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护叶仙植物。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如何防治草坪喙孢霉叶枯病》,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该病又叫云纹斑病,病原为喙孢属(Rhynchosporiumspp.)喙孢霉叶枯病广泛分布在温带地区,是我国常见病害之一。据贵州报道,主要危害羊茅、早熟禾、鸭茅、黑麦草和翦股颖等多种草坪草。

一、症状表现:主要危害叶片、叶鞘。病叶呈煮熟水浸状,有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后期叶片枯萎死亡,干后呈云纹状。早熟禾、黑麦草上常为长条形、不规则形褐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两端有与叶脉平行的深褐色坏死线,中间枯黄色至灰白色。病斑上有霉层产生。后期多个病斑汇合呈云纹状,病叶常由叶尖向基部逐渐枯死。叶鞘病斑可绕鞘一周,导致叶片枯黄死亡。

二、发病规律:病原菌喜冷凉,生长适温为20-12℃,夏季高温干旱不利病害发生,秋季病情又会加重。在贵州发病期为5~10月,高峰期6月中旬和8月底9月初。该菌寄生专化性强,禾草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草坪管理不当,修剪不及时,都会使病情加重。

三、病害防治:

(1)把好种子关,播种抗病和耐病的无病种子,提倡不同草种或品种混合种植。

(2)适时播种,适度覆土,加强苗期管理以减少幼芽和幼苗发病。合理使用N肥,特别避免在早春和仲夏过量施用,增加P、K肥。

(3)浇水应当在早晨进行,特别不要傍晚灌水。避免频繁浅灌,要灌深、灌透,减少灌水次数,避免草坪积水。

(4)及时修剪,保持植株适宜高度。如绿地草坪最低的高度应为56cm。

(5)及时清除病残体和修剪的残叶,经常清理枯草层。

(6)化学防治:播种时用种子重量0.2%~0.3%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草坪发病初期用必菌鲨、25%敌力脱乳油,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喷雾。喷药量和喷药次数,可根据草种、草高、植株密度以及发病情况不同,参照农药说明确定。

编辑推荐

草坪雪霉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雪霉叶枯病,病原为雪腐捷氏霉菌(Gerlachianivalis(Ces.ExSacc.)GamsetMull)主要发生在冷凉多湿地区,寄生在适于冷凉地区种植的禾草上。

一、症状表现

以叶斑和叶枯症状最为常见。草坪出现直径小于5cm的圆形枯草斑,扩大后直径可达20cm。病草初为水浸状污绿色,后变为砖红色、暗褐色以至灰绿色。该病在剪草高度较低的草坪上迅速扩展时,枯草斑中心可恢复生长,形成环形枯草斑,外圈具有暗绿色边缘。在潮湿条件下或积雪覆盖下,枯草斑上生出白色菌丝体,经阳光照射后产生大量粉红色或砖红色霉状物。更多绿色尽在

二、发病规律

一年有春秋两个发病高峰。病菌以病种子、病土壤和病残体越冬。在适合条件下,病菌萌发侵染幼芽、幼根和其他部位造成发病。病菌随风和雨水传播,由伤口和气孔侵入,不断扩大侵染。高湿时产生气生菌丝,通过搭结也可传播蔓延。潮湿多雨和冷凉的环境有利发病。病菌侵入适温1822℃,当日均温15℃以上,遇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就可能流行。偏施氮肥、排水不良、低洼积水、草坪郁蔽、枯草层厚等因素都有利于发病。

三、病害防治

(1)种植无病种子,提倡用三唑类药剂拌种。

(2)均衡施肥,增施P、K肥。

(3)改善草坪立地条件,避免低洼积水,合理灌水,及时清除枯草层等。

(4)适时进行化学防治,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500800倍或三唑类10002000倍喷雾。

