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枣树枣缩果病的病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枣缩果病发病时先在果实的肩部或腰部产生淡黄色晕圈(环),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的凹陷病斑,果皮成浸润水渍状,有疏散针刺状圆形褐色小点,果肉成土黄色松软海绵状坏死,果实皱缩,味苦,不堪食用。枣缩果病对枣的质量会造成致命打击。那么如何防治枣缩果病呢?

发病规律

研究初步认定,枣缩果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落地病果上越冬。一般在果实着色成熟期传播侵染为害枣果,病菌借风雨从果实伤口侵入或直接穿透果皮侵入。7-9月果实着色、日平均气温23-26℃为发病高峰,如出现连绵阴雨或昼晴夜雨、多雾天气,容易暴发成灾。

风雨使叶果摩擦创伤,蚧、螨、叶蝉、椿象、桃小食心虫吸食为害,容易感病:通常栽植过密、氮肥过多、树势徒长、间作不合理、修剪不当等,造成树冠荫蔽,光照通风不良等,增加害虫传病,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在枣果充分膨大、开始着色成熟前15~20天,发病始期喷药是关键。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主要药剂有链霉素70-140单位/毫升、土霉素140~210单位/毫升、卡那霉素140单位/毫升、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清园灭菌。每年采果后,彻底清除枣园中的落地病虫果、烂果,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菌基数,减少下年发病率。

(3)防治害虫。加强蚧、螨等害虫的防治,防止大风损伤,减少枣果产生伤口,降低病菌感染率。

(4)加强田间管理。不在枣园间作高秆作物和与枣树有相同病虫害的作物;合理修剪,改善光照条件;加强抽沟排水,降低土壤、空气湿度;重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施磷、钾、钙、硼肥,适当控制氮肥,做到配方施肥,合理供给养抖,促进水、肥协调,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延伸阅读

防治枣树缩果病


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等,是我国各大枣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表明,缩果病是由细菌感染后引起的病害。该病发生与不同品种、营养失衡、异常气候影响关系密切,与枣果外皮破损有直接关系。除自然磨损的枣果伤口可以传病外,主要由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壁虱、叶蝉和椿象等引起伤口传病。病害发生与枣果的生育期密切相关。北方枣区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开始出现病症,温度偏高,降雨量较多时发病早,8月中旬至9月上旬枣果着色期为发病盛期,如遇连阴雨或夜雨昼晴天气易暴发成灾。施氮肥过多,抑制硼肥吸收,营养不平衡,缩果病发生较多。施肥量少,养分不足,缩果病也会发生严重。其防治技术如下:

选栽抗病品种

选栽抗裂果品种有一定效果。河北省林科院选育的冀抗1号对该病抗性较好,可根据当地发病程度和需求进行选栽。

防治枣树缩果病

加强管理

增施农家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秋季(8月20日以后)株施25%有机无机复混肥40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加硼肥15克或硼砂5克。夏季追施1/3二铵磷肥+2/3尿素混合肥,株施1公斤至2公斤。6月至8月高温、干旱时,依天气降雨情况决定浇水次数。合理修剪,利于枣树通风透光,减少发病。

药剂防治

①枣树开花30%左右,用300倍硼砂+10毫克-20毫克/公斤赤霉素+0.9%阿维菌素50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次。

②幼果膨大期,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1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硼钙宝1000倍液+0.9%阿维菌素5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功夫)2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兼治炭疽病、黑斑病及虫害。

枣缩果病怎么防治?


枣缩果病

枣缩果病

症状与危害

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等,是我国各大枣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缩果病的枣果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变色斑,进而果皮出现水渍状、土黄色,边缘不清,后期果皮变为暗红色,收缩,且无光泽。果肉病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土黄色松软。病果吃起来味苦。果柄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整个病果瘦小,于成熟前脱落。枣缩果病病原菌侵入正常果实以后,被侵害果实的发病症状一般有晕环、水渍、着色、萎缩和脱落几个阶段,但也不完全如此,枣果生长前期发生缩果病,病果在水渍期就脱落;生长中期发生缩果病,病果有的在半红时就脱落;而枣果生长后期发生缩果病,病果多在萎缩期未脱落就进入了采收期。

