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草坪的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草坪腐霉枯萎病的病症及发病规律介绍》,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腐霉菌,又称油斑病,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真菌。它多侵害植物的叶、花、果等部位。多种腐霉菌侵染草坪草的根部、根颈和茎叶等部位,引起复杂的症状,统称为腐霉枯萎病或腐霉疫病,这是我国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草坪主要病害之一。由于腐霉菌的适应性强,因此腐霉枯萎病并不局限于高温季节发生,即使温度较低,但高湿的天气延续,在5月份或9月份也可严重发生。

为害范围:腐霉枯萎病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发生,可以侵染所有草坪草。如冷季型的早熟禾、草地早熟禾、细弱翦股颖、匍匐翦股颖、高羊茅、细叶羊茅、粗茎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意大利黑麦草和暖季型的狗牙根、红顶草等。其中以冷季型草坪草受害最重。

症状表现:腐霉菌可侵染草坪草的各个部位,芽、苗和成株,造成烂芽、苗腐、猝倒和根腐、根颈部和茎、叶腐烂。种子萌发和出土过程中被腐霉菌侵染,出现芽腐、苗腐和幼苗猝倒。

幼根近尖端部分表现典型的褐色湿腐。发病轻的幼苗叶片变黄,稍矮,此后症状可能消失。

成株受害,一般自叶尖向下枯萎或自叶鞘基部向上呈水渍状枯萎,病斑青灰色,后期有的病斑边缘变棕红色。

根部受侵染表现不同的症状。有的根部产生褐色腐烂斑,根系发育不良,病株发育迟缓,分蘖减少,下部叶片变黄或变褐,草坪稀薄。有的根系外形正常,无明显腐烂现象或仅轻微变色,但次生根的吸水机能已被破坏,高温炎热时,病株失水死亡,整块草坪在短短数日内就可完全被毁坏。

高温高湿条件下,对草坪的破坏最甚。常会使草坪突然出现直径25cm的圆形黄褐色枯草斑。清晨有露水时,病叶呈水浸状暗绿色,变软、粘滑,连在一起,用手触摸时,有油腻感,故得名为油斑病。当湿度很高时,尤其是在雨后的清晨或晚上,腐烂叶片成簇爬在地上且出现一层绒毛状的白色菌丝层,在枯草病区的外缘也能看到白色或紫灰色的菌丝体(依病菌不同种而不同)。

草坪腐霉枯萎病的病症及发病规律介绍

修剪很低的高尔夫球场翦股颖草坪及其他草坪上枯草斑最初很小,但迅速扩大。剪草高度较高的草坪枯草斑较大,形状不规则。在持续高温、高湿时,病斑很快联合,不到24h内就会损坏大片草坪。这类死草区往往分布在草场最低湿的区段或水道两侧。由于病菌可随灌水传播,也能随设备传播,因此,它常在草坪上或沿水流、或沿剪草机或其他农业机械作业路线呈长条形分布。若第一年枯斑未做处理,任其发展,则次年枯死圈一般会向外扩大。在低温积雪地区,当土壤肥力高、排水不良、积雪覆盖等原因,常会引起雪腐病。症状以积雪融化后最明显,表现为叶片生有大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叶组织变褐或枯黄色死亡并被卵孢子充满,根大部分未受影响,但根冠已腐烂,根冠腐烂的植株很快死亡。草坪上或出现棕褐色或橙色小的枯死斑,或出现大面积的枯草区。

发病规律:腐霉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有很强的腐生性。它通常存在于病残枯草、土壤或者同时存在于这两种介质上,只有适合的环境条件下才会有致病力。腐霉菌是一种对水要求很高的霉菌,在淹水条件下和池塘中的残体上都能很好地生长。

土壤和病残体中的卵孢子是最重要的初侵染菌源。腐霉菌的菌丝体也可在存活的病株中和病残体中越冬。在适宜条件下,卵孢子萌发后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形成休止孢子后萌发产生芽管和侵染菌丝,侵入禾草的各个部位;卵孢子萌发也可直接生成芽管和侵染菌丝。侵入的菌丝体主要在寄主细胞间隙扩展。以后,病株又可产生大量菌丝体以及无性繁殖器官孢囊梗和孢子囊,造成多次再侵染。另外,用含有该菌的湖河、塘池水灌溉也能使草受到感染。游动孢子可在植株和土壤表面自由水中游动传播,灌溉和雨水也能短距离传播,随菌丝体,带菌植物残片,带菌土壤则可随工具、人和动物可远距离传播。

