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真菌性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植物侵传染性病害的流行》,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各种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就会导致病害在发生。病害普遍而严重发生称为病害流行。

(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1、寄生物种植感病的品种,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

2、病原物病原物是病害流行的又一基本条件。

3、环境条件与病害流行有较大关系的环境条件是温度、湿度和雨水。

4、栽培管理耕作制度的改变,就改变了农业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往往会影响病害的流行。

(三)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

1、病害流行的类型

(1)积年流行病这类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在当年病害发生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大。

(2)单年流行病这类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由轻到重达到流行程度。

2、病害流行的变化

(1)季节变化季节变化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的消长变化。

(2)年份变化年份变化是指一种病害在不同年份发生程度的变化

(四)病害的监测和预报

病害预测预报的依据,主要是根据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1、长期预报是指在较长时期之前对病害发生进行预报

2、短期预报是在病害发生前不久或病害发生的初期对短期内病害可能发生的趋势和程度作出预报

扩展阅读

作物生理性和传染性病害的简易区别


在实际生产中,作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常易混淆,一旦误诊,可能延误最佳防治时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者滥用农药,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对人畜带来残毒为害,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准确、及时的诊断鉴定,是搞好植物病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生理性病害三性一无

植物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

突发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发病时间多数较为一致,往往有突然发生的现象。病斑的形状、大小、色泽较为固定。

普遍性通常是成片、成块普遍发生,常与温度、湿度、光照、土质、水、肥、废气、废液等特殊条件有关,因此无发病中心,相邻植株的病情差异不大,甚至附近某些不同的作物或杂草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散发性多数是整个植株呈现病状,且在不同植株上的分布比较有规律,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环境条件,植株一般可以恢复健康。

无病征生理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征。

传染性病害三性一有

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因而又称侵染性病害。

循序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有轻、中、重程度的变化过程,病斑在初、中、后期其形状、大小、色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田间可同时见到各个时期的病斑。

局限性田块里有一个发病中心,即一块田中先有零星病株或病叶,然后向四周扩展蔓延,病、健株会交错出现,离发病中心较远的植株病情会有减轻现象,相邻病株间的病情也存在着差异。

点发性除病毒、线虫及少数真菌、细菌病害外,同一植株上,病斑在各部位的分布没有规律性,其病斑的发生是随机的。

有病征除病毒和类菌原体病害外,其他传染性病害都有病征。如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有脓状物,真菌性病害在病部有锈状物、粉状物、霉状物、棉絮状物等。

当然,不管是生理性病害还是传染性病害,在进行诊断鉴定时,为了更加准确,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验室鉴定,才能更进一步取得比较准确的鉴定结果。

盆景植物的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防治


盆景植物的病虫害有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生理性病害一般可通过提供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条件来改变。而侵染性病害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微生物引起,危害性较大,除通过改善环境降低发生率外,还必须进行化学防治。

盆景树木中最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煤烟病、梨桧锈病等。

1、白粉病

发病时树木的叶片、枝条、嫩芽上出现一层白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致叶片凹凸不平,萎缩干枯,新梢畸形,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紫薇、三角枫中较为多见。

白粉病菌以菌丝在寄生主的病芽、病枝条或落叶上越冬。春天温度合适时生长发育,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和侵染。6~8月遇高温又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扩大再侵染。分生孢子落在叶片上,发芽生出菌丝,在叶表面生长,并长出吸胞从叶片气孔插入组织内,吸取叶片的养分。

了解了白粉病菌的发生规则和侵染过程,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1)将盆景放置于通风透光的环境。减少盆景摆放密度,适当疏剪枝叶;

(2)人为降低环境温度、湿度;

(3)剪除病枝叶,将病枝叶集中焚毁;

(4)喷药保护。早春发芽前,喷波美度3~4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发现白粉病,及时喷洒杀菌剂,可选用①50%代森铵1000倍液;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③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④25%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

2、煤烟病

煤烟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伴随蚜虫、介壳虫而发生。蚜虫与介壳虫的排泄物是病菌的培养基。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少量烟煤状霉层,以后逐渐扩大并增厚,严重时枝、叶均被覆盖,造成植株长势衰弱。在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的环境中发生严重。常为害紫薇、山茶、海桐等植物。防治措施为:

(1)给植株创造通风透光的条件;

(2)降低空气湿度;

(3)用毛刷蘸水擦洗病斑;

(4)及时消灭蚜虫和介壳虫;

(5)喷药保护。6~8月每隔10~14天喷1次120~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

3、梨桧锈病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橙黄色圆形病斑,病斑上有细小的褐黄色粒点。严重时造成全株叶片枯死。贴梗海棠、垂枝海棠是病菌的专性寄主,桧柏等针叶树是其转株寄主。病菌以冬孢子和菌丝体在转株寄主罹病组织上越冬,次年温度、湿度合适时传播到贴梗海棠等专性寄主上为害。防治梨桧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将贴梗海棠等盆景与桧柏远离放置;

(2)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焚毁;

(3)喷药防治:每年3月下旬当病菌小孢子将会由桧柏上传出时,在贴梗海棠等树木上喷施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保护其免受侵害。生长季节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敌锈钠250~300倍液(加1%肥皂粉以增加附着力),或25%粉锈宁湿性粉剂1500倍液。

盆景虫害防治

盆景中一旦发生虫害,轻则影响长势和观赏,重则危及植株生命,必须重视防治。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人工灭杀和化学防治。

人工灭杀:采用人工捕捉、刮除、冲刷、击杀等方法消灭害虫。优点是简单易行,无污染。适用于盆景数量不多,虫害发生较轻的情况。

化学防治:针对不同的害虫,选用不同的化学药物进行防治。优点能迅速、大量地杀死害虫,能有效控制虫情。

各种害虫的为害方式不同,刺蛾、袋蛾、卷叶蛾、金花虫等害虫具咀嚼式口器,其为害方式主要是食叶。宜选用具有胃毒作用、触杀作用的农药,如敌敌畏、马拉松、亚胺硫磷等。

蚜虫、介壳虫、红蜘蛛、花网蝽、粉虱、叶蝉、蓟马等害虫,具刺吸式口器,其为害方式是刺吸植物汁液。宜选用具有内吸、触杀作用的农药,如氧化乐果等。

天牛、螟蛾等属蛀干性害虫,宜选用具有熏蒸作用的农药,如敌敌畏等。

不同的树种,发生的虫害不同,下面是常见的盆景树种易发生的主要虫害。

五针松介壳虫、袋蛾。

黑松介壳虫、袋蛾。

真柏红蜘蛛、袋蛾、介壳虫。

桧柏红蜘蛛、袋蛾。

地柏红蜘蛛、袋蛾。

金钱松袋蛾。

罗汉松蚜虫、介壳虫。

枷椤木红蜘蛛、介壳虫。

黄杨介壳虫。

榆红蜘蛛、介壳虫、金花虫、蚜虫。

雀梅蚜虫、介壳虫、红蜘蛛、袋蛾。

朴树介壳虫、蚜虫。

六月雪蚜虫、介壳虫。

紫薇蚜虫、介壳虫、刺蛾。

杜鹃花网蝽、红蜘蛛、袋蛾。

贴梗海棠花网蝽、刺蛾、介壳虫、红蜘蛛。

西府海棠花网蝽、刺蛾、介壳虫、红蜘蛛。

三角枫刺蛾、介壳虫。

红枫刺蛾、袋蛾。

紫藤袋蛾、红蜘蛛、介壳虫。

梅花蚜虫、介壳虫、刺蛾、天牛。

火棘介壳虫、蚜虫、袋蛾、红蜘蛛。

桂花粉虱、介壳虫。

构骨介壳虫。

柽柳介壳虫、蚜虫。

栀子花介壳虫。

榕蓟马、介壳虫。

石榴介壳虫、袋蛾。

碧桃蚜虫、叶蝉、刺蛾。

小叶女贞介壳虫。

龟甲冬青介壳虫。

枸杞蚜虫、野蛞蝓。

蜡梅介壳虫、袋蛾。

小叶栒子木花网蝽。

面对各种虫害,大家普遍反映最难防治的是介壳虫和红蜘蛛。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同样是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的。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对虫下药,选择幼小的防治药物。二是要了解虫害发生规律及特点,掌握治虫适期。三是要浓度合适,喷布周到。这里不妨费些笔墨,专门谈谈介壳虫和红蜘蛛的防治。

