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一旦发生会导致马铃薯的产量及质量的保证。现将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病规律

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气温较高时发病重,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危害。土壤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对发病有利,黏重土壤往往土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不利于寄主组织木栓化的形成,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黏重土壤含水量大,有利于细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因此黏重土壤、低洼地块发病严重。播种前,种薯切块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也会使发病率增高。

二、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

(1)马铃薯幼薯染病,节间短缩,叶片黄化,上卷,茎基以下部位组织发黑腐烂,故称为马铃薯黑胫病。

(2)感病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细弱,甚至死亡。

(3)马铃薯薯块染病,湿度大时,薯块变黑褐色,腐烂发臭。

(4)成株期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出现迅速,晴天更为明显,叶片凋萎下垂,发病早的可全植株凋萎,但不卷叶。最明显的症状是茎基(接近地面的地上和地下数厘米内)变为褐色,变黑的茎迅速软化腐烂,茎秆极易从土中拔出,拨出后可见顶端带有母薯的腐烂物。发病茎杆常自动开裂。

(5)后期植株矮化变黄,叶片向上反转,茎基棕色或棕黑色,茎杆破裂后出现大量粘液。

(6)种薯染马铃薯黑胫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

三、防治措施

(1)遗择无病块茎作种在收获后,种薯入库、出库切块时,都要注意严格淘汰病薯,选用抗病、无病种薯,种薯切块后用草木灰拌种后播种。

(2)田间拔出病株从幼苗出土以后,注意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发现有病株时应及时拔掉,拔除病株的空穴应用生石灰消毒,将拔掉的病株深埋土中,以免再传染。

(3)种薯消霉用福尔马林溶液(40%福尔马林l份,加水200份)浸泡种薯3一5分钟,拿出堆起闷蒸2小时(加上薄膜等物),以后将堆薯摊开,在阴凉处晾干。切块时也要注意切刀消毒。

(4)实行轮作每隔34年轮栽一次,可以避免病菌感染。不要在涝洼地上种植。

(5)适时早播加强田块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有马铃薯黑胫病的薯苗。

(6)种薯入窑要严格挑选,入窑后加强管理,窖温控制在l-4℃,要求透风良好。

延伸阅读

马铃薯黑胫病防治措施


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一旦发生会导致马铃薯的产量及质量的保证。现在小编带大家看一下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及注意事项。

一、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病规律

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气温较高时发病重,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危害。土壤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对发病有利,黏重土壤往往土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不利于寄主组织木栓化的形成,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黏重土壤含水量大,有利于细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因此黏重土壤、低洼地块发病严重。播种前,种薯切块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也会使发病率增高。

二、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

(1)马铃薯幼薯染病,节间短缩,叶片黄化,上卷,茎基以下部位组织发黑腐烂,故称为马铃薯黑胫病。

(2)感病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细弱,甚至死亡。

(3)马铃薯薯块染病,湿度大时,薯块变黑褐色,腐烂发臭。

(4)成株期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出现迅速,晴天更为明显,叶片凋萎下垂,发病早的可全植株凋萎,但不卷叶。最明显的症状是茎基(接近地面的地上和地下数厘米内)变为褐色,变黑的茎迅速软化腐烂,茎秆极易从土中拔出,拨出后可见顶端带有母薯的腐烂物。发病茎杆常自动开裂。

(5)后期植株矮化变黄,叶片向上反转,茎基棕色或棕黑色,茎杆破裂后出现大量粘液。

(6)种薯染马铃薯黑胫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

三、防治措施

(1)遗择无病块茎作种在收获后,种薯入库、出库切块时,都要注意严格淘汰病薯,选用抗病、无病种薯,种薯切块后用草木灰拌种后播种。

(2)田间拔出病株从幼苗出土以后,注意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发现有病株时应及时拔掉,拔除病株的空穴应用生石灰消毒,将拔掉的病株深埋土中,以免再传染。

(3)种薯消霉用福尔马林溶液(40%福尔马林l份,加水200份)浸泡种薯3一5分钟,拿出堆起闷蒸2小时(加上薄膜等物),以后将堆薯摊开,在阴凉处晾干。切块时也要注意切刀消毒。

