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柑桔贮藏期病害及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柑桔采后(贮藏期)有哪些重要病害?

柑桔果实采收后在贮运过程中,可发生20多种病害,其中传染性病害有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焦腐病、炭疽病等,生理病害有水肿病、褐斑病等。

1、青、绿霉病两病的病状基本相同,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病部组织湿润柔软,用手指按压病部果皮易破裂。病部先长出白色菌丝,很快就转变为青色会绿色霉层。以后病部不断扩大,致全果腐烂。两病症状稍有不同。青霉病:蓝色,白色霉层带很窄、腐烂速度较慢,烂果不粘包果纸,有发霉气味。绿霉病:蓝绿色、白色霉层较宽,腐烂速度较快,紧粘包果纸,有芳香气味。

2、黑腐病果实多从果蒂开始发病,初时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扩大后稍凹陷,黑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初为白色,后变为墨绿色霉层,腐烂果心也长有墨绿色霉层。有些果实外表不表现症状,而果心和果肉已发生腐烂。腐烂果心也长有墨绿色霉层。

3、焦腐病又称黑色蒂腐病。多发生在果实采收后贮藏前。发病初期果蒂周围的果皮出现水渍状淡褐色软腐病斑,后病斑迅速向外扩展,边缘波浪状,病部果皮呈暗紫褐色、极软,果皮易被压破。病部根快从果蒂腐烂至脐部,造成穿心烂,病果肉黑色,味苦。

4、褐色蒂腐病(参考柑桔树脂病症状条目中,病果症状部分,该病是由柑桔树脂病菌引起的。)

5、褐腐病甜橙果实发生较多,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淡褐色斑,扩展迅速,几天内可引起全果腐烂。高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有一种芳香气味。

6、水肿病此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贮藏期(Peng)柑,甜橙,及蕉柑等果实上,其特征是整个果皮及果肉组织呈浅褐色水渍状浮肿,后转为深褐色,果肉产生酒精气味,完全失去商品价值。病果不表现软腐症状。

7、褐斑病初发病仅在果皮油胞层显出褐色革质病斑,最后达到果肉,使果肉变质发生异味。褐色,在果皮上出现网状、片状、点状等不规则褐斑。该病是甜橙果实在贮藏后期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二、柑桔采后(贮藏期)病害的发生规律如何?应怎样防治?

引起柑桔贮运病害的病原菌,大多数属于寄生性较弱的真菌,这些病菌侵入果实,一般须通过果皮上的各种伤口,因此,在采收、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如措施不当,使果实受伤会增加发病机会。因此,要减少贮运期间病害的发生,必须做好下列的防治措施。

1、防止果实受伤在采收及贮运期间防止果实遭受机械损伤。

2、适时采果适当提早采收能预防多种贮藏病害的发生。在下雨时、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不要采过。

3、果实采收前10天左右对树冠果实喷药,以减少果实带病。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小编推荐

地瓜贮藏期病害巧防治


地瓜贮藏期间的病害防治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瓜农,由于管理不善,鲜食甘薯在储藏期间易发生病变,引起烂窖。地瓜贮藏期病害的防治要点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适时收获,精收细挖:一般寒露早,立冬迟,下霜前,正适时。选择晴天,精挖、轻放,注意除蔓避免创伤。

二、精选,晾干,及时入窖。病、虫、伤、水浸薯块均不能入窖。待表皮水分及伤口浆液晾干后入窖。

三、筛选窖址,用旧窖必须刮窖见新土,后用石灰和水和成稀浆状,进行表面消毒。选新窖应选地势高深,避风向阳,土质坚硬,不渗水的地方。入窖数量只能为贮藏窖量的2/3,留1/3的空间,以利气体交换。

四、药剂防治:据一些瓜农的亲身实践,用50%复方多菌灵稀释成500倍进行大堆喷雾,直到堆下有药液渗出方可。

五、加强窖后的管理:入窖初期的10~15天要敞开门,散失水分,通风换气,天气不佳时关窖门,待窖内温度稳定在10℃~14℃时可封窖口,上冻后要防冻保温。采取高温开、低温闭的方法检查使窖内气温,维持在12℃左右。

六、第二年早春还要逐块用500倍多菌灵药液喷匀。

总之,防止鲜食甘薯烂窖应采取适期收获,提高入窖薯块的质量和贮藏期加强科学管理为中心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经过这样处理的地瓜保鲜时间可达8个月以上,完好率达96%。

苹果贮藏期生理病害防治


苹果贮藏时,常见生理病害主要是苹果苦痘病、虎皮病、果肉褐变病、二氧化碳中毒和缺氧伤害四种。

一、苹果苦痘病

主要是果实含钙量较低及氮钙比较高引起,也与成熟期气温高干旱、水分失调、修剪过重贮期温度过高有关。发病初期果皮下果肉发生褐变,果面出现色稍暗凹陷圆斑,绿色品种圆斑呈深绿色,红色品种圆斑呈紫红色。斑下果肉坏死干缩,深达果肉内数毫米至1厘米,味微苦。此后病斑显著凹陷,变为深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发生部位靠近果顶,贮藏初期1~2个月间发病最重。可通过生长后期控制施氮量,果树开花后4~5周喷两次0.75%氯化钙液,采后2~6%氯化钙液浸果等措施来减轻病害危害。

二、苹果虎皮病

发生与果实采收过早、着色成熟度差、氮肥施用偏多有关,由环境温度过高,贮藏后期果实衰老而诱发。多在果实贮藏后期出现,发生在果实阴面绿色部分,初为淡黄色不规则斑块,后转为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病皮可轻轻揭下,严重时果肉发绵,略带酒味。通过适时采收,合理施肥、科学修剪,促进着色,用0.25%~0.35%乙氧基喹液在25℃下浸果或用0.2%~0.4%虎皮灵浸果,药纸包果,防止病害发生。