病害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一个是在苗期,尤其是秋播的苗期(8月20至9月上旬左右);另一个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以后者对草坪的危害最大。高温高湿是腐霉菌侵染的最适条件,当白天最高气温在30℃以上,夜间最低气温20℃以上,大气相对湿度高于90%,且持续14h以上时,腐霉枯萎就可大发生。在高氮肥下生长茂盛稠密的草坪最敏感,受害尤重;碱性土壤比酸性土壤发病重。也有一些种在温度11~21℃最活跃,而另一些种则在23~34℃时处于休眠状态。

北京地区,腐霉枯萎病的主要危害期发生在6月下旬-9月上旬的高温季节。尽管大多数腐霉枯萎病是发生在高温条件的一种病害(气温29.4~35℃时危害最重),但它却主要危害喜凉的冷季型草。但也能危害暖季型的狗牙根草,尤其是普通型狗牙根,但造成的损失要比冷季型草小。

病害防治:

1.改善草坪立地条件建植前要平整土地,黏重土壤或含沙量高的土壤需要改良,要设置排水设施,避免雨后积水,降低地下水位。良好的土壤排水条件对有效地防治腐霉枯萎病是非常重要的。在排水不良或过于密实的土壤中生长的草坪根系较浅,大量灌水会加重腐霉枯萎病的病情。良好的通风也有助于防治该病。

2.合理灌水,要求土壤见湿见干无论采用喷灌、滴灌或用皮管灌水,要灌透水,尽量减少灌水次数,降低草坪小气候相对湿度。灌水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午后。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傍晚和夜间灌水。

3.合理施肥平衡施肥,避免施用过量N肥,增施P肥和有机肥。N肥过多会造成徒长,因而加重腐霉枯萎病的病情。

4.合理修剪,清除枯草层枯草层厚度超过2cm后及时清除;高温季节不要过多过频的剪草,剪草不要过低,一般保持5-6cm较好。在高温潮湿当叶面有露水、特别看到已有明显菌丝时,不要修剪草,以避免病菌传播。

5.提倡用不同草种或不同品种混合建植匍匐翦股颖、细弱翦股颖、意大利黑麦草或多年生黑麦草中几乎没有抗腐霉枯萎病的品种。而其中尤以多年生黑麦草最感腐霉枯萎病。大部分改良的狗牙根品种较耐或较抗腐霉枯萎病。在北京地区提倡以草地早熟禾为主适当混合高羊茅、黑麦草的不同草种混合播种或不同品种的草地早熟禾的混合播种。

6.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种子包衣或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种子包衣或土壤处理是防治烂种和幼苗猝倒的简单、易行和有效的方法;同时又有促进发芽和提高出苗率的作用。选用的药剂品种有:草病灵2号、3号、4号或代森锰锌、拌种双等,一般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0.3%拌种;土壤处理可参照褐斑病的使用技术。

(2)叶面喷雾高温高湿季节要及时使用杀菌剂控制病害。主要选择内吸性杀菌剂,如草病灵2号、3号、4号药剂,或甲霜灵、乙磷铝或甲霜灵锰锌等药剂,兑水喷雾或灌根;使用浓度、次数和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使用浓度500-2000倍,间隔10-14天左右。为防止抗药性的产生,提倡药剂的混合使用或交替使用,如代森锰锌一甲霜灵一乙磷铝或代森锰锌-草病灵2号或3号-乙磷铝或甲霜灵-草病灵2号或3号对半混合使用,或甲霜灵一草病灵2号或3号-乙磷铝各1/3的混合使用。

编辑推荐

严防草坪毁灭性病害“腐霉枯萎病”


