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野生动植物知识。

卧室养花好不好?卧室养花可以吗?风水上认为植物是有灵性的,对人的各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因此常用植物来调节环境气场。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野黍Eriochloa villosa (Thunb.) Kunth》,希望您喜欢!

  • 中文学名野黍
  • 拉丁文名Eriochloavillosa(Thunb.)Kunth
  • 别名拉拉草(植物名录),唤猪草(种子植物名称)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禾本科[2] 
  • 科禾本科
  • 亚科黍亚科
  • 族黍族
  • 亚族雀稗亚族[2] 
  • 属野黍属
  • 种野黍
  • 分布区域产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地区。

Eriochloavillosa(Thunb.)Kunth,又称拉拉草、唤猪草。禾本科,野黍属。一年生草本。多生于水湿地。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基部分枝,稍倾斜,高30-100厘米。叶鞘无毛或被毛或鞘缘一侧被毛,松弛包茎,节具髭毛;叶舌具长约1毫米纤毛;叶片扁平,长5-25厘米,宽5-15毫米,表面具微毛,背面光滑,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狭长,长7-15厘米,由4-8枚总状花序组成;总状花序长1.5-4厘米,密生柔毛,常排列于主轴之一侧;小穗卵状椭圆形,长4.5-5(-6)毫米;基盘长约0.6毫米;小穗柄极短,密生长柔毛;第一颖微小,短于或长于基盘;第二颖与第一外稃皆为膜质,等长于小穗,均被细毛,前者具5-7脉,后者具5脉;第二外稃革质,稍短于小穗,先端钝,具细点状皱纹;鳞被2,折叠,长约0.8毫米,具7脉;雄蕊3;花柱分离。颖果卵圆形,长约3毫米。染色体2n=54(Авдулов,1928)。花果期7-10月。

形态识别

一年生,秆高30~100厘米。叶片条状披针形,长5~25厘米,宽5~15毫米,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狭长,长7~15厘米,由4~8枚总状花序组成;小穗卵状椭圆形,长4.5~6毫米;第一颖微小;第二颖与第一外稃皆为膜质。颖果卵圆形,长约3毫米。花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和潮湿地区。

产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

产地分布

我国2种,重庆1种,各区县广泛分布,海拔2000m以下。湿生植物。喜光、喜水,耐酸碱。生于耕地、田边、撂荒地及居民点、林缘。分布于中国各省区;朝鲜、日本、东南亚也有。成熟前,茎秆细软,适口性好,马、牛、羊喜食。可放牧,也可刈割调制干草。

产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地区;生于山坡和潮湿地区。日本、印度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最低海拔:1700

生境:草地

植物价值

可作饲料、谷粒含淀粉,可食用。

野黍为可食用野生植物。

野黍曾是我们先民赖以充饥的野生谷类之一。在原始农业发展起来之后,其食用地位渐渐下降。但每逢农业遇到自然灾害而食物短缺之时,野黍仍成为补充食物的来源之一。这仅从明代文献记载亦可见一二:

朱橚《救荒本草》云:“野黍:生荒野中,科苗皆类家黍而茎叶细弱,穗甚瘦小,黍粒亦极细小。味甜,性微温。救饥,采子舂去粗糠,或捣或磨面,蒸糕食,甚甜。”

鲍山《野菜博录》亦云:“野黍:生荒野中……食法:采子,舂去粗糠,或磨面蒸糕食。”

现代文献中也有记载其可入食者。如:

《中国植物志》第十卷:“可作饲料,谷粒含淀粉,可食用。”

在食物丰富的时代,野黍以其产量太低而失去了商品价值。但其对发展新食物物种的作用还是不可低估的。

zw59.com小编推荐

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


  • 中文学名苏铁
  • 拉丁文名CycasrevolutaThunb.
  •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 纲松纲
  • 亚纲苏铁亚纲
  • 目苏铁目
  • 科苏铁科
  • 属苏铁属
  • 种苏铁

苏铁。俗称:铁树,别名:辟火蕉、凤尾蕉、凤尾松、凤尾草,拉丁文名:CycasrevolutaThunb.苏铁科、苏铁属,一说是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故而名之。又名凤尾蕉、避火蕉、凤尾松,多种植在南方,现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苏铁最为出名的是其开花,被称之为“铁树开花”。

