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苇植物养护。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苇状羊茅栽培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播前准备
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原产于欧洲和非洲。我市自1986年开始引种,表现良好,比一般禾本科牧草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抗寒耐热,耐旱耐湿,在土壤湿润地方生长极盛。

苇状羊茅为禾本科、羊茅属、属长寿多年生牧草。秆、叶稍及叶都较粗糙,须根发达,入土很深。直立、丛生型,高70-180厘米,叶量多,多数为基生叶,色深绿,长30-50厘米,宽0.6-1.0厘米,圆锥花序,种子带短芒。苇状羊茅适应性很强,耐寒又耐热。早春返青早,生长快,夏季当多数牧草受到高湿影响而生长受到抑制时,苇状羊茅仍茎繁叶茂,长势不减。对土壤适应性很广,在pH4.7-9.5范围内均能生长繁茂,最适pH值为5.7-6.0。

1987年岳飞岭草场秋播美国法恩(Fanhn)苇状羊茅,从早春到深秋,一直生长茂盛,叶量大,叶片宽厚,再生能力很强,刈割后平均日增长1.5厘米,667平方米产鲜草2150千克,产种子37.5千克。

田间管理
播前需精细整地、施足底肥。为获得高产,必须根据土壤养分适时施肥。土壤中的养分应保持在下列水平:磷应高于30毫克/千克,钾应多于10毫克/千克,氮每667平方米宜含6-10千克,播种时每667平方米施入氮肥1.5-2.5千克。播种期可在春季或秋季,春季宜于3月,秋季宜于9月进行。过于迟播幼苗难于越冬,播种量每667平方米0.75-1千克,条播行距30-40厘米,播种深度1.5-2厘米,留种地行距可适当加宽40-60厘米,苇状羊茅可与红三叶、白三叶等豆科牧草混播。此种牧草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中耕除草,生长期间适当灌溉,并结合追肥。抗病性强,但适口性较差,如加强水肥管理,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提高草的品质。苇状羊茅种子产量较高,易收获。当60%的种子变褐色时,就可收种,过晚则易落粒。

适时收获
苇状羊茅营养价值高,据中国农科院畜牧所抽穗期采样分析结果(表1),苇状羊茅植株高,适宜刈割青饲或晒制干草,刈割最适时期为抽穗期,留茬高度10-12厘米,再生草片长20厘米以上仍可放牧。留茬不能低于5厘米,以利再生草生长。制干草应在立秋前半个月刈割,历时3天即可堆贮,以备冬用。

zw59.com推荐

羊茅


植物名称羊茅

科属 禾本科
异名 酥油草
学名Festuca ovina L.

地理分布羊茅在我国多分布于西南、西北各省区的高山地、可升至亚高山地。东北和内蒙古草原也有分布,在四川西部山地垂直分布范围从2800米到4700米左右;在国外分布于欧洲、亚洲及美洲的温带区域。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密丛型。根须状。秆瘦细,直立,高15~35厘米,仅近基部具1~2节。叶鞘开口几达基部,无毛。叶片内卷呈针状,质较软,长2~6厘米,分蘖叶片长可达20厘米。圆锥花序紧缩,有时几成穗状,长2.5~5厘米,小穗绿色或带紫色,长4~6毫米,含3~6小花,颖披针形,第一颖长1.5~3毫米,第二颖长3~4毫米;第一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3~4.5毫米,先端具短芒。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羊茅春季萌发较早,分蘖力强,基生叶丛发达,营养枝的叶片比生殖枝的叶片长两倍多,形成较为紧密的株丛。分蘖幼芽受发达的叶丛保护,不易受霜冻危害,在夏季气温高的月份(7~8月份),其茎秆迅速生长,开花结实,再生性能尚好。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上,6~7月中旬刈割后,还可形成一次放牧再生草。

羊茅为中早生植物,耐低温,抗霜害,适于沼泽土以外的中等湿润或稍干旱的土壤生长。为高山、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常见的草种之一。草毡土、黑毡土及山地棕壤均能生长,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土壤pH5~7均能适应。耐瘠薄,但在肥沃土壤上生长更好。

饲用价值
羊茅适口性良好,牛、羊、马均喜食,特别为绵羊所嗜食。羊茅为密丛型下繁草,基生叶丛发达,形成具有弹性的生萆土,因此,耐践踏和耐牧。

羊茅虽矮小,但分蘖力强,营养枝发达,茎生叶丰富,耐低温,返青早,枯黄晚,冬季地上部不全枯黄,茎基部带青绿色。不仅如此,而且在夏末秋初,尚能第二次再生。羊茅相继形成两次高的可食草和较好的氮碳比例,对于牲畜脂肪的沉积和分配具有重要意义;牧民们把它誉为硬草、上膘草和酥油草。