三、果肉褐变病

多是果实采收偏晚、成熟过度,贮藏环境高温高湿,限气贮藏氧的浓度过高所致。通过适时采收,控制好贮藏环境温湿度,防止果面结露,2%~4%氯化钙液浸果等手段加以预防。

四、二氧化碳中毒和缺氧伤害

二氧化碳中毒由高浓度二氧化碳抑制苹果线粒体内琥珀酸过氧化物酶系统所导致。缺氧伤害则是贮藏环境中氧浓度偏低而果实长时间缺氧呼吸中毒引起。二氧化碳中毒有果实外部伤害和内部伤害两种。外部伤害发生在贮藏前期,病变组织界限分明,呈黄褐色,下陷起皱;内部伤害果肉果心局部组织出现褐色小斑块,最后病变部分果肉失水成干褐色空腔,食之有苦味,整果风味变淡,伴有轻微发酵味,二者相同处是受害果硬度不减。缺氧伤害果皮木栓化,果肉至果心组织坏死,并有浓烈的发酵味。通过严密监测贮藏环境气体组分变化,控制气体指标,受害果乙醇含量在120毫克/100克以下,置于10~18℃通风环境,可恢复果实原状。

苹果贮藏期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苹果在贮藏期易发病害应及时关注,苹果贮藏病害主要包括生理病害和微生物病害。生理病害是因生产或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矿质元素而引起的,微生物病害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染所致。苹果贮藏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1生理病害

虎皮病:苹果贮藏期主要生理性病害,多数苹果品种易染此病。症状多发生在不着色部位,初期果皮呈淡黄褐色,后期逐渐变深,形成不规则微凹陷状,果皮易破裂,严重时病斑连片,呈烫伤状。苹果采收过早、成熟度较低是虎皮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过量施氮、树冠郁闭、贮藏后期温度过高等都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①适当晚采,促进果实着色。②加强贮藏库通风,库内果箱码放不能过度密挤,以防后期温度过高。③用0.25%-0.35%乙氧基喹药液或1000-1200mg/L虎皮灵浸果,还可用喷有二苯胺的药纸包果,用石蜡油纸包果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斑点病:发生在果实表面的生理性病害。

主要是因为果实采前缺肥(特别是磷肥)和采收过早。开始呈各种色斑,绿色品种为褐色斑点,红色品种为黑色斑点。斑点部位易侵入病菌,使果实腐烂。

预防办法:生长期增施磷肥,注意防治早期落叶病,尽量不要早采。

苹果苦痘病:主要是果实含钙量较低及氮钙比较高引起的,也与成熟期高温干旱、水分失调、修剪过重,贮藏期温度过高有关。发病初期果皮下果肉褐变,果面出现颜色稍暗的凹陷圆斑,绿色品种呈深绿色,红色品种呈紫红色,发生部位靠近果顶。斑下果肉坏死干缩,深达皮下数毫米至1cm,味微苦。后病斑继续下陷,变为深褐色至黑褐色。贮藏初期12个月内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生长后期控制施氮量,开花后4~5周喷两次0.75%氯化钙溶液,采收后用2%-6%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浸果5分钟,贮藏温度控制在0℃左右。

果肉褐变病:该病多是果实采收偏晚、成熟过度,贮藏温湿度及气调贮藏氧浓度过高所致。

防治方法:通过适时采收,控制好贮藏库温湿度,防止果面结露,用2%-4%氯化钙液浸果等措施加以预防。

2微生物病害

青霉病:贮藏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最先发病部位局部腐烂、湿软,呈黄白色,条件适宜时发展迅速,10天后全果腐烂,有特殊霉味。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青绿色霉菌,病菌主要从伤口侵染,因此要避免机械损伤,去除带伤果子。

防治方法:贮藏场所要搞好清洁卫生,贮藏前选用1000-2500mg/L的噻苯咪唑,或500~1000mg/L的苯米特、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药液浸泡果实。维持环境低温对发病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褐腐病:多发生在苹果生长后期及采收以后,病菌从伤口侵入,发病后果面先出现浅褐色软腐状小斑,随后迅速扩散,造成全果腐烂。病果表面仍保持饱满状态,并有一定弹性,果面可生出灰白色同心圆排列的菌落。

防治方法:生长期清除病果,防止果实裂口、机械损伤,果实近成熟时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喷施。

苹果轮纹病:为生长期主要病害,果实染病后潜伏期较长,成熟期及贮藏期高温多湿时易发病,患处有淡褐色同心轮纹,病部稍隆起。以金帅、香蕉等品种发病较重。

预防办法:贮藏前要严格剔除病果,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浸泡果实。

炭疽病:真菌病害,生长季节借雨水传播,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病严重。初呈褐色小点,后逐步扩大,呈同心轮纹状病斑。病部稍凹陷,有苦味。

防治方法: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均在田间已侵染病菌,生长季节应加强喷药防治。对病害重发园的果实,贮藏前用50%甲基托布津或25%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果10分钟。

