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大姜病害防控用药新配方》,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番茄在秋季设施栽培中占有很大比重,病害是影响秋番茄丰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做好秋番茄病害防控至关重要。

病毒病:为秋季设施番茄的突出病害,毒源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田间可因几种毒源混合侵染造成多种病毒病混合发生。应采用遮阳网、防虫网降低棚温及阻隔粉虱、蚜虫、蓟马等传毒害虫;及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根据植株及天气情况合理浇水,防止徒长;注意平衡施肥,防止早衰,增强抗病性;田间操作时不要吸烟,整枝打杈时先整健株后整病株,接触过病株的手要用肥皂水洗净;适时采用色板、药剂防治传毒害虫。

晚疫病:是番茄的毁灭性病害,具有起病急、蔓延流行迅速的特点,一旦发病,若不及时合理防治,短时间内即可扩展至全棚导致拉秧。应注意放风、调温控湿,避免叶面结露或形成水膜;避免浇水后遇阴雨天,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发现病株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2.5%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悬浮剂、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勿与化学农药同用,应上午或傍晚喷施,不宜在阳光暴晒或雨前施用)等药剂喷雾。尽量采用常温烟雾施药防治。

叶霉病、早疫病:发病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及减产。应合理调温控湿,避免浇水后遇阴雨天,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发病初期选用40%氟硅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7%春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注意事项同上)等药剂喷雾。发病前可用硫磺熏蒸器定期熏蒸预防。

小编推荐

作物常见病害归类与用药配方大全


作物常见病害归类与用药配方大全

霜疫类病害

主要病症:霜霉病、晚疫病、白锈病、疫霉根腐类病害等

生物预防:寡雄腐霉/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小檗碱+褐藻酸钠

化学预防:代森锰锌/百菌清+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初期配方:甲霜锰锌/双炔酰菌胺/烯酰锰锌/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乙蒜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中期配方:氟菌霜霉威(银发利)/吡唑嘧菌酯/噁酮霜脲腈(抑快净)/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若是疫病发生,等级加一级,防治速度要快。

番茄筋腐病预防:拿敌稳(肟菌戊唑醇)+腐植酸/红糖

番茄筋腐病治疗: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抑快净(噁酮霜脲腈)+腐植酸/红糖

毛霉类病害

主要病症:灰霉病、叶霉病、菌核病等

生物预防:木霉菌/小檗碱/儿茶素+褐藻酸钠

化学预防:代森锰锌/百菌清+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初期配方:异菌脲/嘧霉胺/腐霉利+苯咪甲环唑+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中期配方:烟酰胺/嘧菌环胺+苯咪甲环唑+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叶霉病配方:苯咪甲环唑+多抗霉素+乙蒜素+腐植酸/红糖

煤霉病配方:异菌脲+苯咪甲环唑+乙蒜素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

点斑类病害

主要病症:褐斑病、炭疽病、黑星病、叶斑病、早疫病等

预防配方: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褐藻酸钠

治疗配方:唑类药+乙蒜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疤斑病预防配方:代森锰锌/多菌灵/甲托/百菌清+褐藻酸钠

疤斑病治疗配方:三唑类(苯咪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戊唑醇)/咪唑类(咪鲜胺、氟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二甲酰亚胺类(异菌脲)+春雷霉素+乙蒜素+腐植酸/红糖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注意:唑类药在瓜类、豆类苗期用量减半,茄果类开花坐果前慎用。)

粉锈类病害

主要病症:白粉病、锈病等

预防配方: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褐藻酸钠

治疗配方:唑类药/乙嘧酚/烯肟菌酯+乙蒜素+腐植酸/红糖+硅肥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注意:唑类药在瓜类、豆类苗期用量减半,茄果类开花坐果前慎用。)

根萎类病害

①枯黄萎病

预防配方:辣根素/乙酸铜/硫酸铜+腐植酸+EM/CM(可用哈茨木霉菌)

治疗配方:恶霉灵/甲霜恶霉灵+井冈霉素/嘧啶核苷/多抗霉素+生根肽+EM/CM

②青枯病

预防配方:辣根素/乙酸铜/硫酸铜+腐植酸+EM/CM

治疗配方:硫酸链霉素/中生菌素/可杀得/噻菌铜+生根肽+EM/CM

③疫霉根腐病

预防配方:辣根素/乙酸铜/硫酸铜+腐植酸+EM/CM

治疗配方:噁霜锰锌(杀毒矾,对霜霉、腐霉、白锈科真菌有良好效果)/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恶霉灵+甲托+生根肽+EM/CM