发病规律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缩果病是由细菌感染后引起的病害。发病与枣果外皮破损有直接关系。除自然磨损的枣果伤口可以传病外,主要由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壁虱、叶蝉和椿象等所引起的伤口传病。发病也与枣果的发育时期有关。一般于枣果变白至着色时发病。从气候条件上看,气温在26℃~28℃时,一旦遇到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天气,此病就容易暴发成灾。缩果病以点片发生较多,一片枣园往往有几株树发病严重,一株枣树又往往有几个枝条发病严重等。另外,缩果病往往与炭疽病同时发生在一个枣果上或同时在枣园内发生,有时比较难以区分。两种病果的主要区别在于枣果的果核发不发黑。只患有缩果病的枣果,果核一般不变色而一旦感染上炭疽病后,它的果核则会变黑。

防治技术

加强虫害防治工作,及时防止刺吸式虫害的发生及危害,如桃小食心虫、介壳虫、椿象、壁虱和叶蝉的危害等。前期喷施杀虫剂,以防治食芽象甲、叶蝉、枣尺蠖为主;后期8~9月结合杀虫,施用氯氰菊酯等杀虫剂与特谱唑(速保利)混合喷雾,对枣缩果病的防效可达95%以上。

加强果园土壤管理,在枣果变色转红期保持土壤湿润,预防或减少裂果的发生。

在枣果变色转红前后喷施枣果防裂防烂剂,预防裂果和减少裂果的发生数量。每支10毫升,直接兑水25~30千克全树喷洒,每7~10天一次,连用2~3次。

在枣果变色转红期的发病前后,喷50%的DT杀菌剂500倍液或12.5%的特谱唑粉剂3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用链霉素200个国际单位/毫升(即1000万个国际单位对水50千克)或土霉素200个国际单位/毫升、卡达霉素140个单位/毫升,作全树喷施。每7天喷施1次,共喷施2~3次。由于上述药剂的水溶液容易失效。特别是链霉素,故使用这些药剂时最好现配现用。

另外,缩果病往往与炭疽病同时发生在一个枣果上或同时在果园内发生,则需要同时进行防治。

枣树缩果病如何防治


枣树缩果病,为细菌、真菌2类病原侵染引起的病害。该病发生与不同品种、营养失衡、异常气候影响关系密切。北方枣区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开始出现病症,温度偏高,降雨量较多时发病早,8月中旬至9月上旬枣果着色期为发病盛期,如遇连阴雨或夜雨昼晴天气易暴发成灾。施氮肥过多,营养不平衡,缩果病发生较多。施肥量少,养分不足,缩果病也会发生严重。防治如下:

1.选栽抗病品种。

2.加强枣树管理,减少缩果病发生。增施农家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秋季(8月20日以后)株施25%有机无机复混肥40kg加生物菌肥1kg+硼肥15g或硼砂5g,夏季追施1/3二铵磷肥+2/3尿素混合肥,株施1~2kg。6~8月份高温、干旱时,依天气降雨情况决定浇水次数,满足枣果生育对水、肥的要求。合理修剪,利于枣树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

①枣树开花30%左右,用300倍硼砂+10~20mg/kg赤霉素+0.9%阿维菌素50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次。

②幼果膨大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1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硼钙宝1000倍液+0.9%阿维菌素5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功夫)2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兼治炭疽病、黑斑病及虫害。

枣树缩果病防治


枣树缩果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该病大发生时,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近几年给枣农成巨大的损失。该病主要为害枣果,引起烂枣和落枣。在枣果着色期发病,该病分布于我国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安徽省、宁夏、甘肃、辽宁枣区,均有大面积成灾的报道。系我国各大枣区主要果实病害之一。感病后,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脱落。感病期若阴雨连绵或遇上间断性晴雨交替高温高湿天气,该病往往暴发成灾,半红及白熟期枣果满地,损失惊人。

症状

病原菌侵入正常果后,从直观形态区分,有晕环、水渍、着色、萎缩、脱落五个时期。果面病斑提前出现红色,无光泽,剖之,果肉病斑区出现由外向内的褐色斑,组织脱水,坏死,病斑外果皮收缩。果实大量脱水,一侧出现纵向收缩纹,提前脱落。果实瘦小,病斑果肉色黄、发苦,糖分总量下降。健果柄绿色,病果柄褐色或黑褐色。对果柄进行解剖观察,病果提前形成离层。

