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果树细菌性根癌病的发生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果树细菌性根癌病是一种重要的根部病害,除危害桃、梨、苹果外,还危害葡萄、李、杏、樱桃、枣、板栗等。

一、症状

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也发生于侧根和支根,根部被害形成癌瘤,瘤的形状通常为球形或扁球形,其大小差异很大,小的如豆粒,大的如拳头,数目少的12个,多的达10多个不等,苗木上的癌瘤一般只有核桃大,绝大多数发生在接穗与砧木的愈合部分,初生时乳白色或略带红色,光滑、柔软,后逐渐变褐色呈深褐色,表面粗糙,苗木受害,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严重时叶片黄化,失去经济价值,成年果树受害,树势衰弱果实小,严重时枯死。

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为土壤习居菌,细菌在癌瘤组织的皮层内越冬,或在癌瘤破裂脱皮时,进入土壤中越冬,雨水和灌溉水是传病的主要媒介,地下害虫在传播上也起一定的作用,其中苗木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其发病条件:

1、适宜的温、湿度是进行侵染的主要条件。

2、碱性土壤有利于发病,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有利于发病。

3、嫁接方式,嫁接口的部位接口大小以及愈合的快慢均能影响发病程度,在苗圃中,切接苗木伤口大,愈合较慢,加之嫁接后要培土,伤口与土壤接触时间长、染病机会多。

三、防治方法

1、苗木检查和消毒:对用于嫁接的砧木在移栽时应进行根部检查,出圃苗木也要进行检查,发现病苗应清除烧毁,苗木消毒可用1%硫酸铜液浸5分钟,再放人2%石灰水中浸1分钟。

2、加强栽培管理,改进嫁接方法:(1)选择无病土做苗圃。(2)嫁接苗木采用芽接法,以避免伤口接触土壤,减少染病机会,嫁接工具使用前后须用75%酒精消毒,以免人为传播。(3)碱性土壤,应适当施用酸性肥料或增施有机肥料,以改变土壤性质,使之不利于病菌生长。

3、癌瘤处理:定植后的果树发现癌瘤时,先用快刀彻底切除癌瘤,然后用100倍硫酸铜溶液或50倍抗菌剂402液消毒切口,再用波尔多液涂抹保护,也可用400单位链霉素涂切口,外加凡士林保护,切下的癌瘤应随即烧毁。

4、防治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危害造成根部受伤,增加发病机会,因此,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可以减轻发病。

5、生物防治:用K84生物制剂在苗木定植前进行浸根处理,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编辑推荐

园林景观植物樱花细菌性根癌病及其防治方法


细菌性根癌病是樱花苗木上最容易发生的根部病害之一,多发生于土壤偏碱地区。该病除危害樱花外,还能危害榆、月季等蔷薇科植物,以及银杏、石竹等室内外花木,其寄主涵盖60科300余种植物。

症状

该病常发生在根颈部,尤其在苗木嫁接口处,有时在侧根、支根或枝(蔓)上也会发生。

癌瘤初生时呈球形,可互相愈合,颜色为乳白色或略带红色,随肿瘤长大,内部木质化变硬,表皮龟裂粗糙并逐渐变成褐至深褐色,癌瘤可小如豆或大如拳。病苗须根较少、生长缓慢或叶黄早落、枯枝增多、花期变短,甚至死亡。该病十分顽固,即使清除癌瘤,往往又可生出。

病原及侵染循环

该病系革兰氏阴性根癌土壤杆菌引起,该病原在癌瘤组织的皮层内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远距离苗木带菌,人为因素、虫或根结线虫等造成伤口传播;在10℃至34℃范围内生存,最适湿度22℃,低于18℃或高于30℃不易成瘤;耐酸碱范围pH值5.7至9.2,在pH6.2至8内可致病;在偏碱粘重的连作地,湿度越高发病越重;在疏松的沙质壤土地发病少。

