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山药红斑病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山药红斑病(薯损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生长期间染病,影响块茎发育,块茎小、重量轻。线虫主要侵染地下块茎,初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稍凹陷的斑点,单个病疏小,大小2-4毫米,发病重的块茎上,病斑密集,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蹦块,表面具细龟纹,病磁深约2-3毫米,最深为l厘米以上,致病组织呈褐色干腐状。

山药红斑病发病规律

薯蓣短体线虫可在泥土中存活3年以上,种秧病残体、病田泥土是传病的主要道路,圆豆不传病。薯蓣短体线虫生活史极不整齐,经常可查到各个虫态,年约生2代,只侵染薯蓣,当6月上旬新块茎开端形成,线虫即可侵染,随后,侵染延续增长,直至收获。块茎从芦头至40厘米以上处均可受害,以1-20厘米处病斑较多。

山药红斑病防治方法

1、朽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辣椒、茄子、番茄、芥菜、萝、胡萝、西瓜、板蓝根、紫苑、黄芭、北沙参、白术、觅菜、马齿克等不被侵染的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结合轮作用0.1-0.35%TMK浸病种秧24小时,防病效果达95%以上;在用病种秧和重茬种植情况下,播前每亩沟施15%TMK颗粒剂2公斤,防效75%。

3、无病田繁殖无病种秧,或用TMK处理种秧,并配合轮作和施用无病肥料等综合防病措施。

扩展阅读

松针红斑病的防治方法


松针红斑病是以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真菌为病原的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病害。主要危害云杉、樟子松。

症状: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叶的尖端。发病初期,病斑中心渐变成褐色,随着病斑扩大,渐变成红至红褐色,呈短条状。发病重的针叶,病斑布满全叶,致使针叶枯黄,提早落叶。树冠下部枝条上的针叶先发病,逐渐向树冠上方发展。重病树呈火烧状。病树生长衰弱,逐渐枯死。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和不成熟的分生孢子盘在松针病叶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雨水溅散传播,自气孔或伤口侵入叶内。分生孢子放散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在雨后湿度大时,放散孢子量较多。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针松红斑病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病害,在黑龙江有严重发生趋势,做好进苗检疫工作是防止该病扩散的主要途径。

(2)修剪病针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重要侵染来源。

(3)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浇水,增施肥料,提高树木抗病力。

(4)药剂防治:在树木长出新叶后、病菌孢子放散前以及在孢子放散盛期,喷施75%百菌清600-1000倍液或喷克菌800-1000倍液,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芍药红斑病的病理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名称:芍药红斑病

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也浸染枝条、花和果壳等部位,感病叶片初期在叶背出现绿色针头状小点,后扩展成直径4-25毫米左右的紫褐色近圆形的小斑。叶片正面病斑上有不明显淡褐色轮纹,病斑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枯,叶片常破碎。在潮湿气候条件下,病部背面会出现墨绿色霉层,当病害浸染茎时,在茎上出现紫褐色长圆形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慢,长为3-5毫米,中间开裂并下陷,严重时也可相连成片。叶柄感病的症关与绿色茎同。萼片、花瓣上的病斑均为紫红色小斑点。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菌是牡丹枝孢霉(Cladosporiwmpaeoniae),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孢菌属。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枝条、果壳等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浸染为害。下部叶片最先感病,该病菌再浸染数极少,初次浸染的程度决定了发病是否严重,在北京地区4-5月开始发病,7-8月发病盛期。不同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如东海朝阳、小紫玲、兰盘银菊、凤落金池等品种抗病性强,紫芙蓉、胭脂点玉娃娃面等品种易感病。

防治办法:1、减少浸染源,即秋季齐地面将地上部分的枝叶割去,以不伤土中芽为原则,将病残体集中烧毁。2、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害发生。种植密度要合理,以利通风透光,株丛过大要及时移栽。3、在芍药展叶之后开花之前,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落花后可交替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1%波尔多液,7-10天喷1次

