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的种植技术。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蘑菇的种植技术》,希望您喜欢!

一、地势要求

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三、播种及覆土

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即可开始播种。将培养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约99厘米,每瓶菌种(750毫升)约播1平方米,若要发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种后需注意保湿,菌丝开始萌发生长时,要逐步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控制杂菌生长(发现时可挖去)。菇床上要覆盖细泥团,蘑菇子实体正常形成,生长。可用晒干的菜园土上豆类土等肥土块过筛,大泥团约鸽蛋大小,小泥团约花生仁大小。当菌丝体发满表面,并已深入培养料之大部份时即可进行,先盖粗土,(约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盖细土(约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喷勤喷。培养料和覆土层基本是底湿上干,内湿外干。温度保持在10-18℃,最适宜于实体形成生长。发现粗细土层上有小菌蕾时,要喷施出菇水,当子实体发育到有豆粒大小时,可多喷水,以利发菇。出菇期间,空气湿度保持80-90%。秋菇采摘三批后,气温降低,可用0.2%尿素或硫酸铵,腐熟的人粪尿、畜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后,加强管理,还可试验用增加菇房室温的办法继续产菇。春菇生产约在3月份开始,管理需保温保湿,适时喷水,并在每批菇采摘后,下批菇蕾形成前喷施追肥。

五、采收

一般应在菇盖开至八成时采收。采收时要轻摘、轻放、轻运,以保证菇形完整,不受损伤。同时,应分级采收,分级存放,分级装运,分级交售。无论采收、交售和加工都要及时。

小编推荐

白灵菇、阿魏菇和蘑菇的贮藏保鲜技术


一、白灵菇的贮藏保鲜技术

白灵菇采后3~6天,菇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散失,菌褶变褐,风味变劣,商品价值大大下降。故延长产品的保鲜时间,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白灵菇贮藏的最适温度为-0.5~0.5℃。温度过高会加快色变或衰老,甚至腐烂;过低又会造成冷害或冻害。贮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以95%~100%为宜。低氧气或高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有利于白灵菇的保鲜。

采后及时用0.01%~0.02%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或0.1%~0.5%焦亚硫酸钠漂洗5~6分钟。将经过分级、修整、处理后的鲜菇放入塑料筐中,及时移入0~1℃的冷库中充分预冷,一般以15~20小时为宜。将白灵菇用食品纸包装后,放入内衬聚氯乙烯(PVC)保鲜袋的塑料周转筐、泡沫箱或纸箱内,扎紧袋口,双层袋的贮藏效果好于单层袋,每箱以5~10千克为宜。在0℃左右的条件下,可贮藏50~60天,无开伞、发霉、褐变等现象,风味也无明显变化。

二、阿魏菇的贮藏保鲜技术

阿魏菇采收后由于自身的生理活动和组织结构上的特性,很容易发生衰变。采收后的鲜菇含水量高,组织非常柔嫩,各种代谢活动比较强烈,呼吸旺盛,因而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快。特别是阿魏菇体内的多酚氧化酶非常活跃,这是阿魏菇变色的主要原因。

常用保鲜技术:

1、气调保鲜:一般采用透气性的塑料薄膜袋包装,袋内保持1%氧浓度,10%~15%二氧化碳浓度,可使阿魏菇在4天内保持洁白、新鲜。

2、冷藏保鲜:保持温度0~3℃,相对湿度90%~95%最为适宜,温度过低易产生冷害,过高菇体易变色萎缩。

3、速冻保鲜:速冻保鲜是在30~40min内,将阿魏菇由常温速降至-30~-40℃,冻菇中心温度应在-20℃,然后在-18℃下冻藏,在此条件下可长期保持阿魏菇原有的品质和风味。

4、休眠保鲜:采收后于25℃以上室内放置3~5h,使其旺盛呼吸,然后再于0℃左右的冷库中静置处理12h左右,20℃左右保鲜期约为4~5天。

5、缸藏保鲜:在洗净的缸底放3~4cm深的冷水,上设木架,将阿魏菇放在缸内,可将缸口封严,气温即使达到15~16℃,也可保藏7天左右。

6、化学保鲜:可采用食盐保鲜法、焦亚硫酸钠保鲜法、柠檬酸保鲜法、半胱氨酸保鲜法、氯化钠和氯化钙混合液保鲜法。

7、植物激素保鲜:可选用的激素有,矮壮素、24-D、青鲜素(MH)、吲哚乙酸、奈乙酸、比久(N-二甲胺基琥珀酰胺)。

8、涂膜保鲜:特点是成本较低、价格低廉。

9、辐射保鲜:以60Co-射线照射阿魏菇,保鲜贮藏期可达30天左右。

三、蘑菇的贮藏保鲜技术

蘑菇采后呼吸作用旺盛,在常温下很快开伞、褐变、变味、品质败坏,只能作短期贮藏。干制的蘑菇容易保存,但营养价值下降,加工处理不及时也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采后贮运销售及加工前需采取措施,以防蘑菇品质下降。

