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种植技术与栽培:绿菜花秋季高效栽培技术》,希望您喜欢!

绿菜花又叫青花菜、嫩茎花椰菜。以其肥嫩的花枝、花蕾所组成的翠绿色的花球供食用,不仅柔嫩、鲜美、营养丰富,而且适应性强、容易栽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营养保健型高档蔬菜。

1.栽培季节

绿菜花春秋两季均可栽培。秋作7月上中旬播种育苗,8月上中旬露地定植,10月中下旬收获。

2.整地、施肥与定植

绿菜花生长势强,需肥量大,必须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亩施优质圈肥5000公斤,腐熟大粪干500公斤-1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40公斤,草木灰50公斤。铺施基肥后深耕细耙,并接着整平,做成1.3米-1.5米宽的平畦。在绿菜花苗长到5片-6片真叶时定植,一般每畦栽2行,株距30厘米-40厘米,定植密度每亩2500株左右;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以每亩3000株左右为宜。

3.肥水管理

绿菜花喜肥水,分期适时追肥、浇水是优质、丰产的关键。追肥种类以氮肥为主,进入花球形成期,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花球迅速生长;绿菜花顶花球和侧花球分多次采收,每次采收后都要及时追肥,以促进侧花球生长。绿菜花需水量大,在莲座期和花球形成期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多雨地区或季节,及时排水,防止积水沤根。

4.采收

绿菜花在植株顶端的花球充分膨大、花蕾尚未开放时采收为好;采收过晚易造成散球和开花。采收时,将花球下部带花茎10厘米左右一起割下。顶花球采收后,植株的腋芽萌发,并迅速长出侧枝,干侧枝顶端又形成花球,即侧花球。当侧花球长到一定大小、花蕾尚未开放时,可再进行采收。这样,一般可连续采收2次-3次。

延伸阅读

半夏高效栽培技术


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为常用中药材。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咳嗽、气喘痰多、反胃呕吐等病、近年发现半夏蛋白有抗早孕和抗肿瘤作用等、是多年来紧缺的中草药材之一。甘肃省西和县是半夏的适宜种植区,所产半夏色白、淀粉高、形状好,深受用户欢迎,称之为西半夏。西和县半夏野生栽培变人工种植成功后,种植半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长期依赖采挖野生半夏作种,致使野生资源濒临枯竭,种价居高不下,病害逐年加重,成本剧增,效益下降,种植面积锐减。

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针对西半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效栽培技术、病害防治、西半夏人工繁殖种茎三个方面,开展试验研究,先后设置各种试验13项,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半夏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试验表明,半夏播种期冬春适宜,产量相近;播种深度对产量影响极大。适当浅播能增产50%左右,地膜覆盖,较露地早出苗20天,亩产鲜块茎535公斤,较露地增产82.3公斤,净增产值478.2元;出苗前用塑料小拱棚栽培,提前出苗15天,亩产鲜块茎1083公斤,较露地增产202.1公斤,每亩净增产值1482元;出苗后(6月12日)用60~65%遮阳网遮盖,亩增产25.3%,出苗后覆盖秸秆,较对照亩增产15.5%。种植密度对半夏产量和种植效益有直接的影响。

西半夏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模式是:在中等以上肥力,亩施纯氮6.4~7.7公斤,氧化磷6公斤,氧化钾6公斤,每亩播种量(直径0.8~1.2厘米)200~250公斤,每平方米252~295粒。生育期每亩叶柄数达到50~55万个。经生产示范验证,平均亩产490.4公斤,较对照平均亩产450公斤增产40.4公斤。

