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香樟虫害樟巢螟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近年来,樟巢螟对香樟的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新植香樟因叶面积小且叶片鲜嫩,成为受害重点。虫口密度高时,全树挂满虫巢,不见绿叶,枝条逐渐枯死,中小型香樟树严重受害时甚至整株枯死。现将其危害与及防治介绍如下。

樟巢螟危害症状

樟巢螟以幼虫取食树叶,大龄幼虫能将樟树叶片、嫩梢吃光,吐丝拉细枝在残叶作虫卷,单头或多头聚集一巢,躲在其中取食。随着虫龄增大,缀叶逐渐增多,形成鸟巢状虫巢,巢内有大量丝、虫粪和枝叶残渣。在虫口密度大时整个树冠不见绿叶,全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虫卷。受害香樟枝叶因失去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高温日灼时枝条逐渐枯萎死亡。

樟巢螟形态特征

樟巢螟又名樟丛螟、樟叶瘤丛螟,为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寄主植物有樟树、粟、山胡椒等。樟巢螟为完全变态昆虫,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变态。成虫体长8毫米至13毫米,头部淡黄褐色,触角黑褐色,雄蛾微毛状基节后方混合淡白的黑褐色鳞片。成虫夜间羽化,无趋光性,卵产于两张相叠的叶片之间。卵扁平圆形,直径0.6毫米至0.8毫米,乳白至浅红色,中央有不规则的红斑,卵壳有点状纹。卵粒不规则堆叠成卵块。幼虫5龄。初孵幼虫灰黑色,2龄后渐变棕色。老熟幼虫体长22毫米至30毫米,褐色。幼虫有趋光性,爬行灵活,有滞育现象。茧黄褐色,椭圆形,白色薄丝状,茧上常有泥土,蛹红褐色或深棕色,腹节有刻点,腹末有钩刺6根。

樟巢螟发生规律

香樟樟巢螟在江南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根部土内结茧越冬,次年春季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在香樟叶背边缘产下卵块,每块卵块有卵百粒左右。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初出现,危害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二代老熟幼虫于10月底陆续下树入土结茧越冬。秋季温度高的年份会发生三代幼虫,11月树上还有低龄幼虫发生。

幼虫白天很少活动,主要在傍晚和早晨活动、取食。3龄前取食量相对较小,四五龄进入暴食期。具群集性,每个虫巢中有数条至数十条虫不等。有假死性,受喷药等扰动后会出现受惊垂丝下落的现象,下落的幼虫会继续上树危害。香樟树连片种植的地段和失管地段樟巢螟往往发生多危害重。

樟巢螟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翻土灭虫樟巢螟老熟幼虫主要在落叶下和3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冬春在树冠下耕翻土壤,能减少越冬基数。

2.人工摘虫巢剪除带虫枝叶并集中烧毁,一般在7月上旬和9月中旬摘除一代和二代幼虫的虫巢。不能太迟,否则老熟幼虫落入土中会失去摘虫巢的意义。

3.做好修剪在香樟新梢生长期适当修剪,有利于减轻樟巢螟的发生,并提高香樟抗病虫能力。

药剂防治:

1.药剂灌根根据樟巢螟入土化蛹的习性,1月在香樟树根际30厘米半径内松土,利用低温冻死幼虫和蛹。3月下旬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可减少次年第一代成虫基数。

2.树干施药采用注干、涂药等方法在树干施药,药物进入树干木质部后能随水分传导到树叶,害虫取食后中毒而死。零星种植的树,树干高大、喷药困难的树,可使用此法。采用这种方法,药物极少进入大气等环境中,对害虫天敌和人、畜、桑蚕等安全性高。一般应在害虫初发期施药,尽可能选用具内吸传导性、持效期长的高效药种,害虫抗性较强的地方,宜优先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新型药剂(这些药采用树干施药方法,持效期一般可达30天左右,基本能控制整代樟巢螟的发生)。

对树干打洞注药时,洞的直径大,注药速度快,工效高,但洞口难愈合;洞的直径小,注药速度慢,工效低,但洞口愈合快,对树体影响小。最好在树干上按螺旋形斜向上多打几个小洞,这样对树体影响小,药液分布均匀。