蘑菇贮藏的适宜条件为0℃和95%的相对湿度,蘑菇的失水与黑柄和开伞有关,用薄膜包装或保持相对湿度高于95%可减少失水。气调贮藏可抑制蘑菇褐变,控制在2~4%的氧和5~10%的二氧化碳有利于保持蘑菇的白色和延长贮藏寿命。采用盐水、柠檬酸、抗坏血酸、二氧化硫或蒸汽热处理均能钝化多酚氧化酶活性,防止酶促褐变;贮运中应避免用金属容器装菇,以防产生非酶促褐变。

常用贮藏及处理方法:

1、气调整藏

(1)自发气调:将蘑菇装在0.04~0.06毫米厚的聚乙烯袋中,通过蘑菇自身呼吸造成袋内的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环境。包装袋不宜过大,一般以可盛装容量2~4斤为宜,在0℃下5天品质保持不变。

(2)充二氧化碳:将蘑菇装在0.04-0.06毫米厚的聚乙烯袋中,充入氮气和二氧化碳,并使其分别保持在2~4%和5~10%,在0℃下可抑制开伞和褐变。

(3)真空包装:将蘑菇装在0.06~0.08毫米厚的聚乙烯袋中,抽真空降低氧含量,0℃条件下可保鲜7天。

2、冰藏法

在运输中加冰块使菇体降温,在包装容器内垫一层塑料膜,底部放4~6厘米厚的碎冰,在中部放置冰袋,四周放置蘑菇,装八成满时将四周薄膜向内折叠,膜上再盖厚约5厘米的碎冰,最后加盖运输。

3、缸藏法

在洗净的缸底部放3~4厘米深的冷水,上设木架,将蘑菇码在其上,然后用塑料薄膜封口,置于低温下贮藏。

4、药物处理

(1)盐水。蘑菇采后用0.6%的冷盐水清洗并浸泡10分钟,可起预冷和防止褐变的作用,沥干水分进行贮藏。若盐水洗后,再用0.1%抗坏血酸或0.1%柠檬酸漂洗后贮藏,效果更好。沥干,装入塑料袋中冷藏。

(2)焦亚硫酸钠。采后用0.02%焦亚硫酸钠洗去杂物,再放入0.05%的焦亚硫酸钠中半小时,清水洗净后,沥干贮藏,有很好护色作用。

5、辐照

射线辐照可防止鲜蘑菇变色,抑制呼吸和开伞,使用剂量为200~300拉德。

葡萄园里套栽蘑菇和草莓技术


一、把握季节,茬口合理。10月上旬在1-4年生的幼龄葡萄园葡萄篱架行间种栽植草莓,翌年2-4月采收。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蘑菇,7月初-9月中旬采收。7月上旬-9月下旬采收葡萄。

二、整地施肥,合理密植。10月上旬在葡萄架行间结合翻耕整地施入腐熟的圈肥4000公斤,人粪尿4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同时均匀撒施多菌灵和呋喃丹,以对土壤消毒和防治地下病虫害。雨多潮湿地区应作成高畦或高垄。少雨高燥地区宜作成平畦。每亩葡萄约500株。草莓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亩栽苗约6500株。蘑菇按常规方法及密度播种即可。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三、良种选择与配置。为便于田园管理、采收、销售等,葡萄和草莓均应选择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栽培,草莓还应在同一园内(相对集中)按不同成熟期,以一个主栽品种再配置不少于3个授粉品种,以利其异花授粉。蘑菇可选用新登96高温蘑菇新品种。

四、保护地栽培措施。草莓栽植后应适时覆盖地膜。一般以日均温度3-5℃时盖膜、扣棚为宜。

五、适时追肥。⑴葡萄应(隔年一次)结合草莓施基肥。早春追施1次腐熟人粪尿,开花前约7天追施氮磷复合肥,同时叶面喷施0.3%的硼砂,桨果长到黄豆粒大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加0.1%尿素液,采收前4-5天追施和喷施速效磷钾肥。⑵草莓在顶花序即将现蕾时、顶果开始采收时、采果盛期各追施1次0.3%尿素液和2次0.2%磷酸二氢钾。盛花期喷施0.3%硼砂1次。⑶蘑菇采收三批后应及时合理增施追肥。

