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园林经济植物枣树的烂果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枣烂果病是枣在采前、采后及贮藏期间常发生的现象,是由众多的病害引起的。其中主要是枣轮纹烂果病、枣软腐病、枣红粉病、枣曲霉病等。最主要的是枣轮纹烂果病和枣软腐病。

一、症状

1、轮纹烂果病:主要发生在脆熟期,果实受害后,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先出现水渍状浅褐色小斑,而后迅速扩大为红棕色圆形斑,受害部位果肉变褐发软,有酒臭味,重者全果腐烂易脱落。病斑上有的具有深浅颜色交错的同心轮纹,导致大量枣果脱落,损失严重。

2、枣软腐病:主要发生在枣采收前后和贮藏期,造成枣果霉烂,不能食用,损失很大。果实受害后,果肉发软、变褐,有霉酸味。病果上先长出白色丝状物,而后在白色丝状物上长出许多小黑点。

二、发生规律。枣发生烂果病,是由各种病菌孢子引起,它们分布在空气、土壤及枣树的各个部位,当果实有创伤、虫咬、碰伤及采摘时受伤、装运时挤伤等损伤时,病菌孢子易从伤口侵入而引起的烂果。影响轮纹烂果病的发生主要是降雨和环境温度,病菌借风力和雨水传播,可从幼果期开始传播,至枣近成熟时,潜伏期很长,加上后期阴雨天气较多,便可发病。枣果采收后,由于果实内的水分较高,若不能及时通风、凉晒,则极易发生各种病害而导致烂枣,在枣果贮藏、保鲜期间,库内温度、湿度及空气的成分比例不当,更易引起枣果霉烂。

三、防治方法

1、轮纹烂果病:⑴加强管理,增强树势,从根本上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⑵在幼果期和枣果膨大期,喷施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10-12天喷1次,连喷2-3次。⑶在烂果期之前,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次。⑷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集中予以深埋,以便有效地减少该病再侵染的机会。

2、枣软腐病:

⑴果实采收时尽量防止损伤,减少病原菌侵入的机会。

⑵采收后的枣果要及时凉晒或烘干,以减少霉烂。

⑶贮藏前,对全库或装枣的容器用1%左右的福尔马林对库内外进行喷洒。

⑷剔除伤果、虫果和病果,置于干燥通风、低温处,防止潮湿。⑸对入库的枣果,提前用硫磺对果品熏蒸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用硫磺4-5克消毒,消毒后必须封闭24小时以上。

精选阅读

葡萄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缩果症是葡萄果实上的一种生理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一、病症特点

大致在果粒生长约30天左右(果粒生长第一期未),果粒表皮下的果肉上发生针尖大小的褐色麻点,如不继读发展扩大,以后在果实成熟时肉眼几乎觉察不到,不影响外观;在硬核后期如麻点迅速发展扩大,就形成病斑。病斑形状近园、椭圆或长园形,大小不等,大形病斑的直径可达果粒表面的1/3。病斑初时淡褐色,迅速黑变,下陷,似手指的压痕。此病的病斑有坚硬感,病部下的果肉维管束发生木栓化收缩,失水,皮下似有空洞感,但果粒一般不脱落。严重时,一个果粒会发生几个病斑,果粒近一半受害,生长中止。

病斑常发生在果粒近果梗的基部或果面的中上部,发生部位与阳光直射无关,在叶幕下的背阴部位,果穗的背阴部及套袋果穗上均会发生。

本病在果穗上分散发生,果面上的病斑通常也不集中连片。病情轻微时一般仅有少量果穗的少数果粒发病,病穗比例不会超过10%。但有些年分,在一些品种上,尤其是巨峰系品种会严重发病,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发病规律

1、发病时间

从物候期看,本病在果实生长的硬核中、后期集中发生,至浆果生长进入软化期,即果粒开始第二次迅速生长后不再发生缩果病。日本在玻璃温室条件下栽培的亚历山大葡萄,第一次迅速生长末期也有发生。

从季节看,好发生在初夏高温季节。在东南沿海的梅雨多发地区,往往在较长的阴雨天气后突然连续晴天高温,即进入俗称为伏旱天气时容易发生。北方地区虽无梅雨天气,但夏季只要在一段阴雨天气之后,突然高温,也会发生本病。

2、品种与发病

大多数葡萄品种均可发生缩果病,个别品种发生严重。

3、生态环境与发病

土壤过湿状态和干湿度急剧变化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子。试验表明,硬核期前土壤高湿者发病最高,全期均湿润者略低于前者;而全期干燥或硬核期前干燥处理区的发病很低。前期高湿,或全期湿润处理的植株枝叶较柔嫩繁茂,遇后期高温干旱时水分大量蒸腾,因而缩果病发生较重;反之则蒸腾少,缩果病发生较轻。我国南方不少地区在低平的河网地带栽培巨峰葡萄,地下水位较高,加之雨水多,雨季长,因此易发生缩果症。硬核后期的高温天气是缩果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高温和干燥同时发生时更易诱发本病。而低温冷夏时发生较轻。

