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物种植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黄姜资源及开发利用》,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黄姜原植物即盾叶薯蓣(Dl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主要分布在秦岭余脉,是我国特有种。其皂甙含量高达3.4%-4.9%,比墨西哥的菊叶薯蓣还高,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提取甾体激素的药源植物。据报道,以薯蓣皂甙为原料,可生产多种激素原料药产品,提取皂甙的废液还可生产农用核酸,是农田肥料。黄姜还富含淀粉和纤维素,可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黄姜的根状茎祛风湿、清热解毒,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痈疥及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蜂螫、阑尾炎。目前,由于对黄姜的需求不断扩大,野生资源濒临枯竭。

1 资源现状 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丰富的水热资源为黄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由于黄姜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黄姜的人工栽培,我国现有3个主要的黄姜生产基地:湖北陨西、陕西安康和湖南安化。但是,由于这些生产基地的产量和效益低下,已严重制约着黄姜生产的发展。另外我国对黄姜的开发利用尚处初加工阶段,主要是生产和加工皂素,综合利用程度低,资源利用不充分,白白浪费很多原料。

2 开发利用 甾体激素的发现及成功合成是半个世纪来医药工业取得最引人注目的两大进展之一。从国际甾体激素药物产业的发展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销售额每年达100亿美元,并以每年12%左右的速度递增,2000年达200多亿美元,约占世界医药销售额的6%。近年来,国内甾体激素药物产业有较大的发展,天津药业公司1990年产值接近10亿元,估计今后三年可达20亿元,对皂素的加工用量也将增至500t左右。现阶段,激素药物开发仍然依赖于薯蓣皂素的稳定增长,全国含薯蓣皂素的植物有17种,但含量较高、具有开发价值的主要是盾叶薯蓣(黄姜)和穿龙薯蓣(穿地龙),尤以黄姜更好。1997年起世界银行将黄姜种植列为我国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因此,加快人工培植黄姜具有广阔的前景。

2.1 开发的有利条件

2.1.1 自然条件优越 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适宜黄姜生长。另外,中西部的荒山荒地、灌木林、疏林区、未造林地所占的土地资源比重较大,且多在中低山区,适宜黄姜生长,丰富的土地资源为黄姜的生长提供了空间。

2.2.2 市场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黄姜的生产目前已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供销矛盾突出。由于原料紧张,市场价格逐年上扬。因此,黄姜的开发市场广阔,只有大力发展黄姜生产,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2.2.3 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由于野生黄姜资源濒临枯竭,湖北省十堰市从1986年起开始在全国率先进行黄姜野转家人工栽培实验,使黄姜无性繁殖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到2000年全市已有黄姜生产基地10 000hm2。近年来,陕西安康地区也发展了较具规模的黄姜基地,四川金堂县、河南内乡县和湖南凤凰县都拟建立黄姜生产基地。

2.2.4 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我国最初对黄姜进行组织培养研究是在1973年,由四川省生物研究所进行。1997-1998 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对栽培黄姜皂甙元的年度变化规律和适宜采挖期进行了研究。1998-1999年,重庆市中药研究所对黄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黄姜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农艺措施。同时,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武汉植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先后对野生和人工栽培的黄姜进行了研究,使人工栽培的产量比野生的高出很多倍,并且从野生的优良单株中筛选了一批高含量的黄姜类型,为进一步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后来,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陨西县科委对黄姜的有性繁殖进行了研究。

2.3 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黄姜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野生经济植物,但由于人们对黄姜资源采取掠夺式的经营,致使黄姜资源枯竭。黄姜在开发利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导致呈盲目发展的格局,缺乏发挥市场机制运作的作用,缺乏对黄姜的系统研究,且综合利用程度低,黄姜原料基地标准低、效益差。为了改变目前黄姜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足,促使黄姜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现提出合理开发利用黄姜的具体对策。

