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甘薯储藏期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甘薯在入窖和贮藏期间,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多种病害发生。为此,须弄清甘薯贮藏期各种病害发生的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一、甘薯贮藏期主要病害的发生症状及其发病原因

1.甘薯冻害。甘薯冻害是贮藏期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冻害症状。薯块受冻后,受冻部位水浸状,用于挤压有清水渗出。受冻薯块内部变褐发黑,形成硬心、硬皮,蒸煮不烂,且有异味发苦。冻害造成的腐烂一般从薯堆表层开始。

②冻害原因。一是因收获过晚,在窖外受冻,开始症状不明显,入窖后15天左右开始腐烂。二是在贮藏中期和后期,由于窖浅或防寒保暖条件差而发生冻害,薯块受冻后,易被病原菌侵染,造成腐烂。

2.甘薯软腐病。

①症状。薯块发病后患病部位软化,呈淡褐色水浸状,破皮后流出黄褐色汁液,带有酒精味,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状菌丝,并生出灰黑色小粒。环境条件适合时,病情扩展迅速,4-5天全薯即可腐烂。

②发病原因。高温高湿利于甘薯软腐病的发生,在23-29℃、薯块上有露滴时利于病害发生蔓延。薯块受冻、受伤时,病菌就会乘机侵入,这是加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3.干腐病。干腐病是甘薯贮藏期主要病害。

①症状。发生于收获初期和整个贮藏期,主要侵染薯块。发病初期,薯皮不规则收缩,皮下组织呈海绵状淡褐色,后期薯皮表面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黑褐色,稍凹陷,边缘清晰。严重时全窖发病,损失严重。

②发病原因。种薯和土壤均可带菌。病菌侵染甘薯幼苗后,带菌薯苗在田间呈潜伏状态,甘薯成熟期病菌通过维管束到达薯块而发病。发病适温为20-28℃,30℃以上不易发病。

4.黑斑病。甘薯贮藏期是黑斑病危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时期。

①症状。病菌浸染后,薯块上出现膏药状青黑色陷斑,并深入薯肉,味苦。潮湿时斑面初现灰色霉层,后现黑色刺状物,病薯不堪食用。

②发病原因。薯块和旧窖中残留物均可带菌,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薯块,最适发病温度为25-28℃,高温高湿特别是薯块上有水滴时利于黑斑病的发生蔓延。

二、病害控制

1.适时收获、及时入窖。入窖甘薯一般要在当地旬平均气温14-15℃左右、降霜之前收获为宜,避免薯块受冻,减轻病菌浸染机会。

2.薯窖处理。入窖前将旧窖清扫洁净,或将窖壁刨一层土,上一年发病的旧窖可用抗菌剂401或402或硫磺进行熏蒸,密闭两天后,打开窖口充分通风后再使用。

3.精选薯块。入窖时要精选健薯,剔除病薯、伤薯、冻薯,减少病原菌侵染。在收获、运输、贮藏时,要轻拿轻放,防止薯块损伤。

4.薯块消毒。薯块选好后、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蘸薯块l-2次,晾干及时入窖。

5.加强薯窖管理。甘薯入窖后要加强温、湿度及通风管理,以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一是入窖初期(入窖15-20天内)。此时由于薯块水分大,呼吸作用强,外界气温比较高,所以要敞开窖口,以通风降湿为主。如果长期不通风,窖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薯块易腐烂。

二是贮藏中期(入窖20天至次年的2月)。这是管理的关键期,由于天气寒冷,应以保温为主,为此要封严窖口,必要时在薯堆上加盖麦秸等保温,温度保持在10-14℃,以免温度太高薯块发芽,温度太低发生冻害。湿度在85%-90%,防止湿度太大病害蔓延,湿度太小薯块缺水出现干缩糠心。

三是贮藏后期(次年3月份以后)。此时外界气温回升,管理的重点是通风降温,避免温度达到15℃以上。

编辑推荐

君子兰的主要病害诊断与综合防治


君子兰又名剑叶石蒜、大叶石蒜、达木兰,为石蒜科君子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君子兰叶形舒展、排列整齐、常年青翠、花朵美丽、色泽鲜艳、花期较长,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应用价值,为优良的观叶、观花室内盆栽花卉,深受各界人士喜爱。然而如果君子兰栽培条件和管理方法不当,常引起病菌侵入发生病害,致使其生长不良,影响观赏价值甚至死亡。因此,对君子兰病害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十分必要。本文总结了君子兰的主要病害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促进君子兰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君子兰主要病害诊断

(1)叶斑病

叶斑病多发生在君子兰叶片上。发病初期,君子兰叶片叶尖部位首先变黄,出现浅黄色病斑,周边病组织呈黄绿色。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不断扩大呈不规则的大斑,稍微下陷,内部呈浅褐色或灰褐色,边缘稍微隆起,呈黄褐色。发病后期表现为叶片枯黄,并逐渐向根部方向蔓延发展。病斑背面会产生许多黑色粒状的小黑点。该病病原为茎点属真菌。病原菌通常在病组织或病残植株体上越冬,借助雨水、气流及灌溉水传播,多从植株伤口侵染危害。叶斑病多在夏季发病。空气流通不畅、温度过高、强光直射,均有利于叶斑病的发生。

