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杨树刺蛾的虫害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杨树刺蛾是一种危害杨树的重要害虫,主要取食树叶,在大发生时要不了几天就可把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危害杨树的常见刺蛾种类多,长江流域的种类有扁刺蛾、褐刺蛾、黄刺蛾和青刺蛾,林农常将刺蛾的幼虫统称为洋辣子、八角辣。除危害杨树外,还危害苹果、梨、桃、枇杷、榆、泡桐、梧桐等多种果树和林木,现将杨树扁刺蛾的识别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更多绿色尽在

形态特征

扁刺蛾雌成虫体长13毫米至18毫米,翅展28毫米至35毫米;雄成虫体长10毫米至15毫米,翅展约30毫米。成虫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色较深,前翅灰褐色斑点,雄蛾较明显,后翅暗灰褐色。卵长椭圆形,扁平光滑,长约1毫米,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身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虫体两侧有10个瘤状突起,上生刺毛。蛹长10毫米至15毫米,前端较肥大,近椭圆形,初为乳白色,近孵化时为黄褐色,茧椭圆形,长12毫米至16毫米,暗褐色,其茧结在杨树根部周围的表土层里。

防治办法

1.结合施肥、修剪,挖除或剪去树干上的茧壳及土中虫茧。在冬耕施肥时,将林下落叶及表土埋入施肥沟底,或者结合培土防冻,在树干基部30厘米范围内培土10厘米左右,并加压实,可杀灭一部分越冬虫源,减少下年发生基数。

2.人工除虫。扁刺蛾低龄幼虫多在叶片上群集为害,食叶后叶片白膜状明显,可以摘除群集大量幼虫的叶片集中处理,能消灭大量食叶幼虫。

3.灯光诱杀。在刺蛾成虫的发生期,利用其趋光性,可在杨树林、苗圃架设黑光灯或振频式诱蛾灯,诱杀大量的扁刺蛾的成虫,减少发生量,效果很好。

精选阅读

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枇杷扁刺蛾是枇杷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虫害,现将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枇杷扁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3--18毫米,翅展28--35毫米。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的颜色更深。前翅灰褐色、稍带紫色,中室的前方有一明显的暗褐色斜纹,自前缘近顶角处向后缘斜伸。雄蛾中室上角有一黑点(雌蛾不明显)。后翅暗灰褐色。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长1.1毫米,初为淡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体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体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体两侧各有10个瘤状突起,其上生有刺毛,每一体节的背面有2小丛刺毛,第四节背面两侧各有一红点。

蛹:长10-15毫米,前端肥钝,后端略尖削,近似椭圆形。初为乳白色,近羽化时变为黄褐色。

茧:长12-16毫米,椭圆形,暗褐色,形似鸟蛋。

枇杷扁刺蛾发病规律

扁刺蛾在四川、广西等地1年发生2代;少数3代,江西1年发生2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树干周围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4月中旬化蛹,成虫5月中旬至6月初羽化。

第一代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8月底,第二代发生期为7月中旬至9月底。少数的第三代始于9月初止于10月底。第一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盛期为6月初至7月初;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9月底,盛期为7月底至8月底。

成虫羽化多集中在黄昏时分,尤以1820时羽化最多。成虫羽化后即行交尾产卵,卵多散产于叶面,初孵化的幼虫停息在卵壳附近,并不取食,蜕第一次皮后,先取食卵壳,再啃食叶肉,仅留1层表皮。幼虫取食不分昼夜。自6龄起,取食全叶,虫量多时,常从一枝的下部叶片吃至上部,每枝仅存顶端几片嫩叶。

幼虫期共8龄,老熟后即下树入土结茧,下树时间多在晚8时至翌日清晨6时,而以后半夜2--4时下树的数量最多。结茧部位的深度和距树干的远近与树干周围的土质有关:粘土地结茧位置浅,距离树干远,比较分散;腐殖质多的土壤及砂壤土地,结茧位置较深,距离树干较近,而且比较集中。

