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叶植物得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黄足黄守瓜如何有效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黄足黄守瓜,别名瓜守、黄萤、黄虫等,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咬食叶片成环形或半环形缺刻,咬食嫩茎造成死苗,还危害花及幼瓜。幼虫在土中咬食根茎,常使瓜秧萎蔫死亡,也可蛀食贴地生长的瓜果。黄足黄守瓜如何有效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9毫米,长椭圆形,体黄色,仅中、后胸及腹部腹面为黑色。前胸背板有一波浪形凹沟。

卵:卵圆形,长约1毫米,黄色,表面有多角形网纹。

幼虫:共3龄,体长约12毫米,头黄褐色、体黄白色,尾端臀板腹面有肉质突起。

蛹:长9毫米,裸蛹,黄白色,头顶、腹部、尾端有粗短的刺。

发生特点

长江流域1年发生1~2代,华南地区2~3代。以成虫在避风向阳的杂草、落叶及土壤缝隙间潜伏越冬。翌春当土温达10℃时,开始出来活动,在杂草及其他作物上取食,再迁移到瓜地危害瓜苗。在年发生1代区域越冬成虫5~8月产卵,6~8月是幼虫危害高峰期。8月成虫羽化后危害秋季瓜菜,10~11月逐渐进入越冬场所。成虫喜在湿润表土中产卵,卵散产或堆产,每雌虫可产卵4~7次,每次约30粒。卵期10~25天,幼虫孵化后随即潜入土中危害植株细根,3龄以后危害主根。幼虫期19~38天,蛹期12~22天,老熟幼虫在根际附近筑上室化蛹。成虫行动活泼,遇惊即飞,有假死性,但不易捕捉。黄守瓜喜温好湿,成虫耐热性强、抗寒力差,南方地区发生较重。

防治要点

①适当间作或套种:瓜类蔬菜与十字花科蔬菜、莴苣、芹菜等绿叶蔬菜间作或套种,也可苗期适当种植一些高杆作物。

②阻隔成虫产卵:采用全田地膜覆盖栽培,在瓜苗茎基周围地面撒布草木灰、麦芒、麦秆、木屑等,以阻止成虫在瓜苗根部产卵。

③药剂防治:重点要做好瓜类幼苗期的防治工作,控制成虫危害和产卵。由于瓜类蔬菜苗期抗药力弱,对不少药剂比较敏感,易产生药害,应注意选用对口药剂,严格掌握施药浓度。药剂可选用52.25%农地乐乳剂1500倍液,或2.5%敌死杀乳油3000倍液,或5.7%天王百树乳油2000倍液,或10%歼灭乳油2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注意交替使用。

精选阅读

榆黄足毒蛾防治方法


名称:榆黄足毒蛾(榆毒蛾)

学名Ivelaochropoda(Eversmann)

英文名elmyellow-leggedtussockmoth

分布

华东、华中、华北、西北、东北。

寄主:白榆、牛郎榆、月季、馒头柳等。更多绿色尽在

形态:成虫长约15mm,翅展约38mm;体白色,触角黑色,栉齿状,附节橙黄色。卵灰黄色,鼓形。幼虫浅黄色,老熟时长约30mm;腹部各节有毛瘤,第1-2毛瘤黑色而明显,其余为白色;腹部第6-7节各有翻缩腺1个。蛹棕黄色,腹面青灰色,头顶有黑褐色毛2束。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树皮裂缝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为害,6月化蛹,7月成虫羽化。成虫趋光性很强,产卵于枝条和叶背面,相连成串,卵期约10天。初孵幼虫啃食叶肉,大龄幼虫沿叶缘蚕食,常把叶片蚕食光。4-10月为华北地区幼虫为害期,10月下旬随气温下降而继续越冬。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及时修剪枝叶,球后彻底清洁田园,减少菌源。

(2)于成虫盛发的6月及8-9月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

发生严重地区于5月下旬-6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一、二代幼虫低龄阶段喷洒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0%菊杀乳油2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

怎样有效防治枣树黄刺蛾


在枣树的种植养护管理中枣树成熟结果的关键时期,枣树的病虫害的防治也到了最后阶段。枣树黄刺蛾是危害枣树的主要虫害之一。那么,如何防治枣树黄刺蛾?