病原

系细菌病害,病原菌属细菌植物门,草生群,肠杆菌科,欧文氏菌属的一个新种─噬枣欧文氏菌ErwiniajujubouraWang.Cai.FengetGao。病原菌属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大少为0.4~0.5m10m,周生鞭毛1~3根,无芽孢,肉汁胨琼脂平板上为黄色圆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或透明,直径1.5~2.0mm。在肉汁胨液体培养中,浮膜状生长。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通这风雨作用使用面摩擦而造成的伤口侵入危害,这是侵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害中危害枣果造成的伤口也可使菌侵入。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枣果的生育期密切相关。一般,从枣里梗洼变红(红圈期)到1/3变红时(着色期),枣肉含糖量18%以上,pH值5.5~6,气温23~26℃时,是该病的发生盛期,特别是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的天气,最易暴发流行成灾。

枣树品种不同其发病程度也不同。灰枣、木枣和录枣最易感病,六月鲜和八月炸次之,九月青、齐头白、马牙枣和鸡心枣较抗病。

防治方法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科学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合理间作,忌间作高秆作物,改善枣园通风透光条件,适量坐果,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力。

3.清洁果园,铲除菌源。秋冬季节彻底清除枣园病果烂果,集中处理,以减少菌源。枣树萌芽前全园喷布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

4.合理喷药。根据气温和降雨情况,7月下旬至8月上旬喷第一次药,间隔10天左右再喷2至3次药,枣果采收前10至15天是防治关键期。目前比较有效的药剂有:细菌性缩果病可用农用链霉素70至140单位/ml,土霉素140至210单位/ml,卡那霉素140单位/ml;对真菌性缩果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据试验,在发病高峰前喷50%枣缩果宁1号可湿性粉剂600倍,防效明显。喷药时要均匀周到,雾点要细,使果面全部着药,遇雨及时补喷。结合治虫,可在施用的杀菌剂中,加入20%灭扫利5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

葡萄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缩果症是葡萄果实上的一种生理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一、病症特点

大致在果粒生长约30天左右(果粒生长第一期未),果粒表皮下的果肉上发生针尖大小的褐色麻点,如不继读发展扩大,以后在果实成熟时肉眼几乎觉察不到,不影响外观;在硬核后期如麻点迅速发展扩大,就形成病斑。病斑形状近园、椭圆或长园形,大小不等,大形病斑的直径可达果粒表面的1/3。病斑初时淡褐色,迅速黑变,下陷,似手指的压痕。此病的病斑有坚硬感,病部下的果肉维管束发生木栓化收缩,失水,皮下似有空洞感,但果粒一般不脱落。严重时,一个果粒会发生几个病斑,果粒近一半受害,生长中止。

病斑常发生在果粒近果梗的基部或果面的中上部,发生部位与阳光直射无关,在叶幕下的背阴部位,果穗的背阴部及套袋果穗上均会发生。

本病在果穗上分散发生,果面上的病斑通常也不集中连片。病情轻微时一般仅有少量果穗的少数果粒发病,病穗比例不会超过10%。但有些年分,在一些品种上,尤其是巨峰系品种会严重发病,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发病规律

1、发病时间

从物候期看,本病在果实生长的硬核中、后期集中发生,至浆果生长进入软化期,即果粒开始第二次迅速生长后不再发生缩果病。日本在玻璃温室条件下栽培的亚历山大葡萄,第一次迅速生长末期也有发生。

从季节看,好发生在初夏高温季节。在东南沿海的梅雨多发地区,往往在较长的阴雨天气后突然连续晴天高温,即进入俗称为伏旱天气时容易发生。北方地区虽无梅雨天气,但夏季只要在一段阴雨天气之后,突然高温,也会发生本病。

