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冰藜

2020-10-15

树冰多肉植物养护。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雾冰藜》,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植物名称雾冰藜

科属 藜科
异名 巴西藜、五星蒿、马能哈木哈格(蒙古族名)
学名Bassia dasyphylla(Fiseh.et Mey.)O.Kuntze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山东;在国外,蒙古和原苏联也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5~80cm,直立,茎具条纹,多分枝;全株呈球形或卵状,密被水平伸展的白色长柔毛。叶互生,肉质,条状半圆柱形或圆柱形,先端钝圆,基部渐狭,无柄。花两性,每1~2朵集生于叶腋,权1花发育;花玻5浅裂,圆壶形,具密毛,果时花被片背部生5个锥刺状附属物,呈5角星状;雄蕊5,伸出花被外;花柱甚短,柱头2~3。胞果扁卵形;种子小,近圆形,直径1~2mm,光滑。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在宁夏银川4月下旬萌发,7月中、下旬现蕾,8月中、下旬开花,9月上旬结果,9月下旬果实成熟,10月上旬枯黄。单株鲜重平均约35g,茎叶比2.5∶1。生长发育在7~8月最快,9月达最高,雾冰藜的生长发育与生境密切相关,土质、水分条件好,植株发育快,株丛呈卵圆状,结实果大,待秋季植株枯死后,五星状带钩的果实尖部的钩刺附着在人或畜身上,借以传播种子,为草原区典型风滚草生活型。

雾冰藜为轴根型植物,主根多分布在50cm以内,地上与地下高度之比为1∶2。主要侧根在15cm以内、根幅达50cm。地上部始终生长矮小,株高仅有10~20cm;侧根可扎入较深的土层。这样,既能通过浅层的侧根迅速吸收短暂的少量降水,又能利用较深的轴根吸收渗入土壤下层的水分,加上地上部密生平伏的柔毛,有效地防止水分蒸腾,以及其他的耐旱生理特性,充分说明它具有一年生沙生植物对干旱生境的适应能力。

雾冰藜经常散生或群生于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地区的沙质或沙砾质土壤上,也多见于这些地区的半固定或固定沙丘、平坦沙地以及轻度的盐碱地;常见于沙漠和流动沙地的边缘地区;更习见于村落、居民点和畜圈附近,及具有灌溉条件的农由、林地和撂荒地上。自荒漠草原带向西,个体数量明显增多,在沙地上常可形成单优种的群落。但是,至内蒙古额济纳旗以西,雾冰藜的分布逐渐减少,而由同属的另一个种钩状雾冰藜[Bassia hyssopifolia(Pall.)Kuntze]所替代。在西藏高原海拔4200~4350m西部边陲噶尔、日土的砾石地、湖滨沙滩上也见到有雾冰藜的分布。

雾冰藜和猪毛菜属(Salsola spp.)、虫实屑(Corispermum spp.)、盐生草属(Halogeton spp.)以及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地肤(Kochia scoparia)等许多一年生藜科植物在一起,经常出现在沙质、沙砾质而非盐湿的土壤上,有被称做沙生的一年生猪毛菜类植物。它们和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年生蒿类、一年生禾草类常一起混生,构成了亚洲中部荒漠草原中独特的一年生植物层片。它们于晚春或初夏萌发,在炎热多雨的夏季达到生长发育高峰,至秋季果实成熟,又转入休眠期。可统称为夏雨型植物,群众则称为热草。它们的生长发育与当年降雨多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干旱的生境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凝结水,因而能够抗御干旱,在降雨量很少(年降雨量<250mm)、地下水埋深10m以下的严酷条件下,仍能维持生命生存、繁衍。

雾冰藜生长地的土壤可以是沙砾质的棕钙土、灰钙土、淡棕钙土、淡灰钙土以至灰漠土、灰棕荒漠土;有时轻度地盐渍化。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以及我国西部荒漠区山地的戈壁针茅(Stipa gobica)荒漠草原;有内蒙古高原西部与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高原,同样至西部荒漠区则上升到山地的沙生针茅(S.glareosa)荒漠草原;有宁夏中北部的短花针茅(S.breviflora)荒漠草原;有分布于甘肃河西地区的驴驴蒿(Artemisia dalailamae)荒漠草原等。