2.3.1 搞好产业规划,优化区域布局,开展多种经营,进行综合开发和立体开发 规划是产业发展的先导,各有关省、市和县必须制定其具体发展规划,规划要立足发挥资源优势、产业要素优化组合。另外,必须打破单一的生产格局,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形成粮、药、果、茶、林一体化的新格局。发展黄姜必须走与农结合、与林结合的途径。

2.3.2 培育龙头企业,形成稳定高效的产业牵动力 龙头企业是推动黄姜产业化的关键工程。现在一些省、市的龙头企业已经初步建立,如天津市的天津药业公司,陕西安康市以地区医药化工总厂为主的黄姜加工企业、洛宁县生物化工厂,湖北丹江安泰激素有限责任公司。这些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向国家扶贫基地发放建设资金增强企业与基地的经济联系。

2.3.3 建设好原料基地,形成产业发展的稳固基础 原料基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皂素厂普遍因原料不足而吃不饱,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立和进一步扩大黄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必须是生产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区域经济单元,这样才能提供大量的优质原料,为黄姜的开发利用奠定物质基础。

2.3.4 加强科研工作,挖掘生产潜力 虽然目前已经对黄姜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现阶段,黄姜的科研攻关主要是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开展黄姜种子培养的有性繁殖实验,解决目前黄姜无性繁殖种姜投入过大的问题;二是开展黄姜皂甙含量提高的攻关实验,依靠科技使黄姜皂素含量得到稳定与提高;三是开展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筛选出皂素含量高、遗传性稳定的新品种。

2.3.5 加强综合利用 黄姜的综合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黄姜提取皂素后,副产品可加工成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石油采矿、造纸、橡胶和耐火材料工业。大力开展深加工研究,开发出黄姜系列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zw59.com延伸阅读

林地立体开发利用种植业的经济模式有哪些?


林地立体开发利用种植业的经济模式有哪些?林地开发有八种种植经济模式。

1.林药模式

我国的中草药多数都生长在森林内,其中很多具有耐阴的特性,甚至有的只能在庇阴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林药模式就是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阴的中药材。疏密有间的森林为林下间种中药材提供了贴近自然的空间,夏天能庇阴,冬天能保暖,还为偏阴性中药材提供了阴湿的环境。在林下种植中药材不仅可以提高林地的利用价值,还可以在田间抚育中药材的同时达到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状、增强肥力、抚育林分、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同时林下种植中药材可以缓解用地紧张、农林争地的矛盾,所以林药模式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林药模式应当注意3个问题:第一,选定的中药材必须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应当选择耐瘠薄、耐干旱、耐草荒的粗生易长品种。第二,大多数中药材在种植后的3~5年内不宜重茬。第三,优势发展当地已有的野生中药材资源,以保证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达标;而对于引进的外地中药材新品种,一定要先试种,待确认其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后方可在类似生态区域推广。

适宜林下栽种的药材,一般是喜湿耐阴的草本、藤本或灌木类植物。幼龄林郁闭度在0.5以下时,适宜栽培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黄芩、板蓝根、柴胡、桔梗、瓜蒌、牡丹、芍药、知母、冬凌草、丹参、忽地笑等;当郁闭度在0.5以上时,适宜选择栽培耐阴的药用植物,主要有人参(东北地区林下栽培)、五味子、穿山龙、平贝、天麻,以及金银花、草珊瑚、刘寄奴、鸡血藤、两面针、横经席、蒲公英等。

2.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是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和利用食用菌生长喜阴、喜湿的特点。这些食用菌的菌源来自于森林,林下种植则是使菌类回归到森林。而且,林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十分适合食用菌的生长,食用菌排出的二氧化碳、种植增加的温度和废料,又促进了森林的生长,实现林菌互相促进生长,实现植物链的良性循环。林下种植食用菌克服了夏季常规食用菌生产大棚内气温高、温度不易调节的问题。林菌模式的生产成本低,利用林荫大大降低了搭棚成本,一次搭棚可用3年,并可多茬轮种,投入成本相当于普通食用菌大棚生产的10010左右,产出效益高出普通食用菌大棚生产的20%。林下种植食用菌的生产周期短,从菌棒投放到收获完毕一般不超过3个月,部分品种生长周期甚至只有1个半月,投资回收快,降低了投资风险,因此林下种植食用菌也适合全国广泛推广。

