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蟹味菇高效栽培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蟹味菇即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假松茸,是一种适于我国北温带气候栽培的珍贵食用菌。其高效栽培技术如下。

(1)蟹味菇生产特性

蟹味菇菌丝幼时白色,棉毛状,无旺盛的气生菌丝,接种后10天满管。老菌丝不分泌黄色液滴,不形成菌皮。子实体中小型,丛生,常15~30个子实体同时生出,菌盖多为2~5厘米,肥厚,长有大理石花纹,幼时半球形,后渐平展,菌盖颜色由深褐、褐、浅褐变为黄褐;菌柄中性,极具伞形特征,圆柱形,中实、肉质。

蟹味菇属木腐生菌类,最适于利用阔叶树的木屑,如桑、槐、杨、栎、栗、山柳、山毛榉等。棉籽壳、酒糟、玉米芯及农作物的秸秆、皮壳等也可作为主料为其提供碳源。为保证其原有风味,培养料中最好有20%~30%的栎、山毛榉等木屑。蟹味菇属中低温型,具有变温结实特性,菌丝生长范围5~30℃,最适22~24℃,温度达38℃菌丝即萎缩死亡,在5℃以下时,菌丝生长停滞,但老化慢(有点像鸡腿菇、滑子菇等),利用这一特点,可将发满的菌棒置室温条件下贮藏几个月(后熟培养),等时机成熟再进行栽培。

(2)高效栽培技术

①栽培场地:栽培蟹味菇可选用普通民房、窑洞、地下室、户外半地下菇棚、深阳畦、简易菇棚、温室大棚等多种场所。如果地方狭小,不便建造半地下室菇棚,也可建成面积较小的深阳畦菇房。

②栽培季节:在简单的菇房和培养条件下进行春秋两季接种,隔季出菇。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不同纬度和不同海拔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来选择最佳播种和出菇期,特别是春播的时间应尽量提早,保证在高温到来前给菌丝体培养留有充足的时间。

③参考配方:

a.棉籽皮92%,麦麸5%,钙镁磷肥2%,石膏1%;

b.阔叶木屑74%,麦麸24%,糖和石膏各1%;

c.棉籽皮40%,木屑38%,麦麸20%,糖和石膏各1%;

d.玉米秆、玉米芯粉40%,木屑40%,麸皮13%,玉米粉5%,石膏1%,糖1%。

④装袋(瓶)与灭菌:选用500毫升的罐头瓶或18厘米36厘米0.03厘米的聚丙烯、聚乙烯塑料袋作栽培容器。罐头瓶每瓶装干料125克左右,装好的瓶重约580克,用聚丙烯塑料膜封口;塑料袋栽培,装袋前先将筒膜一头扎紧或用一端封口的成品袋,从另一头装料,边装边用手指的背面把料压实,装好的袋重约1.5~1.65千克,长22厘米左右,袋面平整,松紧均匀适中。

⑤接种与发菌:蟹味菇子实体有先在菌种层上分化出菇的习性,故要求接种时有足够的用种量,并保持一定的菌种铺盖面积和表面积。接种前把菌种掰成花生仁大小,接种在料面上,使之自然成凸起状,既增加了出菇面积,又有利于子实体的自然排列,不仅产量高,而且整齐度好。袋栽可用一头或两头接种。

接种后的菌袋,放在温度20~25℃、空气湿度低于70%、通风避光的室内发菌。气候条件适宜时,也可置于室外空地上发菌,室外发菌,空气新鲜,昼夜温差会引起菌袋内气体的热胀冷缩,有利于菌袋内外的气体交换,但要遮阴,必要时还要用薄膜或其他材料覆盖菌垛保温、防雨。

⑥后熟培养:一般发菌50天左右,菌丝即可满袋,此时色泽开始由白色转至土黄色。利用自然温度,于春秋两季播种、隔季出菇时,对发好的菌袋进行越季保存的过程,也就是对其进行后熟培养的过程。

a.越夏管理:春播的菌袋发满后,可移入阴暗通风的室内进行越夏。可以相对集中排放;也可在室外搭棚,菌袋堆上用秸秆遮光,防止提前分化长出菇蕾。夏季温度高,一般不需要管理,菌丝露顺利于8月下旬达到生理成熟。

b.越冬管理:主要解决保温问题,否则到了翌年春季菌丝体可能仍未成熟,影响出菇。前期大堆排放,袋堆上加盖覆盖物保温。出菇前一个月检查,如果菌丝体仍为白色,说明其生理成熟度不够,要进行人工加温,将温度控制在2530℃,以加速菌丝的成熟进度。