(2)白绢病

白绢病发生在君子兰植株接近土壤处。发病后产生水渍样褐色软腐,白色绢状菌丝布满患病部位,菌丝体在根际土表蔓延,多为辐射状,后期形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转黄色、红褐色到深色,严重时植株基部腐烂枯萎死亡。该病病原为齐整小核菌,病原菌以菌丝和菌核形式残存在表土层越冬,营腐生生活,常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发生。菌核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土壤中存活3~4年。

(3)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君子兰叶片上。发病后叶片出现淡褐色或暗褐色小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具轮纹病斑,其上着生黑色颗粒状物,潮湿时涌出粉红色液体,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炭疽病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炭疽病病原为刺盘孢菌。该病多于潮湿、高温季节发生,浇水过湿特别是傍晚浇水及植株放置过密都易发病。

(4)软腐病

软腐病主要危害君子兰假鳞茎和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受害,心叶和心叶基部呈暗绿色水渍样病斑,病叶腐烂变软下垂,蔓延到根系使其呈糊状,叶心脱落,整株死亡。软腐病病原为欧氏杆菌,病变先从植株基部腐烂,进而叶片开始腐烂,叶、茎烂成糊状并有臭味,经2~3d叶片病部呈黏滑软腐状茎腐型病变。有外叶良好、心叶腐烂;有叶、茎基部良好,叶片局部腐烂,12h内整个叶片全部腐烂,并逐渐蔓延,其临近叶片,病部呈水浸状烂叶型病变;还有烂根、叶片萎蔫,根系呈脓溢状的烂根型病变。软腐病病原主要在病株残余物及土壤内越冬。夏季阴雨多湿、高温、通风差、施入大量未腐熟肥均易发病。

(5)烂根病

烂根病在君子兰种子、幼苗、成株上均有发生。如果君子兰播种后低温多湿,种子萌发时间拖长,胚根受病菌侵染后,从褐色变为灰褐色,凹陷变软、腐烂,有的烂到胚乳,使种子变成空壳。幼苗、成株染病,根部变成灰褐色或褐色,后期中空仅剩下表皮,不能吸收水分,严重时根全部烂掉。烂根病病原为镰刀菌。该病全年都可发生,高温、盆土长期湿润、过量施肥、根系受伤、长期干旱后浇水过量等都可引起烂根病发生。

(6)花叶病

花叶病表现为君子兰叶肉出现长短不一的褪绿条纹或黄绿条斑,幼叶较老叶症状明显。花叶病为病毒性病害,一般在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害虫危害君子兰时易传染。

球根花卉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球根花卉具有膨大的根或变态地下茎的草本花卉。因其花朵艳美、栽培简易、用途广泛,在观赏园艺中占重要地位。球根花卉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先介绍如下。

一、种球、种子处理

1.种球处理。贮藏前处理。种球挖出后,剔除有虫有病的,晾晒后用1800倍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或8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浸泡20分钟,取出晾干放入贮藏库中保存。可用于唐菖蒲、百合、郁金香等种球,防止贮藏期青霉、镰刀菌感染。播种前处理。

播种前用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或1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或500倍4%农抗120水剂稀释液,或800倍3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或500倍1%武夷菌素水剂稀释液浸泡种球20分钟后播种。可用于唐菖蒲、百合、郁金香等种球,减轻枯萎病的发生。

2.种子处理。温汤浸种。播种前先将种子在80℃温水中浸种3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常温浸种24小时,然后催芽播种。可用于仙客来种子,灭除种子上带的镰刀菌、灰霉菌等病菌。药剂浸种。

播种前先将种子用500倍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或20%稻恶乳油1500倍,或800倍多福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浸泡2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自然浸种24小时,然后催芽播种。可用于仙客来种子,灭除种子带的镰刀菌、灰霉菌等。

二、土壤处理

1.基质处理。蒸汽消毒。将袋装基质错码放在蒸汽消毒柜内,经80℃以上的蒸汽消毒40分钟。可用于仙客来育苗基质。药剂处理:将草炭平铺在塑料膜上,厚度为5~10厘米,喷洒100倍液的熏蒸剂数次,使基质全部润湿,覆膜密封,5~7天后揭膜通风。可用于仙客来育苗基质。

2.土壤处理。种植层处理。种植前用每亩1.0千克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每亩1.0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每亩1.0千克30%多福可湿性粉剂与50千克细土(或砂)拌匀,均匀撒入地表后,翻入5厘米种植层。可用于唐菖蒲、百合、郁金香等,预防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与危害。

播种沟处理:播种前用每亩0.5千克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每亩0.5千克30%多福可湿性粉剂,或每亩0.5千克50%醚酰胺可湿性粉剂,或每亩0.5千克50%枯萎灵可湿性粉剂与50千克细土(或砂)拌匀,然后均匀撒入播种沟内。可用于唐菖蒲、百合、郁金香等,预防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与危害。

三、生长期药剂防治

1.枯萎病。发生初期可选用1500倍20%稻恶乳油,或5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800倍30%多福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200毫升药液,每隔7~10天灌一次,连续灌2~3次。

2.灰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1%农抗武夷菌素4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竹林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竹林的养护管理并不容易,由于种植面积较大,因此在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当竹林出现病虫害的威胁时,更是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防治以免出现大面积扩散。

