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樟树的植物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樟树樟青凤蝶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樟树樟青凤蝶(raphiumsarpedonLinnaeue),又名青带樟凤蝶,蓝带青凤蝶,青带凤蝶,竹青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国内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西藏、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香港;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澳大利亚。

樟树樟青凤蝶主要危害樟树、楠、月桂、白兰、含笑、阴香、鳄梨、柑橘等。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增大,可将叶片吃尽,以23年生幼受害最烈。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观赏。

形态特征:

樟树樟青凤蝶成虫翅展70~85mm。翅黑色或浅黑色。前翅有1列青蓝色的方斑,从顶角内侧开始斜向后缘中部,从前缘向后缘逐斑递增,近前缘的1斑最小,后缘的1斑变窄。后翅前缘中部到后缘中部有3个斑,其中近前缘的1个斑白色或淡青白色;外缘区有1列新月形青蓝色斑纹;外缘波状,无尾突。雄蝶后翅有内缘褶,其中密布灰白色的发香鳞。前翅反面除色淡外,其余与正面相似。后翅反面的基部有1条红色短线,中后区有数条红色斑纹,其他与正面相似。有春、夏型之分,春型稍小,翅面青蓝色斑列稍宽。

卵球形,底面浅凹。乳黄色,表面光滑,有强光泽。直径与高均约1.3mm。

幼虫初龄幼虫头部与身体均呈暗褐色,但末端白色。其后随幼虫的成长而色彩渐淡,至4龄时全体底色已转为绿色。胸部每节各有1对圆锥形突,初龄时淡褐色;2龄时呈蓝黑色而有金属光泽;到末龄时中胸的突起变小而后胸的突起变为肉瘤,中央出现淡褐色纹,体上出现1条黄色横线与之相连;气门淡褐色;臭角淡黄色。即将化蛹时体色为淡绿色半透明。

蛹体色依附着场所不同而有绿、褐两型。蛹中胸中央有1前伸的剑状突;背部有纵向棱线,由头顶的剑状突起向后延伸分为3支,两支向体侧呈弧形到达尾端,另1支向背中央伸至后胸前缘时又二分,呈弧形走向尾端。绿色型蛹的棱线呈黄色,使蛹体似樟树的叶片。体长约33mm。

小编推荐

中华虎凤蝶怎样防治


危害特点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留下表皮和叶脉,3龄后食叶成缺刻。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18mm,翅展4363mm,体黑黄色。前翅近基部具一较宽的黄色横纹,中间有两个Y形黄纹;外侧Y黄纹与外缘间具一较短的圆锥形纹。后翅有3条黄纹从前缘向臀角延伸,并逐渐合并成一体;翅外缘具黑色波状纹,波状纹内侧有弯月形黄斑4个,黄斑内侧有圆形蓝斑45个,再向内有鲜红色斑5个。卵近圆球形,白色略黄。末龄幼虫体长30mm左右,紫黑色。头部有黑刚毛,胸部各节及腹部l一8节上有深黑色6条长刚毛丛,每一刚毛丛中有12根白色长毛。蛹长15mm左右,头端背面有前突起4个。

中华虎凤蝶怎样防治

生活习性吉林、浙江年生l代,以蛹在石缝、树干基部、枯枝叶下越冬。在浙江3月上中旬羽化,羽化后1或2天交配产卵,雌成虫寿命2225天,雄成虫1720天。卵期20一25天,幼虫于3月下旬一4月中旬孵化。幼虫期3540天,5月上、中旬化蛹。吉林越冬蛹于4月中旬羽化,幼虫在6月上旬孵化,6月下旬一7月上旬化蛹。成虫把卵产在叶背,每卵块20粒,卵块平铺。每雌一生可产卵130粒。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4、5龄食量大,5龄幼虫每天可食杜衡叶片1822cm2。幼虫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1)该虫有群集性,可人工捕捉幼虫。(2)喷洒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柑桔凤蝶虫害的防治


柑桔凤蝶

为害特点:

为害柑桔、枸桔、黄蘖花椒、吴茱萸、佛手、积壳、山椒、柑桔、黄梁、黄菠萝等。幼虫食芽、叶,初龄食成缺刻与孔洞,稍大常将叶片吃光,只残留叶柄。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

形态特征:

成虫有春型和夏型两种。春型体长21-24mm,翅展69-75mm;夏型体长27-30mm,翅展91-105mm。雌略大于雄,色彩不如雄艳,两型翅上斑纹相似,体淡黄绿至暗黄,体背中央有黑色纵带,两侧黄白色。前翅黑色近三角形,近外缘有8个黄色月牙斑,翅中央从前缘至后缘有8个由小渐大的黄斑,中室基半部有4条放射状黄色纵纹,端半部有2个黄色新月斑。后翅黑色;近外缘有6个新月形黄斑,基部有8个黄斑;臀角处有1橙黄色圆斑,斑中心为1黑点,有尾突。幼虫体长45mm左右,黄绿色,后胸背两侧有眼斑,后胸和第1腹节间有蓝黑色带状斑,腹部4节和5节两侧各有1条蓝黑色斜纹分别延伸至5节和6节背面相交,各体节气门下线处各有1白斑。臭腺角橙黄色。1龄幼虫黑色,刺毛多;2-4龄幼虫黑褐色,有白色斜带纹,虫体似鸟粪,体上肉状突起较多。卵近球形,直径1.2-1.5mm,初黄色,后变深黄,孵化前紫灰至黑色。蛹体长29-32mm,鲜绿色,有褐点,体色常随环境而变化。中胸背突起较长而尖锐,头顶角状突起中间凹入较深。黄绿色,后胸背两侧有眼斑,后胸和第1腹节间

发生规律:

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年生3代,江西4代,福建、台湾5-6代,以蛹在枝上、叶背等隐蔽处越冬。浙江黄岩各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5-6月,第1代7-8月,第2代9-10月,以第3代蛹越冬。广东各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3-4月,第l代4月下旬至5月,第2代5月下旬至6月,第3代6月下旬至7月,第4代8-9月,第5代10-11月,以第6代蛹越冬。成虫白天活动,善于飞翔,中午至黄昏前活动最盛,喜食花蜜。卵散产于嫩芽上和叶背,卵期约7天。幼虫孵化后先食卵壳,然后食害芽和嫩叶及成叶,共5龄,老熟后多在隐蔽处吐丝作垫,以臀足趾钩抓住丝垫,然后吐丝在胸腹间环绕成带,缠在枝干等物上化蛹(此蛹称缢蛹)越冬。天敌有凤蝶金小蜂和广大腿小蜂等

防治方法:

1、捕杀幼虫和蛹。

2、保护和引放天敌。为保护天敌可将蛹放在纱笼里置于园内,寄生蜂羽化后飞出再行寄生。

3、药剂防治。可用每克300亿孢子青虫菌粉剂1000一2000倍液或40%敌马乳油1500倍液、40%菊杀乳油1000-15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00倍液、80%敌敌畏或50%杀螟松或马拉硫磷乳油等1000-1500倍液,于幼虫龄期喷洒。

达摩凤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学名】PapiliodemoleusLinnaeus

【类属】属鳞翅目凤蝶科

【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西、浙江、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国外主要分布于锡金、印度,不丹、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几内亚。

【危害】主要危害芸香科的黄皮(Clausenalansium)、假黄皮(C.excavata)、食茱萸、光叶花椒等植物。幼虫食芽、叶,初龄食成缺刻与孔洞,稍大常将叶片吃光,只残留叶柄。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

【形态特征】成虫翅展80~95mm,体侧黄白色,体背黑色或黑褐色。翅黑色或棕黑色,前、后翅的斑纹除后翅前缘中斑及臀斑颜色不同外,其他斑纹都呈黄白色或棕黄色。前翅基区及亚基区有由许多细碎黄点组成的多条细横纹,外缘及亚外缘有斑列,中区及中后区有许多排列不规则、大小不同的斑纹,亚顶角有1枚长斑,外缘波状,波谷有黄点。后翅外缘及亚外缘区有斑列,中前区及亚基区大斑相连成宽横带,带内侧弧形,外侧凹凸不齐;前缘中斑有蓝色瞳斑,臀角具红斑,外缘波状,波谷有黄点。翅反面前翅除基部有放射形条纹,亚顶角内侧有3~4枚黄褐色的斑外,其余大致与正面相似。后翅基部多3枚淡黄色斑;中区呈杏黄色斑,比其他斑列增大而清楚;其他斑纹排列大致与正面相似。

