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冬青卫矛巢蛾的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冬青卫矛巢蛾又叫大叶黄杨巢蛾,危害冬青卫矛(俗称大叶黄杨)以幼虫剥食叶肉,后吐丝结网群集网内蚕食叶片。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10毫米,银灰色,前胸背板有5个黑点,前翅散生许多黑点,大致纵向排列成5行,近后缘中央有1个黑斑,近顶角处有横向排列的几个黑点。卵,扁平卵形,淡黄色,卵壳上有网纹。

幼虫,末龄体长15~21毫米,头淡黄色,前胸背板黑色,中间有米黄色纵纹,胸部及腹部末端几节两侧为黄色,其余部分灰绿色。蛹,长约9毫米,椭圆形;黄褐色,蛹外有白色薄丝茧。

2、发生规律

冬青卫矛巢蛾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来年4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并产卵。4月中、下旬出现第1代幼虫,5月中、下旬为暴食期;6月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7月上旬危害最重;8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生第3代幼虫;9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至11月中旬在寄主上丝网内的枝丛、卷叶、折叶上结茧化蛹越冬。成虫产卵于叶背主脉附近,排列成鱼鳞状。

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叶内剥食叶肉,可见弯曲的白色虫道,2龄以后开始吐丝结网,常群集食光1片叶后再集体转移继续危害,3~4龄达到暴食期,后期可将叶片食光,甚至啃食嫩茎。

3、防治方法

可于幼虫发生危害期,在植株近根际处挖浅沟施15%铁灭克颗粒剂,每亩用药0.7~1.0公斤,施药后覆土并浇水;在幼虫l~2龄期,喷50%辛硫磷乳油或50%磷胺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扩展阅读

香樟虫害樟巢螟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樟巢螟对香樟的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新植香樟因叶面积小且叶片鲜嫩,成为受害重点。虫口密度高时,全树挂满虫巢,不见绿叶,枝条逐渐枯死,中小型香樟树严重受害时甚至整株枯死。现将其危害与及防治介绍如下。

樟巢螟危害症状

樟巢螟以幼虫取食树叶,大龄幼虫能将樟树叶片、嫩梢吃光,吐丝拉细枝在残叶作虫卷,单头或多头聚集一巢,躲在其中取食。随着虫龄增大,缀叶逐渐增多,形成鸟巢状虫巢,巢内有大量丝、虫粪和枝叶残渣。在虫口密度大时整个树冠不见绿叶,全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虫卷。受害香樟枝叶因失去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高温日灼时枝条逐渐枯萎死亡。

樟巢螟形态特征

樟巢螟又名樟丛螟、樟叶瘤丛螟,为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寄主植物有樟树、粟、山胡椒等。樟巢螟为完全变态昆虫,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变态。成虫体长8毫米至13毫米,头部淡黄褐色,触角黑褐色,雄蛾微毛状基节后方混合淡白的黑褐色鳞片。成虫夜间羽化,无趋光性,卵产于两张相叠的叶片之间。卵扁平圆形,直径0.6毫米至0.8毫米,乳白至浅红色,中央有不规则的红斑,卵壳有点状纹。卵粒不规则堆叠成卵块。幼虫5龄。初孵幼虫灰黑色,2龄后渐变棕色。老熟幼虫体长22毫米至30毫米,褐色。幼虫有趋光性,爬行灵活,有滞育现象。茧黄褐色,椭圆形,白色薄丝状,茧上常有泥土,蛹红褐色或深棕色,腹节有刻点,腹末有钩刺6根。

樟巢螟发生规律

香樟樟巢螟在江南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根部土内结茧越冬,次年春季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在香樟叶背边缘产下卵块,每块卵块有卵百粒左右。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初出现,危害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二代老熟幼虫于10月底陆续下树入土结茧越冬。秋季温度高的年份会发生三代幼虫,11月树上还有低龄幼虫发生。