六、用好植物生长调节剂。结合叶面施肥,采取适时适量增施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

蘑菇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蘑菇褐腐病:又名蘑菇疣孢霉病、水泡病、白腐病等。是当前蘑菇栽培中为害最大的病害。除了为害蘑菇外,还可为害平菇、草菇、银耳、灵芝等。该病在蘑菇不同发育阶段发生表现症状不同,蘑菇开始扭结形成幼小菇蕾时(子实体未分化时)易受侵染,形成硬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上覆1层白色绒毛状菌丝,以后变暗,最后变为暗褐色,从病组织中渗出暗褐色液滴。覆土下面的小菇蕾也可受感染,在覆土表面出现一些白色菌丝的小斑点。在菌柄和菌盖分化之后感病,菌柄变成褐色。子实体发育末期,菌柄基部受感染产生淡褐色变色。发病严重时,第一批菇颗粒无收。

防治方法:1.改变或破坏发病的条件,防止病害发生。疣孢霉孢子不耐高温,将培养料进行2次发酵,可杀灭培养料中病原菌的孢子。掌握适当的播种期,使出菇期避开高温的诱发而致病,菇房的温度控制在15℃以下。开始发病时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大通风,使菇床表面干燥,将温度降至15℃以下。病区喷1%~2%甲醛溶液或喷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2.覆土消毒。采用巴斯德灭菌法(60℃)处理1小时,或用40%甲醛消毒。3.换土。发病严重时,去掉原有覆土,更换新土。4、防虫。做好菇房内菇蚊、菇蝇的防治工作。

二、蘑菇病毒病:该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受害程度与感染期有关。一般使用带有病毒的菌种,则在蘑菇发育早期发病,对产量影响极大,甚至绝收。在蘑菇菌丝体生长期由带有病毒的担孢子降落在菇床上萌发而引起发病的,则第一潮菇生长正常,产量不受影响,随后的几潮菇,由于病菇逐批增多,产量逐批下降。子实体最明显的症状是菌柄伸长,菌盖很小,有的甚至菌盖直径不超过菌柄。有的菌盖薄而平展,早开伞。发病的蘑菇菌柄上经常出现褐色斑,或条纹状斑。菇柄内可挤压出水。

防治方法:1、培育、使用无病毒菌种。2、覆盖菇床。播种后用地膜或旧报纸覆盖床面,以防带毒孢子降落在培养料中,并定期(5~6天)用0.5%甲醛溶液喷洒,直至覆土时为止。3、搞好菇房清洁卫生。菇房使用前要彻底消毒。生产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床架及用具要浸泡,洗刷晒干,并用1%碳酸钠加2%五氯酚钠混合液涂刷,后再用5%甲醛溶液喷洒菇房墙壁、地面及菇床,或用硫磺进行熏蒸。

三、平菇厉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是为害平菇最普遍最严重的1种害虫。以幼虫为害平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严重时可将菌丝吃光。为害子实体时将菌柄蛀成空洞,将菌褶吃光。

防治方法:1.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虫源。安装纱门、纱窗,防虫入内。2.利用成虫趋光性,灯光诱杀。3.严重时,于采菇后用1.8%爱福丁乳油2000~2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四、害螨:俗称菌虱。主要为害蘑菇、草菇、平菇、凤尾菇、银耳、黑木耳等多种食用菌。害螨咬断菌丝使不能萌发,也能咬啮小菇蕾及成熟子实体。发生严重时,可将培养料内的菌丝全部食光,造成绝收。

防治方法:1.把好菌种质量关。保证菌种不带害螨。2.使菇房与粮食、饲料、肥料仓库保持一定距离。3.培养料2次发酵。4.用敌杀死加石灰粉混合后装在纱袋中,抖散在菇床四周,或用1.8%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喷洒菇床四周。5.诱杀。将沾有40%~50%敌敌畏的棉团放在菇床下,每隔67~83厘米处放置3团,呈品字形排列,并在菇床培养料上盖1张塑料薄膜或湿纱布。当螨虫集满其上后,取下放在热水中烫死。

自己在家如何种蘑菇?


