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如何防治香樟黄花病》,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香樟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其树形优雅,叶色翠绿,在城市行道树和庭院绿化中应用非常广泛。黄化病是对香樟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理呢?

发病原因:香樟树黄化病是典型的生理性病害,土壤中缺少有效铁(二价铁)是直接因素,根际土壤碱性等条件影响铁的有效性,是其间接因素。

病树根际土壤pH值一般7.6至8.5,铁元素大多以三价铁形态存在,二价铁含量极低,导致病株根系吸收不到有效态的铁,叶片中叶绿素不能正常合成,造成叶片黄化,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最终整株枯死。

症状:叶片由绿变黄、变薄,新叶比老叶严重,树势衰弱,开始多发生在树冠顶端或外层,严重者叶片尖端坏死,易受冻害,秋冬季更严重。

病害演变过程:香樟黄化病从发病到枯死表现为:初期叶片大小正常,叶色黄绿;新叶叶片黄色,新叶变小,尖端枯焦;中期新叶抽出推迟,叶片黄白色,进一步萎缩,数量减少;后期部分枝条枯死;最后新叶不能抽出,整株枯死。病株从发病到枯死约3年,急性发病在2年内死亡。

预防:碱性土壤是香樟黄化病的罪魁祸首,土壤改良是预防的有效方式。

种植前: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分析,如发现种植土质量太差,应采取改良、施肥和客土等措施,使土壤pH值保持在5.5至6.0。行道树道板砖空置的树穴必须放大,至少8080厘米以上,尽量使用透气路面砖或透水混凝土。

发病前:对已种植的香樟,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黄化病的发生。施用香樟黄化专用肥,每年3次,分别在春梢、夏梢、秋梢展叶开始前一周;结合抗旱,用万分之三的磷酸溶液灌根,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停止冬季树干涂白,防止碱性涂白剂造成根际土壤碱化。

编辑推荐

香樟白蚁如何防治


香樟树如果从树根处开始,有黄褐色小虫取食的痕迹,一直从树根处蔓延到了树干处,长的有七八米,短的也有一两米。这些痕迹,叫蚁路噢!

随着气温上升,白蚁也活跃起来,眼下正是白蚁纷飞的季节,最近这段时间是灭白蚁的高峰期,与气温上升有关,温度高,白蚁活动就频繁。

香樟白蚁防治方法:

1、首先全部仔细查找受害植株,进行登记,再用塑料打包带捆扎树干做记号,做到防治一株不漏。

2、找雨后的晴天施药,白蚁都是在被害株的根颈附近的土壤中筑巢活动,挖开表土5-10cm就能看到白蚁活动,挖成一个环沟,沟宽度20-30cm,撒施呋喃丹颗粒剂5-10克/株,然后表土回填,将呋喃丹埋在表土下。

3、将树干上的白蚁做的泥壳用工具全部破坏,让树干上的白蚁全都回到土壤中去。

4、如果土壤干燥,要先浇水,后撒药,以利于药剂有效成分在土壤中快速分散。

5、如果发现有成型的蚁巢,要进行破坏,单独施药后,就地埋入土中。

白蚁对香樟树危害极大,影响树杆营养的运输,影响其生长速度,有些植株甚至被白蚁啃噬至死。一但发生有白蚁侵蚀树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造成经济财产损失。

怎么防治香樟烂皮病


香樟烂皮病又名香樟溃疡、香樟腐皮病、香樟干腐病。每年4月上旬至5月期间以及9月下旬为病害发生高峰。至10月底,病害逐渐停止蔓延。该病蔓延比较快,尤其在干旱的环境下,植株迅速枯死,但长势较好的香樟一般不会发生该病。是一种全株性传染病,不仅为害小苗木,也能为害大树。主要发生于江苏、广东、陕西、云南、浙江、湖南、安徽等地。传播途径一般有伤口、病苗、病残体、昆虫、林事操作、气流、风雨等。病害一般会发生在树干和主枝上。感病的植株会呈现出树皮的脆化,脱落,整个树干或半边树干发黑,该病害会引起整株植株死亡,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主要防治措施:

1.设立苗木检验制度,绿化工程苗一律要检验合格后,才可定植。

2.药剂防治:对定植前已流行香樟烂皮病的地块,在定植前应选用10%克线丹颗粒剂,或3%呋喃丹颗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至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淋,用以防治地下害虫危害造成病菌传染和本土病菌的传染危害。

3.香樟烂皮病发病后,可选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淋或浇灌。对发病初期的香樟树体,还可选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倍至100倍液涂抹其病部,一周内应连续用药3至4次。对病情特别严重的,应及时清除染病植株。