(1)介壳虫属刺吸汁液害虫。当盆景数量不多或发生并不严重时,可用牙刷将虫体刷除,然后再用清水清洗。化学防治可选:①40%氧化乐果1000倍液;②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③25%亚胺硫磷1000~1500倍液;④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⑤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由于介壳虫体表遍布蜡质,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应抓住介壳虫刚刚孵化,尚未形成蜡壳的时机喷药防治。介壳虫的孵化盛期一般为6月中旬,但由于孵化期不齐,故宜于5月下旬~7月中旬每隔10天喷药一次,防治效果较理想。如介壳虫已形成介壳,也可采用具有渗透性的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喷杀。

(2)红蜘蛛属刺吸汁液害虫。非药物防治可采用高压水枪冲刷,尤应冲刷叶片背面。化学防治可选:①发芽前,可喷20%螨卵脂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杀灭越冬虫卵;②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对成虫、若虫、卵均有杀伤作用,但无内吸作用。)③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对成虫、若虫有效,但对卵无效。);④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⑤34%杀螨利果2000倍液。

红蜘蛛防治适期为:①花序分离期;②花落以后;③夏季高温前。因红蜘蛛附着于叶背面,故喷洒药液时无须周到,尤其应喷洒树叶背面。

对于蛀干性害虫,人工灭杀可用铁丝插入虫孔,将幼虫刺死。化学防治可用注射器将药液(1﹕20敌敌畏、煤油混合液)由上方虫孔注入树体内,再用棉球或泥土堵塞所有虫孔,熏杀幼虫。

在施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氧化乐果对梅花、樱花、榆叶梅、桃、杏等有药害。

防治盆景病虫害,环境因素十分重要。除了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还要对环境因子多加关注,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极为重要。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病害循环(diseasecycle)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开始发生的整个过程。

(一)病害发生前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病原物越冬、越夏以及病原物从越冬越夏场所传播到寄主植物体表的阶段。

1、指病原物越冬、越夏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

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

病株残体

田间的病株

土壤

粪肥

昆虫

温室内或贮藏窖内

(2)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

休眠

腐生

寄生

(3)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

2、越冬、越夏后病原物的传播

(1)人为传播

(2)气流传播

(3)昆虫传播

(4)雨水和流水

3、病原物和寄主接触病原物从接触寄主植物开始到侵入寄主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接触阶段。

(二)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

1、侵入和抗侵入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植物到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侵入阶段。

(1)各类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和特点不同。

(2)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

(3)寄主的抗侵入

2、展和抗扩展从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育期(incubationperiod)。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

(2)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3)潜伏侵染和症状隐藏

(4)寄主的抗扩展

(5)影响潜育阶段的条件

3、发病寄主开始显症的阶段称为发病阶段。

(三)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个体上初次侵染发病后,在植物体中进行再次侵染和进一步发展直到病害停止发展或作物成熟收获为止。

病原物侵染寄主有初侵染(primaryinfection)和再侵染(secoudaryinfection)。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为初侵染。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繁殖体进行再次侵染称为再侵染。

(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展达到高峰或作物被收获后病害或病原物怎样延续下去呢?一年生的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即转入越冬或越夏阶段,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引起病害。

蕨类植物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生理性病害的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蕨类植物常见生理性病害有以下几种:

1.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

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温度不适。

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

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营养不良。

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

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姜科植物的常见真菌性病害防治方法


姜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通常具有芳香,茎短,有匍匐的或块状的根茎的特点。姜科植物很多种类是重要的调味料和药用植物,还有许多民间应用的中草药、纤维植物、香料和美丽的观赏植物,有着不小的价值,下面介绍一下姜科植物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病症和防治方法。

1、褐斑病

该病在晚草蔻、益智、圆瓣姜花等叶片上见到。叶片上病斑近圆形、不规则形或长条形,褐或灰褐色,边缘暗褐色,病斑常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上面生许多小黑点。荫蔽不足,疏于管理则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可用甲基托布基津1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

2、炭疽病

危害姜黄花、春砂仁、红豆蔻茎叶等,多在成株上发生,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点,后变灰白色,再后变为灰褐色,呈云纹状,边缘深褐色,中部枯白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此病多发生于秋冬季,土壤瘠薄,基肥不足,速效氮过多,荫蔽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多雨、高湿有利病害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喷施防治。