形态特征

树干高约2米,稀达8米或更高,圆柱形如有明显螺旋状排列的菱形叶柄残痕。羽状叶从茎的顶部生出,下层的向下弯,上层的斜上伸展,整个羽状叶的轮廓呈倒卵状狭披针形,长75-200厘米,叶轴横切面四方状圆形,柄略成四角形,两侧有齿状刺,水平或略斜上伸展,刺长2-3毫米;羽状裂片达100对以上,条形,厚革质,坚硬,长9-18厘米,宽4-6毫米,向上斜展微成“V”字形,边缘显著地向下反卷,上部微渐窄,先端有刺状尖头,基部窄,两侧不对称,下侧下延生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央微凹,凹槽内有稍隆起的中脉,下面浅绿色,中脉显著隆起,两侧有疏柔毛或无毛。

雄球花圆柱形,长30-70厘米,径8-15厘米,有短梗,小孢子飞叶窄楔形,长3.5-6厘米,顶端宽平,其两角近圆形,宽1.7-2.5厘米,有急尖头,尖头长约5毫米,直立,下部渐窄,上面近于龙骨状,下面中肋及顶端密生黄褐色或灰黄色长绒毛,花药通常3个聚生;大孢子叶长14-22厘米,密生淡黄色或淡灰黄色绒毛,上部的顶片卵形至长卵形,边缘羽状分裂,裂片12-18对,条状钻形,长2.5-6厘米,先端有刺状尖头,胚珠2-6枚,生于大孢子叶柄的两侧,有绒毛。

种子红褐色或桔红色,倒卵圆形或卵圆形,稍扁,长2-4厘米,径1.5-3厘米,密生灰黄色短绒毛,后渐脱落,中种皮木质,两侧有两条棱脊,上端无棱脊或棱脊不显著,顶端有尖头。花期6-8月,种子10月成熟。

生长习性

苏铁喜暖热湿润的环境,不耐寒冷,生长甚慢,寿命约200年。在中国南方热带及亚热带南部树龄10年以上的树木几乎每年开花结实,而长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苏铁常终生不开花,或偶尔开花结实。

喜光,喜铁元素,稍耐半阴。上海地区露地栽植时,需在冬季采取稻草包扎等保暖措施。喜肥沃湿润和微酸性的土壤,但也能耐干旱。生长缓慢,10余年以上的植株可开花。

地理分布

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各地常有栽培。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及四川东部等地多栽植于庭园,江苏、浙江及华北各省区多栽于盆中,冬季置于温室越冬。日本南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茎内含淀粉,可供食用;

药用价值

种子含油和丰富的淀粉,微有毒,供食用和药用,有治痢疾、止咳和止血之效。

功能主治

叶:收敛止血,解毒止痛。用于各种出血,胃炎,胃溃疡,高血压,神经痛,闭经,癌症。

花:理气止痛,益肾固精。用于胃痛,遗精,白带,痛经。

种子:平肝,降血压。用于高血压。

根:祛风活络,补肾。用于肺结核咯血,肾虚牙痛,腰痛,白带,风湿关节麻木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叶、花1~2两;种子、根3~5钱。

注意

苏铁种子和茎顶部树心有毒,用时宜慎。

性味归经

甘,淡,平,有小毒。该物种为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种子和茎顶部髓心有小毒。人中毒后有头晕、呕吐。硫球群岛居民食用由该植物制作的淀粉曾发生中毒,其症状有无汗、呕吐、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附方

《花镜》:叶长二、三尺,每叶出细尖瓣,如凤毛之状,故有凤尾蕉之名。又谓其:能辟火患。故又称避火蕉。本品生长甚慢,寿命长约200年,长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苏铁常终生不开花。

《南越笔记》云:苏铁,通体铁色微朱,以其难长,故又名铁树。

苏铁致癌原系所含的氧化偶氮类甙-苏铁甙(cycasin)和新苏铁甙(neocycasin)A、B。苏铁甙长期或一次喂饲或灌肠,可使大鼠发生乳癌、肝癌、肾癌和肠癌,使小鼠发生肺腺瘤,也能使豚鼠、田鼠发生肿瘤。一般认为苏铁甙本身并无毒性或致癌性,需经肠道内细菌的β-糖苷酶水解,生成甲基氧化偶氮基甲醇(即苏铁甙元),再转化为亲电子的中间物,形成能与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起反应的活性甲基。因此,腹腔等非口服途径一般不能致癌。只是在新生小鼠、新生田鼠、新生大鼠的皮肤中存在β-D-糖苷酶,所以皮下用药亦能诱发肿瘤。苏铁甙具有水溶性,用水充分洗涤后可以除去。