④茎基腐病

预防配方:辣根素/乙酸铜/硫酸铜+腐植酸+EM/CM

治疗配方:甲基托布津+恶霉灵+嘧啶核苷/多抗霉素+EM/CM

⑤菌核病

预防配方:乙酸铜/硫酸铜+腐植酸+EM/CM

治疗配方:异菌脲/嘧霉胺/腐霉利/菌核净+乙蒜素+多抗霉素

⑥蔓枯病

预防配方:多菌灵/丙森锌+氨基寡糖素

治疗配方:甲托+福美双+异菌脲/苯咪甲环唑+咪酰胺

⑦立枯猝倒病

预防配方:辣根素/多菌灵/丙森锌+EM/CM

治疗配方:甲基托布津+恶霉灵+甲霜锰锌/噁霜锰锌+哈茨木霉菌

⑧根结线虫病

防治配方:阿维菌素/毒.辛/福气多+甲壳素+生根肽

适合作物:茄果类、瓜类、豆类

生长点萎缩病害

①病毒病(处于高温、干旱、虫害期、土壤缺Zn)

预防配方:低聚糖素/宁南霉素+腐植酸/白糖+锌铜硅钼营养

初期配方:盐酸吗啉胍/吗胍乙酸铜/辛菌胺醋酸盐+氯溴异氰尿酸+腐植酸/白糖+锌铜硅钼营养

②缺硼(生长点萎缩、叶脉皱曲、空秆)

治疗配方:腐植酸+硼肥+植物酶激活剂

③缺钙(新叶皱缩、干枯、干烧缘)

治疗配方:腐植酸+钙肥+植物酶激活剂

④药害,特别是2,4-D药害和三唑类药害(叶秆皱缩)

初期配方:先用大量水喷淋,然后喷施腐植酸+植物酶激活剂

中期配方:浇水、施肥,配合叶面喷施腐植酸+植物酶激活剂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

细菌性病害

主要病症:细菌性软腐、青枯、斑点病等

细菌性病害特征:薄、透、亮、散、点、脓

预防配方:中生菌素+褐藻酸钠+Ca肥

治疗配方:噻菌铜/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可杀得/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乙蒜素+腐植酸/红糖+Ca肥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

病毒病

主要病症:黄化、蕨叶、条斑等

预防配方:低聚糖素/宁南霉素+腐植酸/白糖+锌铜硅钼营养

初期配方:盐酸吗啉胍/吗胍乙酸铜/辛菌胺醋酸盐+氯溴异氰尿酸+腐植酸/白糖+锌铜硅钼营养

适合作物:茄果类、瓜类

生理性病害

主要病症:低温冻害、高温伤害、缺素等

防治配方:碧护+腐植酸/红糖(喷施)+微生物菌肥(根施)若是缺素症,上述配方+所缺营养元素即可。

适合作物:所有作物

蔬菜逆境

主要状况:刮风、降雨等

预防配方:异菌脲+百菌清/多菌灵+噻菌铜+碧护+腐植酸/红糖

适合作物:所有作物

植物病害归类及配方用药(看到就果断收藏了吧)


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接触性杀菌剂):代森锰锌、百菌清、硫和铜制剂(如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碱式氯化铜、氧化亚铜等)。

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多菌灵、甲基菌硫灵、甲霜灵、三唑酮、烯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嘧菌脂、醚菌酯、霜霉威、烯酰吗琳、霜尿氰、嘧霉胺等。

广谱性杀菌剂:百菌清、代森锰锌、甲基菌硫灵(在植物体内转变为多菌灵,对斑点、粉锈、毛霉有效,对霜疫类病害无效)、丙森锌。

霜疫类病害

主要病症:霜霉病、晚疫病、白锈病、疫霉根腐类病害等

生物预防:寡雄腐霉/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小檗碱+褐藻酸钠

化学预防:代森锰锌/百菌清+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初期配方:甲霜锰锌/双炔酰菌胺/烯酰锰锌/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乙蒜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中期配方:氟菌霜霉威(银发利)/吡唑嘧菌酯/噁酮霜脲腈(抑快净)/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

若是疫病发生,等级加一级,防治速度要快。

番茄筋腐病预防:拿敌稳(肟菌戊唑醇)+腐植酸/红糖

番茄筋腐病治疗: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抑快净(噁酮霜脲腈)+腐植酸/红糖

毛霉类病害

主要病症:灰霉病、叶霉病、菌核病等

生物预防:木霉菌/小檗碱/儿茶素+褐藻酸钠

化学预防:代森锰锌/百菌清+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初期配方:异菌脲/嘧霉胺/腐霉利+苯咪甲环唑+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中期配方:烟酰胺/嘧菌环胺+苯咪甲环唑+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叶霉病配方:苯咪甲环唑+多抗霉素+乙蒜素+腐植酸/红糖

煤霉病配方:异菌脲+苯咪甲环唑+乙蒜素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

点斑类病害

主要病症:褐斑病、炭疽病、黑星病、叶斑病、早疫病等

预防配方: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褐藻酸钠

治疗配方:唑类药+乙蒜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疤斑病预防配方:代森锰锌/多菌灵/甲托/百菌清+褐藻酸钠

疤斑病治疗配方:三唑类(苯咪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戊唑醇)/咪唑类(咪鲜胺、氟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二甲酰亚胺类(异菌脲)+春雷霉素+乙蒜素+腐植酸/红糖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