卵球形,黄色,将孵化时有黄褐色污斑。直径约1.1mm。

幼虫1~4龄幼虫鸟粪状:头部褐色,上有淡褐色云状斑;身体底色为黑色,胸部与7~9腹节的侧面有白纹;2~5腹节的侧面与背面形成V字形白带。老熟幼虫体呈绿色。后胸前缘及第1腹节后缘各有1条黄褐色的横带。第3、4腹节有1对褐色的斜带,带中有斑驳的紫色与白色细纹;第5腹节亚背部有1枚褐色小斑和2枚紫色小点,第6腹节亚背部有1枚紫色小点。气门褐色,臭角基部橙黄色,末端橙红色。

蛹体色因所处环境不同而有绿色与褐色两型。头顶及中胸中央各有1对短突起,腹部略向两侧突出,第4~7腹节亚背部每侧各有1个小瘤。体长约34mm。

【发生规律】生活史及主要习性在广州,成虫于11月中旬产卵于柑桔嫩芽上,经7天孵化。幼虫先食柑桔嫩叶,虫体渐长,食量增大,老叶变可取食。幼虫期26-30天。老熟幼虫于11月下旬在枝间化蛹,蛹尾端固着于枝上,身体上部环系丝带。蛹体与枝条作40度左右倾斜,触动时则左右摇摆。蛹期25-45天,至1月中旬羽化为成虫。第2代幼虫,大多3月发现。以蛹越冬。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人工捕捉幼虫和蛹,及时减少虫口发生基数。

2、生物防治。在达摩凤蝶发生不严重的时期或地区,应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以保护其寄生性无敌昆虫,例如凤蝶蛹期的天敌有: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Linnaeus)和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slasus(Walker)),其寄生率达30%以上,对凤蝶的发生、严重为害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3、药剂防治。化学防治应掌握在各代1~3龄幼虫期,喷施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500倍液,由于凤蝶幼虫抗药性差,其防效可达到98%以上。

樟树白蚁的防治措施


香樟树如果从树根处开始,有黄褐色小虫取食的痕迹,一直从树根处蔓延到了树干处,长的有七八米,短的也有一两米。这些痕迹,叫蚁路!

随着气温上升,白蚁也活跃起来,眼下正是白蚁纷飞的季节,最近这段时间是灭白蚁的高峰期,与气温上升有关,温度高,白蚁活动就频繁。

香樟白蚁防治方法:

1、首先全部仔细查找受害植株,进行登记,再用塑料打包带捆扎树干做记号,做到防治一株不漏。

2、找雨后的晴天施药,白蚁都是在被害株的根颈附近的土壤中筑巢活动,挖开表土5-10cm就能看到白蚁活动,挖成一个环沟,沟宽度20-30cm,撒施呋喃丹颗粒剂5-10克/株,然后表土回填,将呋喃丹埋在表土下。

3、将树干上的白蚁做的泥壳用工具全部破坏,让树干上的白蚁全都回到土壤中去。

4、如果土壤干燥,要先浇水,后撒药,以利于药剂有效成分在土壤中快速分散。

5、如果发现有成型的蚁巢,要进行破坏,单独施药后,就地埋入土中。

白蚁对香樟树危害极大,影响树杆营养的运输,影响其生长速度,有些植株甚至被白蚁啃噬至死。一但发生有白蚁侵蚀树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造成经济财产损失。

香樟虫害樟巢螟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樟巢螟对香樟的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新植香樟因叶面积小且叶片鲜嫩,成为受害重点。虫口密度高时,全树挂满虫巢,不见绿叶,枝条逐渐枯死,中小型香樟树严重受害时甚至整株枯死。现将其危害与及防治介绍如下。

樟巢螟危害症状

樟巢螟以幼虫取食树叶,大龄幼虫能将樟树叶片、嫩梢吃光,吐丝拉细枝在残叶作虫卷,单头或多头聚集一巢,躲在其中取食。随着虫龄增大,缀叶逐渐增多,形成鸟巢状虫巢,巢内有大量丝、虫粪和枝叶残渣。在虫口密度大时整个树冠不见绿叶,全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虫卷。受害香樟枝叶因失去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高温日灼时枝条逐渐枯萎死亡。

