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黄瓜晚疫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黄瓜是属于功能型蔬菜,具有抗肿瘤抗衰老、防酒精中毒、降血糖、健脑安神等功效。所以对于种植黄瓜的农户都希望种植的黄瓜能够获得丰产。但是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病虫害侵袭,比如黄瓜晚疫病,那黄瓜晚疫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

一、黄瓜晚疫病有什么症状?

黄瓜晚疫病导致黄瓜的幼苗受害,由子叶和真叶边缘开始,向里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重者茎端部位和各侧芽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叶片枯死。植株甩蔓以后发病,叶片由叶缘开始里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大病斑,扩展迅速。天气潮湿时,病斑扩展也很快,常引起全叶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间淡褐色,常干枯脆裂。

二、黄瓜晚疫病如何防治?

1、选用耐病品种,播种前对种子消毒,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

2、嫁接防病。

3、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应合理施肥(特别是氮肥),改善透光强度,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WWW.ZW59.COm

4、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雨季到来之前,喷一次保护性杀菌剂。从苗期开始霜贝尔30ml兑水15kg喷雾,5-7天一次。用药可控制霜贝尔50ml+大蒜油15-20ml兑水15kg喷雾,3-5天一次。

三、黄瓜种植注意事项

1、重施化学肥料,轻视有机肥有人认为化肥越多越高产,因此盲目攀比化肥用量,轻施有机肥,造成土壤板结,地面盐渍化严重,地表形成绿苔,严重者形成红苔,根系在土壤溶液高浓度发育受阻,叶片老化,营养生长不良,产量下降。此类棚室应增施有机肥,少施或不施化肥,以减轻肥害。

2、结瓜期大量使用二铵这不符合黄瓜生长规律。追肥须知:膨果元素:碳、钾、氮、硅、钙、硼。1、CO2;2、钾肥应选用硝酸钾型肥料;3、氮肥尿素;4、硅肥喷2冲1一生4次;5、钙、硼元素叶面转化效果最快,建议叶面喷施追肥。

3、为降低温度,用草苫过度遮光在定植初期,光照强度大,为降低温度,适度遮光是可以的,但如遮光过度或冬季遮光,会造成光照不足,影响花芽分化,降低产量。应通过放风降低温度。

4、多种农药混配,浓度过高药液量大一是有些药剂间起化学反应,降低药效。二是好多药剂都是复配药,本身已经有过混配。三是浓度增加,叶片常浸在高浓度药液中,使叶片功能下降,老化加快,降低光合作用。

5、无病不打药,有病乱用药,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提前用药预防,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

扩展阅读

马铃薯晚疫病怎样防治


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马铃薯晚疫病是什么?

马铃薯晚疫病历年来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影响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显得极为重要。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凡马铃薯种植的地区均有发生,不抗病的品种在晚疫病流行时,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窖藏损失轻者5%~10%,重者在30%以上。晚疫病不但危害马铃薯,还可对番茄、辣椒、茄子等造成危害。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害症状

马铃薯植株叶、叶柄、茎及块茎均能被侵染受害。叶片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生出一圈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尤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和叶柄,致使叶片萎蔫下垂。气候干燥时,病斑干枯变褐。茎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条斑,气候潮湿时,表面也产生白霉。块茎受害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形病斑,稍下陷,下层薯肉变为褐色。土壤干燥时,病部发硬于缩,潮湿时也可长出白霉。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今年我县秋马铃薯种植面积大,普遍长势良好,结合师宗历年进入秋季阴雨连绵,低温多湿,昼夜温差大的实际,容易发生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别,因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容易发生变异,垂直抗病品种裁培几年后,容易丧失其抗病性,所以应选用具有多基因的抗病品种或水平抗病性种。

2、建立无病留种田,消灭初侵染源:由于带病种薯是唯一的初侵染源,建立无病留种地,可以极大的减少初侵染源,从而有效的防止晚疫病的发生。留种地应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地方,留种地应与大田相距2.5km以上,以便减少病原菌传染的机会。此外,挑选无病种薯也可以减少初侵染源,而药剂浸种可以杀死种薯内部病菌,推迟晚疫病发生20天,降低病情指数约50%,100kg芽块用25%甲霜灵100g,加少量水浸沾或喷施。