神经毒性

牛食铁树果种子,可引起麻痹,且常发生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薄束及脊小脑背束产生髓鞘脱失,并有嗜饿性物质沉积。大鼠或金田鼠有胎仔在母体内接触苏铁甙元,产后而形成小头症(Microencephaly),骨性颅顶盖变狭,但生存时间仍相当长;有些大鼠在13-15个月后,有神经胶质瘤。

毒性

小鼠口服大剂量苏铁甙后无立即中毒现象,但经12-18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死亡。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67g/kg、豚鼠为1.0g/kg,大鼠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MLD)为44mg/kg。苏铁甙对呼吸、血压、心脏、血管、肠和子宫作用轻微。

观赏价值

苏铁树形古雅,主干粗壮,坚硬如铁;羽叶洁滑光亮,四季常青,为珍贵观赏树种。南方多植于庭前阶旁及草坪内;北方宜作大型盆栽,布置庭院屋廊及厅室,殊为美观。

苏铁为优美的观赏树种,栽培极为普遍。

栽培技术

种植方式

用种子及分蘖繁殖;于秋天采收成熟的种子,播种于高温向阳的砂壤土地段,沟播,沟深6-10cm,沟距20-40cm,穴播株距10-15cm,覆土厚度相当于种子直径的2倍,稍镇压,盖草、浇水保持湿润。出苗后,将盖草撒掉。

分蘖繁殖

在树干上切取分蘖,栽种在砂质壤土中,行距20-30cm,株距10-15cm,覆土6-8cm,遮阴,在半阴条件下容易成活。

树干切移繁殖

将树干切成10cm左右的段,埋在砂质土壤中,覆土4-6cm,经常浇水保持湿润,待干部发出新芽后,即可分栽。

播种繁殖

种子于秋末采集,随采随播,也可砂藏,于翌春季点播;因种皮厚而坚硬,生芽缓慢,一般4~6个月后发芽;温度要保证在15度以上,覆土要深些,约3厘米,在30~33℃,高温下,约2周即可发芽;幼苗生长较慢,种苗需2至4年方可移栽。

栽培方法

培养土

最好是肥沃的沙壤土。配合比例为一份壤土、1份经堆沤的腐殖土,1份煤灰,充分混合。这样的土壤,疏松肥沃,透水透气,很适合苏铁生长。

修剪

当茎干生长高达50厘米后,即应于春季割去老叶,以后每年割一圈,或至少3年进行一次。若植株尚小,展开度不够理想,可将叶片全部剪掉,这样不会影响新叶长出的角度,会使植株更完美,修剪时应尽量剪至叶柄基部,使茎干整齐美观。

换盆

盆栽苏铁应注意换盆,至少5年换盆一次。换盆时,盆土中可掺拌骨粉等磷肥,换盆时间以气温15℃左右为好。此时,生长旺盛的,还应适当削去些老根,以利于及时长出新根。

田间管理

播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注意除草、追肥,培育2-3年后,分栽1次。在定植后4-5年内,每年中耕除草3次,在4、6、10月进行;追肥2次,在4月和10月进行,肥料可用人、畜粪水或土杂肥。以后,只在每年春、秋季各中耕1次,并在秋季中耕时施土杂肥。

苏铁喜微潮的土壤环境,由于它生长的速度很慢,因此一定要注意浇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不利其根系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从每年3月起至9月止,一周为植株追施一次稀薄液体肥料,能够有效地促进叶片生长。尽量保持环境通风,否则植株易生介壳虫。苏铁喜温暖,忌严寒,其生长适温为20~30℃,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

病虫防治

斑点:为真菌性病害。叶片受侵染后初是淡褐色的小斑,然后蔓延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1毫米至5毫米,病斑中央为暗褐色至灰白色,边缘红褐色,病斑上生黑色小点,由于病斑间联结,便形成一段斑,造成叶片枯死,破碎。高温多雨的天气,此病害易蔓延发生。

在防治预防方面,培养土应适带微酸性的沙质上,夏天多淋清水,病老叶应及时清除。发病初期喷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剂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至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约隔10天喷1次,效果较好。

介壳虫:在阳台栽植养护,通风透光性不够好,叶片往往容易受到介壳虫的为害。

发病初期有以下几种防治疗法:

①用白酒对水,比例1:2,浇透盆表土,每隔半个月浇一次,连续四次见效。

②用酒精反复轻擦被害的叶片,可杀灭成虫和幼虫。

③用水棉球浸湿米醋,轻擦受害的叶片,可将介壳虫擦掉杀灭,也可以使叶片重新返绿光亮。

盆栽

栽培诀窍:在早春结合换盆时,从母株基部侧生的蘖芽(又称吸芽)切割下来,待切口稍干燥后上盆栽植。也可在春天到花卉市场选购铁树杆茎进行盆栽。

盆土可用腐叶土或泥碳土加上1/4左右的河沙和少量基肥混均配制,也可用腐叶土4份、园土4份、河沙2份混均配制。盆底垫放碎瓦片,以利排水。吸芽浅栽在泥盆中,浇透水后放置半阴处,待成活后逐步接受阳光。

初夏温度升至20度后,新芽开始生长,抽出新叶,表明下部根须已长出,不能放在半阴处,否则新叶变得细长,抽出新叶,表明下部根须已长出,不能放在半阴处,否则新叶变得细长,影响观赏价值,应放置于通风好、充足阳光处。生长期间浇水要充足,新叶旺盛生长时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并在早晚喷洒水,保持叶片清新。要注意盆内不能积水,否则会引起烂根烂茎;但盆土过干,会使叶片发黄枯萎。

苏铁养护时应保持土壤水分在60%左右,浇水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春夏季叶片生长旺盛时期,特别是夏季高温干燥气候要多浇水,早晚1次,并喷洒叶面,保持叶片清新翠绿。入秋后可2~5天浇水1次。生长期每月可施1~2次施复合肥或尿素。尿素最好是用0.2%的水溶液喷施叶片作叶面肥,施叶面肥应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每年早春施花生麸1次,花生麸可不用水沤制直接施于盆面上或埋于盆土里。家庭每天煮饭前的洗米水,不要沾有油渍,用桶、盆盛装,翌日作液肥浇灌,具有一定的肥效。

夏天每天浇1~2次水。秋后应适当控制水,一般3~4天浇1次水。冬天浇水间隙需更长些,少浇水,盆土可偏干些为好。如持续过湿,易烂根使叶子发黄变焦。生长期间施肥,每月施1次40%稀释腐熟豆饼肥加入0.5%的硫酸亚铁。也可用生锈的铁钉、铁皮放于土壤,任铁质渐渐渗入土中,供苏铁吸收,使苏铁叶子翠绿。夏季要避免放在阳光处曝晒,冬季防冻保暖,0度以上能安全越冬。对于基叶枯黄,要适当修去老叶,让它再生新叶。

植物文化

文献赞美

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吴浙间尝有俗谚云,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开花。”

闻一多《一句话》: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名族骄傲

苏铁,是攀枝花的宝贝与骄傲。在位于西区巴关河右岸的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25万株苏铁堪称世界一绝。西区人转变观念,“跳出苏铁看苏铁”“跳出苏铁做苏铁”,以“苏铁”的名义为西区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中国苏铁生态精品旅游区总体规划(2010~2025)》和《中国苏铁生态精品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完成。

家住路南社区的退休职工王家声深有感触地说:“攀枝花建设初期,老英雄亓伟带领职工夺煤保电、夺煤保铁的事迹感动着我们,亓伟身上就有铁树那种坚贞不移的精神。”

棕竹Rhapis excelsa (Thunb.) Henry ex Rehd


  • 中文学名棕竹
  • 拉丁文名Rhapisexcelsa(Thunb.)HenryexRehd
  • 别名观音竹,筋头竹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初生目
  • 科棕榈科
  • 亚科贝叶棕亚科
  • 族贝叶棕族
  • 属棕竹属
  • 分布区域东南亚、我国南部至西南部

棕竹,(学名:Rhapisexcelsa(Thunb.)HenryexRehd.)又称观音竹、筋头竹、棕榈竹、矮棕竹,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观叶植物。有叶节,包以有褐色网状纤维的叶鞘。丛生灌木,高2-3m,茎干直立圆柱形,有节,直径1.5-3cm,茎纤细如手指,不分枝,有叶节,上部被叶鞘,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

形态特征

丛生灌木,高2-3m,茎干直立圆柱形,有节,直径1.5-3cm,茎纤细如手指,不分枝,有叶节,上部被叶鞘,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