樟巢螟形态特征

樟巢螟又名樟丛螟、樟叶瘤丛螟,为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寄主植物有樟树、粟、山胡椒等。樟巢螟为完全变态昆虫,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变态。成虫体长8毫米至13毫米,头部淡黄褐色,触角黑褐色,雄蛾微毛状基节后方混合淡白的黑褐色鳞片。成虫夜间羽化,无趋光性,卵产于两张相叠的叶片之间。卵扁平圆形,直径0.6毫米至0.8毫米,乳白至浅红色,中央有不规则的红斑,卵壳有点状纹。卵粒不规则堆叠成卵块。幼虫5龄。初孵幼虫灰黑色,2龄后渐变棕色。老熟幼虫体长22毫米至30毫米,褐色。幼虫有趋光性,爬行灵活,有滞育现象。茧黄褐色,椭圆形,白色薄丝状,茧上常有泥土,蛹红褐色或深棕色,腹节有刻点,腹末有钩刺6根。

樟巢螟发生规律

香樟樟巢螟在江南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根部土内结茧越冬,次年春季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在香樟叶背边缘产下卵块,每块卵块有卵百粒左右。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初出现,危害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二代老熟幼虫于10月底陆续下树入土结茧越冬。秋季温度高的年份会发生三代幼虫,11月树上还有低龄幼虫发生。

幼虫白天很少活动,主要在傍晚和早晨活动、取食。3龄前取食量相对较小,四五龄进入暴食期。具群集性,每个虫巢中有数条至数十条虫不等。有假死性,受喷药等扰动后会出现受惊垂丝下落的现象,下落的幼虫会继续上树危害。香樟树连片种植的地段和失管地段樟巢螟往往发生多危害重。

樟巢螟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翻土灭虫樟巢螟老熟幼虫主要在落叶下和3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冬春在树冠下耕翻土壤,能减少越冬基数。

2.人工摘虫巢剪除带虫枝叶并集中烧毁,一般在7月上旬和9月中旬摘除一代和二代幼虫的虫巢。不能太迟,否则老熟幼虫落入土中会失去摘虫巢的意义。

3.做好修剪在香樟新梢生长期适当修剪,有利于减轻樟巢螟的发生,并提高香樟抗病虫能力。

药剂防治:

1.药剂灌根根据樟巢螟入土化蛹的习性,1月在香樟树根际30厘米半径内松土,利用低温冻死幼虫和蛹。3月下旬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可减少次年第一代成虫基数。

2.树干施药采用注干、涂药等方法在树干施药,药物进入树干木质部后能随水分传导到树叶,害虫取食后中毒而死。零星种植的树,树干高大、喷药困难的树,可使用此法。采用这种方法,药物极少进入大气等环境中,对害虫天敌和人、畜、桑蚕等安全性高。一般应在害虫初发期施药,尽可能选用具内吸传导性、持效期长的高效药种,害虫抗性较强的地方,宜优先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新型药剂(这些药采用树干施药方法,持效期一般可达30天左右,基本能控制整代樟巢螟的发生)。

对树干打洞注药时,洞的直径大,注药速度快,工效高,但洞口难愈合;洞的直径小,注药速度慢,工效低,但洞口愈合快,对树体影响小。最好在树干上按螺旋形斜向上多打几个小洞,这样对树体影响小,药液分布均匀。

在树干上涂药,涂药后扎薄膜保湿,同样有良好效果,工效比打洞注药快,对树体伤害小。有部分树在施用某些药剂后,施药部位树皮有增生现象,但一般对树体生长无影响。

3.喷雾施药喷雾施药防治,主要适用于集中栽植香樟的地段,特别是用作行道树的地段。樟巢螟发生期较长,幼虫发生不集中,因此在发生初期喷雾施药时,宜选用持效期长的农药品种,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有利于保护香樟的新生叶片。结巢以后,应选用击倒性强、杀虫速度快的菊酯类农药等。

无论第一代或第二代樟巢螟,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机是大量幼虫孵化开始摄食时(一旦吐丝做苞,防治效果很差)。时间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用灭幼脲2号40毫升加杀虫丹50克,兑水50公斤至60公斤,喷雾扑杀。

上述药剂并非胃毒或触伤作用,而是生物农药。幼虫一旦接触沾碰,并不马上死亡,而是改变它的生理机能,达到不能变态而导致死亡,减少成虫基数。此外,还可选用的农药有敌敌畏、敌百虫、毒死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杀螟松等有机磷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菊酯类农药均可用于香樟樟巢螟的防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茴香虫害防治 茴香凤蝶的治理办法