3环境因素:苹果贮藏中,环境条件属主导因素,如果温湿度及气体控制不当,会直接影响贮藏效果,应严格控制贮藏环境指标。

柑桔怎样才能安全度过贮藏期


柑桔采收后在贮藏过程中,可发生20多种病害,其中传染性病害有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焦腐病、炭疽病等,生理病害有水肿病、褐斑病等。 1、青、绿霉病。两病的病状基本相同,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病部组织湿润柔软,用手指按压病部果皮易破裂。病部先长出白色菌丝,很快就转变为青色或绿色霉层。以后病部不断扩大,致全果腐烂。两病症状稍有不同。青霉病:蓝色,白色霉层带很窄、腐烂速度较慢,烂果不粘包果纸,有发霉气味。绿霉病:蓝绿色、白色霉层较宽,腐烂速度较快,紧粘包果纸,有芳香气味。 2、黑腐病。果实多从果蒂开始发病,初时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扩大后稍凹陷,黑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初为白色,后变为墨绿色霉层,腐烂果心也长有墨绿色霉层。有些果实外表不表现症状,而果心和果肉已发生腐烂。腐烂果心也长有墨绿色霉层。 3、焦腐病又称黑色蒂腐病。多发生在果实采收后贮藏前。发病初期果蒂周围的果皮出现水渍状淡褐色软腐病斑,后病斑迅速向外扩展,边缘波浪状,病部果皮呈暗紫褐色、极软,果皮易被压破。病部根块从果蒂腐烂至脐部,造成穿心烂,病果肉黑色,味苦。 4、褐腐病。甜橙果实发生较多,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淡褐色斑,扩展迅速,几天内可引起全果腐烂。高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有一种芳香气味。 5、水肿病。此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贮藏期的甜橙等果实上,其特征是整个果皮及果肉组织呈浅褐色水渍状浮肿,后转为深褐色,果肉产生酒精气味,完全失去商品价值。病果不表现软腐症状。 6、褐斑病。初发病仅在果皮油胞层显出褐色革质病斑,最后达到果肉,使果肉变质发生异味。褐色,在果皮上出现网状、片状、点状等不规则褐斑。该病是甜橙果实在贮藏后期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另外,褐色蒂腐病和炭疽病也应该注意防治。 引起柑桔贮藏期病害的病原菌,大多数属于寄生性较弱的真菌,这些病菌侵入果实,一般须通过果皮上的各种伤口,因此,在采收、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如措施不当,使果实受伤会增加发病机会。因此,要减少贮藏期间病害的发生,必须采取下列防治措施: (1)防止果实受伤在采收及贮运期间防止果实遭受机械损伤。适时采果、适当提早采收能预防多种贮藏病害的发生。在下雨时、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不要采果。 (2)果实采收前10天左右对树冠果实喷药,以减少果实带病。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药剂浸果处理目前用来浸果最好的防治药物是抑霉唑,可以克服对多菌灵和苯莱特产生抗药性的青霉菌和绿霉菌。用75%抑霉唑700倍液加0.02%2,4-d处理果实,不但可以防青绿霉引起的果腐,对黑腐病、蒂腐病和酸腐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或用30%特克多300倍液加75%抑霉唑700倍液加0.02%2,4-d浸果,除对上述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外,对炭疽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果实采收后马上进行处理,效果会更好。 (4)单果包装贮藏采用单果包装比用大袋包装的效果好,用塑料薄膜单果包装比用纸单果包装效果好。用农用聚氯乙烯薄膜比聚乙烯薄膜包装效果好。 (5)贮藏库消毒果实进库前,库房要进行熏蒸,每立方米用硫磺粉5-10克或用福尔马林1:40倍液,每立方米30-50毫升,密闭熏蒸3-4天,待药气散后方可入库贮藏。 (6)控制库房温度和湿度甜橙一般要求3-4℃,相对湿度80-85%。并注意适当通风换气。

柑橘管理技术之如何让柑桔安全度过贮藏期


柑桔采收后在贮藏过程中,可发生20多种病害,其中传染性病害有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焦腐病、炭疽病等,生理病害有水肿病、褐斑病等。

1、青、绿霉病。两病的病状基本相同,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病部组织湿润柔软,用手指按压病部果皮易破裂。病部先长出白色菌丝,很快就转变为青色或绿色霉层。以后病部不断扩大,致全果腐烂。两病症状稍有不同。青霉病:蓝色,白色霉层带很窄、腐烂速度较慢,烂果不粘包果纸,有发霉气味。绿霉病:蓝绿色、白色霉层较宽,腐烂速度较快,紧粘包果纸,有芳香气味。

2、黑腐病。果实多从果蒂开始发病,初时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扩大后稍凹陷,黑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初为白色,后变为墨绿色霉层,腐烂果心也长有墨绿色霉层。有些果实外表不表现症状,而果心和果肉已发生腐烂。腐烂果心也长有墨绿色霉层。

3、焦腐病又称黑色蒂腐病。多发生在果实采收后贮藏前。发病初期果蒂周围的果皮出现水渍状淡褐色软腐病斑,后病斑迅速向外扩展,边缘波浪状,病部果皮呈暗紫褐色、极软,果皮易被压破。病部根块从果蒂腐烂至脐部,造成穿心烂,病果肉黑色,味苦。

4、褐腐病。甜橙果实发生较多,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淡褐色斑,扩展迅速,几天内可引起全果腐烂。高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有一种芳香气味。

5、水肿病。此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贮藏期的甜橙等果实上,其特征是整个果皮及果肉组织呈浅褐色水渍状浮肿,后转为深褐色,果肉产生酒精气味,完全失去商品价值。病果不表现软腐症状。

6、褐斑病。初发病仅在果皮油胞层显出褐色革质病斑,最后达到果肉,使果肉变质发生异味。褐色,在果皮上出现网状、片状、点状等不规则褐斑。该病是甜橙果实在贮藏后期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另外,褐色蒂腐病和炭疽病也应该注意防治。

引起柑桔贮藏期病害的病原菌,大多数属于寄生性较弱的真菌,这些病菌侵入果实,一般须通过果皮上的各种伤口,因此,在采收、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如措施不当,使果实受伤会增加发病机会。因此,要减少贮藏期间病害的发生,必须采取下列防治措施:

(1)防止果实受伤在采收及贮运期间防止果实遭受机械损伤。适时采果、适当提早采收能预防多种贮藏病害的发生。在下雨时、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不要采果。

(2)果实采收前10天左右对树冠果实喷药,以减少果实带病。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药剂浸果处理目前用来浸果最好的防治药物是抑霉唑,可以克服对多菌灵和苯莱特产生抗药性的青霉菌和绿霉菌。用75%抑霉唑700倍液加0.02%2,4-d处理果实,不但可以防青绿霉引起的果腐,对黑腐病、蒂腐病和酸腐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或用30%特克多300倍液加75%抑霉唑700倍液加0.02%2,4-d浸果,除对上述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外,对炭疽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果实采收后马上进行处理,效果会更好。