3、叶斑病

该病在红丝姜花、花叶艳山姜、闭鞘姜、春砂仁等上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在春砂仁上发病初期有退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明显;而闭鞘姜病叶的叶斑为不规则形,中央灰绿色,边缘有明显褐色坏死线,湿度大时,病斑中央长有灰绿色霉层;在花叶艳山姜上,受害叶片出现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病斑,褐色,渐扩展成不规则形,中央淡灰褐或褐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上生大量的黑点。该病终年可发生,以9~10月和翌年3月为两个高峰期,在病害发生高峰期,可使大量叶片干枯。凡管理不善、通风不良、栽植过密、积水、土壤瘠薄、荫蔽不足、植株生势差的种植地危害严重,病残体是本病初次侵染的来源。

防治方法:在发病时,可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施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4、灰斑病

此病在山姜属、砂仁属、闭鞘姜属和姜属以及前2属的属间杂交种等部分寄主上发生,受害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或其他部位产生不规则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或灰褐色,边缘褐色或暗褐色,多数病斑有轮纹。草豆蔻的病斑边缘还有水渍状坏死线;而美山姜病斑与健部交界处有黄色带。此病一般在冬春季可见,危害较轻。

防治方法:可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5、斑枯病

该病在山姜属、砂仁属、闭鞘姜属和姜花属等属植物上普遍发生,以姜花和黄姜花上发生尤为严重。叶片上病斑往往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或从叶尖沿叶缘向下扩展,病斑扩展较快,非叶尖或叶缘部位的病斑则近圆形或圆形,病斑中央长小黑点。此病主要发生在荫蔽度不足,疏于管理的地块,周年可见。

防治方法:应清除病叶,并喷施200倍的波尔多液。

6、斑点病

主要危害姜的叶片等,病害往往发展迅速,很快造成全叶枯死,受害叶片初期病斑黄色,椭圆形或近圆形,中央渐变灰白色,边缘褐色,斑外有黄晕。斑上灰白色部分散生小黑粒,病斑常出现纵裂。该病周年可发生,发病高峰在夏、秋两季,管理不善,荫蔽严重不足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应及时摘去病叶,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隔10天左右1次,连续喷2~3次。

7、叶枯病

在红丝姜花、姜花、花叶艳山姜等上危害较重,在姜花上发病时,叶的先端开始黄化,生长停滞,最后枯萎。

防治方法:本病在发病初期每7~10天可用200倍波尔多液防治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喷杀。

8、白绢病

该病在花叶艳山姜、姜花等栽培中时有发生,发生时,茎或叶基部接近土壤处变褐腐烂,长出白色绢状的菌丝体,辐射状,能在根际土壤中蔓延,然后引起地上部分枯萎、死亡。7~8月较为严重,在土壤过湿、贫瘠缺肥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可在土壤中加入土壤重量0.2%的70%的五氯硝基苯消毒土壤。栽培时要注意通风,防止种植过密。

9、锈病

在少数姜花植物中发生,危害叶片等。危害时初在叶下表面产生小黄斑,然后隆起呈灰白色脓疱状物,然后变褐,严重时整叶全是病斑,引起植株早期枯死。

防治方法:可采用20%的嗪氨灵乳油1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史上最全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


细菌性病害主要类群有棒杆、假单胞杆、野杆、黄单胞杆、欧文杆五个菌属。革兰氏染色除棒杆菌呈阳性外其它四个菌属都是阴性。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细菌病害主要特点

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

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

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瘤。如菊花根癌病等。

2.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

(一)是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

(二)是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

4、镜检:细菌病害,除少数(如苹果根癌病)外,绝大多数能在受害部位的维管束或薄壁细胞组织中产生大量的细菌,并且吸水后形成菌溢,因此,镜检病组织中有无细菌的大量存在(菌溢的出现)是诊断细菌病害简单易行的方法。遇到细菌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的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块新鲜病组织于载玻片上,滴点水,盖上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植物组织中涌出云雾状菌泉涌出。早期确诊水稻白叶枯病常采用此法。

此外,鉴定植物细菌性病害,要通过实验室进行一系列的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确定某种细菌致病。

