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石练菊米的栽培加工技术》,希望您喜欢!

1、栽培技术

1.1选育良种

菊米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菊米来自于野生菊。正宗的石练菊米是黄菊类中的小叶型长叶柄黄菊,其植株无毛,花蕾表面光洁,加工后香气足、味甘醇、品质优,是人工栽培的理想菊米品种。

1.2育苗、移栽方法

于当年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选取健壮的菊米茎枝,剪成10厘米长的短穗进行冬季扦插育苗。苗床地畦宽120厘米,表土细平,并盖上34厘米厚的新土,按行距10厘米、株距45厘米的密度扦插短穗,并用地膜覆盖防寒保温保湿,到次年34月份菊苗长至20厘米左右即可出铺移栽。

直接扦插移栽。5月前后选取次年根茬上新长的健壮株苗,直接扦插移栽到大田,并在1周内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菊苗成活。也可拔取次年老茬上生长的新苗带根移栽。但2年以上的老茬必须挖去重栽,以利高产优质。

1.3合理密植

菊米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个体与群体的协调生长,栽种过密,群体虽大,但个体发育不良,苗细分枝少产量低,过稀也难以高产。一般栽种密度以每亩30004000株为宜,行距5060厘米,株距3040厘米。

1.4适施肥料

菊米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不提倡施用化肥,以施用适量的有机肥为主,在菊苗生长前期适量施用禽畜粪肥、堆肥、沤肥、泥肥、厩肥等农家肥。对土地面肥力水平低、生长差的的菊米,可在苗期每亩施1020克n、p、k复合肥。

1.5除草、打顶

菊米是旱地作物,容易滋生杂草,应在菊苗生长的前、中期进行23次人工除草,除草与中耕、施肥相结合,一般菊苗移栽后1个月内要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防杂草争光争肥。

及时打顶,对控制菊茎顶端优势、防止徒长、促使菊苗增加分枝,提高产量,具有很好的作用。

在菊苗高30厘米时打顶1次,并在8月底前苗高50厘米左右时再进行1次轻修剪,以利促枝增蕾。

1.6病虫防治

菊米生长过程中,会有蚜虫、叶蝉、瘿螨、叶斑病等病虫害发生,但危害不是很重,一般不提倡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应加强肥水管理,提高菊米抗性,用人工捕捉等农业综合防治措施。蚜虫严重时可施用bt等生物药剂,确保菊米的无害化生产。

1.7适时分批采摘

菊米一般在10月上旬开始成熟。过早采摘,其有效营养成分不足;过迟则颗粒过大,花蕾松而易开,品质差。合格的成品菊米千粒重应在1015克之间。因此要按其现蕾迟早,做到分期、分批适时采摘,才能确保品质。

2、加工技术

及时摊青。菊米采摘后应用箩筐等通气的器具装运,禁止在密封的塑料袋内存放,运输途中应防止踩踏、重压,发热变色;菊蕾进厂后要及时摊青,放通风良好、干燥洁净的水泥地上进行,厚度不超过10厘米,让部分水份自然挥发,同时拣净杂质,以利加工。

杀青烘干。菊蕾经过23小时摊青后即可杀青。温度在150~200摄氏之间,杀青后需摊凉再放入热风炉烘箱烘干,厚度不超过3厘米,烘至12小时菊米表面干燥时,出箱装入盛放2小时以上,待菊米内蕊的水分向外层渗透,再进行第2次烘干,直至完全干燥,标准是含水量8%,即用母、食指捏碾菊米,外脆易碎内有仁。

干燥后的菊米要再次进行去杂精选,并对照标准分级包装。储藏仓库要防潮避光、通风干燥,防止被污染和变质。

小编推荐

人参加工技术


人参加工后可成倍地增加收入。现将几种人参的粗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主要原料:人参、硫磺、白糖。