(4)单果包装贮藏采用单果包装比用大袋包装的效果好,用塑料薄膜单果包装比用纸单果包装效果好。用农用聚氯乙烯薄膜比聚乙烯薄膜包装效果好。

(5)贮藏库消毒果实进库前,库房要进行熏蒸,每立方米用硫磺粉5-10克或用福尔马林1:40倍液,每立方米30-50毫升,密闭熏蒸3-4天,待药气散后方可入库贮藏。

(6)控制库房温度和湿度甜橙一般要求3-4℃,相对湿度80-85%。并注意适当通风换气。

如何防治苹果贮藏期的虎皮病


苹果虎皮病又称褐烫病、晕皮,是苹果贮藏后期的一种生理病害,苹果贮藏期虎皮病的防治技巧有哪些呢?

危害症状

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主要特征是果皮现晕状不规则褐变。发病初期,果面产生不规则淡黄褐色斑块,表面平展或果点周围略生起伏,此时褐变只局限在近表皮的亚表皮细胞中,后褐变危及果肉细胞,病部颜色变为褐色至暗褐色,病皮稍凹陷,严重的病皮可成片撕下,果肉松软,略带酒味,易遭真菌感染,出窖后病果易变质腐烂。

有的发病初期即变褐色,稍凹陷,并具有微小突起,病果呈干缩状,较坚实,果皮不易剥下。病部多先发生在果实阴面未着色部分,严重时波及着色部分连成大片似烫伤,影响外观。

病害原因

对于该病发生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定论。有研究证明,果实中水溶性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PPO)是虎皮病发生的先决条件;也有认为虎皮病的发生是贮藏后期窖温过高,通风不良,挥发性物质---酯积累过多,果实吸收了酯致使新陈代谢失调或产生自毒作用所致。

还有认为偏施氮肥,特别是前中期氮肥施用过多致使果实采收早或成熟度不足导致虎皮病发生。近年又有人研究证明a---法呢烯氧化物即共轭三烯的产生是虎皮病的致病物质。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虎皮病的发生与品种、栽培技术及贮藏环境有关。晚熟品种采收晚如红玉、旭、元帅、红星等基本不发病,青香蕉、印度、未成熟的富士、金冠发病较重,国光发病最重。

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或气候条件不同,发病率也不同。该病的发生与果皮中钙的含量有关,果皮中钙含量最高的发病率高,这与苦痘病恰恰相反。偏施氮肥,多雨年份或浇水过多发病重。采收过早,果实成熟度低,表面蜡质和角质层未充分形成,水分蒸发快,易萎蔫,发病重。贮藏期若窖温过高或通风不良,发病重,特别是开春后3-4月间,气温回升,易发病。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

2、适时采收。对易感病的国光、印度、青香蕉等,待果实发育成熟后再采收,避免过早采摘;红星苹果以盛花后140天采收为宜。

3、贮前预冷,控制贮藏条件。苹果采收后预冷,使其尽快达到贮运低温,果实入库后应降至0℃。贮藏后期,要防止窖温过高,保持良好通风,出窖时避免骤然升温或在窖中使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可抑制病害发生。如采用气调贮藏,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至20%可减轻发病。

有条件的可采用双相变动气调贮藏技术。如在土窑洞中,用塑料薄膜帐贮藏苹果,初期窑温10℃-15℃,二氧化碳浓度12%,后窑温降至0℃,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均维持在3%左右。这样贮藏的苹果,比一般冷藏效果好,且可充分利用土窑洞、地窖,使简易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4、贮藏库的处理。果品入库前用抗氧剂,如二苯胺、虎皮灵等处理贮藏库。

5、药剂浸果。防治虎皮病的有效临界期是采收后6-8周,即贮藏前期,用0.25%-0.35%乙氧基喹药液或1.5%-2.0%二苯胺溶液、l%-2%卵磷脂溶液或2-4克/公斤的50%虎皮灵乳剂浸泡苹果,在空气中干燥后装箱,药剂在果实上的残留量不应超过4-5毫克/公斤。用以上药剂涂纸后包裹,或浸泡果箱晾干后装果,均有较好的防效。

柑桔采收期须防治油斑病


柑桔油斑病,是只发生在成熟或接近成熟果实上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它是由于果皮油胞破裂,桔皮油外渗后侵触果皮细胞而引起的。

发生柑桔油斑病的主要原因是在果实成熟期,雨水过多,遇有大风或日夜气温变化剧烈,造成果蒂周围部分果皮油胞破裂而引起,也可能是雨后或是晨露水未干就急于采收,或者在采收中损伤果皮而发生病害。柑桔油斑病发病轻重与品种有密切关系,一般果皮结构细密脆嫩的品种发病较多,果皮结构粗糙疏松的品种发病较少。由于油斑病仅发生在树桔果皮外层的油皮层,因此,在较干燥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引起果肉腐烂,但油斑病会严重影响果实外观,降低商品性,同时,在病斑上容易发生其他病菌,引起贮藏期间果实腐烂变质。

柑桔油斑是一种生理性病害,目前尚没有一种有针对性的药剂加之防治,而只能在生产和采收中认真加以防治。主要方法有:

1、尽量避免在下雨和早晨露水未干时或大风过后立即采果,应在雨后再过23个晴天采果。

2、在采收、挑选、装箱、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尽量做到轻采、轻放、轻运,避免果皮受到损伤。

3、在霜冻以前果实采收结束,或者在采收前20天对树冠外围果实涂上石灰水也有减轻发病的作用。据一些试验显示,在浸果防腐保鲜过程中正确使用2,4D保鲜剂,也有减轻油斑病发2,4D浓度,同时2,4D先要选用温水或高浓度烧酒充分溶解后再与万利得和清水充分搅匀混合再行浸果,可以减少油斑病的发生程度,桔农朋友不仿也试一试。