3、加强田间管理:1):整地、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种植,采取中耕管理培土、清除烟根、开沟排水等措施,增施钾肥,提高抗病性。2):播种前精选种薯,淘汰带菌薯块,可减少田间中心病株的数量。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培土可减少游动孢子囊侵染薯块机会。在病害流行年份,适当提早刹秧,2周后再收获,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机会,降低薯怀带菌率。

4、药剂防治:在晚疫病发生的初期,要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并对中心病株周围30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洒化学药剂,以后视情况每隔7-10天喷药一次,一般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品可选择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大生M-45、72%杜邦克露、69%安克锰锌等。为了减少农药抗药性的产生,最好多种药剂交替使用。

总言而之,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危害严重,我县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其进行防治。要作到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多种防治措施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土豆晚疫病的科学防治


土豆,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安第斯山脉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土豆被栽培出来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土豆。

土豆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对温度的要求: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

土豆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促进胃肠蠕动,疏通肠道。

除此以外,土豆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土豆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土豆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量稍低;而这正好用全脂牛奶来补充。土豆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4倍左右,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土豆是降血压食物,膳食中某种营养多了或缺了可致病。同样道理,调整膳食,也就可以吃掉相应疾病。

土豆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

土豆晚疫病的科学防治

土豆晚疫病历年来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影响土豆品质与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进行土豆晚疫病防治显得极为重要。土豆晚疫病又称疫病,是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凡土豆种植的地区均有发生,不抗病的品种在晚疫病流行时,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窖藏损失轻者5%~10%,重者在30%以上。晚疫病不但危害土豆,还可对番茄、辣椒、茄子等造成危害。

土豆晚疫病的病害症状

土豆植株叶、叶柄、茎及块茎均能被侵染受害。叶片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生出一圈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尤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和叶柄,致使叶片萎蔫下垂。气候干燥时,病斑干枯变褐。茎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条斑,气候潮湿时,表面也产生白霉。块茎受害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形病斑,稍下陷,下层薯肉变为褐色。土壤干燥时,病部发硬于缩,潮湿时也可长出白霉。

土豆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土豆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今年我县秋土豆种植面积大,普遍长势良好,结合师宗历年进入秋季阴雨连绵,低温多湿,昼夜温差大的实际,容易发生土豆晚疫病。

土豆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土豆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别,因为土豆晚疫病菌容易发生变异,垂直抗病品种裁培几年后,容易丧失其抗病性,所以应选用具有多基因的抗病品种或水平抗病性种。

2、建立无病留种田,消灭初侵染源:由于带病种薯是唯一的初侵染源,建立无病留种地,可以极大的减少初侵染源,从而有效的防止晚疫病的发生。留种地应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地方,留种地应与大田相距2.5km以上,以便减少病原菌传染的机会。此外,挑选无病种薯也可以减少初侵染源,而药剂浸种可以杀死种薯内部病菌,推迟晚疫病发生20天,降低病情指数约50%,100kg芽块用25%甲霜灵100g,加少量水浸沾或喷施。

3、加强田间管理:1):整地、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种植,采取中耕管理培土、清除烟根、开沟排水等措施,增施钾肥,提高抗病性。2):播种前精选种薯,淘汰带菌薯块,可减少田间中心病株的数量。在土豆生长后期培土可减少游动孢子囊侵染薯块机会。在病害流行年份,适当提早刹秧,2周后再收获,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机会,降低薯怀带菌率。

4、药剂防治:在晚疫病发生的初期,要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并对中心病株周围30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洒化学药剂,以后视情况每隔7-10天喷药一次,一般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品可选择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大生M-45、72%杜邦克露、69%安克锰锌等。为了减少农药抗药性的产生,最好多种药剂交替使用。