在树干上涂药,涂药后扎薄膜保湿,同样有良好效果,工效比打洞注药快,对树体伤害小。有部分树在施用某些药剂后,施药部位树皮有增生现象,但一般对树体生长无影响。

3.喷雾施药喷雾施药防治,主要适用于集中栽植香樟的地段,特别是用作行道树的地段。樟巢螟发生期较长,幼虫发生不集中,因此在发生初期喷雾施药时,宜选用持效期长的农药品种,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有利于保护香樟的新生叶片。结巢以后,应选用击倒性强、杀虫速度快的菊酯类农药等。

无论第一代或第二代樟巢螟,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机是大量幼虫孵化开始摄食时(一旦吐丝做苞,防治效果很差)。时间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用灭幼脲2号40毫升加杀虫丹50克,兑水50公斤至60公斤,喷雾扑杀。

上述药剂并非胃毒或触伤作用,而是生物农药。幼虫一旦接触沾碰,并不马上死亡,而是改变它的生理机能,达到不能变态而导致死亡,减少成虫基数。此外,还可选用的农药有敌敌畏、敌百虫、毒死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杀螟松等有机磷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菊酯类农药均可用于香樟樟巢螟的防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小编推荐

园林植物病虫害樟巢螟症状及防治方法


(1)形态特征成虫翅展2530毫米,棕祸仪有银白色波状横纹。老熟幼虫,灰黑色。茧扁椭因形,丝质放牧,长约16毫米左右。幼虫的危害状很特殊,常将新梢枝叶缀结在一起,连同丝、粪粘成一团,远看似鸟巢状。

(2)生活史一年二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层中结茧越冬。翌春4月中、下旬化蛹,至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

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交配产卵,6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危害,至7月下旬老熟幼虫化蛹,8月上旬第二促成虫羽化,8月中、下旬起第二代幼虫又开始危害。这一代很不齐,一直可以延续致11月底、12月初才全部入土结茧越各以在受害香樟根际周围的土层中较多。它吐丝和泥土钻结在一起,外壳完全似一个泥团,需仔细挖饱、寻找。此虫主要危害香梅树。幼虫根活跃,危害时将新梢枝叶粘结在一路连同虫粪结成鸟巢机严重阻碍新梢的生长树木长势日渐衰退,树冠枯萎。

(3)防治方法冬季组织人力在受害严重的香掉树,根际周围挖除虫茧。幼虫危害抵可采用手工摘除或用长柄工具摘除虫巢,集中烧毁。喷施90%品体敌百虫1000倍液,在虫巢周围(不一定全株)喷沉效果良好。在老熟幼虫入土结茧朗,喷施25%速灭成粉剂,毒化受害树根际周围的土层。

樟树樟丛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樟丛螟,又叫樟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对樟树的危害较大,现将樟树樟丛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

樟丛螟初孵幼虫群集吐丝缀合两叶片或卷单叶,啃食叶肉,随着虫龄增长,食量逐渐增大,将附近的枝叶嫩梢缀合,形成鸟巢状的虫包,每只虫包内有幼虫数条或数十条,同一包内幼虫虫龄相差很大,严重时可将樟叶、嫩梢吃尽,树冠上挂满虫包,影响樟树生长和观赏。每年秋季调查,疏于防治的樟树单株有虫包百只以上。

防治方法

1、加强调查监测,掌握低龄幼虫盛期及时防治。

低龄幼虫(二片樟叶缀起时)覆盖物少,且耐药性差,最容易治灭,是防治的最佳期,因此,必须根据虫情预报和经常的实地调查,掌握每代樟丛螟低龄幼虫盛期,因地制宜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2、选用高效、低毒、渗透性强、持效期长的对口农药

樟丛螟幼虫躲藏隐蔽、发生期长,樟树叶又具蜡质,防治农药应选用高效、渗透性强、持效期长的品种,行道树、风景林等施药还应兼具低毒。经过多年的筛选和总结实践经验,同时兼顾樟叶蜂、叶螨、蚧壳虫等其它害虫,可选用以下几种:

1%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40%毒丝本乳油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

3、保证施药质量,改进植保器械,提高防治效果

施药应做到压力足,全株树叶均匀喷透,淋湿虫包,并打透树冠内膛,根据樟丛螟的生物学特性,喷药宜在早晚进行,以提高防治效果。施药后要及时检查防治质量,发现存活幼虫仍较多应立即补治。由于常用的手动式喷雾器扬程低,影响施药质量和进度,同时对施药人员也不安全,因此有条件的要逐步改用扬程高(五米以上)的机动喷雾机,这也十分有利于虫情严重时的快速突击防治.

