浮液杀死幼虫。

③化学防治:在初龄期选用50%敌百虫或2.5%溴氰菊酯3000~4000倍液喷冠灭虫。

巴西铁蔗扁蛾防治方法


巴西铁蔗扁蛾是世界性检疫性的鳞翅目危险害虫。南方各省区均有发生,近几年来迅速向北方蔓延。据调查,蔗扁蛾除为害巴西铁(木)外,还为害发财树、一品红、铁树、袖珍椰子、海南铁、龙血树、棕竹、喜竹芋、凤梨、百合、鹤望兰、鹅掌柴、甘蔗、香蕉、菠萝等50多种花木和经济作物。蔗扁蛾是蛀干式害虫,一般农药喷杀不死,防治难度大,因而这种害虫蔓延较快,是已成为目前花卉生产主要毁灭性害虫之一。蔗扁蛾以幼虫蛀食巴西铁的表皮,输导组织全部被破坏,受害部位只剩下薄层外表皮和木质部,树皮与木质部极易分开,危害症状轻者不易察觉,但严重时会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木段干枯,不发芽,甚至全株死亡,完全失去观赏价值。

1、形态特征:成虫以9毫米左右,体黄褐色,前翅深棕色,中室和后缘各有1黑色斑,后翅黄褐色,后缘有长毛,卵浅黄色,卵圆形,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头部红棕色,体背有成排矩形斑,体侧有毛片,蛹棕色。

2、生活习性:在华南地区广东等地1年发生约5-6代,在北方地区1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大温棚、温室盆栽花卉的盆土中越冬。翌年温度、湿度适宜时幼虫爬在花卉上为害,比较快在皮层内上下左右蛀食,有时也蛀入木质部表皮,少数幼虫从伤口蛀入木段髓部,食成空心。幼虫约有7龄,幼虫期1个多月,老熟幼虫夏季多在木桩上部,秋季多在土中结茧化蛹,蛹期约15天。成虫有补充营养习性。卵散产或集中成块状,卵期约4天。初孵幼虫吐丝下垂,即钻蛀木桩皮层为害,尤其以3年以上的巴西铁木桩受害最严重。

3、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必须认识此虫危害性,加强花木交流和调运的检疫管理,严禁把带虫的巴西铁木桩扩大蔓延,发现虫害木桩应及时烧毁。

②消灭虫源:必须加强大温棚、温室盆栽巴西铁换土工作,发现盆土中的越冬幼虫、蛹,应及时喷药消灭,以防止繁殖与发育。

③药剂防治:掌握各代卵的孵化期喷药1-2次,可用20%喹硫磷乳油1500倍,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喷洒茎杆。夏季发现虫害应及时喷药防治,尤其是秋冬季至开春前用20%喹硫磷乳油1500倍、50%辛硫磷乳油1000倍、50%杀螟松乳油1000倍、80%敌敌畏乳油1000倍、80%敌百虫80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每7天喷1次,连续喷洒茎杆2-3次。或用75%辛硫磷乳油1500倍、40%甲基异柳磷乳剂1000倍液灌入盆中,也可用50%西维因粉剂1:200倍混土,撒在花盆表土内,每隔15天施1次,连续2-3次,可杀死越冬幼虫。

园林果树枇杷虫害蓑蛾的防治


枇杷蓑蛾又称袋蛾、避债蛾,分类上属鳞翅目、蓑蛾科。危害枇杷的蓑蛾已知有桉蓑蛾、丝脉蓑蛾、白囊蓑蛾、板栗蓑蛾、小窠蓑蛾、大窠蓑蛾等6种,其中以白囊蓑蛾〔ChalioideskondonisMats.〕为主要。

寄主及危害特点:白囊蓑蛾寄主包括枇杷、芒果、荔枝、龙眼、石榴、椰子、柑橘、苹果、梨、梅、柿、枣、栗、核桃等果木及台湾相思、白杨、刺槐等园林花卉植物。其危害特点是,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初龄幼虫食叶肉残留表皮,老龄幼虫咬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

形态及习性:雌雄成虫异型。雌成虫无翅,体长9~16毫米,黄白色至淡黄褐色,蛆状。雄成虫具翅,前后翅均透明,体长8~11毫米,翅展18~20毫米,体浅褐色,密生白色长毛。幼虫体浅褐色,腹背有深色点纹,老熟幼虫长约30毫米。蓑囊灰白色,长锥形,丝质紧密,表面无枝叶粘附。