其他用途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海拔3500米的地带人工种植羊茅,亩产鲜草达900公斤。如进一步加以人工培育,可用作放牧地的补播材料。

假苇拂子茅


植物名称假苇拂子茅

学名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ites

所 属 科禾本科

所 属 属拂子茅属

分布 北京见于丰台区芦沟桥及密云县坡头。生于河滩、沟谷、低地、沙地上。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欧洲也产。

描述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高30-60厘米,无毛。叶鞘平滑无名;叶舌膜质,背部粗糙,先端2裂或多撕裂,长5-8毫米;叶片常内卷,长8-16厘米,宽1-3毫米,上面及边缘点状粗糙,下面较粗糙。圆锥花序,开展,长10-19厘米,主轴无毛;分枝簇生,细弱,斜升,稍粗糙;小穗熟后带紫色,长5-7毫米;颖线状锥形,具1-3脉,粗糙,第二颖较第一颖短2-3毫米;外稃透明膜质,长3-3.5毫米,先端微齿裂,基盘的长柔毛和小穗等长或稍短;芒自近顶端处伸出,细直,长约3毫米;内稃膜质透明,长为外稃的2/5-2/3。颖果。花、果期7-9月。

用途 中等饲用禾草。

素羊茅


植物名称素羊茅

科属 禾本科
学名Festuca modesta Steud.

地理分布素羊茅在我国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青海、湖北等省;国外印度、尼泊尔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具粗短根头,秆疏丛,光滑无毛,高约1m,茎粗约3mm,通常2~3节。叶鞘平滑或微糙涩,常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4mm。叶片扁平、无毛,长10~20cm,宽5~9mm,基生叶及分蘗上叶长可达60cm,宽达1.5cm。圆锥花序开展,长约20cm,每节具1~2分枝。小分枝粗糙,着生多个小穗,小穗灰绿色,长8~12mm,成熟后淡褐色,含2~5个小花。第一颖披针形、渐尖,长2~3(4)mm,具1脉;第二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较钝,边缘及顶端膜质,长3.5~4.5mm,具3脉。第一外稃长7~8mm,披针形,具5脉,先端无芒,边缘膜质,微糙涩。内稃等长于外稃,顶端2裂。花药长约2.5mm。颖果长圆形,红棕色,长3~4.5mm,顶端有毛。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素羊茅在青海省同德巴滩地区5月上旬返青,6月下旬抽穗,8月下旬种子成熟,生育期约110天。种子千粒重为8g。本种性喜爱冷凉潮湿气候,肥沃土壤,具有一定耐旱性和较强的抗寒能力。在-30℃的低温下,可以安全越冬,越冬率达90%以上。分蘖力强,栽培的第二三年,分蘗枝可达30个。一般栽培情况下分蘗枝为10个左右,干旱年份或自然环境下生长的仅2~3个。

自然状况下素羊茅分布在海拔1500~3600m的山坡林下,高山灌丛中,通常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eus)、鹅观草(Roegneria spp.)、羊茅、(Festuca spp.),糙野青茅(Deyexia scabrescens)混生,土壤以暗粟钙土为主,富含有机质,湿度较大。在青海常栽植于以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菭草(Koeleria cristata)、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等植物组成的高山草原地带,土壤为淡栗钙土,pH7~8.5,年降水量为370~420mm,年均温为0.2℃,生长期110~130天。7月的大暑天往往雨雪交加或枯霜早临。在耕作制度粗放,无灌溉,无施肥的条件下,素羊茅生长发育良好。由此可见,素羊茅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在各种比较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存。

饲用价值
素羊茅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期限可达10年之久。但一般利用年限约为5~6年。它可作单一的人工草场,也可与其他禾本科牧草或豆科牧草如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混播,提高牧草质量。在青海高寒牧区,当年实生苗生长缓慢,植株低矮,达不到利用要求。生长第二年植株的高度为:分蘖期5.4cm,拔节期9.2cm,孕穗期17.3cm,抽穗期64.6cm,开花期88.3cm,乳熟期114.6cm,蜡熟期114.3cm。刈制青干草以乳熟初期收割为好,此时青草产量每公顷13.55t,折合干草4.69t,干草率为34.6%。种子产量为0.52t/ha。

素羊茅植株高大,青草期草质柔软,马、牛、羊常年均喜采食;青干草粉碎后可喂鸡和猪;刈割后的残茬是牛、羊冬季的很好放牧地。素羊茅是高寒牧区刈牧两用牧草、但叶量较少,种子收获后的黄干草,茎秆粗硬,饲用价值降低。