注:唑类药在瓜类、豆类苗期用量减半,茄果类开花坐果前慎用。

粉锈类病害

主要病症:白粉病、锈病等

预防配方: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褐藻酸钠

治疗配方:唑类药/乙嘧酚/烯肟菌酯+乙蒜素+腐植酸/红糖+硅肥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

注:唑类药在瓜类、豆类苗期用量减半,茄果类开花坐果前慎用。

根萎类病害

①枯黄萎病

预防配方:辣根素/乙酸铜/硫酸铜+腐植酸+EM/CM(可用哈茨木霉菌)

治疗配方:恶霉灵/甲霜恶霉灵+井冈霉素/嘧啶核苷/多抗霉素+生根肽+EM/CM

②青枯病

预防配方:辣根素/乙酸铜/硫酸铜+腐植酸+EM/CM

治疗配方:硫酸链霉素/中生菌素/可杀得/噻菌铜+生根肽+EM/CM

③疫霉根腐病

预防配方:辣根素/乙酸铜/硫酸铜+腐植酸+EM/CM

治疗配方:噁霜锰锌(杀毒矾,对霜霉、腐霉、白锈科真菌有良好效果)/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恶霉灵+甲托+生根肽+EM/CM

④茎基腐病

预防配方:辣根素/乙酸铜/硫酸铜+腐植酸+EM/CM

治疗配方:甲基托布津+恶霉灵+嘧啶核苷/多抗霉素+EM/CM

⑤菌核病

预防配方:乙酸铜/硫酸铜+腐植酸+EM/CM

治疗配方:异菌脲/嘧霉胺/腐霉利/菌核净+乙蒜素+多抗霉素

⑥蔓枯病

预防配方:多菌灵/丙森锌+氨基寡糖素

治疗配方:甲托+福美双+异菌脲/苯咪甲环唑+咪酰胺

⑦立枯猝倒病

预防配方:辣根素/多菌灵/丙森锌+EM/CM

治疗配方:甲基托布津+恶霉灵+甲霜锰锌/噁霜锰锌+哈茨木霉菌

⑧根结线虫病

防治配方:阿维菌素/毒辛/福气多+甲壳素+生根肽

适合作物:茄果类、瓜类、豆类

生长点萎缩病害

①病毒病(处于高温、干旱、虫害期、土壤缺Zn)

预防配方:低聚糖素/宁南霉素+腐植酸/白糖+锌铜硅钼营养

初期配方:盐酸吗啉胍/吗胍乙酸铜/辛菌胺醋酸盐+氯溴异氰尿酸+腐植酸/白糖+锌铜硅钼营养

②、缺硼(生长点萎缩、叶脉皱曲、空秆)

治疗配方:腐植酸+硼肥+植物酶激活剂

③、缺钙(新叶皱缩、干枯、干烧缘)

治疗配方:腐植酸+钙肥+植物酶激活剂

④、药害,特别是2,4-D药害和三唑类药害(叶秆皱缩)

初期配方:先用大量水喷淋,然后喷施腐植酸+植物酶激活剂

中期配方:浇水、施肥,配合叶面喷施腐植酸+植物酶激活剂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

细菌性病害

主要病症:细菌性软腐、青枯、斑点病等

细菌性病害特征:薄、透、亮、散、点、脓

预防配方:中生菌素+褐藻酸钠+Ca肥

治疗配方:噻菌铜/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可杀得/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乙蒜素+腐植酸/红糖+Ca肥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

病毒病

主要病症:黄化、蕨叶、条斑等

预防配方:低聚糖素/宁南霉素+腐植酸/白糖+锌铜硅钼营养

初期配方:盐酸吗啉胍/吗胍乙酸铜/辛菌胺醋酸盐+氯溴异氰尿酸+腐植酸/白糖+锌铜硅钼营养

适合作物:茄果类、瓜类

生理性病害

主要病症:低温冻害、高温伤害、缺素等

防治配方:碧护+腐植酸/红糖(喷施)+微生物菌肥(根施)若是缺素症,上述配方+所缺营养元素即可。

适合作物:所有作物

蔬菜逆境

主要状况:刮风、降雨等

预防配方:异菌脲+百菌清/多菌灵+噻菌铜+碧护+腐植酸/红糖

适合作物:所有作物

蔬菜药害补救方法

①喷水冲洗喷错农药或发生药害后,可在早期药液尚未完全渗透或被吸收时,迅速用大量清水喷洒叶片,反复冲洗3-4次,尽量把植株表面的药液冲刷掉。

②喷施缓解剂若是酸性药剂造成的药害,喷水冲洗时可加入适量生石灰;碱性药剂造成的药害,喷水冲洗时可加入适量食醋。若因喷施硫酸铜过量造成药害后,可喷0.5%的生石灰水解救;受石硫合剂药害后,可先在水洗的基础上,喷米醋400-500倍液可减轻药害。