空气干燥程度与发病也有关系。高温往往使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加速了缩果病的发生。高湿的封闭环境阻止了枝叶水分的消耗,以失水为诱因的缩果病不会发生;但高温高湿使果粒好似浸泡在热的水气中,受光的向阳面受到光线灼伤,从而产生日射症。

光照直射与缩果病无直接关系,但可通过温度发生作用。年分之间的气候差异也会使病情有较大差异,有些年分可能严重发生。

4、栽培管理与发病

南方区葡萄园管理中围沟、腰沟、毛沟不配套,泵房不全,排水不畅,长期积水湿润,土壤施氮肥过多时,缩果病发生较重。这种园子的葡萄树往往叶面积过大,叶组织柔软,叶片气孔关闭机能迟钝,在高温干燥季节会使水分大量散失。地下水位过高又使根系在浅表的表土层中分布,南方地区在夏季高温时常同时发生伏旱,造成表土层部分根系(梅雨后的浮根)死亡,影响了水分的吸收。从果园管理上应采取控水控氮、排水促根等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南方梅雨期后土壤覆草也是保证水分均衡的措施。

激素的不当使用可能增加缩果病。据中野资料,赤霉素、2,4-D等浓度过高会引发缩果病,但ABA处理不会增加缩果病的发生。

三、发病机制

此病的本质是水分生理的失调和高温环境共同作用下引起。内因是水分,外因是高温。当外界条件高温干燥时,叶面蒸腾量迅速加大,叶片不仅从根通过茎干得到水分,而且也从果实中争夺水分,供其蒸腾。如果根系吸收供水不足,会使浆果失水加剧。在浆果失水和果温升高的情况下会产生局部灼伤,这就是本病的发生机制。

至于葡萄叶片之所以能够从果实中吸取水分,属果树水分生理的一般规律。通常昼间的叶水势低于果实的水势,在高温干燥天气时叶与果之间的水势的差别更大,迫使水分从果实流向叶片。

缩果症的病理变化,据中试验,维管束的变性与褐变是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他调查了高温低湿下诱导的缩果病穗,即使其中肉眼看起来十分健全的无病果粒,100%都在果粒基部或果蒂部位存在微小的维管朿褐变。因此推测病源点可能在果粒发育中已经存在,高温发病条件只是促进了源点进一步变性褐化而扩展成病斑。至于这些褐变的源点是否是微生物引起,目前有人己在做病源体的分离研究和尝试用抗生素治疗的试验,尚未见到有意义的结果。病理变化中还有许多不明之点,尚须探讨。

四、防治要点

从病因着手,改善果园的管理,增强枝叶的健壮程度,是防止此病的根本基础。从目前经验应注意综合防治。

1、降低地下水位,改善排水条件,深耕改良土壤条件,提高根系的活动能力。

2、均衡土壤的水分管理,尤其要避免整个生长季土壤一直处于过湿状态。南方梅雨季节之后,应及时灌水或用草秸覆盖土壤。

3、严格控制氮肥,及时夏季修剪,不可放任生长,减少无效的叶面积。

4、叶面喷施钙肥,常用的有硝酸钙、氨基酸钙等。硝酸钙使用浓度0.4-0.5%。氨基酸钙含钙低于硝酸钙,但利用率高,最为安全、有效。在硬核期的前中期使用,可促进葡萄健康生长,预防病害。

5、硬核期之前,根外追施2~3次0.1~0.15%硼砂,也有利減少本病生。

红掌根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


在红掌的养护管理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病害就是根腐病,如何防治根腐病是红掌生产工作中的重点。现将红掌根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病原菌与病症

病原菌根腐病由两种病原菌引起,一种是腐霉属Pythium)真菌;一种是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疫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绝大多数种具有寄生性,寄主范围广,可以侵染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引起组织腐烂和死亡。腐霉属真菌大都腐生在土壤或水中,有的能寄生植物,引起幼苗猝倒以及根茎果实的腐烂等。

病症病菌侵染的植株,初期营养根先出现腐烂,茎叶部分生长不良,叶片失去光泽,边缘通常会变黄且表现为下垂状,而根则呈褐色。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出现白色霉层。

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病原菌、感病植物和环境条件是观赏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三要素。从理论上讲,只要能控制住三要素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防止病害的发生或流行,使防治工作取得良好的结果。但实际上病害发生的情况要复杂得多,病害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综合防治是运用生物防治、物理化学防治和栽培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水质、土壤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控制或调节,建立一个以观赏植物为主体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并力求保持其相对稳定性,把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由于不是所有的病虫害都能通过生物防治达到有效的控制。因而适当地使用杀菌剂也是必要的。

预防性的栽培措施采用预防性的栽培措施可以防止病虫害发生和蔓延。

(1)栽培前使用无病菌的基质,所用的基质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消毒;

(2)清除种植床及其周边地区的杂草;

(3)温室内尽量保持单一种类的花卉,避免种类混合,相互传播病虫害;