叶集生茎顶,掌状深裂,裂片4-10片,不均等,具2-5条肋脉,在基部(即叶柄顶端)1-4cm处连合,长20-32cm或更长,宽1.5-5cm,宽线形或线状椭圆形,先端宽,截状而具多对稍深裂的小裂片,边缘及肋脉上具稍锐利的锯齿,横小脉多而明显;叶柄细长,约8-20cm,两面凸起或上面稍平坦,边缘微粗糙,宽约4mm,顶端的小戟突略呈半圆形或钝三角形,被毛。

肉穗花序腋生,长约30cm,花小,淡黄色,极多,单性,雌雄异株。总花序梗及分枝花序基部各有1枚佛焰苞包着,密被褐色弯卷绒毛;2-3个分枝花序,其上有1-2次分枝小花穗,花枝近无毛,花螺旋状着生于小花枝上。雄花在花蕾时为卵状长圆形,具顶尖,在成熟时花冠管伸长,在开花时为棍棒状长圆形,长5-6mm,花萼杯状,深3裂,裂片半卵形,花冠3裂,裂片三角形,花丝粗,上部膨大具龙骨突起,花药心形或心状长圆形,顶端钝或微缺;雌花短而粗,长4mm。

果实球状倒卵形,直径8-10mm。种子球形,胚位于种脊对面近基部。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长环境

棕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不耐积水,极耐阴,畏烈日,稍耐寒可耐0℃左右低温。

夏季炎热光照强时,应适当遮荫。适宜温度10-30℃,气温高于34℃时,叶片常会焦边,生长停滞,越冬温度不低于5℃,但可耐0℃左右低温,最忌寒风霜雪、在一般居室可安全越冬。株形小,生长缓慢,对水肥要求不十分严格。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盐碱,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中国南部至西南部,日本亦有分布。它常繁殖生长在山坡、沟旁阴蔽潮湿的灌木丛中。

品种分类

多裂棕竹

产广西西部及云南东南部。可作庭园绿化材料。

常绿丛生灌木。茎丛生,株高1-3米,被叶鞘细纤维所包裹。叶扇形,掌状深裂,裂片25-31枚,狭线形,劲直伸展,边缘有小齿,两侧及中间一片最宽,叶柄边缘稍锐利,有淡黄色密绒毛。果椭圆形,花期3-4月。

矮棕竹

产中国南部至西南部。各地常见栽培。树形优美,可作庭园绿化观赏。

植株挺拔,叶半圆形,裂片狭长软垂。

细棕竹

产广东西部,海南及广西南部。树形矮小优美,可作庭园绿化材料。

粗棕竹

产广西西南部。可作庭园观赏。须根可接骨。

丝状棕竹

产广西南部十万大山。

叶扇形,叶柄(只见片段)两面凸起,边缘锐利,顶端的小戟突圆形,无毛。叶鞘未见。雄花序(片段)长21厘米,被淡黄色小鳞秕;佛焰苞未见。花序分枝多,纤细如丝状。雄花较小,稀疏,上部的稍密集,细小;花冠管实心,花冠裂片宽卵形,顶端勺状;雄蕊6,2轮,花药卵形;退化雌蕊极小。雌花及果实未见。花期10月。

化学成份

叶含肥皂草素(saponaretin)即异牡荆素(isovitexin),甲基原薯蓣皂甙(methylprotodioscin)甲基原棕榈皂甙B(methylproto-pb),甲基原棕竹皂甙(methylprotorhapissapo-nin)。

地下部分含薯蓣皂甙(dioscin),甲基原薯蓣皂甙(methylProtedioscin),甲基原棕榈皂甙B(methylprotoPh)。

繁殖方式

棕竹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家庭种植多以分株繁殖为主。

播种繁殖

以疏松透水土壤为基质,一般用腐叶土与河沙等混合。种子播种前可用温汤浸种(30-35℃温水浸两天)处理,种子开始萌动时再行播种。因其发芽一般不整齐,故播种后覆土宜稍深。一般播后1-2个月即可发芽,其发芽率可达80%左右。当幼苗子叶长达8-10厘米时即可进行移栽。值得注意的是,移栽时须3-5株种植一丛,以利成活和生长。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可结合春季翻盆换土时进行。早春3-4月是翻盆换土时节,一般小株一年翻盆换土1次,大株2-3年翻盆1次,常用盆土是园土2份厩肥土1份,腐叶土和砻糠灰各0.5份混合使用。

