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大豆炭疽病的症状及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1病害症状

带病种子相当大部分于出苗前即死于土中,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病菌自子叶可侵入幼茎,为害茎及荚,也为害叶片或叶柄。

1.1子叶病害症状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在出苗的子叶上有黑褐色病斑,边缘略浅,病斑扩展后常出现开裂或凹陷,气候潮湿时,子叶变水浸状,很快萎蔫、脱落。

1.2叶病害症状叶上染病,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内部浅褐色,病斑上生粗糙刺毛状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1.3茎病害症状初生红褐色病斑,渐变褐色,最后变灰色,不规则形,上生浓密刺毛状黑点,常包围整个茎。

1.4荚病害症状荚上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分生孢子盘有时呈轮纹状排列,病荚不能正常发育,种子发霉,暗褐色并皱缩或不能结实。

1.5叶柄病害症状叶柄染病,病斑褐色,不规则形。

2发病规律

病菌在大豆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播种后从病种长出的病苗在潮湿条件下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侵染传播。发病适温25~28℃,病菌在12~14℃以下或34~35℃以上不能发育。生产上苗期低温或土壤过分干燥,大豆发芽出土时间延迟,容易造成幼苗发病。成株期温暖潮湿条件利于该菌侵染。

3防治技术

①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保证种子不带病菌,合理密植,采用西文施肥技术,提高抗病力。②及时排水,降低豆田湿度,避免施氮肥过多,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实行3a以上轮作,减少越冬菌源。⑧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深耕及中耕培土。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气滞留。④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拌后闷3~4h。也可在开花后喷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

wWW.zW59.coM

延伸阅读

木棉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


木棉[BombaxmalabaricumDC.木棉科]

【症状】

叶片多自叶尖、叶缘始现病斑。病斑近圆形、半圆形、椭圆形以至不定形,茶褐色至黑色,直径数毫米至1厘米以上,斑边缘分界明显或不明显,外呈较宽阔的变黄色部,斑面有时现隐约可见的轮纹,其上还可见散生或轮生的小黑点(病菌分孢盘),病斑相互连合时叶片大部分变黑干枯,叶片易脱落。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eoes-porioidesPenz.]。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盘在病叶上或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风雨传播,从寄主伤口、自然孔口侵入或直接侵入致病。病害自4月木棉抽叶时即可发生,以7~9月的高温高湿季节发病较重。发病的迟早、轻重同当年的台风和降雨情况密切相关。

【防治方法】

①冬春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随即地面及植株喷药一次,可减轻发病。

②于抽叶期和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1∶1)800~1000倍液,或40%多硫胶悬剂6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粉5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粉600倍液。视天气和病情连续交替喷施3~4次,隔7~15天喷一次。

含笑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


含笑花,拉丁文名:Micheliafigo(Lour.)Spreng。常绿灌木,高2-3米,树皮灰褐色,分枝繁密;叶革质,狭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期3-5月,果期7-8月。原产中国华南南部各省区,广东鼎湖山有野生,生于阴坡杂木林中。芳香花木,苞润如玉,香幽若兰。

含笑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造成病叶早落。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小斑点,周围有黄色晕环,后逐渐扩展成2-10毫米圆形或不规形的病斑,有的病斑可相互连结成大斑块。病斑呈深褐色至灰白色,有轮状斑纹,边缘黑褐色,稍隆起。病部中央散生或轮生黑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含笑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腔胞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毛盘孢属的木兰炭疽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埋生于寄生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盘内,分生孢子长筒形,单细胞,以此侵染传播病害。病菌最适的生长发育温度为20-24摄氏度,最低为12摄氏度,最高为33摄氏度。

含笑炭疽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或落叶上越冬。3月上旬分生孢子成熟,随风雨溅散,飘扬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为主。5-6月为发病盛期。6月以后高温季节基本停止,10-11月又有病害出现,病菌大多为害植株下部叶片。缺肥、缺水,叶片黄化时,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

1、适时施肥、淋水,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2、随时清除地上、地下病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来源。