防治措施

1.对出圃或外来苗木加强检疫,抛弃病株,发现可疑苗木,应用1%硫酸铜液浸根5分钟再放入2%的石灰水中浸1分钟,也可直接用链霉素溶液泡30分钟栽植观察。

2.按每平方米30克至50克施呋喃丹3%颗粒剂,翻地15厘米至20厘米后浇透水杀灭根结线虫以及地老虎等害虫;嫁接应避免伤口接触土壤,嫁接工具可用75%的酒精或1%的甲醛液消毒。

3.发现病株,应背肿瘤与其周围一起切除,伤口可用医用高度碘酒或用链霉素400国际单位消毒后涂凡士林封闭;病株周围可一次施入硫磺每平方米50克至100克,并灌注20%土霸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多效灵水剂150倍液消毒,以后每半月灌消毒液一次,共三、四次即可,在癌瘤切除20天后灌50%吲荼粉剂100至150ppm液以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复壮病株。其他处理同前,治疗在早春或夏季根系进入旺盛生长前进行效果较佳。

火鹤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症状

叶、茎均受害。叶斑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呈稍凹陷、暗褐色至黑色斑,直径1-3毫米,叶片上常有多个病斑,但一般很少汇合,后期萎蔫卷缩仍制呈大的坏死角斑,与缺钾症相似。茎受害后维管束变黑褐色。随后茎皮产生黑色斑块。

病原

xanthomonascampestrispv.dieffenbachiae,属原核生物界,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黛粉叶斑病致病变种。无芽孢,革兰氏阴性,好气,1-1.5?.5-0.7微米,单生或成双,有荚膜,单极鞭毛。水溅和昆虫也能传播。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1、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地表越冬。

2、翌春条件适宜。病菌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到叶、茎花上,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在细胞间繁殖,与此同时,受害细胞被分解,致病部凹陷。

3、侵染叶片潜育期3-6天。

4、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是发病重要条件,暴风雨造成伤口,管理粗放,植株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必微粒粉剂400-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碧桃根癌病的发生与防治


分布与危害

碧桃栽培和引种区。危害碧桃以及月季、桃花、榆叶梅、李、紫藤、夹竹桃、罗汉松、印度橡皮树、大丽花、菊花、金钟花等60科140个属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可造成生长衰弱,个别严重植株可致死亡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多发生在根颈处及侧根上,个别发生在主根上。被害处发生圆形瘤状物,初为灰白色,表面光滑,质地软,随瘤体增大,颜色逐渐加深至黄褐、黑褐色,表面粗糙以至龟裂、破损,质地逐渐变得坚硬。瘤体多近似球形、扁球形,以至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小的仅1~2cm,一般3~5cm,个别达20~30cm。病株长势衰弱,枝叶瘦黄稀疏,提前落叶,花少,花期短,严重时全株死亡。

病原细菌中的癌肿野杆菌。

发生规律

病原病原菌在病部皮层内,或随破裂的肿瘤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灌溉水、雨水、地下害虫或园艺作业工具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病苗的长途调运。病原菌自各种伤口侵入植株。地势低洼、积水,土壤pH值高时发病常重。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苗木出圃严格检查,发现病株要烧毁,对与病株同一苗床但未表现症状的可疑苗,要用1%硫酸铜液浸泡5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栽植。

(2)加强园艺措施。选用排水良好、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没有被病原菌污染的土壤育苗。如土壤已感染病菌,要用非寄主植物轮作3年以上再行育苗。盆栽土壤也要选用上述适宜的土壤。嫁接最好采用芽接、枝接法,不要采用劈接、切接法,以避免与土壤接触,减少传染机会。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田间作业时避免伤根、伤干。

(3)药剂防治:对珍稀植株,发现瘤体可用利刃切除,然后涂抹甲冰碘液消毒,其配比为:甲醇50∶冰醋酸25∶碘片12,混合均匀。或涂5Be石硫合剂、1%硫酸铜液或1∶1∶100波尔多液。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亦有治疗作用。

(4)生物防治:将放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radiobacterK84施于土壤中,可产生对该病原菌有特殊抗性的抗菌素AgrocinK84。方法是将该抗菌素制剂用水稀释为1106单位/ml的浓度,用于浸根、浸条或涂抹伤口,有效期可达2年。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


主要特点:

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状须及果实上。叶片染病初生针尖大小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黄色晕圈的淡黄色斑,中央变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溢脓。茎和果实染病,初呈水浸状病斑,后也溢出白色菌脓,干燥时变为灰色,且常形成溃疡或裂口。

病害原因:

病菌主要以菌丝或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内越冬,菌丝也可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菌丝直接侵入子叶引起发病,多数情况下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雨水或浇水传播,形成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发病适宜温度22—27℃,适宜湿度85%-98%。

防治措施:

(1)无病瓜采种和种子处理:播前种子用40%甲醛150倍液+云大-120500倍液浸种1.5小时,或用50%代森铵500倍液+云大-120500倍液浸种1小时,也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者是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云大-120500倍液浸种2小时,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

(2)生长期间或收获后清除病叶、病株并深埋,实行深耕。

(3)药剂防治:开始发现病株时,喷洒“天达2116”800倍液+“天达诺杀”1000倍液、77%多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101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DT杀菌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4)露地推广避雨栽培,开展预防性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液,亩用对好的药液60-75升,连防3-4次。琥胶肥酸铜对白粉病、霜霉病有一定兼防作用。此外也可选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1:4:600铜皂液或1:2:300-400波尔多液。40万单位青霉素钾盐对水稀释成5000倍液也有效。

杏树细菌性穿孔病防治


杏树细菌性穿孔病学名Apricotbacterialshothole主要危害杏树叶片,也危害果实和枝梢。除杏外,还侵害桃、李、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该病分布广泛,在我国杏产区均有发生,尤其是河北。近几年该病的发生较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症状该病为害果实和枝叶。果实发病初期,果面会呈现出水渍状淡褐色圆形小斑点,稍凹陷,后期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至黑褐色病斑,其边缘翘起。病害只发生在表皮组织,不会影响果肉。天气潮湿时产生黄白色黏性分泌物,干燥时病斑上或其周围产生小裂纹,裂纹处易被其他病菌感染,引起果腐。枝条受害后,常发生水渍病,以芽眼和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后变成褐色或紫褐色,枝条呈水渍状干枯。叶片发病初期为多角形淡褐色水渍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病部周围具有黄绿色晕圈,后期病斑干枯,边缘产生裂纹或脱落穿孔,当穿孔多时,病叶提早脱落。

病原是细菌性病害,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Xanthomonascampestrispv.Pruni(Smith)Dye。

发病特点该细菌在枝条皮层组织内越冬,翌春开始活动。杏树开花前后,细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昆虫传播,叶片气孔、枝条的芽痕和果实的皮孔侵入,潜育期7一14d。枝条溃疡斑内细菌可存活1年以上。春季溃疡斑是主要初侵染源。气温1928℃,相对湿度70%一90%利于发病。如夏天温度高,湿度小,溃疡斑易干燥,不利于发病。该病一般于5月间开始出现,78月发病严重。温度适宜,雨水频繁或多雾、重雾季节发病重。大暴雨不利病菌的繁殖和侵染。一般春秋雨季病情扩展较快,夏季干旱季节扩展缓慢。树势强,病菌的潜育期长,发病较轻且晚。管理粗放的杏园易发病且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结合修剪,调节果园通风透光,注意排水防涝,降低果园湿度。结合冬剪,剪除枯枝,清理果园,扫除落叶落果,以消灭越冬菌源。

(2)化学防治在发芽前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以其杀死树皮内潜伏的病菌。在生长期(5-6月)喷布硫酸锌。发生较严重的果园,在杏展叶时喷布45%的代森铵800倍液,或72%的农用链霉素25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3500倍液,或50%的福美双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