茴香凤蝶PapiliomachaonLinne

别名黄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Papilionidae)。为害茴香、当归、防风、积壳、芹菜和胡萝卜等。

为害幼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或仅剩叶柄。

形态特征成虫大型蝶类,体黄色,背部有黑纹纵贯。前翅基部黑色,散布黄色鳞粉。后翅亦有黄黑斑纹,后缘角有一赤褐色圆斑,周围排列着6个大小不等的蓝斑。卵淡黄色,球形。幼虫,初孵时为黑色,3龄后变绿色,头部有2条黑纹,胸背各节间黑色,每节背面还有短黑横纹,气孔黑色,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线上各有1个橙黄色斑。蛹、黄绿色或淡黄褐色,长形稍弯曲,头上有2个角状突起,胸背及胸侧也有一小突起。

生活习性1年发生2~3代,以蛹在寄主或附近灌木枝条上越冬。4月上、中旬羽化,成虫产卵于寄主叶面或嫩头上。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和嫩头,老熟后在寄主茎杆或附近其他植株上吐丝束腰化蛹。7~8月为害严重,10月以后幼虫化蛹越冬。

防治

1.幼虫发生初期可人工捕杀。

2.虫口量大,可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每隔7天防治1次,连续喷2~3次。

樟巢螟综合防治技术


樟巢螟是香樟树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着我市樟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樟巢螟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不少公路两侧、城镇绿化地带以及苗木生产基地的樟树均受到为害,严重地段樟树叶片全被吃光,树上挂满鸟窝状的虫包,严重影响环境绿化和苗木生产。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樟巢螟的防治,有效控制其发生和为害。

一、发生情况

樟巢螟又名樟叶瘤丛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在我市一年发生二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的浅土层中结茧越冬,次年5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成虫产卵于二、三张叶片缀合间隙内,每个卵块10140余粒,平均30粒左右。初孵化幼虫具有群集性,常将数张叶片缀合形成虫包,幼虫躲在虫包内啃食叶片,每个虫包中常有数条至几十条虫不等,7月下旬第一代老熟幼虫下地结茧化蛹。第二代成虫7、8月份羽化产卵,9月中旬为二代樟巢螟幼虫暴食期,10月份以后,老熟幼虫陆续在树冠下的浅土层中结茧越冬。

二、为害特点

樟巢螟有两个明显的为害高峰期,第一代为害高峰在7月份,第二代为害高峰在9、10月份,如果温度适宜,幼虫为害时间可持续到11月份。樟巢螟的发生与为害,连片、单一林相地段重于混生林地段,公路行道树重于街道行道树(城区街道树下老熟幼虫难以入土结茧化蛹),上一代发生重的地段重于上一代发生轻的地段(成虫迁移能力不强),第二代重于第一代。气候因素对樟巢螟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冬春温度偏高少雨、秋季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年份发生严重。

樟巢螟综合防治技术

三、防治方法

对樟巢螟的防治,应按照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采取以林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1、林业防治措施,做到地上防治与地下防治相结合。

林业防治是基础。樟巢螟在连片单生香樟林地段的为害重于混生林地段,在选择行道绿化树种时,应以香樟树与非樟科其他树种适当搭配。同时,由于樟巢螟老熟幼虫在每年10月以后入土结茧越冬,虫茧比较集中在树冠下或松土约1~3cm的浅土层中,一直到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所以通过冬季翻耕土壤,能有效地消灭越冬虫茧,压低发生基数。另外,樟巢螟在幼虫为害期集中在虫巢内,易于发现,便于人工摘除虫包,消灭包内幼虫。特别在樟、桑混栽地段、鱼虾池附近以及樟巢螟发生严重的地段,应提倡人工防除,将虫包剪下集中销毁,不仅能有效地减轻当代为害、降低下代虫口基数,而且避免药剂防治造成的污染和鱼虾蚕中毒事故。

2、防治时间上,做到治前与控后相结合。

我市樟巢螟为害以二代为主,虫包大量出现约在9月上中旬,即二代幼虫盛发暴食期。樟巢螟成虫喜在树龄35年、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的香樟上产卵,往往上一代幼虫虫包较多的地段,下一代发生量也大。因此,在防治时间上,应做到治前与控后相结合,第一代防治时间,在6月底7月初用好第一次药,上年发生严重的地方隔710天再用第二次药;第二代防治时间宜安排在8月底9月初,发生严重的地区或地段隔710天再用第二次药。

3、药剂防治上,做到化学药剂与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

对公共场所绿化地带樟巢螟的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应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无公害农药品种,同时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发生药害、中毒事故。常规农药可选用35%纵卷清500倍液、50%虫杀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脂1500倍液或上述药剂混合使用;特异性杀虫剂可用25%灭幼脲SC1000倍液;生物农药可用1.1%绿浪EC1000倍液等配方。

马兜铃虫害防治 马兜铃凤蝶的治理办法


马兜铃凤蝶SericinustelamonDonovan.

