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的生产模式是。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关于提高无公害柑橘产量的生产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无公害柑橘生产的产地环境要符合《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5013),生产技术要符合《柑橘生产技术规程》(NY/T5015),包括选择合适的园地、选用优良品种、土肥树体管理和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控制等技术,其中,核心技术是肥料的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施肥以充分满足柑橘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推荐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为害。

(一)园地选择与规划

(1)园地选择:园地应选择在年平均温度16~22℃,绝对最低温度7℃,1月平均温度40℃,10℃的年积温5000℃以上的地区。要求土壤质地良好,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最好在1.5%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最好在60cm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地形地势要求坡度在20。以下坡度6~20的山地、丘陵,建园时宜修筑水平梯地。

(2)园地规划:修筑必要的道路、排灌和蓄水、附属建筑等设施,营造防护林。防护林选择速生树种,并与柑橘没有共生性病虫害。平地及坡度在6以下的缓坡地,栽植行为南北向。建议采用长方形栽植。坡度在6~20的山地、丘陵地。栽植行的行向与梯地走向相同。推荐采用等高栽植。梯地水平走向应有0.3%~0.5%的比降。

(二)品种和砧木选择

根据柑橘生态区划指标,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选择优良品种发展无公害柑橘生产。特别注意选择有较强抗病性、抗逆性的品种。溃疡病区优先考虑种植宽皮柑橘。适宜于柑橘的砧木有:枳、枳橙、香橙、枸头橙、红橘、朱橘、酸柚、酸橘等。盐碱土和石灰性紫色土宜选用枸头橙、香橙等,已感染裂皮病和碎叶病的品种(系)不能用枳和枳橙作砧木。

(三)栽植

一般在9~10月秋梢老熟后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冬季有冻害的地方宜在春季栽植,干热河谷区宜在5~6月雨季来临前栽植。容器苗或带土移栽不受季节限制。建议栽植脱毒苗木。栽植密度按每亩栽植的永久植株数计,甜橙一般以40~60株为宜,株行距3m(4~5)m;宽皮柑橘60~70株,株行距3m3.5m;柚类20~40株,株行距(4~5)m(5~6)m。栽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砧穗组合、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等而定。栽植穴长60cm,宽40cm,深30~40cm,将苗木的根系和枝叶适度修剪后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边镇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壤密接。填土后在树苗周围做直径1m的树盘,浇足定根水。栽植深度以根茎露出地面5~10cm为宜。

(四)土肥水管理

(1)深翻扩穴,熟化土壤:深翻扩穴一般在秋梢停长后进行,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0.4~0.5m。回填时混以绿肥、秸秆或经腐熟的人畜粪尿、堆肥、厩肥、饼肥等,表土放在底层,心土放在表层,然后对穴内灌足水分。

(2)间作或生草:柑橘园宜实行生草制,种植的间作物或草类应是与柑橘无共生性病虫、浅根、矮秆,以豆科植物和禾本科牧草为宜,适时刈割翻埋于土壤中或覆盖于树盘。

(3)覆盖与培土:高温或干旱季节,建议树盘内用秸秆等覆盖,厚度10~15cm,覆盖物应与根茎保持10cm左右的距离。培土在冬季中耕松土后进行。

可培入塘泥、河泥、砂土或柑橘园附近的肥沃土壤,厚度8~10cm。

(4)中耕:可在夏、秋季和采果后进行,每年中耕3~4次,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中耕深度8~15cm,坡地宜深些,平地宜浅些。雨季不宜中耕。

(五)施肥

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使用的叶面肥应已在农业部登记注册。人畜粪尿等需经50℃以上高温,发酵7天以上。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数量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

(1)土壤施肥:可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和土面撒施等方法。在树冠滴水线处挖沟(穴),深度20~40cm。东西、南北对称轮换位置施肥。土面撒施的肥料以造粒缓释肥为主。速溶化肥应浅沟(穴)施,有微喷和滴灌设施的柑橘园,可进行液体施肥。

(2)叶面追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选用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叶面追肥,以补充树体对营养的需求。高温干旱期应按使用浓度范围的下限施用,果实采收前20天内停止叶面追肥。