枇杷扁刺蛾防治方法

①冬耕灭虫。结合冬耕施肥,将根际落叶及表土埋入施肥沟底,或结合培土防冻,在根际30cm内培土6~9cm,并稍予压实,以扼杀越冬虫茧。

②生物防治。可喷施每毫升0.5亿个孢子青虫菌菌液。

③化学防治。可喷施90%晶体敌百虫、50%马拉松、25%亚胺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1500倍液。发生严重的年份,在卵孵化盛期和幼虫低龄期喷洒1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液、或20%天达虫酰肼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0.5亿/毫升芽孢的青虫菌液。

大叶黄杨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扁刺蛾学名ThoseasinensisWalker,扁刺蛾又名黑点刺蛾,幼虫俗称洋辣子,属鳞翅目,刺蛾科。

⑴危害方式

低龄幼虫在叶片叶面上啃食表皮和叶肉,致使被啃处呈现白色网状,大龄幼虫将叶食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吃成光杆,影响树势生长和发育。幼虫体具毒刺,触及皮肤,会疼痛红肿。如不及时防治,有时发生扰民现象。

⑵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13~18毫米,翅展28~35毫米;雄成虫体长10~15毫米,翅展约30毫米。体、翅暗灰褐色。腹面及足色较深,前翅灰褐稍带紫色,前翅外缘较直,臀角弧弯,内半部与外线以外带褐色并稍具黑色雾点,外线明显暗褐色与外缘略平行,横脉纹为1个黑色圆点。自前缘至后缘有1条向内倾斜的褐色条纹,斜纹内侧略上方有一褐色斑点,雄蛾较明显。后翅暗灰褐色,外缘有褐边,缘毛灰褐色。

卵:长椭圆形,扁平光滑,长约1毫米,初为淡黄绿色,后变为灰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左右。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状。全体绿色至黄绿色;背线白色,两侧有蓝绿窄边。体边缘每侧有10个瘤状突起,上生刺毛;每1列体节背面有2个小丛刺毛,第4节背面两侧各有1个红点,较明显。

蛹:体长10~15毫米,近椭圆形。前端较肥钝,后端稍削。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色。

茧:长12~16毫米,椭圆形,暗褐色,似鸟蛋。

⑶发生规律

在河北省任丘地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木附近浅土层中做茧化蛹过冬。越冬幼虫于翌年5月中旬化蛹,6月上旬羽化成虫,成虫发生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

成虫夜间活动,有强趋光性;白天隐伏在枝叶间、草丛中或其他荫蔽物下。卵多散产在叶背面,卵期6~8天,初孵幼虫停息在卵壳附近不取食,经1次蜕皮后先取食卵壳,再啃食叶肉,留下一层膜状表皮。幼虫集中栖息习性,大龄幼虫逐渐分散为害,高龄幼虫昼夜取食,共8龄,自6龄起,从叶片边缘咬食成缺刻甚至吃光全叶。老熟幼虫迁移到树干基部、树枝分叉处和地面的杂草间或土逢中作茧化蛹,其中腐殖质多的土壤及沙壤土结茧位置较深,离树干较近,入土较深也较密集;而黏重的土壤结茧位置离树干较近,入土较浅,较为分散。

⑷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利用幼虫下树在土中结茧越冬,并对土壤质地有选择的习性,在春季组织人力挖茧。

②物理防治:利用成虫有趋光性的习性,可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在6~8月的盛蛾期,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③幼虫3龄前选用生物或仿生农药,如可喷施含量为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1.2%苦烟乳油800至1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20%米满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等。

④幼虫大面积发生,可喷施20%速灭杀丁乳油2000至3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至2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至1500倍液,20%菊杀乳油1000至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杨树小舟蛾的防治方法


杨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昆虫,是杨、柳树的常见食叶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为害严重。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杨树集中分布区经常暴发成灾。杨小舟蛾以幼虫啃食为害杨树叶片,幼虫有群集性,常群集为害将叶片食光,仅留下叶表皮及叶脉,严重时整株树木叶片吃光,如不及时防治,将导致杨树二次发芽,甚至造成树木死亡。