3、发病前喷0.5%波尔多液保护,发病期间喷洒75%百菌清800倍液。

油桐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


炭疽病是油桐上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油桐产区都有发生,危害千年桐、侵染叶片、果实及枝梢,引起早期落叶、落果以及树势衰弱,产量下降。

症状叶片感病后,生出红褐色斑点,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由红褐色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病斑边缘呈暗色,中央常生不明显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可产生粉红色粘质的分生孢子堆。病叶后期皱缩、焦枯、提早脱落。受害果实表面生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渐渐扩大为软腐状,后期干燥失水成黑褐色、中央凹陷的枯斑,其上呈现黑色粒状子实体,遇雨产生粉红色或橘红色分生孢子堆。感病的当年生新梢呈干枯状。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称围小丛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黑色,近球形或扁球形,单个埋生,具乳突状孔口,大小为81.7-125.5m80.5-108.5m。子囊无色,棒状,大小为40.0-51.2m10.2-16.5m。子囊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较弯曲,在子囊内呈双行交错排列,大小为10.5-18.2m5.5-7.4m。

其无性世代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盘生于寄主表皮下,大小为78.9-129.6m41.2-55.0m。刚毛褐色,有1-3个分隔,大小24.0-81.9m3.2-4.5m。分生孢子梗棍棒状,集生于分生孢子盘上,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或肾形,两端钝圆或一端钝圆、一端稍尖。

发病特点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子囊壳在病部组织内越冬,次年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新叶或幼果上。通过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潜育期2-7天。当年产生的分生孢子,在适宜环境可多次再侵染。由于各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其发病时期也不同。在我国南方多在3-5月份发病,而河南省多在6月底开始发病。通常是大气气温升到18-20℃,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开始发病;7-9月份,气温在28℃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下,病害停止发生。当千年桐纯林面积大,管理又很粗放,易发病,且病情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营造千年桐混交林,加强营林措施,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林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果病叶,减少病原。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洒70%托布津4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也可在雨后或早晨撒施草木灰(3份)和生石灰(2份)混合剂进行防治,均可取得显著效果。

樱花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


症状

樱花炭疽病发病时,主要于开花前后在幼嫩叶上形成茶褐色的圆形病斑,病斑相互愈合可引起叶片穿孔。6月份以后叶片变硬,叶面肝病斑粗糙,为黑褐色小型或大型及不规则形病斑。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并引起枯芽。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病原菌为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an)SpauldingSchrenk,属于囊菌亚门,球壳菌目,小丛亮底。无性阶段为GloeosporiumfructigenumBerk属半知菌的黑盘孢目盘圆孢属。

侵染途径

病菌以南丝在枯死的病芽、枯枝、落叶痕及僵果等处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借风雨传播为害。发病潜育期在成熟果实上为2一4天,幼时上为4天,老叶上则可长达3~4星期。因本病靠雨水传染,所以降雨多的年份,发病相应较重。病菌发有温度为10一30℃,以25℃为最适。

防治方法

1、清除越冬菌源,即彻底清除树上病枝、僵果。

2、谢花后半月,病菌开始侵染时,喷布第一次药剂,可选用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剂(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混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多菌灵与退菌特混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混加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后根据药剂残效期,每隔15~20天,选择喷布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其它杀菌剂。

如何防治含笑炭疽病


病原病原菌为刺盘孢菌。害叶片,病叶早落。浙江各地的公园、家庭栽植的含笑均有发生。

症状特点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针头状大小的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带。病菌多从叶尖或叶缘侵入,病斑扩大后可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斑块。病斑呈深褐色至灰白色,有轮状斑纹,边缘黑褐色,稍隆起,病部中央散生或轮生褐黑色小点,潮湿的天气出现粉红色胶状物,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最后病叶黄化脱落。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或落叶上越冬。每年3月上旬分生孢子成熟,随风雨溅散、漂移传播。病菌多从机械损伤、虫伤或日灼伤口侵入。5~6月为发病盛期,盛夏高温病情缓解。10~11月又有病害出现。病菌大多为害植株下部叶片。缺肥、缺水、叶片失绿时,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