(3)幼树施肥:勤施薄施,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春、夏、秋梢抽生期施肥4~6次,顶芽自剪至新梢转绿前增加根外追肥。有冻害的地区,8月以后应停止施用速效氮肥。1~3年生幼树单株年施纯氮100~400g,氮、磷、钾比例为1:(o.25~o.3):0.5为宜。施肥量应由少到多逐年增加。

(4)结果树施肥:施肥量以产果100kg施纯氨o.6~o.8kg,氮、磷、钾比例以1:(o.8~1.o):(o.8~1.0)为宜。微量元素肥以缺补缺,作叶面喷施,按0.1%~0.3%浓度施用。

(5)施肥时间:采果后施足量的有机肥(基肥),氮施用量占全年的20%~40%;花前(萌芽)肥以氮、磷为主,氮施用量占全年的20%;稳(壮)果肥以氮、钾为主,配合施用磷肥,氮施用量占全年的40%~60%。微量元素肥在春梢生长期施用。

(六)水分管理

柑橘树在春梢萌动及开花期(3~5月)和果实膨大期(7~9月)对水分敏感。此期若发生干旱应及时灌溉,及时清淤,疏通排灌系统。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通过沟渠及时排水。果实采收前多雨的地区还可通过膜覆盖园区土壤。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果实品质。

(七)选择适宜树形,整形修剪

(1)变则主干形:干高30~50cm,选留类中央干,配置主枝5~6个。主枝间距30~50cm,分枝角45左右。变则主干形适宜于橙类、柚类、柠檬类。

(2)自然开心形:干高20~40cm,主枝(3~4个)在主干上的分布错落有致。主枝分枝角30~50,各主枝上配置副主枝2~3个,一般在第三主枝形成后,即将类中央干剪除或扭向一边作结果枝组。自然开心形适宜于温州蜜柑等。

(3)多主枝放射形:干高20~30cm,无类中央干。在主干上直接配置主枝4~6个,对主枝摘心或短截后,大多发生双叉分枝成为次级主枝(副主枝)。对各级骨干枝均采用短截、摘心、拉枝等方法,使树冠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多主枝放射形适宜于丛生性较强的柑等。

(4)修剪要点:幼树期以轻剪为主。初结果期选择和短截处理各级骨干枝延长枝,抹除夏梢,促发健壮秋梢。盛果期及时回缩结果枝组、落花落果枝组和衰退枝组。衰老更新期应减少花量,甚至舍弃全部产量以恢复树势。

(八)花果管理

(1)控花:冬季修剪以短截、回缩为主;进行花前复剪,强枝适当多留花,弱枝少留或不留,有叶单花多留,无叶花少留或不留;抹除畸形花、病虫花等。

(2)人工疏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后,只疏除小果、病虫果、畸形果、密弱果;第二次在生理落果结束后,根据叶果比进行疏果。适宜叶果比为:脐橙(50~60):1,普通甜橙(40~50):1,早熟温州蜜柑(30~35):1,中晚熟温州蜜柑(20~25):1,槿柑(60~70):1,柚(200~300):1。弱树叶果比适度加大。

(3)果实套袋:建议果实套袋。套袋适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生理落果结束后)。套袋前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对柑橘园全面喷药1~2次。喷药后及时选择生长正常、健壮的果实进行套袋。纸袋应选用抗风吹雨淋、透气性好的柑橘专用纸袋,以单层袋为宜。果实采收前15天左右摘袋。

(九)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1)使用原则:允许有限度使用能改善树体生长状况、提高果实产量、改善品质,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细胞分裂素类的使用:仅限于使用苄基嘌呤(BA)和激动素,使用范围限于:促进萌芽和促进伤口愈合;防止幼果脱落,提高坐果率。

(3)赤霉素类的使用:可使用所有赤霉素制剂,如赤霉素一3(赤霉酸,GA3,九二O)、赤霉素-4(GA4)和赤霉素-7(GA7)等。

(4)乙烯及其释放或诱导剂的使用:采用果实的催熟仅限于使用乙烯利(2一氯乙基膦酸),但采前7天禁止使用,采后禁止使用。采后果实的催熟仅限于使用气体乙烯。

(5)生长抑制剂的使用:生产上仅限于使用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使用范围限于:叶面喷布防止果皮粗厚、控制新梢生长和促进花芽分化,安全间隔期应在30天以上。其他生长抑制剂禁止使用。