⑦开口搔菌排袋:菌袋(瓶)进菇棚前,先在棚内隔50厘米起一条宽22厘米、高10厘米的埂,并向空间喷雾水,使其空气湿度提高到90%~95%,然后开袋(瓶)口。搔菌和排袋方法是:将菌袋出菇端,在地上轻揉一下,使表面菌丝稍受损伤,并起料面与袋膜分离的作用。解开袋口,用小铁片搔去料面的气生菌丝和厚菌皮,但要保留原来接种块,忌用手大块抠挖表面的培养料。层排时菌袋5~8层高为宜。栽培瓶应瓶底相对、瓶口朝外,双行排放或单层竖放。

⑧催蕾与育菇:在开口、排袋时不急于挽起或剪去袋口薄膜或去掉瓶盖,在待出菇的料面与袋口(瓶盖)之间留一个既与外界有一定的通透性又有起到缓冲作用的空间,以抵御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对菌蕾可能造成的危害。催蕾分化时间约7~12天,室内温度尽可能保持在12~16℃,加大温差,适当光照,保持空气清新、湿润,相对湿度90%~95%。经8~10天的催蕾,即长出完整的菌盖,便进入育菇管理阶段。

子实体从发育到长大要5~10天。在菌盖接触袋头(瓶盖)前,将袋头挽起或剪去,瓶栽去掉瓶盖,此时棚温控制在13~18℃,湿度保持85%~90%,同时加大通风。如菌丝培养时间不够,出菇不整齐,子实体大小不一;培养时间过长,培养料上层容易干掉,并易感染杂菌,影响原基分化;菇蕾还会发生在瓶或袋的侧面,形成畸形菇。

⑨采收与转潮管理:当菌盖上大理石斑纹清晰,色泽正常,形态周正,菌盖直径1~3厘米,边缘不完全展开,柄长5~10厘米,粗细均匀时即可采收。每丛菇中最大一株的盖径长至4厘米左右或80%的菇符合收购标准时就可整丛采下。采前半小时向菇床喷一次轻雾,以增强菇体韧性,防菌盖破裂。采收时一手按住菌柄基部培养料,一手提住菌柄轻轻将菇整丛拧下。采下的菇连菇根一起单层、整株地排放,然后端出菇棚,分株去根。鲜菇容易破碎,采菇、分株的过程要小心操作,轻拿轻放。

采收一潮菇后,及时清除菌棒上残留的菌柄、碎片及死菇,并喷水,用塑料膜覆盖,提高棚温,降低湿度,加大通风,密闭光线,再进行催菇管理,经15天左右又有新菇蕾形成,转入二潮菇管理。

〉〉〉〉〉〉〉本文引自《种植致富新门路200条》一书

精选阅读

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平菇全年都可以栽培,但在高温季节种植栽培效益是最高的。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一、种植要点

1、种植地应选择阴暗潮湿的地方。在保证通风的条件下,平菇场应选择阴凉、潮湿和降温效果显著的地方,如地阴棚、半地下阴棚、防空洞、地下室等地方;洞穴和洞穴,棚的建造应选择周围有树木的地方和旁边的地下水,并能拉高昼夜温差,有利于平菇菌丝的生长。

2、原则上,品种的选择是根据平菇地的温度。有几种种类:高温、中温、低温和广温。在夏季生产时,应选用高温菌株,菌丝要粗壮,生长强劲:反之,不能使用耐高温的老化细菌,否则产量会大大降低。

3、为了充分利用培养基,提高平菇产量,避免高温燃烧的发生,栽培袋的规格长度应减少到40-42厘米,直径20-22厘米。

4、选择栽培原料,以确保空气通透性,避免原料的自然温度升高,理想的夏季原料应是棉籽壳(不含或很少含有短丝绒)、新鲜、无霉的栽培材料,并适当减少氮肥用量,适当增加石膏用量。