菜豆细菌性疫病的防治


菜豆细菌性疫病

异名

菜豆叶烧病、菜豆火烧病。

病原

野油菜黄单胞菌菜豆疫病致病型Xan-thomorwscampestrispv.phaseoli(E.F.Smith)Dye.,属细菌。

寄主

菜豆、豇豆、扁豆、小豆、绿豆等多种植物。

危害

莱豆常见病。发生普遍,为害较重,轻者可减产10%左右,重者减产幅度可达到20%以上。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荽、豆荚和种子。(1)幼苗:发病子叶红褐色溃疡状,叶柄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发展后为红褐色,绕茎一周后幼苗即折断干枯。(2)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病部干枯变褐,半透明,周围有黄色晕圈。病部缢出淡黄色菌脓,千后呈白色或黄白色菌膜。重者叶上病斑很多,引起全叶枯凋,暂不脱落,经风吹雨打后,病叶碎裂。高温高湿环境下,部分病叶迅速萎凋变黑。(3)茎蔓:茎蔓受害,茎上病斑呈红褐色溃疡状条斑,中央稍凹陷,当病斑围茎蔓一周时,其上部茎叶萎蔫枯死。(4)豆荚:豆荚上的病斑呈圆形或+规则形,红褐色,后为褐色,病斑中央稍凹陷,有淡黄色菌脓,病重时全荚皱缩。(5)种子:种子发病时表面上出现黄色或黑色凹陷小斑点,种脐部有淡黄色菌脓溢出。

病原物

(1)形态:短秆状,极生鞭毛1根,大小(0.3~0.8)mx(0.5~3.0)m,有英膜。(2)特性:革兰氏染色阴性。发育适温30℃,最适pH值7.3。侵染循环病原主要在种子内部或附在种子外表越冬。病原在种子内能存活2~3年,播种带菌的种子,幼苗长出后即会发病,病原侵染子叶和幼茎后能产生菌脓,经风雨及昆虫传播,经植株的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

菜豆细菌性疫病的防治

菜豆细菌性疫病-2

发生因素

(1)环境:病菌发育适温30℃气温24~32℃,叶片上有水滴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高温多雨,尤其是暴风雨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多露和露重天气发病也较重-棚室通风不良,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病,露地春夏季,多雨、多雾,多餺发病重。(2)栽培:经常大水漫灌,肥力不足,偏施氮肥,植株徒长,生长势弱,田间杂草丛生,均易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与非豆科蔬菜实行2~3年的轮作。②选用抗病品种,蔓生种较矮生种抗病。从无病田留种。③及时除草,合理施肥和浇水。拉秧后应淸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或深埋。(2)物理防治:播种前种子用45弋恒温水浸种10分钟。播种前要进行种子用高锰酸钾]000倍液浸种10~15分钟c(3)药剂防治:①播种前要进行种子用髙锰酸钾1000倍液浸种丨0~15分钟,或用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4小时。②开沟播种时,用高锰酸钾1000倍溶液浇到沟中,待药液渗下后播。③发病初期喷14%络氨铜AS300倍液,或77%氯氧化铜WP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WP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花木根癌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中国园林网2月3日消息:根癌病又称根头癌肿病,是园林花卉苗木上最容易发生的根部病害之一。据资料统计,其寄主多达60科300多种植物。如樱花、月季、玫瑰、银杏、石竹、大丽花、秋海棠、梅花、丁香、天竺葵等花木,以及葡萄、桃、李、杏、梨、苹果等果树均有发生。

根癌病主要危害根颈、主根和侧根,对于苗木则多发生在接穗和砧木愈合的地方。发病初期出现近圆形的小瘤状物,以后逐渐增大、变硬、表面粗糙、龟裂、颜色由浅变为深褐色或黑褐色,瘤内部木质化。瘤大小不等,大的似拳头或更大,数目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由于根系受到破坏,故造成花木病株生长缓慢,重者全株死亡。根癌病十分顽固,即使清除癌瘤,往往又能重新生长。

病原细菌在肿瘤组织皮层内越冬,或当肿瘤组织腐烂破裂时,病菌混入土中,土壤中的癌肿病菌亦能存活1年以上。病菌借水流、地下害虫、嫁接工具,作业农具等传播,带病的花木种苗和种条被调运时,可远距离传播。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虫伤、耕作时造成的机械伤,插条的剪口、嫁接口,以及其他损伤等,都可以成为病菌侵入的途径。该病的发生与土壤温湿度有很大关系,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土温22℃时最适于癌瘤的形成,超过30℃的土温,几乎不能形成肿瘤。土壤的酸碱度亦与发病有关,碱性土有利于根癌病的发生,而酸化土壤病害较少,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发病较重,连作栽培的花木发病严重。此外,耕作管理粗放,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多,以及各种机械损伤多的花木苗圃地,发病较重。插条假植时伤口愈合不好的,育成的苗木也容易发病。

如何防治根癌病?