(5)最新特效药剂:喷克菌、阿米西达、醚菌酯等。

小麦雪霉叶枯病如何防治


症状又称小麦雪腐叶枯病、红色雪腐病。从小麦发芽期至成熟前均可发病。产生芽腐、苗枯、鞘腐、叶枯、穗腐等症状,其中叶枯和鞘腐最重要。芽腐和苗枯种子萌发后,胚根、胚根鞘、胚芽鞘等腐烂变色,胚根少,根短。胚芽鞘上生条形至长圆形黑褐色斑,严重的烂腐,表生白色菌丝。病菌基部的叶鞘变褐坏死,且向叶片基部发展,致整叶变褐或变黄枯死。病苗生长衰弱,根系不发达或短,苗矮,第一、二叶短缩,发病重时整株呈水浸状变褐腐烂或死亡,死苗倒伏,表面生白色菌丝。基腐和鞘腐拔节后抽穗前发病部位上移,病株基部1~2节的叶鞘褐变腐烂,叶鞘枯死后由深褐色变浅至枯黄色,与叶鞘相连的叶片也染病或迅速变褐枯死。鞘腐多从上部叶鞘与叶片相连处始发,后向叶片基部及叶鞘中下部发展,病叶鞘变为枯黄色或黄褐色,变色部无明显边缘,湿度大时,上生稀疏的红色霉状物。上部叶鞘染病后可致旗叶和下一叶枯死。叶枯成株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后扩展为椭圆形至后圆形大斑。发生在叶缘的多呈半圆形,大小1~4cm,我为2~3cm,边缘灰发色,叶间污褐色,呈浸润性地向四周扩展,形成不大明显的轮纹数层,病斑上可见砖红色霉状物。湿度大时病斑边缘现白色菌丝层,有时病部现微细的黑色粒点,即病菌子囊壳。后期多数病叶枯死。穗腐个别小穗或少数小穗发病,颖壳上产生水浸状黑褐色斑块,上现红色霉,小穗轴变褐腐烂,个别穗颈腐烂褐色,严重时全穗或局部变黄枯死,病粒易皱缩褐变,表生污白色菌丝。

病原Gerlachianivalis(Ces.exSacc.)GamsandMull.称雪腐格氏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G.nivale(Ces.)W.GamsetE.Mull.、Fusariumnivale(Fr.)Ces.。病菌在病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座,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新月形,两端钝圆,无脚胞,无色,具隔膜0~3个,以1个隔膜居多,大小11.3~22.8×2.3~3.3(μm)。有性态为Monographellanivalis(Schaffnit)E.Mull.子囊壳埋生,珠形至卵形,大小160~250×90~100(μm),顶端乳头状,有孔口,子囊壳壁厚具内外两层。子囊棒状至圆柱状,大小40~70×3.5~6.5(μm)。子囊里具子囊孢子6~8个。子囊孢子纺锤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具隔1~3个,大小10~18×3.6~4.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蓖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后侵染叶鞘,后向其他部位扩展,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病菌生长温限-2~30℃,19~21℃最适。西北地区4~5月降雨多的年份,低温湿度大,有利该病发生。青藏高原麦区,7~8月多雨,气温偏低,除为害叶片外,还可引致穗腐。潮湿多雨和比较冷凉的阴湿山区和平原灌区易发病。小麦抽穗后20多天,降雨量以上位叶发病影响较大。小麦拔节孕穗期间受冻害,抗病性降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在春小麦栽培区,小麦灌浆至乳熟期是该病流行盛期。在栽培管理措施中,水肥管理、播期、密度等与发病关系密切。春灌过量、浇水次数过多、生育后期大水漫灌或土粘重、地下水位高、田间湿度大的田块、施用氮肥过量、施用时期过晚易发病。播种过早,播量过大田间郁闭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如:郑州3号、花培28、小偃6号、周麦10号、阿勃、西农88、西农881、丰产3号、秦麦12号等较抗病。由无病咱子田留种。(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对分蘖性强的矮秆品种尤其要注意控制播种量。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当控制追肥。冬季灌饱,春季尽量不灌或少灌。早春耙耱保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3)对低湿、高肥、密植有可能发病田块或历年秋苗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于越冬前和返青后喷洒80%多菌灵超微粉剂1000倍液,每667m2用量50g超低量或常规喷雾。也可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