5、在夏季控制水分比例,以控制栽培袋材料的霉菌繁殖和自然温度的升高,中等偏干好,材料水比不能超过1:1.1。

6、建堆发酵、熟料栽培,建堆发酵,尽可能在水泥地板上,材料不压实时,料堆不宜过宽过高,并应在物料堆上充填气孔,物料堆表面应尽量少盖或不盖塑胶布,避免通风不良,造成厌氧发酵,以提高成功率,熟料生产应在高温季节、常压灭菌、两次接种时使用,尽量使均匀分布,覆盖材料表面。

二、发菌管理要点

1、根据高温型菌种出菇的温度范围为15-36℃,平菇生产时间在5-9月,最佳栽培期为3月中旬至3月上旬,可混合栽培。

2、应事先在发菌室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

喷雾用金星消毒剂或克霉灵稀释100倍,用每立方米15-20克硫粉或2包消毒剂熏蒸吗,应该有阴凉和通风设置。

3、井字形排袋或在地面发菌,每天检查材料温度,材料温度超过30c,立即将热量充电,防止局部温度上升,燃烧材料。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不太高。通风口压在窗纱上。

三、出菇管理要点

1、刺激出菇,棒间距2一3厘米,地面垫一层塑料编织袋,以确保菇体洁净。如遇突然高温,应及时向地面或墙壁泼地下水降温;地面灌地下水,拉大昼夜温差,刺激出菇。

2、及时通风,避免菌丝灌满袋芽后平菇异常,及时打开袋口,保持袋培养介质湿润。同时,打开门窗通风。否则平菇柄细长,瓶盖小而薄,大大降低了商业性质。

3、为确保空气湿度和增加喷雾量,夏季空气相对干燥,在晴朗的一天应将洒水器的数量维持在每天3-5次。喷淋对象不仅局限于平菇体和培养基,还具有环境空气,确保空气湿度在85%至95%之间。

4、脱袋、覆土出菇,主要是补充介质的水分和养分,增加平菇产量,两潮后的平菇,水散损失严重,要覆盖平菇,覆土层不宜太厚,应在2cm左右。同时,它还必须遮阴和喷水。喷水时,水量不应过大,过猛,平菇后不喷水,以保证平菇体的质量。

5、收获后管理,进棚出菇管理后,3-5d之后,第一批平菇开始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清理剩余的冬菇茎和干燥的冬菇,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当第二批平菇生长到直径约2cm时,可以喷洒额外或额外的产量以增加产量。第二批平菇采摘后需要喷洒:干燥营养液后加入0、2%盐、2%豆浆混合物),增加平菇盖厚度,达到优质高产。

四、病虫害防治

1、在种植前,所使用的房间和棚都经过彻底消毒,例如在房屋周围喷洒杀虫剂、喷洒石灰粉、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消毒。

2、在高温下,在平菇阶段发现昆虫,可由昆虫螨、平菇、平菇等喷洒或注入栽培袋中。针对平菇黄病,采用农业链霉素、平菇王、腐菌等药物替代防治。

3、主要的生理疾病包括平菇芽死亡、菌盖不形成和水肿腐烂等。针对不同的病因,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使用老化细菌,均匀播种,形成芽时适当通风,减少喷雾量,控制芽的过度密度,有效防治菌蕾枯萎死亡。

大球盖菇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色泽艳丽、腿粗盖肥、食味清香、细腻脆嫩、爽滑可口,富含相当高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较突出的十大菇类之一。针对关于增产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简单介绍。

(1)大球盖菇的生产特性

大球盖菇栽培原料来源丰富,可直接采用生料或发酵料栽培,具有极强的抗杂菌能力,栽培成功率高。可利用温室大棚反季栽培,利用成年混杂林地、退耕还林杨树林地、果园、大田小弓矮棚等进行间作或套种。每亩用麦秸(稻草)6500千克栽培大球盖菇,产量5000千克左右,产值3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并且种菇后的废料又是优质的有机肥,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项目。

(2)高效栽培技术

①栽培季节:种植大球盖菇要严格掌握当地自然温度稳定在25℃以下时开始投料播种,我国北方地区栽培投料播种应在9月中句前结束,10月末开始出菇,在上冻前出2茬菇,越冬后翌年4月再出2~3茬菇。