幼虫白天很少活动,主要在傍晚和早晨活动、取食。3龄前取食量相对较小,四五龄进入暴食期。具群集性,每个虫巢中有数条至数十条虫不等。有假死性,受喷药等扰动后会出现受惊垂丝下落的现象,下落的幼虫会继续上树危害。香樟树连片种植的地段和失管地段樟巢螟往往发生多危害重。

樟巢螟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翻土灭虫樟巢螟老熟幼虫主要在落叶下和3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冬春在树冠下耕翻土壤,能减少越冬基数。

2.人工摘虫巢剪除带虫枝叶并集中烧毁,一般在7月上旬和9月中旬摘除一代和二代幼虫的虫巢。不能太迟,否则老熟幼虫落入土中会失去摘虫巢的意义。

3.做好修剪在香樟新梢生长期适当修剪,有利于减轻樟巢螟的发生,并提高香樟抗病虫能力。

药剂防治:

1.药剂灌根根据樟巢螟入土化蛹的习性,1月在香樟树根际30厘米半径内松土,利用低温冻死幼虫和蛹。3月下旬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可减少次年第一代成虫基数。

2.树干施药采用注干、涂药等方法在树干施药,药物进入树干木质部后能随水分传导到树叶,害虫取食后中毒而死。零星种植的树,树干高大、喷药困难的树,可使用此法。采用这种方法,药物极少进入大气等环境中,对害虫天敌和人、畜、桑蚕等安全性高。一般应在害虫初发期施药,尽可能选用具内吸传导性、持效期长的高效药种,害虫抗性较强的地方,宜优先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新型药剂(这些药采用树干施药方法,持效期一般可达30天左右,基本能控制整代樟巢螟的发生)。

对树干打洞注药时,洞的直径大,注药速度快,工效高,但洞口难愈合;洞的直径小,注药速度慢,工效低,但洞口愈合快,对树体影响小。最好在树干上按螺旋形斜向上多打几个小洞,这样对树体影响小,药液分布均匀。

在树干上涂药,涂药后扎薄膜保湿,同样有良好效果,工效比打洞注药快,对树体伤害小。有部分树在施用某些药剂后,施药部位树皮有增生现象,但一般对树体生长无影响。

3.喷雾施药喷雾施药防治,主要适用于集中栽植香樟的地段,特别是用作行道树的地段。樟巢螟发生期较长,幼虫发生不集中,因此在发生初期喷雾施药时,宜选用持效期长的农药品种,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有利于保护香樟的新生叶片。结巢以后,应选用击倒性强、杀虫速度快的菊酯类农药等。

无论第一代或第二代樟巢螟,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机是大量幼虫孵化开始摄食时(一旦吐丝做苞,防治效果很差)。时间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用灭幼脲2号40毫升加杀虫丹50克,兑水50公斤至60公斤,喷雾扑杀。

上述药剂并非胃毒或触伤作用,而是生物农药。幼虫一旦接触沾碰,并不马上死亡,而是改变它的生理机能,达到不能变态而导致死亡,减少成虫基数。此外,还可选用的农药有敌敌畏、敌百虫、毒死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杀螟松等有机磷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菊酯类农药均可用于香樟樟巢螟的防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山楂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斑蛾为山楂主要虫害之一,对山楂的危害极大,现将山楂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山楂斑蛾为害特点

为斑蛾科,斑蛾属。危害山楂。幼虫食芽、叶,喜于贴叶间吐丝粘结,于其中食叶的表皮和叶肉,数日后被害叶干枯脱落。天敌:有寄生蜂、寄蝇。

山楂斑蛾生活习性

山西年生1代,以茧蛹越冬,多于树干基部附近的土石块下、枯枝落叶、杂草等地被物中,少数在树皮缝中。发生期不整齐。成虫发生期5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白天潜伏,多傍晚和夜间活动,交配后2天开始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块生,每块有卵一般40-50粒,卵粒相邻排列互不重叠,卵块多呈椭圆形,成虫寿命7-15天,每雌产卵1-3块。

