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至六月植物的养护要点。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绿豆生产六要点》,希望您喜欢!

重庆合川市农技部门在生产实际中总结出以下绿豆秤技术要点,供各位同行参考

1、改革耕制,提高单产。我市历来都是栽插红苕后才播种绿豆,出苗不久即遇高温伏旱的影响,导致营养生长不足,生殖生长不良,生育期相对缩短,产量降低。总结本地和外地的高产经验,我们必须改制,在收麦前7天到收麦后15天,抓住时机抢时抢湿播种,以延长生育期,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选用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应选择抗倒伏,分枝发达,生长旺盛,生育期短,栽培简单,结荚集中,产量较高,色泽油绿、粒大饱满;煮易烂、无石豆,入口化渣口感好的安岳油绿豆和中绿一号等作为我市的主推品种。

3、播期、播量、密度及播种方法。如果林地小春季空闲,可将播期安排在4月上、中旬;如有前作,可安排在小春季收后开厢播种,适宜播期一定要安排在5月下旬以前,以保全苗,获取高产。要坚持抢时抢墒,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抓紧播种;遇干旱可在播种后用清粪水淋窝。亩用种子1公斤,用钼酸铵10克兑水10公斤拌种(未用完的水另装备用),收汗后用少量稀泥浆裹钙镁磷肥播种。其播种规格是:净作2米开厢,行距50厘米,窝距40厘米,亩播3200-3400窝,窝播5-6粒,每窝定苗2-3株,亩定苗9500株左右;果林地在留足与果树基部间距40cm的基础上,再2米开厢,与净作的播种规格大体相同;间作则参照净作规格,视情况确定亩播量。

4、底肥施用:一般亩用钙镁磷肥35公斤加灰渣肥1000公斤或草木灰50公斤,再均匀拌和沙壤土300公斤盖种,或亩用优质有机复合肥15-20公斤粉碎后和沙壤土300-500公斤盖种的效果最好。

5、田间管理: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4叶期定苗,瘠薄地苗期亩用碳铵5公斤加清粪水1000公斤提苗。初花期前及时中耕、除草、传土壅蔸,防止倒伏。初花期将拌种剩下的钼酸铵水再兑水40公斤,进行叶背根外追肥。注意防治造桥虫和卷叶螟危害。大力推广化学除草技术,播后苗前用都尔或乙草胺乳油作土壤封闭处理,出苗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用高效盖草能或精稳杀得乳油防治;双子叶杂草为主的地块用虎威水剂防治。

6、采收晒贮:分期分批,及时采收,一般2-3批。绿豆种皮容易吸湿受潮,若贮藏过程中温度高、湿度大,容易丧失发芽率,甚至霉烂变质。因此,绿豆种子要放在干燥、通风、低温环境中贮藏,可用麻袋装。在含水量12-14%的条件下,囤贮高度不超过1米;堆码高度不超过6袋。种子数量少的,可用坛贮。通常坛底填少量生石灰吸潮,然后用麻袋垫上,再将晒干冷却的种子装进坛内,最后用塑料布将坛口封严,放在干燥冷凉的地方。应注意:播种时,不能用化肥做种肥,特别是不能用含氮化肥或过磷酸钙拌种。不要在雨前播种。要坚决及时匀苗定苗,不要贪多,以保证个体发育良好。籽粒需用竹器盛装,由厚到薄逐步晒干,不要在三合土、石板和水泥地曝晒,以免破皮,以防破坏蛋白质结构,影响种子质量和商品质量。种子水分一般要求降到13%以下。绿豆干燥后,不宜趁热进仓,应于冷凉后入仓。要注意轮作换茬,多年重茬将严重减产。

精选阅读

白灵菇生产技术要点


白灵菇,因其自身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地区投料量逐年增加,并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前景,是广大种菇新手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首选菇类之一。

目前白灵菇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发菌、出菇阶段污染率高、发菌慢、出菇率低、菇型差等,对此,我们在这里结合生产技术要点的介绍给出解决方法。

要点一:制种

专家提示:制备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故建议菇农最好到正规食用菌研究所或科研单位购买母种,切忌到无经营许可证、无科研实力的小商贩那里购买,以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在购买试管母种时,要注意鉴别菌种的优劣,需仔细检查试管中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免买到老化的菌种。一般来说,健壮的母种表现为菌丝洁白、粗壮、尖端整齐。若菌丝干散或培养基收缩,瓶底有黄色积水,说明菌丝已老化,请勿购买。