该虫年发生1代,以幼龄幼虫在护囊内越冬,翌年春枇杷抽芽展叶时幼虫即开始活动为害。5、6月间老熟幼虫化蛹,6、7月出现成虫。雌成虫仍留在囊内,释出性信息素诱雄蛾来交尾,交尾时雄蛾把腹部伸入囊内。雌成虫产卵于囊内,产卵后雌成虫体渐收缩,最后爬出囊外坠地而死。雄蛾较活泼,具趋光性。幼虫孵出后先在母囊内停留1~2天,咬食卵壳后爬出,稍后吐丝结囊护身,而后取食,护囊可随虫龄增大而增大,幼虫活动、取食携囊而行,避债蛾俗名即由此而来。天敌有多种姬蜂等。

防治方法:防治蓑蛾应在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的前提下采取以人工防治、物理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措施。具体抓好下述环节:

(1)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白囊蓑蛾护囊小而多,人工摘除有困难,可按实际采摘部分护囊多的叶片置寄生蜂保护器中,让护囊内寄生蜂羽化飞回园内;根据天敌活动实际,协调化防与生防两者关系。

(2)抓住低龄幼虫处于点片发生阶段及时喷药控制。药剂初期可选用有机磷农药(80%敌敌畏或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或50%辛硫磷、杀螟硫磷或50%马拉硫磷乳油等1000倍液);后期(果实膨大至近成熟前10~15天)可选用菊酯类农药(2.5%敌杀死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或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1~2次,隔7~15天1次,注意喷匀喷足。

柳树绿刺蛾的防治方法


绿刺蛾:学名LatoiaconsociaWalker,别名丽绿刺蛾。属于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可为害杨柳等林木。

为害特点:绿刺蛾低龄幼虫取食叶片表皮或叶肉,受害叶片成枯黄色斑块,叶缘呈缺刻状。大龄幼虫食量增大,可把叶片全部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一17毫米,翅展35-40毫米,头顶、胸背绿色。胸背中央具1条褐色纵纹,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黄褐色。腹部灰黄色。前翅绿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外缘灰黄色,散有暗褐色小点,后翅灰黄色。翅缘毛浅棕色。触角上部为短单相齿状,雌蛾触角基部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浅黄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粉绿色,头小,体短而粗。初龄时黄色,稍大转为黄绿色,从中部到第8腹节各有4个瘤状突起,瘤突上生有黄色刺毛丝:腹末有4丝球状蓝黑色刺毛。背线绿色,两侧有浓蓝色点线。

蛹:椭圆形。

茧:棕色,较扁平,椭圆或纺锤形。

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多将卵产在叶背上,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在卵块上覆一层浅黄色胶状物。产卵期2-3天。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出现为。低龄幼虫群集性强,3-4龄开始分散,共8-9龄。天敌有爪哇刺蛾寄蝇。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广肩小蜂、赤眼蜂、姬蜂等天敌。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发现有虫茧时,及时摘除。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

(4)利用扁刺蛾老熟幼虫沿树干爬行下地越冬的习性,用毒环毒杀下树的幼虫,毒笔(2.5%溴氰菊酯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1:3调和成型)涂环或20%杀灭菊酯树干上喷毒环,或与柴油以1:2混合,用牛皮纸浸液后树干上围环。

(5)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效果不错。

银杏绿刺蛾的综合防治方法


绿刺蛾以幼虫危害银杏叶片,危害后一般可使叶片损失10-15%,严重时损失叶片30%以上,往往在白果成熟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导致叶柄掉光,直接影响了叶子的产量和黄酮素的提取,同时还影响了白果产量和品质,使果农的经济收益下降。现将银杏绿刺蛾的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

绿刺蛾一般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上结茧越冬。越冬代茧的外表似树皮色,结茧在被害树的枝丫间或枝干上。第2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茧羽化产卵,卵产于银杏叶的背面,每叶一般产卵2-4粒,最多可产10粒以上。第1代卵期7天左右,6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幼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基本上集中在原来产卵的叶片上危害,啃食叶肉,留下叶膜。