4、人工摘除虫包,减少虫源和危害

对树上的有虫包可采取人工摘除,集中烧毁或踩灭,以减少虫源和危害。

5、冬季加强养护管理

树干高1米左右涂白用生石灰+硫磺+食盐+水(比例为:10:1:1:40)搅拌均匀后涂白。一方面阻止老熟幼虫下树结茧在浅土层越冬;另一方面也可春季阻止幼虫上树。樟树周围进行松土,除去越冬老熟幼虫。

香樟的樟个木虱虫害防治


香樟为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植物,其树姿优美,经济价值高,是一种良好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但近年来樟个木虱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对香樟树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应当积极进行防治。

樟个木虱又名香樟树木虱、香樟木虱、樟叶木虱、樟叶个木虱,属同翅目、个木虱科。在江苏地区,樟个木虱1年发生2代,偶尔也会发生3代。

樟个木虱以2龄的若虫在叶背处进行越冬。正常情况下,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代樟个木虱就会羽化。羽化后的成虫大多会群集在嫩梢或嫩叶上面产卵,卵期4至7天。第1代樟个木虱始发于3月下旬,该虫的羽化高峰期在6月份。第2代樟个木虱始发于5月下旬,且大部分会以该代若虫形式越冬。偶发的第3代始发于7月上旬,以该代若虫形式越冬。两代若虫的孵化盛期分别在4月中下旬和6月上旬。

初孵的樟个木虱若虫会爬行至叶片背面的合适部位,固定下来,靠吸食植物汁液为活,常常造成被害香樟叶片上面出现黄绿色、椭圆形小突起。另外,伴随着虫龄增大,叶片正面褪绿的小斑还会进一步增大、隆起,并呈现出或黄绿色、或淡紫红色、或紫红色的虫瘿。当单叶虫害的寄生率较高时,樟个木虱会使香樟树叶片上面形成连片的紫红色斑,严重的还会造成新梢扭曲、不能正常萌叶,进而影响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促使叶片提早脱落。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不引进、不种植带虫植株,发现虫株应及时处理,避免扩大为害。同时还应当注意保护和利用好蚜虫跳小蜂、黄斑盘瓢虫等天敌。

2.对部分栽植过密的植物进行整形疏枝,以加强植株的通风和透光。

3.药剂防治:施药时,喷施药液的重点部位应是树木叶片背面,而施药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虫瘿形成以前和若虫孵化期。

可选用的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啶虫脒8000倍液,1.2%烟参碱1000倍液,或1%杀虫素2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上述药剂可以任选其中一种,另外还应当视虫情,间隔10天至15天,再次喷洒药剂。一般喷施1至2次药剂,就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水稻稻巢螟如何防治


水稻稻巢螟,学名Ancyllomiajaponicazeller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稻巢草螟、日本稻巢螟、稻筒巢螟。广布亚洲各稻区。寄主水稻。

为害特点幼虫先在叶片中、上部吐丝缀连叶屑及粪粒成筒状巢,幼虫在巢内取食叶肉,受害处现枯白斑。后携巢移至稻丛基部,咬断四周叶片或嫩茎拖入巢内,食后剩余推出巢外,致稻株出现枯黄茎叶,分蘖和抽穗明显减少。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4mm,翅展25—35mm,灰黄白色。雌蛾色略浅,下唇须平伸,浅褐色,长度等于复眼直径2倍。触角细锯齿状,褐色。前翅灰黄褐色,外缘具银灰褐色波状横向纹,翅面具不明显的灰褐色短纵纹5—6条,纹上生有分散小黑点,沿中室下侧的1条呈浅黄色。后翅白色至褐色。雄蛾触角彬齿扁阔,各相片一侧生锯齿。卵长1mm左右,栗形,浅褐色,表面具纵隆纹。末龄幼虫体长16—26mm,灰黄白色。头、前胸背板黑褐色,胸、腹部背面具棕色纵线5条。每节各生1对短刺。蛹长12mm左右,黄褐色。