虽然说市场上的蘑菇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市场上大规模人工种植用来销售的蘑菇在品质上自然是比不上野生的蘑菇,而野生的蘑菇采摘难度又是相对比较大的,所以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在自己家里种种美味的蘑菇。

1、收到菌包后,准备一个大一些的塑料桶或者纸箱在里边倒入一小杯水,把菌包封口处的报纸撕掉,然后将菌包在塑料桶里边。

2、在桶上面盖上一张报纸,用喷水壶把报纸浇湿,每天早晚各一次,浇水要注意,只要浇湿报纸就行,尽量避免水浇多了滴到料面上,如果水浇多了,请把报纸拿起,将上面多余的水抖掉。每天浇水的时候把报纸动下,一是能让下面的袋子透气,二是可以看看有没有菇蕾长出来,如果有菇蕾出现,可以适当增加喷水的次数,但还是要注意水量不能大,最好不要淋到料面让料面积水,如果发现料面有积水,要及时把袋子拿出来,把多余的水倒掉。

3、出菇管理:一个星期左右,可以看到已经开始出菇了,当然出菇的时间跟管理有关系,管理好的,菌丝长满后5-7天就开始出菇,空气比较干燥,管理不是太好的,可能要20天左右才开始出菇,这些都是正常的。

4、出菇后就要每天勤管理,一定要多观察,因为有菇长出来了,生长就是很快的了,基本三到五天就长老了。

5、收菇:摘了之后,就开始进入下一阶段的管理。摘蘑菇,可不是一朵一朵的摘,要一整簇的掰下来。掰下之后,要用干净的小刀或着木条把残存的菌柄、死菇清理干净,让出菇口露出新鲜的培养料。

芍药的种植技术


新耕土地,土质以深厚的壤土最适宜,以湿润土壤生长最好,但排水必须良好,芍药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足的低肥,在阳光充足处生长最好,喷洒新高脂膜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

播种:播种繁殖以种子成熟后采下即播种为宜,越迟播发芽率越低,幼苗生长缓慢,喷施新高脂膜,提高发芽率,还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扦插法:可用根插或茎插,秋季分株时可收集断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茎插法在开花前两周左右,取茎的中间部分由二节构成插穗,插温床沙土中约一寸半探,要求遮荫并经常浇水,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后既能发根,并形成休眠芽。喷洒新高脂膜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

分株法:分株期看生长情形为宜,将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开,使每个根丛具2~3芽,最好3~5芽,然后将分株根丛栽植在准备好的圃地。芍药生长时间较长,难以管理,防治病虫害的侵袭,喷洒针对性药物加喷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和养肥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酸梅的种植技术


酸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酸梅的品种很多,有大青梅、小叶猪肝梅、大花梅、嵌带梅等。酸梅除做调味品外,还可以腌制梅干、青梅、话梅、陈皮梅、梅酱、加应子以及罐头、果脯等。用鲜果提取果汁,也是人们喜欢的佳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一、繁殖方法

酸梅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嫁接、扦插、压条繁殖。

1、种子繁殖

采种及种子处理

选取生长旺盛、抗病虫力强、果大核小、果肉肥厚、味极酸、产量高的单株作为采种母树。于6月采收成熟的果实、摊放在室内通风处,让其充分后熟至果肉腐烂,约10天左右取出置流水中搓洗,漂去腐肉。果核晾干后,再置于人尿中浸泡半个月,取出冲洗后晾干即可播种。

播种育苗

酸梅宜秋播,最迟不过元月。先在整平的苗床上作高畦,按行距20厘米,开7厘米深的沟,再按株距7厘米进行点播。播后覆盖细土。保持土壤湿润,翌年4月中旬出苗。种子经过上述处理,出苗率可达90%以上。当苗高30厘米左右时,每7天进行1次根外追肥,用250克尿素对水40公斤,用喷雾器喷洒于叶面,促使幼苗生长健壮。11月下旬再重施1次冬肥,以农家肥为主,促使苗木生长粗壮,安全越冬。

2、嫁接繁殖

砧木宜选择12年生健壮的杏、山杏或梅的实生苗,也可选择当年的毛桃砧木。接穗则选已经开花结果的优良品种,采发育充实,饱满的当年生酸梅营养枝。采用T字形芽接法。芽接时间宜在78月,选阴天进行,嫁接部位以在砧木干基距地面5厘米处为宜。(平滑少节处,横切一刀,再从上往下纵切一刀,长约1.5厘米)接芽成活后1520天内应及时解绑。一般当年不萌发,翌年春才萌发放叶,此时应对砧木进行截梢,并随时抹去砧芽。小满时开始摘心,可促使侧芽生长,有利多发新枝。嫁接苗12年即可始花。利用嫁接苗栽植是酸梅提早开花结果。提早丰产的重要途径。

3、扦插繁殖

于秋分或早春开花后,剪取1年生粗壮枝条,长1520厘米,每段枝条要2个以上的节位,在下端近腋芽等处,削一马耳形斜面,插前用吲哚丁酸或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研制的植物高效生根剂,浸泡510分钟,可促进形成层细胞分裂,加速发根。然后按株行距10厘米X20厘米斜插入苗床。入土深为插条的1/22/3。插后浇水,并搭棚遮荫,严防日光直射,避免灼伤和过度蒸发。水分管理是扦插成活的关键,因此杆插后要经常保持苗床湿润,但又要防止积水。一般成苗率可达70%左右。