梨贮藏病害


梨贮藏病害

梨贮藏期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黑星病、轮纹烂果病、黑斑病、霉心病、果柄基腐病、青霉病、黑心病、黑皮病、冷害、二氧化碳中毒等。其中黑星病、轮纹烂果病、黑斑病本书已有介绍,现将其他几种病害介绍如下。

梨霉心病

[症状]在梨的心室壁上形成褐色、黑褐色小病斑,随后果心变成黑褐色,病部长出灰色或白色菌丝、室病菌继续往外扩展,造成果实由里向外腐烂,达到果面后,则成为湿腐状烂果。

[病原及发病规律]梨霉心病是由多种弱寄生真菌复合侵染的结果。其中常见病菌有交链孢霉、镰刀菌、单端孢菌等。这些菌在梨园中普遍存在;花期和生长期分别从柱头和菩筒侵入,采收前后果实陆续发病。

[防治方法]①对落果、病果及时收集,深埋。②梨树发芽前全树喷洒l~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福美肿100倍液。③花期、幼果期喷洒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生长期结合防治轮纹病等喷洒杀茵剂。

梨青霉病

[症状]发病初期在果面伤口处,产生淡黄褐色小病斑,扩大后病组织水渍状,软腐,呈圆锥形向心室腐烂,具刺鼻的发霉气味。温度适宜时很快全果烂成烂泥状。病部长出青、绿色霉状物。

[病原及发病规律]梨青霉病是由青霉菌所致的病害。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经梨果伤口侵入。果实衰老时贮藏温度高,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采收、包装、运输、贮藏各个环节,均应防止产生伤口,以减少病菌侵入途径。②贮藏时剔除伤病果。果实入库前进行防腐处理。③贮果前果窖应消毒灭菌。一般用硫黄粉掺适量锯木屑燃烧熏蒸的办法,如100立方米窖容,用硫黄粉2~2.5千克,点燃后封闭48小时,然后通风、启用。④梨果贮藏期,果窖保持适当低温和二氧化碳气体成分。

梨果柄基腐病

[症状]从果柄基部开始腐烂发病。分三种类型:①水烂型。开始在果柄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溃烂斑,很快使全果腐烂;②褐腐型。从果柄基部开始产生褐色溃烂病斑,往果面扩展腐烂,烂果速度较水烂型慢;③黑腐型。果柄基部开始产生黑色腐烂病斑,往果面扩展,烂果速度较褐腐型慢。以上三种类型通常混合发生。

[病原及发病规律]梨果柄基腐病主要由交链孢菌、小穴壳菌、束梗孢等真菌复合侵染,造成果实发病。随后一些腐生性较强的霉菌,如根霉菌等进一步腐生,促使果实腐烂。采收及采后摇动果柄造成内伤,是诱发致病的主要原因。贮藏期果柄失水干枯往往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①采收和采后尽量不摇动果柄,防止内伤。②贮藏时湿度保持在90~95%,防止果柄干燥枯死。③采后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洗果,有一定防治效果。

梨黑心病

[症状]贮藏前期发病,先在果心的心室壁和果柄的维管束连接处,形成芝麻粒大小的浅褐色病斑,然后向心室里扩展,使整个果心变为黑褐色,并往外扩展,使果肉发生界限不清的褐变,果肉组织发糠,风味变劣,一般果实外观无明显变化,如用手捏果面则有轻度软的感觉。严重时,果皮色泽发暗,果肉大片变褐,不堪食用。

[病因及发病规律]梨黑心病是一种生理病害,病因比较复杂。据报道,健康鸭梨的钙含量为0.06~0.064%,氮钙比为6.8:1,而重病果钙含量比健果低25.5~42.9%,随着钙含量的降低和氮钙比加大,黑心病也愈加严重。此外,还有人认为,果实成熟过度,或采收期晚,或果内多元酚氧化酶活跃,或果实未经预冷而直接进入0℃冷库而造成急剧降温以及预贮期温度过高,或贮藏期低氧、高二氧化碳等条件,均可加重发病。在梨的品种中鸭梨、雪花梨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花后第二、四、六周及采前20天、10天喷0.3%硝酸钙,也可于7~8月份喷1次500ppm增甘磷,可明显减轻发病。②加强梨树综合管理,多施有机肥,适当少用氮素化肥。③适期采收。在北京地区气候正常的年份,鸭梨生长天数为140~145,果实硬度达到约7.49千克/平方厘米,果实种子边缘和尖端已变褐色,为适宜采收时期。④梨果在预贮期,防止窖温过高或过低,应分期逐步降温,控制乙烯生成,延缓果实衰老。⑧贮藏后期温度保持2℃左右,氧12~13%,二氧化碳控制在0.31~0.6%为宜。

梨黑皮病

[症状]梨果在贮藏期,果皮表面产生不规则的黑褐色斑块,重者连成大片,甚至蔓延。18皮下果肉却正常、不变褐,基本不影响食用,仅影响外观和商品价值。

[病因及发病规律]梨黑皮与苹果虎皮病的病因相似。在梨果贮藏前期,大量产生a-法尼烯在果皮部位,到贮藏的中后期,氧化成共轭三烯,伤害果皮层细胞,造成黑皮病的发生。这种物质愈多,

采后果实不及时入低温库预冷,而堆放在露天地,使预藏期温度过高,容易发生黑皮病。采后梨果在筐内开发汗结露,也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①用1000ppm虎皮灵药纸包浸过的花纸包果贮藏,可显著减轻病害发生。②适及时入库预冷,防止堆放果园内风吹、日晒、雨淋。