枣树黄刺蛾的危害:幼虫食叶。低龄啃食叶肉,稍大食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食成光杆。

幼虫在8月中旬后陆续老熟;第1代成虫7月中下旬始见,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8月下旬开始老熟结茧越冬。7~8月份高温干旱,黄刺蛾发生严重,田四周越冬的寄主树木多,利于刺蛾发生。

枣树黄刺蛾的的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结合果树冬剪,彻底清除或刺破越冬虫茧。在发生量大的年份,还应在果园周围的防护林上清除虫茧。

二、人工防治:夏季结合农事操作,人工捕杀幼虫;摘除越冬虫茧或者用黑光灯和性诱剂诱杀成虫。

三、生物防治:将越冬茧收集于铁纱笼里,网眼大小以黄刺蛾成虫不能飞出为宜。将纱笼挂在果园,待寄生性天敌羽化飞出后,将黄刺蛾成虫集中处理。

四、药剂防治:幼虫发生初期喷20%虫酰阱悬浮剂1500倍液,或5%卡死克干悬浮剂15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

黄星蝗如何防治


黄星蝗,学名Aularchesmiliarisscabiosus(Fab.)直翅目,蝗总科。别名尖头黄星蝗。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是西南地区的主要土蝗之一。

寄主

玉米、水稻、甘蔗及禾本科牧草、芒果、摈榔、椰子、板栗、木麻黄、枫香、油桐、油茶、八角、棕树、油杉、孢桐、松、杉、桉、抽木、臭椿等多种农作物、果树和林木。

为害特点

黄星蝗以成虫和若虫食害寄主的叶片、嫩芽、花朵、小枝。为害逐渐加重。

形态特征

雄成虫体长37—48mm,前翅长36—45mm;雌虫体长49—58mm,前翅长39—50mm。体较粗大,黑色或黑褐色。触角丝状黑色。头部背面黑褐色,复眼棕红色,在复眼之下具较宽的黄色斑纹。前胸背板的背面棕黑色,前后缘黄色,前缘的一对瘤状隆起桔红色,侧片的下端具l条宽约3—5mm的黄色纵条纹,与复眼下方的黄色斑相连,中后胸的腹面黄色或桔红色。前翅黄褐色,散布有许多近似圆形的橙黄色斑,大小不等,一般有70一82个;后翅黑褐色,近顶端稍淡。腹部前6节的前半部黑色,后半部桔红色。雄虫尾须下生殖板与雌性尾须、产卵瓣黄色。头大而短。颜面向后倾斜,颜面隆起,仅中眼之上明显具纵沟。头顶宽短三角形,侧缘隆起明显,前端的纵沟和颜面隆起的纵沟相连接,无头侧窝。雄性触色双爪。前翅黄色,翅脉明显;盘室近四边形。腹背、腹中央及两侧均生有纵黑斑。雄蚊腹部棒状。雌蚊腹部纺锤形。卵长0.75mm,长椭圆状,黑色。末龄幼虫体长22—26mm,浅灰褐色。头色暗,半缩在前胸内,咀嚼式口器。后气门上下有软指状突起3对,体背生刚毛。离蛹形状与幼虫相似。蛹前胸背有短管状呼吸孔1对,腹部各节背板、腹板后缘具刺l排。

生活习性

辽宁年生2代,以末龄幼虫在土下20一25cm处越冬,翌年5月化蛹、羽化为成虫,6月产卵,7月上旬至8月中旬进入幼虫活动期,8月中旬至下旬化蛹、羽化,进入9月初又产卵、孵化为幼虫,10月幼虫进入老熟状态,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人工挖除卵块,及时捕打跳蝻与成虫。

(2)化学防治:在掌握蝗情的基础上,于初龄若虫群集阶段,喷撒3%的敌百虫粉剂进行毒杀;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000~3000倍液喷杀。

水稻黄矮病如何科学防治


水稻黄矮病又叫黄叶病、暂黄病。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等稻区。由水稻黄矮病毒(RYSV)引起,主要危害水稻,也可为害大黍及李氏禾等。