(十)病虫害防治

(1)植物检疫:禁止检疫性病虫害从疫区传入保护区,保护区不得从疫区调运苗木、接穗、果实和种子,一经发现立即销毁。

(2)农业防治:种植防护林,选用抗病品种、砧木;园内间作和生草栽培,实施翻土、修剪、清洁果园、排水、控梢等农业措施,减少病虫源,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提高采果质量,减少果实伤口,降低果实腐烂率。

(3)物理机械防治:可用黑光灯引诱或驱避吸果夜蛾、金龟子、卷叶蛾等。大实蝇、拟小黄卷叶蛾等害虫对糖、酒、醋液有趋性,可利用其特性,在糖、酒、醋液中加入农药诱杀。可用黄板诱集蚜虫。人工捕捉害虫、集中种植害虫中间寄主诱杀害虫,人工捕捉天牛、蚱蝉、金龟子等害虫;嘴壶夜蛾的中间寄主木防己,可在嘴壶夜蛾发生严重的地区人工种植,引诱成虫产卵,再用药剂杀灭幼虫。

(4)生物防治: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人工引移、繁殖释放天敌,用尼氏钝绥螨防治螨类;用日本方头甲和湖北红点唇瓢虫等来防治矢尖蚧;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卷叶蛾等。最好应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还可以在田间放置性引诱剂和少量农药,杀死柑橘小实蝇雄虫,减少与雌虫的交配机会。

(5)化学防治:合理选择农药,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禁止使用高毒、高残毒或有三致(致病、致畸、致死)作用的药剂。对于中等毒性以上的药剂,每年每种药剂最多使用1次。其他允许使用的农药,每年每种药剂最多使用2次。限制使用和允许使用的农药也必须按要求控制施用量。

(十一)果实采收

鲜销果在果实正常成熟,表现出本品种固有的品质特征(色泽、香味、风味和口感等)时采收。贮藏果比鲜销果宜早7~10天采收,加工用果宜晚7~10天采收。

本文引自《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一书

zw59.com推荐

能提高产量的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


无公害玉米生产的产地要符合《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NY5332),整个生产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产地、优良的品种、整地、种子处理、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获入仓等,其中,核心技术是肥料的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施肥要把握平衡,即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推广高效、广谱、低残留玉米田化学除草剂;科学防治黏虫、玉米螟等虫害和草害。

(一)产地选择与整地

(1)选地:选择耕层深度大于20cm,保水保肥,排水条件较好的中、上等肥力的地块,以黑土、黑钙土、淡黑钙土、冲积土和厚层草甸土等土壤为好,同品种连作周期不超过2年。

(2)整地:秋翻秋整地:2~3年轮翻1次。前作收获后,及时灭茬施肥秋翻,做到根茬翻埋良好,耕深18~25cm,耕后及时耙、压,注意保墒,在秋季达到可播种状态。

秋翻春整地:秋翻地,待土壤化冻深度15cm左右时,就要耙、耢、起垄、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低洼地块:最好是秋打垄,便于晒垡散水。

顶浆打垄:春季土壤化冻15cm深时,在已清除根茬的地块上实行三犁成垄,深施底肥,随打垄,随镇压,以待播种。

(二)选用品种及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后期保绿期长的优良品种,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以耐密和半耐密型品种为主。

(2)种子处理:播种前15天进行1次发芽试验;播种前3~5天选无风晴天把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晒2~3天并选用通过国家审定登记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及丝黑穗病。采用催芽播种的,当种子拧嘴露白时摊开阴干后播种;对易感丝黑穗病的品种,用0.2%~0.3%速保利或o.4%粉锈宁拌种。如果采取催芽拌种,要在浸种后拌匀药再催芽。

(三)播种

当土壤5cm处地温稳定通过6~8℃、土壤耕层含水量在20%左右,即可开犁播种。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8%时,可在地温稳定通过5℃时抢墒播种。5~9月10℃的活动积温在2900℃以上的地区,最佳播种期为4月15~25日;5~9月10℃的活动积温在2700~2900℃的地区,最佳播种期为4月20~30日,最佳播种期要随春季土壤墒情适当调整,干旱年提前3~5天,多雨年推迟3~5天,以确保全苗。