2、品种与发病

大多数葡萄品种均可发生缩果病,个别品种发生严重。

3、生态环境与发病

土壤过湿状态和干湿度急剧变化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子。试验表明,硬核期前土壤高湿者发病最高,全期均湿润者略低于前者;而全期干燥或硬核期前干燥处理区的发病很低。前期高湿,或全期湿润处理的植株枝叶较柔嫩繁茂,遇后期高温干旱时水分大量蒸腾,因而缩果病发生较重;反之则蒸腾少,缩果病发生较轻。我国南方不少地区在低平的河网地带栽培巨峰葡萄,地下水位较高,加之雨水多,雨季长,因此易发生缩果症。硬核后期的高温天气是缩果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高温和干燥同时发生时更易诱发本病。而低温冷夏时发生较轻。

空气干燥程度与发病也有关系。高温往往使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加速了缩果病的发生。高湿的封闭环境阻止了枝叶水分的消耗,以失水为诱因的缩果病不会发生;但高温高湿使果粒好似浸泡在热的水气中,受光的向阳面受到光线灼伤,从而产生日射症。

光照直射与缩果病无直接关系,但可通过温度发生作用。年分之间的气候差异也会使病情有较大差异,有些年分可能严重发生。

4、栽培管理与发病

南方区葡萄园管理中围沟、腰沟、毛沟不配套,泵房不全,排水不畅,长期积水湿润,土壤施氮肥过多时,缩果病发生较重。这种园子的葡萄树往往叶面积过大,叶组织柔软,叶片气孔关闭机能迟钝,在高温干燥季节会使水分大量散失。地下水位过高又使根系在浅表的表土层中分布,南方地区在夏季高温时常同时发生伏旱,造成表土层部分根系(梅雨后的浮根)死亡,影响了水分的吸收。从果园管理上应采取控水控氮、排水促根等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南方梅雨期后土壤覆草也是保证水分均衡的措施。

激素的不当使用可能增加缩果病。据中野资料,赤霉素、2,4-D等浓度过高会引发缩果病,但ABA处理不会增加缩果病的发生。

三、发病机制

此病的本质是水分生理的失调和高温环境共同作用下引起。内因是水分,外因是高温。当外界条件高温干燥时,叶面蒸腾量迅速加大,叶片不仅从根通过茎干得到水分,而且也从果实中争夺水分,供其蒸腾。如果根系吸收供水不足,会使浆果失水加剧。在浆果失水和果温升高的情况下会产生局部灼伤,这就是本病的发生机制。

至于葡萄叶片之所以能够从果实中吸取水分,属果树水分生理的一般规律。通常昼间的叶水势低于果实的水势,在高温干燥天气时叶与果之间的水势的差别更大,迫使水分从果实流向叶片。

缩果症的病理变化,据中试验,维管束的变性与褐变是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他调查了高温低湿下诱导的缩果病穗,即使其中肉眼看起来十分健全的无病果粒,100%都在果粒基部或果蒂部位存在微小的维管朿褐变。因此推测病源点可能在果粒发育中已经存在,高温发病条件只是促进了源点进一步变性褐化而扩展成病斑。至于这些褐变的源点是否是微生物引起,目前有人己在做病源体的分离研究和尝试用抗生素治疗的试验,尚未见到有意义的结果。病理变化中还有许多不明之点,尚须探讨。

四、防治要点

从病因着手,改善果园的管理,增强枝叶的健壮程度,是防止此病的根本基础。从目前经验应注意综合防治。

1、降低地下水位,改善排水条件,深耕改良土壤条件,提高根系的活动能力。

2、均衡土壤的水分管理,尤其要避免整个生长季土壤一直处于过湿状态。南方梅雨季节之后,应及时灌水或用草秸覆盖土壤。

3、严格控制氮肥,及时夏季修剪,不可放任生长,减少无效的叶面积。

4、叶面喷施钙肥,常用的有硝酸钙、氨基酸钙等。硝酸钙使用浓度0.4-0.5%。氨基酸钙含钙低于硝酸钙,但利用率高,最为安全、有效。在硬核期的前中期使用,可促进葡萄健康生长,预防病害。

5、硬核期之前,根外追施2~3次0.1~0.15%硼砂,也有利減少本病生。

枣树枣粘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枣粘虫又叫枣镰翅小卷蛾、枣小芽蛾,是以幼虫吐丝缠缀枣芽、叶、花和果实进行为害的一种小型鳞翅目害虫。现将枣树枣粘虫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枣树主干、主枝基部的粗皮裂缝树洞中及根际表土内越冬。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枣芽,第二代幼虫主要为害枣花花蕾和幼果,第三代幼虫主要为害枣叶和着色枣果。