菇农经验:11月29日,家住寿光市田柳镇巨家村的种菇能手李本亮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制种经验。我们当地白灵菇的生产设施多于金针菇生产设施相同,一般为大拱棚(棚面由塑料薄膜+麦秸+无纺布覆盖)。制种时间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栽培的大众菌种多从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购买,一般品种为天山二号。制种分两个阶段:一是从母种(试管一级种)到原种(玻璃瓶或啤酒瓶二级种);二是从原种到栽培种(生产袋三级种),所需时间约32天。

第一阶段:母种原种。

1.材料准备:试管母种、啤酒瓶(按照1个试管种接种10个啤酒瓶的用量准备)、玉米粒(按照1个啤酒瓶盛56两的用量准备)等。

2.操作过程:第一步先处理用料。因玉米粒种皮较厚,不易泡透,需将其煮熟后使用。注:煮玉米粒时要把握好火候,既不能让玉米粒开花,也不能外熟内生。第二步,待瓶内装入用料约4/5瓶时,再用棉塞封口,且外用牛皮纸包裹,以防高温灭菌时蒸汽浸湿棉塞。第三步,将瓶子摆放到蒸锅上进行高温灭菌,约12小时左右。第四步,灭菌完成后,待瓶温降至30℃左右,再将其转移至无菌操作箱内进行接种,即用接种针从试管内挑起少许菌丝,并快速放入啤酒瓶内,同样棉塞封口,外用牛皮纸包裹。最后,把接种好的啤酒瓶放在约25℃的室内保存,以促发菌丝生长。原种长满瓶之后,需立即扩大为栽培种,否则一旦营养耗尽,菌丝就会出现衰老,甚至死亡。

第二阶段:原种栽培种。

一般情况下,生产用料多为棉籽壳(85%)、麸皮(10%)、玉米面(5%)、石膏或石灰(5%)、无机营养(5%)配比,料与水的比例为1∶1.41.5(搅拌后达到手捏成团,手松散开为宜)。用宽18厘米长3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捆扎后进行常压蒸汽灭菌(因白灵菇所要求为熟料栽培),一般来说,每万斤料需连续灭菌72小时以上。菌袋灭菌后,待冷却至室温便可接种。接种在无菌箱内进行,采用两头接种,每瓶原种可接30-40生产袋。生产袋接种后便可将其移至菇棚内发菌培养,可堆放57层。

要点二:发菌

专家提示:据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孙庆温老师介绍,发菌是白灵菇栽培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菌丝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白灵菇的产量。如果菌丝长得不理想,后边的出菇管理得再好,其产量也不会太高。

白灵菇发菌理想的菌袋标准是:发菌过程中,菌丝浓密洁白,菌丝前端整齐一致。发菌完毕后,菌袋坚硬结实,用力拍打菌袋发出砰砰的响声。若将其掰开,可见有大量白色菌丝,这种菌袋出菇时不但产量高,而且出菇后期也不易被杂菌所污染。

菇农经验:据李本亮介绍,白灵菇发菌阶段所需时间比其它菇种(平菇、金针菇)时间要长1倍多,一般为7585天,这就特别要求在其发菌期要调控好菇棚环境,以利于正常发菌。

温:白灵菇发菌温度要求为,菌袋内的温度在2024℃,菇棚内气温上限为30℃,若棚温过高,易出现菌袋烧菌现象。在北方大部分地区,8月中下旬正值白灵菇发菌阶段,这就要求广大菇农切实做好菇棚降温工作。方法:一是除下雨及大风天气外,菇棚昼夜始终保持通风状态。若是大棚,应在其后墙上设置通风口(高于地面30厘米为宜)。二是在棚面上覆盖一层遮阳网进行降温。

湿:白灵菇发菌湿度要求为,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若棚内湿度过大,菌袋易被杂菌所感染。控湿方法:地面撒施石灰,用于吸收水汽。