香樟烂皮病的防治措施


香樟烂皮病又名香樟溃疡、香樟腐皮病、香樟干腐病。每年4月上旬至5月期间以及9月下旬为病害发生高峰。至10月底,病害逐渐停止蔓延。该病蔓延比较快,尤其在干旱的环境下,植株迅速枯死,但长势较好的香樟一般不会发生该病。是一种全株性传染病,不仅为害小苗木,也能为害大树。主要发生于江苏、广东、陕西、云南、浙江、湖南、安徽等地。传播途径一般有伤口、病苗、病残体、昆虫、林事操作、气流、风雨等。病害一般会发生在树干和主枝上。感病的植株会呈现出树皮的脆化,脱落,整个树干或半边树干发黑,该病害会引起整株植株死亡,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主要防治措施:

1.设立苗木检验制度,绿化工程苗一律要检验合格后,才可定植。

2.药剂防治:对定植前已流行香樟烂皮病的地块,在定植前应选用10%克线丹颗粒剂,或3%呋喃丹颗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至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淋,用以防治地下害虫危害造成病菌传染和本土病菌的传染危害。

3.香樟烂皮病发病后,可选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淋或浇灌。对发病初期的香樟树体,还可选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倍至100倍液涂抹其病部,一周内应连续用药3至4次。对病情特别严重的,应及时清除染病植株。

香樟白绢病的症状及防治


香樟白绢病,在我国南方发生比较普遍。主要危害樟树苗木,此外还为害油茶、楠木、柑桔、马尾松等。

症状

病原菌从苗木根颈处或离地面3~4厘米的茎基部侵入,受害处表皮松软,与木质部脱离,并呈显暗褐色芝麻状斑点,几天后,斑点上长出白色菌丝,皮层组织逐渐下陷,并长出白色丝绢状菌丝。在高温多雨时,菌丝扩展很快,不但能蔓延到成片的苗木茎基和根部,引起苗木根部腐烂,而且可以蔓延到附近土壤表层。在菌丝层中逐渐由菌丝交织成白色菌核,菌核逐渐变黄,最后变褐。菌核内部组织疏松,表面紧密坚硬,外形似油菜籽,散布在根颈和附近土表。所以,白绢病也称菌核性根腐病。病苗很快全株枯萎。有些树苗,叶片也能感染,病叶上呈现具有同心轮纹的褐色病斑,在背面生着菌丝和菌核。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白绢病由半知菌类无孢菌群小菌核菌(Sclestiumrlfsii)侵染所致。

发病规律

白绢病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9℃~32℃,在适温和高湿环境下,病菌生长特快,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存活。菌丝在旱地里能存活4~5年。菌核萌发产生菌比,在高温多湿时,菌丝生长特快,所以白绢病多在夏季多雨的时候发生,一般在5月底开始,6~7月间最为严重,一直至10月初才停止。尤其在贫瘠的沙质土壤中,苗木密度大,圃地排水不良,苗木生长纤弱,抗病力差,病害更易流行。在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里育苗,虽然病菌仍能生长繁殖,但由于苗木生长健康,抗病力强,白绢病则少发生。

防治方法

①营林措施。苗木生长不良时,易发生白绢病。所以应增施有机肥料,及时间苗和分床,加强中耕除草等抚育管理工作,使苗木健壮,提高抗病力,是防治的基本措施。

②苗圃要进行土壤消毒,肥料要充分腐熟,避免带入病原菌。白绢病菌的菌核在旱地可存活数年,但在水中半年后即可死亡,故在发病严重的地区,育苗地应与水稻轮作。如必须连作最好在播种前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土壤消毒药剂以千分之一的升汞或1%的硫酸铜,波美5度石硫合剂较好。

③病害发生时,将病苗拔除烧掉,迹地撒上石灰,并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撒在健康苗木根颈处及根际土壤表面,也可用10~20%的酸性升汞水浇根保苗,抑制白绢病的扩展。取升汞50克,溶于100毫升盐酸中,然后加水50公斤,即成10%的酸性升汞,极毒,不可入口,使用时要注意人畜安全。升汞对铝有强腐蚀性(形成汞铝合金),所以,不能用铝盛装升汞水。也可用1%硫酸铜浇灌苗木根部,或用赛力散与土混合,撒在苗床上都有一定的效果。