一、竹丛枝病(又称扫帚病):当竹林染上此病时,竹植株优势衰弱,病枝的节数增多,叶形变小发黄,5-7月间,在枝叶上出现白色米粒状物,这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秋后病枝多数枯死。病竹不治,数年内全部枝条染病,逐渐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砍伐老竹,注意通风透光,保持竹林适当密度。

2、对竹林要进行松土,施肥,促进竹林旺盛生长。

3、对发病的病株要及早砍除,病枝进行烧毁,防止蔓延。

4、发病竹丛用1:500倍多菌灵或1:1000倍甲基托布津喷洒,以免健康竹株受感染。

二、竹秆锈病(又称竹褥病):该病害多发生在竹秆的中下部或基部。竹秆被害后,材质变黑发脆,影响使用价值,更失去工艺价值。发病重的竹会全株或全丛枯死。

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经营管理,合理砍伐,保证通风良好,可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2、发病轻的竹林,应及时砍除病竹,石灰水或高猛酸钾消毒后加以利用;发病重的竹林及时砍伐病竹烧毁。

3、6-10月间,在竹林内喷100-150倍的敌锈钠,每5天一次。

三、竹煤污病:该病发生较普遍,危害竹叶竹及竹秆,病重时,竹株密被病虫黑色分泌物,严重影响竹子光合作用,致使竹林生长衰弱。

防治方法:

1、适当疏伐,改善竹林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发病机会。

2、用洗衣粉加0.5%的石灰水清洗竹叶、竹秆,可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竹煤污病是由蚜虫或蚧壳虫的为害引起的,蚜虫或蚧壳虫的分泌物正是该病菌的营养来源,可采用农乐、绿丰收、敌杀死或网虫、毒氯按1:500-800倍喷杀。也可用石硫合剂杀死煤污病病菌。

四、竹黑痣病(又称黑肿病、竹疹病):该病发生在叶上,8-9月间叶表面产生灰白色小斑点,之后斑点扩大成圆形或纺锤形,颜色也逐渐变成橙黄色至赤色。病叶易枯死脱落。

防治方法:

1、加强扶育管理,适当疏伐,使竹林通风透光,可减少病害。

2、发病较重的竹林可喷施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

香椿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香椿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病害,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香椿流胶病

1、香椿流胶病就是从树干伤口处流出粘液,粘液遇空气后变成黄白色胶状。流胶是多种病害表现的同型现象,原因复杂,如树脂病、脚腐病、菌核病及日灼、虫伤、冻伤等都可引起。这种病害在太和香椿主产区发病最广,主要危害老树及外部有损伤的近、成、过熟林。

2、防治措施

⑴物理防治:①避免机械损伤和虫伤,加强管理,增强树势,促使伤口迅速愈合;②在冬季进行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

⑵生物防治:①增施有机肥料,防止旱、涝、冻害,健壮树势,增强树体抗性;②树干涂白,预防日灼。

⑶化学防治:①刮除病斑后,用20%抗菌剂401消毒;②用40%增效氧化乐果5倍液l∶l兑柴油和50%乙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树干;③在生长季节及时用药,每10-15天喷洒一次600倍50%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00-800倍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④杀灭害虫,减少二次侵染。虫害一般是食叶类害虫,多为毒蛾、刺蛾,夏、秋季发生普遍,喷施氧化乐果、功夫、敌杀死等即可消灭。

(二)香椿叶锈病

1、香椿叶锈病为害叶片,受害植株生长衰弱,提早落叶,影响次年香椿芽的产量。初期叶片正反两面出现橙黄色小点(病菌的夏孢子堆),散生或群生,以叶背为多,严重时可蔓延全叶,后期叶背面出现黑褐色小点(病菌的冬孢子堆),导致叶片提早脱落。

2、防治措施

⑴物理防治:冬季清除病叶,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⑵生物防治:①及时排灌,以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②合理施肥,避免过晚或过量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香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③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改善林内小气候,减轻病害。

⑶化学防治:①发现香椿叶片上出现橙黄色的夏孢子堆时,喷洒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用15%三锉酮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或用15%可湿性粉锈宁600倍液喷洒防治或者20%粉锈宁乳油40-70毫升。②喷药次数根据发病轻重而定。当夏孢子初具时,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每15天喷1次,每次每亩用药100公斤左右,连喷2~3次,有良好的效果。

(三)香椿白粉病

1、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枝条。在叶面、叶背及嫩枝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后期于白粉层上产生初为黄色,逐渐转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大小不等的小粒点,即病菌闭囊壳。叶片上病斑多不太明显,呈黄白色斑块,影响树冠发育和树木的生长;严重时卷曲枯焦,嫩枝染病后扭曲变形,最后枯死。

2、防治措施

⑴物理防治: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集中堆沤处理或烧毁,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⑵生物防治:①加强抚育管理,重视培育壮苗,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树体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②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抗病能力;③合理施肥,底肥需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间避免氮肥的过量使用。

⑶化学防治:①香椿发芽前可喷1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②在香椿发芽前或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选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用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防治、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者武夷菌素200倍液,均匀喷洒枝叶;②10-20天防治1次,视病情防治1-3次。