1、搞好产地病害防除,避免向非疫区四处传播。

2、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焚毁,最大限度地降低疗害的再传播源。

3、病菌借雨水传播。秋冬季应进行病株及残体的清理,盆栽茶花应注意病、健株分开管理。浇水时应避免喷灌,减少病菌的传播机会。

4、药剂防治可以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8天喷一次;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每8~15天喷一次。

玉米炭疽病如何防治


玉米炭疽病(cornanthracnose)是一种针对玉米发作的真菌性病害。这是一个常见的玉米病害.病原菌侵染玉米页片和茎杆,引起玉米茎基腐,造成玉米减产。危害的真菌为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属于半知菌亚门。主要为害叶片,变现在:病斑梭形至近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大小2~4×1~2(mm),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为害症状

早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梭形至近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大小2~4×1~2(mm),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在严重发生时,这个病原菌也能造成植株顶端时死亡,侵染玉米茎杆,引起玉米茎基腐,造成玉米减产。茎基腐引起的减产往往大于叶部病斑引起的产量损失。

传播途径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块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发病条件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地,土壤得不到深耕,耕作层浅缺少有机肥;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衰弱,发病重。(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或长期连阴雨的年份发病重。

地理分布

全国普遍发生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垦粘2号、渝糯1号、西玉7号、白粘早玉米、黄粘早玉米等优良品种。2、实行3年以上轮作,深翻土壤,及时中耕,提高地温。3、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4、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5、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6、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7、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9、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及时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10、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即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

生物防治

浸种剂80%抗菌剂402水剂50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发病时喷施2亿活芽孢/ml假单胞杆菌水剂(叶扶力)500~800倍液。80%抗菌剂402水剂8000倍液。

化学防治

拌种剂用种子重量用种子0.2%的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拌种,堆闷24~48小时后播种。用种子重量0.7%的50%萎锈灵或50%敌克松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拌种。用5%根保种衣剂拌种,拌种方法:先把药剂加适量水喷在种子上拌匀,再堆闷4~8小时后直接播种。喷施用药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如何防治芦荟炭疽病?


芦荟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内越冬,发育适温为21~28℃,高温高湿、园圃郁蔽有利发病;盆土过湿,园圃疏于清沟排渍或偏施过施氮肥发病率增加;日常管理操作及运输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机械伤口极易发病。下面中国农药第一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如何防治芦荟炭疽病?

芦荟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1、症状识别:

叶尖、叶缘多先呈现病斑,病斑半圆形,黑褐色;叶面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6mm,黑褐色,并很快扩展成大斑,中部微下陷,边缘略隆起,其上散生小黑点。多发生于老龄及有伤口的叶片上,可导致叶片折弯、干缩,影响生长。

2、防治方法:

①适当控制氮肥施用并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避免淋水过度;过冬温室内温度应保证12℃以上。

②割除病叶并集中深埋;少量病斑可局部切除,随即在伤口处涂药保护。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喷施壮茎灵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

③病害流行季节选喷58%瑞毒霉锰锌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50%代森锰锌或25%施宝克600倍液等+新高脂膜防治。

如何防治草莓炭疽病


为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匍匐茎和叶片,花和果实也可染病,发病适宜温度为30℃左右,属典型的高温病害。发病症状可分为局部病斑和整株萎蔫两种,匍匐茎和叶柄发病时,发生近黑色的长圆形局部病斑,病斑呈溃疡状,凹陷,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肉色霉菌。整株萎蔫型病株在发病初期只有1~2片幼叶白天萎蔫下垂,傍晚恢复,但几天后即枯死,无病新叶保持绿色不畸形,枯死株茎部由外到内逐渐变成褐色,只有维管束不变色。

发病规律:致病菌属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的草莓炭疽菌。病菌随被害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在7~9月份的高温季节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浸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老残叶多、植株徒长、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选用新明星、达赛莱克特、宝交早生等抗病品种,丽红、芳玉等品种易感病;②育苗圃和假植圃进行轮作,育苗期间加强植株和匍匐茎管理,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老叶等病残体;③在发病初期用2%武夷菌素水剂喷布,浓度5毫升/-Yl-,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③药剂防治。在匍匐茎生长期可喷布75%百菌清6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50%敌菌丹500~800倍液进行防治。或80%炭疽福美500~600倍液等。