黄花菜叶枯病(炭疽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病害从幼苗期就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花苔。发病初期,叶片上、中部的边缘或叶尖产生水渍状退绿小点。以后沿叶脉逐渐向上下蔓延,成为退绿条斑。若病斑产生于叶尖,则叶尖枯死,然后沿叶脉向下扩展,使整张叶片的上部枯死。病健交界处呈赤褐色,中央为深褐色,其上产生很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多时,相连成为大斑,最后全叶枯死。花苔受害,首先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变成黄褐色,长卵圆型病斑,病健交界处深褐色,病斑中央产生小黑点,发病严重时可使花苔枯死。

病原ColletotrichumliliacearumFerr.(VermicularialiliacearumWestd)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真菌。分生孢子盘黑褐色,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每1分生孢子盘具有1~65根暗褐色刚毛,刚毛有1~5个分隔。分生孢子梗短,无色,不分隔。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6~20m3m。

发病规律此病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发病,5~6月发病最重。雨水多、湿度大、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天气干旱、排水良好的地块发病较轻。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单一施用氮肥或施氦肥过量的地块发病较重,而施用有机肥料的地块发病较轻。

防治

1.加强培育管理:适时中耕松土,加强秋冬季培育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或病害还未蔓延开时,剪除病叶后再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40%稻瘟净600~7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2~3次。

怎样识别和防治黄花菜叶枯病


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花薹,幼苗期便可受害,染病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灰白色小点,渐渐向下向内发展形成大斑块,病斑中间浅褐色,边缘深褐色,常常许多病斑相连成褐色大条斑,致使叶片局部或整叶枯死。花薹受害开始出现湿润状斑点,逐渐扩大形成椭圆形淡褐色病斑,病部和健部界限分明,雨后或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灰黑色霉层。

此病是由一种称为泡囊匐柄霉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病斑上所见灰黑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孢子梗成丛长出,淡褐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暗橄榄色,有纵隔分隔。

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风雨传播,在平均气温15摄氏度以上,有雨、湿度大时即可萌发长出芽管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生长季可频频进行再侵染使病情不断加重。霉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平均温度18-23摄氏度的条件下,最适于病害流行;田间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植株缺肥、地势低湿、土质粘重、以及偏施或重施氮肥等发病也较重。

防治黄花菜叶枯病应以加强栽培管理防病措施为主辅以及时喷药保护。

1.加强栽培管理,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因病菌来源主要是田间遗留的病残体,故应随时搞好清园工作,翻晒土壤,整平畦面,增施优质有机底肥,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20公斤及适量硅肥,中期适当喷0.1%硼酸等有增强植株抗病性作用;搞好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以利通风降温,雨后及时排水。2.发病初期喷药保护,可选用下列药剂:(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黄花菜叶斑病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萼。叶片初生淡黄色小斑,扩大后呈椭圆形大斑,边缘深褐色,斑四周具黄色晕圈,中央由黄褐色变成灰白色,湿度大时,病斑与叶片相似,有时几个病斑汇合成10多厘米长凹病区,影响花薹生长及花蕾的形成,或致花薹折断而死。

病原:病原为真菌,中文名:同色镰孢(FusariumconcolorReink),属半知菌亚门。病菌产生大小两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稍直或弯曲,具隔膜3-5个,多为3个,大小24-773.2-5.5微米。小型分生孢子单胞,卵圆形,发生少。厚垣孢子球形,1-2个细胞,间生或顶生,平滑或稍具皱,大小7-157-11微米。病菌生育适温15-20℃,最高35℃,最低8℃。除侵害黄花菜外,还可引起蚕豆根腐。

发病规律: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秋苗的枯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天条件适宜,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侵染叶片或幼苗,经3天潜育即显症,显症后6-7天,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春黄花菜枯死后,病菌可在枯叶和花薹上越夏进入秋季侵染秋苗。偏施氮肥,叶片生长柔嫩,土壤粘重,管理粗放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把秋苗培育好,增强抗病力,采摘黄花后迅速割苗,及时清除秋苗田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春苗大量发新叶时,追施氮肥不要过多,并注意适时更新复壮老蔸。

(3)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上述药剂要注意交替或轮换使用或混用,以利提高防效,延缓产生抗药性。