生活习性中国南方年生3代,以末龄幼虫在稻桩或杂草丛中筒巢里越冬。翌年4月下旬一6月上中旬成虫发生,一代在6月下旬一8月上中旬,二代在8月下旬一10月中下旬发生。成虫白天潜伏在稻丛或杂草中,夜间飞出活动,配后把卵产在稻株根际或茎叶上,数十粒聚在一起,上覆疏绒毛。成虫产卵历期1—9天:每雌产卵100一700多粒。

防治方法利用幼虫结苞不活泼的特点,进行人工采苞灭幼虫。保护利用寄生蜂、猎蝽等天敌昆虫。发生严重时喷洒下列药剂: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60kg,均匀喷雾,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防治直纹稻弄蝶时可兼治此虫。

冬青卫矛巢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冬青卫矛巢蛾又叫大叶黄杨巢蛾,危害冬青卫矛(俗称大叶黄杨)以幼虫剥食叶肉,后吐丝结网群集网内蚕食叶片。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10毫米,银灰色,前胸背板有5个黑点,前翅散生许多黑点,大致纵向排列成5行,近后缘中央有1个黑斑,近顶角处有横向排列的几个黑点。卵,扁平卵形,淡黄色,卵壳上有网纹。

幼虫,末龄体长15~21毫米,头淡黄色,前胸背板黑色,中间有米黄色纵纹,胸部及腹部末端几节两侧为黄色,其余部分灰绿色。蛹,长约9毫米,椭圆形;黄褐色,蛹外有白色薄丝茧。

2、发生规律

冬青卫矛巢蛾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来年4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并产卵。4月中、下旬出现第1代幼虫,5月中、下旬为暴食期;6月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7月上旬危害最重;8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生第3代幼虫;9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至11月中旬在寄主上丝网内的枝丛、卷叶、折叶上结茧化蛹越冬。成虫产卵于叶背主脉附近,排列成鱼鳞状。

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叶内剥食叶肉,可见弯曲的白色虫道,2龄以后开始吐丝结网,常群集食光1片叶后再集体转移继续危害,3~4龄达到暴食期,后期可将叶片食光,甚至啃食嫩茎。

3、防治方法

可于幼虫发生危害期,在植株近根际处挖浅沟施15%铁灭克颗粒剂,每亩用药0.7~1.0公斤,施药后覆土并浇水;在幼虫l~2龄期,喷50%辛硫磷乳油或50%磷胺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豆角豇豆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豇豆螟是豆角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幼虫钻蛀在豆荚内取食豆仁,一般喷洒农药很难将其杀死。许多菜农连续多次喷药,甚至使用高毒、剧毒农药,不仅浪费劳力加大成本,而且造成农药残留影响消费者健康。

豇豆螟主要危害豆角,随春季豆角上棚后开始出现。成虫多将卵粒产于花蕾,嫩荚或叶柄上。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花蕾或幼嫩豆荚中取食,造成脱荚落蕾或雨后花蕾腐烂。蛀食入嫩荚中的幼虫随豆荚增大而长大,3龄后开始蛀入取食豆粒,为害严重时虫蛀豆荚率达到70%,雨天造成豆荚腐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降低菜农收益。

由于豇豆螟成虫分散隐蔽,飞翔产卵范围较大,产卵量多,不容易喷药扑杀或诱杀;3龄以上幼虫钻蛀荚中,药剂很难将其杀死。因此,防治该虫应特别注意技巧,抓住其薄弱环节和关键时期用药才能达到效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种植管理上要求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该虫。因此要求加强肥水管理,一次性施足攻花攻荚肥,并适当摘去过于提早或延迟出现的零散花蕾。

2、及时清理田间脱落的花蕾,将其深埋或浸水沤烂,消灭落蕾中的幼虫,以减少田间虫源数量。

3、喷药杀豆荚螟要坚持治蕾为主的原则,在开花期喷杀在花蕾中的幼虫。喷药时间最好把握在晴天的上午810点,即花苞开放期。另外,谢花后豆荚长成10余厘米长时喷药12次可杀死初孵和蛀入幼荚的低龄幼虫。