(四)香椿干枯病

1、香椿产区多见于危害幼树。苗圃发现较多,染病率很高。轻者被害枝干千枯,重者全株枯死。树势较弱或幼枝干上常发病。染病初期,枝干被害部表皮变色,呈棕褐色。后期表皮出现密生的黑点时,枝干渐渐枯死。枝干被害部位以朝阳面为重,背阴面较轻。

2、防治措施

⑴物理防治:①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集中堆沤处理或烧毁,减少初次侵染来源;②冬春树干涂白;

⑵生物防治:①加强肥水和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预防感染;②混交其他树种遮荫,防治日灼或冻裂;③合理整枝,减少伤口。

⑶化学防治:①在初发病斑上打些小孔,深达木质部,然后喷涂70%托布津200倍液等进行防治;②伤口处涂以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

(五)紫纹羽病

1、主要危害香椿的根和根际处,使树干基部的树皮腐烂,造成树木死亡。树木的幼根先侵染,后逐渐蔓延至粗大的主根和侧根。病根先失去原有的光泽,后变黄褐色,最后变黑而腐烂,并易使皮层和木质部剥离。表层的皮面有紫色棉绒状菌丝层。雨季菌丝可蔓延至地面或主干上6~7厘米处,菌丝层厚达2厘米左右,有蘑菇味,受害树木长势衰弱,逐渐枯黄,严重时渐渐死亡。

2、防治措施

⑴物理防治:①进行苗木检疫,发现病苗,剪除病部;②造林地发现病株,可扒开土壤,剪除病根,然后覆以无菌土壤。

⑵生物防治:①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②选地时应避免低洼积水处造林,掺沙改粘、挖沟排水,加强排水和养护管理,以增强抗病能力;③香椿造林地不要用刺槐作防风林带。

⑶化学防治:①苗木造林前浸于1%硫酸铜液或20%的石灰水或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等药剂浸苗10~15分钟中消毒;②用50%代森铵水剂100~150倍液、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度石硫合剂、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100倍毒土等或20%硫酸亚铁对造林地消毒。

(六)香椿立枯病

1、立枯病指引起根茎腐烂的一类现象,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幼苗期表现为芽腐、猝倒和立枯,大苗上根茎和叶片腐烂。病部皮层先为红褐色,进而黑褐色,流水,腐烂,叶部脱落、死亡。

2、防治措施

⑴物理防治:进行苗木检疫,发现病苗,剪除病部。

⑵生物防治:①适时间苗,防止过密;②选地时应避免低洼积水处造林,掺沙改粘、挖沟排水,避免积水;③香椿造林地不要用刺槐作防风林带。

⑶化学防治:①及时拔除病株,病穴内撒人石灰,或用50%代森锌800倍液灌根;②出圃苗用5%石灰水或0.5%高锰酸钾液浸根1530分钟或用50%代森锌1000倍液喷根茎。

莲藕病害的综合防治


莲藕是一种高产高效的水生经济作物,是人民大众共食的蔬菜品种,各地有广泛的栽培,随着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其栽培面积有不断扩大之势。近几年来,莲藕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发展莲藕生产的一大障碍。

一、莲藕常见病害

1、莲藕腐败病又名黑根病、藕瘟。是莲藕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一般在耕作层浅和水浅的老藕田及连作田易发病,影响结藕而减产。它是由藕球茎状镰状菌侵染后所致的莲藕病害,主要为害地下茎、地上部叶片和叶面。病茎抽生的叶片、色泽淡绿,从叶缘开始发生褐色干枯,叶柄最后枯死。病菌多从伤口、吸收根或生长点侵入,病菌随流水灌溉传播。

2、莲藕叶枯病是莲藕上的第二大病害,病原是单丝壳属的病原真菌。主要危害荷叶,荷叶边缘先出现淡黄色的病斑,后逐渐向叶片中间扩展,呈黄褐色,最后从叶肉扩及到叶脉,直至全叶枯死。高温多雨,有利发病,藕田肥力不足,病害严重。

3、莲藕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上有时也可发生,是由棒束孢属的病原真菌危害所致。

莲藕病害的综合防治

二、莲藕病害、综合防治

1、实行2-3年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减轻病害有重要作用。

2、选用无病种藕栽种种藕带菌是腐败病发病的主要菌源,预防该病,关键要从无病藕田选择健株作种藕,杜绝菌源,在植藕前,种藕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闷种24小时时,晾干后播种。

3、清除病株彻底清除发病藕田病株及病残体,并深埋或集中烧毁。植前每亩施生石灰50-100公斤,既杀菌清洁田园,又可加速有机肥的分解。

4、合理施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肥料必须充分腐熟。对土壤酸性重、还原性强的土壤中,宜重施石灰,石灰要早施、多施。生长期间注意氮磷酸肥的配合施用,有条件地方应增施硅质肥,提倡补施硼、锌、钼等微肥,切勿偏施化学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5、科学管水生病期深水灌溉,降低地温抑制病菌繁殖。留种莲田每天保持深水浸泡,切勿排干水和冬翻晒垡。非留种田在采完莲子后一律砍伐荷梗翻耕或挖藕,最好栽上一季冬作物。不种冬作物的也要翻耕灌水浸田,减少土壤及病残体的带菌。