园林月季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紫褐色小点,以后扩大成近圆形黑褐色斑,其边缘常有放射状黄晕。严重时病斑相连,叶片枯萎脱落,尤其夏秋季节造成大量落叶,植株下面为光杆。嫩梢受侵染后出现黑褐色条斑,略下陷,导致嫩枝枯死。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薇盘二孢菌[Marssonina(Actinonema)rosae(Lib.)Sutton),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该菌还侵染蔷薇、玫瑰、黄刺玫等。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春雨多少与此病发生的轻重有密切相关。河北地区5月中旬时有零星发生,6月上、中旬进入发病始期,以后病情逐渐上升,8月中旬进入盛发期,9月病情逐渐下降,进入尾声,整个生长期可多次重复侵染。病原菌萌发侵入适温为20-25℃,在多雨潮湿、管理不善、植株衰弱条件下发病重。叶片有露滴和适温的条件下,6-10小时孢子即可萌发侵入,3-6天表现出症状。

[综合防治]

(1)消灭菌源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减少侵染源,搞好田间卫生是控制该病发生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2)加强养护如合理施肥,注意修剪,不用喷淋等以提高生长势。

(3)选用抗病品种如草莓冰淇淋、皇后、马蹄达、重瓣丰花等。

(4)药剂防治月季发芽前喷施石硫合剂100倍液防治,消灭菌源。6月喷药保护,如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2%克菌宝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防治。

防治枣树缩果病


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等,是我国各大枣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表明,缩果病是由细菌感染后引起的病害。该病发生与不同品种、营养失衡、异常气候影响关系密切,与枣果外皮破损有直接关系。除自然磨损的枣果伤口可以传病外,主要由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壁虱、叶蝉和椿象等引起伤口传病。病害发生与枣果的生育期密切相关。北方枣区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开始出现病症,温度偏高,降雨量较多时发病早,8月中旬至9月上旬枣果着色期为发病盛期,如遇连阴雨或夜雨昼晴天气易暴发成灾。施氮肥过多,抑制硼肥吸收,营养不平衡,缩果病发生较多。施肥量少,养分不足,缩果病也会发生严重。其防治技术如下:

选栽抗病品种

选栽抗裂果品种有一定效果。河北省林科院选育的冀抗1号对该病抗性较好,可根据当地发病程度和需求进行选栽。

防治枣树缩果病

加强管理

增施农家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秋季(8月20日以后)株施25%有机无机复混肥40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加硼肥15克或硼砂5克。夏季追施1/3二铵磷肥+2/3尿素混合肥,株施1公斤至2公斤。6月至8月高温、干旱时,依天气降雨情况决定浇水次数。合理修剪,利于枣树通风透光,减少发病。

药剂防治

①枣树开花30%左右,用300倍硼砂+10毫克-20毫克/公斤赤霉素+0.9%阿维菌素50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次。

②幼果膨大期,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1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硼钙宝1000倍液+0.9%阿维菌素5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功夫)2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兼治炭疽病、黑斑病及虫害。

梨木虱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梨木虱以成虫、若虫吸食梨树芽。叶及嫩梢汁液,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枯斑,甚至全叶变黑,造成早期落叶,且树势衰弱,果面煤污,直接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果园的经济效益。同时花芽分化质量差,影响下年产量。

近年来,梨木虱在我县梨区普遍发生,已成为梨树一种主要害虫,且有严重发展趋势。为此,对该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试验和总结。

一、形态特征

成虫分冬型和夏型。冬型成虫体长2.83.2mm,体褐色,头顶及足色淡,触角顶部有丫叉,雄虫腹部瘦,体小,腹面有黑白相间环状纹,雌虫腹部肥大,腹面有红黑相间的环状纹;夏型成虫体小,长2.32.9mm,体色由绿至黄变化很大,翅上无斑纹,成虫。胸背均有4条红黄色或黄色纵条纹,静止时翅呈屋脊状叠于体上。

卵长椭圆形,一端尖细,并延长成一根长丝,一端钝圆,其下有一个刺状突起,固定在植物组织上。越冬代成虫早春产卵,初产时黄白色,后变黄色,夏季均为乳白色。

若虫体扁圆形,第1代初孵若虫体淡黄色,3龄以后绿褐色,夏季各代初孵若虫为乳白色,稍大后即变绿色。翅芽长圆形,突出于身体两侧。

二、发生规律

梨木虱在井陉县1年发生45代,以冬型成虫在枝干的树皮裂缝、树洞;杂草、落叶及土壤缝中越冬。早春花芽萌动期成虫即开始出蛰到小枝上活动,随气温的增高活动加强。花芽膨大时大量产卵,产于短果枝叶痕处及芽腋间,排列成一排断续的黄色线。花蕾出现时,卵开始孵化,落花80%是第1代若虫孵化盛期,4月下旬出现第1代成虫和第2代卵,盛期在5月下旬。第2代卵产于果台、嫩梢、新叶和花蕾等幼嫩组织处,坐果后各代产卵于叶面主脉沟内、叶柄沟内或叶缘锯齿内,若虫有群集性,多群集于背光的叶簇间或卷叶内及两叶相合处,特别是叶背及叶丛密生的地方较多,分泌大量粘液,诱发煤污病。此虫由于繁殖代数多,自第1代若虫发生后,全年各代发生重叠。9月上中旬出现越冬成虫,开始陆续钻人树皮缝越冬。