成虫白天潜伏在枣树叶背或树下作物杂草中,黎明和傍晚活动,雌雄性引诱能力极强,对黑光灯趋性强,但趋化性差。因此采用无公害的性诱剂进行测报和防治、效果极佳。

防治方法

根据以上生物学特性,可采用以下综合防治措施,定能控制为害。

1、冬季或早春彻底刮树皮并用黄泥堵树洞,可消灭越冬蛹80%以上,基本控制一、二代幼虫的危害。

2、开展大面积性诱防治:利用人工合成的枣粘虫性诱剂,于第二和三代枣粘虫成虫发生期,一亩挂一个性诱盆,可消灭大量雄蛾。使雌蛾得不到交配,不能繁殖后代,能有效地控制其发生量。

3、利用赤眼蜂或微生物农药防治:在枣粘虫第二、三代落卵盛期每株枣树释放赤眼蜂3000-5000头,卵寄生蜂可达75%左右,幼虫发生期树冠啧施青虫菌,杀螟杆菌等微生物农药200倍液,防治效果达70-90%。

4、化学农药防治:必要时,即虫口密度特别大的情况下,可在枣树芽长3厘米和5-8厘米时,往树上各喷一次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75%辛硫磷2000倍液或者2.5%溴氰菊酯4000倍液或25%的杀虫星1000倍液等,可有效控制为害。

5、秋季于8月中下旬在树干或主枝基部进行束草诱杀,冬季或早春取下束草和贴在树皮上的越冬蛹,集中烧毁处理。

可可黑果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可可为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之一,原产热带美洲之梧桐科(Sterculiaceae或Byttneriaceae)乔木,学名为Theobromacacao。其果实经发酵及烘焙后可制可可粉及巧克力。现将可可黑果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病原

为疫霉菌,据报道有3个种:棕榈疫霉[Phytophthorapalmivora(Butl.)Butl.]、P.megakarya和辣椒疫霉(P.capsiciLeon)

2、为害症状

荚果表面任何部位均可受侵染,发病初期荚果表面出现细小、不规则、暗褐色水渍斑。随后病斑继续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数个病斑可汇成大斑,病斑暗褐色,边缘水渍状。未成熟的荚果其外部病斑可向内部扩展,致使荚果内部组织变褐腐烂。

叶片受侵染后产生暗褐色水渍状斑,病斑继续扩展,叶片腐烂。病菌通过茎干伤口或罹病的国柄侵入,发病初期表皮稍有变色,继而呈水渍状,病斑在茎干皮层内扩展,树皮溃裂呈溃疡状,流出红色汁液,干后呈锈色,溃烂的皮层内部与健康组织交界处有暗色线条围绕。小苗的幼根亦可受害,引致烂根。

3、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雨季过后,清除病果及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

化学防治:①在雨季喷洒1%波尔多液或40%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0~800倍,每周1次,旱季每3~4周一次,直至荚果成熟。

②治疗茎部溃疡,彻底刮除茎部溃疡组织,并用铜剂或瑞毒霉消毒,待干后用煤焦油涂封。

瓜果的果斑病病害防治方法


近几年来,一些西瓜、甜瓜产区先后发现果斑病害,并侵染苦瓜等多种作物,造成减产。果斑病是一种新病害,该病对果实危害很大。

一、病害症状

1.西瓜感病:子叶呈现水浸状斑点,后变成褐色坏死斑,常伴有黄色晕圈;真叶有不明显褐色小病斑,严重时出现受叶脉限制的水浸状病斑,病斑沿叶脉蔓延,在高湿环境下病斑处分泌菌脓。

在果实上的症状因品种不同而异,朝上面的果皮出现水浸状墨绿色小斑点,随后扩大成为不规则的水浸状墨绿色大斑块。初期病部只局限在果皮,而果肉组织仍然正常,但西瓜的商品价值已明显降低不能贮藏。发病中、后期病原菌及腐生菌使果肉变成水浸状,果皮龟裂,果肉腐烂。