半夏高效栽培技术

二、病害防治

半夏的病害主要有块茎腐烂病、炭疽病和轮纹病。块茎腐烂是由病虫复合侵染造成的,用杜邦福星和混配3号(杀菌剂和杀虫剂),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发病高峰期防效为58~49%。半夏土传病害的防治措施:1、耕作倒茬,间隔5年以上再种;2、在无病区建立繁种基地;3、喷施锰肥,加强管理;4、土壤处理,用甲基异柳磷1公斤拌成毒土或对水25公斤,均匀喷洒于地面,整地时翻入土中;5、药剂闷种,用杜邦福星6000倍液闷种10小时后晾干播种;6、叶面喷洒,在临近发病期(5月底或6月初),用代森锰锌400倍液叶面喷洒,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三、半夏人工繁种的适宜区域和种茎标准

半夏主要以种子、珠芽、块茎为繁殖材料。种子繁殖可以克服长期无性繁殖造成的种性退化;组培快繁,有利于半夏品种的提纯选优,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一年可扩大繁殖5次,在生根培养基中附加入参粉、贝母粉有利于生根,移栽成活率高。生产上采用块茎、珠芽繁种,通过苗前盖膜、覆盖秸秆以及出苗后用遮阳网遮盖,平均每株形成株芽3.7~4.1个,较露地繁殖提高27.6~41.1%;自生苗繁殖,半夏采收后种玉米,使遗漏在地里的半夏块茎、珠芽重新发芽出苗,每亩可采挖40~50公斤。

异地繁种与野生种产量相近,人工繁种完全可以代替野生种。异地繁殖原种,就地繁殖生产种比较经济合理。

种径大小直接影响半夏产量和种植效益,直径0.8~1.2厘米的中粒种净产量最高,故半夏种径标准确定为0.8~1.2厘米。

四、半夏种茎人工繁殖

半夏是天然异花授粉作物。人工繁殖提纯选优,实行原种――生产种两级繁育。原种采用种子繁殖,建立实生苗原种田,利用组培技术提纯扩大繁殖。生产中采用珠芽、块茎繁殖。

香椿高效栽培技术


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椿、香桩头、大红椿树等,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花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可以繁殖。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香椿是高大的乔木树木,原产中国。人们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

香椿繁殖技术

有种子育苗、茎杆扦插、根扦插及根蘖繁殖。

1、种子育苗。香椿种子小,种皮坚硬,又带膜质长翅,直播不易吸水,发芽困难,为获得出苗整齐,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催芽处理。其方法:

①温水浸种。3月上旬,用30~40℃温水浸种一昼夜,种子吸足水份后,捞出放于蒲包内,放在20~25℃温度下催芽,每日早晚各浇水一次,翻倒均匀,待种子有50%以上露白即可播种。

②催芽。将种子与河沙按1:2的比例混匀,并适当洒入清水,湿度掌握在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将混好沙的种子,堆放在一起呈馒头状,每日浇少许水,并不时翻倒均匀,待种子有70%露白即可播种。

2、茎杆扦插。秋季落叶后至翌年4~5月,选1~2年生枝条,剪成20cm长的插条,按行株距25×15厘米,插入整好的苗床内,地上露1/3。

3、插根繁殖。移栽定植时,将植株过长的主、侧根剪下,剪成15~20cm小段,在整好的苗床内,按行距25厘米开沟深7厘米左右,将根横栽于沟中,间距10厘米,上面覆土压实,浇水,苗高10厘米时,及时除蘖,并注意中耕除草。

4、根蘖繁殖。香椿的根部具有许多不定芽,在自然环境下,树冠周围常萌发一些幼小树苗,可挖掘出移栽培育新株。但是自然萌蘖有限,可采用人工断根分蘖进行繁殖。其方法:早春解冻后,萌芽前,有树冠外缘,挖50~60厘米的沟,将根末稍切断,用土将沟填好,这样可刺激根先端形成大量蘖苗,萌发新株,翌年即可移栽。

5、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做苗床,施足有机肥4000公斤,撒匀耕翻,整细、平,作畦宽1.2米,深沟高墒。种子播种,按行距20厘米开浅沟5厘米,沟内浇足底水,渗透后,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每亩用干种1.5~2公斤,覆土2~3厘米,然后畦面覆盖地膜,盖严压实,以便提高地温,提早出苗。