三、综合防治措施

(一)人工防治:

早春刮除主干、主枝上的老树皮,清洁梨园,并将刮下的树皮与枯枝、落叶、杂草等物集中烧毁,杀死越冬成虫达80%以上。冬季大水漫灌果园,亦可消灭大部分越冬成虫。

(二)化学防治:

1、2月下旬至3月初,越冬成虫出蛰盛期,产卵以前喷药,此时日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9~C,隔7天后再喷1次,可杀死成虫80%以上,减少了卵量。药剂可用2000倍10%的氯氰菊酯或2000倍敌杀死。时间应选择晴天、温暖、无风的天气,于上午11时下午3时为宜。

2、鸭梨花脱落80%时,第1代梨木虱若虫孵化率达95%左右,若虫大部分尚未分泌粘液,这是一年防治的关键时期。药剂可喷10%氯氰菊酯2000倍。此次喷药的重点是嫩叶叶柄基部,使药液触及虫体,提高防治效果。

3、5月中旬第1代成虫发生期喷药,药剂可用10%吡虫啉5000倍+1.8%齐螨素4000倍+百磷3号13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4、5月下旬7月上中旬是梨木虱世代重叠、猖獗发生期,若虫分泌大量粘液,因此,5月下旬,梨木虱粘液较多时,并严重危害叶片以前,喷30%百磷3号乳油1200倍+0.3%害立平,对有粘液的梨木虱若虫防治效果较好。

园林经济果树杏树颈腐病的防治


杏树颈腐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产量,造成杏树的死亡,而且严重的影响到杏树的生产发展。杏树颈腐病主要发生在杏树的主干基部,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到春季卵孢子便侵入杏树枝干,也可以由卵孢子萌发后产生孢子囊后直接侵入。

杏树感染颈腐病后,病部皮层变褐色并腐烂,下陷呈绞缢状,病部无异味,在病部相对应的地上部,枝干表现发芽迟、生长弱、如不及时治疗,叶片将萎蔫、干枯以至植株死亡。

杏颈腐病一般易发生在土质粘重、土壤排水不良或由于间作蔬菜灌水过多,以及杂草丛生管理粗放的果园。主干颈部有伤口或嫁接口较低埋入土中,也容易感染此病。春季和夏季降雨多的好的沙壤土,如果新建的杏园前茬为菜地,可在定植前先挖好定植穴,用硫酸铜灌穴消毒来灭菌,每穴约1015公斤。定植时嫁接口应高于地面1015厘米。及时整修杏园的排水系统,以保证雨季果园内不积水。春季土壤解冻后要立即把根颈部位的土壤扒开,晾晒根颈、并仔细检查根的皮层,发现病斑及时刮除,再在伤口上涂抹25%瑞毒霉50100倍或40%乙磷铝3050倍,每隔715天涂抹一次,一般23次即有效。

刮除的有病树皮要清理干净,带出园外烧毁。冬季土壤封冻前,再把扒开的土堆放在根颈部防冻。

对于病害严重的果园,可用25%瑞毒霉8001000倍或40%乙磷铝300倍,每株按4550公斤灌根部,为防病菌的扩大蔓延,尚未感病时树也应灌根、浇树。如已死的树要及时挖掉,并用40%的乙磷铝3050倍液灌穴消毒,并晾晒土壤,再经过土壤检验,确定无病菌时才能重新再建新园。

园林经济果树杏树根腐病的防治


杏树根腐病是杏幼树及苗木上发生的病害,在辽宁、河北、山西等杏产区均有发生。在苗圃地重茬繁殖的苗木和在大龄杏树行间培育杏苗时,均会导致病害的严重发生。该病还危害苹果、梨、桃和葡萄幼树及苗木。

一、症状杏根腐病菌通过雨水及土壤传播,先从须根侵入,并传染到与之相连或相近的主根上,进而地上部出现相应的病变。侧根和部分主根腐烂时,韧皮部变褐,木质部坏死或腐烂。地上部表现的症状如下:

叶片焦边型:只出现在当年生新梢上,表现为叶尖和叶边缘焦枯,而叶片中部保持正常绿色。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病情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这类病树生长结果还比较正常,一般不易引起注意。

枝条萎蔫型:病株萌芽后,前期生长正常,但新梢长到10厘米时,部分新梢的叶片则向上卷曲,叶片变小而色淡,生长势逐渐减弱,叶片表现失水症状,2~3天后,叶片凋萎枯死。这种类型比较常见,也易引起注意。