2.甜瓜感病:果皮上形成深褐色或墨绿色小斑点,有的具水浸状晕圈,斑点通常不扩大;有的品种病菌侵入果肉组织造成水浸状、褐腐或木栓化;有的品种病斑只局限于表皮,中后期病菌才造成果肉腐烂。子叶、真叶、茎、蔓均可被侵染。真叶症状类似霜霉病,病斑受叶脉限制,沿叶脉蔓延,形成深褐色水浸状病斑,在高湿条件下可见病原细菌分泌出的乳白色菌脓的痕迹。

二、防治方法

1.采用无病种子。无病田繁种,从健康植株的健康果实上采种。从苗期开始发现病株应立即带土摘除,移至田外烧毁。

2.选用抗病品种。试验证明品种间感病程度差异较大,在发病较重的地区应换掉原来的感病品种,改种抗病品种,如三倍体较二倍体抗病,皮色深绿的比浅的抗病。新红宝品种感病程度较高。

3.种子处理。方法是采种后种子与果汁、果肉一起发酵24~48小时,然后将种子放入1%的盐酸中浸泡5分钟(或用1%的次氯酸钙浸泡15分钟)后,立即用清水洗净、风干。此法能杀死种子上的病菌。在播种前,用1%盐酸浸种2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20分钟,然后风干、播种。

4.轮作倒茬。是防治许多病虫害简单而有效的措施,轮作年限越长防效越好。

5.加强管理。实行秋季深翻地,将病残体、野生寄主及病菌等翻入土壤深处或破坏其生存环境,以降低菌源数量,减少侵染机会。设置通气道,种植有网纹的厚皮甜瓜,定植前,在定植穴行的正下方挖一条宽30厘米、深40厘米的沟,沟底铺15~20厘米厚的稻草,覆土,增加根部透气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整地时清除田间病株、病果、杂草及野生寄主植物体,尤其是葫芦科杂草。消毒农具,杀灭病菌。采用滴灌或软管等管式灌溉,避免喷灌、顶灌等方式,以减少病菌传播。

辣椒僵果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辣椒僵果病又称辣椒石果病,或辣椒变形果病。早期僵果呈小柿饼形,后期果实呈草莓形,直径2厘米,长1.5厘米左右,皮厚肉硬,色泽光亮,柄长,剖开室内无籽或少籽,无辣味,果实不膨大,环境适宜后僵果也不发育。

发病条件:

形成僵果主要是花芽分化期,即播种后35天左右,植株受干旱、病害、温度(13℃以下和35℃以上)影响,雌蕊由于营养供应失衡而形成短柱头花,花粉不能正常生长和散发,雌蕊不能正常授粉受精,即着生成单性果,此果缺乏生长刺激素,影响了对锌、硼、钾等果实膨大元素的吸收,故果实不膨大,久之成僵化果。

另外,植株受肥害会造成矮化,受药害会造成僵化,高温高湿造成徒长,通风不良,可造成严重的落花落果,僵果多,且持续时间长,一般受害1次要持续15天左右出现僵果。土壤pH8以上,植物病毒干扰植物体中的内在物(营养物质激素等)不能正常运转,同样会受害成僵果。

防治方法:

1、越冬辣椒定植时,宜将营养钵土坨置于地平面以下与地面平,然后覆土3-5厘米高。在花芽分化期要防止受旱。其它时间控水促根,以防形成不正常花器。

2、必须在2-4片真叶时分苗,谨防分苗过迟破坏根系,影响花芽分化时养分供应,造成瘦小花和不完全花。

3、分苗时用700-1000倍液硫酸锌浇根,以增加根系长度和生长速度,提高吸收和抗逆能力。

4、花芽分化期和授粉受精期室温白天严格控制在23-30℃,夜间18-15℃,地温17-26℃,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持水量的55%,光照1.5-3万Lx,pH值5.6-6.8。

5、选用冬性强品种,如羊角王、太原22、湘研15号等,播种前,种籽要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消灭病原菌。

蓝莓僵果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僵果病是蓝莓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要时刻注意僵果病对蓝莓的危害,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病原及危害

它是由MonilinaVaccinii-corybosi真菌引起的。在侵害初期,成熟的孢子在新叶和花的表面萌发,菌丝在叶片和花表面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发育,引起细胞破裂死亡。从而造成新叶、芽、茎干、花序等突然萎蔫、变褐。