②培养料处理

a.生料栽培。自然气温20℃以下,单独使用麦秸(稻草)处理后,就可以进行生料栽培。

栽培料处理方法:可将秸秆投入沟池中,引入干净水浸泡48小时后捞出沥水;也可以将秸秆铺在地面,采用多天喷淋方式使秸秆吸足水分,每天多次喷浇水并翻动,使其吸水均匀。用手抽取有代表性的秸秆拧紧,若草中有水滴渗出而水滴是断线的,表明含水量在70%~75%,可以铺料播种了。

b.发酵料栽培。在自然气温高于23℃的夏末秋初播种时,为防止铺料后培养料发酵、温度升高影响菌丝的生长,需要进行发酵。

具体堆积发酵方法是:发酵场地先用低毒高效杀虫剂进行全面杀虫处理,将调湿的培养料堆成宽2米、高1.5米、长不限的长形堆。料堆好后每隔0.5米用直径10厘米以上的木棍从堆顶向下打孔洞至地面,并在料堆两侧间距0.5米扎两排孔洞至料堆中心底部,防止料堆中部和底部缺氧产生酸败或氨气。当料堆内温度达到60℃时,保持72小时开始第1次翻堆。重新建堆后如上打孔,当料温再现60℃以上时,再保持72小时翻堆,一般翻3次堆,培养料含水量在70%75%。

③铺料、播种当培养料含水量在70%~75%,料温在25℃以下时进行铺料播种。铺料播种分2次完成。

首先铺8厘米厚、宽1.2米的培养料,然后将1.2米的料床分成两垄,两垄间距12厘米左右,双垄南北两头用料封围,以增加投料量、出菇量,并且便于灌水。料层要平整,厚度均匀,宽窄一致。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块状、每个单垄横向播3穴,间距10厘米,顺垄3行穴播,菌种间隔10厘米。完成第一层播种后,在每个单垄上再铺8厘米厚的培养料,整理成拱形垄状,然后将菌种按入表层料内2厘米深处,顺垄3行穴播,菌块间距10厘米,用手或耙子将穴内菌块用料盖严,两垄间距12厘米左右的沟内料厚3厘米,利于沟内大量出菇。

两垄侧面呈斜面坡形,不能立陡,防止覆土时滑落。一畦双垄通过技术标准整形后,用木板轻轻拍平,使菌种和培养料紧密接触,部分菌种落入草中,利于早封面,避免杂菌侵染。

④覆土及覆草遮盖:覆土可利用作业道上的土,覆土厚度2.5厘米。覆土后从料垄两侧面扎两排3~5厘米粗的孔洞至料垄中心下部床面,孔洞呈品字形,间隔15~20厘米,以使料垄中心有充足的氧气,并防止料垄中心升温烧菌。覆土后要在遮光不好的林地采用横向覆盖麦草(稻草)的方法来避光、保湿、防雨;在出菇期采用麦草(稻草)顺床覆盖的方法用于浇水时料垄表层充分吸水。覆草要到位,料垄边缘要封盖严密,以不见覆土为准,防止阳光直射土层向料内传导热量。遮蔽度大的林地可不用覆盖麦草(稻草)。

⑤发菌管理:早春投料播种由于自然气温低,料垄中部不易升温,发菌安全率高。但在夏季或初秋播种,播种覆草后要布设雾化喷水设施,采用雾化喷水带进行喷水增湿降温。覆草要保持湿润,但不能过大水喷浇使水浸入培养料内。

播种后15~25天料温易急剧升高,如果发现料温超过25℃,就要用铁叉子插入料垄底部向上掘起,使料垄表层裂缝,利于散热透氧。当菌丝长至培养料2/3时,培养料内的菌丝开始进入土层,要求覆土层保持湿润,不能用大水喷浇,否则菌丝不易上土。如土层过于干燥,菌丝更不易进入土层,以致出菇迟缓。如在秋季高温进行发菌,作业道沟必须勤灌水,以降低床温,防止高温退菌。但水不能过多,以防流入垄畦底淹死菌丝。