玉米格链孢叶枯病如何防治


玉米格链孢叶枯病,病原AlternariatenuisNees称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淡褐色,直或稍弯曲。分生孢子3—6个串生,梭形、椭圆形、卵形、倒棒状,形状不一致,褐色至淡褐色,无咏或喙短,喙长不超过孢子的1/3,分生孢子光滑或具瘤,孢痕明显,大小为13—68×7—13(um),具横隔膜1—7个,多为4—5个,隔膜处缢缩,纵隔膜0—3个。喙大小为0—20.8×0—5.2(um),分隔数0—1个。在病组织上分生孢子梗单生或3—4根丛生,淡褐色至褐色,顶端细胞色淡或上下色泽均匀,多屈曲状,少数直,不分枝或少有不规则分枝,孢痕明显,基细胞膨大,具2—8个分隔。该菌寄生性不强,但寄主范围广。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在病残体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抱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菌寄生性虽不强,但寄主种类多,分布广泛,在其他寄主上形成的分生孢子,也是玉米生长期中该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一般成熟老叶易染病,雨季或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差,利于该病扩展。

防治方法

(1)培育、选择抗病品种。(2)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如何防治


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是一种植物病害,该病主要在玉米生长后期为害叶片、叶鞘及苞叶。

为害症状

初期病部现水渍状小圆斑点,逐渐扩展成椭圆形至近圆形的病斑,中央灰白色至秸白色,边缘红褐色,病健部交界明显。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大小6~13×4~8微米。后期病部可见黑色霉层,一些病斑中间破裂穿孔,严重的整株叶片病斑满布,呈撕裂状干枯坏死。

危害特点

据河北植保专家李秀芹、李素平等人的调查报告,2010年,藁城、晋州、栾城、南皮部分地方发生玉米叶干枯病症,田间病情分布为随机型,严重的全田植株均发病。病症是首先出现水渍状小点,扩大后为圆形的枯斑,边缘褐色。许多枯斑连成不定型大片枯斑,病情发展迅速。而叶鞘上也有干枯斑,类似于除草剂百草枯引起的药害,但焦枯形状大不相同

形态特征

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Nees=Alternariaalternat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淡褐色,直或稍弯曲。分生孢子3~6个串生,梭形、椭圆形、卵形、倒棒状,形状不一致,褐色至淡褐色,无喙或喙短,喙长不超过孢子的1/3,分生孢子光滑或具瘤,孢痕明显,大小为13~68×7~13微米,具横隔膜1~7个,多为4~5个,隔膜处缢缩,纵隔膜0~3个。喙大小为0~20.8×0~5.2微米,分隔数0~1个。在病组织上分生孢子梗单生或3~4根丛生,淡褐色至褐色,顶端细胞色淡或上下色泽均匀,多屈曲状,少数直,不分枝或少有不规则分枝,孢痕明显,基细胞膨大,具2~8个分隔。

传播发病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菌寄生性虽不强,但寄主种类多,分布广泛,在其他寄主上形成的分生孢子,也是玉米生长期中该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一般成熟老叶易染病,雨季或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差,利于该病扩展。

防治方法

(1)培育、选择抗病品种。(2)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3)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5天1次,防治2~3次。[1](4)可选用10%世高1500倍液、或85%三氯异氰脲酸1500倍液、或80%乙蒜素1500倍液、或20%龙克菌600倍液等药剂,并可选择加配绿风95、十乐素、蓝色晶典、芸苔素内酯等营养调节剂混合使用。

高粱弯孢霉穗腐病如何防治


高粱弯孢霉穗腐病主要为害穗部。初在高粱谷粒上现褐色至黑色坏疽,湿度大时布满黑色绒毛状菌丝和分生孢子。染病的籽粒收获过程中易粉碎,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且可能产生毒性物质。繁种高粱活性下降,严重的影响发芽率。

病原

Curvularialunata(Walker)Boedijw.称弯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形态特征参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上、土壤及种子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到高粱穗部。尤其在高粱开花后籽粒成长期,若连续阴雨,易发病。有些已成熟的籽粒也不能幸免。病穗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散。生产上春高粱易发病。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株、种子、病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翌年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发病适温22—28℃。在发病期间降雨多,相对湿度大易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1)实行3—4年以上轮作。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等微生物肥料。如5406菌肥,可减轻发病。

草坪腐霉枯萎病如何防治


草坪腐霉枯萎病(Pythiumdiseases),又称油斑病、绵腐病或者絮疫病,是冷季型草坪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如土壤含氮量高或碱性强,易加重病害的发生,严重时能在一夜之间毁坏大面积的草坪,对景观效果破坏较为严重。