其他用途 

栽培技术要点
素羊茅成长较慢,生长年限长,适于种植在利用年限较长的草地里。由于种子小,苗期生长缓慢。播种地块应于前一年夏季翻耕,随即进行重耙两遍,入秋前待杂草长到20~30cm时,再进行耙耱,做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杂草少。秋季翻耕的土地,要及时耙耱,平整地面,有利保墒。春季解冻后,无论是夏秋翻耕的土地,还是春季翻耕的土地,在播种前半个月应进行耙耱,诱发田间杂草种子萌发,播种时再进行轻耙灭草。素羊茅的播种期在春、夏、秋季均可,但在寒冷地区,因生长期短,最好在5月下旬播种,以利于播种前灭草和实生苗越冬。播种量每公顷22.5~30kg,条播行距30cm,播深3~4cm。播种时如果以磷二胺或三料过磷酸钙作种肥,可与种子拌匀,混和播入,这样既省工,又能保证播入的种子分布均匀,播量也得到保证。不会产生烧种子的现象。播种后,若土壤墒情不好,要及时镇压。

素羊茅种子发芽率高,但苗期易受杂草抑制。播种当年的苗期和生长第二年以后,在返青时用2,4-D丁酯除草剂喷雾1~2次,即可达到除草的目的。

栽培多年的老龄素羊茅草地,长势衰退,在返青时,用重耙纵横切破草皮,并施入氮、磷、钾等肥料,可以达到草地更新的目的。

毛稃紫羊茅


植物名称毛稃紫羊茅

科属 禾本科
学名Festuca ruora L.subsp.arctica(Hack.)Govor.

地理分布毛稃紫羊茅在我国分布于天山、阿尔泰山及阿拉套山;国外在欧洲、原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短根状茎。秆丛生,高30~70cm。叶舌长1mm;叶片内卷或对折,稀扁平,长5~10(15)cm,宽达2.5mm。圆锥花序较狭,长4~11cm,宽0.5~2cm;小穗常绿紫色,含4~6花,颖狭披针形,无毛,外稃密被柔毛,第一外稃长4~5.3mm,先端具长0.5~2(3)mm的芒;花药黄色,有时带紫色,长2~3mm。

染色体:2n=24。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毛稃紫羊茅为寒中生、寒旱中生短根茎疏丛型半下繁禾草,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伴生种。适宜寒冷湿润的高山气候,生于高山带局部较平缓、相对干旱的阳坡和半阳坡,分布海拔:在天山北坡为3100~3400m,天山南坡为3200~3800m,在阿尔泰山为2400~2800m,生长地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原土。在天山北坡西段的伊犁地区海拔3100m的高寒草甸草地植被中,常伴生于以西伯利亚羽衣草(Alchemila sibirica )、山地糙苏(Phlomis oreophila)、准噶尔蓼(Polygonum songoricum)、珠芽蓼(P.vviiparum)、高山早熱禾(Poa alpina)、高山黄花茅(Anthoxanthum alpinum)、蓝苞葱(Allium atrosanguineum)等组成的草地型中。另据调查在伊犁地区海拔1800m左右的中山带河谷,亦生长在河漫滩的砾石沙壤质土壤上,据分析这是由于它的种子是由河水漂流而来的原因。

毛稃紫羊茅通常于5月中旬返青,6月底抽穗,7月中旬开花,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实,9月中旬枯黄。

饲用价值
毛稈紫羊茅叶量丰富,据测定茎叶穗比为31.6∶57.9∶10.5,茎秆细且很柔软,适口性颇佳,各类家畜均喜食。其化学成分结实期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为16.5%,粗纤维含量较低为26.44%。氨基酸含量也较丰富。其植株较高大,产草量较高,分蘖多,再生力强,较耐践踏,是一种天然草场上优良的放牧型牧草。

羊肚菌栽培方法大全!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名贵食用菌,有野生和人工栽培之分,野生的一般生长在森林之中,目前奇货可居;人工栽培全国生产量也很低:因此羊肚菌市场价格较高。小编分别整理了简便版和完整版两种种植方法供您挑选!