水稻黄矮病症状

水稻黄矮病的水稻,矮缩、花叶、黄枯为本病的主要特征。多从顶叶下1-2叶开始发病,病斑从叶尖向基部发展,叶肉鲜黄色,叶脉绿色,病叶与茎秆夹角增大,叶鞘仍为绿色株形松散病株显著矮缩,不分蘖,多不能抽穗。

水稻黄矮病发病规律

水稻黄矮病由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和二条黑尾叶蝉传播。能连续传毒,终身保毒,不经卵传毒。病毒主要保存于虫体内越冬,次年再传染。水稻在苗期和返青分蘖期最易感病,一般早稻发病轻,而晚稻受害重。

水稻黄矮病稻田的预防

1、农业措施: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实行连片种植。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晒田,清除田边杂草。

2、药剂防治:病害流行的秧田用3%呋喃丹颗粒剂l.5-2千克,拌细土20千克,在稻谷播种后撒施。选用50%混灭威乳油每666.7平方米用100毫升,或20%叶蝉散乳油每666.7平方米用150-200毫升,对水40-50千克,在秧苗露青后每隔5-7天施药1次,共施2-3次。

高粱黄尾球跳甲如何防治


黄尾球跳甲,学名SphaerodermaapicaleBaly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宁夏、甘肃、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省。主要寄生于玉米、高粱、谷子、小麦、水稻、竹及多种禾本科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为害高粱、玉米时潜食叶肉,形成虫道,仅留表皮;成虫在叶背与叶脉垂直的方向咀食叶肉,形成与叶脉垂直的枯条。可为害多种禾本科植物。近年该虫在甘肃、湖北、四川为害玉米十分严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2.8mm,宽1.5—2mm,黄褐色,卵圆形,鞘翅除端部黄色外全为黑色,头顶光洁,额瘤横形、斜放,彼此分开较远,后缘、头顶分界不明显,复眼大,两眼间距短;触角空距较大,隆起;唇基凹陷;上唇宽,中部生6根刻点毛排成一横列。触角粗壮,3、4节细,短于第2节,从第5节向上显著增粗。前胸背板宽是长的2倍,后缘中部向后凸,两侧呈拱弧状;盘区刻点细密。小盾片三角形。鞘翅刻点与前胸的近等粗,密且混舌。

生活习性

甘肃年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成虫出蛰活动,5月中旬把卵散产在叶片表皮下,5月下旬进入幼虫孵化和为害期,7月上旬老熟时入土化蛹,7月下旬成虫羽化,11月成虫入土越冬。此虫喜阴,树荫下虫口密度高。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虫品种。

(2)合理轮作,避免重茬,适时播种。

(3)间苗、定苗时注意拔除枯心苗,集中深埋或烧毁。

(4)种子处理。谷子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35%呋喃丹胶悬剂或50%甲基1605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拌种。

(5)药剂防治。

①播种时,每667m2用3%呋喃丹颗粒剂2kg处理土壤。

②在谷子出苗后4-5叶期或谷子定苗期喷洒5%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2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75L;也可喷撤2.5%敌百虫粉剂或1.5%1605粉剂或3%速灭威粉剂,每667m21.5-2kg。

③用3%甲胺磷粉剂每667m22kg,拌细土15kg撒在谷株附近。

青稞黄矮病、条纹病如何防治?


青稞在植物分类学上属大麦种,称为裸大表。青稞黄矮病,即大麦黄矮病由病毒侵染所引起,通过蚜虫为传毒介体。大麦黄矮病在中甸高原地区主要侵染青稞、小麦、燕麦、禾本科牧草及杂草。其危害症状为:植株黄化、红化、矮化、分蘖增多,叶片变硬变脆,从叶尖开始发黄,逐渐沿叶脉扩展到叶片基部。重发生年份可造成青稞减产40%以上,局部村社可造成60----90%减产。中等发生年份可造成20---30%的减产,轻发生年份一般损失10%左右。

如何防治黄矮病:

消除介体寄主,减少虫源。利用冬闲时间对田边地角的植物残体、杂草及枯枝进行清除焚烧,特别是对酸模(阿崩叶)应彻底清除,以减少蚜虫的越冬场所。

加强田间管理,促进青稞生长,增强青稞自身的抗病虫性。小中甸镇田间土质属砂壤土和高山草甸土,土壤贫瘠肥力不足,所以播种前要施足底肥(腐熟的农家肥2500kg/亩),精细整地,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施用尿素5kg/亩,出苗后要加强田间管理,以促作物健壮生长,增加对病虫的抵抗能力。

使用病毒抑制剂。在青稞出苗后2---3叶期,选择病毒抑制剂---多元微肥喷雾,从而加强植株自身抗病力,预防黄矮的发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青稞3---4叶期,用云大120或多效唑喷雾,促进青稞分蘖,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

青稞条纹病

条纹病又名条斑病,属系统侵染病害,自幼苗至成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发病初期,出苗后1~2个叶子时,幼叶上产生淡黄色斑点或与叶脉平行的短小条纹,以后逐渐扩展;至分蘖期,从叶片基部直到尖端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纹,病斑颜色逐渐由黄变褐,至拔节抽穗期,大多数老病斑中央草黄色,边缘褐色,并长出黑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后期病叶逐渐干枯,沿叶脉破裂。受害病株一般矮小,多不能抽穗,少数抽穗,但不能结实,抽穗结实的,粒粒瘦秕。

【青稞条纹病防治方法】

条纹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传染,因此带菌种子是发病的初次侵染源,一年侵染1次。因此,在防治上应播种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为主,辅以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建立青稞无病留种田,繁育无病种子

青稞播种前精选种子,选择籽粒饱满、生活力强、发芽率高的种子,播种后采取促进植株尽快出苗,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及时拔除感病植株等措施。

2、种子处理

晒种播种前晒种1~2d,可提高青稞发芽势和发芽率,早出苗。

1%石灰水浸种用生石灰浸种,对青稞条纹病防效较好,而且对青稞种子的发芽和出苗有促进作用。浸种方法为:生石灰1kg,加水100kg,浸种60kg。水温30℃时,浸种24h;27~28℃,浸种48h;水温24℃时,浸种72h,然后晾干播种。

温汤浸种用52~54℃温水浸种5~10min,然后立即将青稞种子捞出晾干播种。

冷水温汤浸种先将青稞种子在冷水中浸4~5h,然后移入53~54℃温水中浸5min,浸后立即捞出来摊开冷却,晾干后播种。

3、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用青稞种子量0.10%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30%的粉铬宁拌种,防效可达90%以上,且有增产作用,或用0.10%的适乐时拌种进行防治。

药剂喷施青稞条纹病发病严重的地区,防治的关键时期是青稞抽穗至灌浆阶段。第1次喷药在抽穗期至盛花期,第2次及第3次的喷药时期,根据药剂的药效水平、残效长短及病情的发展趋势决定,常用的药剂为多菌灵、托布津、灭菌丹等。

黄栀子褐纹斑病应如何防治


黄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褐纹斑病,即黄栀子褐色云纹斑病的简称。它是80年代初期湖南发现的寄主新纪录病害。凡是黄栀子栽培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湘潭县、邵东县药材种植场发生严重。据在湘潭县乌石乡和邵东县龙公桥乡调查,前者(1983年)林地一般株发病率为20%,严重地段株病率达46%;后者(1985年)苗圃地株发病率为17%,重病圃地株病率达44%。感病黄栀子轻者叶、萼上星点斑痕累累,失绿黄化,生长不良;重者叶急性失绿,变黄褐色脱落。病株冬天如同火烧,春天则成光杆秃顶。

该病导致黄栀子落花、落果、落叶,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

症状

主要侵害叶片,但也为害花萼至宿生萼和果实。发病初期,叶、萼上出现淡黄色、黄色、桔黄色至褐色小点。以后继续发展,变成具有褐色环纹,中央呈白色、灰白色、桔黄色,边缘有淡黄晕圈的圆斑。叶萼上几个、十几个、数十个浅色圆点斑,好像天上的星星,故此期称星点斑。其后逐渐随病程的深化,症状演变为三种类型。