气:因白灵菇菌丝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生长量越大氧气需求量越大,所以在白灵菇的发菌过程中,必须结合温度和湿度管理进行必要的通风换气,其目的就是改善菇棚内空气条件,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除注意菇棚内通风换气外,菌袋内氧气的供给也必须充分及时,否则袋内原料易产生厌氧发酵,影响菌丝生长。方法:在发菌进行到半月至20天时,进行一次菌袋倒堆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下部菌袋移至其上部,在这一过程中可增加菌袋内的氧气含量。而不建议采用打孔增氧的办法,因该法易增加白灵菇感染杂菌的机会。

要点三:后熟

专家提示:白灵菇和平菇、金针菇生产区别之处,就是其菌丝长满菌袋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培养,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否则即便创造出菇条件也不能正常出菇。

白灵菇生理成熟期的管理方法和其发菌期的管理方法基本相同。袋温在2024℃,生理成熟期为30天左右。如果温度在20℃以下,温度越低生理成熟的时间将会越长。生理成熟期菌袋温度的上限为26℃,超过26℃虽然生理成熟期可以缩短,但白灵菇菌丝的生活力衰退,产量下降。菌袋的生理成熟过程,其实质是一个菌丝代谢积累营养的过程,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其代谢的速度,从而延长菌袋生理成熟的时间。

白灵菇后熟结束后,菌袋坚挺,菌丝浓密,通体发白。而后便可进入催菇阶段。

要点四:催菇

菇农经验:据李本亮介绍,白灵菇的催菇管理原则就是人为创造适合白灵菇形成原基的条件,使其出菇整齐,出菇率高。

白灵菇催菇的关键在于把握温、湿、光、气等的刺激措施:

一是温差刺激。白灵菇催菇温度调控的原则是,保持10℃左右的昼夜温差,最低不能低于5℃,最高不要高于18℃,并且温差及低温刺激的天数应在10天以上。具体措施为:白天适当掀开草苫等覆盖物,室温保持在1518℃,夜间棚内通风,保持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

二是湿度刺激。白灵菇催菇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对于菇棚栽培白灵菇而言,达到这一湿度比较容易。方法一:地面灌水。方法二:空间喷雾器加湿。

三是通风与光线刺激:白灵菇催菇时,在保证催菇要求的温湿度条件下,应尽量大通风,多通风。并保持棚内为散射光要求(可采用遮阳网达到散射光条件)。

按以上的催菇方法保持15-20天或有效积温达到600℃,就可看到菌袋两端形成圆柱状的白灵菇原基,此时催菇阶段结束,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要点五:出菇

专家提示:白灵菇出菇阶段仍以调控环境为主,但此期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与发菌、催菇阶段有所不同。

温:白灵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温度应保持在8-18℃,并尽量较少昼夜温差,保持恒温。温度过低子实体发育缓慢,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虽快,但菌盖薄或畸形菇增多,商品价值较低。需要注意的是,白灵菇对温度较敏感,如果袋温超过25℃,原基有可能死亡,此后再想催菇就困难了。

湿:白灵菇出菇阶段湿度应保持在80%-90%,但不要直接往菇体上喷水,同时也要防止菌袋或塑料布上的水珠滴落在菇体上,以免形成污斑,降低商品价值。注意:采菇前可适当降低空气湿度,以保持菇体表面洁白。

风、光:菇棚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是其优质高产的关键。如果温室内通风不良,白灵菇子实体可长成倒马蹄形,柄粗长而菌盖小,这样的菇体售价低。因此,在白灵菇生产中,应在协调好温度、湿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状态。如前文所述,通风的目的就是降低菇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保证菌盖正常发育。因二氧化碳比重大,常沉积在棚内下部,所以生产上要求后墙通风口的位置应尽量低些(距离地面30厘米为宜),同时应将拱棚两边的塑料薄膜掀起30厘米左右,从而能在棚内形成空气对流。另外,生产优质白灵菇还需有足够的散射光,以在棚内看报纸不费力为宜。但不能有直射光照到菌袋或菇体上,若光线过强,菌盖易变色,降低其品质。

菇农经验:菇农李本亮介绍说,如同蔬菜上的疏花疏果,为了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精品菇,也应采取疏蕾的措施。

疏蕾,即当白灵菇菌袋原基长至花生仁大小时要将多于的菇蕾疏去,菌袋两头各保留1个健壮的原基。因疏蕾需要大量人工,建议菇农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错过最佳疏蕾时间。