高温高湿的夏季,是草坪褐斑病、腐霉枯萎病的高发期,其中腐霉枯萎病的发生面积仅次于褐斑病,但危害程度却严重得多。

症状表现

腐霉枯萎病在国内各地均普遍发生,可以侵染所有草坪草,如冷季型的早熟禾、草地早熟禾、细弱翦股颖、匍匐翦股颖、高羊茅、细叶羊茅、粗茎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意大利黑麦草和暖季型的狗牙根、红顶草等,其中以冷季型草坪草受害最重。

其典型特征是在早晨有露水或大雨过后的清晨,草坪病株离地2厘米至3厘米处可见一层绒毛状的白菌丝,干燥后菌丝体消失,叶片枯萎失水后变成干稻草色,形成一个个枯死圈。

腐霉枯萎病分单株症状和整体草坪症状两种。

单株侵染草坪草的各部位,如芽、苗和成熟植株的根、茎、叶,造成烂芽、苗腐、猝倒、根腐、茎腐和叶腐等。受害病株多呈暗绿色、水渍状腐烂,触感油腻,最终倒伏或紧贴地面枯死。清晨有露水时,腐烂病株倒伏于地面,可见一层白色絮状菌丝层。

整体草坪初期出现较小的枯草圈,很快扩展成形状不规则的大片枯草区。最先发生于低洼潮湿地段或沿剪草机剪口方向。

发生特点

腐霉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有很强的腐生性,也是一种对水要求很高的霉菌。其病原菌可以通过灌溉和雨水等短距离传播,也可由菌丝体、带菌植物残片、带菌土壤等伴随工具、人和动物等远距离传播,使用含有病原体的水灌溉也能使草坪受浸染。

病害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一个是在苗期,尤其是秋播的苗期(8月20至9月上旬);另一个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在长江以北地区,腐霉枯萎病的主要危害期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

高温高湿是腐霉菌侵染的最适条件,当白天最高气温在30℃以上,夜间最低气温20℃以上,大气相对湿度高于90%,且持续14小时以上时,腐霉枯萎病就可大发生。此外,高氮肥下生长茂盛稠密的草坪最敏感,受害尤为严重;碱性土壤比酸性土壤发病重。个别种类在温度11℃至21℃最活跃,部分则在23℃至34℃时处于休眠状态。

防治方法

腐霉枯萎病一旦发生,极难做到有效防治,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为主”,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栽培壮苗。

建立良好的立地条件良好的立地条件是预防腐霉枯萎病的有效措施。建植之前要平整土地,黏重土壤或含沙量高的土壤需要进行改良。设置良好的排水设施,避免雨后积水。因在排水不良或过于密实的土壤中生长的草坪根系较浅,而大量灌水又会加重腐霉枯萎病的病情。

科学的养护管理潮湿的土壤和叶面湿润的水膜是腐霉枯萎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合理灌水成为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灌水时间要求避免在傍晚或夜间,采用喷灌、滴灌,控制灌水量,减少灌水次数,减少根层(10厘米至15厘米深)土壤含水量,降低草坪小气候相对湿度。

合理修剪、施肥,保证草坪清洁卫生枯草层厚度超过2厘米需及时清除;高温季节避免剪草过于频繁,草坪草高度一般保持5厘米至6厘米较好;当叶面有露水或已有明显菌丝时,为避免病菌传播,不能修剪;提倡秋季、春季均匀施肥,避免施用过量氮肥(氮肥过多会造成徒长因而加重腐霉枯萎病的病情),增施磷肥、钾肥和有机肥。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在适宜发病产生的条件,如高温季节的雨后及时使用保护性杀菌剂甲霜灵、多菌灵、代森锰锌、噁霉灵等。

发病初期及时使用治疗性的杀菌剂,使用时每亩地的药液量不得少于50升,利于药剂接触到根部,可供选择的药剂包括醚菌酯、烯酰吗啉、霜霉威盐酸盐、霜脲氰、春雷霉素、咪鲜胺、淇林腐霉灵等,需要注意的是病斑周围要重喷,以形成保护圈防止扩散。

草坪病害盛发期,腐霉枯萎病不得不防!