别名丝带凤蝶,软尾蝶,白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papilionidae)

分布为害马兜铃凤蝶在我国分布较广,为单食性害虫。马兜铃凤蝶主要为害马兜铃,此外也能为害薯芋。

形态特征

成虫:中型蝶类,体长20~23mm,翅展50~60mm,雄虫稍小。体黑色、触角短,复眼附近及胸侧有红色毛,腹部腹面有一红线及黄白斑纹。成虫有春夏型之分,夏型比春型大,夏型的后翅尾状突起细长,春型的尾状突起粗短。雄成虫翅淡黄白色,前翅中室中央、横脉上、翅顶角及各翅室有黑色斑纹;后翅从前缘到臀角有弧形黑斑,臀角附近有红色区及蓝色斑纹。雌成虫翅黑色,并有断续黄色斑带,形成了黄黑相间的斑纹。前翅中室附近有1个W形的黄斑。后翅从前缘到臀角有弧形的黄色斑带及蓝色斑纹,外缘有5个黄色月牙斑。

卵:圆球形,直径0.75mm左右c初产乳白色,渐变黄白色,孵化前呈黑色,有珠光。常30~50粒于寄主茎叶或幼果上。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mm,体黑色、有白色次生毛,胴部每节有4个橘黄色的圆锥状突起,其上生有毛,前胸前侧1对特别长,呈触角状。

蛹:体长20mm左右,圆柱形,黄褐色至灰褐色,体上布有黑色斑点,腹部背面及侧面长有短而粗的刺突。腹部背面第5、6节两对各呈双刺突。腹部末端长有20-30个臀棘。

生活习性马兜铃凤蝶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3~4代,以蛹在枯叶、土缝或表土中越冬。3月底~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该代成虫发生不整齐,时间可达1个多月。故往往造成以后代次的世代重叠现象。第1、2、3代成虫发生期分别为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若越冬代成虫发生迟,则以后世代成虫发生期相应推迟。一般年份以6~8月份第2~4代幼虫为害最重。9月下旬~10月上旬以第4代蛹开始越冬。马兜铃凤蝶成虫晴天的日间活动频繁,早晚及阴雨天栖息在杂草丛中及马兜铃的藤叶上。成虫多白天羽化,早晨露水未干时交尾盛,此时成虫活动性小,易捕捉。成虫产卵于马兜铃的叶片、嫩茎和幼果上,各代卵分布有一定差异。成虫需取食花蜜作为补充营养。

幼虫共5龄。3龄前有群集为害习性;3龄后分散为害,食量猛增,为害严重。发生量大时还有群集迁移为害习性。高龄幼虫有向高处爬的习性,尤其高龄幼虫化蛹前夕,总是爬到植株顶部或篱笆顶部吐丝作茧化蛹。幼虫还具假死习性,一遇惊扰,臭Y腺立即分泌臭味,幼虫卷曲滚落地面。

防治

1.秋后马兜铃果实采收后,将残株、落叶杂草淸理干净、集中烧毁,可消灭大量越冬蛹。

2.在幼虫3龄前用药剂防治,尤其狠抓1代幼虫。可用50%DDVP乳剂1000倍液或50%磷胺乳剂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或50%马拉松1000倍液喷雾。

3.利用其天敌姬蜂、七星瓢虫、蜘蛛和螳螂来消灭马兜铃凤蝶的卵、幼虫和蛹。

4.春夏季人工捕杀成虫或人工摘卵。

绒毛樟Cinnamomum


    中文学名樟属拉丁文名Cinnamomum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樟目(Laurales)科樟科(Lauraceae)属樟属(Cinnamomum)分布区域产于热带亚热带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岛屿