传染途径

3~4周以后,由真菌孢子产生的粉状物覆盖叶片叶脉、茎尖、花柱,并向开放花朵传播,进行二次侵染,最终受侵害的果实萎蔫、失水、变干、脱落、呈僵尸状。越冬后,落地的僵果上的孢子萌发,再次进入第二年循环侵害。

发病规律

据调查,在最严重的年份,可有70%~85%的蓝莓受害,较轻的年份也可达8%~10%。僵果病的发生与气候及品种相关。

早春多雨和空气温度高的地区往往发病严重,冬季低温长的地区发病严重。不同品种感病程度不同,兔眼蓝莓在发病初期易受侵染,而高从蓝莓中的奈尔森、蓝塔、达柔、考林则抗病性强,蓝丰、伯克利、蓝乐、早蓝、泽西、维口则易感病。

防治方法

1、生产中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地区选择降低僵果病危害。

2、入冬前,清除果园内落叶、落果,烧毁或埋入地下,可有效降低僵果病的发生。春季开花前浅耕和土壤施用尿素也有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

3、使用药剂

可以根据不同的发生阶段,使用不同的药剂。早春喷施50%的尿素,可以控制僵果的最初阶段,开花前喷施20%的嗪胺灵可以控制第一次和第二次侵染,其效果可达90%以上。嗪胺灵是现在防治蓝莓僵果病最有效的杀菌剂。

枣树枣疯病防治


影响枣疯病潜伏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嫁接时间。6月底以前接种的当年可发病,以后接种的翌年花后才出现症状。

二是接种部位。接种于根部的当年就发病,接种于枝上的发病较晚,到翌年才发病。

三是接种量。皮接块数多时发病较快。枣树发病一般从部分枝条、枣股及根蘖上先发生,也有整株同时发病的,症状由局部扩展到全株。枣疯病的发生与枣树品种有关,枣树品种不同,抗病能力也不相同。枣园土壤干旱瘠薄、管理粗放、树势弱的发病较重,反之则轻。但在盐碱地很少发病。枣疯病的发生与流行还和枣园的海拔高度、坡向及繁育方式有关。防治枣疯病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一、选育抗病品种。注意发现和利用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枣疯病的根本措施。

二、铲除病株。枣疯病病株是传病的病源,必须及早铲除,并将树根刨净,以免传染其他植株。

三、防治传病昆虫。每年喷施3~4次内吸性有机磷农药,控制传病昆虫的数量,以控制病害蔓延。

四、选育无病苗木和加强检疫。坚持在无病园中采穗、接芽和繁殖苗木,培养无病苗木。苗木一旦出现发病症状,应立即将其拔除。另外要加强检疫,防止从发病区调苗、采穗。

怎样防治枣树枣疯病的发生


枣疯病又称丛枝病、公枣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主要通过传病昆虫来传播。

影响枣疯病潜伏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嫁接时间。6月底以前接种的当年可发病,以后接种的翌年花后才出现症状。

二是接种部位。接种于根部的当年就发病,接种于枝上的发病较晚,到翌年才发病。

三是接种量。皮接块数多时发病较快。枣树发病一般从部分枝条、枣股及根蘖上先发生,也有整株同时发病的,症状由局部扩展到全株。枣疯病的发生与枣树品种有关,枣树品种不同,抗病能力也不相同。

枣园土壤干旱瘠薄、管理粗放、树势弱的发病较重,反之则轻。但在盐碱地很少发病。枣疯病的发生与流行还和枣园的海拔高度、坡向及繁育方式有关。

防治枣疯病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一、选育抗病品种。注意发现和利用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枣疯病的根本措施。

二、铲除病株。枣疯病病株是传病的病源,必须及早铲除,并将树根刨净,以免传染其他植株。

三、防治传病昆虫。每年喷施3~4次内吸性有机磷农药,控制传病昆虫的数量,以控制病害蔓延。

四、选育无病苗木和加强检疫。坚持在无病园中采穗、接芽和繁殖苗木,培养无病苗木。苗木一旦出现发病症状,应立即将其拔除。另外要加强检疫,防止从发病区调苗、采穗。

《枣树枣缩果病的病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