林下种植食用菌适宜造林密度较大、林内光线弱的阴湿环境。目前,可用于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20多种,在郁闭度较高的针叶林、阔叶林或者混交林内,可栽培种植黑木耳、鸡腿菇、香菇、平菇、茶树菇、姬菇、双孢菇等;南方郁闭度o.8以上的竹林内首推竹荪,其他食用菌如平菇、香菇、金针菇也可栽培。

3.林粮模式

林粮模式也称为林油模式或林农间作,是十分常见的林地立体开发模式,主要有林粮单作、林菜间作和林油间作。一般在林下种植小麦、玉米、谷子、花生、土豆、红薯和豆类等粮食作物。林下可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益于提高林地收益,适合全国范围内推广。

杨树+粮是北方地区常用的林粮模式,如杨树林下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此外北方的核桃、枣树、板栗林下也可种植粮食作物。南方常见的油茶林内可种植花生、大豆、魔芋等。果树林也可以开发林粮模式,如石榴林下种植绿豆和豌豆。绿化苗木的苗圃地在其幼龄期同样适合林下种植粮食作物,如玉米、小麦等。

4.林茶模式

林茶复合经营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类典型的间作模式。林茶间作遮阴适度,调节茶园的光、温、水和大气状况,提高空气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改善茶园的小气候环境,并使茶园群落环境得到改善。林茶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降低茶叶粗纤维含量,使得茶叶柔嫩清香,提升茶叶品质;还可以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对茶树病虫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林茶间作还能净化空气,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夏季,林木能对茶树起到遮阴作用;冬季,提高土温,减轻或防止茶树冻害;雨季能拦截径流,有利于蓄水保土;平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养分损失。

林茶模式可选择在茶树林下种植粮食作物、果树等,或者在阔叶林内、果林内种植茶树,以达到相辅相生的目的,如浙江和安徽一带的茶+杨梅、银杏、油茶的模式及核桃、青梅、阔叶林+茶的模式。

5.林果模式

在林内郁闭度低于0.5,且林内株行距较大时可采用林果模式,如东北红松林下种植车厘子,杨树或经济林林下种植西瓜,尤其适合经济树种结果期前的林地利用。

6.林蔬模式

林蔬模式是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和蔬菜的需光性在林下种植蔬菜,如大白菜、辣椒、萝卜、菠菜、油菜等。这也是一种以短养长的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之一。一般来说,秋末在落叶树开始脱叶时将菜苗栽入林地,这时尚未脱落的树叶和树枝可以为菜苗遮光、降温、保湿,提高菜苗的成活率。菜苗刚成活,脱落的树叶则成为菜苗的有机肥料。冬季林中的自然温度较空地高2~3℃,落叶树的树杆和树枝可起遮霜、遮风、防寒的作用,使之安全过冬。这种林菜间作共生共荣、相互转化的模式,真正做到了林菜轮番长、人地两不闲。如在核桃和柿树林下种植油菜、辣椒、白菜、金丝瓜等。

7.林草模式

林草模式是一种长短期效益相结合的模式,林业上常称为林草混交、林草间作,即在林下种植牧草或香草。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各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黑表草、鲁梅克斯等耐阴性牧草,一年种3茬,可出售鲜、干饲草。如北京樱桃林下种植香草类植物(如西洋甘菊、茴香、薰衣草、迷迭香、百里香、香水花、神香草、马约兰花等),内蒙古葡萄和柠条林下种植紫花苜蓿。