饲用价值
雾冰藜虽然在半荒漠和荒漠地区分布很广,数量很多,但饲用价值不高。牛全年完全不吃;马于夏末秋初时采食;山、绵羊春夏季基本上不采食,秋季则乐食;骆驼于春夏季不喜欢吃,而秋冬季节也可达到乐食的程度。

其他用途
如于其他一年生藜科、禾本科野草等混贮,可起到抗灾保畜的作用。缺乏烧柴的地区,可作为薪炭材。全草可入药,能清热祛湿及治疗脂溢性皮炎。在沙化地和有浮动的撂荒地上作为先锋植物,有一定的固沙作用。一般认为,雾冰藜是劣等的野生饲用植物,但在气候干旱的荒漠地带,对于当地的骆驼和很耐粗饲的绵、山羊,则有一定的饲用意义,可评定为中下等饲草。

精选阅读

小藜


植物名称小藜

学名Chenopodium serotihum

异名 市藜
所 属 科藜科

所 属 属藜属

分布北京常见。生于荒地、河滩、沟谷潮湿处。广布全国各地。

描述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具条纹。叶互生,具长柄,长圆状卵形,长1.6~5.2厘米,宽1~3.5厘米,通常3浅裂,中裂片较长,两侧边缘近平行,叶缘具波状齿或全缘,先端钝或突尖。花序穗状或圆锥状,腋生或顶生。花两性;花被5深裂,裂片宽卵形;雄蕊5,开花时外生;柱头2,线形。胞果包于花被内,果皮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黑色,具光泽,表面具6角形细法。花期4~6月,果期5~7月。

戈壁藜


植物名称戈壁藜

科属 藜科
学名Iljinia regelii(Bunge)Korov.

地理分布戈壁藜分布于内蒙古;国外,真蒙古西部,原苏联的哈萨克斯坦也有。

形态特征
半灌木,株高20~50cm。老枝灰白色,光滑无毛;当年生枝碚绿色,果期嫩枝基部具明显关节。叶互生,肉质,近棍棒状,长5~15mm,宽1.5~2.5mm,先端钝,基部不扩展而下延,无毛,斜伸,直或稍向上弧曲,叶腋有短毛。花两性,单生于叶腋,具2半圆形小苞片;花被片5,果时近顶端具翅状附属物,翅半圆形,平展或稍反曲。胞果半球形;种子横生。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戈壁藜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4月初开始返青,7~8月开花,8~9月结实,10月末枯黄。

戈壁藜为强旱生小半灌木。其分布区的生境条件极端恶劣。常出现于剥蚀低山残丘、平缓山坡、风化碎屑普遍堆积、并有岩石裸露,几乎没有土壤发育的地方。在有土壤发育之处,其土层也极薄,土壤为砾质,或砂砾质的石膏棕色荒漠土,或为石膏灰棕色荒漠土。年平均气温为8℃左右,年10℃的积温3200~3600℃;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地下水埋藏很深,地表水缺乏。

在戈壁藜荒漠群落中,戈壁藜群落盖度不及10%或少到1%,种类组成亦很贫乏。在天山以北戈壁藜群落的伴生植物有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木贼麻黄(E.equisetina)、亚列兴蒿(Artemisia sublessingiana)、毛足假木贼(Anabasis eriopoda)、泡果沙拐枣(Calligonum junceum)、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等;在天山以南则有枇杷柴(Keaumuria soongorica)、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喀什霸王(Zygophgllum xanthoxylon var.kaschgaricum)、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圆叶盐爪爪(Kalidium schrenkianum)、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叉枝鸦葱(Scorzonera divaricata)等。

戈壁藜在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波罗乌拉北部石质残山地区与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组成戈壁藜、松叶猪毛菜放牧场。该类草地的盖度一般在5%以下,生产力很低。