症状该病能侵染草坪的各个部位,从种子到成株都会受害,染病时间越早,危害越大。种子萌发时如感染此病,胚芽会发霉而不能出苗;如出苗后染病,会使幼苗猝倒;成株后发病,在早晨有露水或大雨过后的清晨,草坪病株上离地面2-3厘米处可见一层绒毛状的白菌丝,干燥后菌丝体消失。叶片枯萎失水后变成干稻草色,形成一个个枯死圈。这时如果修剪或灌水,将加速病毒传播,导致大面积的草坪染病,严重时植株腐烂枯死,危及整块草坪。

发病规律高温高湿、草坪积水是腐霉菌侵染和发病的最适条件,该病的主要危害期在5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高温高湿季节,特别是在7月中下旬,8月上旬发病尤为严重。

防治措施1.建立良好的立地条件在建植草坪前要注意平整土地,防止草坪积水,所植草坪要有20-30厘米深的优质土层,深耕后,应清除石块等杂质,做到质地一致,床面整成龟背形,使排水畅通;草坪面积过大时,应设置积水井埋管排水,尽量减少地表积水,防止草坪受涝。

2.选择抗病品种冷季型草坪中各品种的特性不一,早熟禾对腐霉病的抗性较强、草质好,但成坪慢,幼草期与杂草竞争能力太弱;黑麦草色泽好,只要密度合适,草坪也较细腻,管理粗放,成坪快,但易感染该病;高羊茅的特性和黑麦草相似,但草质粗,抗该病能力和黑麦草相近,也为易感病品种。因此,在建植草坪时,最好采用混播方式:即以早熟禾60%、黑麦草15%、高羊茅25%的比例进行搭配混播,发挥各自的优势,既有利于防治腐霉枯萎病,又能使草坪质量好、成坪快、成本低。另外,草种在播种前可选用杀毒矾、代森锰锌、消菌灵等800倍液消毒苗床;也可将种子浸泡24小时后,晾干水分待种子表皮稍湿时,用代森锰锌250-500克,拌种500克消毒,对防治前期病害极为有利。

3.合理管理首先做到均匀施肥,看草坪的颜色、土壤肥瘦、草坪密度及草龄长短来定施肥。对旺长草坪宜少施,颜色发黄、土壤贫瘠、4年以上的衰老草坪宜多施,在施肥时做到春季增施磷钾肥,以增强坪草的抗逆性。其次是合理浇水,避免夜间或傍晚灌水,定期对草坪打孔、梳草,防止土壤板结,提高浇水后土壤的保水能力。在病害高发季节,灌水尤其要注意不能积水而诱发病害大面积发生。

4.抓住四次喷药时期第一次喷药在5月上中旬,第二次喷药在6月上旬或中旬,第三次喷药在7月中旬,第四次喷药在8月中旬,喷施的药剂为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倍液,两者交替使用,预防效果会更好。