8.林花模式

林内间距较大、郁闭度较低可以种植喜阳花卉,林内密度较大多以种植草本花卉为主,如宿根花卉。适宜林下种植的花卉有百合属、水仙类、白头翁、金莲花、石竹、芍药、玉簪、三叶草等。林下种植多用途的花卉经济效益显著,如北京杏树林下种植玫瑰,玫瑰可作为观赏花卉,同时玫瑰精油很受市场欢迎,亩8均纯收入可达到4500元/年。

我国海红果的开发与利用


海红果,海红树属于传统果树,属世界稀有树种。海红果色泽鲜艳,酸甜可口。在我国海红果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呢?

一、主要用于加工

制成的果干、果丹皮色泽鲜艳,质地柔韧,酸甜适口,制成的罐头、果脯、芳香可口,色味俱佳,制成的饮料,香气浓郁,酸甜宜人。目前,河曲、保德、偏关等县已建起海红果加工厂7座,已开发出果丹皮、果酱、蜜饯、果酒、果粉等系列产品10余种,还有仙翁牌海红蜜、可乐和果汁等系列饮料,年产5万余吨。海红果也可生食。但果实应适当推迟采收,果实在树上经1~2次轻霜冻、果色变褐红后采收,果实色泽更加鲜艳,酸度降低,糖度增加,酸甜可口。

二、做绿化和美化树种

海红果抗旱、抗寒、耐瘠薄,在冬季寒冷干旱少雨和土壤贫瘠地区能够正常生长结果。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海红果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绿化荒山荒坡、美化和改善环境。

三、做苹果育种材料

海红果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芽,4月下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落叶。

海红果成花容易,自花结实率高,平均每花序可结果3.3个,不要配置授粉树。栽后管理较好时,3~4年可结果,一般15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可达200~300千克,幼树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盛果期树以短果枝和腋花芽结果为主。可用山定子做砧木繁育苗木,也可利用根蘖苗进行分株繁殖。

黄姜花怎么种?黄姜花栽培技术


黄姜花为姜科姜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佛经五树六花中的六花之一,其花色为深黄色,翩跹似蝴蝶且气味馥郁,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那么,黄姜花怎么种?现将黄姜花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种植准备

黄姜花的种植时间为2~8月,但以春季2~3月份为最佳,在当年即可获得高产。如作切花栽培,黄姜花园地应选择风力较小、土层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种植为宜。其根茎肉质肥厚,不耐水淹,水分不宜过多,否则对根系生长不利,整地时尽量深翻。

二、移栽定植

种植黄姜花宜起深沟高畦,单行种植或双行种植。以块茎种植的,块茎切开后全部经恶霉灵、百菌灵等1000-1500倍液消毒处理后种植。定植株行距(30-40)厘米(30-40)厘米,定植前用茶麸水淋施一遍,防治地下害虫。因生长量大,容易封行,中间需预留采收通道,以便于操作。以小苗种植的,株行距15厘米15厘米,可盖薄膜或稻草保温保湿催其出芽,但要防止湿度过大引起块茎腐烂,等其出芽后及时除去覆盖物。定植应选择在晴天下午,定植后淋透定根水。

三、田间管理

1.间伐、分株与轮作:黄姜花速生快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稍加强管理就能获取高产。在阴蔽度为30%左右乃至全光照条件下均长势旺盛。因其生长量大,前期要求肥水充足,待其完全封行后,则应控肥制水防止徒长,且有利于其开花。对分蘖过多的细弱植株应及时疏除,以保证鲜花优质高产。

2.施肥:施肥时根据追肥日期提前1-2天进行除草松土及必要的培土抚育措施。开花期间应保持更充足的肥水供应。黄姜花生性强健,易丛生,分檗快,一般种植2年后,应分株一次或轮作,避免植株生长过密导致徒长或病虫害加重。一定要适时采收鲜切花,在田间花谢后及时剪除开花植株,以减少营养消耗,冬季加以培土并覆盖堆肥,才有利于地下茎肥大及促进明春再生新株。