疏蕾原则:菌袋两头一边留一个幼菇;留大菌蕾,去掉小菌蕾;留健壮蕾,去掉生长势较弱的菌蕾;留下菌盖大的菌蕾,去掉柄长的菌蕾;留下菇型圆整的菌蕾去掉长条形菌蕾;留下无斑点无伤痕的菌蕾;留下直接在料面上长出的菌蕾,去掉在菌种块上形成的菌蕾。

疏蕾时应注意:疏蕾用的工具(由自行车辐条做)注意在每个菌袋疏蕾过后,都要将其用75%的酒精消毒一次,以免细菌性病害的交叉感染;疏蕾工具不能碰伤保留的幼菇及幼菇基部的菌丝;疏蕾工作要适时进行,不能过早或过晚;每个袋疏蕾后要剪去菌袋两头多余的塑料并按原来菌袋的摆放位置放好。

此外,头茬菇从催蕾到采菇约10天,一般头茬菇占总产量的60%。在头茬菇采收过后,可用补水器对料袋进行补充肥水(营养液一般包括白糖、尿素、磷酸二氢钾等),以促发二茬菇来潮。

要点六:防病虫

1.白灵菇生产中常见的畸形:

小盖长柄:白灵菇菌柄细长、菌盖过小,是由于菇棚内气温较高、通风不良致使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故建议改善棚内的通风条件。

死菇:白灵菇幼菇开袋后表现为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在敞口前温湿度变化过大,导致幼菇不适应而发生此情况,所以需避开极端高温和低温(棚温24℃、4℃)。

龟裂:可发生在菌盖和菌柄上,影响白灵菇产量和外观。当菇棚内湿度低于70%、温差过大,通风过猛时,易龟裂。因此,要保持适当湿度、通气条件,尽量减少菇房昼夜温差,避免该情况发生。

2.白灵菇常发病虫害:

绿霉病:保持发菌场所清洁、卫生、通风良好,菌袋点片发生绿霉时,可用5%石灰清液注射霉菌斑及周围培养料,抑制绿霉菌生长。

细菌性腐烂病: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不超过90%),保持适当通风,注意水滴不与菇体直接接触

菇蚊:菇棚场所通风口处张挂60目防虫网,以防菇蚊成虫飞入,也可在菇棚内悬挂黄板诱杀。

当前茶叶生产技术要点


新春伊始,茶季将至。根据我市茶叶生产新情况,在技术上应把握几个要点:

1、选择良种,注重纯度。新种茶园宜选择铁观音、丹桂、本山、八仙茶、白芽奇兰、金萱等品种。在引种定植前要严把纯度关,定植成活后应请有实践经验人员再检查一遍,及时去杂补优。

2、因地制宜,掌握密度。近年来,我市茶区主要采取两类种植密度。少数县份低山茶园和山垅田采用60008000株/亩的密度;大部分茶区采用双行条植、30005000株/亩左右的密度。根据茶区目前的肥水管理条件和兼顾长短期效益的实际,不宜提倡过高密度种植模式。上述第一种类型较高密度的茶园,应重视增施有机肥或客土,以增强生产后劲,保证茶叶品质。

3、合理修剪,调节产期。春茶是茶叶生产的首季,采茶集中度高,常遇不良气候。各地可小面积试验,于3月中旬左右轻修剪,推迟部分茶园开采期,提高适时采制好茶的比重,增加收入。

4、加强宣传、培训,推广新技术。围绕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茶农的质量、标准意识。二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推广清香型乌龙茶初制新技术,提高名优茶产出率。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台(外)资企业、流通大户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做大做强漳茶品牌,拓宽市场,防范风险。

非洲菊生产管理要点


近几年,北方利用温室栽植非洲菊的种植户逐渐增多,下面将非洲菊的管理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温度管理

白天控制温度在15℃~20℃,夜间12℃~15℃,尽量不要低于5℃。生产中,采用的保温方法主要有:加盖草苫、在草苫内加纸被、在草苫外加盖塑料膜,或者几种方法并用来提高室内温度。

二、光照控制

非洲菊为喜光花卉,要求阳光充足,光线充足时,其叶片生长健壮,花梗挺拔,花色鲜艳。冬季为保证光照充足,要经常清洁棚膜,及时摘除老叶、病叶。但注意夏季高温季节要进行遮阳,防止植株休眠和灼伤。