对机械播种的,每公顷播种量35.0~45.0kg。刨埯种,每公顷播种量30~35kg。

(四)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种植形式等确定种植密度。水肥充足、株型收敛、小穗型品种宜密;水肥条件差、株植繁茂、大穗型品种宜稀。

(五)施肥

施肥要把握平衡,即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对于不同肥力的地块有针对的施用不同量的底肥、口肥和追肥。

(六)田间管理

(1)查田补种:播种后10天每隔5天进行1次查种、查芽,对坏种、坏芽应及时催芽坐水补种。

(2)间、定苗:幼苗3叶期间苗,4~5叶时定苗。留大苗、壮苗、齐苗,不要求等距,但要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留足苗,可多留一成苗,留作追肥前去掉弱、小、病、杂苗时备用,以保证定足苗。

(3)铲蹬:铲前深蹬一犁,除免耕地块外,当幼苗长到2~3叶时,进行铲前深膛一犁,深度20~25cm;三铲三蹬,及时铲瞠,做到三铲三蹬,搞好田间管理,雨季前拿大垄。

(七)病、虫、草害防治

(1)化学除草:每公顷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3~3.5L(75%宝收水分散颗粒剂20g)混50%乙草胺乳油2.5~3L(或72%都尔乳油2.5~3.0L或90%禾耐斯乳油1.5~2.25L)、50%都阿合剂3.0~3.75L、40%杀草特乳油3.75~4.0L、50%安威乳油3.75~4.5L。对水400~600kg,在玉米播后苗前土壤较湿润时进行土壤喷雾。干旱年份或干旱地区,土壤处理效果差,每公顷用4%玉农乐悬浮剂1.0~1.5L或40%阿特拉津胶悬剂3.75~4.5L。对水400~600kg在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在较干旱时使用高剂量,反之使用低剂量,苗带施药按施药面积酌情减量,施药要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不能使用低容量喷雾器及弥雾机施药。玉米与其他敏感作物间作地块禁用。

(2)黏虫: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如平均每株有1头黏虫,每公顷用5%来福灵乳油450mL对水400~500kg喷雾防治,还可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把黏虫消灭在3龄之前。

(3)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发现玉米螟虫,每公顷用3kgBT乳剂对水450kg喷洒,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7月上、中旬每公顷释放22.5万头(分两次、间隔5~7天)赤眼蜂,将螟虫消灭在孵化之前;设置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八)收获

玉米生理成熟后7~10天为最佳收获期,收获后玉米要及时扒皮,上站子(小站子或长站子)促脱水。

本文引自《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一书

能提升无公害苹果产量的生产技术


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园地、选用优良品种、土肥树体管理和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控制等技术,其中,核心技术是肥料的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所施用的肥料不要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为害。

(一)园地选择

无公害苹果园地建园时选择阳光充足,有灌溉条件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地下水位2m以上。平地建园应选择地势较高,便于排水的地块;山地建园选择坡度5~10为宜。坡度大时应修筑水土保持设施,坡向选择背风向阳的东坡、东南坡或南坡;丘陵地建园选择背风向阳,冷空气能顺利排除的中上部地段。生产的产地环境要符合《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5013)。

(二)品种和砧木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主栽品种;选择适合苹果生长的优良砧木。

(三)土壤管理

(1)深翻改土:分为扩穴深翻和全园深翻,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扩穴深翻为在定植穴(沟)外挖环状沟或平行沟,沟宽80cm,深60cm左右。全园深翻为将栽植穴外的土壤全部深翻,深度30~40cm。土壤回填时混以有机肥,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土层,然后充分灌水,

使根土密接。

(2)中耕:清耕制果园生长季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中耕深度5~10cm,以利调温保墒。

(3)覆草和埋草覆草在春季施肥、灌水后进行。覆盖材料可以用麦秸、麦糠、玉米秸、干草等。把覆盖物覆盖在树冠下,厚度10~15cm,上面压少量土,连覆3~4年后浅翻1次。也可结合深翻开大沟埋草,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