3.科学管理肥水:栽培前施足基肥,生长前期追1-2次稀薄速效肥,保持土壤湿润。因开花的同时地下块茎一起膨大,所以开花期间应及时追肥2-3次。追肥以复合肥为主,保证养分的供应,同时要适时采收鲜切花。

【小编结语】黄姜花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需要较强的肥水条件,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黄姜花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姜人工高产栽培技术,怎样种植黄姜?


黄姜,学名叫盾叶薯蓣,系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因其形状像姜,断面呈菊黄色,故又称黄姜。其生长特性为喜阳、喜沙、喜钾、怕渍、怕草、怕无依托。人工栽培黄姜,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好门路。以下是黄姜的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择适宜土壤

黄姜的人工栽培,要求土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通气性能好、排水性能好、腐殖质含量高。具体来说,以海拔600米以下、坡度25~30、含沙40%左右的朝阳沙质土壤(如黄沙土、黑沙土、小沙土、冲积土、菜园土等)为好。青夹泥、大眼泥、羊屎泥、板结土和背阴土等不能种植黄姜。

二、整地作垄

新垦地种植黄姜,要在8~9月砍畲炼山,10~11月垦地,挖尽根蔸,捡尽杂草。要求土层深度25厘米左右。12月整地分厢作垄。垄宽1.1~1.2米,垄高20厘米。垄与垄之间留25厘米宽左右用作工作行。分厢作垄方法为横向(南北向)。陈土必须在播种前15天左右整土作垄。

三、施足基肥

基肥施用数量、质量好坏,是黄姜高产丰收的重要环节。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干细火土灰20~30担、发酵的猪牛粪5~10担、磷肥25千克、硫酸钾20千克。整地时将土肥充分混合。

四、选种

选种是高产丰收的关键。种姜的标准是:健康无病虫,断面呈菊黄色,根系发达,芽头饱满的嫩姜。绝对不要用光头姜、干瘪老皮姜和脱皮烂肉姜作种。种姜选好后,放在通风透光的室内堆放,堆放厚度不超过1米,种姜上面用薄草或薄土覆盖,保持湿润。切忌堆放在火炕楼板上或露天坪里。

五、播种

1.播种时间分冬播(12月)和春播(2~3月)两种,以春分前后播种为最佳时期。

2.播种方法穴播与条播。穴播:挖穴深1316厘米,先放肥料、盖薄土,再放种姜,芽头向上。每蔸播种姜20克左右,种姜与肥料不能直接接触。每垄播4行,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播种后,种姜盖土3厘米,不能浅盖,更不能让种姜外露。每667平方米播种6000~8000蔸。

条播:横向开沟,沟深13~16厘米,株行距与穴播相同。坡土操作要从土的下端向上栽播,不可从上到下栽播。

六、插签

黄姜要100%的插签。冬季备好签子,每667平方米备竹签或柴棍子(不能用管竹、竹尖、竹片等)3000根以上,签长1.5米。每两蔸黄姜共一根签子,边播种,边插签,签子插入深度在15厘米以上,要插稳插牢。插签最好插捆尖签,即用塑料袋或棕叶等将4根签子尖端捆紧在一起相互支撑,有利抗风防倒伏。

七、加强培管

1.查苗补种待姜苗出齐后,要逐厢检查,发现缺蔸时,立即补种,保证全苗。

2.扶苗上签姜苗出土后附签缠绕而上,但有些苗仍蜷伏在地面。,必须及时扶苗上签,不使藤蔓落土而相互交织。每次大风大雨过后,要进行检查,发现倒签要扶正插牢,发现断签应及时更换。