茶炭疽病的病因及防治


茶炭疽病

英文名

Teaanthracnoseo

病原

茶盘长孢Gloeosporiura-sinesisMiyake,属半知菌亚门。

寄主

茶树、油茶、山茶、茶梅等。

危害

重要的叶部病害该病菌只能侵染幼嫩叶片,但由子病菌的潜育期较长,往往在幼嫩叶片上侵染,症状却表现在成叶上,引起人们误认为病菌只侵染成叶、老叶。

分布

各产茶区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当年生成叶,老叶和嫩叶发病较少。从叶片的边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初为水溃状浅绿色病斑,迎光看病斑呈现半透明状,后水渍状逐渐扩大,病斑变为黄褐色。后期由褐色变为灰青色,病健组织分界明显,病斑大小常以中脉为界,病斑正面散生许多细小的黑色粒点,即分生孢子盘^与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相比,炭疽病的分生孢子盘最小,排列较密。早春在老叶上可见到黄褐色的病斑,其上有黑色小粒点,这是越冬的后期病斑。还可见到表现水溃状正在扩展中的中期病斑。茶园中残留的两种病叶均是初侵染源。

病原物

(1)形态:①分生孢子盘圆形,黑色,直径71~143m,埋生,后期突破表皮外露。②分生孢子梗丝状,单胞,无色,大小(10~20)m(1.5~2)m。③分生孢子纺锤形,单胞,无色,两端稍尖,大小(3~6)m(1~2)m,两端各具1个油球。(2)特性:温度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最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人。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温度在20~25℃左右,湿度90%左右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孢子成熟挤破表皮向外弹射,而后借风、雨传播到健康叶片上,在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侵人叶片组织中。发病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

茶炭疽病-2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2)环境: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口照短,早上露水持续时间长的茶园或阴雨多的茶区发病重。阴雨连绵的梅雨和秋雨季节发病重,常造成该病流行。阴山比阳山茶园发病多,低洼地比山坡发病多,品种间也有差异,叶质薄、持嫩强的发病多。(3)栽培:①生产上偏施、过施氮肥,缺少钾肥的茶园,易发病。②扦插苗圃,幼龄茶园,台刈茶园,由于叶片生长柔嫩,水分含量高,发病重。③雾多、餌水重的高山茶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云南大叶种、毛蟹、梅占、阿萨姆大叶种、台茶13号、金橘等抗病品种。②增施有机肥料,或氮钾混合肥,以提高抗病力,减轻发病。③台刈下来的枝叶和地面落叶要淸出茶园,并烧毁。早春摘除越冬病叶,带出茶园烧毁,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2)药剂防治:参见茶云纹叶枯病。

如何防治柿树的炭疽病


一、症状特征:此病主要为害果实和新梢。果实发病初期,出现针头大深褐色斑点,后病斑扩大呈现近圆形、凹陷、病斑直径5--10mm。病斑中部密生灰色至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空气潮湿时病部涌出粉红色粘稠物(分生孢子团)。1个病果上一般有一至多个病斑,受害果易软化脱落;新梢发病初期,发生黑色小圆斑,后扩大呈椭圆形、褐色,中部凹陷纵裂,并产生黑色小粒点,病斑长10--20mm,宽7一12mm,新梢易从病部折断,严重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

二、发病规律:柿炭疽病原属子囊菌球壳菌目,无性世代为GloeosporiumkakiHori。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斑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病干果、叶痕和冬芽等处越冬。第2年初夏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新梢、幼果。生长期分生孢子可以多次侵染。病菌可从伤口或表皮直接进入,有伤口时更易侵入为害。从伤口侵入时潜育期为3--6天,直接侵入时潜育期为6--10天。东台地区枝梢发病一般始于6月份,直至秋梢;果实发病时期一般始于6月下7月上,直至采收期。发病重时7月下旬果实开始脱落。炭疽病菌喜高温高湿,雨后气温升高,易出现发病盛期。夏季多雨年份发病重,于早年份发病轻。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9℃或高于35℃,不利于此病发生蔓延。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易发病。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完善水系,确保排灌畅通。雨水过多,排水不畅,加重病害发生。因此,雨季到来之前,应完善水系配套,保证雨止田干,及时降湿。