朱顶红的养殖方法红斑病的病因及防治


朱顶红红斑病的病因及防治

朱顶红发生红斑病时叶、花梗、苞片及球根均时感染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梗。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点,感病叶片中部或边缘扩大为椭阅形成纺锤形或长条形溃疡斑,宽0.61.2cm,长可达数厘米,病斑浅红色或朱红色;后期中央部分稍下陷。变成褐色软腐,但边缘仍保持明显红色。天气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或灰褐色处状物或深褐色小粒点。受害叶片产生溃疡或小粒点,病叶畸形,花梗受侵染时,光发生红褐色小斑点,后迅速扩展成赤褐色条斑.使花梗不能正常向上生长,而是向个病斑一侧弯曲,有时几乎与主茎成直角。严重时,花梗干枯,不能开花,花瓣和球茎的鳞片也产生红色条斑。朱顶红受伤时,受伤组织常变为红包。鉴别是否为侵染性的红斑病。可将受害组织经保湿培养,若产生深褐色小点,并涌出蜡红色的粒状物,便可诊断为红斑病;反之,则为损伤所致。

朱顶红红斑病的病因及防治

一、病原

病原为水仙壳多孢,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圆形,分隔处编缩,含有大油球。

二、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残留在鳞茎顶端干枯病叶上。鳞茎萌发时,抽出的新叫首先受到侵染,以后则通过雨水溅泼不断传播蔓延。如果种植病球就成为第二年侵染源。病荫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露地栽植密度大、湿度过大时,发病严重。该病还为害水仙、义妹羊、君子兰等花卉,以水仙为前作,或与文殊兰等邻作时会相互感染,

三、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避免连作,选取无病球根种植。种植前应除去鳞茎外皮和被害鳞片。植抹间保持良好的通风、远光条什。浇水不宜过多。最好不直接淋于叶片和花梗上,避免水分在其中滞留时间过长,造成发病的潮湿环境。不要种植过密,一旦发现病株、病叶应及时拔除并销毁。

②药剂防治。发病时可喷75%真菌清可距性粉剂7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一700倍液,防止病害蔓延。

山药栽培病害及防治


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中能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产品器官为官块茎。肉色洁白,味甘粉足,个大质坚,即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药材,是被人们公认的无公害蔬菜。发展山药生产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项目。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种植技术不规范,往往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就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红斑病

1.症状山药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山药根状块茎。染病的块茎小,重量轻。山药红斑病发病之初是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稍凹陷的病斑,单个病斑直径2~4mm。发病重时,病斑密麻,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的斑块,表面具有细龟纹病斑,深2~3mm,最深的达1cm以上,呈褐色干腐状。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线虫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种块病残体和病田土壤是传染红斑病的主要途径。山药线虫的生命周期极不整齐,一年约生2代,只侵染山药,6月份新块茎开始形成时,线虫就可侵染,随后侵染陆续增加,一直到收获,线虫从基部到长40cm处都可以侵染,以20cm以上病斑较多。

3.防治方法

(1)与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辣椒、胡萝卜、西瓜等不易被侵染的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2)用0.1%~0.3%TMK浸带病栽子24h,防病效果达95%以上;在重茬种植的情况下,播前每667m2沟施TMK颗粒剂2kg,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

(3)选无病田繁殖栽子,并配合轮作和施用无害肥料等综合措施。

(二)炭疽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蔓。在叶片的叶脉上,初生褐色凹陷的小斑,后变为黑褐色,扩大后病斑中央褐色,斑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茎蔓发病多在距地面较近部分,病斑黑褐色,略凹陷,为害严重时叶片早落,茎蔓枯死,导致植株死亡。叶片或茎蔓上的病斑,在空气潮湿时常产生淡红色的黏稠物质(分生孢子块)。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炭疽病是由刺盘孢菌和薯蓣盘长孢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季发病重。