(四)施肥

(1)基肥:秋季果实采收后施入,以农家肥为主,混加入量氮素化肥。施肥量按1kg苹果施1.5~2.0kg优质农家肥计算,一般盛果期苹果园每亩施3000~5000kg有机肥。施寻方法以沟施或撒施为主,施肥部位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沟施为挖放射状沟或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沟深60~80cm;撒施为将肥料均匀地撒于树冠下,并翻深20cm。

(2)追肥:①土壤追肥:每年3次,第一次在萌芽前后,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期,以磷、钾肥为主,氮、磷、钾混合使用;第三次在果实生长后期,以钾肥为主。施肥量以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施肥特点确定。结果树一般每生产100kg苹果需追施氮1.0kg,磷(P2O5)o.5kg、钾(K20)1.0kg。施肥方法是树冠下开沟沟深15~20cm,追肥后及时灌水。最后一次追肥在距果实采收期30天以前进行。②叶面喷肥:全年4~5次,一般生长前期2次,以氮肥为主;后期2~3次,以磷、钾肥为主,可补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3%,硼砂0.1%~0.3%。最后一次叶面喷肥在距果实采收期20天以前进行。

(五)整形修剪

冬季修剪时剪除病虫枝,清除病僵果。加强苹果生长季修剪,拉枝开角,及时疏除树冠内直立旺枝、密生枝和剪锯口处的萌蘖枝等,以增加树冠内通风透光度。

(六)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采取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翘裂皮、翻树盘、地面秸秆覆盖、科学施肥等措施抑制病虫害发生。

(2)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树干缠草绳和黑光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3)生物防治:人工释放赤眼蜂,助迁和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土壤施用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虫,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

(4)化学防治: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允许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成农药,有限度地使用中毒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有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等。

(七)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物质的使用

(1)使用原则:在苹果生产中应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及延缓生长和促进成花类物质等。允许有限度使用对改善树冠结构和提高果实品质及产量有显著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使用要求:对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苄基腺嘌呤、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类、乙烯利、矮壮素等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时期使用,每年最多使用一次,安全间隔期在20天以上。禁止使用比久、萘乙酸、2,4一二氯苯氧乙酸(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八)果实采收

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和市场需求综合确定采收适期。成熟期不一致的品种,应分期采收。

本文引自《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一书

无公害香蕉的优质生产技术


无公害香蕉生产的产地环境要符合《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NY5023),生产技术要符合《香蕉生产技术规程》(NY/T5022),包括选择合适的园地、选用优良品种、土肥树体管理和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控制等技术,其中,核心技术是肥料的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施肥宜采用平衡施肥和营养诊断施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改善蕉园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配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

(一)基地选择和规划

(1)基地选择:选择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壤建园,而前作为茄科、葫芦科等蔬菜地不宜选用,地下水位无法降至50cm的地段也不宜选用。

(2)园地规划:蕉园小区(林段)面积以3~7hm2为宜,其周围宜营造防护林带,所用树种不应与香蕉具有相同的主要病虫害,林缘距5~6m。设立完善的排灌和道路系统。蕉园周围不宜种植茄科、葫芦科等蔬菜作物。选择适合当地的香蕉优良品种。

(二)栽植

种植前深翻土壤20~30cm并暴晒20~30天后施足有机肥。推荐种植密度为每亩中秆香蕉品种130~170株。在水田种植宜轻密,在坡地种植宜较疏;种植矮秆品种宜较密,种植高秆品种宜较疏。可春植、夏植或秋植,冬季不宜种植。植后淋足定根水。

(三)土壤管理

植后初期,宜用稻草等植物残秆或塑料薄膜覆盖畦面。植后初期(组培苗植后3个月内)植畦上如有杂草,应及时人工除净杂草,但不宜使用除草剂;中期以后(组培苗种植4个月后)可进行机械除草或使用本标准推荐使用的化学除草剂防除。使用除草剂时勿喷到蕉叶。在香蕉抽蕾后至采收前应停止使用化学除草剂。植后初期可适当间作花生等豆科短期作物,但不宜间作与香蕉有共同病虫害的作物,如茄科、葫芦科等蔬菜作物。