发生规律

杨小舟蛾一年生3-4代,以蛹在树洞、落叶、地下松土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多将卵产于叶片上。各代幼虫的出现期为:第一代为5月上旬;第二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三代发生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为9月上、中旬,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表皮,稍大后分散,7、8月高温季节发生严重。幼虫行动迟缓,昼夜取食,老熟幼虫吐丝缀叶化蛹。10月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由于杨小舟蛾发生快,暴发点分散,虫龄虫态叠加,单一措施很难控制,必须采取人工、物理、生物制剂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降低虫口密度,控制害虫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标。

1.人工灭蛹:在杨小舟蛾蛹没有羽化前,将树干基部周围地面的杂草和2cm表土层彻底清除,杀灭虫蛹,减少虫蛹基数。

2.黑光灯诱杀:成虫发生期,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干基打孔注药防治:幼虫孵化前至幼虫幼龄期,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打孔的个数依据树干的粗细而定,胸径20cm以下的打2-3孔,20-30cm的打3-4孔,30cm以上的不少于4个孔。每孔内注3-5倍的药液6-8ml。药剂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如:氯胺磷、丁硫克百威等。

4.喷雾防治:在幼虫为害初期,用高压喷雾器械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药剂可采用阿维菌素或灭幼脲三号20002500倍液,BT制剂800倍液。

5.喷烟防治:幼虫为害期,在上午46点或下午1621点,用烟雾机进行喷烟防治。药剂为1.2%烟碱苦参碱乳油,配比为药剂:柴油=1:9,亩用药量为3040克。

6.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10%广效敌杀死乳剂2500倍液毒杀幼虫,还可用幼脲1号3000倍液喷洒树冠杀死幼虫。

银杏树黄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黄刺蛾又名痒辣子、刺毛虫等,属鳞翅目刺蛾科。国内除贵州及西北地区外,几乎分布全国各地,是多食性害虫,可危害银杏树、枫杨。大发生时可使叶片损失30%以上,甚全吃光叫片,严重影响树势和叶片、白果的产量和质量。

1、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13~17mm,翅展35~39mm。头和胸背黄色,腹背黄褐色。前翅自顶角有一条深褐色细斜线伸向后缘,斜线内侧黄色,外侧棕褐色,在棕褐色部分有一条暗褐色细线伸达翅后缘,中室处有一黄褐色圆点,后翅灰黄色。

②卵:扁椭圆形,长1.4~1.5mm,宽0.9mm。淡黄色,表面有龟纹状刻纹:

③幼虫:为蛞蝓型幼虫:短圆柱形,肥胖而略扁。老熟幼虫体长15~25mm。头部黄褐色,隐藏于前胸背板下。体黄绿色,体背有紫褐色大斑纹,前后宽大,中部细,呈哑铃状。体两侧各有9个长枝刺,每体节有4个枝刺,其中以胸部6个后臀节2个特别大。体侧具毛瘤,枝刺,毛瘤上均混生毒毛,胸足3对短小不明显,腹足退化成吸盘状,尤趾钩。

④蛹:椭圆形,长13~15mm,淡黄褐色,头胸背面黄色。

⑤茧:椭圆形,坚硬似石灰质,黑褐色有灰白色短纵纹。外形似雀卵,中药名雀瓮。

2、生物学特性

①生活史:该虫在辽宁、陕西1年1代;北京、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均为1年2代,以幼虫越冬。柱南京地区,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第1代卵孵化,6月中旬至7月为第1代卵孵化,6月中旬至7月为第1代幼虫危害期。7月下旬~8月上旬老熟幼虫结茧化蛹。8月上中旬成虫羽化。8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为第2代幼虫危害期。9月下旬主10月上旬老熟幼虫在树枝、干上结茧越冬。

②习性:成虫多在傍晚羽化,夜间活动,趋光性弱。成虫产卵于银杏树叶片,一般每叶上产卵2~4粒,多的可达10多粒: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常集中在产卵叶片上危害,食叶肉成网状;3龄后分散危害;4龄食叶成孔洞;5、6龄幼虫将叶食光,仅剩叶脉。老熟幼虫在枝干或枝权间结茧越冬。

3、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黄刺蛾越冬茧在树上明显且留存期长,可人工摘茧烧毁或用木槌击茧,杀死其中越冬幼虫。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叶片成网状,极易发现,可人工摘除烧毁。