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互生、花小或中等大,两性,稀为杂性,腋生或近顶生(圆锥花序),花被筒短,近等大,花柱与子房等长,果肉质。约25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澳大利亚至太平洋岛屿和热带美洲。我国约有46种,主产南方各省区,种数最多是云南,其次是广东和四川。其中肉桂、柴桂、华南桂、川桂是著名药材。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树皮、小枝和叶极芳香。芽裸露或具鳞片,具鳞片时鳞片明显或不明显,覆瓦状排列。

叶互生、近对生或对生,有时聚生于枝顶,革质,离基三出脉或三出脉,亦有羽状脉。花小或中等大,黄色或白色,两性,稀为杂性,组成腋生或近顶生、顶生的圆锥花序,由(1)3至多花的聚伞花序所组成。

花被筒短,杯状或钟状,花被裂片6,近等大,花后完全脱落,或上部脱落而下部留存在花被筒的边缘上,极稀宿存。能育雄蕊9,稀较少或较多,排列成三轮,第一、二轮花丝无腺体,第三轮花丝近基部有一对具柄或无柄的腺体,花药4室,稀第三轮为2室,第一、二轮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花药药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心形或箭头形,具短柄。花柱与子房等长,纤细,柱头头状或盘状,有时具三圆裂。

果肉质,有果托;果托杯状、钟状或圆锥状,截平或边缘波状,或有不规则小齿,有时有由花被片基部形成的平头裂片6枚。

分布情况

约250种,产于热带亚热带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岛屿。我国约有46种和1变型,主产南方各省区,北达陕西及甘肃南部。种数最多是云南,其次是广东和四川。

下级分类

粗脉桂CinnamomumvalidinerveHance樟组Sect.Camphora(Trew)Meissn.肉桂组Sect.Cinnamomum

代表植物

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略被绢状毛。枝条圆柱形,淡褐色,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软骨质,有时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具离基三出脉,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中脉两面明显,上部每边有侧脉1-3-5(7)条.基生侧脉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窝内常被柔毛;叶柄纤细,长2-3厘米,腹凹背凸,无毛。圆锥花序腋生,长3.5-7厘米,具梗,总梗长2.5-4.5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花绿白或带黄色,长约3毫米;花梗长1-2毫米,无毛。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能育雄蕊9,长约2毫米,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形,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子房球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状,长约5毫米,顶端截平,宽达4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具纵向沟纹。花期4-5月,果期8-11月。

化学成分

樟属植物富含挥发油,普遍具有芳香健胃作用,此外尚含鞣质、生物碱、木脂素、有机酸等其他化学成分。日本学着研究发现,除挥发油外,肉桂主要含有特征性瑞诺烷类(Ryanoids)二萜、鞣质及其类似物、芳香性化合物及多糖等成分。

主要价值

其中肉桂C.cassiaPresl,锡兰肉桂C.zeylanicumBl.,柴桂C.tamala(Buch.-Ham.)NeesetEberm,华南桂C.austrense.H.T.Chang,及川桂C.wilsoniiGamble等为著名的药材,樟C.camphora(L.)Presl及黄樟C.porrectum.(Roxb.)Kosterm.可提取樟脑和樟油,为化工及医药上的重要原料,其他种类的木材亦很有价值,银木C.septentrionaleHand.-Mazz.木材黄褐,纹理直,可制樟木箱及建筑用材,其根材尤为美丽,供作美术品,樟木尤负盛名。亦可作为景观植物栽培。

香樟的樟个木虱虫害防治


香樟为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植物,其树姿优美,经济价值高,是一种良好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但近年来樟个木虱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对香樟树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应当积极进行防治。

樟个木虱又名香樟树木虱、香樟木虱、樟叶木虱、樟叶个木虱,属同翅目、个木虱科。在江苏地区,樟个木虱1年发生2代,偶尔也会发生3代。

樟个木虱以2龄的若虫在叶背处进行越冬。正常情况下,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代樟个木虱就会羽化。羽化后的成虫大多会群集在嫩梢或嫩叶上面产卵,卵期4至7天。第1代樟个木虱始发于3月下旬,该虫的羽化高峰期在6月份。第2代樟个木虱始发于5月下旬,且大部分会以该代若虫形式越冬。偶发的第3代始发于7月上旬,以该代若虫形式越冬。两代若虫的孵化盛期分别在4月中下旬和6月上旬。