7月上中旬分散危害,7月中旬为幼虫暴食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茧化蛹,8月上中旬茧羽化成虫产卵。第2代卵期4-5天,8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期,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为第2代幼虫暴食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春季幼虫在茧内化蛹。据观察,在其他树种上此虫为1代多发型,而在银杏树上2代发生都较重。

综合防治措施

一、铲除越冬茧:绿刺蛾的虫茧越冬期长,可达180天以上(11月至翌年4月),在此期间正是农闲时期,在树干、树枝上铲除越冬茧可取得明显治理效果。在操作上要注意3点:

(1)认真检查,做到不漏铲。

(2)注意操作安全,爬大树攀高枝要胆大心细,以防事故发生。

(3)铲茧时要戴手套,防止茧内毒汁、毒毛伤害皮肤。

二、摘除虫叶:绿刺蛾的幼虫都为群集危害,常使被害叶呈枯黄膜状,目标明显,易于发现,可组织人力及时摘除消灭,防止扩散蔓延危害。

三、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如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用药适期应选在卵孵高峰后,幼虫分散前。在本地第1代的用药期为6月底至7月初,第2代的用药期为8月中旬。

四、生物防治:将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青虫菌粉稀释成1000倍液喷雾,可使幼虫感病率在80%以上。但要注意在蚕桑区不能使用,防止污染桑叶。

茶树桑褐刺蛾的防治方法


学名Setorapostornata(Hampson)鳞翅目,刺蛾科。别名褐刺蛾。分布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寄主茶、桑、柑桔、桃、梨、柿、栗、白杨等。

为害特点幼虫取食叶肉,仅残留表皮和叶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18mm,翅展3l一39mm,全体土褐色至灰褐色。前翅前缘近2/3处至近肩角和近臀角处,各具1暗褐色弧形横线,两线内侧衬影状带,外横线较垂直,外衬铜斑不清晰,仅在臀角呈梯形。雌蛾体色、斑纹较雄蛾浅。卵扁椭圆形,黄色,半透明。幼虫体长35mm,黄色,背线天蓝色,各节在背线前后各具1对黑点,亚背线各节具1对突起,其中后胸及1、5、8、9腹节突起最大。茧灰褐色,椭圆形。

生活习性年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结茧越冬。3代区成虫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出现,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多成块产在叶背,每雌产卵300多粒,幼虫孵化后在叶背群集并取食叶肉,半月后分散为害,取食叶片。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参见青刺蛾((1)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网孔以刺娥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寄生蜂。(2)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3)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4)幼虫发生期施药防治)。

枇杷蓑蛾怎样防治


枇杷蓑蛾又称袋蛾、避债蛾,分类上属鳞翅目、蓑蛾科。危害枇杷的蓑蛾已知有桉蓑蛾、丝脉蓑蛾、白囊蓑蛾、板栗蓑蛾、小窠蓑蛾、大窠蓑蛾等6种,其中以白囊蓑蛾〔ChalioideskondonisMats.〕为主要。

寄主及危害特点:白囊蓑蛾寄主包括枇杷、芒果、荔枝、龙眼、石榴、椰子、柑橘、苹果、梨、梅、柿、枣、栗、核桃等果木及台湾相思、白杨、刺槐等园林花卉植物。其危害特点是,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初龄幼虫食叶肉残留表皮,老龄幼虫咬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

形态及习性:雌雄成虫异型。雌成虫无翅,体长9~16毫米,黄白色至淡黄褐色,蛆状。雄成虫具翅,前后翅均透明,体长8~11毫米,翅展18~20毫米,体浅褐色,密生白色长毛。幼虫体浅褐色,腹背有深色点纹,老熟幼虫长约30毫米。蓑囊灰白色,长锥形,丝质紧密,表面无枝叶粘附。

枇杷蓑蛾怎样防治

该虫年发生1代,以幼龄幼虫在护囊内越冬,翌年春枇杷抽芽展叶时幼虫即开始活动为害。5、6月间老熟幼虫化蛹,6、7月出现成虫。雌成虫仍留在囊内,释出性信息素诱雄蛾来交尾,交尾时雄蛾把腹部伸入囊内。雌成虫产卵于囊内,产卵后雌成虫体渐收缩,最后爬出囊外坠地而死。雄蛾较活泼,具趋光性。幼虫孵出后先在母囊内停留1~2天,咬食卵壳后爬出,稍后吐丝结囊护身,而后取食,护囊可随虫龄增大而增大,幼虫活动、取食携囊而行,避债蛾俗名即由此而来。天敌有多种姬蜂等。