大约30~40天菌丝可布满覆土层,覆土层内和基质表层菌丝束分枝增粗,通过营养后熟阶段后即可出菇。

⑥出菇管理:覆土层中有粗菌束伸延,菌丝束分枝上有米粒大小白状物是幼菇菇蕾,是出菇前兆。保持覆草湿润,并移动覆草,让爬生在覆草上的菌丝倒伏,迫使从营养阶段向生殖阶殷转化。

a.水分管理。大球盖菇子实体生长适宜相对湿度为90%~95%,诱导幼菇发生时,水分要少喷勤喷。黄豆大小幼菇出现后,以保持覆土层及覆草湿度为主,每天小水喷浇,不能大水喷浇,否则造成幼菇死亡。如正在迅速膨大生长的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空气湿度,则生长缓慢,有的造成子实体菌盖或菌柄裸裂。

b.温度管理。大球盖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0~25℃,低于4℃或超过30℃不能出菇。温度低时,生长缓慢,但菇体肥厚,不易开伞,腿粗盖肥。温度高虽然生长快,但朵小,盖薄柄细,易开伞,遮阴不好的林地要将覆草覆盖厚些,但覆草要膨松、不紧密,用叉子挑悬空透进一定量的光线,还能有效防止因林地风大吹干裸露的菇体。天气在晚秋初冬温度降低时更要加厚覆盖管理,利于在上冻前多出一茬菇。

⑦采收:大球盖菇以尚未开伞的菇体口感最佳,因此子实体内菌膜尚未破裂前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的话,菌盖展开、菌褶变为暗紫色、菌柄中空,失去商品价值。采摘时要注意不要松动边缘幼菇,防止死亡。采收后在畦上留下基部洞穴要用土填平。

⑧转潮管理:采摘后的菇畦要停水2~3天,让菌丝休养生息,充分储蓄养分。并检查料垄中心的培养料是否偏干,如果偏干,可采用两垄间灌水浸入料垄中心或采取料垄扎孔洞的方法来补水,但不能大水长时间浸泡或一律重水喷灌,避免大水淹死菌丝体,使培养料腐烂退菌。

〉〉〉〉〉〉〉本文引自《种植致富新门路200条》一书

金针菇夏季高效栽培技术


金针菇是不少人吃火锅时的必点蔬菜之一,金针菇不仅口感好,营养价值也是非常丰富的,目前来看我国秋冬季栽培金针菇的人比较多,夏天最少。现枣庄市市中区农业局在夏季利用冷库控温栽培金针菇,并获得成功,下面一起学习一下栽培技术要点。

1.配料

利用冷库栽培较适宜的配方为:

(1)玉米芯50千克,麸皮5千克,玉米面2.5千克,石膏粉0.5千克。

(2)木屑15千克,棉子壳35千克,麸皮5千克,玉米面2.5千克,石膏粉0.5千克。配料拌均匀后按1:1.2—1.4的比例加水,含水量以用手握紧料时不滴水为宜,pH值掌握在6—7之间,若pH值不合适,可用石灰进行调节。拌料后将料装入规格为17厘米x30—33厘米的塑料袋中。拌料和装袋必须在当天完成。

2.灭菌

料袋装好后放入常压灭菌锅中,猛火烧,使料温在6小时内达到100℃,然后文火保持20小时,停火后2小时取出袋子冷却,注意防止袋子破裂。接种:当袋温降到25℃以下时接种,接种前注意消毒接种工具和菌种,一般500克的瓶装菌种可接25—30袋。

3.发菌期管理

接种后将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0—24℃,并及时通风、喷水。经过30天左右,应适时打开袋口。出菇期的管理:出菇期温度控制在10—13℃。在冷库内种植应注意增加供氧量,若氧气不足会造成菇朵小、菇柄细。一般开口后15天即可采收。

4.采收标准

菌柄长12—18厘米,菇的直径0.5—1.5厘米。采收第1茬后喷水,11—12天后即可采收下茬,一般可采收4—6茬。采收要在夜间进行,早晨上市销售。

以上就是有关夏季冷库控温栽培金针菇的技术要点,有条件的农民朋友可以试试!

关于金针菇种植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鸡腿菇的高效栽培技术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肉质细嫩,鲜美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降低血糖的有效物质,对糖尿病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其栽培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1)栽培配方

①稻草80%,干牛粪12%,石膏粉3%,石灰粉3%,过磷酸钙2%。

②金针菇废料60%,玉米心20%,玉米粉1%,麦麸15%,石膏1%,石灰2%,过磷酸钙1%。

③玉米芯80%,麦麸15%,石膏1%,石灰2%,过磷酸钙2%。

(2)装袋接种及培养

培养料均匀拌料后调至含水量为65%左右,按常规方法堆制发酵。采用23厘米4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按3层菌种2层料平菇播种方法进行装袋接种,接种量为10%~15%,装袋上下松紧一致,置于23~25℃的培养室发菌培养,注意调节温度,通风换气,30~35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3)覆土及出菇管理