柑桔油(脂)斑病及防治


柑桔脂斑病也称油斑病,各个柑桔区均有发生。脂斑病不仅影响果品的外观。降低经济价值,而且在贮藏期还可以导致其它病菌侵入造成果实腐烂。

病害一般发生在果实采摘前,特别是接近成熟期的果实易发病。也可以发生在采后贮藏运输期间。病斑的特点是果皮上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淡黄色或浅绿色病斑,病、健部交界处明显。有的品种病斑边缘为紫褐色,病斑内油胞显著突出,油胞间的组织稍凹陷,后变为黄褐色,油胞萎缩。脂斑病只引起外果皮组织发生病变,内果皮组织没有变化,如病斑上污染有炭疽病菌或青霉菌等孢子,由于这些病菌的侵染,往往可以引起果实腐烂。

油斑病是由于油胞破裂后,桔皮油外渗,侵蚀果皮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引起桔皮油外渗的原因有多种,果实受机械受伤如刺伤、风伤、压伤、虫伤等,或果实生长后期使用农药不当而造成的药害,或在贮藏库中不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等因素均可引起桔皮油外渗而诱发油斑病。

凡是果皮结构细密、脆嫩的品种油斑病发生较多,果皮结构粗糙疏松的品种发生较少。一般甜橙发生严重,柑、柠檬次之,在果实接近成熟期和采摘时,如雨水过多,刮风、虫害较重的油斑病都会发生较重。适当提早采摘果实可以减轻发病。

防治此病,可采取如下措施:

1、适时采摘适当早采收,不要在雨湿或露水未干时采摘,果实在采摘、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损伤。

2、防治害虫果实生长后期,要加强害虫防治,山地果园柑桔,可结合吸果夜蛾防治,进行果实套袋,可兼防油斑病。

3、种植防风林风大地区,果园周围种植防风林,可减少病害的发生。

柑桔栽培技术之贮藏与防病技术


柑桔采收后在贮藏过程中,可发生20多种病害,其中传染性病害最先是青霉病,而后是绿霉病,中后期还有炭疽病、蒂腐病、黑腐病等,生理病害有水肿病、褐斑病(也称干疤病)等。如何控制柑桔腐烂是解决柑桔贮藏运输过程中的大问题,现根据柑桔贮藏期的主要病害及其发生规律入手,提出柑桔贮藏期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帮助广大果农切实做好柑桔采收后的防腐保鲜工作。

采前喷药

果实采前10天左右喷1-2次杀菌剂,降低病原基数。一般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适时采收

贮藏果实,根据贮藏期长短适当提早采收,果实成熟度掌握在八成左右。过早或过晚采收均不利于贮藏。

合理采摘

柑桔果实采收时必须坚持采收十大注意(即霜、露、雨水未干不采收;选黄留青、分批采摘;采果时须剪齐指甲或戴上手套,以防伤果,并先外后内,先下后上,要求采用复剪法,果蒂剪平,防剪刀伤;果筐内须放柔软物,轻拿轻放;伤果、落地果、粘泥果及病虫果必须分开堆放等),在采收、装运及贮藏过程中都要防止果实遭受人为和机械损伤,以杜绝病菌从伤口侵入、降低发病率。

药剂处理

采后及时用药浸果处理,最好边采边浸果处理,最迟不超过24小时。

通风预贮

经防腐处理的柑桔要放在通风库房预贮,一般预贮5-7天,如遇雨天,可延长到10-12天,通常以果皮晾干、果实失重3-5%为度。

贮库消毒

果实进库前,库房要进行熏蒸。每立方米用硫磺粉5-10克点火烟熏1-2天或用福尔马林40倍液,每立方米30-50毫升,密闭熏蒸3-4天后,待药气散后方可入库贮藏。控制库房温度和湿度。温度要求3-4度,相对湿度80%-85%。并注意适当通风换气。

单果包装

贮藏采用农用聚氯乙烯薄膜单果包装。

防腐保鲜

常用的防腐剂有多菌灵(10%、25%、50%三种剂型)、托布津(有25%、50%、70%三种剂型);保鲜剂为2,4-D(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原粉为白色,加工剂型有2,4D丁酯、钠盐及铵盐);防腐保鲜剂具有保腐和保鲜的作用,但只能短期贮存(春节后即销售或食用),效果好的还是自制多菌灵(或托布津)+2,4D丁酯(或粉剂)。浸果药剂的配剂要根据品种、贮藏期长短和预防对象而定。

如果是甜橙类,一般25%的多菌灵用500-1000倍,常用500倍;70%托布津用700-1000倍,常用800倍;72%的2,4D丁酯200-250ppm。配方:50公斤水+70%托布津1.2两+72%2,4D丁酯18-20毫升。如浸果量不大时,可用15k公斤水+72%2,4D丁酯5ml+8钱多菌灵(或4钱托布津)浸果。

若无2,4-D丁酯,可用2,4-D钠盐(先用80度左右热水溶解)代替:1克85%2,4D钠盐+4公斤水+5克70%托布津(或8克25%多菌灵)。

对于宽皮类,可用2.5%小苏打(NaHCO3)40-50倍加200ppm2,4-D液浸5-10分钟,可贮藏120天,配方:50公斤水+2.5%NaHco31公斤+72%2,4-D丁酯13毫升。或者25%多菌灵500倍+72%2,4-D丁酯50-100ppm。配方:50公斤水+25%多菌灵2两+72%2,4-D丁酯5.5亳升。

需要注意的是,药剂宜随配随用;浸果液用得较脏时,要重新配制;当天的药液第二天不再用。

柑桔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一、发生为害特点、防治指标和适期

1、柑橘全爪螨(又名红蜘蛛):主要为害叶、枝和果实。受害叶片正面和果实表面,出现苍白色斑点。当每叶(果)上有虫、卵5--10头(粒)时是重点防治适期。

2、柑桔锈螨(又名锈壁虱),以成、若螨刺吸果实、叶片及嫩梢汁液。果实受害后变为黑褐色,俗称黑皮果,并满布龟裂网状细纹,果形变小,品质变劣,大大降低果品产量和质量。叶片受害,色泽变锈褐色,并常引致落叶,影响树势,为柑桔生产的重要害虫。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一般为孤雌繁殖。夏季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生。每当叶、果上有虫2--3头时或见灰色露状物时,是重点防治适期。