设备用具:蒸具、帘子、烘干器、缸、盆等。

制作方法:糖参:选取体形不好的鲜参,刷洗干净,分级分等,分别绑成把。将其放入蒸锅内,参的头向下放在水中煮,大约蒸煮5分钟,参体外软内硬,捞出置于冷水中浸泡10~20分钟。取出稍晾,用排机针向参体上扎眼,翻动扎遍全体,再放入缸内。把熬制好的白砂糖浆趁热倒入缸内,淹没全部人参,浸泡3-4天取出,滤净浮糖,装入箱内再用硫磺熏白。取出重新放入小缸,用110℃的热糖浆灌第二次糖,也可灌三次糖。取出刷掉麦面的糖浆,放在40℃~45℃的干燥房内烘干。干后断面白色、表面白色,以用针扎不进去为准。

工艺流程选料清洗捆把蒸煮冷水浸泡参体扎眼浸糖取出浸泡箱内熏硫重新灌糖刷掉表面糖浆烘干成品。

掐皮参:选择皮嫩浆足、脖长膀圆的横灵体人参为原料,刷洗干净,用70℃的热水煮2~3分钟,再取出进行刷白,按大小分好等级,并捆成小把,继续蒸煮。在参体上排针,细腿及须子可不排针。装入缸内,用熬好的100℃糖浆灌糖。24小时后取出控净附糖,稍晾后重放入缸内灌第二次糖,24小时后取出,用温水冲去附带的糖,控净后上屉蒸参。约15-20分钟后出屈烘烤至参皮发白时,平放在玻璃盘内。用刀尖在人参主体上由上至下顺体压印,印距2毫米左右,压遍全体。支根不压印,压后,用一些灌糖的参腿对称地绑好须腿。接须处要削茬使之吻合,用白线螺旋状绑起。再进行烘干、待售。

工艺流程选料刷洗分等蒸煮灌糖压印烘干成品。

猪苓的人工栽培与加工技术


猪苓是一种药用真菌,为多孔菌科植物,以菌核入药。猪苓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的功能,是历来较常用的中药材,近来又发现它有抗癌作用。猪苓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寄生于枫、桦、柞、槭、杨等乔、灌树木为主的树根上。菌核为多年生,生于地下。从猪苓菌核表皮颜色可以判断其菌龄:一般3年以上为黑褐色;23年为灰黄色;当年新生苓为清白色。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和需求的不断上升,供求缺口逐年加大,猪苓必将成为前景看好的中药材亮点品种,现将其人工栽培与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一、对环境的要求猪苓适宜在疏松、湿润20℃50℃的向阳坡上生长,对温度变化敏感,当气温8℃以下、25℃以上时即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15℃24℃。栽培猪苓应选用PH值56.7的微酸性或近中性砂壤土或黄土,尤以腐殖质壤土为宜。猪苓不能自养,也不能直接寄生于树木上,必须依靠环菌提供养料。猪苓对氮、磷、钾肥要求不高,种后一般不需施肥。二、栽培方法1.菌材培育:蜜环菌是供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在栽培猪苓前要先培育蜜环菌的菌枝、菌棒、菌床。①菌枝培养:于3月8月选直径为1cm2cm的伴生树枝条,截成6em-10em长的小段,在0.25%硝酸铵溶液中浸泡约10分钟,备用。挖一长、宽、深分别为60cm60em30cm的坑,坑底铺一薄层树叶,将浸泡好的树枝段在坑内靠紧平铺2层,上面再靠紧摆放带有蜜环菌菌素的根或菌材,上面再覆一层薄土,后再摆上两层树枝段,如此反复摆放6层7层,最后在最上层覆土5cm6cm厚,并以树叶覆盖保护培育40天即可。②菌棒培养:将选好的直径6cm-12cm阔叶树枝干(最好是壳斗科植物)锯成40cm-80cm长一段,在木段上,每隔10cm15cm砍一深至木质部的小口,将蜜环菌菌种接种于小口处。将接种后的木段搭成井形架,置于15℃左右的温度下培养23个月即可。也可按菌枝培养方法,将段木置于坑底,每层靠紧平铺100根200根段木,两层段木之间加入蜜环菌枝23根,用土填充空隙,共摆铺45层,最上层覆土10cm厚。③菌床培养:一般于68月或10月至翌年3月进行。先挖30cm深、60cm见方的坑,坑底铺一层树叶,摆放新鲜伴生树木段3根5根,其间距2cm-3cm,放菌枝2根3根,盖薄层砂土,上面覆土10cm厚。2.菌核的培植①制备菌种:在夏季采收到猪苓后,将猪苓子实体随即晾干(切忌熏烤、曝晒或雨淋),揉成粉末状,即成繁殖孢子菌种。也可选个头小、瘤状多,表面凹凸不平的猪苓直接作种。②菌种的栽植:在45月和11月,先将湿润但不积水的肥沃熟土翻耕,加腐殖土,耙平,挖穴30cm-50cm深。穴地必须有伴生树的根或放入3根培养好的菌材,将菌核接在菌材间蜜环菌索旺盛之处,并用树叶填充间隙,再依上述方法反复层层放置菌材与菌核。也可直接在底层菌材上放一层猪苓菌种,最后覆盖腐殖土或砂土。还可将培育好的菌床挖开,取出上面几层菌棒,将猪苓菌核直接铺于最下一层菌棒上,再用树叶填充空隙,然后按上述方法摆放菌棒和猪苓菌核,最后在顶层覆土30cm厚。三、田间管理栽培后,注意保持栽培地土壤湿润,旱季应及时浇水灌溉,多雨季节注意排涝防渍,并严防人畜践踏。四.、采收与加工1.采收:一般栽后2年采挖。采挖季节为45月或910月,并选择灰褐色、核体松软的菌核留作种苓。2.加工;挖出的猪苓要用刷子刷净沙土当杂质,不能用水洗。置于阳光下晒干或晾干,再放在通风处保存。3.等级标准:甲级:苓块大,表面黑色,质地坚实,肉质白色;乙级:苓块小,表皮呈灰色,苓体烂碎,皱缩不实,肉质褐色。