甘草锈病防治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春季幼苗出土后即在叶片背面生圆形、灰白色小疱斑,后表面破裂呈黄褐色粉堆,为病菌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发病后期整株叶片全部被夏孢子堆覆盖,致使植株地上部死亡,茎基部与根或茎连接处韧皮组织增生,潜伏芽萌动,植株表现为从生、矮化。夏孢子再侵染后,叶片两面散生黑褐色冬孢子堆,并散出黑褐色冬孢子粉末。该病是栽培甘草的主要病害,遍布各甘草产主产区,是影响密植的主要因素。

分类属性:担子菌亚门,单胞锈菌属真菌

分布区域:各主要甘草产区

发病特点:病菌为单主要寄生锈菌,以菌丝及冬孢子在植株根、根状茎和地上部枯枝上越冬,翌春产生夏孢子。栽培甘草发病率高野生甘草。如上年秋季多雨,来年春天气温回升较快则有利其发生。在伊克昭盟,两年生栽培甘草夏孢子病株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病株率10%左右,6月下旬为发病株死亡盛期,死亡率达90%以上。冬孢子病株发生盛期为7月中旬。

防治方法: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选未感染锈病、生长健壮的植株留种;冬春水、秋季适时割去地上茎叶,以减轻病害的发生。早春初期喷洒20%粉锈宁1500倍液或97%敌锈钠300倍液2-3次。

常用药剂:20%粉锈宁。

为何辛苦养的菊芋会得红斑病?教你理性分析菊芋得红斑病的原因!


菊芋是一种地面上花叶外表如菊花,地下茎块含有丰富淀粉与果糖营养,既能填腹,又能酿酒,还有做生物柴油的潜力。在人们印象中,菊芋的生命力很顽强,繁殖和再生能力也非常厉害。可有些小伙伴就表示自己的菊芋并没有显得多顽强,反而患上了红斑病,叶子长了很多红色小斑点,让人非常疼心。为何生命力如此顽强的菊芋会患上红斑病,小编这就给大家仔细说说。

菊芋红斑病发病的原因

其实菊芋是顽强的,但体现在它的根茎上,只要没有裸露在土壤外表,土壤还有水分,菊芋哪怕地上的花叶全死去,它还是能分蘖发芽,再获新生。

所以其实菊芋的花叶也挺脆弱的,不好好管理还是会得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菊芋得红斑病?

原因其实是一些病菌随着冬季低温渐渐退去,病菌慢慢开始随着春风春雨传播侵害寄主,特别是温室大棚中养的菊芋,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非常利于病菌的传播。

知道了菊芋患病的原因,小伙伴们肯定还是感到很为难,毕竟病菌是肉眼无法观察的,怎么知道这风和雨中有没有病菌。别急,小编这就为大家讲讲如何处理,如何防治。

菊芋如何防治红斑病

防治防治,重点首先就在预防上,要做到把病菌扼杀在摇篮里。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菊芋的抗病能力,例如:要给菊芋施肥,这样充足的营养下菊芋才长得壮,抵抗力也强。

另外,通风和日光的环境必不可少,这样才能降低患病概率。最后如果菊芋不幸得病,要及时隔离以及修剪掉病叶病枝,患病初期要立刻喷广谱杀菌药,这样一般都能治好。

以上就是小编对菊芋患红斑病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的一些见解,大家只要做好防治工作,相信菊芋患红斑病的概率将会越来越少。

莲藕腐败病防治


莲藕腐败病,又称枯萎病、腐烂病,是莲藕种植区发生最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地下茎和根部,并造成地上部黄叶,重者枯萎,在23~30℃高温和连续阴雨的条件下发病重。

【莲藕腐败病症状】

莲藕腐败病叶片发病初期症状

莲藕腐败病地下茎受害,初期症状不明显,后随病情扩展,维管束变色并逐渐扩大,由种藕延及当年新生的地下茎,严重时地下茎呈褐色至紫黑色腐败,不能食用。地上部初叶色变淡,后变褐干枯或卷曲。发病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似火烧状。

【病原与发生规律】

Fusariumoxysporum尖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随同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种藕也可带菌,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从种藕的伤口侵人。江西从5月中旬开始发病,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7月中旬以后发病减轻。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重病地块与蔬菜轮作2年以上。