3、柑桔潜叶蛾:是为害柑桔叶片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10多代,以每年7-8月间嫩梢抽发盛期危害最烈,尤以秋梢危害最重。不同地区发生早迟亦有差异。成虫喜产卵于长度1-4厘米之间的叶片,幼虫孵化后,即由卵壳底面潜入叶片表皮下,开始取食,用口器掀起叶面表皮,取食细胞汁液,蜿蜒前进,做成弯曲的银白色隧道。被害叶片常卷缩,易于脱落,并容易诱发溃疡病及提供其它害虫的栖息或越冬场所。受害叶片上有许多银白色虫道。夏、秋梢萌发期是重点防治期。即放梢后7--10天,当嫩梢有虫或卵的叶率达20%时为防治适期。

4、柑橘蚧类害虫:是柑桔上发生种类最多的害虫,该类害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多,数百粒至千余粒,孵化期不整齐,前后约需1个多月,这给防治上带来了很大困难。孵化后的幼蚧爬到合适位置后,便把口器插入植株组织,开始吸汁为害,同时分泌蜡质或介壳固定下来,不再移动。蚧类害虫能为害叶片、枝干、果实和根系,叶片被害失去叶绿素,果实被害后果面斑斑,枝干被害表皮粗糙,甚至枯死。7-8月份为大多蚧类害虫2、3代发生期,并向果实迁移,直接影响果实外观品质,降低经济效益。当每叶(果)有成蚧1头时,在若虫盛期尤其是1龄盛期是重点防治适期。

5、柑橘溃疡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高温多湿与感病的幼嫩组织相结合,在气温2530℃时,雨量的多寡与发病的重轻呈正相关。高温多雨,尤其是台风雨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传播和侵入,病害发生加重。不合理施肥或施氮肥过多,使柑桔抽梢次数多,老熟速度不一致,会加重病害的发生。为害柑桔叶片的害虫如潜叶蛾、凤蝶幼虫等发生数量多,造成大量伤口,利于病菌侵入,病害发生严重。品种感病性以甜橙类、柚类及柠檬最感病,柑类次之,桔类较抗病,金柑最抗病,这种差异与气孔的分布、密度及开放大小有密切关系。主要为害叶片和枝梢、果实,病斑突出特点是有海绵状裂口,中间稍凹陷。抽梢、开花和幼果期是药剂防治适期。

6、柑橘树脂病(黑点病)是目前为害柑橘的主要病害之一,受冻、受伤等树势不良极易感病,树势强壮不易得病。该病侵染枝干时叫树脂病,侵染叶片时叫砂皮病,侵染果面时又叫黑点病,主要从幼果侵染果实,膨大期表现症状,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树势及产量。春芽萌动前,花谢2/3时及幼果期是重点防治适期。

7、柑橘炭疽病:主要为害叶、枝和果实,可引起落叶、枝梢枯死、果实腐烂和落果。病斑上有黑色小点。炭疽病为害叶片分急性型(叶枯型)和慢性型(叶斑型)两种症状;枝梢受害后也有两种症状,一种是由梢顶向下枯死,另一种是发生在枝梢中部,从叶柄基部腋芽处或受伤皮层处开始发病。幼果期发病,病果腐烂后,失水干枯变成僵果悬挂在树上。夏、秋梢抽发期和幼果期是重点防治适期。

二、防治策略

下半年是柑桔定果、壮果、秋梢抽发及果实成熟期,在防治策略上重点是保苗保梢,在防治上重点是实施综合防治技术,注意保护桔园生态环境。引放、保护天敌,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对潜叶蛾实施抹芽控梢,在药剂防治技术上,要做到科学用药,针对桔园病虫发生情况,在测报的基础上对少数盾蚧、食叶性鳞翅目害虫使用选择性药剂。采取混合用药技术,科学进行不同药剂品种组配,做到一次喷药兼治多种病虫。

三、药剂防治技术

1、防治红蜘蛛、锈壁虱。以生物防治为核心,实地测报为依据,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在果园建立稳定的天敌群落是防治柑桔锈壁虱、红蜘蛛的根本性措施。多种瓢虫、捕食螨是锈壁虱、红蜘蛛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多毛菌是锈壁虱、红蜘蛛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实地调查测报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当每叶或每果虫数达到510头时,应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73%灭螨净乳油3000倍,15%杀螨特乳油20003000倍,25%清螨丹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同时,锈螨为害严重的柑桔园,在抽梢期间加强水肥管理,喷施叶面追肥,能促进叶片转绿,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虫力。

2、柑桔潜叶蛾。防治上应控制肥水,使整齐抽梢,以割断潜叶蛾的食物链,避开盛发期。化学防治是防治潜叶蛾为害的主要手段。当大部分新梢长2-3厘米时,即开始喷药,每隔一周喷1次,连续2-3次。药剂可选用:20%好年冬乳油2000-3000倍液;24%万灵水剂或5%卡死克乳油或5%抑太宝乳油1000-1500倍液;1.8%虫螨杀星乳油5000-8000倍;2.5%天王星乳油4000-5000倍液等。

3、防治蚧类害虫。喷药应掌握在幼蚧期,此时蜡质很少,活动性大,最易着药。每隔10-15天喷1次药,连续2-3次。可选用药剂有:40%速扑杀(杀扑磷)乳油、25%伏虱乐可湿性粉剂、20%蚧杀手乳油、25%扑虱灵(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使用150-200倍液矿油乳剂与上述农药混用,可增加渗透力,提高杀蚧效果。