天麻采收与加工技术


天麻属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无根、无绿色叶面叶片,地下块茎横生,纺锤形,肉质,表皮有节和膜质小鳞片,野生零散不易采收。近年来,在生产上已掌握了一整套人工栽培技术。抓好天麻的适期采收对提高商品麻及加工增加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一、天麻的采收无性繁殖冬栽天麻,次年冬季或第3年春季采挖。有性繁殖头年6月播种,第2年11月采挖,80%为商品,20%为种麻。因此,对有性繁殖采收时间可根据生产的需要来确定。二、天麻的商品加工鲜天麻采收后,堆放3~5天就开始腐烂。因此要及时加工。加工前应首先挑选分等级:鲜重在80~100克以上的大麻为一等;40~79克为二等;40克以下和碰伤挖断的为三等。分等洗净,当天加工,否则会影响加工后的商品质量和药用价值。洗净后的天麻分等放在沸水中煮,第50千克水放白矾100克,要轻轻地翻动几次,使受热均匀。天麻大小不同,煮沸时间不同,一等大麻在下锅后水重新煮沸5~8分钟,以下均次减少。检验是否煮好的方法是:将天麻捞起后体表水分能很快散失;对着阳光或灯光看,麻体内没有黑心,呈透明状;用细竹插能顺利进入麻体。达到上述程度应及时出锅,放入清水里浸后即捞出,防止过熟和互相粘缩,扯伤表皮。随即进入熏房,用硫磺熏10~12小时,使天麻外表鲜亮白净,并可以预防生虫霉变。在打薰之后及时进行干燥,晒干或烘干均可。烘干时应慢火干燥,初温掌握在50℃左右,水汽敞干之后,可升温至60~85℃慢慢干燥,防止因表皮水分散失过快而形成硬壳,中间髓心。当烘之七、八成干时,取出用手压扁整形,堆起来外用麻袋等物盖严,使之发汗1~2天,然后再进烘房至全部干燥。相互敲击发出清脆声,表面无焦斑鼓泡现象,断面白色坚实者佳。商品天麻仍要按大小分等定级。同时兼看色泽。

灵芝精粉的加工技术


加工工艺,一般采用直接磨粉或提取液干燥成粉。直接磨粉将继芝子实体先碎成小块,然后用电磨反复研磨,过筛而得精粉。提取液干燥成粉,即将继芝子实体先粉碎颗料状,再经温水浸泡处理。之后将浸提液干燥成粉。此种精粉不含纤维素,商品值较高,市场前景更好。下面详细介绍此种加工方法。