将原株丛从老盆中倒出,除去旧泥,但在老根上适当带些旧泥垛,用桑剪将棕竹根部丛切断,同时将有生长不良的发黑和腐根剪去,切口要平,每一丛最少5-6枝,多则10枝-20枝(根据盆的大小及株丛多少来定)。然后种植到准备好的盆钵中去,盆底排水孔垫好碎盆片,以利排水,放入培养土先粗后细,放至八分满,边加培养土边用小竹片将泥土与根戳紧。种植不要太深,以原来根颈部与培养土平,浇足水后将盆株置半阴约半个月后即服盆。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夏季炎热时节,除正常浇水养护外,经常叶面喷水和地面泼水,可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减少植株枝叶上的积尘,能使植株生长良好。而梅雨及夏季阵雨季节,防止盆内积水。夏秋是棕竹生长季节,需适当增加肥水管理,土壤保持湿润,但忌积水和干旱,每隔20天左右施1次腐熟饼肥水或人粪尿,能促使植株生长。

光照温度

棕竹喜温暖、阴湿及通风良好环境,不耐寒,畏烈日,上海地区作温室盆栽,要求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微酸性最合适。棕竹较耐阴,在明亮的房间内可以长期欣赏;在较暗的室内也可连续摆放3-4月。棕竹较耐寒,0℃低温对它生存影响不大,但忌寒风霜,故室内盆栽可安全越冬。

养好棕竹要注意做好冬季防寒、夏日遮阳、合理施肥、适当修剪等工作。棕竹长势强健,冬季只要移到室内,维持0℃以上就能安全越冬,若温度在10℃次上,则能保持叶色青翠。由于冬季气温低,植株进入休眠,基本停止生长,故要节制浇水,盆土要带干,停止施肥,盆土湿和低温条件会使棕竹烂根或大量脱叶。春季气温升高,一般清明以后出室到户外养护;夏季要置于荫棚或树荫下,在半阴和湿润环境中,能使新枝不断生长,老叶保持翠绿;烈日炎炎、干燥热风是造成棕竹叶焦、干枯的主要原因。

平时发现焦叶、枯叶,需及时修剪,盆栽棕竹小株的一年翻盆换土1次,大株2-3年翻盆1次,一般在春季出棚时进行。培养土常用园土2份、厩肥土1份、腐叶土和碧糠灰各0.5份混合使用。该培养土较茹重,易保湿且多肥,适合棕竹的生长。

浇水施肥

棕竹在5-9月生长眨期要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宁湿勿干,但不能积水否则容易烂根。高温期还应经常用水喷洒叶片和地面,增加空气湿度,秋冬季节适当减少浇水量。棕竹在生长期间每月施1-2次液体肥,可促使叶色浓绿苍翠,冬季要停止施肥。

棕竹施肥原则是勤施薄施,即少量多次,并做到氮磷钾三结合,以有机肥占主导,微量肥作补充。要求每10~15天根部施一次肥。以中等偏大的盆栽而言,每次每盆施氮磷钾复合肥25~30克,腐熟花生麸50~60克,兑沤制过的粪水2公斤左右,淋施于盆土中。另外,每7~10天叶面喷施一次0.1%硫酸镁、0.1%硫酸亚铁、0.1%硫酸锌、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均匀喷湿所有叶片,特别是要喷洒到生长点,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

病虫防治

棕竹腐芽病

主要危害幼芽和嫩叶,在开始发病时,未展开的叶片先行枯萎,呈褐色,后下垂。病菌从嫩叶基部扩大到芽的幼嫩组织,造成幼芽枯死腐烂,植株停止生长,严重时全株死亡。中央未展开的嫩叶基部变褐腐烂,散发出臭味。该病还危害散尾葵、鱼尾葵、大王椰子、假槟榔、椰子等棕榈科植株,为危害棕榈科植株最严重的病害。

该病菌以卵孢子在感病芽叶及根部,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或灌溉用水及淋水溅射传播。多雨季节及雨多日,气温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湿气滞留时间长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透光,严防湿气长时间滞留叶面。发现少量病叶及时从茎杆基部剪去销毁。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轮流喷洒心叶及全株,每10天一次,延续3次至4次,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若管理不当,会遭到介壳虫、叶枯病、灰斑病和褐斑病的危害。介壳虫危害时要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灭杀;叶枯病、灰斑病、褐斑病危害时,要喷洒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性味