马铃薯病毒病如何防治


马铃薯x病毒(PotatovirusX简称PVX),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症,有时产生斑驳或环斑。病毒粒体线形,长480一580nm,其寄主范围广,系统侵染的主要是茄科植物。病毒稀释限点100000一1000000倍,钝化温度68—75℃71畴体外存活期1年以上。马铃薯S病毒(PotatovirusS简称PVS),在马铃薯上引起轻度皱缩花叶或不显症。病毒粒体线形,长650nm,其寄主范围较窄,系统侵染的植物仅限于茄科的少数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10倍,钝化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3—4天。马铃薯A病毒(PotatovirusA简称PVA),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或不显症。病毒粒体线形,长730nm,其寄主范围较窄,仅侵染茄科少数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0倍,钝化温度44—52℃,体外存活期12—18小时。马铃薯Y病毒(PotatovirusY简称PVY),在马铃薯上引起严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病毒粒体线形,长730nm,该病毒寄主范围较广,可侵染茄科多种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00一1000倍,钝化温度52—62℃,体外存活期1—2天。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01eafr011virus简称PLrV),病毒粒体球状,直径25nm。该病毒寄主范围主要是茄科植物。在马铃薯上引起卷叶症,病毒稀释限点10000倍,钝化温度70℃,体外存活期12—24小时,2℃低温麓婊?天。此外TMV也可侵染马铃薯。

为害症状

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发生规律

以上几种病毒除PVX外,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凉山区栽植的马铃薯发病轻。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响本病的发生程度。

防治要点

(1)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

(2)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在条斑花叶病及普通花叶病严重地区,可选用白头翁、丰收白、疫不加、郑薯4号、乌盟601、陇薯161—2、东农303、鄂马铃薯1号、鄂马铃薯2号、克新1号和广红二号等抗病品种。

(3)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尤其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的条斑花叶病毒更要防好。使用药剂参见本书蚜虫防治法。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5)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倍液、1.5%植病灵K号乳剂10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一700倍液。

番茄病毒病如何防治


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

①曲叶型又称黄化卷叶病毒(TY病毒病),为近年来发现的毁灭性番茄病害。上部叶片黄化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皱缩,增厚,卷曲;上部节位开花困难,或无花序着生;染病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明显矮化。

②花叶型为最常见的症状。叶片出现黄绿相间或深绿、浅绿相间的斑驳,有时叶脉透明;严重时叶片狭窄或扭曲畸形,引起落花、落果。果实小,植株矮化。

③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实上。叶片上有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斑,有的叶脉坏死,并由主脉向支脉发展;茎蔓上呈褐色长条形斑;果实畸形,果面具暗褐色凹陷斑块或水烫状坏死枯斑;严重时植株萎缩变黄,最后枯死,甚至绝收。

④蕨叶型顶部叶片特别狭窄或呈螺旋形下卷,并自上而下变成蕨叶状,有时几乎无叶肉;花瓣增大,形成“巨花”,开花后很少结果;病果畸形,果心呈褐色;植株不同程度矮生。

除以上症状外,还有巨芽型、黄顶型等,田间经常几种症状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及时防治蚜虫、蓟马、白粉虱等为害。

②种子处理: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40~5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后催芽播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氨基寡糖素;吗胍?乙酸铜;香菇多糖,或盐酸吗啉胍。

如何防治石榴干腐病


石榴干腐病是影响石榴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我国南北各大产区均有发生,它是目前石榴树中途死亡的主要原因。那么,石榴干腐病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石榴干腐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石榴萼筒处发病症状

石榴干腐病发病初期

石榴干腐病病果干缩成僵果悬挂在枝上

石榴干腐病为害树干引起翘皮

石榴干腐病为害果树的枝干,同时也侵染花器、果实、果枝和新梢。在枝干发病的初期,皮层呈黄褐色,逐渐变为深褐色。之后被害部位的表皮会失水干裂,粗糙不平。病灶部位发展迅速,深达木质部位,病皮开裂,最终会使得全枝或树体逐渐干枯死亡。

干腐病的病菌主要是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树枝、僵果和病果台上越冬,果园内堆放的病枝残干和病落果也是重要病源。次年春季产生孢子进行侵染,随风雨传播。石榴干腐病的发病诱因很多,一般幼树发病少,老树发病多,挂果量大的发病严重。在果园中湿度过大时也易引起病害的流行。在品种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净皮甜和大红甜是比较抗病的品种。

在石榴干腐病的防治上,可以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石榴树本身抗病害的能力。饱施有机肥,生长后期控制氮肥,增施磷肥、钾肥。发现病枝、病果及时剪除,枯枝落叶需深埋,防止病害传播。同时,保护树体,防伤防冻也是重要防治措施之一。对伤口涂药保护,在入冬前树干要涂白,杀灭病菌,避免树体冻伤。

喷药防治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树体发芽前可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前喷30%绿得宝6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果实膨大期前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采收后全园细喷45%代森铵500-600倍液,杀灭所存病菌。