1、准备工作。原料选用无土尘、无霉变的干品灵芝子实体;设备包括粉碎机,夹层反应罐、真空薄膜浓缩器、喷雾干燥机。

2、灵芝浓缩液的制作。将灵芝子实体洗净,粉碎后置于夹层反应罐内加水适量泡煮。在100度下保持2小时后压挤出液体,反复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得滤液。然后滤液导入真空灌膜浓缩器,将液体浓缩至10波美度以上备用。

3、灵芝精粉的制作。采用精粉的作用。采用喷雾干燥法:将灵芝浓缩液与一定比例填充料均匀搅拌后导入喷雾干燥机,干燥成粉。喷雾干燥机输入气体的温度控制在95-100%之间,喷头压力保持在3.5-4个标准压力;排出气体的温度为95度,温度误差不超出2度。

4、灵芝精粉的包装,将制得的灵芝精粉用彩色食品塑料袋或特制玻璃瓶密封包装,以防受潮霉变。

5、在粉碎过程中,灵芝颗粒大小要均匀适度,颗粒太大固形物不易溶解,颗粒太小过滤不畅均会影响提取率。

6、喷雾干燥时,灵芝浓缩液有效因形物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灵芝精粉品质。实践表明:提取液固形物含量在11-13波美度这间为最佳喷雾干燥浓度,灵芝精粉的品质、色泽均为上乘。

7、喷雾干燥过程中,由于导入喷罐听浓缩单位时间的流量和罐内温度成反比关系。因此,液体流量太小,温度升变,易成焦粉;液体流量太大,温度下降,易发生粘壁现象而难成粉状。所以操作中要特别注意液体量和温度变化,并随时加以调节。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之栽培与加工技术


天麻属草木植物,无叶无根,以地下块茎入药。主治高血压、眩晕、头痛、口眼斜歪、肢体麻木、小儿惊厥(风)、半身不遂等症。也用于飞行员的脑保健和多年痴呆症等,是理想的脑神经保健良药。

1天麻的繁殖

1.1有性繁殖当少数天麻抽出地上茎并开花时,应保持沙土湿润,用竹竿固定花茎,遮蔽阳光直晒,花蕾成形后,花朵自下而上每天开一至数朵。如果缺乏授粉昆虫(也可就近移蜜蜂来养),应人工授粉,用镊子拨开花冠,去花药帽盖,取出花粉块,置于柱头上。授粉时间应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授粉成功,则子房膨大,花冠枯萎,子房缝线明显,一旦开裂就会扬出大量种子,当一个果实开裂,就将相邻35个果实剪下,置于皿中待自然开裂后取种。散于皿内的种子立即播种,不可放置。将已准备好的菌床的菌材掀起,在垫铺厚约1cm的阔叶树叶中,种子撒于树叶层间,每平米播种1020个果实的种子,后将菌床恢复原状,撒一层树叶,盖填覆物。让其生长出强有力的天麻,成为高产的杂交种麻。在种天麻时,多作几个菌床,不要下床子,准备摘天麻有性繁殖用。1.2无性繁殖在10一11月,地温56℃时,蜜环菌能够生长。而天麻需要在10℃左右才能萌动,所以秋冬栽的天麻有一个较长的时间,便于蜜环菌和麻种结合。当来年天麻开始萌动时就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故秋栽为最佳季节。

方法为:选地挖窖:选有腐殖质的黑色沙壤土,能滤水保温的山地或在庭院中挖窖。深2530cm,宽5060cm,长视场地定。窖底顺山向带10一15度斜度,以利过水。备回填土:用山上阔叶林(柴老底)黑色的疏松土作回填土;也可选平地上的肥黑泥加锯末,或泥土加稻壳,或打黄豆时筛出黄豆后的杂物过筛,筛下者装袋备用;筛上者破碎留用。收山芋时将藤切寸长晒干、饲料机破碎,运到栽种场地和沙土拌和配制。锯沫和沙土的比例为3:1(体积比);树叶(半腐敲碎)和泥沙土,比例为4:1;稻壳(或黄豆藤,山芋藤末料)加沙的比例为2:1,上面再盖一层细沙,覆盖好枯草树叶。