②生物防治:黄刺蛾越冬幼虫常有上海青蜂等寄生蜂寄生,可结合人工防治,将所采集的越冬茧置于寄生蜂保护器中,确保寄生蜂能安全返回野外,增加林间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在幼虫期尚可喷施孢子含量0.1亿/mL以上的青虫菌悬浮液杀死幼虫。

③化学防治:在初龄期选用50%敌百虫或2.5%溴氰菊酯3000~4000倍液喷冠灭虫。

柳树绿刺蛾的防治方法


绿刺蛾:学名LatoiaconsociaWalker,别名丽绿刺蛾。属于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可为害杨柳等林木。

为害特点:绿刺蛾低龄幼虫取食叶片表皮或叶肉,受害叶片成枯黄色斑块,叶缘呈缺刻状。大龄幼虫食量增大,可把叶片全部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一17毫米,翅展35-40毫米,头顶、胸背绿色。胸背中央具1条褐色纵纹,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黄褐色。腹部灰黄色。前翅绿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外缘灰黄色,散有暗褐色小点,后翅灰黄色。翅缘毛浅棕色。触角上部为短单相齿状,雌蛾触角基部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浅黄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粉绿色,头小,体短而粗。初龄时黄色,稍大转为黄绿色,从中部到第8腹节各有4个瘤状突起,瘤突上生有黄色刺毛丝:腹末有4丝球状蓝黑色刺毛。背线绿色,两侧有浓蓝色点线。

蛹:椭圆形。

茧:棕色,较扁平,椭圆或纺锤形。

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多将卵产在叶背上,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在卵块上覆一层浅黄色胶状物。产卵期2-3天。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出现为。低龄幼虫群集性强,3-4龄开始分散,共8-9龄。天敌有爪哇刺蛾寄蝇。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广肩小蜂、赤眼蜂、姬蜂等天敌。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发现有虫茧时,及时摘除。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

(4)利用扁刺蛾老熟幼虫沿树干爬行下地越冬的习性,用毒环毒杀下树的幼虫,毒笔(2.5%溴氰菊酯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1:3调和成型)涂环或20%杀灭菊酯树干上喷毒环,或与柴油以1:2混合,用牛皮纸浸液后树干上围环。

(5)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效果不错。

双齿绿刺蛾的防治


双齿绿刺蛾学名LatoiahilarataStaudinger,属鳞翅目刺蛾科。它寄主广泛,主要危害海棠、紫叶李、桃、山杏、柿、白蜡等多种园林植物。

双龄绿刺蛾低龄幼虫多群集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分散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白天静伏于叶背,夜间和清晨活动取食,严重时常将叶片吃光。

双齿绿刺蛾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或树干伤疤、粗皮裂缝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成虫寿命10天左右。第一代幼虫发生于6月上旬至8月上旬,成虫出现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为8月中旬至10月下旬,10月上旬陆续老熟,结茧越冬。

防治应掌握好时机,秋冬季人工挖虫茧烧毁。幼虫群集时,摘除虫叶,人工捕杀幼虫。

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3龄前可选用生物或仿生农药,如可施用含量为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2500-3000倍液等。

幼虫大面积发生时,可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0%菊杀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保护天敌,如刺蛾广肩小蜂、绒茧蜂、螳螂、蝽等。

柳树绿刺蛾防治技巧


绿刺蛾:学名LatoiaconsociaWalker,别名丽绿刺蛾。属于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可为害杨柳等林木。

为害特点:绿刺蛾低龄幼虫取食叶片表皮或叶肉,受害叶片成枯黄色斑块,叶缘呈缺刻状。大龄幼虫食量增大,可把叶片全部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一17毫米,翅展35-40毫米,头顶、胸背绿色。胸背中央具1条褐色纵纹,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黄褐色。腹部灰黄色。前翅绿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外缘灰黄色,散有暗褐色小点,后翅灰黄色。翅缘毛浅棕色。触角上部为短单相齿状,雌蛾触角基部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浅黄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粉绿色,头小,体短而粗。初龄时黄色,稍大转为黄绿色,从中部到第8腹节各有4个瘤状突起,瘤突上生有黄色刺毛丝:腹末有4丝球状蓝黑色刺毛。背线绿色,两侧有浓蓝色点线。