6、及时用药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也可用上述混合药粉500克拌细土25-30公斤,堆闷3-4小时后撒入浅水层莲蔸下,2-3天后再用上述混合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多菌灵200倍液混合4024000倍液,喷洒叶面或叶柄,连喷2-3次,能有效地减轻或控制此病的蔓延。

春播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春播玉米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病害对玉米的危害。现将春播玉米春播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2~3年。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种植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量为主,辅以药剂拌种和改善栽培管理等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是长期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最根本措施。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屯玉99、农大95、盛单218等。也可采用20%克福悬浮剂或12.5%烯醇等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治。

2、玉米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上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玉米顶腐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表现出不同症状。田间调查发现,不同地块间发病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低洼地块、土壤粘重地块发病重,特别是水田改旱田的地块发病更重;而山坡地和高岗地块发病轻。

防治该病害时一定要抓住玉米喇叭口初期,使用吡虫啉、啶虫咪类杀虫剂,加上农用链霉素和硫酸锌肥(500倍)对水后灌心,效果不错,注意不能用铜制剂药剂。

3、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一旦发病基本上无产量。因此,要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减少灰飞虱虫源和做好传毒昆虫防治等措施。对玉米田及四周杂草喷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加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适当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播种前,可用60%高巧或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

4、玉米病毒病

病毒病表现为幼苗心叶颜色较健株浅,呈浅绿色且有黄绿相间条纹,中后期病株较健株明显矮小,田间试验,感病株较健株减产50%左右,严重的绝收。可在玉米播种时沟施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每亩穴施1公斤硫酸锌可降低毒病的发生。

阴香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阴香树冠伞形或近圆球形,四季常青,株态优美,清香自然,同时对氯气和二氧化硫均有较强的抗性,为理想的防污绿化园林树种。近年来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而遍布广西城乡。随着种植数量的增加,各种病虫害日趋严重,致使观赏价值下降。现将阴香主要病虫的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于下。

一、阴香粉实病:是阴香上一种重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使果实畸形肿大,严重影响采种繁殖。

症状:阴香果实受害后,初生黄色小点,渐扩大并突起成锈黄色,先成痂状,渐成瘤状,后全果畸形肿大,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病果内部初呈橄榄绿色,后成褐色并粉末化。

病原及发病特点:阴香粉实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的樟外担子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以担孢子在病果内越冬,担孢子借气流传播,潜育期7~17天,生长季节有多次感染。担孢子萌发出菌丝在寄主细胞内扩展蔓延,刺激寄主组织增生,形成肿瘤。在高湿条件易发病,种植密度大、水肥管理差等会导致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冬春季节彻底清除上年残留在病树上和脱落在地面的病果,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2)、加强肥水管理,尤其注意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春季阴香孕花期至秋季果实成熟期,每隔15~20天喷1次杀菌剂,杀菌剂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N800~10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最好几种药物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二、阴香叶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阴香叶片。病菌大部分从叶尖或边缘侵入。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赤褐色,周围有较宽黄色环晕的小点,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黄褐色,最后中央灰白色,上散生黑色小点。病部与健部交界处有一明显深褐色的缘带。一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夏、秋季病害发生较重。

病原及发病特点:阴香叶斑病由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引起。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环境适宜,植株抽出嫩叶时,在病部的分生孢子器释放孢子侵染传播。一般夏、秋季病害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25%火把可湿性粉剂对阴香叶斑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速率、孢子的萌发率及叶片感染率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为露易和腈福2种杀菌剂。

冬瓜、节瓜病害的综合防治


冬瓜、节瓜是葫芦科冬瓜属作物,节瓜是冬瓜的变种,两者习性相近,病害相同。冬(节)瓜喜湿耐热,高产耐贮,不仅是盛暑季节的重要蔬菜,对调节蔬菜淡季供应、南方蔬菜北运,也起重要作用。但冬(节)瓜从育苗到结瓜的全生育期间,病害种类多,往往造成严重死苗、死株、烂果,瓜农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冬(节)瓜最主要的病害是枯萎病和疫病,两者都是真菌病害。其它多种病害,如炭疽病,蔓枯病,立枯病,果腐病,绵腐病,白粉病,叶斑病,褐腐病,霜霉病,根腐病等等,病原菌均为真菌。此外,还有病毒引起的病毒病(花叶病),细菌引起的角斑病、软腐病。以上近20种病毒(还加上虫害),成为种植冬瓜、节瓜全苗高产的最大障碍。我们要从病因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一、控制土壤传播,坚持实行轮作

大部分病原菌都能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中,存活3-5年甚至10年之久,成为初侵染源。葫芦科瓜类的多种病害都能交叉侵染传播,因此瓜田必须坚持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轮作还能克服老菜地除病害外的其他土壤障碍。轮作期间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种一年的水稻或水生作物,或种植如葱蒜等能分泌杀菌物质的作物,避免种植与瓜类有相近病害的作物。若实行育苗移栽,育苗地应选用多年末种过瓜的田地,袋装育苗更应使用无瓜类病害的肥土。还应注意清理瓜田,集中烧毁病株残体。若用瓜藤沤肥,最好实行高温堆沤,杀灭病菌;用瓜藤水沤成的肥不用在瓜田上。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者,应避免在瓜田旁种植易滋生蚜虫的作物。