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

棕竹叶:收敛止血;主鼻衄;咯血;吐血;产后出血过多

棕竹根:祛风除湿;收敛止血;风湿痹痛;鼻衄;咯血;跌打劳伤

用法用量:内服

棕竹叶:煅炭研末冲,3-6g。

棕竹根:煎汤,9-20g,鲜品可用至90g。

园艺价值

棕竹为典型的室内观叶植物。因为耐阴、耐湿、喜散射光,可长期在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摆放,即使连续3个月在暗处见不到阳光,也能正常生长,并能保持其浓绿的叶色。棕竹丛生挺拔,枝叶繁茂,姿态潇洒,叶形秀丽,四季青翠,似竹非竹,美观清雅,富有热带风光,为目前家庭栽培最广泛的室内观叶植物。南部地区口丛植于庭院内大树下或假山旁,构成一幅热带山林的自然景观。北方地区可盆栽,大丛林可摆放在会议室、宾馆门口两侧,颇为雅观。如果家里客厅摆放高低错落有致、疏密协调的浅盆棕竹盆景,旁边再配几块山石,更显得玲珑秀丽。

环保价值

消除重金属污染和二氧化碳,棕竹的功能类似龟背竹,同属于大叶观赏植物的棕竹能够吸收80%以上的多种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同时棕竹还能消除重金属污染并对二氧化硫污染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当然作为叶面硕大的观叶植物,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般植物所不能企及的消化二氧化碳并制造氧气的功能。

伊朗臭草Melica persica Kunth


  • 中文学名伊朗臭草
  • 拉丁文名MelicapersicaKunth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亚科早熟禾亚科
  • 族臭草族
  • 属臭草属
  • 种伊朗臭草

伊朗臭草(学名:MelicapersicaKunth),有2个变种,中国均由分布。多年生,密丛。秆直立,细。

形态特征

多年生,密丛,具匍匐细根茎。秆直立,细,高15-50厘米,径约1毫米,光滑无毛。叶鞘闭合至鞘口,上部者短于节间,光滑无毛或稍粗糙,下部者长于节间,被长柔毛并稍带紫色;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无毛;叶片扁平或纵卷,长5-15厘米,宽约2毫米,上面被柔毛,下面无毛。圆锥花序近穗状,疏松,长5-10厘米,分枝短,纤细,光滑无毛,每节分枝着生4-5个小穗;小穗柄纤细,弯曲,顶端被柔毛;小穗长4-6毫米,含孕性小花2枚,顶生不育外稃聚集成倒锥状球形,粗糙,无毛;小穗轴节间长约1毫米,光滑无毛;颖膜质,第一颖卵圆状披针形,长约4.5毫米,顶端锐尖,具3脉,侧脉弱,中脉粗糙,第二颖长圆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顶端急尖,具5脉,中脉粗糙;外稃革质,长圆形,有颗粒状粗糙,具明显的7-9脉,沿脉疏被稍粗的毛,毛长约1毫米,顶端长约1毫米为膜质,第一外秤长约3.5毫米;内秤倒卵形,长约2.8毫米,脊上粗糙;花药黄色,长约0.6毫米。颖果褐色,有光泽,纺锤形,长约1.5毫米。花果期5-8月。2n=18(SokoloskayaetProbatova1976)。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约800米的山坡草丛中。

分布范围

产自甘肃武都至四川白水途中。分布于印度、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土耳其、西班牙及非洲北部。

变种信息

变种一

伊朗臭草(变种)MelicapersicaKunthvar.scabraPapp

小穗长7毫米,紫堇色,含孕性小花1枚,第一颖极狭(4毫米×2.5毫米),外稃被长约2.5毫米的硬毛。叶舌长1-1.5毫米,纵向撕裂,光滑,下面叶鞘光滑,叶片宽2毫米,花序轴很粗糙。分布于西藏。

变种二

伊朗臭草(变种)MelicapersicaKunthvar.vestidaBoiss

小穗长6.5毫米,黄色带紫色,含孕性小花1枚;第一颖短于第二颖长的1/2;外稃被长4毫米的硬毛;花药长1毫米。叶舌长1.5毫米或短(大多数仅在上部叶片看到)。圆锥花序短,花序轴粗糙,大多数具长毛。分布于陕西秦岭。

刺轴榈Licuala spinosa Thunb


  • 中文学名刺轴榈
  • 拉丁文名LicualaspinosaThunb
  •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 目初生目Principes
  • 科棕榈科Palmae
  • 亚科贝叶棕亚科Coryphoideae
  • 族贝叶棕族CORYPHEAE
  • 亚族 蒲葵亚族LIVISTonINAE
  • 属轴榈属Licuala