卵期7-12天。6月中旬至l0月上旬为幼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害最烈。初孵幼虫群集叶背主脉两侧取食叶肉,l0-15天后陆续分散活动为害,多在傍晚和夜间取食,日间静栖叶背或叶间,受惊扰常吐丝下垂,幼虫体毛接触皮肤产生红斑和痛痒。幼虫期70-80天。8月下旬至l0月上旬老熟,多吐丝下垂落地,亦有爬下树者,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越冬。

山楂斑蛾防治方法

1.休眠期防治。早春刮树皮、堵树洞,重点以树杈部位以上为主,可消灭大部分越冬幼虫。

2.生长期防治。越冬幼虫出蛰盛期或梨树花芽膨大时药剂防治,可喷洒50%对硫磷乳油,或杀螟松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或2.5%功夫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以常规浓度,均可有效地控制此虫的危害。

3.保护天敌,注意园内管理,增强树势。

板栗栗实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栗实蛾(Laspeyresiasplendana)又名栗子小卷蛾、栎实卷叶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在栗产区均有发生。现将板栗栗实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

幼虫取食栗蓬,稍大蛀入果内为害。有的咬断果梗,致栗蓬早期脱落。成虫体银灰色,前、后翅灰黑色,前翅前缘有向外斜伸的白色短纹,后缘中部有4条斜向顶角的波状白纹;后翅黄褐色,外缘为灰色。栗实蛾的防治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就给大家做一下讲解。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l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落叶或杂草中越冬。翌年6月化蛹,7月中旬后进入羽化盛期。成虫白天静伏在叶背,晚上交配产卵,卵多产在栗蓬刺上和果梗基部。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幼虫孵化;9月上旬大量蛀入栗实内,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后,将种皮咬成不规则孔脱出,落入地面落叶、杂草、残枝中,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适时采收,清理果园。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拾净落地栗蓬。

2、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均可火烧栗园内的落叶杂草,消灭越冬幼虫。

3、人工防治栗实贮存场所宜用水泥地或地面铺以蓬布,以收集幼虫,集中消灭。

4、在7月中下旬,全树喷施下列药剂:50%水胺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2000倍液;50%喹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0%高效氯氰菊酯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

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枇杷扁刺蛾是枇杷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虫害,现将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枇杷扁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3--18毫米,翅展28--35毫米。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的颜色更深。前翅灰褐色、稍带紫色,中室的前方有一明显的暗褐色斜纹,自前缘近顶角处向后缘斜伸。雄蛾中室上角有一黑点(雌蛾不明显)。后翅暗灰褐色。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长1.1毫米,初为淡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体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体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体两侧各有10个瘤状突起,其上生有刺毛,每一体节的背面有2小丛刺毛,第四节背面两侧各有一红点。

蛹:长10-15毫米,前端肥钝,后端略尖削,近似椭圆形。初为乳白色,近羽化时变为黄褐色。

茧:长12-16毫米,椭圆形,暗褐色,形似鸟蛋。

枇杷扁刺蛾发病规律

扁刺蛾在四川、广西等地1年发生2代;少数3代,江西1年发生2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树干周围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4月中旬化蛹,成虫5月中旬至6月初羽化。

第一代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8月底,第二代发生期为7月中旬至9月底。少数的第三代始于9月初止于10月底。第一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盛期为6月初至7月初;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9月底,盛期为7月底至8月底。

成虫羽化多集中在黄昏时分,尤以1820时羽化最多。成虫羽化后即行交尾产卵,卵多散产于叶面,初孵化的幼虫停息在卵壳附近,并不取食,蜕第一次皮后,先取食卵壳,再啃食叶肉,仅留1层表皮。幼虫取食不分昼夜。自6龄起,取食全叶,虫量多时,常从一枝的下部叶片吃至上部,每枝仅存顶端几片嫩叶。

幼虫期共8龄,老熟后即下树入土结茧,下树时间多在晚8时至翌日清晨6时,而以后半夜2--4时下树的数量最多。结茧部位的深度和距树干的远近与树干周围的土质有关:粘土地结茧位置浅,距离树干远,比较分散;腐殖质多的土壤及砂壤土地,结茧位置较深,距离树干较近,而且比较集中。