4、使用的药剂要求对豆角花和幼荚无药害,并有较好的渗透。建议选用以下药剂:阿锐宝(45%乳油)10002000倍;安雷特(25%乳油)15002000倍;锐宁(25%乳油)2000倍;农斯特(40%乳油)15002000倍;速凯(44%乳油)20003000倍。

大叶黄杨虫害巢蛾的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巢蛾,又称冬青卫矛巢蛾,属鳞翅目,巢蛾科,主要危害扶芳藤、大叶黄杨(包括金心、金边、银边黄杨等变种)。资料记载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于上海发生,后来江苏、浙江、江西、辽宁等地陆续报道其危害,近年来随扶芳藤等苗木的调运传入山东,危害严重。

一、危害症状

初孵幼虫蛀入叶肉危害,可见弯曲的白色虫道,后钻出叶面,在枝叶上吐丝结网,群集危害,幼虫蚕食叶片,可将叶片吃光,嫩茎亦被啃食,植株表面覆盖大量白色丝网,上挂虫粪与虫皮。严重时植株枯萎,大大降低绿化观赏的效果。

二、虫体识别要点

(1)成虫:体长9毫米,翅展20毫米,全体灰白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胸部背面有5个小黑点,4个在中间排成方形,另一点在其后端。前翅有黑点30多个,纵向排列成数行,外缘呈深褐色边缘,有较长缘毛,后翅也具缘毛。

(2)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5~20毫米,胴部末端两侧呈黄色,其余部分均为青黑色,前胸背面黑色,中线米黄色,胴部每节两侧各有一块黑斑,有的还附有2~3个黑点。胸足黑褐色,腹足乳白色,臀足黑色。

(3)卵:椭圆扁平,淡黄色,卵壳表面有皱纹。

(4)蛹:长9毫米,纺锤形,淡黄褐色,外包白色扁椭圆形丝质的茧。

三、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来年?4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并产卵。幼虫危害期为第1代5月初~6月中旬,第2代6月下旬~7月中下旬,第3代8月上旬~9月中旬,第4代9月下旬~11月中下旬。第4代老熟幼虫在寄主上丝网内的枝丛、卷叶、折叶上结茧化蛹越冬。成虫产卵于叶背主脉附近,成块状排列,不整齐。

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叶内剥食叶肉,2龄后开始钻出叶面,在枝叶上开始吐丝结网,虫体活泼,群集危害,3龄后食量大增,4龄进入暴食期,可将叶片吃光,全株枯萎。第4代4龄幼虫因气温逐渐下降,结茧前食量减少,虫体缩短。4龄后期在避风处作茧化蛹。

四、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幼虫吐丝结网,栖息网上,收集丝网及幼虫一并烧毁。或于秋、冬、春刷除枝干或附近建筑物上的虫苞。

(2)灯光诱杀:采用黑光灯、频振灯诱杀成虫。

(3)保护天敌:蠼螋(俗称夹板虫)常吃该害虫的卵,蓝山雀啄食其幼虫,因而应加以保护。

(4)药物防治:该虫抗药性不是很强,用一般杀虫剂防治即可,常用的种类为: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灭幼脲3号胶悬剂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0.2%高渗甲维盐乳油1000倍液。

香樟树樟蚕的虫害防治方法


樟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昆虫,一种野生吐丝昆虫,又称枫蚕。其丝可制成蚕肠线(伤口缝线)和优质钓鱼丝,故称渔丝蚕。中国、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均有分布;中国多见于广东、台湾、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一化性,完全变态,以蛹越冬。

樟蚕食叶的植物种类很多,主要有香樟树、枫树、柜柳、野蔷薇、沙梨、番石榴、紫壳木及柯树等,食樟树叶者,丝质最优,食枫树叶者丝质较差。出现樟蚕的危害要注意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强趋光性,于每年2-3月间成虫羽化盛期,用杀虫灯(黑光灯或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2、药济涂干:秋、冬季在树干基部(从地面到树干1.5米处)用石灰浆或石硫合剂涂干,可消灭卵块。