凋萎猝死型:本类型主要发生于7~8月份的高温多雨季节,且发病迅速。一般在春季,枝梢生长结果正常,到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后,突然株枯死。这种类型病株危害程度大,来得突然,难以抢救,但所占比例小。

二、发病规律杏树根腐病症状表现在地上部的时间一般从5月上旬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8月中下旬。在树势旺盛,土肥水管理条件好时,树体不发病。

三、防治措施

1.该病害主要发生于重茬苗圃地和在杏树行间育苗的杏园内,因此严格防止大树行间育苗,可有效地防止病害发生。

2.病树灌根:对已发病植株,如果是大树,在树冠下距主干50厘米处挖深、宽各为30厘米的环状沟,在沟中撒入杀菌剂,然后再将原土填回沟中;如果是幼树,可在树根范围内,用铁棍钉眼,深达根系分布层,在眼中注入药剂。常用药剂为:2~4波美度石硫合剂、200倍硫酸铜溶

液、200倍代森铵。大树用量为15~20公斤/株,幼树用量为5~10公斤/株。

3.轮流用药治理:对重病区的幼龄杏树,可采用轮流用药治疗,即在6月中、下旬后,用200倍的45%的代森铵乳油灌根。进入高温多雨季节后,用2~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灌根。10月中、下旬对当年发病植株用200倍硫酸铜溶液灌根。落叶前后及第二年春季再次灌药。

4.提早预防:对有根腐病史的杏树植株,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200倍硫酸铜等药剂灌根,在发病区培育的苗木,栽植前进行消毒处理,栽植后再进行灌根预防,可有效地预防病害发生

5.在加强病害防治的同时,减少结果量,增施肥水,加强地下管理,增强树势,从而增强树体的抗病能力。

枣树缩果病如何防治


枣树缩果病,为细菌、真菌2类病原侵染引起的病害。该病发生与不同品种、营养失衡、异常气候影响关系密切。北方枣区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开始出现病症,温度偏高,降雨量较多时发病早,8月中旬至9月上旬枣果着色期为发病盛期,如遇连阴雨或夜雨昼晴天气易暴发成灾。施氮肥过多,营养不平衡,缩果病发生较多。施肥量少,养分不足,缩果病也会发生严重。防治如下:

1.选栽抗病品种。

2.加强枣树管理,减少缩果病发生。增施农家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秋季(8月20日以后)株施25%有机无机复混肥40kg加生物菌肥1kg+硼肥15g或硼砂5g,夏季追施1/3二铵磷肥+2/3尿素混合肥,株施1~2kg。6~8月份高温、干旱时,依天气降雨情况决定浇水次数,满足枣果生育对水、肥的要求。合理修剪,利于枣树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

①枣树开花30%左右,用300倍硼砂+10~20mg/kg赤霉素+0.9%阿维菌素50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次。

②幼果膨大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1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硼钙宝1000倍液+0.9%阿维菌素5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功夫)2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兼治炭疽病、黑斑病及虫害。

园林果树苹果腐烂病的综合防治


苹果腐烂病是对北方苹果树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常造成苹果死枝、死树。

一、发生的原因

1.盲目、过度依赖农药,被动地寄希望于特效药的出现,结果耽误了防治时间。

①苹果腐烂病不能通过用药达到避免病菌侵入的目的。腐烂病的分生孢子最低在10℃下即可萌发,病菌除在冬季少数天气情况下均可萌发,导致侵染,不存在明确的侵染时期,而现有的保护剂持效期通常为7~10天,通过持续施用保护剂避免病菌侵染的措施在生产中无法实施。

②苹果腐烂病不能通过用药达到抑制菌丝生长的目的。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8℃。据河北省农科院昌黎果树研究所研究表明,在气温为0℃时,向阳面树皮温度可达7.7℃,已超过菌丝生长的温度低限。即气温在0℃时,树上的病菌已经开始生长。

治疗剂目前多以苯丙咪唑类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为主,使用后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避免病菌细胞分裂,达到抑制病菌生长的目的,进而达到避免作物发病的目的。现有的绝大部分杀菌剂,针对病菌生命活动中某一具体的过程发挥作用,使用后仅能杀灭部分处于对应发育阶段的病菌。而苹果腐烂病病菌在果园中普遍存在,且果树不同组织、部位由于温度和营养状况的不同,腐烂病菌的发育水平完全不统一。一次用药,仅能对处于菌丝生长阶段的病菌产生作用,不能达到减少果树组织内病菌的作用。在一具体的时间内持续用药,保证植物组织内长时间有药物存在,是使用治疗剂抑制病菌发展的唯一方式,但成本投入过高,在生产实践中无法实现。

2.果园树势管理的全方位缺失,造成腐烂病发生严重。

现阶段苹果树腐烂病带菌率近乎100%,每棵果树上都有大量病菌的存在。但腐烂病菌的侵染能力有限,通常只能寄生于死亡的植物组织。当病菌接触植物组织后,如树势衰弱,病菌分泌毒素先杀死周边的植物细胞,在死亡的植物组织中获取营养,并进一步向外扩展,造成大片树皮死亡。如树势强健,果树可对病菌发挥有力的抑制作用,即病菌难以杀死周边健康的植物细胞,无法获得营养物质,处于潜伏状态。这种情况下,尽管有大量的病菌存在,但难以发病。所以,腐烂病发生是否严重,与果树树势存在有直接关系。