枇杷扁刺蛾防治方法

①冬耕灭虫。结合冬耕施肥,将根际落叶及表土埋入施肥沟底,或结合培土防冻,在根际30cm内培土6~9cm,并稍予压实,以扼杀越冬虫茧。

②生物防治。可喷施每毫升0.5亿个孢子青虫菌菌液。

③化学防治。可喷施90%晶体敌百虫、50%马拉松、25%亚胺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1500倍液。发生严重的年份,在卵孵化盛期和幼虫低龄期喷洒1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液、或20%天达虫酰肼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0.5亿/毫升芽孢的青虫菌液。

槐树天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龙爪槐、国槐等豆科槐属植物近年来常受到槐树天杜蛾的侵害。槐树天杜蛾,别称槐羽舟蛾,属于鳞翅目、舟蛾科,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槐树天杜蛾时有发生,并会造成严重危害。

发生规律

槐树天杜蛾幼虫有着暴食植物叶片叶肉的习性。如果国槐、龙爪槐的叶片在遭受过槐树天杜蛾危害后,其叶片仅留下叶中脉和总叶柄。当槐树天杜蛾大暴发时,它能将整株树的叶片全部食光食尽。另外,槐树天杜蛾常常伴随国槐尺蠖一起发生,其破坏性后果更加严重。

在江苏地区,槐树天杜蛾一年通常会发生3代,其会以蛹的形态越冬。翌年4月下旬,槐树天杜蛾的成虫就会羽化并外出产卵,卵期6天至8天。5月上、中旬,第1代槐树天杜蛾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树体。

槐树天杜蛾幼虫的虫体比较粗壮,但行动迟钝,食量不断增长。6月上旬,槐树天杜蛾幼虫老熟并下地化蛹,蛹期7天左右。第2代幼虫在6月下旬开始孵化并持续为害,一般到了7月中旬,第2代槐树天杜蛾幼虫再度老熟并开始下地化蛹。8月中旬,第3代槐树天杜蛾幼虫再次孵化,之后持续为害。9月下旬至10月初,第3代槐树天杜蛾幼虫陆续老熟并开始下地化蛹过冬。

防治方法

1.可采用人工方法对槐树天杜蛾幼虫进行捕杀,以控制其蔓延为害。此外,还应当注意保护利用好麻雀、凹眼姬蜂、细黄胡蜂、赤眼蜂、两点广腹螳螂、白僵菌等槐树天杜蛾的天敌。

2.在秋冬季节,可结合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在树木附近、根下的土中、砖石处、杂草或灌木的根旁等处开展挖除槐树天杜蛾蛹的工作,对蛹要集中消灭。

3.利用黑光灯对槐树天杜蛾的成虫采取诱杀的方法。槐树天杜蛾的成虫有趋光性,可以在槐树天杜蛾成虫发生期里,选择采用黑光灯或者是频振式杀虫灯来对其成虫进行诱杀。

4.药剂防治:如果采用喷施药剂的方法来防治槐树天杜蛾时,应当选择以该虫的低龄幼虫期作为防治该虫害的关键时期。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防治槐树天杜蛾务必抓好对1至2代幼虫的防治,施药时还必须做到均匀。可选择喷施的药剂有生物制剂Bt乳剂600倍液,或20%灭幼脲1号胶悬剂7000至100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倍液,或45%丙溴辛硫磷1000至1500倍液,或50%啶虫脒3000至5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等。

金边黄杨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金边黄杨斑蛾又名黄杨斑蛾、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昆虫。是金边黄杨常见害虫之一。分布于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武汉、连云港和合肥等金边黄杨种植区。

危害特点

金边黄杨斑蛾以幼虫危害金边黄杨的嫩叶、嫩梢,蚕食叶片,轻则造成嫩头卷缩。嫩叶缺刻、孔洞,严重时造成寄主秃枝光杆。甚至整片枯萎,严重影响环境美观和居民出行便利。

形态特征

成虫扁圆形,体背黑色,胸背与腹部两侧有黄色长毛,腹部为黄色。前翅浅灰黑色,略透明,基部1/3浅黄色。后翅大小为前翅的一半,色稍淡。卵椭圆形。幼虫老熟时体长为15毫米左右,腹部黄绿色,前胸背板有形黑斑纹。体背共有7条纵带,体表有毛瘤和短毛。蛹黄褐色,表面有不明显的7条纵纹,臀棘2根。