总言而之,土豆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危害严重,我县土豆晚疫病的防治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其进行防治。要作到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多种防治措施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番茄晚疫病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番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红柿,是市面上主流的蔬菜之一,可以搭配多种食材制作各种美味,十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番茄不仅好吃,而且好种,相信有不少人也有在家种过番茄的经历,但无论是家种还是产业种植,都离不开病害的防治,这是提高番茄产量的必经途径。其中番茄晚疫病就是分布较为广泛的病害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番茄晚疫病的发病症状

番茄晚疫病从苗期开始一直到成株期都能发病,一般情况下,在番茄坐果后发病开始加重,不仅危害叶片、茎,其番茄果实也会受害。

叶片发病症状:病斑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边缘处开始,前期为墨绿色的水渍状斑点,后期病斑会扩散到主脉和叶柄,并有白色的霉层。

茎部发病症状:前期会有墨绿色的水渍状病斑,病情加重后会变成黑褐色的湿腐状,在湿度条件大的条件下,同样会在病斑边缘形成白色的霉层。

果实发病症状:果实感染晚疫病,其病斑多出现在靠近果柄的位置没,前期也是会出现墨绿色的水渍状病斑,后期变成褐色,同时会有凹陷,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

番茄晚疫病的发病原因

1、降雨和温度

番茄种植过程中,若遇到持续的下雨天气,田间湿度大大增加,则会加重晚疫病的感染危害,而且还具有持续时间长,传播快等特点。温度方面,温度在18-20度时容易发生晚疫病。

2、常年连作

在常年连作种植的情况下,晚疫病病原菌量逐年累积,并且抗性也会越来越强,因此防治起来也相对困难。

3、水肥管理

偏施氮肥,导致过量,会造成植株贪青旺长,加重病害的发生。而在下雨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排水也容易加重病情,尤其是在相对低洼的地块。

4、种植过密

种植过密导致田间通风性和透光性不良,番茄植株自身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在种植前选择对应抗病性强的番茄品种进行种植,是防治番茄晚疫病的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

2、加强管理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提高番茄植株的抗性,可大大减小晚疫病的发生几率。如水肥管理要得当,除了氮肥之外,磷肥、钾肥以及其它中微量元素也要补充,同时遇到下雨天气,要做好及时的排水措施。另外,要及时修剪,避免田间过于郁闭,保持透气性和透光性。

3、药剂防治

目前市面上针对番茄晚疫病的药剂有不少,比如喹啉铜、多抗霉素、丁吡吗啉、氰霜唑、嘧菌酯、氟啶胺、氨基寡糖素等,根据发生和防治情况,间隔7-10天,可多次喷施防治。

以上就是关于番茄晚疫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等内容介绍。总的来说,不仅仅是晚疫病,番茄在种植周期还会遇到各种病害问题,要做到及早的预防,而当感染病害时也不要惊慌,及时处理避免传播开来。

关于番茄晚疫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番茄脐腐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的科学防治技术


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英文:potato),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可以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作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注:幼芽有轻微毒性),有证据表明,马铃薯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4倍左右。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马铃薯为草本植物,地下茎块状,扁圆形或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长圆形,直径约3-10厘米,外皮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薯肉为白、淡黄、黄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地上茎呈菱形,有毛。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不相等的羽状复叶。小叶常大小相间,长10-20厘米;叶柄长约2.5-5厘米;小叶,6-8对,卵形至长圆形,最大者长可达6厘米,宽达3.2厘米,最小者长宽均不及1厘米,先端尖,基部稍不相等,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疏柔毛,侧脉每边6-7条,先端略弯,小叶柄长约1-8,毫米。伞房花序顶生,后侧生,花白色或蓝紫色;萼钟形,直径约1厘米,外面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花冠辐状,直径约2.5-3厘米,花冠筒隐于萼内,长约2毫米,冠檐长约1.5厘米,裂片5,三角形,长约5毫米;雄蕊长约6毫米,花药长为花丝长度的5倍;子房卵圆形,无毛,花柱长约8毫米,柱头头状。马铃薯圆球状,光滑,绿或紫褐色,直径约1.5厘米。种子肾形,黄色。花期夏季。马铃薯晚疫病的科学防治方法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