2、加强肥水管理,适时适量追肥;按莲藕不同生育阶段需要管好水层,做到深浅适宜,以水调温调肥,防止因水温过高或长期深灌加重发病。

3、发病初期,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440g/L精甲百菌清悬浮剂8001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6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700倍液;60%琥铜锌乙铝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芒果疮痂病防治


芒果疮痂病曾被列入对外检疫对象,现已取消。本病在苗圃危害较重,对幼龄树及老树危害较轻。果实生长后期发病多,影响果实外观。国外的美国、古巴、巴西及南非等国均有报道。

【芒果疮痂病症状】

芒果疮痂病主要引起芒果叶片、枝条、花及果实的幼嫩组织发病。嫩叶发病呈扭曲,畸形,展开的叶发病后,叶背面产生黑色微凸、中央开裂的小圆斑,常集中于中脉附近,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嫩枝发病时病斑椭圆形,边缘色深。未成熟果基部感病时产生许多凸起的小黑斑,中央星状开裂,成熟果病斑周围仍保持绿色,后期病斑上产生微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可见其上有稀疏的灰白色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

芒果疮痂病为害叶片症状

【病原与发生规律】

Elsinoemangiferae称多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无性世代为Sphacelomamangif-erae属半知菌亚门的黑盘孢目痂圆孢属。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株及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与再侵染。病害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带病种苗的调运。种子也有传病可能。温暖多雨的年份较多发病,特别是日夜温差大而又高湿的天气,有利病害发生。近成熟的果易感病。苗木的幼叶枝梢较成年结果树的发病多。

【防治方法】

清园防病。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及过密枝梢,清除地面枯枝落叶、落果,并集中烧毁,以消除病源。

在新梢萌发后或圆锥花序抽出后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再喷1次。每次梢期或开花期、果实生长期喷23次。药剂有:1:1:160等量式波尔多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40%多菌灵硫磺胶悬浮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等。

菠萝凋萎病防治


菠萝心腐病是一种土壤传染病害,不仅危害幼苗,也危害成年植株和将近结果的植株,使菠萝的根茎腐烂。主要发生在福建、广西、广东和台湾等省,常见于新种植的菠萝园。该病一旦发生,迅速蔓延扩展,常造成整片苗发病和严重的死苗现象。

菠萝心腐病为害幼株后期症状

【菠萝凋萎病症状】

菠萝心腐病主要为害幼龄植株,也为害成株和果实。幼株被害初期叶片仍呈青绿色,仅叶色稍变暗、无光泽,但心叶黄白色,容易拔脱,肉眼般不易察觉。以后病株叶色逐渐褪绿,变为黄色或红黄色,叶尖变褐色干枯,此时叶基部产生浅褐色、及至黑色水渍状腐烂。腐栏组织变成奶酪状,病健交界处呈深褐色。随着次生菌入侵,腐烂组织常发出臭味,最终全株死亡。潮湿时,受害组织上产生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孢子囊。成株主要是根系受害,变黑腐烂,心叶褪绿,较老叶片枯萎。病株的果实体小味淡。绿果能被邻近病株溅散的病菌侵染,产生灰白色湿腐斑块,后迅速扩展使整个果实腐烂。

【病原】

由多种疫霉引起,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樟疫霉(Phytophthoracinnamomi),孢子囊呈卵圆至椭圆形,有乳头状突起。柑橘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孢囊梗不规则分枝;孢子囊卵形、长卵形或不规则形,基部钝圆,乳突较明显。烟草疫霉(Pnicotianae)气生菌丝较茂盛,基生菌丝扭曲,粗细不均,有时呈珊瑚状;厚垣孢子球形;孢囊梗不分枝或简单合轴分枝;孢子囊近球形、卵形,基部钝圆;藏卵器球形,壁光滑,卵袍子球形,满器;雄器围生,近球形。棕桐疫霉(P.Palmivora),厚垣孢子顶生,球形,孢囊梗合轴分枝或不规则分枝;孢子囊多为卵形,少数长卵形、倒梨形,基部钝圆,个别呈楔状;卵孢子球形,几乎满器。