生活习性

华东地区一年发生1代。翌年3月底至4月初卵孵化,幼虫有群集为害习性,4月底至5月初幼虫老熟,在浅土中结茧化蛹,以蛹越夏。11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后产卵,卵产在枝梢上,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养护管理:如剪除有卵枝条。

(2)诱杀成虫:黑光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幼虫为害期喷施米满1500倍液防治。

杨桃蛀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桃蛀果蛾幼虫只为害果实,小幼虫蛀果后,蛀孔溢出水珠状汁液,干涸呈白色膜痕。幼虫在果内串食果肉,幼果期受害果变畸形。幼虫将粪便排在果内,失去食用价值。现将杨桃蛀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杨桃蛀果蛾生活习性

中国北方年发生1~2代,6~7月间成虫大量羽化,7~8月为第1代幼虫为害期,8月下旬幼虫老熟,结茧化蛹,8~10月初发生第2代。

杨桃蛀果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毫米左右、宽8~9毫米。体扁椭圆形。灰褐色,略带紫红色。触角5节,第2节比第3节长,第4节两端和第5节基部黄色。胸背和前翅布满黑褐色刻点。卵似杯状,灰白色。20~30粒排列成卵块。

若虫体略成扁圆形,黑褐色,背部有黑斑。黄斑蝽成虫体长20~30毫米,宽8~11毫米。灰褐色,体背和前翅密生许多黄色斑点。触角黑色。卵横径1.8毫米,圆筒形。淡黄白色。12粒聚成一团。若虫初龄胸、腹有许多红、黄、黑相间的横纹。2龄体灰黑色,腹部背面有6个红黄色斑点。

杨桃蛀果蛾防治方法

(1)出土期防治:5月下旬在果园设置桃蛀果蛾性诱剂诱捕器。当开始诱捕到成虫时,在树冠下喷洒25%对硫磷微胶囊剂,每亩0.5公斤加水300倍药液。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0.3公斤加水300倍。半月以后喷第二遍。

幼虫出上始期也可喷洒昆虫寄生线虫-一芜菁夜蛾线虫。每平方米施入线虫60~80万条。施线虫一次相当施用两次农药的效果。施线虫前如土壤水分不足,应先灌水后施线虫。

(2)树上喷药防治:利用性诱剂测报,在成虫发生始盛期,大体在6月下旬,喷布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液,杀蛀果的初孵幼虫,有效控制期可达一月之久。此时喷布水胺硫磷并可兼治叶螨。

防治桃蛀果蛾也可使用50%对硫磷乳油1500倍液,10天后喷第2遍。8月上旬和下旬第二、三代卵盛期,喷布50%杀螟硫磷乳油1500倍、20%氰戊菊酯3000倍或灭幼脲3号500~1000倍液。8月份喷药防治,根据卵果率l%的防治指标,因品种施药,既减少施药面积,也有利于保护果园的自然天敌。

石榴茎窗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石榴茎窗蛾,俗称花窗蛾、钻心虫,是石榴树主要害虫之一,是我国华中、华东一带石榴树普遍发生的害虫。河南、山东产区1年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

1、危害特征:该虫主要危害枝干,使树势衰弱、产量下降,严重时整树死亡。初孵幼虫3-4天后便自腋芽处蛀入新梢,沿隧道向下蛀食,排粪孔的距离随幼虫增大而增大,被害枝条上最少有2个排粪孔。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16mm,翅展30-42mm,淡黄褐色,翅面银白色带有紫泽,前翅乳白色,微黄,稍有灰褐色的光泽,前缘约有11~16条茶褐色短斜线,前翅顶角有深褐色晕斑,下方内陷,弯曲呈钩状,顶角下端呈粉白色,外缘有数块深茶褐色块状斑。后翅白色透明,稍有蓝紫色光泽,亚外线有一条褐色横带,中横线与外横线处的两个茶褐色几乎并列平行,两带间呈粉白色,翅基部有茶褐色斑。腹背板中央有三个黑点排成一条线,腹末有2个并列排列的黑点,腹部白色,腹面密被粉白色毛,足内侧有粉白色毛,各节间有粉白色毛环。雌成虫触角状,雄成虫触角栉齿状。