星点斑:病斑不再扩展,边缘褐环加粗,颜色变深呈黑褐色隆起线,而其中央仍作浅色圆点的星点斑,可遍布全叶。

轮纹斑:病斑圆形、半圆形,斑中央为浅色圆点,周围多有黄色晕圈,轮纹明显呈褐色同心圆状。

褐色云纹斑:病害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急性发展。病斑上环纹宽广、颜色浅、轮纹隐约,边缘暗褐色或呈水渍状、不增厚、病健交界处不明显。有的数个病斑合并成土黄色、黄褐色暗褐色的椭圆形、半球形、多角形大病斑。叶上呈现深浅褐色相间的云纹。

后期,在病斑上(除星点斑外)散生或密集针尖状小黑点,两面生。潮湿条件下长出淡灰色或稍带亮绿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最后在深褐色萼和灰白色叶、果病斑上产生黑褐色乳头状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子囊座,叶面较多,背面稀少且色淡。

病原

由茶球腔菌(MycosphaerellatheaeHara.),无性世代为茶灰星尾孢霉(Cercosporatheae(CaV.)Breda.)引起。病菌的子囊座生于寄主组织下,初期壶形或鸭梨形,后期圆球形、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具有拟孔口。后突破表皮外露,单个散生,较少群集,直径为31.2~114m;子囊棍棒形,束生,无柄,双壁,无色,含孢子8个,双列,大小为18~48m4.8~8.4m;子囊孢子无色或淡亮绿色,鞋底形、长椭圆形,一端稍大,双胞,隔膜基本在中间且多不缢缩,大小为6~12m1.8~3.6m。分生孢子座生于寄主表皮下,后外露,椭圆形、扁球形,少数不规则形,褐色至黑褐色,直径为16.8~103m;分生孢子梗从子座长出,丛生,淡黄色到黄褐色,多为单胞,少数双胞,偶尔多胞,顶端较细圆或宽广近平截、色淡、几乎与孢子同色,基部壁厚,颜色深,不分枝。一般孢梗非常短,以致看起来像是子座的周生细胞或延伸细胞。少数顶端有1~2个孢痕或波纹状弯曲。大小为2.4~24m2.4~6.8m;分生孢子披针形、棍棒形,向顶渐细成圆锥状,基部近平截,直或弯曲,近乎无色或淡亮黄色。孢子隔膜隐约可见,或具有3~10个细胞。大小为14.4~68.4m1.2~4.8m。

发生规律

病菌在罹病叶、残留果及其萼片上越冬,翌年3~4月份形成子囊座,子囊孢子陆续成熟后借风、雨水、昆虫等传播。侵染新的叶、萼,出现病斑,随后产生分生孢子,以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

病害轻重与立地条件、气象因子等有密切关系。一般边行,特别是迎风边行发病较重。地势低洼渍水地比地势高排水好的林地发病率高。郁闭度大的林分病害也较重。湖南湘潭地区,68月份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大量飞散传播期,此时间内如逢降雨多风,则病菌迅速蔓延为害而病重。还有,早春低温寒潮,正值黄栀子开花现蕾期间,此期连续阴雨连绵,极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侵染传播,发病严重。

在湘潭县试验点病害研究中观察到,不同品种或类型的黄栀子抗病性差异很大。如树型圆头,树势开阔,枝条健壮,倒卵圆形大叶、叶色浓绿、叶肉质地厚的黄栀子很少感病。反之,树冠尖顶,枝条稠密、瘦小,披针形、黄绿色小叶,叶肉质地薄的栀子则极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生产中淘汰容易感病的黄栀子,同时选用、培育、发展抗病品种或类型,这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

2.加强整形修剪:黄栀子的树型一般以单主干开放自然形比较理想。修剪应侧重主干主枝上的抹芽除萌,同时将病虫枝、叶、残留小果、杂草灌木、萌芽条、藤蔓,以及树内部过密的细弱枝等剪除清理。冬天结合清园、冬培,修整树型,既可根除和减少病原潜伏场所,又有利于黄栀子通风透光,充分利用空问,调节树体各部分的分配,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损失,促进树木生长茁壮,提高其本身抗病能力。