(四)施肥管理

推荐肥料施用比例氮(N):磷(P205):钾(K20)=1:(o.5~0.6):(2.O~3.0),施肥量为每年每公顷氮肥(N)1320kg,磷肥(P205)3960~7920kg,钾肥(K20)2640~3960kg。不使用含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工业垃圾。城镇垃圾、污泥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达到标准后才能施用。在采果前40天停用土壤追肥,在采果前30天停用叶面肥。

(五)树体管理

(1)套袋:抽蕾后2周内套袋。选用透气、透光良好而不透水的无纺布袋(不用打孔)或打孔的浅蓝色PE薄膜袋(厚o.2~0.03mm)等。套袋前对果穗喷施一次防治香蕉黑星病的杀菌剂和防治香蕉花蓟马的杀虫剂。

(2)断蕾:雌花开放完毕,待若干中性花和雄花花苞开放后,即进行断营,断口距末梳小果长约12cm。

(3)搞好蕉园田间卫生:及时割除植株上枯叶及受病虫为害严重的叶片(黄化或干枯1/2以上的叶片),并清理出蕉园进行深埋或烧毁。

(六)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加强土肥水管理,促进植株茁壮成长,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实行水旱轮作(如与水稻或莲藕等轮作),或与香蕉亲缘关系较远的作物(如甘蔗、花生等)轮作制度,以减少病源虫源。但不得与蔬菜轮作。控制杂草生长,并保持蕉园田间卫生。及时清除园内花叶心腐病或束顶病的病株,在清除之前宜先对病株喷一次杀蚜剂。

(2)物理防治:使用诱虫灯,利用黄色板、蓝色板和白色板等诱杀害虫。采用果实套袋技术。

(3)生物防治:优先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生物农药。并且选用对捕食螨、食螨蝇和食螨瓢虫等天敌杀伤力小的杀虫剂。结合人工释放捕食螨等天敌。

(4)农药使用准则:宜使用植物源杀虫剂、微生物源杀虫杀菌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矿物源杀虫杀菌剂以及低毒低残留农药。不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登记和许可生产的和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的农药。严格掌握施用剂量、每季使用次数、施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要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浓度范围和倍数,不得随意加大剂量和浓度。对限制使用的中毒性农药应针对不同病虫害使用其浓度范围中的下限,宜选择不同类型农药交替使用。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不同农药的持效期,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最佳防治时期,高效施药技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了解农药毒性,使用选择性农药,减少对人、畜、天敌的毒害以及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对限制使用的农药,最后一次用药距采收间隔期应30天以上;对允许使用的农药,最后一次用药距采收间隔期应在25天以上。

(七)果实采收

根据果实用途、市场、采收时期和贮运条件等综合确定采收适期,作为鲜果销售的采收成熟度以7~8成为宜,不宜过熟采收。进行无伤采果,整个采收过程中严防机械损伤。

本文引自《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一书

种石榴之无公害石榴生产技术


一、园地选择

环境条件:年平均气温9℃以上;年降雨量在300~1000mm;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土层在6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土壤PH值6.5~7.5,总盐量在0.3%以下;坡度低于15度。

园地规划:平地、滩地和6度以下的缓坡地,南北行向栽植;6~15度的坡地,栽植行沿等高线延长。配备必要的排灌设施和建筑物。有风害地区,应营造防风林。

二、品种选择

品种和砧木的选择应以区域化和良种化为基础,遵照石榴区划,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择优良品种,实行适地适栽。选择性发展大红袍、泰山红、蒙阳红等优良品种。

三、栽植

整地:按行株距挖深宽0.8~1m的栽植沟穴,沟穴底填厚30cm左右的作物秸秆。挖出的表土与足量有机肥、磷肥、钾肥混匀回填沟穴中。待填至低于地面20cm后灌水浇透,使土沉实,然后覆上一层表土保墒。

栽埴方式与密度:平地、滩地和6度以下的缓坡地为长方形栽植,6~15度的坡地为等高栽植。栽植密度为山坡或坡地(无水浇)1143~1666株/hm2、缓坡地(无水浇)833~1140株/hm2、、平地或滩地(有水浇)634~833株/hm2。