4、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方法应采取以清园为中心,结合适时喷药的综合措施。感病严重的成年树剪除夏、秋梢,只留春梢;幼树剪除夏梢,只留春、秋梢。做到先清园后放梢。适时喷药,喷药保护新梢及幼果。新梢生长期喷药是在萌芽后15-20天,果实生长期喷药是在谢花后15天开始。有效药剂有:20%噻菌铜胶悬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2000型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0%大生M-45600倍液;与农用链霉素混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可兼治锈螨和果面其它病害,提高果面光洁度。同时加强栽培管理,通过合理水肥管理,控制夏梢生长,及时做好潜叶蛾等害虫的防治。

5、防治树脂病(黑点病)可用刀刮病斑至木质部(刮下来的树皮集中烧掉),然后涂药。在定果后的68月份间喷药3次,每次间隔期视降雨量而定。一般可在累积降雨量达到200300毫米时喷药一次。药剂可选用80%大生M-45600倍液(兼治锈螨),70%代森锰锌500倍液。

6、炭疽病出现后,首先要找出影响树体抵抗力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如干旱或水分过多,缺肥、虫害、冻害、机械损伤、药害或因施肥不当根系受伤等都会削弱树势,使病情加重;气象条件则以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炭疽病。药剂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同时有针对性的加强栽培管理,尽快恢复树势,把枯枝剪除,连同落叶收集起来烧毁。

四、其他防治技术

1、放梢要整齐。可以通过肥水控梢、人工抹除零星新梢来减少防治潜叶蛾次数。

2、加强肥水管理。7月是果实生长进入定果期,要防止缺肥缺水。

3、防日晒。下半年太阳光照强烈,果园容易缺水,果实容易得日灼病。果园要注意覆盖保水,有条件的可在中午前后喷水,以防止日灼病。

4、加强管理。在检查中,发现病虫枝及时剪除。

此外,我省柑桔红蜘蛛抗药性较强,在选用农药品种上必须特别注意,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做到尽量少用或不用菊酯类、石硫合剂类等农药,以延缓红蜘蛛的抗药性发展。禁止在柑橘果树上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胺、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等高毒农药。

甘薯储藏期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甘薯在入窖和贮藏期间,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多种病害发生。为此,须弄清甘薯贮藏期各种病害发生的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一、甘薯贮藏期主要病害的发生症状及其发病原因

1.甘薯冻害。甘薯冻害是贮藏期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冻害症状。薯块受冻后,受冻部位水浸状,用于挤压有清水渗出。受冻薯块内部变褐发黑,形成硬心、硬皮,蒸煮不烂,且有异味发苦。冻害造成的腐烂一般从薯堆表层开始。

②冻害原因。一是因收获过晚,在窖外受冻,开始症状不明显,入窖后15天左右开始腐烂。二是在贮藏中期和后期,由于窖浅或防寒保暖条件差而发生冻害,薯块受冻后,易被病原菌侵染,造成腐烂。

2.甘薯软腐病。

①症状。薯块发病后患病部位软化,呈淡褐色水浸状,破皮后流出黄褐色汁液,带有酒精味,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状菌丝,并生出灰黑色小粒。环境条件适合时,病情扩展迅速,4-5天全薯即可腐烂。

②发病原因。高温高湿利于甘薯软腐病的发生,在23-29℃、薯块上有露滴时利于病害发生蔓延。薯块受冻、受伤时,病菌就会乘机侵入,这是加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3.干腐病。干腐病是甘薯贮藏期主要病害。

①症状。发生于收获初期和整个贮藏期,主要侵染薯块。发病初期,薯皮不规则收缩,皮下组织呈海绵状淡褐色,后期薯皮表面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黑褐色,稍凹陷,边缘清晰。严重时全窖发病,损失严重。

②发病原因。种薯和土壤均可带菌。病菌侵染甘薯幼苗后,带菌薯苗在田间呈潜伏状态,甘薯成熟期病菌通过维管束到达薯块而发病。发病适温为20-28℃,30℃以上不易发病。

4.黑斑病。甘薯贮藏期是黑斑病危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时期。

①症状。病菌浸染后,薯块上出现膏药状青黑色陷斑,并深入薯肉,味苦。潮湿时斑面初现灰色霉层,后现黑色刺状物,病薯不堪食用。

②发病原因。薯块和旧窖中残留物均可带菌,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薯块,最适发病温度为25-28℃,高温高湿特别是薯块上有水滴时利于黑斑病的发生蔓延。

二、病害控制

1.适时收获、及时入窖。入窖甘薯一般要在当地旬平均气温14-15℃左右、降霜之前收获为宜,避免薯块受冻,减轻病菌浸染机会。

2.薯窖处理。入窖前将旧窖清扫洁净,或将窖壁刨一层土,上一年发病的旧窖可用抗菌剂401或402或硫磺进行熏蒸,密闭两天后,打开窖口充分通风后再使用。

3.精选薯块。入窖时要精选健薯,剔除病薯、伤薯、冻薯,减少病原菌侵染。在收获、运输、贮藏时,要轻拿轻放,防止薯块损伤。

4.薯块消毒。薯块选好后、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蘸薯块l-2次,晾干及时入窖。

5.加强薯窖管理。甘薯入窖后要加强温、湿度及通风管理,以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一是入窖初期(入窖15-20天内)。此时由于薯块水分大,呼吸作用强,外界气温比较高,所以要敞开窖口,以通风降湿为主。如果长期不通风,窖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薯块易腐烂。

二是贮藏中期(入窖20天至次年的2月)。这是管理的关键期,由于天气寒冷,应以保温为主,为此要封严窖口,必要时在薯堆上加盖麦秸等保温,温度保持在10-14℃,以免温度太高薯块发芽,温度太低发生冻害。湿度在85%-90%,防止湿度太大病害蔓延,湿度太小薯块缺水出现干缩糠心。

三是贮藏后期(次年3月份以后)。此时外界气温回升,管理的重点是通风降温,避免温度达到15℃以上。

《柑桔贮藏期病害及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