蛹:椭圆形。

茧:棕色,较扁平,椭圆或纺锤形。

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多将卵产在叶背上,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在卵块上覆一层浅黄色胶状物。产卵期2-3天。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出现为。低龄幼虫群集性强,3-4龄开始分散,共8-9龄。天敌有爪哇刺蛾寄蝇。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广肩小蜂、赤眼蜂、姬蜂等天敌。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发现有虫茧时,及时摘除。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

(4)利用扁刺蛾老熟幼虫沿树干爬行下地越冬的习性,用毒环毒杀下树的幼虫,毒笔(2.5%溴氰菊酯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1:3调和成型)涂环或20%杀灭菊酯树干上喷毒环,或与柴油以1:2混合,用牛皮纸浸液后树干上围环。

(5)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效果不错。绿刺蛾:学名LatoiaconsociaWalker,别名丽绿刺蛾。属于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可为害杨柳等林木。

为害特点:绿刺蛾低龄幼虫取食叶片表皮或叶肉,受害叶片成枯黄色斑块,叶缘呈缺刻状。大龄幼虫食量增大,可把叶片全部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一17毫米,翅展35-40毫米,头顶、胸背绿色。胸背中央具1条褐色纵纹,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黄褐色。腹部灰黄色。前翅绿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外缘灰黄色,散有暗褐色小点,后翅灰黄色。翅缘毛浅棕色。触角上部为短单相齿状,雌蛾触角基部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浅黄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粉绿色,头小,体短而粗。初龄时黄色,稍大转为黄绿色,从中部到第8腹节各有4个瘤状突起,瘤突上生有黄色刺毛丝:腹末有4丝球状蓝黑色刺毛。背线绿色,两侧有浓蓝色点线。

蛹:椭圆形。

茧:棕色,较扁平,椭圆或纺锤形。

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多将卵产在叶背上,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在卵块上覆一层浅黄色胶状物。产卵期2-3天。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出现为。低龄幼虫群集性强,3-4龄开始分散,共8-9龄。天敌有爪哇刺蛾寄蝇。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广肩小蜂、赤眼蜂、姬蜂等天敌。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发现有虫茧时,及时摘除。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

(4)利用扁刺蛾老熟幼虫沿树干爬行下地越冬的习性,用毒环毒杀下树的幼虫,毒笔(2.5%溴氰菊酯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1:3调和成型)涂环或20%杀灭菊酯树干上喷毒环,或与柴油以1:2混合,用牛皮纸浸液后树干上围环。

(5)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效果不错。

扁刺蛾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名称:扁刺蛾

症状:属于鳞翅目刺蛾科。成虫灰褐色,体长约16毫米,前翅靠外缘有1条暗褐色横宽带,带内侧翅面颜色较浅,后翅灰褐色。雄蛾前翅中央有一个黑点。狼为扁平状,长椭圆形,黄绿色至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24毫米,体扁,椭圆形,背中央稍隆起,虫体绿色或黄绿色,背中有一条白色线,明显易见,体边缘蓝色,体侧有白斜纹,身体各节枝刺不发。茧椭圆形,黑褐色,较坚硬,表面粗糙。

病原及发病规律:北京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木附近土中做茧过冬。每年6月份成虫出现,成虫有趋光性,白昼潜伏阴处,夜间出来活动,卵散产于叶片上,。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危害,初孵幼虫有集中栖息习性,在取食叶肉时,在叶片背面形成许多透明小网点,篚后把叶片咬成缺刻、窟窿,或整个吃掉仅留叶柄。8月下旬幼虫老熟入土作茧过冬,较分散;在腐殖质多的土壤挖沙壤地较深,离树干较近,较集中

防治办法:(1)初冬季在树木附近树干基部、墙根等松土里挖虫茧消灭老熟幼虫(包括褐边绿刺蛾、桑褐刺蛾的虫茧)。(2)黑光灯诱杀成虫。(3)初孵幼虫分散危害前,可摘除带虫叶片。(4)药物防治(幼虫危害期)见黄刺蛾防治方法。