小麦雪霉叶枯病常见防治方法


小麦雪霉叶枯病又称小麦雪腐叶枯病、红色雪腐病,发病时期会出现严重的腐烂,造成小麦减产所以农民朋友们应该要了解小麦雪霉叶枯病。

为害症状

从小麦发芽期至成熟前均可发病。产生芽腐、苗枯、鞘腐、叶枯、穗腐等症状,其中叶枯和鞘腐最重要。芽腐和苗枯种子萌发后,胚根、胚根鞘、胚芽鞘等腐烂变色,胚根少,根短。胚芽鞘上生条形至长圆形黑褐色斑,严重的烂腐,表生白色菌丝。病菌基部的叶鞘变褐坏死,且向叶片基部发展,致整叶变褐或变黄枯死。病苗生长衰弱,根系不发达或短,苗矮,第一、二叶短缩,发病重时整株呈水浸状变褐腐烂或死亡,死苗倒伏,表面生白色菌丝。基腐和鞘腐拔节后抽穗前发病部位上移,病株基部1~2节的叶鞘褐变腐烂,叶鞘枯死后由深褐色变浅至枯黄色,与叶鞘相连的叶片也染病或迅速变褐枯死。鞘腐多从上部叶鞘与叶片相连处始发,后向叶片基部及叶鞘中下部发展,病叶鞘变为枯黄色或黄褐色,变色部无明显边缘,湿度大时,上生稀疏的红色霉状物。上部叶鞘染病后可致旗叶和下一叶枯死。叶枯成株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后扩展为椭圆形至后圆形大斑。发生在叶缘的多呈半圆形,大小1~4cm,我为2~3cm,边缘灰发色,叶间污褐色,呈浸润性地向四周扩展,形成不大明显的轮纹数层,病斑上可见砖红色霉状物。湿度大时病斑边缘现白色菌丝层,有时病部现微细的黑色粒点,即病菌子囊壳。后期多数病叶枯死。穗腐个别小穗或少数小穗发病,颖壳上产生水浸状黑褐色斑块,上现红色霉,小穗轴变褐腐烂,个别穗颈腐烂褐色,严重时全穗或局部变黄枯死,病粒易皱缩褐变,表生污白色菌丝。

小麦雪霉叶枯病常见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如:郑州3号、花培28、小偃6号、周麦10号、阿勃、西农88、西农881、丰产3号、秦麦12号等较抗病。由无病咱子田留种。(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对分蘖性强的矮秆品种尤其要注意控制播种量。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当控制追肥。冬季灌饱,春季尽量不灌或少灌。早春耙耱保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3)对低湿、高肥、密植有可能发病田块或历年秋苗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于越冬前和返青后喷洒80%多菌灵超微粉剂1000倍液,每667m2用量50g超低量或常规喷雾。也可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

草坪夏季斑枯病如何防治


夏季高温高湿时发生在冷季型草坪草上尤其在生长较密的草地早熟禾草坪上,典型症状在夏初开始表现,最初为枯黄色圆形小斑块(直径约3-8厘米),以后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或马蹄形枯草圈,直径大多不超过40厘米左右(最大时也可达80厘米)。多个病斑愈合成片,形成大面积的不规则形枯草区。

当夏季持续高温(白天高温达28℃-35℃,夜间温度超过20℃),病害就会迅速发生。据田间观察,当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18.3℃时病菌就开始进行侵染,此时只是侵染根的外部皮层细胞。以后,随着炎热多雨天气的出现,或一段时间大量降雨或暴雨之后又遇高温的天气,病害开始明显显现并很快扩展蔓延,造成草坪出现大小不等的秃斑。这种病斑不断扩大的现象,可一直持续到初秋。由于秃斑内枯草不能恢复,因此在下一个生长季节秃斑依然明显。该病还可通过清除植物残体的机器以及草皮移植而传播。另外,高温潮湿、排水不良、土壤紧实、低修剪、频繁的浅层灌溉等都会加重病害。使用砷酸盐除草剂,速效氮肥和某些接触传导型杀菌剂也会加重病害。据报道,土壤干旱以及pH值大小一般与发病关系不大。

防治方法

1.科学养护夏季斑是一种根部病害,所以凡是能促进根生长的措施都可减轻病害的发生。避免低修剪(一般不低于5至6厘米),特别是高温期,最好用缓释氮肥。深灌水,尽可能减少灌溉次数。打孔、疏草、通风,改善排水条件,减轻土壤紧实度均有利于控制病害。

2.选用抗病草种(品种)或抗病草种(品种)混合种植不同草种间抗病性的表现为: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匍匐翦股颖硬羊茅草地早熟禾。

3.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建植时要进行药剂拌种、种子包衣或土壤处理。成坪草坪的茎叶喷雾或灌根,关键在春末或夏初(土温稳定在18℃-20℃时)的首次施药,选择国光嘧菌酯、丙环唑、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药剂500至1000倍喷雾或灌根,其中以嘧菌酯防病效果最佳。

茶树云纹叶枯病如何综合防治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常见而严重的叶部病害。被害株生长不壮、芽头瘦弱、未老先衰,严重影响产量。该病害的防治方法:

一、加强管理,培育健壮茶株。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做好茶园排水或抗旱、抗寒工作,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的环境,促进茶树健壮,提高抗病力。