(4)实行轮作每隔3—4年轮栽一次,可以避免病菌感染。不要在涝洼地上种植。

(5)适时早播加强田块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有马铃薯黑胫病的薯苗。

(6)种薯入窑要严格挑选,入窑后加强管理,窖温控制在l-4℃,要求透风良好。

花椰菜黑胫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花椰菜黑胫病主要为害幼苗的子叶和茎,形成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导致死苗。发病较轻的幼苗定植后,主、侧根产生紫黑色条形斑,或引起主、侧根腐朽,致地上部枯萎或死亡。

病原

Phomalingam称黑胫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寄主表皮下,深黑褐色。分生孢子长圆形,无色透明,内含2油球

发生规律

花椰菜黑胫病以菌丝体在种子、土壤中越冬。菌丝体在土中可存活2~3年,分生孢子靠雨水或昆虫传播蔓延。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播种带病的种子,出苗时病菌直接侵染子叶而发病。育苗期湿度大,定植后多雨或雨后高温,雾多、雾重,虫害较多该病易流行。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生在11月至来年3月。

防治方法

1、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育苗期注意苗床见干见湿,不可浇水过大,避免造成苗床湿度过大,诱发病害的发生;及时防治害虫。

2、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3、床土处理,每平方米苗床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8g与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g等量混合或用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10g拌入40kg细土,将l/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2/3药土覆在种子上,防治效果很好。

4、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丙烯酸恶霉甲霜水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700倍液;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400~600倍液;6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水喷雾或灌根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1次。

青花菜黑胫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青花菜黑胫病是青花菜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青花菜的产量和质量,主要危害叶片,那么如何防治青花菜黑胫病呢?

发病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染病子叶、真叶或幼茎均可出现灰白色不规则形病斑,茎基部染病向根部蔓延,形成黑紫色条状斑,茎基溃疡严重的,病株易折断而干枯。

成株染病叶片上产生不规则至多角形灰白色大病斑,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花梗、种荚染病与茎上类似;种株贮藏期染病叶球干腐,剖开病茎,病根部维管束变黑。

防治方法

(1)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采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粉剂拌种。

(2)苗床土壤处理,每平方米用40%拌种灵粉剂8克,与40%福美双8克等量混合拌入40kg堰土,将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2/3药土覆在种子上。

(3)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4)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5)发病初期喷洒6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9天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甘蓝黑胫病化学农药防治技术


1.农药拌种一般种子可用种子重量的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

2.农药苗床消毒土壤旧苗床可用五代合剂(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锌等量混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用药8克,加半干细土10千克,拌匀后将2/3药土施入苗床内,1/3药土盖在种子上。若盖土不够厚,可撒上无病细土。

3.及时防治地下害虫种蝇等地下害虫,不仅直接为害甘蓝,而且可造成虫伤口,利于病菌侵入发病。因此,要及时防治,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可参看种蝇等地下害虫防治的有关部分。

4.农药消毒病田土壤可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施在定植沟内或定植穴内。也可用每666.7平方米1-2千克药加50-100千克细土,拌匀后,均匀施于地表,然后翻入土壤内。

5.喷药液防治发病初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硫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液4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复合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

马铃薯炭疽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马铃薯炭疽病为马铃薯的普通病害,严重时可造成部分植株坏死干枯和引起根茎腐烂,对产量有一定影响。马铃薯炭疽病怎么防治?