合理的肥水管理是增强树势的最有效措施。传统的苹果施肥向来强调一基三追原则,即秋季施用一次基肥,春季萌芽前至果实膨大期连用三次追肥,其中基肥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依照斤果斤肥原则施入。追肥以化肥为主,尤其是增加磷钾肥的用量。但是果农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多种误区:

①不重视基肥的施入。秋施基肥,在冬季可增强果树抗冻能力,有效提高第二年春天果树树势,不但可有效提高花的质量及坐果率,并且可强有力地对病害的发生发挥抑制作用。但从各产区种植现状看,大多数果农懒于有机肥的施入,单纯地依靠果树萌芽前的追肥。

②施肥单一。由于近年来钾肥价格高,果农为降低投入成本,普遍采取偏施氮肥的做法。偏施单一成分,势必造成果树体内其它矿物元素的缺乏,而且偏施氮肥,往往造成植物新生组织生长过旺,进一步降低果树体内磷、钾的含量。根据现有研究,腐烂病发生程度和树皮钾含量相关,钾含量越低,腐烂病发生越严重。

③施肥位置及方式不对。现阶段果农普遍采用沟施或穴施的方式施用化肥,在具体的施肥位置及施用方式上存在较大的误区:首先施肥位置过于靠近果树主干,严重降低肥效的发挥。肥效的高低取决于肥料和根的接触面积,即施肥位置越靠近果树吸收根,肥料的利用率越高。接近树干处的根系多是无吸收功能的主根。正确的施肥位置为树冠滴水线下。其次,在施肥方式上,果农普遍采用砸饼式的施肥方式,即挖坑,然后放入肥料,再填上土。这种方式,肥料以饼状形式在土壤中存在,直接接触肥饼的根系会枯萎死亡,在肥饼上端生长的根系不能吸收肥料,只有生长在肥饼下部的根系可以吸收肥料,但这部分根系数量有限。

砸饼式的施肥方式不但肥效低,而且还会对果树的正常生长造成极大的危害。首先表现在小叶病及黄叶病严重发生。近几年北方果区果树新生枝条中普遍存在严重的小叶及黄叶现象,传统的补锌方式往往无效。有专家认为,是由于砸饼式的施肥方式造成,大量肥料集中堆积在吸收根上,一方面造成根系的大量枯萎,失去吸收功能。另一方面,短时间内大量肥料进入植物疏导组织,造成导管内无机盐含量过高,导致输导组织周边植物细胞失水死亡,影响正常的无机盐输导。输导组织受损,直接影响氮素的吸收和供应,表现在叶片上就是新生枝条的小叶和黄叶。更重要的是,输导组织受损死亡后可以被腐烂病病菌直接侵染利用,加重腐烂病的发生。

3.忽视对伤口的处理。

忽视伤口的存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要么不对伤口进行处理,要么进行错误的处理,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腐烂病菌主要侵染带有死亡组织的伤口。大规模的冻伤和冰雹等造成的机械性损伤,造成大量的死亡组织,最有利于病菌的侵染。所以大规模冻害和冰雹之后往往造成腐烂病的大流行。大的剪锯口势必造成水分的大量流失,早期研究已经证实,树皮含水量越低,腐烂病发生会越严重。裸露的剪锯口,尤其是大改形之后满树创伤,如不进行封闭处理,任由水分散失,势必会加重腐烂病的发生。所以,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非常必要。

果农多年来延续使用福美胂的习惯,尽管有杀灭腐烂病病菌的效果,但是由于福美胂腐蚀性严重,会极大损伤形成层细胞,破坏愈伤组织,严重妨碍伤口的愈合。使用福美胂,不但会造成新的死亡植物组织,待药效消失后会加重病菌的侵染,同时妨碍伤口的愈合,不利于树势的稳健。

园林果园虫害白星花金龟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白星花金龟[Potosia(Liocola)brevitarsis(Lewis)]属鞘翅目花金龟科,别名白纹铜花金龟、白星花潜、白星金龟子、铜克螂等。20世纪90年代以前星零发生,进入90年代以来,发生则逐年加重,果树、蔬菜、粮食作物、中草药均有发生,但目前对其报道甚少。现将白星花金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6~24mm、宽8~13mm。椭圆形,体背具古铜或青铜光泽,体表散生众多不规则的白色花纹,花纹呈水波状。前胸背板具不规则白绒斑,后缘中凹;前胸背板后角与鞘翅前缘角之间有一个三角片非常明显,即中胸后侧片;鞘翅宽大,近长方形,遍布粗大刻点,白绒斑多为横向波浪形;臀板短宽,每侧有3个白绒斑呈三角形排列。