苗木的选择与处理:选择苗高80~100cm,有侧根3~5条,无劈伤撕伤。

栽植时间:石榴苗木的栽植一般在春季进行,越晚越好。如秋栽,则越早越好。雨季栽植要在阴雨天冒雨进行。

栽埴技术:在栽植沟内按株距挖深宽30cm的栽植穴,将苗木放入穴中央,边填土边提苗、踏实、填土完毕立即灌水,浇水后覆盖地膜保墒。春栽苗植后立即定干;秋栽苗翌年春季萌芽前定干。定干后,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剪口。

四、土肥水管理

深翻改土、清耕: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土壤回填时混以有机肥,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果园生长季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松土,中耕深度5~10cm,以利调温保墒。

覆草:覆草在春季施肥、灌水后进行。也可结合深翻开大沟埋草,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所施用的肥料不应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农家肥料、商品肥料、其它肥料。

禁止使用的肥料:末经无公害处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重金属、橡胶和有害物质的垃圾、硝态氮肥、含氯元素的化肥和末腐熟的人粪尿、未获准登记的肥料产品。

施肥方法和数量:施入基肥,秋季果实采收后到落叶前施入,以农家肥为主,混加少量氮素化肥。土壤追肥每年进行3次,第1次在萌芽到现蕾初期,第2次在幼果膨大期,第3次在果实转色期,最后1次追肥用量很少,可不计在内;每年进行叶面喷肥4~5次,一般生长前期2次,后期2~3次,可补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

五、水分管理

无公害石榴产地农田灌溉水质中元素及化合物的浓度应符合以下规定:汞0.01mg/L,镉0.05mg/L,砷、铅、铬(六价)0.01mg/L;氟化物0.01mg/L,氰化物0.01mg/L,石油类0.01mg/L。

灌水:灌水时期应当根据土壤墒情而定,通常包括萌芽期、落花后、果实迅速膨大期和土壤封冻前4个时期。

排水:当果园出现积水时,要利用沟渠及时排水。

六、整形修剪

适宜树形:定植后根据栽培密度选定适宜树形。常用树形有:三主枝开心形,800株/hm2,树高3.0~3.5m,无主干,具有3个方位角120度的主枝,每个主枝与地面水平夹角40~45度,每主枝上分别配生3~4个侧枝。自然开心形,1500株/hm2,树高2.5~3.0m,干高0.5~0.7m,主干上着生3个方位角120度的主枝,主枝与主干的延伸夹角为50~65度,每个主枝上分别配生1~2个侧枝。双主干V字形,1100株/hm2,树高3.0m左右,无主干,具有2个顺行间相对着生,相互间呈80~100度夹角的斜生主枝,每主枝分别配生2~3个侧枝。

修剪:幼树期根据树形的树冠结构,选择培养好骨干枝,扩大树冠;初果期培养各主、侧枝,逐步培养各类枝组,疏除无用枝,徒长枝和纤细枝,培养以中小枝组为主的结果枝组,长势中庸、二次枝较多的营养枝缓放,促成花结果;盛果期以疏除无用枝、徒长枝和纤细枝、病虫枯枝等为主,培养以中小为主的修壮结果枝组,调节结果量,合理负载,对强旺树、弱树和中庸健壮树分别采用以控、促和保为主的修剪措施,使树体稳定健壮。对衰老树采用去旧枝、留新枝,去弱枝、留强枝,去远枝、留近枝,去斜生、水平枝、留直立强旺枝的复壮措施。

七、花果管理

授粉:采用人工援粉,蜜蜂或壁蜂传粉等方法提高坐果率和果实整齐度。

疏花:石榴的花量大,应及时疏花,越早越好,第3茬的完全花一般也疏掉。从可识别花开始每10天疏1次。

疏果:疏果采用多留头花果,选留2次果,疏去3次果的方法,让石榴树合理负栽。

花前环割和花果期摘除旺梢:花前(五月初)在旺树主干或主枝、大辅养枝上环割两道,提高坐果率。在花期和幼果期多次抹除背上旺梢,提高坐果率和减轻落花落果。

八、病虫害防治

遵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

石榴的主要病害有疮痂病、干腐病、早期落叶病,交替喷布多菌灵、80%大生M-45、扑海因、福星、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危害石榴的害虫有蚜虫类、蚧类、桃蠹螟、叶螨等,利用天敌或喷布吡虫啉、抗蚜威、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类、杀铃脲、桃小灵等杀虫剂防治,平时随时摘除病虫果深埋。实行套袋子也可以有效防治各种病虫害。