草坪腐霉枯萎病被称为草坪的毁灭性病害,它一旦发生,便难以控制,短时间内就可造成草坪草大面积死亡,形成秃斑,极大的破坏草坪景观效果。腐霉枯萎病分布广,在全国各地区均有发生,可以侵染所有草坪草,其中以冷季型草坪草受害最重。

病害的识别

病菌侵染草坪草的各个部位,造成烂芽、茎腐猝倒、根部腐料、叶部腐烂。

高温高湿的条件对草坪的破坏最强,常会使草坪突然出现直径2—5cm的圆形黄褐色枯草斑。清晨有露水时,病叶呈水浸状暗绿色,变软、粘滑,连在一起,用手触摸时,有油腻感,故得名为油斑病。

当湿度很高时,尤其是在雨后的清晨或晚上,腐烂叶片成簇爬在地上且出现一层绒毛状的白色菌丝层。发病重时,能闻到非常大的霉味

发病重的时候形成不规则的凹陷大秃斑,根部腐烂而亡,病斑形成便不可以恢复。

发病条件

1、发病时间为5月-9月,高温高湿极易引发草坪腐霉枯萎病,因此发病高发期为7-9月份。

2、低凹多水,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通气性差,缺磷肥钾肥,氮肥使用过量时,发病严重。

综合防治

1、养护管理:预防为主,在高温多雨季节,雨后或修剪完成后要配合喷施预防性杀菌剂,防止病菌感染;推荐“绿安+根多多”兑水喷施,杀菌壮苗提高草坪对病害抵抗力。同时修剪时遵循1/3的修剪原则,剪下的草及时清走,以免留下病残体造成重复侵染。

2、药剂防治:在草坪草发生病害初期,及时喷施“绿康”1000-1200倍液进行防治,在发病盛期需提高到800倍液喷雾,或1000倍液灌根,快速对病害进行防治。病害较重时可间隔7-10天,连用2-3次即可根除病害,防止其蔓延危害。

3、高工效防治:喷灌杀菌药肥“健安”,稀释500倍液喷雾或灌根,“健安”对草坪腐霉枯萎病特效,药与肥协同作用,即杀菌治病又补充营养,一次用药,对病害进行长达数月的有效控制。

高羊茅腐霉枯萎病的病害防治


高羊茅又名:羊茅,属禾本目,禾本科多年生地被植物。大量应用于运动场草坪和防护草坪。作为牧草饲养牲畜。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我国东北三省黑龙江、辽宁、吉林和新疆等地区;欧亚大陆也有分布。

在高羊茅的种植养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高羊茅腐霉枯萎病,应注意科学防治。

高羊茅腐霉枯萎病症状:

高羊茅腐霉枯萎病病斑形状不规则,直径约0.25―15cm大小,也可扩散成较大的病斑块。清晨(常在下雨后的第二天)绿色草坪上有白絮状菌丝体(象棉花)覆盖,下午白色转为灰色,叶子最初为水浸状,然后转为棕黄色,柔软,粘滑,连接结在一起。

这种病可以迅速扩散,草坪得病的第二,三天就死亡,破坏严重,是冷季型草坪病害中最致命的病之一。得病死亡的病快一般需要不播或草皮修补

高羊茅腐霉枯萎病的发病条件:

白天气温30℃以上、夜间气温高于20℃,大气相对湿度高于90%的条件下,只要维持14小时,腐霉枯萎病就会大面积发生,有时会随修剪工具传播,所以有时会沿剪草机的作业路线,呈长方形发生。

高羊茅腐霉枯萎病的防治措施:

1.改善立地条件,避免雨后积水。合理灌水,减少灌水次数,控制灌水量,减少根层(10至15厘米)土壤含水量,降低草坪小气候相对湿度。

2.及时清除枯草层,高温季节有露水时不剪草,以避免病菌传播。平衡施肥,合理修剪,高温季节不要过多过频剪草,留茬不宜过低,一般5至6厘米。

3.药物控制:杀毒矾64%可湿性粉剂,雷多米尔50%湿性粉剂效果好。

大丽花灰霉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大丽花灰霉枯萎病灰葡萄孢阶段主要为害花器、嫩枝和叶片。芽、嫩枝受侵染变褐或软腐。染病花瓣褪色或变褐,湿度大或雨后所有受侵染的部位,均可见到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受害严重时病部腐烂、死亡。叶片染病菌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浅褐色至黄褐色,水渍状,湿度大时易生灰色霉状物。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Sclerotiniafuckelina(deBary)Fuck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BotrytiscinereaPersetFr称灰葡萄孢和BnarcisscolaBleb称水仙生葡萄孢,均属半知菌类真菌。富克尔核盘菌子囊盘2-3个束生在菌核上,大小1-5mm。子囊圆筒形至棍棒形,大小100-1399-13(um),侧丝有隔膜。子囊孢子卵至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8.5-113.5-6(um),无性态:分生孢子梗灰色,其顶端分生成小梗,小梗顶端簇生分生孢子呈葡萄串状.分生孢子卵形至亚球形,单胞,透明,大小9-156.5-10(um)。水仙生葡萄孢形态特征参见水仙灰霉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株上或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当连续几天阴雨连绵,气候潮湿时,灰霉病开始发生,土壤温度低或植株通风不良的地方,灰霉病十分猖獗,把大丽花很快摧残。7-9月连阴雨多时发病重。

防冶方法

(1)设法避开上述发病条件,发病季节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根据预报的雨季到来之前,提前喷洒1:0.5:1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隔10天1次,防冶2-3次。

冷地型草坪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近年来,各地引种建植了高羊茅、黑麦草及早熟禾等冷地型草的草坪。由冷地型草建成的草坪在冬季仍是一片绿草茵茵,与一经霜打茎叶即枯萎退绿的暖地型草坪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冷地型草坪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建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在建植冷地型草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病害,其中枯萎病是冷地型草坪草的重要病害,它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草坪的景观效果。

一、发病症状

冷地型草枯萎病的发病症状为:发病时,首先在草坪上出现圆形斑或伸长的条纹,草叶衰萎,茎基腐烂变色,以后发展到全草枯黄变褐。冷地型草枯萎病病菌的菌丝体呈灰白色,为兼性寄生性真菌。

二、影响因素

冷地型草枯萎病的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以气候条件、土壤立地条件和草坪修剪情况为主要因素。

1.气候条件:该病一般在5~9月份发生。当日平均气温在20~25℃,并伴有雨湿天气时病情发生发展。特别在梅雨季节气温升至30℃以上时,病情发展最快,常出现草成片枯黄枯死现象。其中早熟禾发病最早,梅雨后一周即出现枯死斑且来势凶猛,常在一二周内造成30%~80%的枯黄面积;高羊茅、黑麦草的发病速度虽没有早熟禾快,但持续时间长,可延续到9月,枯黄率可达20%~50%。

2.土壤立地条件:在播种建植时,如地面不平整,排水系统不通畅,在下雨或浇水时造成地表积水,极易引起病害的发生。

3.草坪修剪情况:草坪应及时修剪。若修剪过迟则草坪下部郁闭,易受病菌侵害,且剪后不易恢复,影响美观。此外,还要保持适宜的修剪高度,才能使草坪正常生长。

三、综合防治

1.平整土地:在建植草坪前必须平整好土地,使地面平坦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必要时可建排水系统。

2.适时早播:将播种期安排在头年9月至次年4月,这样有利于草坪在入夏前就形成完整而发达的根系,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3.加强培管:一是适时浇水,浇水时间最好选在上午8时之前;二是根据土壤营养状况施用复合肥料,促使苗体生长健壮;三是保持适宜的草坪修剪高度,一般以草高在6~8厘米较好。

4.药剂防治:在5月至8月间每隔半月喷施一次多菌灵或百菌清1000~1500倍液,或用烯唑醇3000倍液进行喷施防病。病害发生后,喷施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可控制病害区域扩展。

榆树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


榆树枯萎病是榆树最危险的病害,分布在荷兰、比利时、法国等欧美各国。近几年来,美国因该病每年损失约1亿美元以上,不仅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破坏了公园、道路等地的绿化。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发现该病,已列为对外检疫对象。