二、生产上常见的细菌病害

(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缘枯病、叶枯病。

(2)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3)番茄:青枯病、溃疡病、疮痂病、细菌性斑疹病。

(4)辣椒: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

(5)白菜:白菜类软腐病、黑腐病、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

(6)甘蓝:甘蓝类软腐病、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

(7)马铃薯:青枯病、环腐病、软腐病。

(8)菜豆:细菌性疫病、晕疫病。

(9)茄子:青枯病。

(10)柑橘:溃疡病。

(11)桃:细菌性穿孔病。

(12)果树:根癌病。

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条件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侵入后,通常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再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以进一步扩展。在田间,病原细菌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于细菌侵入,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于病害发展的环境,常是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病原细菌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特点是;病原生物可向各种方向在一定条件下由点到面、传播英延,因此侵染性病害是在具有病原生物和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系统传染过程而产生的。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病原、传播、侵入寄主和发病四个

过程。

1.病原物的来源

主要是指寄主被侵柒以前病原物存在的场所,也是植物发病的起源池为此,了解和举捏病原物的来源,在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1)病株发生病害的植株称为病株,是病原物的寄主帜又是产生病原物的基地。因此病株不仅是当年的病原物的来源,而且是病原物休眠、越冬的场所。很多病原物可以在休眠或枯死的病株上潜伏越4,翌年再蔓延危害,所以处理病株,清洁园圃等都是消灭病原物来源防止发病的重要措施。

(2)种子很多病害是由带病种子传授的,有的病原物潜伏在种子内部,有的病原物附着在种于外部,有的混在孙广之间,如线虫病的虫樱、英丝子的种子等常和种子混杂在一起s以上三种带病的种子,均能成为翌年的侵染来源,田J.L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项预防措施。

(3)土壤病原体和病株的残体,都很容易落到地面,混入土壤,有的即以土壤为存在场所,并可越冬继续保持侵染能力,例如很多真菌的冬袍子、苗核导可以在土壤里生存很久,有些经过多年还有生命力。

(4)肥料用病株制成的堆肥,如未经充分发酵就有可船台有很多话的病原体。此外有些病原苗随着饲料,通过家畜的消化道而混在粪便中。还有一些病原油可以在肥料中生活和繁衍。因此堆肥必须充分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2.病原物的传帽

任何一种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帆都能借各种途径进行传摄。有些病原物能借本身的运动进行传汛例如:真菌的游动袍子和生有鞭毛的病原细菌在水中均能游动,病原线虫也能蛹行。在环境因素动力的传播中,风力、水力、昆虫的活动是植物病原体传播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3、病原物的人摄

病原物通过以上种种传格途径接触奇主核物后,在适宜的条件7,开始入侵镇物组织中,其入侵方法因病原物种类而异,主要有伤口入侵,自然孔入侵和穿透入侵王种。

(1)伤口入侵植物表皮破伤以后,很多病原寄生留和病毒等可由伤口入侵。由伤口入侵后,生长在孔的组织上,而后再蔓延到活的组织中。因此保费植物不受益少受伤害,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

(2)自然孔的入侵有些病原物可以从气孔、皮孔、水孔、花柱等自然孔入侵。

(3)穿透入侵很多病族构,能宜接穿进窃主表皮面入倪例如线也是以锋利的吻针刺破表皮入侵。

4.宙主关系的建立和病宫症状的出现

病原体入侵寄主体后的第一步即为生长扩民这种扩展可能引致两种结免一种是由于密主植物的强烈抵抓致使扩展中止;另一种结果是病原物战胜了种种抵抗,与寄主植物建立寄主关系,在一定部位上织范。病原构在寄主体上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使寄主植物表现出一定的症状。病原物从侵入寄生到症状出现,要经过一段潜育期,窃主植物由于病原物的寄生,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首先51起生理机能的失讽继而51起组织结构上的改变,最后在植株上表现出种种症状。症状不仅显露在外表,同时也出现在内部。各类病原物所致酌症椒区别很大,总的说久其茵性病害症状的特点是:发病初期在病组织中即可发现茵丝体,后朗在发病部位上往往出现由真菌繁殖体所构成的霉层、粉状物、锈状物、小黑点、小颗粒和肢状抱子氓等。纫茵性病害在受害部位内能观察到病原纫鼠但外部一般很难看到症状,只有在颧湿的气候T,后期病部湿润或涌出细菌流浓。病毒病害一般是散发性的病害。线虫病富有较明显的虫体。寄生性种子植物所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体上可以看到寄生的植物体。