1.羊肚菌简便版种植办法

⑴了解羊肚菌的生态条件。首先是土壤,羊肚菌生长的土壤的ph值在6.5-7.5左右,在中性或者微碱性的土壤中,土壤为黑土,等。然后就是空气因素,一般在落叶中,有足够的的空气,其次对温度和湿度也有较高的要求,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容易生长,要求温差较大,温度为20度左右,湿度为70%左右。然后就是光照了,弱光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

羊肚菌种植方法

⑵了解羊肚菌的种植需要什么配料了,在你身边的资源,有什么就用什么,有木屑,麸皮,磷肥,石膏,腐殖土等,玉米芯,草木灰,等,按比例搭配,为75%,20%,1%,1%,4%左右,料水比为1:1.4。

⑶了解栽培方法,在料拌好,装在塑料里,首先,室外脱袋栽培,选择在光照不强地方,在宽,深20-25cm,长度不限,在整好之后,可以少浇点水,然后再用石灰水杀害虫。,

⑷室外生料栽培,在半阴半阳的地方,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挖相同的坑,在坑底先浇水,在上面任铺一配料,把菌铺在上面,约为4-5cm,然后在在上面,铺第二层,在用同样的方法播种,然后再用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cm,在加以保温,保湿,,适当撒上点水。

⑸在室内脱水装栽培,在菇房消毒后,每一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就铺3cm厚腐殖土,然后逐个排列,大概排列40个,排列完后,喷水,加土,然后保持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

2.羊肚菌完整版种植办法

羊肚菌有大棚栽培和与小麦间作两种模式,亩效益均较高,而且后一种模式高达6000元以上。

⑴大棚栽培

环境要求: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其生长期较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需要较大温差来刺激菌丝体分化。菌丝生长温度为18~22℃;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75%~90%。忌强烈的直射光,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因此,大棚栽培地点最好选择在意杨树林中,时间应在10~12月。

栽培料配方:配方一:粉碎的玉米芯42%、纯木屑20%、豆壳13%、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配方二:细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熟腐土3%。配方三: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熟腐土3%。配方四:农作物秸秆粉7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1%、熟腐土2%。以上配方任选一种,培养料的料水比为1∶1.4,含水量宜为60%~70%。

制袋接种:按料水比拌好培养料后堆积发酵20天,用规格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克,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后即可接入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接完后封好袋口,置于22~25℃温度下培养,30天菌丝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栽培。

培育子实体:大棚经过消毒后,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薄膜,其上覆盖3厘米厚的熟腐土,盖土要均匀并且压平,然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挨个排列在菇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40个。摆好菌棒后用喷壶均匀喷水1次,然后覆盖细土3~5厘米厚,表面再盖2厘米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一般在10~12月栽培,次年3月初至4月初即可出菇,每亩可产羊肚菌50~75千克。

⑵与小麦间作

羊肚菌于10月下旬开始播种,和小麦播种时间相当,待小麦出苗后羊肚菌也慢慢长大。

操作方法:小麦播种后,将行间土地耙细,然后按木屑75%、麸皮20%、磷肥3%、石膏2%的比例配料,拌匀后均匀撒在条垄上(每亩可撒配料200~250千克),再将配料与土壤充分翻拌均匀,水分欠缺的土壤要一次性均匀灌足水,一般土壤要保持70%~90%的湿度。等灌入的水渗完后,直接将菌种接入土壤中,覆盖2~3厘米厚细土并喷适量水,以利菌种保湿。与小麦间作模式羊肚菌每亩产量为75~80千克,间作技术好的产量更高。

环境要求:羊肚菌一般在熟腐土、黄壤土、砂质混合土中均能生长。间作羊肚菌的小麦田,宜选择pH值为6.5~7.5的土壤,以利于羊肚菌生长。小麦种植以南北行向为好,并以大小行方式播种。其中,大行宽120厘米,中间走道宽40厘米,小行宽约20厘米。

菌料培育方法:一种是先培育成菌袋后种入小麦田。菌袋培养料可用农作物秸秆粉7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1%、腐殖土2%,或细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熟腐土3%两种配方,按料水比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1天,含水量为65%。采用规格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50~650克,后续灭菌、接种及培养方法和大棚栽培相同。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栽培到小麦田间。

3.栽后管理技术

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一定湿度。无论是大棚种植还是与小麦间作,种植后均要随时检查田间的干湿度,做到雨后及时排水,干旱时及时喷水。秋后气温下降时要及时采取加盖地膜、覆盖稻草等增温措施。早春雨水较多,温度合适,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一般早春季节如几周之内温度在4~16℃之间,则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8℃),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大棚栽培的羊肚菌,春季如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或增加喷水次数。当田间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需进行喷水。与小麦间作的羊肚菌,春季小麦返青后一般不需要人工喷水,因为小麦具有根系发达的优势,正好能平衡水分、保持湿度。

采收时如遇阴雨天,应尽量在雨前采菇,或雨前搭拱棚用塑料薄膜遮盖,以免雨水将泥水溅在菇体上,影响产品质量。羊肚菌采收后应随即清理泥土,并及时晒干或烘干(忌用柴火烟熏,以免影响质量),按质量分等级装入密封的袋中,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待售。

《苇状羊茅栽培方法》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瓦苇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