6、苗期管理

①种子播种出苗后,于傍晚立即将地膜揭掉,轻浇水一次,注意保持畦面湿润。

②及时间苗、匀苗,除去过密的及并株苗、弱苗、病苗,保留株距3~5厘米,结合拔除田间杂草,追施磷酸二铵每亩10公斤,浇一次透水,浅松土,注意不要伤根。

③间苗移栽。5月下旬~6月上旬,幼苗4~6片真叶,高8~10厘米时,为改善幼苗的光照及土壤营养条件,需间苗移栽,距按10~15厘米,掌握留强去弱、留壮去细的原则。间苗前1天畦面浇透水,使拔苗尽量少伤根,间出的壮苗按行株距25×15厘米,及时进行移栽到整好的苗床,浇定根水,促使活棵。

④移栽活棵及扦插繁殖成幼株后,及时追施肥水,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后期则通过摘心,喷施多效唑或肥水管理等措施,控制株高,调整株形,增加苗木养分贮备,促进形成饱满顶芽。

香椿定植

落叶后至翌年早春萌芽前均能进行栽种。栽种前每亩大田施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撒匀深翻,作畦宽2~2.5米,按行株距60~70×15~20厘米(矮化密植)栽种,每亩6000~8000株,最高达万株以上。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促使活棵。

田间管理

1、肥水

栽种活棵后,及时追施肥水,结合中耕除草,促进苗木迅速生长。

2、病虫防治

香椿的害虫,有香椿毛虫、刺蛾、云斑天牛等,幼虫期可用800倍敌百虫液喷杀,成虫期可用1500倍乐果防治。病害有叶锈病和白粉病,可用500倍粉锈宁防治。冬季清洁田园,减少病虫越冬基数。

3、修剪

每年春季椿芽采收结束后,6月中、下旬~7月上旬,对主干离地面高20厘米处修剪(砍头),促使侧芽萌发成新枝。7月下旬~8月上旬根据新枝条长势的强弱进行打项,长势强的可提前打顶,相反,可推迟打顶,并结合肥水管理,促进形成饱满顶芽。香椿芽生长期短,应吃早、吃鲜、吃嫩,有谚言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采收标准以芽色紫红、芽长10~15厘米为宜。采收时应先采顶芽后采侧芽,若顶芽不采收,则下部侧芽难以生长或生长不良。采芽时应用手齐叶柄基部轻轻摘下,捆成100~200克的小捆,用塑料袋装好封口,防止失水萎蔫,提高上市质量。每年椿芽可采收3~4次,产量400~500公斤。

香椿越冬保护措施

利用塑料大棚保护香椿越冬栽培,秋季落叶后,将移栽过的香椿植株,连根挖出,每50株1捆,根部浇上泥浆,假植于背阴处。其方法:11月中下旬在房屋后面挖深50~60厘米、宽50厘米的沟,将捆扎好的植株,倾斜竖立在沟内,根部用土填平,浇一次透水,以渗透到沟底为度,以后保持湿润,经15天左右的低温,渡过休眠期。然后定植于准备好的大棚内(行、株距同上)。棚内白天保持温度18~24℃,晚上12~14℃,经40~50天,第一批椿芽即可采收上市。保护地栽培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椿芽产量。

加工腌制和贮藏

椿芽通过加工腌制后能长期贮藏,随时外运。方法简单易行。采收新鲜椿芽用水清洗,凉干后每100公斤加20公斤的盐,缸内一层椿芽,一层盐,盐下层少上层多。3~4小时以后进行翻缸,再经5~6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缸,前后共翻5~6次,约经20~30天即可腌好,取出摊开凉1~2天,加少量米醋,增加光泽和脆度,再晒至5~6成干时,每100~150克扎成小把,放入小口坛内,排紧压实,封口贮藏,保存2~3年。

板蓝根的高效栽培技术


板蓝根原植物为菘蓝,为十字花科大青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主产河北安国、江苏、安徽、陕西等省。菘蓝以根和叶入药,其根叫板蓝根,叶叫大青叶。药理实验证明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根及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功能。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传染肝炎及咽喉肿痛等症。一般情况下,板蓝根收购价格为3-5元/公斤。