史密斯桉苗木黄刺蛾的防治


史密斯桉为桃金娘科桉属高峻乔木植物,速生树种,干形通直美满,树高可达40~45米,胸径可达1.0~1.5米;桉叶含油量高,桉叶油质量好,材质好,是很好的提炼粗油、造纸和修建用材树种。

黄刺蛾幼虫主要危害叶片。3龄前取食全叶,严重时吃光树叶,仅剩枝条和叶柄,影响林木生长,甚至造成全株死亡。成虫羽化后,白天潜伏,夜间活动,趋光性很强,卵产在叶背,并经常数十粒排列在一起,呈鱗状。初龄幼虫有群集性,初食危害的叶残留下一层透明薄膜。3龄后则逐渐分散。老熟幼虫在枝干上或树木根部附近浅土中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受害虫叶。幼虫初龄阶段有群集性,受害叶片呈透明枯斑,容易发现,并摘除烧毁或埋葬。

2.消灭越冬虫茧。摘除树上和根部虫茧,挖出地下虫茧,集中进行烧毁或埋葬。

3.利用成虫趋光性,在6~8月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等诱杀。

4.利用天敌防治。黄刺蛾幼虫的天敌有刺蛾广肩小蜂、寄生蜂、上海青蜂、鸟类等,要注意对天敌的保护和培养,天敌繁殖期不用或少用农药防治,并多采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防止和减少对天敌的危害,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

5.生物农药防治。在黄刺蛾危害严重,虫龄在1~2龄时,可用生物农药对林分进行全面喷洒。生物农药有杀螟杆菌、青虫菌、白僵菌、绿僵菌等。如用杀螟杆菌1000~1500倍液加0.1%洗衣粉混合均勻后喷洒。

6.化学农药防治。在黄刺蛾大发生,虫龄在1~2龄时,可用化学农药对林分进行全面喷洒,减少虫口密度,降低危害程度。可用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50%马拉硫磷2000倍液、二氯苯醚菊酯500~1000倍液等农药溶剂,为减少害虫的抗药性,可交替使用不同农药。

杨树天牛的虫害防治


天牛为杨树主要蛀干害虫,很多地区的杨树因受天牛为害,使树干千洞百孔,折梢断头;树干内虫道密布,材质降低,影响木材工艺价值。因此,防治杨树天牛虫害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如下方法防治杨树天牛虫害,效果较好。

一、营林措施

1、严格苗木检疫。如果用带有天牛虫瘿的疫苗造林,会殃及大片林木,贻患无穷;疫苗外运,还会嫁祸于人。因此,苗木出圃前,一定要把好产地检疫关,发现带有病虫的苗木,坚决就地销毁,严禁外传。

2、营造混交林。杨树纯林面积不断扩大,因品种单一,而造成的杨树病虫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营造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天牛产卵和危害。因此,在新造杨树林中,应注意配置多树种混交,以形成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以阻隔或减少害虫蔓延成灾。在杨树林网内种植些桑树,可吸引补充营养的天牛成虫,前来取食,而诱集消灭。

3、加强抚育管理。松土、浇水、修枝等措施可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杨树本就生长速度快,如果使其旺盛生长,可促进树干上刻槽很快愈合,导致天牛产在上面的卵粒被挤出、挤破,甚至还可以挤死刚孵化的天牛幼虫。对天牛危害严重,已无成材希望的四旁树及早更新。结合修枝剪除有虫枝条及时销毁。

4、选用抗虫害的树种栽植造林。据调查发现,栽植的杨树品种中对天牛的抗性表现明显差异。如意大利69、72杨有较强抗性。大官杨、小叶杨、中林46杨等则易受害。因此,在造林时应选用有较强抗性的品种栽植。

杨树天牛的虫害防治

二、化学治疗。

1、磷化铝片塞孔法。每孔用0.1克磷化铝片塞入后,用泥封住排粪孔即可毒杀。

2、化学药剂注孔法。用注射器吸取80%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或50%辛硫磷40倍液,注入虫孔,每孔注入到药液自孔中流出时即封住虫孔。