危害症状

马铃薯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染病初期形成近圆形至不定形坏死病斑,成赤褐色至褐色,后转成灰褐色,边缘明显,后期相互汇合形成不规则坏死斑。

严重时亦可侵染根部的块茎,引起植株萎蔫和块茎腐烂,后期在病部表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子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发生特点

此病由半知菌番茄少刺盘孢菌真菌Colletotrichumcoccodes(Wallr.)Hughes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带病种薯是重要的初侵染源,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助于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

高温潮湿有利于发病。马铃薯生长中后期遇雨、露、雾多的天气,有利于病害扩展蔓延。田间管理粗放,土壤贫瘠,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

防治要点

①严格挑选种薯,实行无病薯种植。

②实行健身栽培,选择土质肥沃的壤土种植,增施有机底肥,避免田间积水。

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施保克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品润悬浮剂600~8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注意交替使用上述药剂,并根据农药安全间隔期有关规定进行。

马铃薯卷叶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马铃薯卷叶病,初期症状是流行季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的,高感品种的块茎薯肉中有明显的坏死组织。在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发生非常普遍,应注意及时进行防治。

一、病因

引致生理性卷叶的原因有几种:如过量偏施氮肥,土壤干旱,缺水,高温,或根系发育差、受损伤等引致吸水能力受阻等等因素常会引起植株生理功能减弱,代谢机能受影响,使碳水化合物从叶的输出被削弱,叶片中积累淀粉粒过量,使之老化,变厚,而呈上卷。

植株根部供水不足时,若遇高温,往往使叶面水分蒸腾量大于吸收量,供不应求,则植株本能地保护自己,机制调节,使下部叶片卷曲,减少蒸腾面积。

二、症状

1、初期症状是流行季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的,上部叶片卷曲,尤其是小叶的基部。这些叶片趋于直立并且一般是淡黄色。对许多品种而言,它们的颜色可能是紫色、粉红色或红色。后期感染可能不会有症状,而且有些品种感染后并没有症状。高感品种的块茎薯肉中有明显的坏死组织。

2、次生症状(从被感染的块茎长成的植株(普通栽培亚种)是基部叶片卷曲、矮化、垂直生长及上部叶片发白。卷曲的叶片变硬并革质化,有时它们的背面呈紫色。

3、安第斯亚种反应不一样:它从边缘开始发生并相间失绿,尤其是上部叶片明显的直立生长,通常严重矮化。一般下部叶片不卷曲。通过蚜虫自然传播是不可避免的,也通过感染的块茎传播。

三、防治

选育抗病品种、综合措施防治。

1、选用脱毒种薯。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种薯应尽可能提早收获。可由黄皿诱蚜数量来确定收获时间,避免后期蚜虫传毒。

2、早期要及时拔除感病植株,加强检测。叶面肥翠杰制剂用药量:8001000倍

使用方法:均匀喷施于叶片正反面,每57天喷施一次。

3、喷洒内吸性杀虫剂防治蚜虫:用乐果、灭蚜威等农药稀释500-1000倍喷施。种薯生产在蚜虫发生高峰期之前,每隔10天喷药一次,直至收获。

4、对种薯进行升温处理:将块茎放置在37℃条件下25天,可钝化卷叶病毒,种植后不出现病症。

可可黑果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可可为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之一,原产热带美洲之梧桐科(Sterculiaceae或Byttneriaceae)乔木,学名为Theobromacacao。其果实经发酵及烘焙后可制可可粉及巧克力。现将可可黑果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病原

为疫霉菌,据报道有3个种:棕榈疫霉[Phytophthorapalmivora(Butl.)Butl.]、P.megakarya和辣椒疫霉(P.capsiciLeon)

2、为害症状

荚果表面任何部位均可受侵染,发病初期荚果表面出现细小、不规则、暗褐色水渍斑。随后病斑继续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数个病斑可汇成大斑,病斑暗褐色,边缘水渍状。未成熟的荚果其外部病斑可向内部扩展,致使荚果内部组织变褐腐烂。

叶片受侵染后产生暗褐色水渍状斑,病斑继续扩展,叶片腐烂。病菌通过茎干伤口或罹病的国柄侵入,发病初期表皮稍有变色,继而呈水渍状,病斑在茎干皮层内扩展,树皮溃裂呈溃疡状,流出红色汁液,干后呈锈色,溃烂的皮层内部与健康组织交界处有暗色线条围绕。小苗的幼根亦可受害,引致烂根。

3、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雨季过后,清除病果及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

化学防治:①在雨季喷洒1%波尔多液或40%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0~800倍,每周1次,旱季每3~4周一次,直至荚果成熟。