症状

本病症状常表现为2种类型。急性枯萎型:上层个别枝条突然失水萎蔫,并迅速扩展到其他枝梢,叶片内卷稍褪绿,干枯而不脱落,嫩梢下垂枯死。慢性黄化型:个别枝条上的叶片变黄色或红褐色,萎蔫,逐渐脱落,并向周围枝梢扩展,病枝分叉处常有小蠹虫蛀食的虫道。以上2种类型在病枝的横切面上,均有褐色环纹。在剖面上,可见到外层木质部上有黑褐色条纹。变色导管被一些填侵物和一些胶状物所堵塞。幼树发病常表现为急性型,易当年枯死。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病原为榆长喙壳(Ceratocystisulmi(Buis)Moreau=Ophiostomaulmi(Buism)Nannf),隶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真菌。

发生规律

病原菌侵入榆树导管后,通过纹孔从一导管扩展到另一导管,导管内菌丝能产生类酵母菌状的芽孢,可在导管中随树液的流动而扩散。孢子的存活期很长,在伐倒病株的原木上可存活2年之久。病原菌对活榆树的侵染主要由带菌的小蠹虫危害引起。该病亦可通过根接触传染。炎热干旱的年份,病害会加速发展。所有欧洲榆和美洲榆都易感病,亚洲榆抗病性较强。

防治方法

①严格执行对外检疫,严禁调运榆树苗木。

②培育和选用抗病树种。

③对病株(枝)应及早彻底砍除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④对感病植株的树干基部注入内吸杀菌剂如苯来特、多菌灵等,有抑制病害发展的疗效。

翠菊的枯萎病


翠菊枯萎病是翠菊发生普遍的严重病害,自苗期至开花期均可发生。植株发病后迅速枯萎死亡。

症状:幼苗受侵染后,可能在1周内发病,也可能直到植株成年也不发病。幼小植株发病时,叶片全部萎蔫,根系常发生程度不同的腐烂。感病成株,发病初期叶片变为淡黄绿色,下部叶片首先萎蔫,茎上出现褐色长条斑,有时仅在植株的一侧表现症状,根系常全部腐烂,最后导致整株萎蔫死亡。剖开病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湿度大时,茎基部产生大量的浅粉红色的粉末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近地表处或表土下的茎上更为明显。

病原: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变种(Fusariumoxysporumvar.callis-tephi),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屑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病残体中的病原菌可存活数年。若将翠菊栽植在有病菌的土壤中,植株根部即可受侵染。幼苗出土后10-20天最易发病,苗木木质化后,病害明显减少。病原菌通过土壤和灌溉传播。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病严重。此病的发生常与大水漫灌、施肥不当、连作、地下害虫有关。

防治: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拔除病株,集中销毁。②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合理施肥,氮肥不要过多。避免连作。③用福尔马林和热力进行土壤消毒。④避免农具等将苗床上的病菌带到净土中。⑤选用抗病品种。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灌根。

香蕉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虽然香蕉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就能买到营养丰富、口感软糯的香蕉,但这得归功于它的年产量大以及运输便利。因为香蕉实际上只会出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等地。而有些时候,由于香蕉的栽种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病害,使得香蕉的产量有明显减少。

发病原因

病菌属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镰刀菌属是一种土壤习居菌。病菌菌丝最适宜PH值为5.0-6.0,温度为26-30度生长。因多年连作、土壤排水不良、透气性差、土壤酸性、土温较高和土壤贫瘠的情况下发病重。

症状

外部症状:成株期病株先在下部叶片及靠外的叶鞘呈现特异的黄色,初期在叶片边缘发生,然后逐部向中肋扩展,与叶片的深绿部分对比显著。

内部症状:在中柱髓部及周围,有黄红色病变的维管束,成斑点状或线条状,越近茎基部病变颜色越深,根部木质导管变为红棕色,并逐渐变成黑褐色而干枯。球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腐烂,有特殊臭味。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格限制蕉苗和马尼拉麻苗及其所附带的土壤由病区输入。

2、选栽无病种苗和抗病品种为确保蕉园无枯萎病,应选栽无病蕉苗,基本方法是从没有香蕉枯萎病的地区引种。此外,尽可能选用抗枯萎病的品种。

3、封锁病区,防止病害扩散。蕉园发现零星病株,要立即连根拔起并把病株斩碎,装入塑料袋内,加入石灰并密封袋口,移出且远离蕉园让其腐烂。

4、病土处理为了清除侵染来源,杜绝传播机会,病土处理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5、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开沟排水,增强植株抗病力。平地重病蕉园有条件的可淹水休闲半年或与水稻轮作。