实行轮作是防病的第一关,不用农药,不另花钱,省时省力,效果最好。种菜上规模的农户,应把农田(菜田)分成3-5区,实行分区轮作。面积小,也要把田地分成两区,隔年种瓜。

二、改进施肥技术,重视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应用

冬(节)瓜苗期、抽蔓期需肥量不多,开花坐果后需肥量最大。因此,底肥重施有机肥,就可源源不断供应中后期生长结瓜的需要,且瓜的品质比单施化肥好得多。病害通过种种途径传播,不可能做到田间无菌。生物肥料与常规肥料的混合沤(浸)后使用,不但可提高肥效,而且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大量增殖,使施于土壤后提高土壤有效养分,使根际有益微生物的比例大大提高,从而增强对病菌的拮抗作用,抑制其致病力。三水大塘镇示范推广使用金葵子生态肥与农家肥共沤作底肥,以及与粪尿肥共浸作多次追肥(配施部分化肥),不但肥效好,瓜苗及成株发病率可压低到5%以下(以轮作为前提,配合化学防治)。

除生态肥外,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的金葵子腐秆灵和肥料增效剂(液)也有同样的抑制病原菌的功能。腐秆灵是一种生物有机物料腐熟剂,以0.1-0.2%的用量与粪肥、秸秆等农林牧有机废弃物共沤成高效生物有机肥,是种植各种作物的优良底肥。肥料增效剂以相当于化肥用量的1%和化肥混用,可减少化肥施量的20%而肥效不减。上述三种金葵子肥料,都是种瓜类、茄果类等病害特别多的作物抗病减病的好帮手。

不少瓜田,前期死苗不多,但到瓜蔓上棚(架)后,死株猛然增多,有的甚至陆续死株达50%以上的毁灭性程度。其原因之一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与不当施用氮肥有关。已总结出的经验是,不要在大雨前施,也不要在雨后立即施;偏施过浓的速效氮肥(包括含氮高的复合肥),容易引起枯萎病和疫病。由此可见,三水大塘多次以生态肥与粪水肥共浸作为追肥主要肥料和多次喷施金葵子叶绿灵等叶面肥以维持均衡营养的经验十分宝贵,南海种植青皮冬瓜也有全部沤熟的粪尿肥作底肥、追肥的历史经验。猪牛粪等厩肥、麸肥、骨粉肥若与金葵子肥共沤,肥效更好,瓜的品质和耐贮性明显提高。对过酸的土壤,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性有助于提高抗病力。金葵子活性硅镁钙肥,既能补充酸性土缺乏的中量钙、镁元素和有益元素硅,又因其呈碱性而有中和酸性的作用,亩施30-40公斤作底肥,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三、高畦、排水、匀浇,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高效低残毒新农药

冬瓜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大,瓜大高产,消耗养分和水分均多。但冬瓜、节瓜又不耐浸,多雨季节瓜田水分过饱和沤根,会引发多种病害。筑高畦,保证排水畅通是优质高产的基本要素;结瓜期间保证均匀浇(淋)水,对于瓜的正常生长也很重要。时干时湿,瓜形不正,品质差甚至停止发育。

广东和其他省份,选育出不少优良品种,有的已形成地方名牌,有的抗病力强。瓜病严重的地区,不妨多引进一些异地品种进行试验,选其产、质、抗病性均优者推广种植。高效低毒新农药层出不穷,应按照无公害蔬菜对农药的要求进行选用。充分发挥综合防病措施,不仅节省人力物力降低防病成本,更可使冬(节)瓜产品达到少用合成农药化肥的绿色食品要求。

白术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近年来,随着白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白术的病害呈现逐年偏重发生趋势,特别是苗期的立枯病;成株期根和根茎的根腐病、白绢病;叶片的斑枯病发病率高,危害最重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1、立枯病:又叫烂茎瘟,是白术苗期的主要病害。病原为立枯丝核菌,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寄主残体内越冬,可在土壤中腐生2-3年,遇适当寄主即可侵入为害。在病部又可产生菌丝,很快蔓延扩展危害邻近植株。

该病为低温高湿病害,早春播种后如遇低温阴雨天气,术苗生长缓慢,组织尚未木栓化,抗病力弱,极易感染。未出土幼芽、小苗及移栽苗均能受害,出现烂芽、烂种。幼苗出土后,在近地表的幼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并很快延伸绕茎,茎部坏死收缩成线状铁丝茎,病部常粘附着小土粒状的褐色菌核,地上部萎蔫,幼苗倒伏死亡。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导致毁种。贴近地面的潮湿叶片也可受害,边缘产生水渍状深褐色大斑,很快波及全叶。

2、根腐病:又称干腐病,是白术的重要病害之一。土壤带菌和种栽带菌是病害的侵染来源。种栽在贮藏过程中,受热使幼苗抗病力下降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当土壤淹水、土质粘重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以及有线虫和地下害虫危害等原因造成植株根系发育不良或产生伤口等情况下,极易遭受病菌浸染发病。病菌要求高温,常在植株生长中后期,气温升高连续阴雨后转晴时病害突然发生。