卵:长约1mm,瓶状,初产时白色,后变为枯黄,孵化前桔红色,表面有13条纵脊纹。数条横纹,顶端有13个突起。

幼虫:成长初虫体长32-35mm,圆筒形,淡青黄至土黄色,头部褐色,后缘有3列褐色弧形带,上有小钩。腹部末端坚硬,深褐色,背面向下倾斜,末端分叉,叉尖端成钩状,第八腹节腹面两侧各有一深褐色楔形斑,中间夹一尖楔状斑,有4对腹足,臀角退化,趾钩单序环状。

蛹:体长15~20mm,长圆形,棕褐色,头与尾部呈紫褐色。

3、发生规律

一年一代,以幼虫在被害枝的蛀道内越冬,次春3月底越冬幼虫继续危害,5月上旬老熟幼虫在蛀道内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蛹期约30天,6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羽化盛期,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不强,卵单粒产在新稍顶端2-4芽腋里,幼虫孵化后自芽腋蛀入,3-5日后被害稍萎蔫终至褐枯,田间7月初出现症状,幼虫向下蛀达木质部,每隔一段距离向外开一排粪孔,随虫体增长,排粪孔间距加大,至秋季蛀入二年生以上的枝内,多在二、三年生枝交接处虫道下方越冬。

4、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结合冬季修剪(落叶后,发芽前)剪除虫蛀枝稍或春季发芽后,剪除枯死枝烧毁,消灭越冬幼虫。

(2)4月中下旬石榴发芽后开始,发现未发芽的枯枝应彻底剪除,消灭其中的越冬幼虫。6月底7月上旬开始要经常检查枝条,发现枯萎的新梢应及时剪除,剪掉的虫枝及时烧掉,以消灭蛀入新梢的幼虫。

(二)幼虫发生期用磷化铝片堵虫孔,先仔细查找最末一个排粪孔,将1/6片磷化铝放入孔中,然后用泥封好,10天后进行检查,防治效果94.5%。

(三)药剂防治:

(1)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2)幼虫蛀入枝条后,查找幼虫排粪孔,对最下面的孔用注防治蛀干害虫专用的防蛀液剂进行防治

葱须鳞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葱须鳞蛾,别名韭菜蛾、葱小蛾、苏邻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主要危害韭菜、葱、洋葱等百合科蔬菜或野生植物。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葱须鳞蛾如何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毫米、翅展11~12毫米的黑褐色小型蛾子。触角丝状,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前翅黄褐至黑褐色,后缘自翅基1/3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大白斑,当成虫静息时前翅合拢形成一个菱形的白斑,该三角形白斑至翅外缘间有2个近三角形的小白斑,翅前缘有5条浅褐色不明显的斜纹;翅中部近外缘处有一深色近三角形区域,翅中部有一条稍深色的纵纹;后翅深灰色。

卵:长圆形,初产乳白色发亮,后变浅褐色。

老熟幼虫:体长8~9毫米,头浅褐色,虫体黄绿至绿色,各节有稀疏的毛。

蛹:长6毫米左右,纺锤形,老熟时深褐色外被白色丝状网茧。

发生特点

葱须鳞蛾在我国北方发生较多,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明显。据王风葵在陕西调查,6月以前发生很轻,6月以后虫口逐渐增加,至盛夏(8月份)达最高峰,11月中旬田间的蛹大部分羽化为成虫,但因气温已很低而不再产卵,尚未羽化的蛹也不再羽化。山东成虫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延续到10月。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需补充营养才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叶片表面近叶尖处,幼虫孵化后向叶基部转移危害,将叶片咬成纵沟,有时残留表皮。幼虫在沟中向茎部蛀食,但不侵入根部,常把绿色的虫粪留在叶基部分叉处,因而受害植株很易辨认。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老熟后从茎内爬至叶片中部吐丝做薄茧化蛹。