6、采用多菌灵、噁霉灵、甲霜恶霉灵等药剂对发病田块进行2-3次土壤消毒,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

苗木溃疡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溃疡病主要发生于主干上,形成近圆形、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溃疡斑。小枝受害后往往枯死。病斑的形成过程有两种类型。

(一)水泡型。在皮层表面形成约1厘米的圆形小泡,泡内充满树液,破后有褐色带腥臭味的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一个圆形稍下陷的枯斑。水泡型病斑只出现于幼树树干和光皮树种的枝干上。(二)枯斑型。先是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柔软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

发生规律

该病由病菌浸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借风、雨传播。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凡是致使树木衰弱的条件,均是发病的原因,如树苗移植、春旱、春寒、风沙多、管理粗放、盐碱地等均易致病。不同杨树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防治方法

1、在无病区建立苗圃,培养健壮苗,加强检疫,把好苗木柿抗亍=?弥夭苗木造林或截干后定植。

2、育抗病树种,选用适合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的树种,发挥自身抗病能力。

3、造林过程中尽量减少苗木失水,随起苗随栽植,少伤根,避免长途运输。

4、在病害发生前稀释菌医10001500倍均匀喷雾,预防效果佳;在发病期兑水8001000倍液喷雾,对发病重的地块要增加用药量,并视病情连续喷23次。或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用战菌1500-2000倍液茎叶喷雾,即每亩用药15-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用水量适当大才能让药液均匀彻底展着在草坪上,杀菌彻底;当病害发生比较严重时,1000-1500倍喷雾,即每亩用量为40-60毫升;当发生根部病害且比较严重时,也可以上浓度进行灌根,效果更佳。

榕树褐根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榕树褐根病症状

榕树褐根病菌在自然界虽不易发现子实体,但有很特别的病症,仔细观察不难诊断。在接近地际部主茎及根部的发病树木往往有黄色至深褐色的菌丝面(mycelialmat)包围其表面,在根部之菌丝面常与泥沙结合而不明显,上述病症是现场鉴定本病害的主要依据。其引起植物地上部全株初期黄化萎凋,最后枯死。褐根病菌从黄化到枯死只需一个月至三个月,但有些较大棵植株或根系较深广的树种从发病到死亡可能需数年的时间。本病之所以造成萎凋的主要原因是褐根病菌可以直接为害树皮的输导组织,导致水份及养份之输送遭受阻碍而死亡。本病原菌除为害树皮外,也可造成木材白色腐朽。受感染之内侧木材组织具不规则黄褐网纹。在腐朽木材与健康木材间常有黑褐色带隔离。腐朽末期木材变轻、乾和海棉状。由于本病菌可以为害木材组织,导致木材白腐朽,因此受害树木较易风倒,具有潜在公共安全的危险性,需特别注意。

榕树褐根病发生规律

在自然界,褐根病菌很少出现子实体,表示没有担孢子做长距离的飞散传播。同时,其主要为害根部及茎基部,因此,褐根病菌的主要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土壤,在病害的属性上较属于土传性病害(soil-bornediseases)。一般而言,土传性病害较不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病害,因其传播速度受到限制。近年来,发现褐根病有扩大发生的现象,这种情形似乎不符合褐根病菌的基本生态特性。会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褐根病菌受到环境的影响,较易形成子实体与担孢子,担孢子的產生可以增加长距离的飞散与建立新病害据点。第二是人为协助传播,如将病株或病土移动到没有病菌的场所。第二种可能情形在实际情况常常发现,如带菌树木的移植或利用病残体做有机肥,将病害扩散出去。第一种可能需再做仔细的观察与研究,才能下此结论。

榕树褐根病防治方法

本病害的防治方法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任何正式剎菌剂被推荐於病害防治上。然而在实验室对病原菌之测定及林地初步试验之结果显示,三得芬、三泰芬、护硅得、硫酸铜、快得寧、铜快得寧、扑克拉、灭普寧、4-4式波尔多液及尿素等剂对本病有某些程度的抑制及治疗效果,但因未经完整的试验结果评估,及合法行政程序登记,仍不适合做为推荐防治药剂。同时,本病菌主要为害根部,药剂的施用不易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因此施与药剂之成效,常受树种与环境影响。