该病一般自4月下旬开始发生,6-8月盛发,病株率20%左右,重病田可达60%以上。8月后期逐渐减轻,并趋于稳定。其发病症状为根茎细根变褐腐烂。后蔓延到上部肉质根茎及茎杆,呈黑褐色下陷烂斑,地上部开始萎蔫。根茎和茎切面可见维管束呈明显变色圈,后期根茎全部变为海绵状黑色干腐,植株枯死,易从土中拔起。新、老产区均发生普遍,造成干腐、茎腐和湿腐,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3、白绢病:俗称白糖烂,危害根状茎。带菌的土壤、肥料和种栽是病害的侵染来源。发病初期以菌丝蔓延或菌核随水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田间初见病株在4月下旬,6-8月为发病盛期,高温多雨易造成流行。一般田块发病率在15%左右,重病田达20%以上。8月以后发病率逐渐下降,病情趋于稳定。

发病症状是根茎上的须根和根茎变成褐色,根茎表面布满白色菌丝,菌丝里面能看见乳白色或浅褐色的菌核。有时在病株茎杆基部周围的土表层也能看见白色的菌丝,其间也有菌核。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株地上部分的茎叶逐渐枯死,地下根茎开始腐烂,腐烂的根茎呈烂薯状。

4、斑枯病:药农称铁叶病,是白术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叶片因病引起早枯,导致减产。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残体及种栽上越冬,成为次年初发次侵染源。翌春分生孢子器遇水滴后释放分生孢子,自气孔侵入引起初侵染;病斑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又不断引起再侵染,扩大蔓延。种子带菌造成远距离传播,而雨水淋溅是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昆虫和农事操作也可引起传播。

该病害发生期长,流行需要高湿度,多在4月下旬开始生,6-8月盛发,雨水多,气温大升大降时发病重。发病症状为叶上初生黄绿色小斑,后因叶脉所限呈多角形成不规则形,暗褐至黑色,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相互汇合布满全叶,呈铁黑色,茎和苞片也产生相似的褐斑。

红叶石楠球病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红叶石楠球是市场推广并已经热销和被市场认可的新品种,红叶石楠球抗性较强,未发现有毁灭性病虫害。

常见的红叶石楠球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叶斑病、炭疽病、灰霉病、叶斑病或受介壳虫危害等,这些侵染性疾病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红叶石楠球的大规模死亡,给苗农带来严重的损失。现将其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选好圃地

应选水源较好而地势较高的轻粘壤土或沙壤土作圃地,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红叶石楠球。

育苗时苗圃土壤要事先消毒,主要方法有以下4种:

①福尔马林消毒:每平方米苗圃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10公斤均匀喷洒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闷10天左右揭开覆盖物,使气体挥发,两天后可播种。

②多菌灵消毒:用50%的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拌1.5克。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药土撒在苗床上,均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③五氯硝基苯消毒:每平方米苗圃地用75%五氯硝基苯4克、代森锌5克,混合后再与12公斤细土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对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有特效。

④硫酸亚铁消毒: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药液0.5公斤,可防治针叶花木的苗枯病,桃、梅的缩叶病,兼治花卉缺铁引起的黄化病。圃地最好冬季深翻,第二年播种时浅翻一次。

二、种子消毒

播前应精选种子,淘汰病、弱种。播种时要将种子进行药物处理,可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或将种子用50摄氏度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将下沉的种子取出用0.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分钟,取出后再闷2小时。也可用0.5%~1%硫酸铜溶液浸种1个小时~2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用清水冲净药液,阴干后适时播种。播种时注意深度,盖土不宜过厚,以便种子萌发出苗。

三、药剂治疗

从出红叶石楠球苗期开始,每隔7天~10天每亩红叶石楠球苗床用0.5%~1%的波尔多液50公斤~75公斤喷洒林木幼红叶石楠球苗,使幼红叶石楠球苗外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同时,要把好施肥关,肥料应以施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垃圾肥、堆肥和厩肥可能带病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发病后,及时清除病红叶石楠球苗,在病红叶石楠球苗穴周围撒石灰粉,以防止蔓延,并每隔10天~15天施药1次,可每亩用敌克松500倍~800倍液100公斤,或65%的代森锌300倍~800倍液100公斤喷雾,也可用1∶100的甲基硫化砷药土150公斤,或8∶2的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后适量撒施于红叶石楠球苗床上,进行治疗。也可用铜铵合剂喷施治疗。

灰霉病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期可用50%代森锌800倍液喷雾防治。叶斑病可用60%多菌灵300400倍液或托布津300400倍液防治。介壳虫可用乐果乳剂200倍液喷洒或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土蚕的防治宜在栽植前进行,地要适当深耕,并撒含磷类杀虫剂如土虫必杀。如栽后遇土蚕危害,需要及时进行补救处理,否则蔓延起来危害很大,尤其对幼苗期的红叶石楠球,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死亡。

杨树主要病害的防治


杨树是一个喜光、水、温、肥的树种,其适应性广、易繁殖、速生优质、效益高、用途广。近年来,我县杨树病害发生较严重,年均发生面积超过1000亩。危害我县杨树的病害主要有溃疡病、烂皮病、黑斑病等。

一、杨树溃疡病:

1、杨水疱型溃疡病:该病害的最常见症状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色液体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直径0.5-2.0厘米,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并把病斑周围染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