②改善通透,防止园内郁闭。通过夏剪剪除密挤枝、瘦弱枝、病虫枝,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

③平衡施肥,促进树体健壮。多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免枝条徒长,组织不充实,降低抗病力。

④清洁果园,彻底清除菌源。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园,剪除病枝梢,摘除病僵果;生长季及时剪除病梢、摘除病果,减少再侵染菌源。

2、化学防治

①休眠期:萌芽前喷施波美5度石硫合剂;

②生长季:6月中旬至7月中旬喷施2遍1:5:400--500倍波尔多液(后期影响果实外观光泽),7月下旬开始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退菌特1000倍(混加0.3%--0.5%尿素避免产生药害)。

如何防治火鹤花炭疽病


如何防治火鹤花炭疽病

火鹤花原产中美洲及南美的热带雨林中,自然分布区为阴暗、潮湿的沟谷中。火鹤花较喜光,但忌强光直射.夏季宜放置于北向阳台或有向阳窗子的房间。生长适温为20~25度,冬季室温不宜低于15度喜湿,相对湿度应在60%以上。日常管理中可多向叶面喷水,栽培基质宜排水良好。

一、火鹤花炭疽病症状

火鹤花炭疽病又称日斑病,发病初期叶上产生黄褐色小斑点,后渐变为圆形或长圆形病斑,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褐色,与健康部位有明显的分界。病害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植株提早落叶,影响生长。

二、火鹤花炭疽病病原及发病规律

系真菌病害,病原为盘长孢属的炭疽菌,多在病组织及盆土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助气流、水滴传播,在植株摆放过密、叶面长时间浸水、机械损伤等情况下发病严重。

三、火鹤花炭疽病防治方法

1、经常通风透光,保持较适宜的湿度;植株摆放不要过密;浇水时应注意不要喷射浇水,也不要在夜晚浇水。为增强植株抗性,可每隔15~20天喷施1次0.1%磷酸二氢钾溶液。

2、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植株,每年2次。也可每隔10~15天叶面喷洒I次75%百菌清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等。

金橘炭疽病应当如何防治


【症状】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叶片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初黄褐色,后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至深褐色,病斑稍凹下,有黑色小点,散生或轮纹状排列,潮湿时小点上出现粉红色胶状物,病叶易脱落,严重时全株仅残留少数叶片;枝梢上出现淡褐色斑,后逐渐干枯,灰白色,生有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向下扩展,使枝梢枯死。

【病原】病原为真菌,盘长孢状刺盘孢

【发病规律】还危害佛手、玳玳及其他柑橘类植物。病菌在病叶、病枝及病果上越冬,病枝上的病菌越冬后,从春季到秋季一直可产生分生孢子。条件适宜时,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和越冬后的分生孢子经风雨和昆虫传播,由植物的伤口、气孔或直接侵入表皮内。病菌易从伤口侵入,侵入后有潜伏侵染习性,待植株衰弱或环境条件有利发病时出现病斑。冬季冻害较重、早春低温、夏秋高温日灼害及多雨都有利病害发生和加重危害。

由于健康金橘的枝、叶、果内含有一种能抑制病菌的物质,使侵入后的菌丝不能继续生长,而成为潜伏状态,当寄主组织衰弱,抑制物质减少时,潜伏状态的菌丝就变粗大,迅速扩展分枝,引起发病。一个生长季节内,病害可发生多次侵染。

植物冬春受冻和春夏秋季多雨气候均为病害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一般情况下,树势强壮的发病轻或基本不发病,树势衰弱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冬季结合修剪摘除病枝病叶,清除落叶,集中销毁。防止冻害、日灼害和各种损伤。加强肥水管理,防治虫害,促进树木健壮生长。

(2)药剂防治:在春、夏、秋嫩梢期,各喷药1次,幼果期喷药1~2次;可选50%退菌特800倍液,或者用1:1:200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7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炭疽福美600倍液。

(3)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换盆。

《大豆炭疽病的症状及如何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