葱须鳞蛾属喜温性害虫,在气温25℃时,产卵前期3~5天;卵历期5~7天;幼虫期7~11天;蛹期8~10天;成虫期10~20天,完成1个世代约需30~48天。

防治要点

①诱杀成虫: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可采用东方红电子灭蛾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

②药剂防治:应在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尚未蛀入叶基部和茎内之前分别喷药防治,药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或3.5%锐丹乳油1000~1500倍,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或2.5%菜喜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1%威克达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板栗透翅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透翅蛾是嫁接板栗生产的一种毁灭性害虫,随着嫁接板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程度也不断加重,不仅影响了板栗产量,还严重挫伤了农户发展板栗产业的积极性。那么怎么防治板栗透翅蛾呢?

1、透翅蛾为害症状

幼虫通常在实生树树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串食,并造成不规则蛀道,蛀道和嫁接口处堆有褐色虫粪。受害植株表皮肿胀隆起,皮层开裂,愈伤组织被大量啃食。冬季过后,嫁接树抽不出新枝导致嫁接失败,若嫁接部位较低,会导致整株死亡。

2、生活习性

透翅蛾在丹东地区1年繁殖1代,以2龄幼虫在受害皮层下越冬,4月下旬至5月初出蛰开始取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幼虫老熟后,向树干外皮咬个直径5-6毫米的圆形羽化孔,然后在羽化孔下部吐丝连缀木屑和粪便结茧化蛹。

根据幼虫为害部位不同,化蛹时间也有差异,一般阳面比阴面早半月左右,树干中、下部比上部早半月左右。幼虫化蛹期在7月中下旬,蛹期20-25天。8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然后将卵产在树干的粗皮缝、伤口和蛀道口等粗糙处。产卵盛期在8月下旬,卵散产,卵期10天左右,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幼虫孵化期。

3、防治方法

⑴农业防治,幼虫孵化期,用刀刮除成龄树嫁接口以下的粗皮,集中烧掉,可消灭其中的幼虫和卵,刮皮后再喷1次杀虫剂。成虫羽化时,可利用黑光灯诱杀。另外,加强栗树管理,增强树势,避免对栗树造成伤口。改进嫁接方法,嫁接口不压盖,塑料条缠绑后直接套袋,待芽长至3-5厘米时摘袋,保持嫁接口清洁,避免阴暗潮湿,以减轻为害。

⑵药剂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下旬,嫁接枝条长至30-40厘米时,正值透翅蛾幼虫为害盛期,重点对嫁接口及树干喷药,常用药剂有20%杀灭菊酯乳油1000倍液、30%桃小灵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随时发生随时控制,待1-2年嫁接口愈合后,为害程度将明显减轻,不再对嫁接栗树构成危害。

柿举肢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柿举肢蛾是柿树主要虫害之一,对柿树危害较大,现将柿举肢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为害特点

幼虫蛀果为主,亦蛀嫩梢,蛀果多从果梗或果蒂基部蛀入,幼果干枯,大果提前变黄早落俗称红脸柿、旦柿。

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7毫米左右,翅展15~17毫米,雄略小,头部黄褐色,有光泽,复眼红褐色,触角丝状。体紫褐色,胸前中央黄褐色,翅狭长,缘毛较长,后翅缘毛尤长,前翅近顶角有1条斜向外缘的黄色带状纹。足和腹部末端黄褐色。后足长,静止时向后上方伸举,胫节密生长毛丛。

卵近椭圆形,乳白色,长约0.5毫米,表面有细微纵纹,上部有白色短毛。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头部黄褐,前胸盾和臀板暗褐色,胴部各节背面呈淡紫色,中后胸背有形皱纹,中部有1横列毛瘤,各腹节背面有1横皱,毛瘤上各生1根白色细毛。胸足浅黄。蛹长约7毫米,褐色。茧椭圆形长7.5毫米左右,污白色。