3、人工除治:在冬季人工刮除卵块,或利用其蛹期长、结茧密集的特点,于冬季(或6至7月)组织人力从树上将茧摘除,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卵。也可在老熟幼虫下树时人工捕杀。

4、生物防治:雨季初期,可采用白僵菌粉炮防治,或喷施苏云金杆菌1~2亿/ml孢子悬浮液,效果良好。也可喷施无公害绿色农药25%阿维菌素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一般施药24小时后开始中毒死亡,使用前务必将瓶下部沉淀摇起,混匀后再使用,本剂对蚕有毒,养蚕区不宜使用)。

5、药剂防治:樟蚕幼虫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性的特点,为防治最佳适期,及时喷施10%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65%敌百虫乳剂500~800倍液,杀虫效果较好。也可使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植物杀虫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4龄后则用90%敌百虫晶体500倍液喷洒。

板栗桃蛀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板栗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糖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栗果除生食、炒食、煮食或做菜外,还可加工成罐头、栗脯、栗粉、栗子羹等。并有补肾益气,止血化瘀等药用价值。花、果壳、壳斗、树皮及根均可入药,具消肿解毒之功效

桃蛀螟是危害板栗果实最凶的害虫,在我国北方各粟产区,常因此虫的危害,虫果率约占30%左右,严重的年份和危害严重的地区,虫果率可高达50%以上,不但产量受到损失而且还会使果实品质大大降低。下面把防治板栗害虫桃蛀螟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第一,诱杀成虫在栗园内适当设置黑光灯网点,诱杀成虫,效果也很好。

第二,及时脱粒栗蓬采收后,堆积5-6天,当栗蓬大部分开裂,幼虫尚未蛀入栗果时,应抓紧时间进行脱粒,可减少40%的虫果率。

第三,消灭越冬幼虫8、9月桃子采收后,严格清除虫果,防止幼虫迁出蔓延翌年成虫羽化前,彻底处理向日葵花盘、玉米秸秆和栗空蓬等越冬寄主;冬季消灭仓库中的越冬幼虫。

第四,药剂防治栗蓬采收后桃蛀螟在栗蓬堆积期间大量蛀食栗果,尤其在堆温升高、蓬皮沤烂开裂时大量为害。因此,这个时期是控制桃蛀螟为害的关键时期。应在栗蓬堆放开裂时,用含量为90%的敌百虫结晶体加水1000倍,均匀喷洒在栗蓬上,随喷随翻动,用药量为粟蓬重量的25%-30%,可减少80%的虫果率。或将栗蓬装入筐内,在盛药液的缸中浸一下再上堆,效果很好。

芸豆斑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芸豆又称四季豆、刀豆、菜豆。它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中国在16世纪才开始引种栽培。现将芸豆斑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芸豆斑荚螟为害特点:

幼虫危害叶、蕾、花及豆荚,卷叶危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籽粒,荚内及蛀孔外常堆积粪便,轻者把豆粒蛀成缺刻、孔洞,重则把整个豆荚蛀空,受害豆荚味苦,造成落蕾、落花、落荚和枯梢。

芸豆斑荚螟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毫米,灰褐色或暗黄褐色;前翅狭长,沿前缘有一条白色纵带,近翅基有一条黄褐色宽横带;后翅黄白色,边缘色泽较深。卵椭圆形,乳白至红色。老熟幼虫体长14-18毫米,背面紫红色,腹面绿色;前胸背板上有人字形黑斑,两侧各有1个黑斑,后缘中央有2个小黑斑。蛹外包白色丝茧。

芸豆斑荚螟生活习性:

每年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或晒场附近的土表下结茧越冬。第二年春天4-5月成虫陆续羽化出土,成虫夜间活动,白天潜伏,有趋光性,飞行能力不强,在花蕾、嫩荚、嫩叶或叶柄上产卵。初孵幼虫蛀食嫩荚和花蕾,3龄后蛀入荚内食豆粒,可转荚危害,l0-11月老熟幼虫入土越冬。豆荚斑螟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发生严重。

芸豆斑荚螟防治方法:

(1)豆类作物或豆科绿肥作物连作或邻作,可进行水旱轮作。

(2)冬、春季幼虫越冬期进行灌溉,可使越冬幼虫大量死亡。

(3)收获后及时翻耕,消灭土中的幼虫和蛹。

(4)老熟幼虫入土前,田间湿度高时,可施用白僵菌粉剂,每667平方米用1.5千克或干菌粉0.5千克加细土4.5千克。

(5)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和果荚。

(6)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

(7)在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盛期可喷药防治,可选用25%天达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2%天达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1500倍液、5%卡死克可分散液剂15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乳油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5%锐劲特胶悬剂2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等,每隔7天一次,可喷药1-3次。

芝麻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芝麻病虫害有很多种,荚螟荚螟就是其中一种虫害,芝麻荚螟主要危害芝麻结果部分,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30%,使芝麻的品质显著下降。那么如何防治芝麻荚螟呢?

芝麻荚螟发生规律

芝麻荚螟在河南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越冬。7月下旬至11月下旬出现成虫,8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多停息在芝麻叶背或杂草丛中,夜间活动产卵,卵散产于芝麻叶、茎、花、蒴果和嫩梢上,卵期6~7天。幼虫有迁移习性,取食叶肉,并喜钻入花心和蒴果内为害。幼虫期约15天,老熟幼虫在卷叶内、蒴果中或茎缝间结灰白色薄茧化蛹,蛹期约7天。完成一个世代需37~38天。

芝麻荚螟为害症状

幼虫吐丝将花、叶缠绕,取食叶肉,也常钻入花心、嫩茎和蒴果内取食,可将种子吃尽,蒴果变黑脱落,植株枯黄。

芝麻荚螟防治技巧

1.清除地头、路边、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合理轮作,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水旱轮作。精耕细耙,减少越冬虫源。苗期及开花期灌水,提高土壤湿度。

2.熏蒸:8月上旬成虫盛发期,用80%敌敌畏100~150克拌锯末和麦糠4千克,每亩放40堆,均匀堆在芝麻棵下,一般可维持药效8~10天。

3.喷雾:成虫盛发期后7~10天,为幼虫孵化盛期,此时喷药防治效果最佳。每亩用2.5%敌杀死乳油30~40毫升;20%速灭杀丁乳油20~30毫升;或用50杀螟松乳油25~30毫升,兑水50千克,稀释均匀喷雾。

4.喷粉:在幼虫孵化盛期,用1.5%乐果粉剂;2.5%敌百虫粉剂;2%杀螟松粉剂,每亩1.5~2千克,用喷粉器均匀喷洒。

茉莉叶野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茉莉叶野螟主要以幼虫取食茉莉花叶片,有时也为害花蕾和嫩枝。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留下一层半透明的表皮。长大后将叶片吃成洞孔或咬成缺刻。也能啃食小枝皮层,引起叶片枯黄脱落,整枝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0~25毫米。全体深褐色,腹面淡黄。复眼黑褐。触角丝状。下唇须向上弯曲。前翅狭三角形,每翅有10个形状各异的透明白斑。后翅宽三角形,每翅有5个形状不同的透明白斑,基部白斑呈钩状,最粗大。腹部各节后缘中央及两侧鳞毛呈黄白色斑块。雄蛾腹部细长,静止时向上翘。

卵:椭圆形,长0.9~1.1毫米,卵面稍隆,具网状纹。

幼虫:全体绿色,头黄褐,老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各体节毛片边缘灰黑色,刚毛基部漆黑色。

蛹:初呈绿色,后转淡黄绿色,长约12~14毫米。

发生规律

在南方一年发生10代,以幼虫越冬。成虫3~4月间出现,白天静伏,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面上,也有产于叶背和小枝上。卵块产,呈鱼鳞状排列,每头雌虫可产卵50~200粒。幼虫初时群集,三龄后扩散,常将枝叶连缀一起,隐藏其中,取食为害。秋季为害较烈。

防治方法

1、早春清园,扫除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虫源。

2、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天敌,放卵寄生蜂,使用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等。

3、药剂防治。在自然天敌无法控制其危害时,可选用90%敌百虫600~800倍稀释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稀释液,或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稀释液,或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稀释液,也可用24.5%多虫螨丁2000倍液、1.8%虫螨克2000倍稀释液喷雾。注意喷药要在采花后,菊酯类农药一般施用后5天以上才能采摘。

《香樟虫害樟巢螟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