一、生长习性。菘蓝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酸碱度要求并不严,pH值6.5-8的土壤都能适应。其根深长,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土壤粘重及地势低洼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菘蓝为越年生、长日照植物,按自然生长规律,秋季种子萌发出苗后是营养生长阶段。露地越冬经过春化阶段,于翌年早春抽茎、开花、结实而枯死。生产上为利用植株的根和叶片,要延长营养生长时间,因而多于春季或麦茬播种,秋季或冬初收根,其间还可收获1-3次叶片。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宜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种植。播种前一般先深翻地20-30厘米,施入堆肥或厩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草木灰1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打碎土块,耙平,作高畦以利排水,畦宽1.2-1.5厘米、高约20厘米。

2、繁殖方法。采用种子繁殖。气温稳定在15℃以上后播种。常用宽行条播,行距25-30厘米。每亩用种量2-3公斤。播后7-10天出苗。江苏也有在麦收后进行夏播的。

3、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结合中耕除草追施1次人畜粪水,每亩1500-2000公斤。每次采叶后追施1次人畜粪水,每亩2000公斤、硫酸铵5-7公斤。若不采叶,可少追肥。同时按株距7-10厘米定苗,多雨地区与季节,畦间沟加深,以利及时排水防烂根。如遇伏天干旱天气,可在早晚灌水。

4、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白锈病和菜粉蝶。霜霉病用40%乙磷铝200-3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白锈病用1:1:120波尔多液防治。菜粉蝶5月起以幼虫危害叶片,尤以6月上旬到7月下旬危害最重,要注意防治。

三、采收与加工。春播留种是在收割最后一次叶片后,不挖根,待长新叶越冬;秋播留种是在8月底至9月初播种,出苗后不收叶,露地越冬。以上两种方法均在翌年5-6月收籽。春播菘蓝地上部生长正常,每年可收割大青叶2-3次,第一次在6月中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前后,伏天高温季节不能收割大青叶,以免引起成片死亡。采挖板蓝根应在晴天进行,以防把根弄断。晒至全干,打包或装麻袋贮藏。以根长直、粗壮、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设施草莓高效栽培技术


在设施条件下,通过选用适宜的品种,采用促成、半促成栽培技术,可以将草莓采收期从1个月延长到7个月,亩产量从500公斤增加到2000公斤,草莓果品质显著提高,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选用品种近几年选育出的适宜促成栽培的草莓新品种有佐贺清香、幸香、雪蜜、红颊等,适宜鲜食加工用的品种有卡麦罗莎等。

培育壮苗选择健壮无病苗或使用脱毒种苗。要求母株矮壮,茎粗,具有4张以上叶片,根系完整,有较多新根。6月中下旬营养钵育苗,在不切断匍匐茎的情况下,将子苗直接移栽到钵内,子苗最好具有2~3张展开叶和2~3条白根。每个母株保留5~6条匍匐茎,每条茎上保留2~3株子苗,其余子苗及时去除。子苗成活后切断匍匐茎,移入圃地集中管理。加强水分管理,每隔10~15天施一次追肥,最好施液肥。定植前20天控制氮肥和水分的施用。及时去除老叶、匍匐茎和腋芽。苗圃应搭棚防雨,减少病菌传播。采用低温短日照处理促进花芽分化,即从定植前20天开始,每天下午5时至次日上午9时,将盆钵草莓苗置于温度为14℃的低温库中黑暗处理,其余时间按常规管理。或者将草莓苗放入冷库,在温度14℃、湿度90%的黑暗条件下处理15天,促进草莓苗成花。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高温闷棚多年连作的田块炭疽病、黄萎病、青枯病等的病原菌会逐年累积,草莓定植后死苗严重。夏秋季高温闷棚可以有效控制病害。6~8月份将大棚内的草莓残株、杂草等清理干净,深翻土壤,施足底肥,同时施入多菌灵、百菌清等广谱性杀菌剂。按生产要求开沟做畦,灌水使土壤湿润,畦面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再密封大棚膜,保持1个月。外界气温达30~33℃时膜下温度可达70℃左右,20~30厘米地温可达40~50℃,这样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杂草种子和地下害虫。