③喷施促长调节剂出现药害后,若能及时喷施如三思(复硝酚钠)、芸苔素内酯等,对促进药害降解,恢复作物长势有较好的效果。

④灌水降毒因土壤施药过量造成药害时应及早灌水洗田,使大量药物随水排出田外,一方面增加蔬菜作物细胞水分含量,促进新陈代谢,降低体内农药相对浓度,减轻药害程度;另一方面降低土壤中农药浓度,减轻农药对农作物的毒害。

⑤及时增施肥料作物发生药害后生长受阻,长势减弱,若及时补施氮、磷、钾肥或腐熟有机肥,可促使受害植株逐渐恢复生长,提高自身抵抗药害能力。

适合作物:所有作物

植物虫害归类及防治用药

①小虫类(蚜虫、蓟马、白粉虱、飞虱等)

防治用药:桉油精/阿克泰/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多杀菌素(对鳞翅、双翅、缨翅目高效,对刺吸及螨虫无效)

防治蓟马配方:阿克泰+多杀菌素

②、大虫类(菜青虫、卷叶虫、甲壳虫等)

防治用药: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芽孢杆菌/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对鳞翅目高效)/氟虫双酰胺/多杀菌素(菜青虫)

防治叶甲配方:甲维盐+多杀菌素

防治鳞翅配方: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多杀菌素

③、螨虫类(红蜘蛛、白蜘蛛等)

防治用药:阿维菌素/哒螨灵/唑螨酯

④、地下害虫类(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韭蛆等)

防治用药:昆虫病原线虫/毒死蜱/辛硫磷

⑤、线虫类(根结线虫等)

防治用药:噻唑膦

⑥、软体动物类(蜗牛、蛞蝓等)

防治用药:四聚乙醛。

蔬菜十大病害用药


一、辣椒、番茄、豆类病毒病

发病初期用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800倍液或83增抗剂5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次即可见效。

二、辣椒炭疽病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代森锌、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洒叶面。7天喷1次,连喷2次。

三、豆类锈病

结果前期可用15%粉锈灵2000倍液,豇豆进入结果期后可改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托布津6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次。

四、豆类霉病

发病初期至发病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灵800倍液、65%代森锌7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连续喷2次。

五、茄子黄萎病

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灌根,每株0.3公斤,每隔7天灌1次,连灌3次。

六、西红柿疫病

发病初期可轮流使用波尔多液200倍液,或代森锌600倍液,或瑞毒铜600倍液,或杀毒矾400倍液防治。每7天喷1次,连喷3次,若喷后下雨要补喷。

七、黄瓜霜霉病

发病初期用40%乙磷铝200倍液或杀毒矾400倍液,或波尔多液300倍液,或25%瑞毒霉800倍液喷雾。当其与白粉病混合发生时,可用乙磷铝200倍液加粉锈灵3000倍液喷雾,7天1次,连喷2次。

八、瓜类枯萎病

发病初期用瑞毒系列药剂加代森锰锌500倍液或托布津600倍液或抗枯灵400倍液灌根。病害流行期7天1次,连续灌3次,每穴用药液0.25公斤。

九、瓜类白粉病

发病前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多硫剂(40%多菌灵加硫磺胶悬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次。

十、瓜类疫病

主要危害冬瓜、黄瓜,发病期可用甲霜灵800倍液,或代森锌500倍液,或杀毒矾400倍液,或敌克松10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喷洒。要着重喷接近地面茎基,5天1次,连喷3次。

玉米螟减量防控“三大技术”


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三代,以二代、三代为害较重。玉米螟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喷施或撒毒土,而化学农药的使用给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威胁。

一、玉米螟隐蔽为害,防治难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钻茎虫、挖心虫等,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茎秆、穗轴和根茬内越冬,翌年春天化蛹,成虫飞翔力强,具有趋光性。在玉米心叶期,玉米螟初孵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群聚取食心叶叶肉,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呈花叶状;二、三龄幼虫在心叶内潜藏为害,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四龄后陆续蛀入茎秆中继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屑,茎秆遇风易从蛀孔处折断。由于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输送,玉米易早衰,严重时雌穗发育不良,籽粒不饱满。近年来,玉米螟的发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由于玉米螟的低龄幼虫潜藏在心叶内为害,四龄后陆续蛀入茎秆中继续为害。这种为害习性不利于药剂的施用,增加了防治难度。

二、推广“三大防治技术”

针对玉米螟防治的农药减量技术体系,应大力推广使用减量防控“三大技术”,减量防控“三大技术”集成了“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性诱剂诱杀玉米螟+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玉米螟”等技术。

1.直接经济效益

应用赤眼蜂释放技术,亩可挽回产量损失30公斤,每亩减少化学农药用量0.24公斤,每亩新增投入总额3元,节省用工95%;理化诱控技术(性诱捕器+太阳能杀虫灯)亩挽回产量损失2公斤,亩减少化学农药用量0.01公斤,亩新增投入总额5元,节省用工30%。通过应用农药减量技术体系,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0.25公斤。