2、杨枯斑型溃疡病: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渍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湿润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在春季出现的病斑上,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秋季形成的病斑,分生孢子器常在下一年形成。病斑下的皮层变褐坏死。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中下部,严重时扩展到主干上部及枝条。受害最重的是新定植的幼树,不仅病株发率高,病斑总面积所占主干表面积的比例也大。

防治方法:

(1)、选育抗菌品种及优质树苗。

(2)、选地适树,加强育苗和幼林的管理,用生长剂刺激根系的生长,采取修枝措施调节树体水分。

(3)、化学防治,用50%的代森铵200倍液、50%的多菌灵400倍液、75%百菌清400倍液喷施。

二、杨树腐烂病:又称为烂皮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枯梢两种类型。尤以3~5年幼树受害最为严重。一年中有两次发病高峰,一次在春季,另一次在秋季,该病传染性极强,往往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损失巨大。

1、干腐型:该类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枝干分叉处,在发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肿状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病斑失水后树皮干缩下陷,有时龟裂,并具有明显的暗褐色边缘。发病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情况下可从中挤出桔红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病斑在适宜条件下不断扩大,当病斑环绕树干一周时,其上部分树体即行枯死。

2、枯梢型:该类型主要发生在1~4年生幼树或大树的枝干上,在发病初期病部呈暗灰色,症状不明显;当病部迅速扩散绕枝干一周后,其上部枯死。此后,枯枝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性强的杨树品系造林。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2)、发病期用刀刮除或划破病皮后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普津、50%退菌特、50%多菌灵1∶80至100倍液涂干治疗。发病高峰期前,可用1%溃腐灵稀释50-80倍液涂抹病斑或用注射器直接注射病斑处。

(3)、秋末在树干下部涂上白涂剂(制作按生石灰10:食盐3:水100的比例配制)。对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剂,或用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60波尔多液喷干,预防感染。

三、杨树黑斑病:又称褐斑病,是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轻则引起早期落叶,影响幼苗生长;重则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1、危害症状:显著特点是病叶上病斑细小、直径小于1毫米,黑褐色或褐色。小斑点常汇成较大黑色斑块或全叶变黑枯死,故称黑斑病。

2、发生规律:长途传播主要靠插穗和苗木,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溅散传播。杨树的整个生长季节都能发生,在我县于6月上旬开始发生,夏秋之间最盛,直到落叶为止。

3、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杨树品种:是惟一经济有效的办法:;意大利I-69杨、I-63杨、I-72杨对黑斑病是高度抗病的无性系。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1∶1∶(125~170)的波尔多液、80%可湿性代森锌液或65%可湿性福美铁300~500倍液,以后每隔两周再喷1次,连续3~4次。

四、杨树锈病:

1、危害症状: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后,形成黄色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散生的黄色粉堆(夏孢子堆),严重时可联合成大块。受侵叶片提早落叶,严重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叶片枯死。较冷的早春可在病落叶上见到赭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的疱状物(冬孢子堆)。病菌还会危害嫩梢,形成溃疡斑。

2、4月气温5~16℃时病芽便陆续出现,病芽比健芽早1~2天展开,经3周左右便干枯,枝条上部为多。病菌芽大量出现主要在4月中下旬。因夏孢子的重复侵染,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7、8月份,因气温高,病害进入平缓期。9月初,气温下降,枝叶二次抽发,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期。到10月下旬,因温度不断降低,病害便停止发生。

3、防治方法:

(1)、初病芽出现时及时发现并彻底摘除;随摘随装入塑料袋中,以防夏孢子扬散。亦可喷洒多菌灵800倍液以消灭病芽。

(2)、发病期间喷洒50%的代森氨1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1000倍液等。(3)及时清除田间病菌落叶,以减少病菌的可能来源。

“红枫”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症状:初发病时,叶尖及叶片上部的叶缘发生水渍状褪绿小黑点,此后跟着病情成长,病部呈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病部与健部交壤处呈赤褐色,中为深红色,最后整个叶片的3/4枯死,仅叶片基部呈绿色,枯死的部门叶尖卷曲,呈灰白色,全株叶片似火烧。因为叶片失踪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光合浸染,使植株发展虚弱,失踪去不雅鉴赏价值。

发生纪律: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发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传布播侵染,出格是地面反溅的雨水,是主要的传布前言。因为病害发生与雨水关系较为慎密亲密,多雨时节会一再侵染。一般710月发病最重,此外土壤排水机能差、湿度年夜以及偏施氮肥等情形下,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夏秋之交,在高温强光照前提下,植株暴晒,叶片受灼伤,会加剧病害的成长。

防治体例:

1、增强栽培打点

在施肥上,忌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发展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日常平常浇水不宜过量,更不能让盆土长时刻积水,同时要连系施肥,经常松土,增强花盆透气性,确保根系的正常发展发育,提高领受功能。

秋末实时断根病落叶并集中销毁,削减越冬病原菌。夏秋高温季节,要将花盆置于散射光下和通风精采的阴凉处,谨防暴晒。

2、化学防治

病初尚未伸展前先剪去病叶,削减再侵染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15天交替喷雾1次,连喷23次。

《甘薯储藏期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