事实上,褐根病的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因本病原菌为害植物初期地上部没有任何病徵,一旦地上部出现黄化萎凋时,根部已有80%以上受害,在此情况下如欲进行治疗处理,为时已晚。本病原菌主要传染的来源是病残根,其传播途径主要靠病根与健康根的接触传染。因此在预防的考虑下,只要可以阻止病根与健康根的接触,及杀死或除去土壤中的感染病残根,就可以达到防治效果。以下的防治方法则依据上述的原则。

芝麻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普遍发生于我国河南、湖北、安徽、河北、江西等主要芝麻产区,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时达30%,可减产30%,使芝麻的品质显着下降。所以,防治枯萎病是关系到芝麻增产增收的关键。

一、症状

芝麻枯萎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苗期发病出现猝倒或枯死。成株期发病根部往往是半边根系变为褐色,并沿茎部向上伸展,使相应的茎部外表变为红褐色的干枯条斑,湿度大时出现粉红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发病的一侧叶片变黄、萎蔫后枯死,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一般病株较健株节间缩短、变矮。病株籽粒秕瘦,易炸蒴落粒。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侵染幼苗的根,从根尖或伤口侵入,也能直接侵染健根,进入导管,向上蔓延到植株各部。连作地、地温高、湿度大的瘠薄沙壤土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三、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显着差异,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一个经济有效措施。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

2.合理轮作。茬口与枯萎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合理轮作是防病增产的重要措施。实行2~5年轮作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轮作作物以禾谷类作物为好,不要与花生、豆类和黄麻等感病严重的作物轮作。

3.沟厢栽培。芝麻是一种耐旱怕涝的作物,涝渍时病害严重,进行沟厢栽培能达到排涝防病的目的。播种时要高标准高质量,建立小厢田间排水系统,一般厢宽2~5米,沟深15~20厘米为宜,做到地界沟、地头沟和地外排水沟3沟相通,使明水能排,暗水能泄。

4.科学施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施用纯氮应控制在15公斤/亩,氮、磷、钾比例为1∶1∶1。施用的厩肥或堆肥,必须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5.药剂拌种。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杀死种子上的病菌,减少初次侵染的菌源,达到防病的目的。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使用量为种子量的0.2%~0.3%。防治效果为86.37%和82.04%;增产效果为19.10%和18.67%。

6.成株期喷药。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喷药,可用40%克菌灵800倍液或2.5%适乐时1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和40%抗枯宁1000倍液,喷药量为50公斤/亩,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药2~3次。

杨树腐烂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臭皮病、出诊子,危害杨树干枝,引起皮层腐烂,导致造林失败和林木大量枯死。在安徽省普遍发生,除危害杨树外,也危害柳树、榆树、槐树等其他树种。

一、发病症状

1、干腐型:主要发生于主干、大枝及分叉处。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渍病斑,略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以手压之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此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在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速度很快,纵向扩展比横向扩展速度快。当病斑包围树干1周时,其上部即枯死。病部皮层变暗褐色糟烂,纤维素互相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达木质部。

2、枯梢型:主要发生在苗木、幼树及大树枝条上。发病初期呈暗灰色,病部迅速扩展,环绕1周后,上部枝条枯死。

二、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子囊壳、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内越冬。来年春季平均气温在10-15℃,相对湿度60-85%时,子囊中子囊孢子成熟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从枝、干伤口侵入,半月后形成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同样借风雨传播,孢子萌发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为6-10天。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4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7月份后病势渐缓,秋季又复发,10月份基本停止发展。杨树腐烂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苗木和林木,通过虫伤、冻伤、机械损伤等各种伤口侵入,一般生长健壮的树不易被侵染。

三、防治措施

1、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耐盐碱、耐日灼、耐瘠薄的良种造林。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同时防治其他病虫害。以免腐烂病的大面积发生。

《草坪腐霉枯萎病的病症及发病规律介绍》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草坪的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