初孵的樟个木虱若虫会爬行至叶片背面的合适部位,固定下来,靠吸食植物汁液为活,常常造成被害香樟叶片上面出现黄绿色、椭圆形小突起。另外,伴随着虫龄增大,叶片正面褪绿的小斑还会进一步增大、隆起,并呈现出或黄绿色、或淡紫红色、或紫红色的虫瘿。当单叶虫害的寄生率较高时,樟个木虱会使香樟树叶片上面形成连片的紫红色斑,严重的还会造成新梢扭曲、不能正常萌叶,进而影响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促使叶片提早脱落。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不引进、不种植带虫植株,发现虫株应及时处理,避免扩大为害。同时还应当注意保护和利用好蚜虫跳小蜂、黄斑盘瓢虫等天敌。

2.对部分栽植过密的植物进行整形疏枝,以加强植株的通风和透光。

3.药剂防治:施药时,喷施药液的重点部位应是树木叶片背面,而施药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虫瘿形成以前和若虫孵化期。

可选用的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啶虫脒8000倍液,1.2%烟参碱1000倍液,或1%杀虫素2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上述药剂可以任选其中一种,另外还应当视虫情,间隔10天至15天,再次喷洒药剂。一般喷施1至2次药剂,就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樟树被白蚁危害的防治方法


香樟树如果从树根处开始,有黄褐色小虫取食的痕迹,一直从树根处蔓延到了树干处,长的有七八米,短的也有一两米。这些痕迹,叫蚁路!

随着气温上升,白蚁也活跃起来,眼下正是白蚁纷飞的季节,最近这段时间是灭白蚁的高峰期,与气温上升有关,温度高,白蚁活动就频繁。

樟树被白蚁危害的防治方法

香樟白蚁防治方法:

1、首先全部仔细查找受害植株,进行登记,再用塑料打包带捆扎树干做记号,做到防治一株不漏。

2、找雨后的晴天施药,白蚁都是在被害株的根颈附近的土壤中筑巢活动,挖开表土5-10cm就能看到白蚁活动,挖成一个环沟,沟宽度20-30cm,撒施呋喃丹颗粒剂5-10克/株,然后表土回填,将呋喃丹埋在表土下。

3、将树干上的白蚁做的泥壳用工具全部破坏,让树干上的白蚁全都回到土壤中去。

4、如果土壤干燥,要先浇水,后撒药,以利于药剂有效成分在土壤中快速分散。

5、如果发现有成型的蚁巢,要进行破坏,单独施药后,就地埋入土中。

白蚁对香樟树危害极大,影响树杆营养的运输,影响其生长速度,有些植株甚至被白蚁啃噬至死。一但发生有白蚁侵蚀树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造成经济财产损失。

庭院植物樟树病虫害的防治


一、白粉病:此病多发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嫩叶背面主脉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

防治方法:

1、苗圃要经常注意环境卫生,适当疏苗;或发现少数病株时立即拔除或烧毁。

2、发生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喷射一次,连续三、四次。

二、黑斑病

樟树种子发芽出苗后长出14片叶时,容易发生此病。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

防治方法播种时做好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工作。在发病时,先拔除烧毁病苗,并用0.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射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三、樟叶蜂

一年中发生代数多,为害期长,1年生苗受害严重死导致枯死,造林后树木树冠上部嫩叶常被吃光,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

防治方法: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加清水75100公斤制成药液喷射苗木,或用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

四、樟梢卷叶蛾

一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枝梢,影响樟树高生长,致使干形弯曲。

防治方法:

1、3月樟树新梢抽出后,第一代幼虫孵化时用90%敌百虫、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000倍液进行喷射,每隔5天一次,连续二、三次,能杀死幼虫。如果幼虫已蛀入新梢,也可喷洒40%乐果乳剂200300倍液。

2、苗圃或小面积林地,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蛹。

五、樟果螟

一般为害樟树幼苗和20年生以下幼树。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第二代幼虫在89月为害,幼虫成群集结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残叶卷成球状,包扎顶芽,以至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幼虫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敌百虫400050000倍液进行喷射,即可杀死。

2、如果幼虫已结成网巢,最好将其栽掉烧毁。

六、樟天牛

1、成虫产卵期(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用铅丝刷刷产卵疤痕,刺卵或初孵幼虫。

2、用人工剪除被害枝,后由排泄孔注入敌敌畏等药剂,将其中幼虫杀死。

《樟树樟青凤蝶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关于樟树的植物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