在塑料大棚内或野外露地作畦,挖0.9~1米宽、20~25厘米深、长度不限的畦床,将发好菌的菌袋膜全部脱去,菌筒横向切开,一分为二,断面向下竖直放置,筒距2厘米左右,并用营养土填充,浇足水分,表面再覆3~4厘米营养土,喷雾状水浇透,温度在12~24℃,相对湿度为85%~90%,10~15天左右开始有原基出现,20天左右子实形成,长至7~8分熟即可采收,一般可采3~4潮菇。

〉〉〉〉〉〉〉本文引自《种植致富新门路200条》一书

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傻瓜式种植平菇技术


平菇是一种非常营养的菌类食材,口感鲜美,且能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深受大家的喜爱与追捧。随着平菇市场供不应求,种植平菇的人也在逐渐增加,那么平菇要如何种植才好呢?

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1常用栽培配方

配方1:棉籽皮94%,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配方2:棉籽皮45%,玉米芯43%,饼粉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配方3:棉籽皮45%,麦秸43%,饼粉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2配料准备

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0:(1.3~1.5)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pH值为7.5~8.0。选向阳、地势高、干燥的地方,培养料加pH值为9~10的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70%。拌匀后按50kg/m堆料,建成宽1.5m左右、高1.2~1.5m、长度不限的堆料。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2根竹竿,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竿交叉,堆好后撤出竹竿,然后盖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发酵结束即可进行装袋接种。

3装袋接种

选用(22~25)cm(45~50)cm的塑料袋,采取4层菌种3层培养料的层播方式,菌种量一般为15%左右。两端袋口菌种量应大,有利于菌丝生长。

4发菌管理

菇棚消毒后把接过种的料袋搬运至菇棚内,在畦床上堆垛发菌,或搭架码放。早春晚秋温度低,可南北2行并列为1排,每排留出走道,可堆10~12层,其他季节单行排列。气温高时也可堆放2~4层料袋堆成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并留出人行道。覆膜保温时定期揭膜通风,防止因缺氧抑制菌丝生长[2]。

5出菇管理

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暗光和通风良好条件下,一般中、高温型平菇25d左右、低温型30~35d菌丝即可长满袋。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表明菌体已经成熟,这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菇棚消毒,注水浸湿待晾干后,按菌袋菌丝成熟早晚整齐地堆放于畦床,堆高7~8层。然后解开菌袋两头扎口,当料面见有小菇蕾出现时,剪去袋两头的薄膜,暴露料面,以促使菇蕾迅速生长。

傻瓜式种植平菇技术

所谓傻瓜式,就是接种后呈三角形打三个通风孔,也是以后的出菇孔。这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虫害防治

平菇栽培时常见的虫害有线虫、螨类、蚁、蜗牛、果蝇、菇蚊等。药剂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2500倍液喷雾;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骨头烤香诱杀螨、蚁类;用盐杀蜗牛等。

平菇对环境的要求

1、营养。平菇可利用的营养很多,木质类的植物残体和纤维质的植物残体都能利用。人工栽培时,依次以废棉、棉籽壳、玉米芯、棉秆、大豆秸产量较高,其他农林废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等。

2、温度。菌丝生长不同种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不完全相同,多数种和品种在5~35℃下都能生长,20~30℃是它们生长共同的适宜温度范围,低温和中低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中高温类和广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凤尾菇的最适生长温度25~27℃。

3、湿度。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最适,基质含水量不足时,发菌缓慢,发菌完成后出菇推迟。生料栽培,基质含水量过高时,透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同时易滋生厌氧细菌或霉菌。出菇期以70%~75%为最适,大气相对湿度在85%~9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茁壮,低于80%时菌盖易于干边或开裂,较长时间超过95%则易出现烂菇。在生料栽培中,常采取偏干发菌,出菇期补水的方法,以保证发菌期不受霉菌的侵染,并保证出菇期足够的水分以供出菇。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平菇的种植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总的来说,平菇产量高,且每年的销量也是非常的高,且平菇的成本低,却利润非常可观,不失为种植创业的好门路哦!

《蟹味菇高效栽培技术》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