2.社会经济效益

利用农药减量技术体系,既能够持续地把害虫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又能大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压力,有助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该项技术为打造绿色北京、美丽北京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农田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了显着改善,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间接地节约了国家修复农田环境污染的成本。

3.具体技术措施

⑴赤眼蜂防治技术

应用寄生性天敌赤眼蜂将卵产入害虫卵中,进而通过吸收其中营养物质致害虫卵死亡。防治时可于玉米螟产卵初盛期,通过挂放赤眼蜂杀虫卵袋释放松毛虫赤眼蜂1~3次,每亩每次施放1~2万头。

⑵性诱剂诱杀技术

利用释放人工合成的昆虫(雌)性激素(雌信息素),诱杀雄性玉米螟成虫,阻止其交配、产卵,达到控制玉米螟数量的目的。防治时每亩放2~3套性诱捕器,放置高度为玉米植株20厘米以上。每4~6周需要更换一次诱芯。

⑶太阳能杀虫灯诱控技术

具有省工、无污染的特点,可以大量杀灭玉米螟成虫,有效压低后续田间害虫群体数量,该技术在防治玉米螟成虫方面效果明显,据初步测算,每台太阳能杀虫灯每个生长季可诱杀玉米螟棉铃虫成虫1000余头,约7公斤。

秋种番茄防三大病害


眼下,部分农户正准备秋种番茄。据了解,番茄采收期长,产量高,种植面积较大,在广东省中、南部秋种一般能安全越冬,提早种植还能卖出好价。但近年番茄各病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是8-10月种植,三大病害(茎基腐病、青枯病、疫病)发生更为严重。

三大病害症状

茎基腐病。植株茎基部形成不规则褐色凹陷病斑,病部表面产生蛛丝状菌丝,后期有时可形成黑色大小不等的颗粒状菌核。随着病害发展叶片变黄,植株枝叶由下向上逐渐萎蔫枯死。

苗期疫病。此病多在植株幼嫩期发生,生长后期可为害果实。根、茎部受害初期病部呈暗绿色水渍坏死,很快即软化腐烂致幼株倒折,空气潮湿时在病部表面产生少许白色霉状物,空气干燥则病部失水缢缩。

番茄青枯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恢复,病叶变成浅绿色,最后萎蔫死亡。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或保湿,有白色菌液溢出,病害发展迅速,严重病株7-8天即死亡。

发生条件

根系受伤,温度25℃以上,相对湿度大,移植后遇大雨或田间积水易发病;多雨、低洼、土质黏重发病较重;酸性土壤利于发病。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主要通过雨水和田间灌溉传播。

防治措施

种子处理: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待降到常温再浸4-5小时;或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或用0.2%高锰酸钾液浸种20分钟。然后放入常温水中浸4-5小时,取出洗净进行催芽。

带土移栽:带土移植不但生长快,且能减轻对根、茎造成的损伤,预防病菌从伤口入侵。建议选用穴盘育苗,或苗床疏植育苗;这样能保证移栽时带着足够营养土,减轻对根系造成的损伤。

选好合适田块:番茄种植要实行水旱轮作,有条件的最好选择沙壤土或沙质土地块种植,不要选择黏性重的土壤种植,且田块排水要方便。

调节土壤ph值:番茄病害的发生与土壤偏酸性有极大关系,土壤酸性越重,上述病害发生就越严重;广东省大部分土壤呈酸性,要求定植前结合整地每亩撒施生石灰50-100公斤,减少田间发病。

科学施肥:施足基肥,做好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病性,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或腐熟鸡粪1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同时施用钙、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提高对青枯病防效。注意要使用硝态氮,氨态氮易引起植株徒长导致病害产生。

地膜覆盖高畦种植:番茄种植畦高要求在30厘米以上,以保证上层土壤经常处于干爽状态;同时采用畦面地膜覆盖种植,避免中耕除草对根系造成损伤,且能降低田间湿度,大大减轻三大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茎基腐病可选用30%恶霉灵水剂1500倍喷淋结合灌根,或70%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加灌根;疫病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0倍,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喷雾;青枯病可选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灌根,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0倍液灌根加喷雾。

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方法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可和需求提高,推动了农业生产中作物安全种植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

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食品安全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水稻病虫害防控逐渐由化学农药依赖型向绿色防控方向转变。近年来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已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成为水稻健康种植、有机生产的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1.选择优质水稻品种:选择抗病虫、丰产和优质水稻品种。常见优质水稻品种有:籼小占、华新占、粤晶丝苗2号、美香占、美雪丝苗、小农占、五星丝、象牙粘等,更多品种可咨询当地农技推广部门。

2.灌水杀蛹:提早在惊蛰前灌水沤田;在三化螟化蛹高峰至蛾始盛期(4月上中旬)和二化螟化蛹高峰至蛾始盛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灌水淹没稻桩3~5天。

3.翻耕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冬至前翻耕冬闲田晒白,或冬种豆科类绿肥或黑麦草,一方面进行土壤培肥,另一方面保护天敌越冬。及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4.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磷、钾合理搭配,追施氮素化肥时,要适时适量,防止过多、偏迟,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硅肥。