3、药剂涂孔法。可用敌敌畏、煤油(或柴油)1:20混合液涂抹蛀孔。

4、在天牛成虫羽化盛期。可向树干和树冠洒40%氧化乐果乳剂5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敌百虫800倍液,喷至药液沿树干微微下流为宜,均有较好效果。

三、生物防治。

1、招引啄木鸟。可于每年的7、8月份,在树干高约4-5米处,悬挂心腐木或空心木,招引木间距离以100-200米之间。一对啄木鸟能有效防治300亩林地。

2、释放寄生蜂及保护林间天敌昆虫。肿腿蜂等寄生蜂寄生天牛幼虫体外,使天牛幼虫死亡。可购买成品释放。对林间天敌昆虫如郭公虫、花绒坚甲等应保护,以充分发挥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另外,在天牛害虫羽化高蜂期、人工捕捉刚羽化的成虫杀死,也是降低虫口的有效措施。

银杏绿刺蛾的综合防治方法


绿刺蛾以幼虫危害银杏叶片,危害后一般可使叶片损失10-15%,严重时损失叶片30%以上,往往在白果成熟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导致叶柄掉光,直接影响了叶子的产量和黄酮素的提取,同时还影响了白果产量和品质,使果农的经济收益下降。现将银杏绿刺蛾的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

绿刺蛾一般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上结茧越冬。越冬代茧的外表似树皮色,结茧在被害树的枝丫间或枝干上。第2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茧羽化产卵,卵产于银杏叶的背面,每叶一般产卵2-4粒,最多可产10粒以上。第1代卵期7天左右,6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幼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基本上集中在原来产卵的叶片上危害,啃食叶肉,留下叶膜。

7月上中旬分散危害,7月中旬为幼虫暴食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茧化蛹,8月上中旬茧羽化成虫产卵。第2代卵期4-5天,8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期,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为第2代幼虫暴食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春季幼虫在茧内化蛹。据观察,在其他树种上此虫为1代多发型,而在银杏树上2代发生都较重。

综合防治措施

一、铲除越冬茧:绿刺蛾的虫茧越冬期长,可达180天以上(11月至翌年4月),在此期间正是农闲时期,在树干、树枝上铲除越冬茧可取得明显治理效果。在操作上要注意3点:

(1)认真检查,做到不漏铲。

(2)注意操作安全,爬大树攀高枝要胆大心细,以防事故发生。

(3)铲茧时要戴手套,防止茧内毒汁、毒毛伤害皮肤。

二、摘除虫叶:绿刺蛾的幼虫都为群集危害,常使被害叶呈枯黄膜状,目标明显,易于发现,可组织人力及时摘除消灭,防止扩散蔓延危害。

三、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如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用药适期应选在卵孵高峰后,幼虫分散前。在本地第1代的用药期为6月底至7月初,第2代的用药期为8月中旬。

四、生物防治:将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青虫菌粉稀释成1000倍液喷雾,可使幼虫感病率在80%以上。但要注意在蚕桑区不能使用,防止污染桑叶。

茶树桑褐刺蛾的防治方法


学名Setorapostornata(Hampson)鳞翅目,刺蛾科。别名褐刺蛾。分布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寄主茶、桑、柑桔、桃、梨、柿、栗、白杨等。

为害特点幼虫取食叶肉,仅残留表皮和叶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18mm,翅展3l一39mm,全体土褐色至灰褐色。前翅前缘近2/3处至近肩角和近臀角处,各具1暗褐色弧形横线,两线内侧衬影状带,外横线较垂直,外衬铜斑不清晰,仅在臀角呈梯形。雌蛾体色、斑纹较雄蛾浅。卵扁椭圆形,黄色,半透明。幼虫体长35mm,黄色,背线天蓝色,各节在背线前后各具1对黑点,亚背线各节具1对突起,其中后胸及1、5、8、9腹节突起最大。茧灰褐色,椭圆形。

生活习性年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结茧越冬。3代区成虫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出现,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多成块产在叶背,每雌产卵300多粒,幼虫孵化后在叶背群集并取食叶肉,半月后分散为害,取食叶片。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参见青刺蛾((1)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网孔以刺娥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寄生蜂。(2)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3)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4)幼虫发生期施药防治)。

《杨树刺蛾的虫害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