(2)卵。椭圆形,黄白色,卵粒长3.3~4.2mm、宽2.4~2.7mm,表面比较光滑,卵期16~21d。

(3)幼虫。幼虫初孵时体长15~18mm,末龄幼虫30~45mm,头部前顶区刚毛每侧各3根,成一纵裂,上面的2根靠近在冠缝之侧,另一根在额缝近中央的偏上方。

(4)蛹。长约18~21mm,初为黄白色,逐渐变为橙黄色,头部较小,向下微弯。复眼较大,触角较短,腹部末端

有叉状突起1对。

2生活史

白星花金龟在成武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内越冬,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6~7月为羽化盛期和危害盛期,但不同的作物,危害盛期有差异。苹果园有2个为害盛期,前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后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晚熟果园10月下旬仍能见到成虫危害;杏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果实成熟、桃树在6月中下旬、梨树在8月中下旬、葡萄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危害盛期。一般9月下旬成虫开始减少,陆续入土。

3生物学特性

3.1成虫

成虫在苹果、梨、桃、杏、葡萄园内可昼夜取食活动。成虫的迁飞能力很强,一般能飞5~30m,最多能飞50m以上。具有假死性、趋化性、趋腐性、群聚性,没有趋光性。成虫产卵盛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成虫寿命92~135d。

3.2幼虫

幼虫在地表时都是腹部朝上,以背着地向前蠕动,它一般不为害活的作物地下部分,越冬场所广泛,喜在未腐熟好的粪肥中越冬,如摊晒的粪便、厩肥、堆肥及长期堆放的作物秸秆、树叶、垃圾和腐臭草堆等场所。卵孵化盛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幼虫期125~142d。

3.3蛹

每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越冬幼虫化蛹盛期,蛹期(包括预蛹期)28~35d,化蛹深度15~20cm。

4综合防治技术

4.1农业防治

(1)清洁果园。将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清扫干净并集中烧毁,然后将烧掉的草木灰撒在果园内做基肥,尽量减少白星花金龟的越冬场所。

(2)深翻树间园土。对白星花金龟发生特严重的果园,在深秋或初冬深翻土地,减少越冬虫源,一般能压低虫量15%~30%。

(3)合理搭配果树品种。同一园区尽量选种同一品种。白星花金龟成虫活动时间较长,选用同一品种,生育期基本一致,实施统防统治,能有效减轻白星花金龟的危害。

(4)大力推广果树套袋技术。由于塑料袋为果实提供了天然屏障作用,可减轻危害。

(5)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鸡粪等。白星花金龟及其他一些金龟子对未腐熟的厩肥都有强烈的趋性,常常将卵产于其中,如果将这些肥料施入园内会带入大量虫源。施用腐熟好的有机肥可减轻白星花金龟对作物的危害。

(6)合理使用化肥。施入碳酸氨、腐植酸铵、氨水、氨化过磷酸钙、氢铵等含有氨气的肥料,对蛴螬幼虫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白星花金龟发生重的果园,经常配施这类肥料,可有效减轻其危害。

(7)合理灌溉。蛴螬发育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5%~20%,土壤过干或过湿,则其卵不能正常孵化,导致幼虫死亡,成虫的繁殖和生活能力严重受阻。因此,在白星花金龟发生严重的园区内,适当推迟灌溉时间或灌水时采用大水漫灌等措施,可人为地控制白星花金龟的严重发生。

(8)人工捡拾成虫。在成虫发生盛期,白星花金龟会大量群集在腐烂或有伤口的果实上为害,此时可借白星花金龟成虫的假死性,用方便袋套在有大量成虫聚集的果实上,连同腐烂果实一块摘下,消灭成虫,减轻危害。

(9)张单振落。对树冠比较高大的果园,可在地上铺一张塑料单子,借助白星花金龟成虫的假死性,用竹竿振落,集中杀死。

4.2物理防治

(1)糖醋液诱杀。在成虫发生盛期,将白酒、红糖、食醋、水、90%敌百虫晶体按1∶3∶6∶9∶1的比例在盆内拌匀,配成糖醋液,放在树行间,用木架架起,高度与果树中间节位相当。15d调配更换1次液体,诱蛾效果好,还能诱杀其他害虫。

(2)西瓜皮诱杀。把西瓜切成2瓣,取瓜皮朝上,固定在树冠中间,放入1~3头白星花金龟成虫做诱饵,视树冠大小确定放西瓜皮的数量,一般2~3个。每天早上清查,将每个西瓜皮诱到的成虫倒入桶内,带出园外集中销毁,3d更换1次西瓜皮,效果非常理想。

(3)细口径瓶诱杀。利用白星花金龟成虫群集危害的特性,用细口瓶,挂在果树上,适宜高度为1.0~1.5m,瓶内放入2~3个白星花金龟成虫,诱到半瓶以上时,倒出来集中销毁。一般情况下,每株果树上挂2个。