【发生规律】

病菌能在田间病株和病田土壤中存活和越冬。带菌的种苗是此病的主要来源,含菌土壤和其它寄主植物也能提供侵染菌源。田间主要借助风雨和流水而传播,进行重复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大。寄生疫霉和棕搁疫霉主要从植株根茎交界处的幼嫩组织侵入叶轴而引起心腐;樟疫霉由根尖侵入,经过根系到达茎部,引起根腐和心腐。

在高湿条件下从病部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助风雨溅散和流水传播,使病害在田间迅速蔓延。高温多雨季节,特别是秋季定植后遇暴雨,往往发病较重。雨天定植的田块发病严重。使用病苗、连作、土壤黏重或排水不良的田块一般发病早且较严重。在广东35月梅雨季节及810月台风雨季发病较多。

【防治方法】

1、该病在多雨季节,尤以种后不久多雨发生特别严重,所以种前必须注意选用壮苗,同时经过一定的干燥时期,然后下种。

2、特别注意排水,并避免在低洼多湿地方种植。避免叶片基部受伤,在中耕除草时要小心。合理施肥,勿偏施或过施氮肥。

3、病区植前要进行种苗处理,先剥去种苗基部几片叶片,然后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苗基部1015分钟,倒置晾干后,再行种植。

4、及早发现,拔除病株补植,换土并撒石灰,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恶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以防病害蔓延扩大。病苗则及时拔除烧毁。病穴的土壤要清除换上新泥,再撒施石灰消毒,然后补种好苗。

南瓜疫病防治


【南瓜疫病症状】

南瓜疫病红栗南瓜果实发病症状

南瓜疫病主要为害茎蔓、叶片和果实。茎蔓染病,病部凹陷,呈水浸状,变细变软,病部以上枯死,病部产生白色霉层。叶片染病,初生圆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软腐,叶片下垂,干燥时病斑极易破裂。果实染病生暗绿色近圆形水浸状病斑,潮湿时病斑凹陷腐烂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霉状物。

【病原与发生规律】

Phytophthamelonis称瓜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不带菌。发病适温为2030℃,低于15℃病情发展受到抑制。从毛孔、细胞间隙侵入。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一般雨季或大雨过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时,病害易流行。田间积水,定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等不良条件下病情加重。浙江地区发病高峰期为4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两季发病重。

【防治方法】

苗期控制浇水,结瓜后做到见湿见干,发现疫病后,浇水减到最低量,控制病情发展。但进入结瓜盛期要及时供给所需水量,严禁雨前浇水。发现中心病株,拔除深埋。

种子处理。可用72.2%霜霉威水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半小时后用清水浸种8小时,催芽播种;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分钟,冲洗干净后晾干或催芽、播种。于发病前施用保护剂,尤其是雨季到来之前加强预防,可用下列保护性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5%嘧菌酯悬浮剂10002000倍液;30%醚菌酯悬浮剂25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可采用以下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0001500倍液;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4.51%霜霉威乙膦酸盐可溶性水剂1000倍液+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00倍液;440g/L双炔百菌清悬浮剂6001000倍液;66.8%丙森异丙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20002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隔710天1次。

黄栌黄萎病防治


黄栌黄萎病又称黄栌枯萎病,为黄栌树种的一种系统浸染的毁灭性病害。全国范围内该病呈现出扩散的态势,被感染植株逐年增加。

病原:

黄栌枯萎病(枯萎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目的大丽轮枝孢菌,是一种土壤习居性真菌,通过土壤传播,从寄主植物根部侵染进入植物体,沿导管扩散至植物各个部分,导致植物水分、矿物质等吸收、运输出现障碍,从而使寄主植物出现枯萎、衰弱,甚至死亡的症状。其寄主范围极为广泛,除了漆树科黄栌属植物外,还有栾树等超过26个属70余种的木本植物,可造成植株大量黄叶、落叶,最后整株死亡。

症状:

黄栌黄萎病的具体症状表现形式多样。首先,叶部一般出现两种萎蔫类型:一种是绿色萎蔫型(不落叶型),初期叶片表现失水状萎蔫,自叶缘向里逐渐干缩并卷曲,但不失绿,不落叶,约两周后变焦枯。叶柄皮下可见黄褐色病线;一种是黄色萎蔫型或落叶型,先自叶缘起叶肉变黄,逐渐向内发展至大部或全叶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部分或大部分落叶。未落的叶干缩、卷曲,变焦枯,叶柄皮下可见黄褐色病线。其次,植物根、茎横切面上有褐色病斑,形成完整或不完整环形。剥皮后可见褐色病线,有时病线不在皮下而在木质部,这是由于浸染发生后,次生生长形成的新组织将受害部位包在里面。发病严重时导致整个植株生长势衰弱或死亡;在发病过程中,可能或引起植株整株或部分枝杈迅速死亡,也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影响植株,减缓生长速度。

感病特点:

黄栌黄萎病的损害首先在于对植物叶部的损毁以及对树木形态的影响;其次是高病死率。据有关资料显示,对于黄栌来说,从病害中恢复过来的可能性不足30%,而且不足5年的树苗只要感染枯萎病通常会全部死亡,对于那些生长年代较长的黄栌,虽不会完全死亡,但也会使得树木枝条枯死,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病植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菌核可单独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次年6、7月份借浇水、中耕、地下害虫等传播浸染,通过伤口侵入或根部直接浸染,发病程度与根系所分布的土壤层中的病菌数目成正比。在土壤温度20℃左右且湿度较大的微碱性土壤中易于浸染发病,过量氮肥会加重病害,增施钾肥可缓解病情。

防治难度:

1、大丽轮枝菌作为一种土传真菌可在土壤中形成大量微菌核,长期存活于土壤中,且耐高温能力强,可在33℃的环境中继续存活。

2、土壤中大丽轮枝菌不易被微生物分解而且有极好的抗逆性,可在恶劣环境下长期存活,等待适宜条件萌发。使用单一的微生物制剂或化学药剂杀灭病原菌效果不佳。

3、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分布有少量微菌核时,就会出现病害爆发问题。微菌核数量较少时,在土壤中也会呈现集中分布的状况,也会对寄主植物有较强的浸染能力。

4、在完成初浸染后,黄栌枯萎病会呈放射状方式传播给周围其他寄主植物,造成病害爆发。

防治措施:

1、发病严重植株,应及时清除,并将病残体全部焚烧,抑制黄萎病的再浸染。同时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以每平米4-6g消毒栽植土壤及附近周边土壤。

2、发病轻的植株,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消毒剪口和工器具(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800倍液),随后剪口封蜡(将16份松香与1份动物油溶入8份木醇中后加入3份酒精)。同时用50%多菌灵200-400倍液或50%代森铵溶液常量灌根,每平米浇灌2-4kg药水。

3、加强管理,增强树势。通过中耕松土,合理养护,及时排水,避免单独使用氮肥(如尿素等)等方法,增强树势减少发病条件。采用EM菌液、萎菌净及磷钾复合肥浇灌染病植株,对控制枯萎病有一定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是常见的一种粮食作物病害,马铃薯晚疫病是什么样的症状?

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马铃薯的叶、叶柄、茎和薯块。染病植株,一般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初始产生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快速扩大,在病斑边缘有一层白色霉状物,在叶的背面长有茂密的的白霉。染病植株茎部和叶柄变细呈黑褐色,重病植株萎蔫或折倒,使田间一片枯焦。薯块染病,发病初期产生褐色或带紫色的小病斑,逐渐向周围和内部扩展,使病薯有怪味,不能食用。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我县连阴雨日数较常年偏多1成,温度较低光照不足,特别是近期的降雨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和蔓延。据我站4月15-20日在洋州、七氏、贯溪、谢村等地调查,共调查147个田块,发病16块,病田率10.9%,病株率1.86%。望各乡(镇)及广大农户加强田间检查,及时用药防治。

防治措施:

1、发病前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药1次。

2、发病初期亩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防治。

《山药红斑病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