丛生灌木,高2-5米,直径3-7厘米,叶片辐射状深裂,圆肾形或3/4圆形,直径可达1米或更大,裂片楔形,裂至近基部,8-22片,当中的裂片长30-50厘米,宽约7厘米,其余裂片则稍狭,先端具啮蚀状小裂片;叶柄长70-100厘米,通常两侧具刺或中下部具刺。

形态特征:

丛生灌木,高2-5米,直径3-7厘米,叶片辐射状深裂,圆肾形或3/4圆形,直径可达1米或更大,裂片楔形,裂至近基部,8-22片,当中的裂片长30-50厘米,宽约7厘米,其余裂片则稍狭,先端具啮蚀状小裂片;叶柄长70-100厘米,通常两侧具刺或中下部具刺。花序长60-100厘米或更长,具2-3个圆锥状的分枝花序,其上有5个小穗状花序或更多,有时在分枝花序的基部还出现第三次分枝,小穗轴长10-15厘米;佛焰苞管状,长约15厘米或更长,被红褐色的易脱落的糠秕,顶端多少撕裂状。花螺旋状排列于小穗轴的周围,无梗,2-3朵聚生于小穗轴的下部,上部的单生;花萼裂片3,裂至中部,花冠长于花萼1/3;雄蕊6,基部合生成环状;子房无毛。果实球形或倒卵球形,直径7-9毫米,成熟时橙黄色至紫红色。果期5-6月。

产地分布:

产海南。印度、中南半岛及东南亚热带地区亦有分布。

植物图片:

野刺梨


野刺梨,学名(Rosa roxburghii Tratt.,Ros.Monogr. 英文名:Roxburgh),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又叫刺蘑、刺石榴、野石榴(陕西)、送春归、文光果等。我国多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的道路、溪沟、水塘两旁或田坎、土坎、坡脚、山谷等荒野处。野刺梨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衰老、防三高和增强抵抗力等强大功效,被誉为“防癌的绿色珍果”。

中文学名:野刺梨 拉丁学名:RosaroxburghiiTratt.,Ros.Monogr 别称:缫丝花、刺蘑、山刺梨、赛哇(西藏)、刺石榴、野石榴(陕西)、刺梨子、木梨子、刺梨蔷薇、茨梨、送春归、文光果 科:薇科 分布:我国亚热带地区、日本分类:水果植物

野苋菜


野苋菜(学名:Amaranthus lividus), 又名凹头苋。野苋菜原本是一种野菜,最近几年才搬上人们的饭桌。野苋喜爱肥沃的、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我们在栽培之前要先将土地深翻,并把土壤耙细耙平。在野苋菜出苗以后,一定要注意除草的管理,采用边间苗边利用、间大留小的方法,逐渐将成片留成单株。野苋菜有凉血散瘀、清肝解毒、清热去湿的功效,并且对于咽喉红肿、目赤目痛、赤白痢疾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文学名:野苋菜

别称:苋菜、光苋菜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央种子目分类:蔬菜植物

野亚麻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野亚麻,拼音:yěyàmá

拉丁学名:LinumstelleroidesPlanch.

别称:亚麻、疔毒草、野胡麻、山胡麻、丁竹草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牻牛儿苗目,亚目:

科:亚麻科,亚科:

族:,属:亚麻属

形态特征

野亚麻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基部木质化,有凋落的叶痕点,不分枝或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无毛。叶互生,线形、线状披针形或狭倒披针形,长1-4厘米,宽1-4毫米,顶部钝、锐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无柄,全缘,两面无毛,6脉3基出。单花或多花组成聚伞花序;花梗长3-15毫米,花直径约1厘米;萼片5,绿色,长椭圆形或阔卵形,长3-4毫米,顶部锐尖,基部有不明显的3脉,边缘稍为膜质并有易脱落的黑色头状带柄的腺点,宿存;花瓣5,倒卵形,长达9毫米,顶端啮蚀状,基部渐狭,淡红色、淡紫色或蓝紫色;雄蕊5枚,与花柱等长,基部合生,通常有退化雄蕊5枚;子房5室,有5棱;花柱5枚,中下部结合或分离,柱头头状,干后黑褐色。蒴果球形或扁球形,直径3-5毫米,有纵沟5条,室间开裂。种子长圆形,长2-2.5毫米。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野亚麻生于海拔630-2750米的山坡,路旁和荒山地。

药用价值

野亚麻全草,味甘,性平。解毒消肿。

野亚麻图片

《野黍Eriochloa villosa (Thunb.) Kunth》由植物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有毒野生动植物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