3.保花保果措施:在黄栀子花谢四分之三左右,采用九二O30~45mg/kg,或0.5%硼酸液,或食醋50倍液,择无雨天气进行叶面喷施。这样可以促使花、萼、果等健壮生长发育,抵御病菌侵袭,防治落花落果。

4.治虫:虫害造成伤口并且带菌传病,因此及时防治各期害虫,如大透翅天蛾、卷叶螟、龟蜡蚧等是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方法。

5.苗期病和重病区实行药物防治:发病前期采用1%波尔多液叶面喷雾,即早春黄栀子刚展叶时开始,隔半个月1次,连续23次,预防初次侵染。6~8月份发病盛期,采用50%代森锌600~800倍液,或36%代森锰200~300倍液喷洒,每月1次,连续3次,可以控制病害蔓延。

大麦黄矮病防治


大麦黄矮病是我国流传较广、为害最大的大麦病毒病害,黄矮病流行年,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发病症状

苗期感病植株,生长缓慢,拔节时从基部叶尖褪绿变黄,来重矮化,分孽很少,旗叶明显变小,根系入土浅,易拔起,结实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不明显,严重的不能抽穗。拔节期发病,一般从新叶下1~2片叶开始黄化,自上而下,自叶尖沿叶脉向叶身扩展,叶色稍深,变窄、变厚、质脆,叶背有蜡质光泽。植株不矮化。孕穗期发病,仅叶发黄,自尖端向下逐渐延伸,根系不健全,主根短,次生根少,不矮化。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大麦黄矮病传播方式主要通过麦二叉蚜传播,带毒蚜后代还能继续传播,使病毒不断扩大,具有间歇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其发生与流行,同当地传毒蚜虫数量呈正相关,蚜虫数量又受到雨量及气温的影响。秋季麦苗出土后降水多,有翅蚜少,则秋苗发病少;反之发病就多。秋苗发病多少是春季发病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讲,秋季天旱温度高,春季气温回升快,为重病流行年;秋季多雨而春季旱,为轻病年;如秋春季都多雨,则一般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①药剂防治拌种:用75%3911乳油150毫升加水5千克拌麦种50千克闷种8~12小时;大田喷药:可于麦苗返青前后,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5~8克,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4000倍液,每亩用60~75千克药液作茎叶喷施;洒毒土,每亩用40~60毫升氧乐果乳油,或辛硫磷、杀螟松、乐果等均匀拌入15~25千克细干土中,然后撒施。

②加强田间耕作、肥水、栽培管理,提高大麦抗耐病能力,达到控制虫害、减轻危害的目地,如适期晚播,搞好冬灌,增施磷钾肥等。

黄脊螽斯的防治


每种昆虫它危害植物的时期都是不同的,有的是幼虫期危害,有的是产卵期危害,要根据他们各自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等来积极防治,找出它们的越冬虫态,从最根本上来防治.

黄脊螽斯是昆虫纲直翅目(orthoptera)螽斯科害虫,又名山怪、旱怪,是一种为害作物广、食性杂、群集性、难防治的暴发性害虫,主要集居在前山沿坡地的灌木丛、杂草丛中。

1为害特征

黄脊螽斯主要以成虫、若虫为害作物,在坡地采食酸枣、野桑等灌木的叶片,花椒树的嫩叶和嫩头,以及杂草、金银花、远志等;

2形态特征

2.1成虫

体长40-50mm,宽20-25mm,体表呈褐色,触角丝状长约40-50mm,基部1、2节稍大,其余各节大小形状形似并逐渐向端节缩小:有复眼,咀嚼式口器;胸部有3对分节足,后足发达,属跳跃足;胸部背板呈马鞍状,无翅;腹部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有生殖器,雌虫尾部有一个约15-25mm长剑状的产卵管。雄虫生殖器一般由一个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状的抱雌器所组成。整个成虫的身体外层是一层坚韧的外骨骼.胸腹之间有气门。