粟红叶病如何防治


为害症状

植株红化或黄化,影响结实。是我国北部粟、黍分布区发生普遍的病毒性病害。发病株率0.2%一5%。苗期染病重的枯死,轻的生长异常。抽穗前后染病植株呈现紫红色或不正常黄色,穗颈变短,植株矮化,造成部分小穗或全株不实。

发生规律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靠玉米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传毒。

防治要点

(1)选用抗病品种。(2)喷药消灭传毒蚜虫。(3)必要时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播种春蚕豆适当晚播,冬蚕豆避免晚播。(4)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土壤过干过湿,增施过磷酸钙,提高寄主抗病力。(5)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40%拌种双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6)育苗床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1混合,每m28g与10—15kg细土混匀,播种前取1/3铺底,2/3盖在种子上。(7)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一7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100—1200倍液、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6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40—50mg/kg,隔7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如何防治板栗干枯病


栗干枯病又称栗胴枯病、栗树腐烂病、栗疫病,是栗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各主要板栗产区均有发生,部分产区受害严重,南雄种植的板栗受害也非常严重。被害栗树树皮腐烂,树势变弱,重则造成死枝死树。 一、危害症状栗干枯病危害树干、主枝和小枝。发病初期枝干退绿,并逐渐变为黄褐色圆形斑点,而后发展成较大的不规则的赤褐色斑块,最后围抱整个树干,并上下扩展。病部略微凹陷,病组织松软,稍隆起,有时流出黄褐色汁液。刮病树皮时,可见病组织溃烂,呈赤红褐色水渍状,有浓的酒糟气味。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部逐渐失水、干缩、外观呈灰白色,并在病皮下产生黑色小粒点。到最后病皮干缩开裂,病部周围形成愈伤组织。病部斑块环绕枝干10天后,上部枝条枯死。幼树多在树干基部发病,致使上部枯死,病部下端产生愈伤组织。夏天,病部以下长出大量分蘖,有的果农把他们培养成主枝。实际上这是徒劳无益的,因为翌年春季,基部旧病斑又继续溃烂,分蘖枯死。如此反复,到最后树干基部形成一块大瘤状愈伤组织至到病树死亡。 板栗树上小枝发病多发生在桠杈部位。在栗树发芽后不久,有时会发生有的枝条新叶产生萎蔫现象。这时,如果仔细观察该枝条就会发现环缢的病斑。对于这类枝条,有的并不立即死亡,仅发芽较晚,叶小而黄,严重时叶边缘焦枯,不抽新梢或抽梢很短,不久整个小枝干枯死亡。 二、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皮内越冬。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从树皮上的伤口侵入。早春气温回升至栗树发芽前后是病害发生最严重时期。原来的旧病斑扩展很快,常在较短时间内绕树枝一圈,使幼树或大枝枯死。据观察,发病与冬季和早春的日灼有一定关系。树干上原发性病斑多集中在西南面或南面,北面则相对较少。早春气温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发病重,秋冬干旱年份,第二年春发病有明显加重。对土壤肥沃、土层较厚的栗园和树势健壮的栗树,发病较轻。高接换种后的接口及附近树皮容易发病,实生树发病较少。栗树休眠期前后发病重,密植园及管理粗放园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及时刮治:对溃烂的病斑及时刮除,以防止病斑扩大。对刮后的病疤涂抹10%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浆或843康复剂原液。 2、栽培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丰产、抗病品种进行栽植。 3、加强栽培管理:加强管理,控制密度和留枝量,减少伤口。因病菌多在树势衰弱的植株上寄生,而且多从伤口侵染,故需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水,培养壮树,及时治虫和防寒。对土质瘠薄的栗园,应逐年深翻改土,增施农家肥和翻压绿肥。山坡地栗园要搞好水土保持,促进根系发育,应敷以混少量腐烂敌或843康复剂的药泥,外包扎薄膜。以防止接口水分散失和病菌侵入。 4、清除病源:及时拔除病株和剪掉病枯枝,并集中烧毁。剪除病、枯枝时,须从病部以下带健康枝段剪掉,并涂药保护伤口。 5、树干培土:主干近地面发病较多的幼树园,在刮除病斑的基础上,于晚秋对树干进行培土,翌年3-4月份解冻后及时将土扒开。 6、树干涂白:晚秋结合冬季清园对树干进行涂白。配制方法:生石灰12公斤,食盐2-3公斤,大豆汁0.5公斤,水40升。先将生石灰用水溶解,再加入大豆汁和食盐,搅拌成糊状即可。用其防治栗干枯病,于初冬在刮除病斑后,用白涂剂刷树干和主枝基部,防止树体冻伤和日灼,以减少发病。

《如何防治香樟黄花病》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