为促进蜜环菌生长发育,可在培菌棒时一次性施用磷肥,即0.5%一1%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按一层过磷酸钙粉剂,每窑用量为2030g,称好量样,准备撒放。菌棒排放:先在窖底撤56cm深的混和土,再撒一层半腐烂阔叶树叶(不宜太厚)以能盖住土壤为宜。先放下层,顺山坡方向摆菌材34根,棒与棒的距离为23cm,两棒中间紧靠棒摆34个麻种,摆时两头的两个生长点向外,菌棒横头各放2个麻种,放好后盖混合土至棒平,又如此放一层菌棒和麻种,用土填满空隙处。摆时上下棒要错开,第一层摆好后放5cm混合土再摆第二层菌棒和麻种。上放一层树叶,最后覆土7一10cm与地平。菌棒加薪柴培育法:能使天麻同蜜环菌建立共生关系,又能为密环菌提供丰富的营养,栽培时菌柴新柴相间,麻种应紧靠菌棒摆放,撒树叶填土。菌床栽培法:在56月份农闲时挖好窖,故入菌枝柴和新棒。栽种时挖开菌床,先挖出上层菌捧,下层棒不要动,只是在下层棒中间用小铲铲一小洞,放入种麻,再将上层棒放原处(原棒不要搞乱)靠紧菌棒放好种麻,可撒20g过磷酸钙,填空隙土和覆土与地平,这种方法接菌快,接菌率高,产量也高。

三管齐下栽培法:即用人工培育的纯蜜环菌与无菌新鲜棒,种麻同时下窖,一般用菌种量每平方米89瓶,种麻1.5kg。(每平方米为3窖)。2栽培后的管理种麻于10一11月下窖,来年45月锄一次草,防止人畜践踏。防旱:春季天麻刚发育生长,需水份少,68月是其生长旺期,遇旱要注意浇水保芽,幼嫩芽不能适应逆境,否则容易干枯死亡,浇水方法可在窖的上端用锄头轻轻挖一小由,再浇水渗入,浇后复为原状。平地可在窖的四周浇水渗入。同时搭架,种上瓜果,让枝蔓遮阳。防涝:挖好排水沟。防冻:盖杂草或厚盖树叶。3防治病虫害(1)蝼蛄:土名拉拉蛄。能在天麻窖表土层下开掘纵横隧道,咀食天麻块茎。可用50%氯丹0.5kg,麦麸(炒香)25kg,加水7.5kg拌合后,于傍晚时分散置天麻窖表面作毒饵。(2)蛴螬:土名地蚕(金龟子),在窖内咀食天麻使之成为空洞。可用敌百虫碾碎加蜜糖在碟上放置诱杀。也可放毒薯:做法是,红薯切成火柴盒大小,浸入0.2%浓度的20%乐果液中,浸12一14h搅动1次,再浸10h,捞出晒干后毒杀,每窖放3块,药期为7d,1次杀不完的,要多放几次,可多切些红薯浸药晒干备用。晒时和藏时严防小孩误食。(3)蚂蚁危害:可用灭蚁净药杀。同时,可用肉皮、肉,鸡、鱼骨埋人有蚁害的天麻附近,等二天后拨看,当蚁聚集时用热水浇杀。(可提锅去临时搭灶烧热水浇)。开花期有蚜虫,可喷洒40%乐果乳剂0.05%溶液。(4)鼠害:用剧毒鼠药毒杀。4天麻的收获加工收获:10一11月收获。先挖出菌捧,取出箭麻、白麻和米麻,轻拿轻放,分级装运,以避免人为机械损伤,防止栽后烂麻。分等级:收时就随手分好等级。3两(每两=50g)以上为一等,1.53两为二等;1.5两以下和挖破的大者也只能算三等。清洗泥土:将分了级的天麻分别用水冲洗干净,不可摩擦去泥,可用手轻抹泥液。当天洗当天加工处理,来不及加工的先不要洗。创皮:创皮后加工好的天麻叫雪麻,现在人工栽培量大,除出口外其余都不创皮。蒸煮:水开后,将天麻不同等级分别蒸煮,放少量明凡,5kg天麻加2两。3两以上的煮1015min,23两煮7一10min,2两以下的煮58min,等外的煮4min左右,总之以煮过心为准(从黑暗处往亮处看不见黑心即可)。烘干:烘时不可火力过猛。坑上温度开始5060℃为宜,当烘至7成干时,大的用手压扁,小的不压,再烘。此时温度以70℃为宜,晒干也可,全干后取出分等级包装,即可出售。