二、清理田园,减少病菌来源。对重病茶园,冬春期应摘除病叶,清理枯枝落叶或进行茶园冬耕,将表土病叶深埋,以阻断病害来源。在发病期间,摘除病叶,防止传染发病。

三、及时喷药,控制病害蔓延。由于该病的发生与小绿叶蝉、螨类、黑腐病和红锈病等有一定关系。因此,防治该病应结合防治上述病虫进行。可选喷下列药剂:0.6%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后20天才可采摘)、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农用抗菌素放线酮30~50毫克(升)/公斤(喷后5天可采摘)、抗菌素风光霉素1毫克(升)/公斤(喷后7天可采摘)、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后15天可采摘),每亩喷药量60~75公斤,10~15天喷一次,共喷两次。在未采摘的茶园或苗圃,也可喷上述药剂。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时间,增加喷药次数,以达到更好的防病目的。

对茶小绿叶蝉和螨类,可根据虫情喷施下述药剂;40%乐果乳剂500~1000倍液、90%敌百虫结晶5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这几种杀虫剂不能与碱性农药波尔多液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药效和造成药害。

黍稷霉点病如何防治


危害症状

该病发生在生长衰弱或接近枯死的植株上。发病叶片生许多暗褐色霉点,大小约1~2mm,严重时可连成片,没有明显的边缘。

病原形态特征

AlternariatenuisNees称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淡榄褐色至绿褐色,屈曲,顶端孢痕多个,大小5~125×3~6(m)。分生孢子10个呈长链生,有喙或无,椭圆形至卵形或圆筒形至倒棍棒形,平滑或有瘤,具横隔膜1~9个,纵隔0~6个,淡榄褐色至深榄褐色,大小7~70.5×6~22.5(m),51~58.5×1.5~7(m)。

浸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菌寄生性虽不强,但寄主种类多,分布广泛,在其它寄主上形成的分生孢子,也是黍生长期中该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一般成熟老叶易染病,雨季或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差,利于该病扩展。

发生规律

连作地、田间几四周杂草多、管理粗放、肥力不足、长势衰弱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植株柔嫩易发病。栽培过密,株行间通风透光差;施用的农家肥未充分腐熟易发病。上年秋冬温暖、干旱、少雨雪,翌年高温、高湿、多雨或长期连阴雨易发病。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地膜覆盖栽培;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10)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防治好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断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防止病菌、病毒从害虫伤害的伤口进入而危害植株。

(11)高温干旱时应经常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二、化学防治:

(1)拌种剂:

2%立克秀干拌种剂或5%速保利拌种剂、12.5%纹霉清、50%多菌灵、40%拌种双、70%甲基托布津或15%粉秀灵可湿性粉剂,其中一种药剂用种子重的0.2—0.4%加适量水混匀拌种,拌匀后即可播种。

(2)喷施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隔7—15天1次,防治2~3次。

早熟禾壳二孢叶枯病症状和防治


壳二孢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二孢属真菌引起的一种草坪枯萎病,主要危害早熟禾草坪。它同样可以感染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给草坪的生产管理带来巨大损失。虽然壳二孢叶枯病能够在草坪草生长季节发生,但它更容易在秋季天气转凉之前的干热条件下发生。由于壳二孢属真菌是叶部病原菌,因此受害植株在防治及时时通常能够较快恢复。容易与其相互混淆的病害有币斑病、热胁迫、机械损伤以及蛴螬带来的损害。

发生条件及症状:壳二孢叶枯病的发生条件至今不甚明了,但是其容易在春夏交接以及秋季草坪受到热胁迫时发生,它同样能够在夏季草坪受到过量灌溉时发生。壳二孢叶枯病发病迅速,当条件适合时,一晚上就能造成大面积草坪枯萎。发病区域草坪呈现出不规则的枯萎甚至死亡。受侵染的草坪植株单株叶片与币斑病症状相似,叶片从顶端向下出现近1/3至一半左右的枯黄色或白色枯萎,但在枯萎组织与健康组织的分界处并没有像币斑病那样的棕色至紫色的分界线。叶片上病斑周围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边界,在某些情况下会逐渐扩大使叶片完全枯萎。受壳二孢侵染死亡的区域从整体上看与受到热胁迫、机械损伤、蛴螬引起的草坪死亡相似,健康的叶片点缀散布在病斑中间。当寄主是早熟禾时,枯萎通常局限在叶部,根系并未受侵染死亡。