饲用价值
戈壁藜是荒漠区骆驼和羊的中等饲用植物。骆驼一年四季均采食,青鲜时仅一般地采食,秋末结实期及干枯后最喜食;羊在青鲜时仅雨后采食,干枯后喜食;马在干枯后少量采食。

据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系规划教研室,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荒漠区所采集的样品进行常规及氨基酸分析。可见,它富含无氮浸出物和灰分,蛋白质含量也较高,粗纤维含量低;必需氨基酸含量中等。

滨藜


植物名称滨藜

学名Attiplex patens

所 属 科藜科

所 属 属滨藜属

分布见于海淀区。生于潮湿的盐碱地和池塘旁。分布于华北、东北和西北各地。

描述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具绿色的条纹和棱角,常在上部分枝。枝细瘦,斜上。叶互生,茎基部的外近对生;线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4~10毫米,先端尖或稍钝,基部渐狭,两面均为绿色,无粉或稍有粉;边缘具不规则的弯锯齿或微锯齿,有时全缘。花序穗状,通常紧密,于茎上部再集成穗状圆锥状,腋生或顶生。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花被4~5裂,雄蕊4~5。雌花的苞片果时为菱形至卵状菱形,长约3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尖或短渐尖,下半部边缘合生,上半部边缘常具细锯齿,表面常疏生白粉,有时靠上部具瘤状小突起。胞果包于宿存的苞片内。种子直立,近圆形,两侧扁,红褐色或黑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9~10月。

采制夏季开花初期采收。采后洗净,晒干备用。

性能 味甘,酸,性子。利水涩肠,利尿止泻。《青海省兽医中草药》:治牲畜肝经传染、肠炎、腹泻,小便不利。

用量猪羊15~20克,牛马30~60克。

附方
1. 治猪肠炎腹泻方:粉藜(或滨藜)、二色堇菜、酸模根各20克。煎汁喂服(《青海省兽医中草药》)。

2. 治牛马肝经传眼方:滨藜果、谷精草、青葙子、决明子、大黄、乳香。研成细末,开水冲服。

轴藜


植物名称轴藜

学名Axyris amaranthoides

所 属 科藜科

所 属 属轴藜属

分布
见于门头沟区百花山、昌平县、延庆县、怀柔县、密云县。生于山坡、草地、河边或路旁。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

描述
一年生草本。株高20~80厘米。茎直立,幼时被星状毛,果期毛脱落;分枝多集中于茎的中部以上,纤细,斜升。叶互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具小尖头,基部渐狭,全缘,背面密被星状毛,后期脱净;基生叶大,披针形,长3~7厘米,宽0.5~1.3厘米,叶脉明显;茎生叶较小,狭披针形或狭倒卵形,长约1厘米,宽2~3毫米,边缘常内卷。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花被裂片3;雄蕊3,与裂片对生,伸出花被。雌花花被裂片3,白膜质,具3个苞片,中间苞片特长,两侧苞片短;苞片和花被均密被星状毛;柱头2,线形。胞果直立,长圆状倒卵形,长1~3毫米,灰黑色,侧扁,顶端具2齿状或鸡冠状的附属物;种子椭圆形,扁平,直立;胚成马蹄形,具外胚乳。花、果期8~9月。

刺穗藜


植物名称刺穗藜

学名Chenopodium aristatum

异名 刺藜
所 属 科藜科

所 属 属藜属

分布
见于门头沟区、昌乎县、延庆县、密云县。生于山坡、道旁、田间和荒地。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

描述
一年生草本。植物体通常成圆锥形,无粉,秋后常带紫红色。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条纹。叶具短柄。叶片披针形或条形,长7厘米,宽约1厘米,全缘,先端渐尖,基部狭窄,主脉明显。花两性,为复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花被裂片5,雄蕊5。胞果圆形;果皮透明,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圆形,边缘具梭,黑褐色,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10月。

《雾冰藜》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树冰多肉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