防治方法:防治蓑蛾应在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的前提下采取以人工防治、物理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措施。具体抓好下述环节:

(1)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白囊蓑蛾护囊小而多,人工摘除有困难,可按实际采摘部分护囊多的叶片置寄生蜂保护器中,让护囊内寄生蜂羽化飞回园内;根据天敌活动实际,协调化防与生防两者关系。

(2)抓住低龄幼虫处于点片发生阶段及时喷药控制。药剂初期可选用有机磷农药(80%敌敌畏或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或50%辛硫磷、杀螟硫磷或50%马拉硫磷乳油等1000倍液);后期(果实膨大至近成熟前10~15天)可选用菊酯类农药(2.5%敌杀死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或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1~2次,隔7~15天1次,注意喷匀喷足。

枇杷虫害的防治方法


枇杷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到一些虫害,该如何防治呢?具体的方法措施如下。

1、枇杷黄毛虫:每年发作4-5代,产卵于嫩叶背,幼虫取食嫩叶、幼叶,严峻时全树叶片被毁。化蛹于叶背或枝干,次年5月初呈现成虫。防治:用90%敌百虫1000倍液、20%杀灭菊脂4000-5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杀灭幼虫。

2、枇杷舟蛾:又名举尾虫,多损害老叶。防治:参照黄毛虫。

3、梨小食心虫:主要损害果实、嫩梢和枝干,成虫产卵于萼筒中,幼虫钻入果肉损害种子,粪便分泌在种子周围,引起落果,防治:①套袋维护。②用黑光灯、糖醋液或性外激素进行测报。把握在发蛾高峰期喷药,喷80%敌敌畏1500倍液,50%杀螟松15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

4、豹纹木蠹蛾:主要为害枇杷的枝干,每年发作1代,以幼虫在枝内越冬,5-6月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线。产卵于新梢上或芽腋处,初孵幼虫多从嫩梢顶端芽腋处蛀入,为害新梢,防治:及时剪除病虫枝,用80%敌敌畏10-30倍液注入虫孔,外封泥土,以毒死枝内幼虫。也可用灯火诱杀成虫。

5、天牛:为害枇杷的天牛品种较多,有星天牛、褐天牛、桑天牛等。一年一代。以低龄幼虫在枝干内越冬,6-9月份成虫呈现,多产卵于粗1-3厘米枝条或枝叉的皮层下,孵化后幼虫向树皮下蛀食,并逐渐深化木质部形生长蛀道。防治:用棉花球蘸敌敌畏乳油或氧化乐果10-30倍液,塞入虫孔内,也可用打针器往洞内打针药液,用泥土关闭洞口,熏杀洞内幼虫。也可用铁丝勾出或戳死洞内幼虫。

花卉害虫双齿绿刺蛾的防治方法


又名棕边青刺蛾、棕边绿刺蛾、大黄青刺蛾、小青刺蛾。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江苏、江西、台湾、湖南、四川等地;日本。幼虫危害海棠、樱桃、梅等。

危害特点

低龄幼虫多群集于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残留上表皮和叶脉成箩底状半透明不规则大斑;3龄后陆续分散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白天静伏于叶背,夜间和清晨活动取食,严重时常将叶片吃光。

生活习性

在河北中南部、陕西、山西1年2代,以前蛹在树体上茧内越冬。翌春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蛹期约25天,5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对糖醋液无明显趋性。卵多产于叶背中部主脉附近,块生,形状不规则,多为长圆形,每块有卵数十粒,每雌产卵量100多粒。成虫寿命约10天。卵期7~10天。第1代幼虫发生期6月上旬。老熟后爬到枝干上结茧化蛹。第1代成虫发生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2代幼虫发生期8月中旬至10月下旬,10月上旬陆续老熟,爬到枝干上结茧越冬,常数头或数十头群集于树干基部或粗大枝杈处。幼虫天敌有刺蛾广肩小蜂、绒茧蜂和蠋敌。

防治方法

(1)入冬至早春,刮除树干基部和枝杈处虫茧;生长季节摘除卵块和低龄群集危害的幼虫,集中深埋。

(2)抓住幼虫3龄前群集危害期喷药防治,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50%混灭威乳油1000倍液、2.5%功夫乳油3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35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35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等。

《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