症扰的出现,主要表现是粉霉、黑粉、斑点、枯萎.腐烂、褐色、救叶、倡果、癌肿、脱落、疮颓、畸形等。

室内吸甲醛植物红掌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红掌细菌性病害是一种对红掌危害极其严重的病害。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该病,并于2006年扩张蔓延,到2007年开始出现大规模爆发流行,导致很多红掌生产企业深受其害,现在很多生产者对该病提高了警惕。

红掌细菌性病害之所以爆发容易防治难,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该病害一旦发作很难治愈,加上红掌种植者对该病危害程度没有充分的了解,缺乏防治经验;其次,有的国产红掌小苗质量还达不到国外水平,对病害的抵抗力相对要差些;第三,很多生产企业对红掌生产区的卫生措施都做不到位,这是引发红掌细菌性病害的关键原因;第四,有的企业发生该病后,害怕影响销售,就尽量隐瞒事实,让产品仍然在市场流通,为该病的广泛传播流行创造了条件。

当红掌植株一旦确诊为细菌性病害后,应引起高度重视,种植者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及早清理发病植株的病叶和残株,将其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尽快运出温室进行烧毁,并在发病植株周围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或噻菌铜500倍液喷洒)。

2.对发病区域进行隔离,专人负责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要求工作人员在温室生产操作时应尽量减少对植株造成伤口,避免细菌传播。

4.刀剪工具消毒要严格、充分彻底。切花剪叶时最好使用两把刀剪,交替使用,并随身携带消毒液(85%酒精或300倍噻菌铜和3000倍新植霉素混合液),将使用后的刀剪放入消毒液中进行消毒。

5.调整施肥方案。减少肥料配方中氨态氮的使用量,适当增加钙和钾的使用量。

6.加强通风透气,保持植株干燥,防止植株出现吐水现象。

7.温室消毒次数要增加,特别是对温室的过道消毒要求每周一次,可选消毒剂有灭菌成800倍液、二氧化氯10ppm、2%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溶液(注意不要将其喷到植株上)。

8.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发病后要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农药,防止病害蔓延与流行。在十几种能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物中,试验结果相对较好的有灭菌成8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新植霉素3000倍液、叶枯唑1000倍液、噻菌铜500倍液、宁南霉素800倍液、中生菌素600至800倍液等。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病原菌产生抗性,药物要轮换使用,每周用药一次。发病严重时建议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混合使用,效果会明显些,但要事先进行小面积试验后才可使用。推荐一种较好的用药配方:噻菌铜500倍液+新植霉素3000倍液+咪鲜胺3000倍液。

9.用浓度为5ppm至10ppm的二氧化氯水溶液灌施。二氧化氯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有效率可达70%至80%(从叶片发病和植株死亡减少率来推算)。

10.生物防治。使用芽孢杆菌、天赞好、康地雷得、植物因而肥等活性芽孢体对红掌进行叶面喷施和灌根处理,能有效延缓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建议在未感病植株上使用效果会更明显些。

在做好防治红掌细菌性病害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温室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生产操作中的消毒措施,给植株提供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让植株生长健壮,是防治该病的重要前提。当植株发病后,要立即清除病株,对温室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加上适当用药,可有效控制红掌细菌性病害。

室内花卉植物常见的寄生性病害的防治


常见室内花卉的寄生性病害

真菌病害真菌性病害是花卉病害中最主要的一类。真菌是没有叶绿素的低等植物,肉眼看不见。它不能自造养分,以菌丝体在花卉体内吸收养料。真菌孢子借风、雨、昆虫等四处传播。常见花卉真菌性病害有:

白粉病:病菌附生在芽蕾和嫩叶上,出现白色霉层,被害叶和梢卷曲萎缩、畸形,花蕾不能正常开放,病菌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昼夜温差在10℃时最易大面积发作,温室内最易蔓延。如月季、倒挂金钟、梅花、凤仙花、瓜叶菊、大丽花白粉病等。