生活史及习性

年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或树干基部附近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在4月中、下旬开始经蛹,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为盛期。

成虫白天静伏于叶背,夜间活动。卵多产于果梗或果蒂缝隙,每雌蛾产卵10~40粒,卵期5~7天。1代幼虫5月下旬开始为害,6月中、下为盛期,多由果柄蛀入幼果内、粪便排于孔外,1头幼虫能为害4~6个果,幼虫于果蒂和果实基部吐丝缠绕,被害果不易脱落,被害果由青变灰白,最后变黑干枯,6~7月老熟,一部分在果内,一部分在树皮裂缝内结茧化蛹。

蛹期10余天,第1代成虫盛发期7月中旬前后。2代幼虫7月中下旬开始为害,8~9月台票为害最烈,在柿蒂下蛀害果肉,被害果提前变红、变软面脱落。9月中旬开始陆续老熟越冬。天敌有姬蜂。

防治方法

(1)越冬幼虫脱果前于树干束草诱集,发芽前刮除老翘皮,连同束草一并处理消灭越冬幼虫。

(2)及时摘除虫果。

(3)各代成虫盛发期药剂防治,参考核桃举肢蛾。

杨树扇舟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扇舟蛾,别名:白杨天社蛾。河南全省均有分布。杨扇舟蛾是杨、柳的重要害虫,幼虫吐丝结苞为害杨树叶片,常在7-8月间猖撅成灾。

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翅展23~37mm,雌成虫38~42mm。体灰褐色,前翅褐灰色,有4条灰白色波状横纹,顶角有1褐色扇形斑,外横线通过扇形斑的1段呈斜伸的双齿形,外衬2~3个黄褐色带锈红色斑点,扇形斑下方有1个较大的黑色斑。后翅灰褐色。

卵:扁圆形,直径约lmm,橙红色,近孵化时为暗灰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2~40mm。头部黑褐色;胸部灰白色,侧面墨绿色;腹部背面灰黄绿色,两侧有灰褐色宽带每节上着生环状排列的橙红色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第一和第八腹节背中央各有1个枣红色的瘤,其基部边缘黑色,两侧各伴有1个白点。

蛹:体长13~18mm,褐色,腹末有分叉的臀棘。茧椭圆形,灰白色。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4代,以蛹在枯落物等处越冬。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成虫出现的时间分别在3月下旬至4月、6月、7月、8-9月。幼虫出现期晚1~2周,可危害至10月份。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未展叶前,卵产于小枝,以后产于叶背,块产,常百余粒单层排列,易于发现。

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肉,2龄后群集缀叶结成大虫苞,白天隐匿,夜出取食,被害叶枯黄,甚为明显;3龄后分散,食全叶。共5龄。末龄虫食量最大,占总食叶量的70%左右,虫口密度大时,可在短期间内将全株叶片食尽,食料不足时有垂丝迁移现象。老熟幼虫在苞叶内结茧化蛹,末代老熟幼虫沿树干爬到地面,在枯叶、墙缝、树皮裂缝或地被物上结茧化蛹。

防治措施

1、结合更新采伐,营造杨桐、杨椿、杨槐或杨楝混交林。

2、幼树及时剪除虫苞,杀死其中幼虫。或在幼虫孵化盛期喷洒灭幼脲类药物。

3、大树树干注射防治。5月上、中旬树干基部注20%吡虫啉可溶性粉剂5-12倍液或40%氧化乐果2倍液,每株树按胸径每cm注射1ml的药液。

4、生物防治:

(1)第一代幼虫发生期喷洒100亿活芽孢/mlBt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1200-1600倍液。

(2)于第一、二代卵发生盛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667m22万-4万头)。(3)在杨树林和周围种植油菜等蜜源植物,为赤眼蜂、姬蜂、瓢虫等天敌提供适宜环境,控制杨扇舟蛾。

《冬青卫矛巢蛾的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