(4)厩肥诱杀。利用白星花金龟的趋腐性,在发生严重的果园四周,放置腐烂秸秆、树叶、鸡粪、大粪、腐烂果菜皮等有机肥若干堆,每堆内再倒入食用醋100~150g、白酒50g,定期向内灌水,每10~15d翻查1次粪堆,可捕杀到大量的白星花金龟成、幼虫、卵及其他害虫,有效地减轻危害。

4.3化学防治

(1)药剂处理粪肥。在沤制圈肥、厩肥、鸡粪、农作物秸秆、枯枝落叶等有机质时,中间挖1个蓄水坑,浇水时可浇入50%辛硫磷按1000倍液配成的药水,每15~30d浇1次,可杀死粪肥中的大量幼虫。

(2)药剂处理土壤。在白星花金龟发生严重的果园,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期前,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或1.5%的甲拌磷颗粒剂75~120kg/hm2,或3%的米乐尔颗粒剂30~90kg/hm2,混细干土750kg/hm2,均匀地撒在地表,深耕耙地20cm,可杀死即将羽化的蛹及幼虫,也可兼治其他地下害虫。

(3)药剂喷雾。在白星花金龟成虫危害盛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000倍液、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20%甲氰菊脂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防治。

花卉线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


花卉具有美化环境、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其种植的种类和面积逐年增加,但受到线虫的为害也越来越严重。现将花卉线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症状

植物线虫主要为害菊科、报春花科、蔷薇科、凤仙花科、秋海棠科等花卉。此病为害根部、叶子、花芽和花。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

1、地上部症状:此类症状以滑刀线虫,叶片表现出多角形的坏死斑、芽畸形,全株矮化,为害菊花、大丽花、早小菊等,虫体侵害叶和芽。茎线虫,表现为叶片变形,花卉矮化,甚至不能开花。为害郁金香、风信子、唐菖蒲、水仙等,虫体侵害球茎和块茎等。

2、根部症状:根部肿大畸形呈鸡爪状,根组织变黑腐烂,如为害牡丹、芍药、四季海棠、月季、凤仙花、仙客来等,虫体侵害植物根系。也有的根上产生球状根结。

二、发生特点

线虫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花卉上,1年发生代数不同,一般几代至10多代,以卵、幼虫和成虫在病株和土壤中越冬。虫体借雨水、灌溉、工具、土壤、花苗、种球等传播。翌年春季土温上升后,卵孵化,幼虫从气孔、皮孔、伤口等处侵入。

土壤温度在15-30℃时,有利于根结线虫和茎线虫发育与侵染。在适宜条件下,20-30天就可完成1个世代。一般沙质土壤发病严重。有的线虫还能传播病毒。从春到秋,种群数量呈递增趋势,群体结构呈多样化发展。

三、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对新引入的花卉品种,必须经检疫机构检疫合格后到指定的地点隔离试种。

2、采用无病壮苗。选择无病地建立无病育苗圃,采用无病壮苗进行种植。

3、搞好花场苗圃的清洁卫生。清除已枯死的花卉和苗圃内外的杂草、杂树。

4、采用清洁水。采用地下水灌溉,改善排水设施,杜绝外来污染水流入花场苗圃。

5、抓好种苗和培养介质的消毒工作。

(1)种苗消毒:苗木在上盆前可用3%克百威颗粒剂(呋喃丹)30倍液浸根30分钟(克百威毒性高,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2)培养介质消毒:在上盆前20天把培养介质放进蒸煮锅中加水完全淹没,然后蒸煮致水干,取出施35%威百苗水剂50倍液,覆盖黑薄膜进行熏蒸。培养介质使用前揭开黑薄膜,透气7~10天,方可使用。

6、对成品花卉消毒。每隔30天用3%米乐尔颗粒剂(克线磷)防治1次,用药量每平方米6~9克,品字形穴施。

7、地面覆盖黑薄膜消毒。种植前可每亩施用35%线克水剂3~4千克进行地面消毒,然后覆盖黑薄膜3~5个月,防治效果较明显。

8、应用滚动式栽培架。采取离地及硬底化种植方式,可有效预防线虫和其它病虫害的传播与发生。

园林植物香椿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

危害香椿。白粉病多在夏秋两季发生。病原菌主要危害叶子,有时也危害嫩枝,吸取香椿苗木营养,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严重时,使树叶卷缩,枯干早落,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退绿斑,随后,在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秋季,在白粉层上产生黄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的粒状物(闭囊壳)。

病原

香椿白粉病由榛球针壳菌(Phyllactiniacorylea(pets)Karst.)引起。

发生规律

除为害香椿外,还可为害麻栎、梓、柳、核桃、柿等多种阔叶树。为害叶片,菌源以闭囊壳在病叶上越冬,翌春放出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之后,在叶背产生菌丝层及粉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大。89月问形成闭囊壳,910月成熟后,随病叶落地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落叶和感病枝梢,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

②发病初期用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分粉剂800倍液,或15%粉锈宁6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

《园林经济植物枣树的烂果病发生与综合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