黑斑病:为花卉常见病害,病害在土壤中潜伏,随雨水溅落侵入下部叶片,迅速向上蔓延。被害叶片先出现黑色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接连成片。病叶萎黄、凋落,对花卉生长影响大。通常在7--8月雨季发病较迅猛。常见的有月季、菊花、牡丹、天竺葵黑斑病等。

黑锈病:病菌孢子侵染,开始叶片正面出现苍白色小斑点,逐渐膨大呈稍圆形突起,背面表皮破裂生出橙黄色粉末,随风飞散,大面积侵染。随后,在叶片上生暗墨色椭圆斑点,叶背表皮破裂后,又生出黑色粉末。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染病,叶片焦枯,提早脱落。常见的有玫瑰、鸢尾、蔷薇黑锈病等。

幼苗立枯病:由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引起的幼苗病害,表现症状为腐烂、猝倒、立枯等,以幼苗出土20天内受害最重。常见的有唐菖蒲、百合、海棠、香石竹立枯病等。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部。一种是在叶片上,长出淡褐色或灰白色而边缘则呈紫褐色或暗褐色的近圆形斑点。此斑点常发生于叶缘或叶尖,其上有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严重时使大半叶片枯黑。如兰草炭疽病,也常见于白兰、橡皮树、仙客来、绣球等花卉上;另一种是在茎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呈淡褐色,其上生黑色小点。如仙人掌类炭疽病,霉雨季节或秋雨连绵时,为类严重。防治法:平日要注意盆花的透光和通风,不要放置过密。少量叶片受害时,可剪除病叶烧毁,严重时可喷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花齐放1000倍溶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溶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煤烟病:为害多种花木的枝叶和果实。病原为多种真菌。它们多以蚜虫或介壳虫作为传播的媒介。初期时表面出现暗褐色霉斑,逐渐扩大形成黑色煤烟状霉层,阻碍植株的光合作用,使植株无法制造养分而枯萎死亡。防治法:应首先防治蚜虫和介壳虫;如已发生煤烟病,夏季可用波美0.3度石硫合剂,冬季用3度、春季用1度的石硫合剂防治;也可用上例中的多菌灵、托布津防治。

此外,还有根腐病、叶斑病等。

(2)细菌病害细菌是一种很小的单细胞生物,没有营养体和繁殖的分化,通过细胞膜摄取养分,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细菌侵染主要通过气孔、密腺、伤口等途径,一般借流水、风雨、昆虫、土壤以及病株残余体等来传播。常见的细菌病害有月季、榆叶梅的根癌病和柑橘的溃疡病等。

(3)病毒病害病毒是一种极微小的寄生物,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只在活的花卉细胞内繁殖。病毒通过昆虫(主要是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蚜虫、红蜘蛛等)、嫁接、机械损伤等途径传播。病状有花叶、黄化、卷叶、畸形、丛矮、坏死、斑点等。常见的有月季、海棠的花叶病和锈果病等。

法桐幼苗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法桐幼苗侵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叶斑病、炭疽病等。这些病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法桐苗木大量死亡,给苗农带来很大损失。现介绍几种综合防治措施,可供参考。

一、选好圃地。应选水源较好而地势较高的轻粘壤土或沙壤土作圃地,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法桐苗木,苗圃土壤要事先消毒。

①福尔马林消毒。每平方米苗圃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10公斤均匀喷洒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闷10天左右揭开覆盖物,使气体挥发,两天后可播种。

②多菌灵消毒。用50%的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拌1.5克。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药土撒在苗床上,均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③五氯硝基苯消毒。每平方米苗圃地用75%五氯硝基苯4克、代森锌5克,混合后再与12公斤细土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对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有特效。

④硫酸亚铁消毒。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药液0.5公斤,可防治针叶花木的苗枯病,桃、梅的缩叶病,兼治花卉缺铁引起的黄化病。圃地最好冬季深翻,第二年播种时浅翻一次。

二、种子消毒。播前应精选种子,淘汰病、弱种。

播种时要将种子进行药物处理:可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0.5~1小时或将种子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将下沉的种子取出用0.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分钟,取出后再闷2小时。也可用0.5%~1%硫酸铜溶液浸种1~2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用清水冲净药液,阴干后适时播种。播种时注意深度,盖土不宜过厚,以便种子萌发出苗。