适期定植设施草莓品种的定植时间应根据其花芽分化开始期来确定。定植早于花芽分化始期,顶花序开花延迟,成熟期推迟,影响前期产量;定植晚于花芽分化始期,顶花序花果数减少,影响总产量。掌握各品种花芽分化始期是确定设施草莓定植时间的关键。

覆膜及膜下滴灌覆膜过早或过迟对草莓生长都不利。覆膜过早,会引起草莓腋花芽分化推迟;覆膜过晚,顶花序已抽出,易损伤花朵,地温上升推迟也会延迟顶花序果实采收期。覆膜应在腋花序分化确认后开始。采取膜下滴灌,不仅补水补肥省工,而且能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有利于授粉受精和减轻灰霉病发生。

温度和花果调控通过调节大棚的开闭来调节大棚内温度。开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放养蜜蜂,有利于授粉受精。果实生长期最低温度保持在5℃左右,以利于果实生长发育。严寒期光照不足时,对植株易矮化、花序梗短的品种,应补充光照延长日照时数,或适当喷施赤霉素来抑制植株矮化和延长花序梗。补充光照一般从12月初开始,至2月上旬结束,每天下午5~7时开灯。赤霉素使用浓度一般为5毫克/升,每株用量为5毫升。果实膨大期及时补肥、补水和摘除老叶。

桔梗种植养护 桔梗秋季栽培技术


桔梗又名大药,为常用中药,喜凉爽湿润环境。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栽培在富含磷、钾的中性类沙土里生长较好。

选地整地

选阳光充足,七层深厚的坡地或排水良好的平地,土质宜选砂质壤土、壤土或腐殖土。每亩施土杂肥4000千克作底肥,深耕30~40厘米。整细耙平,作成1.2~1.5米的畦。

适时播种

选种以种子繁殖为主,但应注意一年生桔梗结的种子俗称娃娃种,瘦小而瘪,颜色较浅,出苗率低,且幼苗细弱,产量低,而二年生桔梗结的种子大而饱满,颜色深,播种后出苗率高,植株生长快,产量高,一般单产可比娃娃种高30%以上。

种子处理将种子置于50℃~60℃的温水中,不断搅动,并将泥土、瘪子及其他杂质漂出,待水凉后,再浸泡12小时,或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2小时,可提高发芽率。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播种期秋播、冬播及春播均可,但以9~10秋播为好,秋播当年出苗,生长期长,结果率和根粗明显高于次年春播者。

播种方法一般采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产量高于移栽,且根形分杈小,质量好。在生产上多采用条播:在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开条沟,深4~5厘米,播幅10厘米。为使种子播得均匀,可用2~3倍的细土或细砂拌匀播种,播后盖火灰或覆土2厘米。直播每亩750~1000克,育苗每亩350~500克。

田间管理

间苗补苗苗高2厘米时适当疏苗,苗高3~4厘米时定苗,以苗距10厘米左右留壮苗1株。补苗和间苗可同时进行,带土补苗易于成活。

中耕除草由于桔梗前期生长缓慢,故应及时除草,一般3次,第一次在苗高7~10厘米时,一月之后进行第二次,再过一个月进行第三次,力争做到见草就除。

肥水管理6~9月是桔梗生长旺季,6月下旬和7月视植株生长情况应适时追肥,肥种以人畜粪为主,配施少量磷肥和尿素。无论是直播还是育苗移栽,天旱时都应浇水。雨季田内积水,桔梗很易烂根,应注意排水。