5.适当留草:适当保留田埂杂草,即田埂上保留矮草,以及路边、水沟保留一些杂草,有利于天敌迁移。

物理防治措施

1.杀虫灯诱杀: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4月中旬或环境温度达到15℃以上时挂灯,每30亩设置1盏,晚上8点到早晨5点开灯(具体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参照说明书)。

2.性诱剂监测和防治:利用性诱剂监测和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利用的诱芯如荷兰Pherobank、宁波纽康等公司生产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诱芯,诱捕器有水盆诱捕器、粘胶诱捕器和干式诱捕器等类型(如图),稻纵卷叶螟要用粘胶诱捕器,水盆效果差。

草地螟防控技术


草地螟属间歇性暴发、迁飞性、杂食性重大害虫。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预测,2014年草地螟一代幼虫在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中等发生,西北和华北其他地区及东北大部偏轻发生,农田及其周边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不排除境外虫源迁入造成局部严重发生的可能。为做好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发生区控制草地螟幼虫大规模群集迁移危害,应急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中低密度区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确保草地螟在常发区农田不成灾、偶发区农田不造成严重危害。

二、防控策略

阻击外来虫源,控制本地虫源。防治幼虫为主,诱杀成虫为辅。加强农田周边公共地带应急防治。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区域

1.幼虫重点防控区域。新疆阿勒泰和和田、内蒙古东部和中西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等区域。

2.越冬代成虫重点防控区域。内蒙古中西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新疆阿勒泰,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北方部分农区及农牧交错区。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生态调控技术。对越冬区,实行秋耕冬灌春耙,破坏越冬场所。种植荞麦、糜、黍等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实行生态控制。

2.灯光诱杀成虫技术。在草地螟越冬代成虫重点发生区和外来虫源降落地,提前安装杀虫灯等物理诱杀工具,及时诱杀草地螟成虫,减少虫源基数。灯应安置在视线开阔,周围无遮挡物的地方;种植玉米、豆类、向日葵、苜蓿等蜜源植物较丰富的场所,安灯高度以灯底高出周围主要作物顶部20cm为宜。

3.挖沟阻隔和喷施药带阻止幼虫迁移技术。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防止幼虫从草原、荒地、林带等交界处以及退化草场向农田迁移,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的方法,防止扩散危害。

4.中耕除草灭卵技术。对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如禾本科作物和马铃薯等,于产卵前除净田间杂草。对于草地螟喜食性作物如麻类、豆类、向日葵等,于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集中处理。要注意清除藜科和蓼科等杂草,同时要注意清除田边地埂和夹荒地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一定要先打药,后除草,避免幼虫集中向农作物转移为害。

5.化学防治技术。3龄幼虫前(卵始盛期后10天左右)选用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严重发生区采取药带隔离和应急防治集中歼灭,及时挑治幼虫分布不均匀的地块,注意对田边、地头、撂荒地幼虫的防治。

绿色防控茶园病虫害


为确保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茶园近年来改变了过去对病虫害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现状,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茶园生态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生态调控(农业防治)

1.及时采摘,合理修剪

及时采摘,甚至强采新梢,不仅可以摘除趋嫩性芽叶害虫如蚜虫、假眼小绿叶蝉、侧多食跗线螨、茶橙瘿螨、茶细蛾等的大量虫口,而且可以恶化这些害虫的营养条件,并破坏其产卵和栖息场所,从而减轻为害。比如茶小绿叶蝉习惯产卵于嫩梢皮下,散布于芽下1~3叶节间及叶柄内,尤其以2~3叶节间最多,占总卵量的一半以上。通过及时采摘或强采可有效控制其虫口数量。茶园合理修剪,也可减轻害虫如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采用轻修。

2.茶园铺草,合理除草

减少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冬天可提高地温防止冻害,减轻采茶时对土壤的踩踏,保护土壤结构。另外,有利于茶园土壤动物的栖息、繁衍、增殖,比如蜘蛛、蚯蚓。铺草时间掌握在雨季或干旱季节来临之前,草料可利用山草、作物秸秆、绿肥等。铺草量不少于1000千克/亩,厚度5~10厘米。一般梯壁、茶园外围保留一些杂草有利于天敌栖息、繁殖,改善生态环境。

理化防控(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诱杀,如日光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可诱杀茶毛虫、茶尺蠖、茶蓑蛾、茶刺蛾、茶小卷叶蛾、茶细蛾、斜纹夜蛾、红腹灯蛾。茶小绿叶蝉、黑刺粉丝、茶二叉蚜,地下害虫(金龟子、蝼蛄、地老虎);同时可结合色板诱杀。

生物防治

1.保护茶园天敌

修剪、台刈下来的枝叶应先集中堆在茶园附近,让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另外,通过茶园铺草培养蜘蛛。

2.病原微生物

目前登记产品有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小绿叶蝉真菌制剂,对相应的病虫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生物或生物源农药