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或顺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边缘灰绿色,界限不明显,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1圈稀疏白霉,雨后或清晨尤为明显。空气干燥,病斑变褐、干枯,破裂或卷缩。茎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致叶片萎重卷曲,终致全株黑腐。薯块染病,初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病部皮下薯肉呈浅褐色至暗褐色,终致薯块腐烂。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日暖夜凉,空气潮湿,多雨,多雾,平均气温10―22℃,有利于病害发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发芽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病菌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浇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产生病薯,作为下一季的主要侵染源。

马铃薯晚疫病的科学防治技术:

1)选用脱毒种薯。引进繁育的费乌瑞它、中署2号、渭署3号等新品种一级脱毒种薯,可以推广种植。

2)种薯处理。严格挑选无病种薯作种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泡10―15分钟后晾干种植。

3)栽培管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2%克露粉剂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40%疫霉灵粉剂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粉剂500倍液,或30%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

苦瓜疫病有哪些症状?防治方法是什么?


苦瓜是一种含有特殊苦味的蔬菜,虽然吃起来苦,但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是非常适合夏季食用的蔬菜。苦瓜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管理不当等原因出现苦瓜疫病,那该病害有哪些症状?防治方法是什么?

一、苦瓜疫病有哪些症状?

苦瓜疫病为害茎、叶及果实。本病以蔓基部和嫩蔓节部发病较多,初呈暗绿色,水浸状,后变淡褐色,缢缩变细,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枯死,叶片色泽仍保持绿色;叶片发病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病斑暗绿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边缘不明显,有隐约轮纹,潮湿时,扩展很快,软腐,干燥时病斑停止发展,边缘褐色,中部青白色,干枯易破裂。瓜果发生暗绿色近圆形水渍状病斑,无明显边缘,很快扩展至整个果面,皱缩,软腐,表面生灰白色稀疏霉状物(孢子囊及孢囊梗)。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组织遗留在土中越冬,第二年菌丝或卵孢子遇水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到甜瓜上萌发芽管,产生附着器和侵入丝穿透表皮进入寄主体内,遇高温高湿条件2~3天出现病斑,其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病菌以两种方式产生孢子囊:一是由气孔抽出菌丝,菌丝分枝,在分枝上长出菌丝状孢子囊硬,顶端形成孢子囊;二是从气孔抽出较短的菌丝状孢子囊梗,顶端形成孢子囊。48、72、96小时后平均每1平方厘米叶片两面产生孢子囊数量分别为24.2、95.3、254.8个,接菌后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在叶面上静止2小时后萌发或孢子囊直接萌发长出芽管,开始从气孔保卫细胞间隙侵入,菌丝在叶片细胞间和细胞内扩散,也有从气孔伸出菌丝,再从气孔侵入或在叶面上扩展蔓延,经几天潜育即显症。甜瓜疫病发生轻重与当年雨季到来迟早、雨日多少、雨量大小、气温高低有关。发病早气温高的年份,病害重。一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遇有大暴雨迅速扩展蔓延或造成流行。生产上与瓜类作物连作、采用平畦栽培易发病,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

三、苦瓜疫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1、采用地膜覆盖高垄(畦)栽培,减少地面水溅病原。合理灌溉,控制田间湿度。雨季适当控制浇水,雨后及时排涝,做到雨过地干。遇干早及时浇水,浇水时严禁大水漫灌,并应在晴天下午或傍晚进行。多施有机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根深叶茂,提高抗性。及时进行植株调整,防治生长过密、通风透光不良。随时清除病叶并烧毁。

2、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选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50%钾霜铜可湿性粉剂600等药剂交替喷洒,每隔5~10天喷1次,连续3~4次。喷药要周到、细致,所有叶片、果实及附近地面都要喷到。

《黄瓜晚疫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