打顶除花苗高10厘米时,2年生留种植株进行打顶,以增加果实的种子数和种子饱满度,提高种子产量。而一年生或二年生的非留种用植株一律除花,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地下根的生长。在盛花期喷施1毫升/每升的乙烯利1次可基本上达到除花目的,产量较不喷施者增加45%。

病虫害防治

轮纹病和纹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可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施防治。

拟地甲为害根部,可在5~6月幼虫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杀。

蚜虫、红蜘蛛害幼苗和叶片,可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每10天喷杀1次。

菟丝子在桔梗地里能大面积蔓延,可将菟丝子茎全部拔掉,为害严重时连桔梗植株一起拔掉,并深埋或集中烧毁。

此外尚有蝼蛄、地老虎和蛴螬等为害,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

采收与加工

播种两年或移栽当年的秋季,当叶片黄萎时即可采挖,割去茎叶、芦头,将根部泥土洗净后,浸在水中,趁鲜用竹片或玻璃片刮去表面粗皮,洗净,晒干或用无烟煤火炕干即成。

留种技术

桔梗花期较长,果实成熟期很不一致,留种时,应选择二年生的植株,于9月上、中旬剪去弱小的侧枝和顶端较嫩的花序,使营养集中在上中部果实。10月份当蒴果变黄,果顶初裂时,分期分批采收。采收时应连果梗、枝梗一起割下,先置室内通风处后熟3~4天,然后再晒干,脱粒,去除瘪子和杂质后贮藏备用。成熟的果实易裂,造成种子散落,故应及时采收。

秋季草莓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壮苗

要选用宝交早生、因都卡、戈雷拉和索非亚等优良品种的生长健壮、须根多的无病幼苗。一般幼苗要有4片叶,茎粗1厘米左右。如果从外地购进幼苗,栽植时应把植株外围的大叶剪掉,只留中间2-3片小叶,这样可减少叶片水分的蒸发,以提高其成活率。

(二)整地施肥

草莓根系较浅,要选择土壤疏松、含有机质较多、地势平坦、灌排水方便、pH值5.5-6.5的沙壤土栽培。因草莓有耐阴性的特点,又可与高秆作物或幼龄果树进行间作或套种,适于庭院栽培。在草莓栽植前15天左右,要进行整地,先亩喷洒氟乐灵除草剂200克。接着深翻30-40厘米,结合翻地每亩施优质农肥40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10千克。最后要把土壤耙细、耙平,为作畦或打垅打下基础。其畦长10-20米,宽60-70厘米,高10厘米。打垅宽50-55厘米,垅高15厘米,垅沟宽20厘米。

(三)适时栽植

秋季8月中下旬栽植,草莓栽后能很快地缓苗和进入正常的生长发育。平畦栽培,每畦栽2行,行距20厘米,株距12厘米,每亩栽苗1万株左右。两畦之间留30厘米的过道。垅栽时,每垅栽2行,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每亩栽苗9000株。栽植时应注意:最好选择阴雨天或晴天傍晚栽苗,要做到深栽不埋心,浅裁不露根,幼苗的根颈恰与地面平齐。移植时要先挖坑,然后将幼苗放入坑内,使其根系舒展开,接着进行填土和浇水,直到幼苗长出新叶为止。

(四)栽后管理为使幼苗在定植后生长发育良好,促进花芽的形成,一是要及时除掉植株上的老化叶片和匍匐茎;二是要于9月下旬追施一次氮肥,每亩可追硝酸铵15千克,还可配施适当的磷肥;三是要及时灌水,每灌一次水后就要中耕一次,以保持土壤疏松和提高地温,利于幼苗扎根。

(五)防病治虫

草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发生灰霉病、白粉病、叶斑病以及遭受红蜘蛛的危害。防治发霉病,一般可在发病初期喷洒0.3度的石灰硫磺合剂;白粉病和叶斑病,可喷洒800倍液的退菌特威800-1000倍液的托布津;发生红蜘蛛危害,可喷洒40%的氧化乐果乳剂1200倍液。

《种植技术与栽培:绿菜花秋季高效栽培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