②治疗茎部溃疡,彻底刮除茎部溃疡组织,并用铜剂或瑞毒霉消毒,待干后用煤焦油涂封。

马铃薯早死病如何防治


VerticilliumdahliaeKleb.称大丽轮枝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老熟后褐色,有分隔和分枝,大小25—215×21—69(μm)。分生孢子梗基部始终透明,孢子梗上每轮具2—4根小枝,大小13.7—21.4×2.3—2.7(μm),每小枝上顶生1个或多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3—9.1×1.5—3.0(μm),能形成微菌核。

为害症状

又称马铃薯黄萎病或早熟病。发病初期由叶尖沿叶缘变黄,从叶脉向内黄化,后由黄变褐干枯,但不卷曲,直到全部复叶枯死,不脱落。根茎染病初症状不明显,当叶片黄化后,剖开根茎处维管束已褐变,后地上茎的维管束也变成褐色。块茎染病始于脐部,维管束变浅褐色至褐色,纵切病薯可见“八”字半圆形变色环。

发生规律

该病是典型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病菌以微菌核在土壤中、病残秸秆及薯块上越冬,翌年种植带菌的马铃薯即引起发病。病菌在体内蔓延,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最低5℃,菌丝、菌核60℃经10分钟致死。一般气温低,种薯块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由伤口侵入。从播种到开花,日均温低于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且重;此间气候温暖,雨水调和,病害明显减轻。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当及连作地发病重。此外有报道V.albo-atrumReinkeetBerthold也可引起该病。

防治要点

(1)选育抗病品种如国外的阿尔费、迪辛里、斯巴恩特、贝雷克等品种较耐病。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

(3)播种前种薯用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

(4)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

(5)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每667m2用50%多菌灵2kg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一7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此外可浇灌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51或用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一300倍液,每株浇灌100ml。隔10天1次,灌1次或2次。

马铃薯小叶病如何防治


马铃薯小叶病病原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是PotatovirusM简称PVM,称马铃薯M病毒。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为害症状

由植株心叶长出的复叶开始变小,与下位叶差异明显,新长出的叶柄向上直立,小叶常呈畸形,叶面粗糙。发芽后生长初期病症较明显,本病多发生在农户自行留种的田块,经组织培养脱毒的田块发病少。

发生规律

以上几种病毒除PVX外,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凉山区栽植的马铃薯发病轻。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响本病的发生程度。

防治要点

(1)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

(2)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在条斑花叶病及普通花叶病严重地区,可选用白头翁、丰收白、疫不加、郑薯4号、乌盟601、陇薯161—2、东农303、鄂马铃薯1号、鄂马铃薯2号、克新1号和广红二号等抗病品种。

(3)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尤其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的条斑花叶病毒更要防好。使用药剂参见本书蚜虫防治法。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5)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倍液、1.5%植病灵K号乳剂10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一700倍液。

马铃薯青枯病无公害防治的方法


马铃薯青枯病在马铃薯幼苗和成株期均能发生,对马铃薯的危害极大,现将马铃薯青枯病无公害防治的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发病症状

植株染病典型症状是病株稍矮缩,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也有时一个主茎或一个分枝萎蔫,其它茎叶生长正常,植株基部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薯块染病后,芽眼呈灰褐色水浸状,并有脓液,切开薯块,切面可自动溢出乳白色菌脓。

二、发病规律

马铃薯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维管束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随雨水、灌溉水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病株和健壮株根系间的接触也可发生侵染。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阻碍水分正常运输。青枯病菌不耐干燥,土壤含水量高、高湿、多雨条件下存活长,最适温度为30-37℃,一般酸性土壤发病重。

三、无公害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青枯病的最佳方法之一,如新芋4号等较抗病品种。

2、建立无病种薯繁育体系。选留未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进行繁育种薯,利用脱毒技术繁殖原原种等,都会遏止青枯病的发生。