三、灌水追肥

非洲菊在采花期间,生长旺盛需水量大,此期应保持充足供水,约半月左右浇一次水,满足非洲菊的水分需求。花期灌水要注意不要使叶丛中心沾水,防止花芽腐烂。非洲菊为喜肥宿根花卉,对肥料需求大,追肥时应特别注意补充磷、钾肥。一般每次每亩施用氮、磷、钾含量为10:15:15的复合肥5~10公斤,每10天一次,结合浇水施入,促进植株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四、清除残叶

非洲菊基生叶丛下部叶片易枯黄衰老,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清除基部叶片,既有利于新叶与新花芽的萌生,又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增强植株长势。

五、病虫害防治

1.疫病注意浅植,使根颈露于地表面1厘米;防止土壤过湿;发病初期用58%乙磷铝锰锌400倍液灌根,7天后用64%杀毒矾粉剂500倍液灌根,施药时间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温度高于28℃时停止施药,每隔7天用药一次,连续3次。

2.白粉病保持棚内通风低湿;及时清除病叶;发病时喷施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用20%菌克烟雾熏烟防治,每隔7天防治一次,连防2~3次。

3.斑点病发现病叶后应及时摘除,集中销毁;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天一次,连续喷2~3次。

4.灰霉病将生长过密的叶片疏除,增加通风透气;从植株冠丛以下浇水;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叶面喷雾,并结合烟雾剂进行防治。

5.白粉虱彻底清除杂草;插黄板进行随时监测,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药济防治可用吡虫啉2000~3000倍液,蚜虫清烟剂每亩用200克烟熏,2.5%功夫菊酯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喷药时间选在黎明,喷后密闭大棚4~5个小时,第二天早晨连续喷药一次。

6.蓟马及时剪除有虫花朵,从而减少温室内的虫源;在温室中熏蒸农药是最好的防治方法,用80%敌敌畏300~400毫升熏蒸1小时或用5%吡虫啉1500~2000倍液喷雾后关闭大棚8~10小时,熏蒸时间可以在早上10点或傍晚5点温度稍高时进行,以达到良好药效。

春茶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1、及时耕作

茶园经过持续的干旱少雨和人为踩踏,土壤已经板结,为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温,及时蓄积水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茶树根系活动,提早春茶生长萌发,因此要尽早进行茶园除草松土,一般宜在2月底前进行,深度以10-15cm为宜。

2、施催芽肥

由于上年度严重干旱,较多茶园未能较好开展冬季管理,茶树冬季蓄积养分不足,为此应在适当时机,增大肥料投入。一般掌握宜早不宜迟的原则,在2月底完成为宜。生产茶园一般亩施尿素40-50公斤或相当数量的复合混肥。有条件的可亩增施1000-1500公斤腐熟栏肥或100-200公斤复混有机肥。幼龄茶园要根据茶树大小酌情确定施肥量。施肥时在离茶树根部15-20cm处开沟,并及时覆土,以提高肥效。

3、及时开园采茶

(1)、早开园

要利用我县春季回温早的优势,充分发挥时间差效应,及时开园采茶上市,争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2)、促早发

3月上旬,可利用茶树叶片吸收功能,喷施中茶早,早发灵等多功能营养液,促进提早萌发,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3)、防冻害

早春气温多变,寒暖无常,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做好预防倒春寒的各项应急措施,避免灾害性损失。

4、合理修剪

(1)、对茶树生长良好,枝叶茂盛的茶园,为保护越冬芽的生长,提早春茶的采摘,可在春茶采摘结束后修剪。

(2)、对树冠受害受冻的茶园,要根据损害程度进行,修剪时应掌握宁浅勿深的原则,较好地保护生长技,促进茶树生长。

5、科学防治病虫害,确保茶叶生产无公害

春茶生产期间一般病虫危害较轻,应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的情况,认真做好茶园病虫发生动态调查,根据茶树病虫预报,在乡镇茶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照《遂昌县茶叶无公害生产县建设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防治,可选择bt(苏特灵、天泰)等无公害农药,并严格掌握药量、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6、加强苗圃管理,提高茶苗出圃率