应用较多的有苏云金杆菌制剂和病毒制剂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

植物源药剂:苦参碱(登记产品)、印楝素、除虫菊。

矿物源药剂:石硫合剂、矿物油(登记产品)。

大姜茎块腐烂病的病害防治法


大姜茎块腐烂病又称姜枯萎病,烂根病,主要危害地下块茎、根部,块茎变褐,从外表皮向内腐烂,根部坏死,地上部植株心叶干枯,整株呈枯萎状。

该病与细菌性姜瘟外观症状易混淆,两病区分为:姜瘟病块茎多呈半透明水渍状,挤压患部溢出乳白色菌脓,镜检则见大量细菌涌出,细菌性姜瘟一般从姜块内部往外部腐烂,姜枯萎病块变褐而不带水渍状半透明,挤压患部虽渗出青液但不呈乳白色浑浊状,姜块腐烂一般从外向里烂,镜检病部可见菌丝或孢子,保湿后患部多长出黄白色菌丝;挖检块茎表面有菌丝体。

病原

包括尖镰胞菌和茄病镰孢,属结群霉,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均可产生大型和小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单孢或双孢,卵形至肾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两菌均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带菌的肥料、姜种块和病土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传染。植地连作、低洼排水不良或土质过于粘重,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耐涝品种。

2、常发地或重病地宜实行轮作,有条件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3、选高燥地块或高厢深沟种植。

4、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5、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收集病残株烧掉。

6、常发病地块在种植前注意精选姜种块,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姜种块1-2小时,捞起晾干下种。

7、发病初期于病穴及其四周灌40%施纳宁(代森铵)300倍液,20%络氨铜锌水剂600倍液,7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一4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1-2次,以控制病害蔓延。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技术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成虫:体长2.8~3.2mm,体壁褐色,密被灰绿色鳞片,喙短阔,端部环绕灰白色刚毛,前胸背板肩突明显,从背板中区至鞘翅末端1/3处的背部鳞片黑色,组成明显的广口瓶状的黑色大斑。鞘翅长宽比为1.5∶1,有6条纵纹,鞘翅不能覆盖臀板。3对足基节基部鳞片黄色,中足胫节两内侧各有1排长的游泳毛,跗节3和2等宽。雄虫后足胫节无前锐突,锐突短而粗,深裂呈二叉形。雌虫的锐突单个,长而尖,具前锐突。幼虫:白色,无足,头部褐色,共4龄,腹节背面2~7节各有1对向前伸的钩状呼吸管,气门位于管中,4龄虫体长约8mm。蛹:白色,大小、形状近似成虫。居于土茧中,土茧灰褐色,近椭圆形,直径约5mm,粘附于根上。

稻水象甲主要为害水稻、稗。成虫喜食稻叶,有明显的趋嫩绿习性,多在叶尖、叶缘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留下表皮,形成宽约0.09cm的长条白斑,长短不等,长度一般不超过3cm,全斑粗细一致且直,两端平整,偶有粗细不一致而弯曲,两端不很平整者(特别在幼嫩稻叶上)。造成水稻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幼虫对根的危害。幼虫密集水稻根部,在根内或根上取食,根系被蛀食,变黑并腐烂,造成断根,形成浮秧或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导致减产。该虫引起的产量损失一般10%~20%,严重田块减产50%。

防治

(1)检疫措施。目前我省尚未发生稻水象甲,因此加强检疫措施是防控的最重要措施。严禁未经检疫从发生区调入稻谷、稻秧、稻种等。疫区的稻草、芦苇及制品和包装填充材料、谷糠等需经杀虫处理,检疫合格方能调入。

(2)农业防治。在发生区,水稻收割后至土壤封冻前对稻田进行翻耕或耕耙,可大大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成活率。在发生区推行水稻旱育秧可减轻秧田受害,增强植株抵抗力。结合积肥和田间管理,清除田边、沟边、堰埂、荒地、林带杂草并烧毁,以消灭越冬成虫。

(3)物理防治。发生区稻田利用田灯光诱杀稻水象甲成虫;对小片孤立稻田设置防虫网阻止稻水象甲迁入稻田,减少稻株落卵量。

(4)化学防治。以防治越冬代成虫为主,针对越冬场所、秧田期和大田期分3个阶段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毒死蜱、丙溴磷、除虫脲等。

如何防控合欢枯萎病


合欢枯萎病一旦发病,很难治愈,因此各地应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制定综合性的防控方案,防微杜渐。

首先要加强植物检疫,严禁调运带病苗木。从外地(包括区、县)调运苗木时,必须有当地检疫部门开具的检疫证书。

其次要确保适地适树、加强养管。合欢不耐水湿,要选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栽植。苗木种植前应对土球做消毒杀菌处理,栽植后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生长势,注意抗旱排涝。尽量少剪枝,剪枝后必须立即涂伤口保护剂。如发现病株有超过1/3的枝干存在叶子发黄、干枯脱落时,应立即清除病株。