一是加强检疫。对出圃或外来苗木应抛弃病株,若发现可疑苗木,可用500~2000ppm的链霉素液浸泡30分钟,或用1%硫酸铜液浸5分钟、2%石灰水浸1至2分钟,用清水冲洗后栽植。在栽植苗木时,应避免从病区引进苗木或插穗,若有带病苗木应彻底清除烧毁。

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适宜于根癌病发生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应多施有机肥以提高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结构;在进行中耕除草等操作时应尽量少伤根或损伤花木茎蔓基部;注意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减少虫伤;雨后注意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花木生长,提高抗病性。

三是刮除病瘤或清除病株。发现苗圃或栽植花木感染病菌后,应及时扒开周围土壤,用刮刀将肿瘤彻底切除,直至露出无病的木质部,并用高浓度的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保护伤口,以免再感染。对无法治疗的重病株应及时清除并彻底收拾残根,集中烧毁处理。对轻病株可用402抗菌剂300~400倍液灌根,或切除瘤体后用500~2000ppm的链霉素、500~1000ppm土霉素、5%硫酸亚铁等涂抹伤口。另据报道,用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12份)涂瘤有治疗作用。还可施放射形土壤杆菌84号进行生物防治。

四是嫁接时应避免伤口接触土壤。嫁接工具可用75%酒清或1%甲醛溶液消毒灭菌。

丝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方法


丝瓜细菌性角斑病是丝瓜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现将丝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丝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瓜条。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浅绿色后变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色粘液。茎及瓜条上的病斑初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中部常产生裂纹,潮湿时产生菌脓。果实后期腐烂,有臭味。

2、发病条件

(1)一般低温、高湿、重茬的温室、大棚发病重。

(2)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由雨水或灌溉水溅到茎、叶上发病。菌脓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

(3)发病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75%以上。在降雨多、湿度大、地势低洼、管理不当、连作、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

(4)磷、钾肥不足时发病也重。

(5)黄河以北地区露地黄瓜,每年7月中旬为角斑病发病高峰期,棚、室黄瓜4~5月为发病盛期。

3、防治方法

(1)品种选择:利用抗病力较强的津研6号、夏青等品种。

(2)种子处理:在无病区或无病植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催芽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用50℃温水浸20分钟;用新植霉索200毫克/千克液或50%代森铵5O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福尔马林液150倍液浸种1.5小时,后洗净催芽。

(3)栽培管理: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利用无菌的大田土育苗。利用高垄栽培,铺设地膜,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地及时通风。雨季及时排水。及时清洁田园,减少田间病原。

小茴香细菌性疫病识别与防治方法


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现将小茴香细菌性疫病识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地上部。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后侵入叶脉、叶柄及枝条。枝条发病是该病重要的特点。

小茴香细菌性疫病1

小茴香细菌性疫病2

二、病原物

菌体杆状,大小(0.7~1.8)微米(0.4~0.7)微米。革兰氏染色阴性,具单极生鞭毛,好氧,代谢属呼吸类型,在N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NA加5%葡萄糖培养基上25℃经48小时,出现黄色粘质菌落。

三、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残组织及土壤中越冬。借灌溉水、肥料、农具等进行传播。病株地上部也可借风、雨接触传染,多从伤口侵入而引起发病。气温24~32℃、叶上有水滴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温湿条件。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高温、高湿条件,易诱发该病。

四、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挖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2、选留无病种子,从无病地采种,对带菌种子用45℃恒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或用种子重量0.3%的95%敌克松原粉或50%福美双拌种,或用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4小时。

3、加强栽培管理,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减少田间结露。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

4、发病初期喷洒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氯霉素5000倍液,或黄腐酸盐6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一、症状与发病规律