2.2若虫

灰褐色、口器、复眼、胸足与成虫相似。

2.3卵

长椭圆形,长9-20mm。宽2-15mm,从发育到成熟经历橘黄色、乳白色、灰褐色,一头雌虫体内卵最多可达30粒。

3发生规律

黄脊螽斯年发生l代.部分地区可达两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若虫在惊蛰开始出土,气侯越干燥。越有利其生长繁殖,为害盛期在每年的5、6月份,成虫常潜伏在地边的灌木丛或杂草丛中,三五成群,早上8-9时活动频繁,常在田间发出吱吱叫声,全天为害。有蚕食死掉成虫腹部的习性。

4防治措施

4.1人工捕捉,群防群治,黄脊螽斯体态肥大,无翅,不能飞翔,一个人每天可捉150-200头,打死后可直接喂鸡。

.

4.2药物防治黄脊螽斯是咀嚼式口器,因此用具有胃毒作用的杀虫剂直接喷在植物上或做成毒饵使它们吞食后死亡。

4.2.1在棉花、玉米、大豆等秋粮田每亩用1.5%辛硫磷粉或5%敌百虫粉3-5kg喷粉防治。

4.2.2在蔬菜、瓜类、中药材等地用l:10:50的50%辛硫磷乳油、水、麦麸拌匀制成团洒在田地的四周或其经常出没的草丛或灌木丛边,进行防治。

4.3变废为宝,综合利用饲料厂家大量收购成虫并烘干,加工成猪、鸡等高蛋白动物饲料,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方法。

蜘蛛兰叶片变黄该如何救治,冬季保温/夏天遮荫/水肥要有效


蜘蛛兰株型幽美,花型图案秀美,合适观赏性,备受兰友们的钟爱。日常生活,至少人将蜘蛛兰做成盆栽植物在房间内观赏性,只有在家中养主茎,稍有不慎会出現落叶,严重危害观赏性。那麼,蜘蛛兰叶片变黄该怎么办?今日网编就来为大伙儿处理这一难题。

一、蜘蛛兰叶片变黄该怎么办

应说蜘蛛兰叶片变黄,除开自然环境不适感外,通常是保养不善导致的:要是阳光照射太强,则立即遮荫;要是溫度过低,则调大溫度;如果水肥过多,最好是脱盆剪烂根,随后倒盆土再次种植;要是是病害而致,你就立即打药开展预防。

二、蜘蛛兰叶片变黄的缘故及解决方案

1、自然环境基因突变

要是是刚买的新盆栽植物,或刚进盆的蜘蛛兰,养了不久发觉落叶,大伙儿应考虑到是自然环境不适感而致。由于蜘蛛兰的适应力虽非常好,但换了1个自然环境后,它也必须1个融入全过程,而你在期内是非常容易出現落叶的。

解决方案:蜘蛛兰叶片变黄该怎么办?遇到这样的事情,非常简单,大伙儿依据蜘蛛兰的养植方式,给它造就1个最适合的生长发育自然环境,过段时间后,主茎就会尽快恢复。

2、阳光照射太强

蜘蛛兰喜半阴,合适在散光眼充裕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发育,它怕强光照,如果阳光照射太强,非常是夏天晌午,非常容易烧灼叶子,进而出現蜘蛛兰叶片变黄的问题,严重危害观赏性。

解决方案:立即将主茎挪到房间内荫凉的阴凉处,等它缓回来后,再将主茎挪到散光眼处,仔细保养过段时间,蜘蛛兰叶片就会修复翠绿色。

3、溫度过低

蜘蛛兰喜溫暖的自然环境,它不耐低温,16℃下列时生长发育终止,12℃下列时叶子变黄枯萎,5℃时土里部枯萎。

解决方案:秋末冬初,将蜘蛛兰挪到房间内保养,并将室内温度操纵在12℃左右,那样它能够安全性过冬,叶片也会尽快恢复。

4、水肥过多

除此之外水肥过多,造成烂根都是蜘蛛兰叶片变黄的缘故之四。最先是浇灌,蜘蛛兰虽喜水,但它怕存水,如果浇灌过多,导致盆景土存水,根茎吸气就会艰难,叶片因消化吸收不上营养物质也会变黄。我觉得是上肥,蜘蛛兰怕浓肥,给蜘蛛兰上肥要是过多或过浓得话,也将会造成叶子的顶尖出現发黄掉下来的问题。