群植合欢区域,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清除,以免传播病菌。枯枝、病株和枯死株清除后,要集中销毁,同时还应在树穴及周围相邻土壤浇灌40%福美砷50倍液、可杀得2000或用30%恶霉灵500倍液处理土壤,进行杀菌消毒,防止病菌蔓延。发病区域不再补植合欢,更换其他树种。在对病株进行修剪作业时,每一单株使用过的剪刀、手锯、锄头等园林工具,必须立即消毒,可在福尔马林中浸泡10分钟,然后进行下一单株的操作,以免相互感染,扩大病区。

最后是科学的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防控合欢枯萎病的重要一环,防控重点应放在近些年新移栽的合欢,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未发病区域,对于生长健壮的苗木,暂不作药剂防治处理,对于那些生长势弱的苗木,应对树冠和树干部位作药剂预防处理。对发病区域的全部合欢苗木,均应作根部灌药和枝干喷药防治处理。枝干喷药可选择23%络氨铜水剂250倍至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800倍液、20%抗枯灵水剂400倍至600倍液等。为避免树木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每隔7至10天复喷一次,需连续喷2次至4次。根部灌药建议用30%恶霉灵500倍液或可杀得2000倍液浇灌,在树冠投影区施用,每平方米浇2公斤至4公斤药液,每10天一次,连续3至4次,注意交替用药。灌根和枝干喷药均应在合欢叶芽萌动初期使用。

菠萝黑心黑腐病防控技术


针对雷州半岛果农种植菠萝果出现黑心现象,影响品质,同时提高种植户对菠萝黑心、黑腐病认识、诊断和防控技能,3月28日,雷州市植保植检管理站特邀热科院南亚所张鲁斌研究员对菠萝黑心、黑腐病等菠萝常见病害进行培训,并指导、提出相应防控措施,缓解农民当前之忧。雷州市的菠萝种植大户代表参加了培训。

菠萝是热带名果之一,在湛江雷州等地大面积种植,也成为当地农户的支柱产业。目前商业种植的品种单一,且在菠萝采后贮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扰该产业发展的问题,比如采后黑心病严重,发病率高。发病果丧失商业价值,对果农收益造成极大的影响。面对菠萝产业存在的问题,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菠萝专家对菠萝采后贮运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湛江雷州开展了菠萝采后贮运保鲜的的培训交流上,南亚所采后生理与保鲜研究室主任张鲁斌研究员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对菠萝采后黑心病的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于现场果农进行了互动交流,使果农对菠萝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得到更好的掌握。

菠萝黑心、黑腐病等防控技术简介

据张鲁斌研究员介绍,为减少采收损失,减轻病菌危害,菠萝采收时间以早晨露水干后为宜,阴雨天不宜采收,以免发生果腐病。采收当中应留2cm长的果柄,作为鲜果销售,可保留果顶冠芽。远距离运销,为节省包装与贮藏费用,还是除去冠芽为好。

菠萝采后损失主要由病菌引起的病害即黑腐病、褐腐病以及生理性病害黑心病等。

菠萝黑腐病:黑腐病又称软腐病,其病菌可从果实冠芽切口、果皮伤口入侵果肉,或在收获期从果柄上的切割口入侵果实,或贮运装卸的损伤伤口处发生感染,感染48小时后即可出现症状,发病初期,病菌侵染部位产生暗淡或微褐色的水渍病斑,严重时,颜色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并流水。防治该病一方面要避免机械损伤,采后防止日晒;另一方面,采收时每割一个菠萝,割刀应先在消毒液中浸一下,同时,采后用特克多1000ppm浸果5分钟,对该病防治良好;或将果柄切面浸渍含10%苯甲酸的酒精或农药抑霉唑也可。

菠萝黑心病因:菠萝是一种对低温敏感的热带水果,一般低于6℃便会发生冷害,其中黑心病是菠萝贮藏过程中的最普遍发生的生理性病害,其主要就是由于果实在生长及贮运过程中遇低温所致。菠萝黑心病症状,发病果果实外部无感病症状,但剖开后,紧靠中轴的果肉变褐,故又称内部褐变病。病斑初期呈半透明状的小水泡,以后颜色变暗,范围扩大,变干变黑。发病严重时,甚至可使离果皮10mm以内的全部果肉褐果心损坏变黑。秋冬季菠萝果实在田间受到低温影响,可诱导该病发生,而夏收菠萝相对较小发生。同时,发病果实不能完全后熟,果皮颜色变黑变暗,风味差,冠芽萎焉或容易脱落

菠萝褐腐病:褐腐病过去主要在国外发生,近年来国内如广州的卡因菠萝栽培上也发现此病,一般发病率在1%-2%以下,但个别产地高达13%。该病主要危害成熟果,被侵染果实小果外观与好果无异,但剖视,被害小果变褐色或有黑斑,通常感病组织分散,不集中在果轴及其附近,后期变干变硬,也不易扩展,对此病的防治关键要注意防止机械损伤。

《大姜病害防控用药新配方》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