该病在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步扩展成圆形或不规整形病斑,直径25mm,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涸、脱落、穿孔,故称穿孔病。严重时病斑相连,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稍凹陷,以后病斑稍扩展,气象单调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当桃树展叶抽梢时,从溃疡癍内溢出菌液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条件十分利于该病的发生。当气温在25℃时病菌潜育期仅为4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管理粗放、树体瘦弱、偏施氮肥、树体徒长均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

⑴消除病源在大棚升温前,细心剪除病、枯枝,集中销毁,减少越冬菌源。

⑵加强管理、加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及时消除徒长枝,节制棚内湿度。

⑶药剂防治早春芽萌动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布80%大生M45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倍液,延续喷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

桃发生细菌性穿孔病后该怎么办


桃细菌性穿孔病是分布较广、发病率高的病害。细菌性穿孔病在全国各桃产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沿海,沿湖地区和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常严重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量落叶,减少营养的积累,影响花芽的形成。不仅削弱树势,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二年的结果,造成产量欠收。此病除危害桃树外,还能侵害李、杏和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一、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害枝条。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绿色小点,扩大后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呈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大小不一,一般约2至3毫米左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色晕环,病斑干枯后,病部和健康部位组织交界处产生一圈裂纹,脱落后形成穿孔,或部分与叶片相连。

枝条受害后,有两种不同的病斑,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则为夏季溃疡。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病菌于前一年已侵入)。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毫米,以后扩展长达1至10厘米,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枝枯现象。春末(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渗出,开始传播。夏季溃疡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的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以后病斑变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展,并且会很快干枯,故传播作用不大。

二、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本病的病源菌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在春季溃疡病斑内越冬。第二年春随气温上升潜伏在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渗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皮孔侵入。在北方地区,于5月发病,6月上旬发病较重,夏季干旱时病势进程缓慢,到雨季发病严重。病菌潜育期因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而不同,当温度在25℃至26℃时潜育期四五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树势强时潜育期可长达40天,温暖、雨水频繁或多雾季节适于发病,树势衰弱或排水、通风不良以及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都较重,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也有所有同。

三、防治方法

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依照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果园管理: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枝,彻底清扫枯枝、落叶、落果及枯草等,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注意果园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果园湿度。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树生长健状,提高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桃树发芽前喷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5月末至6月末喷65%的可湿性代森锌300至500倍液一二次。喷硫酸锌石灰液也有良好防治效果,配方为硫酸锌1公斤,石灰3至4公斤,水150至200公斤。

3、避免与核果类果树混栽:在建桃园时,不仅要求树种纯,选择抗病品种,而且附近不要栽植李、杏、樱桃等其他核果类果树。

芸豆细菌性疫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芸豆学名菜豆(俗称二季豆或四季豆),豆科科菜豆属。芸豆适宜在温带和热带高海拔地区种植,比较耐冷喜光。属异花授粉、短日照作物,芸豆原产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我国在16世纪末才开始引种栽培。

在种植芸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细菌性病害,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经常会影响蔬菜的生长及收获。那么,关于芸豆细菌性疫病我们该如何防治呢?

病害症状:

芸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除芸豆外,还危害豇豆、绿豆、小豆、扁豆等。高温多雨年份危害严重。此病主要危害叶、茎蔓、豆荚和种子。病苗的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随后扩展到第一片真叶叶柄基部或着生小叶的节上,先是水渍状斑,后呈红褐色溃疡状,病斑绕茎一周,幼苗折断枯死。

成株叶片受害,多始于叶尖或叶缘,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小斑,后扩展为不规则形褐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连合全叶变黑枯死。茎部病斑与叶片相似,稍凹陷,绕茎一周使上部茎叶枯死。豆荚受害产生褐色圆形斑,凹陷,豆角皱缩。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

2、合理轮作。与非感病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3、种子消毒。种子用72%硫酸链霉素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浸种消毒24小时或用50%福美双可湿粉按种子量的0.3%拌种消毒后播种。

4、药剂防治:预防用松脂酸铜200毫升+蓝粉多菌灵400克,防治用救苗一号200毫升+16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20-150克,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果树细菌性根癌病的发生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