(1)、加强田间管理

对于秋插苗圃,要保持畦面湿润,针对春季雨水较多的气候特点,及时开沟排水,避免苗圃积水,影响茶苗根系生长。

(2)、适度遮荫

捐款地要大力推广遮荫网遮荫方法,不论采用何种遮荫物,都要始终保持1/3-1/2的透光率。

(3)、科学施肥

应掌握薄肥多次的原则,并在5月份后每月可用稀释100倍尿素溶液浇施1-2次,在出圃前视苗情可施p、k叶面肥2-3次。

(4)、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为促进茶苗生长,应及时除草,由于苗木期敏感药性较强,应禁止使用草甘磷等化学除草,以提高成活率。

购买种子六要点


最近有些农民反映,市场上有些种子来路不明,买得不放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买得放心,用得省心呢,笔者最近走访了埇桥区农委的一些专家,他们提醒广大农民在购买种子时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在购买种子前,最好向当地种子部门和农技推广站反映种植需求,进行购种预约,征求他们的推荐和帮忙。

二是在购买种子时,最好要到合法的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购买种子,购买种子要看经营者是否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不要图贱买老牛或贪图便宜购买没有证件的非法单位、农资门市部或下乡上门叫卖的种子贩子,也不要以熟人面子关系购买小麦种子。

三是在购买种子时,要看或询问所卖的种子是否经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是否适宜本地区种植,栽培上有何特殊要求。

四是要查看所购买的种子是否附有《产品合格证》,是否经过精选加工和标牌标准包装,种子包装袋外是否有标签商标,标签上是否注明品种标号和种子质量、数量,包装袋上是否注明品种标号和种子质量指标、生产日期、栽培要点、销售单位以及地址或厂址、电话等。

五是要向销售单位索取销售发票并妥善保存,留作以后发生纠纷时的依据。

六是在购买种子后,要及早做好小麦发芽试验,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与种子销售单位联系,以便提前调整,以保证秋种优良品种一播全苗。

红富士苹果生产技术要点


增加单果重的主要措施

红富士优质果一般单果重在300克至500克,果型整齐匀称。生产中应掌握以下几点:(1)在果实膨大期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使其比例为1∶1.2至1.3,果实可增重6%至21%;(2)及时更新衰老枝组,使结果枝组维持在2年至6年生状态;(3)果实间距一般应掌握在20厘米至25厘米,叶果比以40∶1至60∶1,枝果比以4∶1至6∶1为宜;(4)对果台副梢不摘心、不短截。

促使果形正的措施优质红富士苹果要求果形端正,高桩,果形指数在0.8至0.85以上。生产中应做到:(1)疏花疏果,两次选优定果。一是在花蕾期剪去边花,疏除密生花序。二是人工授粉时只授中心花,花后30天进行疏果时,只留中心果;(2)选留长势壮旺、单轴延伸的下垂果枝上萼头朝下的中心果;(3)加强花后40天内的肥水供应,保持60%至80%的土壤湿度,追施1次果树专用肥或进行叶面喷施氨基酸复合肥等。

全红果生产技术(1)采取免耕覆草、覆膜、微灌、浅施肥、配方施肥。据测定,增施钾肥全红果比纯施氮肥的提高19.5%;施绿肥或羊粪肥的全红果为41%。在花期喷施浓度为每公斤500毫克的稀土微肥,在果实着色期喷浓度为0.4%的磷酸二氢钾,能有效地提高全红果率;(2)合理浇水。每年9月份以后,采取管灌、穴灌、沟灌、滴灌为好。10月中下旬后,在16时后或清晨8时前用喷雾器给果实喷水;(3)改善果园透光度。对稀植园要减少骨干枝的级次和个数,注意加大角度。主枝上直接培养单轴延伸的下垂式结果枝组,外围长枝只疏不截。对密植果园,要严格按纺锤形树形整形。使透光度保持在30%以上,果园群体覆盖率不超过78.5%;(4)选择双层纸袋在花后40天至50天开始套袋;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除袋后6日),摘除树冠上部、外部果实周围5厘米处和树冠下部、内膛果周围10厘米范围内的叶片,摘叶后10日左右,果实阳面变红后,把阴面转向太阳,除袋后铺银色反光膜,采收前喷1次至2次浓度为每公斤30毫克至40毫克的萘乙酸,8月份以后要禁止喷波尔多液,防止果面污染。

适时采收提高果实品质红富士苹果的适宜采收期是花后175天至180天,要分批采收。

《绿豆生产六要点》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一月至六月植物的养护要点”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