3.及时除草杂草是黄姜生产的大敌,务必除早、除小、除了,多次除,反复除,做到土中处处无杂草。绝对不能有草荒苗现象。

4.科学追肥根据姜苗生长的好坏,看苗追肥。一般要求追肥2次,第1次在5月,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千克,促进姜苗快长、长壮。第2次在7月,每667平方米追施硫酸钾15千克,促进块茎膨大,提高单产。

5.防止生畜残害及人工损坏姜苗。

八、防治病虫

黄姜的病害主要是叶斑病、疫病、茎枯病,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发生、蔓延。一般在6月出现,扩展迅猛。因此,要立足于防、早防早治、防治结合。一般在6月每667平方米用甲基托布津1包加水60千克喷雾,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将药液均匀喷洒在叶、茎、枝的正反面。对已发病的,7天后再喷1次;也可用多菌灵200克对水60千克均匀喷洒。

黄姜的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粉虱等,要勤检查。出现虫害,立即药杀。每667平方米用敌杀死6支对水60千克均匀喷洒在叶、茎、枝上。

九、栗挖加工

立冬后,选择晴天采挖黄姜,把泥土洗净,加工成黄姜片,厚度0.3~0.4厘米,只许晒干或阴干,绝不可用火烘干,含水量控制在17%以下。

鸭茅草栽培及利用技术


鸭茅草又名鸡脚草、果园草,中国的湖北、湖南、四川、云南、新疆各省均有分布。现在看下鸭茅草栽培及利用技术。

鸭茅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生长温度为10~28℃,30℃以上发芽率低,生长缓慢。耐热抗旱能力仅次于苇状羊茅。鸭茅建植后具有良好的耐寒能力,适宜在降雨量500毫米以上的温带地区种植。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但在潮湿、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或有灌溉的条件下生长最好,比较耐酸,不耐盐渍化,最适宜土壤PH值为6.0~7.0。耐荫性较强,在遮阴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尤其适合在果园中种植。鸭茅是一种长寿牧草,一般可利用6~8年,多者可达15年。

一、栽培技术

1、前期准备鸭茅草种子十分细小,苗期生活力弱,与杂草竞争力差,播种前后必须精细整地,以消灭杂草。

2、播种鸭茅草可在秋季或春季播种,秋播不迟于9月中旬,春播在3月下旬,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以秋播为宜,北方要早秋播,迟则影响产量。播种量每667平方米0.75~1千克。密行条播,行距15。30厘米,播深2。3厘米。亦可撒播或点播。还可与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等豆科和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草等禾本科牧草混播。

3、施肥和田间管理鸭茅草在贫瘠的土壤上能生长,但对肥料较为敏感,在生长季节及刈取后追施速效氮肥,可明显提高产草量。如要获得高产,还应施足基肥。在未繁茂成片时要注意中耕除草。

4、刈割利用:鸭茅生长发育缓慢,草料产量以播后2~3年产量最高,播后前期生长缓慢,后期生长迅速。越冬以后生长较快。年可刈割3~4次,每公顷产鲜草37.5吨上下,高者可达67.5吨。春播当年通常只能刈割一次,每公顷产鲜草15吨左右。鸭茅收割时,留茬高低首先影响产草量,其次影响再生草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刈割时留茬高度应稍高一些,一般10~12公分。鸭茅草地割草或放牧高度如低于6公分,植株再生生长将受到严重影响。

5、收种在贵州地区一般7月上旬种子成熟。在此期间,可收种。每亩可收种子15公斤左右。

二、利用技术

鸭茅草为多年生牧草,春播当年产量一般为2000千克,翌年在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产量可达3000千克。青刈以孕穗期为宜,此时的产量和质量均佳,延迟刈取会影响青草的质量及下茬的产草量。刈取时留茬5。6厘米,以利于再生。鸭茅草适宜青饲、调制干草或青贮,也是一种改良草场作放牧用的优良牧草。

《黄姜资源及开发利用》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利用废物种植物”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