九、果实采收

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和市场需求综合确定采收时期。成熟期不一致的品种,应分期采收。

茶叶生产无公害技术


茶叶在我国拥有很久的历史,但是好的茶叶出产是难得的,因为茶叶对环境,品种,突然,管理以及加工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很大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一)、栽培技术要素

1、园地选择:茶园建设要求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和周边无污染源的山场作为茶叶生产基地。同时要进行大气、水质、土壤等方面的环境质量检测分析和评估论证,生产园要远离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5公里以上,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至少要有50-100m以上宽度的隔离带,并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天然屏障,实施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管理。

2、标准化建园:对新建茶园土壤要求土层深达1m以上,耕作层深50cm以上,有机质含量1.5%,PH值4.5-6.5之间,坡度在25以下的丘陵地或平缓山坡地,合理设置茶园内道路和排灌水利设施,在茶园山顶营造防护林、道路旁植树、边缘保留自然植被、园内留植树空间、埂壁护坡种草或套种绿肥,提高茶园植被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全面掀开山皮,深翻50cm左右,修筑夯实土埂梯壁,构建等高梯级平台,做到园、林、水、路相协调,美观园貌;

3、品种选择:茶园以选种矮脚乌龙、武夷肉桂、白芽奇兰、丹桂、黄玫瑰、105、107黄奇、茗科一号、春兰、金萱、翠玉、紫龙袍、水仙、福鼎大毫茶、九龙大白茶、元霄茶等无性系和抗逆性强的良种为宜。茶苗质量要求,苗高20cm以上,茎粗达2.5mm,植株健壮,无病疫,严禁选用基因工程、辐射处理技术繁育的茶苗,避免遗传病菌入园。同时做到早、中、迟芽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有利生产管理和调节采制期矛盾。

4、种植规格:茶园应根据立地条件情况,采取单行双株或双行双株条栽方式种植,且以行距1.5m左右,株距40-50cm,亩植茶苗2500-3000株为宜。在种植前要施足基肥,亩施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农家肥1-1.5吨或茶树专用肥100公斤或饼肥类150-200公斤或用绿肥作基肥。

5、科学管理:茶园的管理重点是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污染源和安全生产,应用有机农业技术培育管理。茶园通过种豆科类绿肥、铺盖稻草、放养蚯蚓有益生物等农艺措施培养地力,科学合理喷药施肥,降低农残和重金属污染;应用农业、物理、生物技术手段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达到质量安全、节本增效、改善环境和保护天敌的效果,促进茶园生态良性循环。

6、合理修剪采养:茶园通过合理修剪和采养后,培育丰产高效和机械化采茶的树冠蓬面。修剪有利茶树早萌发、芽头密、整齐快长,提高采摘指数和产量,采养应因树而异,对幼龄茶园或台刈改造后的茶园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实行采顶养蓬、采中养侧、采密养稀、采大养小和采面养内的五采五养措施,培育丰产高效的树势,对投产茶园应以采为主,以养为辅,要适时地、分期分批地采摘,做到能采则采,采净而止,尽量不留或少留成熟新梢,有利保持茶树正常生长发育。

7、采制加工:茶园在采制生产中,要注意污染问题。采茶机在采茶时选用无铅汽油,能避免散发气体物质污染鲜叶而影响茶叶卫生质量;毛茶初制要求厂房车间清洁卫生、通风透光、轻放堆压、禁用含铅物质机具、实行科学有序操作,禁止粗制滥造,影响茶产品质量安全;制成干茶后,适时运送仓库有序堆放,保持库内清新空气,防止异味侵入污染。

(二)、主推品种与主推技术

1、主推品种:新发展的茶园大力推广种植水仙、矮脚乌龙、茗科1号、白芽奇兰、黄观音、黄玫瑰、105、107、金萱、紫龙袍、元宵茶、福鼎大毫茶等茶树品种。

2、主推技术:茶园全面推广实施高优茶叶栽培技术、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GAP栽培技术、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技术、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和茶叶精制加工智能色选技术。

《关于提高无公害柑橘产量的生产技术》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的生产模式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