3、合理轮作。青枯病是土传性病害,应大力提倡与非寄主植物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不施带病菌肥料,尽量施用有机活性肥、生物有机肥。大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4、利用小整薯代替大薯切块播种。可以避免用刀切块时感染,再利用枯草芽孢菌菌株0702、GP7-13制成粉状制剂对种薯进行处理。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进行药剂灌根,药剂可选用53.8%可杀得悬浮剂10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株灌0.1-0.2千克,每隔7-10天1次,连续灌2-3天,同时对相邻植株用以上药剂也进行灌根杀菌。

萝卜黑根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萝卜黑根病主要危害萝卜,肉质根染病后丧失食用和商品价值。现将萝卜黑根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根系。根部染病,发病初始在侧根生长处产生水渍状斑,扩大后病部表皮呈紫色至黑褐色,似辐射状条纹大斑,病、健分界不明显,使肉质根病部开裂,稍缢缩,并向内部扩展,侵染肉质根内部组织,使内部组织变硬。

发生特点

该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萝卜丝囊霉菌Aphanomycesraphani侵染所致,病菌以藏卵器和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来年环境条件适宜时,特别是土壤中水分充足时,产生的孢子囊释放大量游动孢子,通过雨水反溅或灌溉水的传播,从根部的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浸染。经潜育发病后,在受害的部位产生新生代游动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10~30℃;最适发病环境为土温20℃左右,较高的土壤含水量;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根茎膨大期,发病潜育期10~20天。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萝卜黑根病的主要发病盛期,春季在4~6月,秋季在9~11月;年内秋季发病重于春季;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性田块发病较重。

防治要点

①茬口轮作:发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减少越冬病菌。

②加强田间管理:特别加强苗期管理,提倡高畦松土深沟栽培,适时播种,适当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合理施肥,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③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液灌根,每株浇灌药液量250克左右,每隔7~10天浇灌1次,共用药1~2次;药剂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卡特兰黑腐病的防治方法


主要症状:卡特兰黑腐病,又称冠腐病、猝倒病、圆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是卡特兰常见真菌病害之一。其症状在叶片发生最多,危害叶片上出现细小、有黄色边缘的紫褐湿斑,在叶的下表面为不规则的病斑发生,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病斑直径2至3厘米,有的横径长达7至8厘米,成水渍状,较大较老的病斑变成黑褐或黑色,用力挤压还会渗出水分,老病斑则变为干枯、黑色,每片叶有4至5个病斑;随后叶变软或发黑,不久腐烂脱落。病斑原菌还能侵入假鳞茎及叶片基部,严重者每片叶子有6至8个病斑黑色干枯叶段。从而造成全株叶片变黑枯死亡。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的柱盘孢霉。致病真菌为疫霉菌,恶疫霉菌与终极霉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盘在病部和残体中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而辗转传播侵染及发生污染的栽培植料与流水等传播。在20℃至25℃开始发病,高温高湿的6至9月,为发病盛期,可重复侵染多次发生,温度在25℃至28℃时,病害迅速蔓延发生,病原菌扩散极快,危害较重。南方地区在8至10月发病较多。通常盆土板结,种植过密,空气流通不畅,肥水管理不善,施氮肥过多或当头淋水均可诱发此病。尤其在夏秋之交降雨次数多和暴风雨、秋雨连绵时发病较重。除危害卡特兰外,还危害石斛、兜兰、蝴蝶兰、鹤顶兰等。

防治方法:

①清除枯叶、病残体、剪除活叶病段。

②改善园圃通透性,盆土应为微酸性,肥沃土,采用火烧土粒、塘泥、砂、蛇木、陶粒、树皮等植料栽培;排水良好,增施磷钾肥、置放荫棚下,避免出现淋水,最好滴灌。

③喷药保护新抽叶,病前或病初用10%波尔多液或0.1-0.2%硫酸铜液喷洒;发病期(中期)喷50%多菌灵500至800倍、64%杀毒矾1000倍液,40%灭病威6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至500倍液或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50%福美双100至15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加0.2%洗衣粉喷叶面,保持通风避免潮湿,有效防治病害发生。还可喷50%甲羟1500倍、或40%福星乳油或25%腈菌唑乳油600至700倍、或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至10天喷1次,连续喷3至4次,防治效果较好。

《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