早熟禾壳二孢叶枯病症状和防治

壳二孢属真菌能够在被侵染的叶片组织中产生黄色至深褐色的壶形子实体。这些分布于死亡叶片上的子实体能够借助放大镜清晰地观察到,并可作为区分币斑病、机械损伤以及蛴螬的诊断标志。

养护管理:通过良好的养护措施能够将壳二孢叶枯病对草坪的损害降至最低,每年进行打孔作业减少枯草层提高水分的渗透;将修剪高度维持在2.5至3英寸,同时保持刀片锋利减少修剪时带来的机械损伤;在潮湿的天气尤其是病原菌活性较强时应避免修剪。

一般来说剪草时及时清理草屑能够减少病原数量,但是这并不能减轻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壳二孢叶枯病的发生与蔓延更多的是依靠环境条件,而不是草坪在发病初期的病原菌数量。

合理施肥。避免施用过多的氮肥,尤其是在早春。过多的氮肥造成叶片徒长,过多的修剪会造成更多的叶片损伤。

维持合理的土壤湿度。一方面检查喷灌系统,确保每个喷头都能正常工作,避免草坪受到干旱胁迫;另一方面,过度的浇水以及排水不良也能促进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由于壳二孢叶枯病发病迅速,因此及时有效地施用杀菌剂比较困难。目前在草坪上发生壳二孢叶枯病时没有特效的杀菌剂,因此可以按照草坪叶部病害的治疗方法或者大田作物的壳二孢叶枯病进行喷施甲基硫菌灵、三唑酮、嘧菌酯、丙环唑等药物来防治。

如何防治草坪红丝病


草坪红丝病,别名红线病;英文名Redthread。病原为地衣状伏革菌(Corticiumfuciforme(McAlp.)Wakef),广泛分布于各地潮湿冷温带地区,尤其在缺乏氮肥的草坪上红丝病发病特别猖獗。严重危害翦股颖、羊茅、黑蒸麦草和早熟禾、狗牙根等属草坪草。

一、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草坪上出现环形或不规则形状、直径为5~50cm、红褐色的病草斑块。病草水浸状,迅速死亡。死叶弥散在健叶间,使病草斑呈班驳状。病株叶片和叶鞘上生有红色的棉絮状的菌丝体(直径可达10mm)和红色丝状菌丝束(可以在叶尖的末端向外生长约10mm),清晨有露水或雨天呈胶质肉状,干燥后,变细成线状。仔细地检查单株病草可以发现红丝病只侵染叶子,而且叶的死亡是从叶尖开始向下发生。红丝病在1年中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均可发生,症状易多变,特别是当不产生红丝或红色棉絮状物时,诊断就很困难。

二、发病规律:红丝最高存活温度为32℃,最低为20℃,在干燥的条件下能保持活性达2年。病菌能够通过流水、机械、人畜等在一定范围内传播,还可由风远距离传播。病菌萌发需要叶片或叶鞘表面有一层湿润的水膜。因此,高湿、重露、少量的降雨及雾,及适宜的温度是病害流行的重要条件,可造成病菌大量侵染,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两天之内就可造成草株死亡。另外,低温、干旱、肥力不足(特别是氮肥缺乏时)及其他病害或使用生长调节剂等引起草坪草生长迟缓的因素,都可促使红丝病严重发生。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一般严重发病期不会超过几个月。

三、病害防治

(1)保持土壤肥力充足,增施氮肥有益于减轻病害,但应避免过度。

(2)土壤的pH值应保持在6.5~7.0。

(3)及时浇水以防止草坪上出现干旱,应深浇,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浇水时间应在白天的早晨,特别避免傍晚浇水。

(4)避免荫蔽,增加光照和空气流通。

(5)适当修剪,并及时收集剪下的碎叶集中处理,以减少菌量。

(6)种植抗病草种和品种。

(7)发病初期可用代森锰锌、福美双等药剂喷雾,进行必要的化学防治。

四、特别推荐特效药剂:喷克菌、阿米西达、醚菌酯等。

《如何防治草坪喙孢霉叶枯病》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如何养护叶仙植物”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