4、压条

若为丛生灌木状树形,则可采用压条繁殖。于23月间,选生长粗壮的12年生长枝,在母株旁挖一深沟,把枝条攀下来,将其埋土部位的树皮剥去半圈,用木杈固定在土中,上面盖土,待生根后截离母体进行移栽。若为乔木,则采用高空压条,即把枝条环剥一圈,用碎麻和泥土混匀,将环剥处用竹筒或塑料布包裹起来,上端不要扎紧,经常洒水使之保持湿润,待生根后截离母体,另行移栽。

二、栽植与田间管理

1、选地与整地

宜选择背风向阳的丘陵地,低山地栽植。秋季全面耕翻1次,于冬季按株行距2米X3米(110株/亩)挖穴,穴宽70厘米,深60厘米。每穴施入腐熟的厩肥20公斤,和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苗床整平耙细后,作成1.2米宽的高畦。

2、栽植

当苗高1米左右时,在2月初选雨后晴或明天起苗移栽。栽时将幼苗主根剪去一小部分,放入栽植穴、用熟土覆盖、分层踏实,填土至八成时浇水,渗透后封土至满穴。

3、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梅苗移栽初期,行间空隙较大,可间套种豆类或中药材。结合间作物进行中耕除草。春、秋两季各1次,中耕后培土。一般成林之后,就不必再行中耕除草了。

②施肥酸梅耐瘠薄,施肥不宜过多。每年2次,第1次在56月采果后,施速效肥料;第2次在11月上旬剪枝后,施越冬肥。其方法宜采用在树周围开环状沟施下。亦可给合中耕除草施肥培土。肥料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少量磷肥。

③整形修剪移栽23年后的幼树,于冬季在干基距地面6080厘米处定干。发芽后选择34个生长健壮充实的枝条,培育成主枝。主枝间保持一定间距,与主干约成50度角,向外延伸,翌年再在主枝上选留34个副主枝,在副主枝上培育出侧枝,使其成为树冠开展、通风透光的自然开心形。以后每年修剪2次,分别在3月中旬和11月中旬进行。修剪以疏剪为主,短截为辅。剪去病虫枝,枯枝、细密枝以及扰乱树形的交叉枝、徒长枝。主枝若生长势较强时,亦可适当轻剪。因酸梅均为1年生枝开花结果,当进入结果期后,宜在采果后进行1次重剪,以促使形成众多的发育健壮、充实饱满的新果枝,为第2年丰产打下基础。每次整枝修剪后,必须增施肥料。这是使酸梅增产的关键措施。

④摘心酸梅花芽分化多在7月,故当新梢生长一定长度后,于小满进行摘心,以促进新梢充实,节省养分、有利花芽分化。

三、病虫防治

1、炭疽病为害叶部,引起焦黑斑点,发生普遍,严重时叶片枯死。多在67月份梅雨季节和秋雨连绵期间发病。

防治方法:①清洁果园,及时烧毁病枝落叶,减少越冬病原菌。②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周喷1次,加喷23次。

2、天牛为害树干,卵多产于主干或主枝基部皮层中,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

防治方法:①悬挂黑光灯诱捕天半成虫。②57月人工捕捉成虫,刮除树干裂口处虫卵;③注射药物。先用小刀将虫粪、木屑清除,再用塑料喷油壶从上向下注射80%的敌敌畏原液,然后用泥浆封口,可杀死天牛幼虫。

3、蚜虫为害嫩梢及嫩叶。严重时常引起早期落叶,使树体生长衰弱,影响花芽形成。

防治方法:①清理田园,烧毁残叶,消灭越冬虫卵。②及时喷洒25%亚胺硫磷1000倍液。避免使用乐果,否则易引起早期落叶。

4、地老虎为害幼苗,常从地面咬断根茎或刚出土的幼芽,造成断苗缺苗。

防治方法:①清除杂草,铲除越冬场所。②人工捕捉。清晨巡视苗地,发现有被咬断幼苗,用手轻轻拨开周围表土,捕捉幼种。③悬挂黑光灯诱捕成蛾;④用红糖60份、酒10份、水100份、加90%的敌百虫原药1份,配成毒饵,每35亩放置一盘诱杀成蛾;⑤用少量敌百虫原液拌炒香的麦麸,加适量水,配制成毒饵,傍晚撒于苗地诱杀的虫。

《蘑菇的种植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多肉植物的种植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