北方大棚茶生产加工技术


日照绿茶作为南茶北移的成功范例,种植面积占山东省茶园总面积的50%以上。它具有滋味美、香气浓、耐冲泡的独特品质,享誉国内外。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作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棚茶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茶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现将设施栽培大棚冬茶生产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1选地建棚

1.1园地选择日照地处北纬35~38,处于茶树生长的北限,在此纬度以南的地区便可建园种植茶树。选地原则:一是背风向阳的缓坡地带。二是土层要厚,以利茶树引根下扎。三是土壤pH值在4~6.5。

1.2建造大棚一般采用钢架无立柱单坡半拱大棚,棚长60~100m,跨度7~9m,脊高2.4.~2.8m。棚膜应选用透光率高的无滴膜,棚面覆盖5cm厚的保温草帘。

2栽培要点

2.1深翻施肥建棚后要对棚内土壤进行深翻、施肥,耕翻深度要在80cm以上,然后按种植基线开沟,沟宽、深各为40cm,开沟后平均每亩施入土杂肥5000kg,磷肥50kg,再将土肥拌匀,回填整平。

2.2适度密植应选择龙井43,白毫早,信阳10号等抗寒能力强,适制名茶的品种。为及早见效益,可直接选用棚外大龄茶树移栽。实行单、双行密植,单行种植行距80~100cm,穴距33cm,双行种植大行距80~100cm,小行距35~40cm,穴距也为33cm。

3大棚管理

3.1肥水管理施肥要做到足基,多追,常喷。足基是指在秋季白露前后施足基肥,在种植行中央开深、宽各25cm的沟,每亩施土杂肥3000kg或饼肥加磷肥30kg。多追是指在每轮采收后都要进行追肥,按每采收100kg干茶补充纯氮12kg、纯磷纯钾各3kg的标准用量,在树冠下开沟施用。常喷是指在茶树生长过程中要经常喷洒叶面肥,用0.5%的尿素溶液或稀释浓度为180~200倍的茶树一喷早对树冠进行均匀喷洒。

茶树是叶用作物,其光合作用对水分需求量大,保证水分供给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大棚茶浇水应依照少喷勤灌的原则,随时补充水分,采用微灌技术更好。

3.2温度管理白天棚温22~28℃,超过30℃时应通风降温,夜间保持10~15℃,低于5℃时应加温保护。另外,茶树喜阴湿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遇高温强光照天气时应采取遮荫措施。

3.3病虫害防治茶园害虫冬天多数冬眠,故对大棚冬茶构不成威胁,勿需施药。对一些病害如茶赤叶斑病等,可在停采期间用苯菌灵、多菌灵等溶液喷洒预防保护。绝对禁止在茶园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以确保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公害茶。

4采收与炒制

大棚茶品质优、销路好、价格高,大多制成高档名优茶。采收时要做到采摘适时、方法得当、严格标准、适当留养。在此基础上突出1个早字,当蓬面上有5%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1叶1芽初展)时,立即采摘。

制茶按市场需求可制成不同造型,日照地区常制成曲条形、扁形和针形茶。每种造型均有其独特的制作工序,但大致都分成4部分:一是摊放晾干。在竹垫或水泥地面上摊放2~4小时,厚度3~5cm,鲜叶含水量降到70%左右即可。二是杀青。为提高杀青质量,做到杀匀杀透,必须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多抖少闷,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三是造型。包括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四是干燥。将茶叶中的水分降到5%左右。常用制茶机械有6CSM-30型名茶杀青机,6CRM-25型名茶揉捻机,6CH-3型自动名茶烘干机,6CD-42型名茶多功能机,皆是发展茶叶机械化技术的优选机型,值得大力推广。

《石练菊米的栽培加工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