三、药剂治疗。

从出苗期开始,每隔7~10天每苗苗床用0.5%~1%的波尔多液50~75公斤喷洒林木幼苗,使幼苗外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同时,要把好施肥关,肥料应以施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垃圾肥、堆肥和厩肥可能带病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在病苗穴周围撤石灰粉,以防止蔓延。并每隔10~15天施药1次,可每亩用敌克松500~800倍液100公斤,或65%的代森锌300~800倍液100公斤喷雾,也可用1:100的甲基硫化砷药土150公斤,或8:2的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后适量撒施于苗床上,进行治疗。也可用铜铵合剂喷施治疗。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及其防治


常见的幼苗侵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叶斑病、炭疽病等。这些病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苗木大量死亡,给苗农带来很大损失。现介绍几种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好圃地。应选水源较好而地势较高的轻粘壤土或沙壤土作圃地,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苗圃土壤要事先消毒。

1.福尔马林消毒。每平方米苗圃用福尔马林50mL加水10Kg均匀喷洒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闷10天左右揭开覆盖物,使气体挥发,两天后可播种。

2.菌灵消毒。用50%的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拌1.5g。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药土撒在苗床上,均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3.五氯硝基苯消毒。每平方米苗圃地用75%五氯硝基苯4g、代森锌5g,混合后再与12Kg细土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对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有特效。

4.硫酸亚铁消毒。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药液0.5Kg,可防治针叶花木的苗枯病,桃、梅的缩叶病,兼治花卉缺铁引起的黄化病。圃地最好冬季深翻,第二年播种时浅翻一次。

二、种子消毒。播前应精选种子,淘汰病、弱种子,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半到一小时或将种子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将下沉的种子取出用0.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分钟,取出后再闷2小时。也可用0.5%~1%硫酸铜溶液浸种1~2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用清水冲净药液,阴干后适时播种。播种时注意深度,盖土不宜过厚,以便种子萌发出苗。

三、药剂治疗。从出苗期开始,每隔7~10天每亩苗床用0.5%~1%的波尔多液50~75公斤喷洒林木幼苗,使幼苗外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同时,要把好施肥关,肥料应以施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垃圾肥、堆肥和厩肥可能带病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在病苗穴周围撤石灰粉,以防止蔓延。并每隔10~15天施药1次,可每亩用敌克松500~800倍液100Kg,或65%的代森锌300~800倍液100Kg喷雾,也可用1:100的甲基硫化砷药土150Kg,或8:2的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后适量撒施于苗床上进行治疗。

苗木浸染性病害如何防治


常见的苗木浸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叶斑病。这类病害发生快,可以互相传染,常造成缺苗断垄,要注重防治。

栽培防病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不选择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作苗圃,苗圃地要有相應的排灌设施。精细整地,适时播种,注意播种深度,盖土不过厚,使种子能迅速萌发出苗,可增强幼苗的抗逆性。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满足苗木对各种营养元素的要求,使苗木健壮生长。

种子消毒播种前精选种子,淘汰弱种,应弱种发芽率低,而且往往是病害的初浸染源。用0.5%的福尔马林液喷洒种子,拌匀后覆盖堆闷2小时,然后摊开,待福尔马林气体跑干净后再行播种。或者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湿46小时,然后放入4950度的温水中浸10分钟,取出晾干后再播种。

土壤处理在播种前23周将土壤耙松,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40毫升对水13公斤(加水量随土壤湿度而定),浇湿后覆盖薄膜45天,揭膜后约经2周待药挥发完再播种,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0%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双或70%三氯硝基苯等杀菌剂,每平方米用药810克,加拌干细土1015公斤,拌成药土,在播种前先将三分之一药土均匀撒施作垫土,播种后再将剩下的三分之二药土作为覆土,并保持土壤湿润。

药剂治疗对于根病,如果在苗圃中发现少数病株,拔除后可喷铜氨合剂消毒。其配方是:硫酸铜2份、碳酸铵11份或硫酸铜2份、硫酸铵15份、消石灰4份,充分混合,密闭24小时。使用时取1份药加400份水喷施,710天后再喷一次。喷药后土面湿度过高时,可撒草木灰降低湿度。对叶斑病等地上部病害,可选用1%波尔多液、50%代森铵、代森锌等杀菌剂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直至控制住病害为止。

《植物侵传染性病害的流行》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真菌性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