解决方案:浇灌过重,多翻土,让水份迅速挥发;上肥过重,立刻终止上肥,并注水稀释液化肥。而无论是浇灌过多還是上肥过多,出現烂根后,大伙儿必须立即脱盆,随后剪去烂根,换掉新盆土再次栽种。

5、病害

要是能清除左右幾點,那麼蜘蛛兰叶片变黄还将会是病害而致。由于在保养不善、自然环境很差等缘故,主茎必然能生病害,而无论是介壳虫,還是叶枯病,都将会造成主茎叶片变黄。

解决方案:非常简单,的确主要病害,随后对于打药开展预防,主要可参照蜘蛛兰的害虫防治。

综上所述,蜘蛛兰的并多难养,可由于许多兰友全是初学者,因此必然的会出現叶黄的病症。只有看彻底文,坚信大伙儿心里有底了吧,出現叶黄难题依照上边的方式处理只能。有关蜘蛛兰叶片变黄,网编就详细介绍到这,期待能给大伙儿产生协助。

办公室绿色植物变黄该如何防治


有的公司办公室绿色植物是买的,需要自己来养护,经常会发现无缘无故办公室绿色植物变黄了,这主要是因为办公室与家里的环境不同,所以在导致绿色植物变黄了。

要解决办公室绿色植物变黄的情况,要主要从两方面来排查,第一就是通风,因为办公室通风一般都不是特别的好,特别是夏季,因为开空调更不会通风,所以植物很容易发黄直至慢慢的死亡。第二就是浇水,现在办公室大多都在写字楼里,通风和光照并不是很充分,所以土壤里的水分挥发的不是很快,由于公司人员较多,很有可能发生大家不间断浇水的情况,植物是很忌讳这样浇水的。

但是也有些植物变黄了是正常的新陈代谢,比如绿萝偶尔底部会有一片黄叶子,只要摘掉仍了即可,没有什么影响。另外也许会有专业绿植养护人说缺肥之类的,只要是正常养护,短期内是不会缺肥的,只有说养的时间很久了,也没有换过土,才可能会缺肥。

办公室绿色植物变黄

那么要如何来养护办公室绿色植物呢?首先要了解养的是什么植物,然后了解植物的习性,比如常见的有发财树,这种植物就特别怕积水;比如说大叶伞,这种植物相对皮实的多,只要环境不是特别的不适合生长一般都不会出现问题。

总结:办公室内的植物要尽量经常通风或者更换,因为办公室内并不适合植物生长,多了解植物的习性。

晚香玉黄胸花蓟马的防治


黄胸花蓟马又名黄胸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

为害对象

晚香玉、唐菖蒲、兰花、菊花、玫瑰等花卉。

为害特点

以若虫的成虫集中在植株花部锉吸汁液,花受害后出现灰白色点食痕和产卵痕。发生严重时,可使花瓣卷缩不能顺利开放。

形态特征更多绿色尽在

成虫:雌虫体褐色,胸部橙黄色,体长1.2-1.4毫米;触角第3节黄色,其余各节褐色;翅两对,狭长如棒状,周缘具缨毛,前翅灰色,基部色淡。

卵:淡黄色,肾形。

若虫:体型较成虫小,色淡;无翅;触角节数较少。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0多代。温室可常年发生。雌成早产卵管插在花瓣或花蕊表皮内,将卵产于表皮下或半外露。若虫、成虫隐匿花中为害。该虫食性较杂,在不同植物间常可相互转移。高温干旱有利黄胸花蓟马盛发。

防治措施

A.清除花圃周围杂草,减少蓟马栖息繁殖场所。

B.生长季发现虫害,可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4000倍液进行防治。喷药时应注意喷及花内蓟马隐藏处。

《黄足黄守瓜如何有效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黄金叶植物得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