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白灵菇种植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首先制作菌种,配料,装罐,灭菌等全程保持无菌操作规程。接着开始菌袋制作,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石灰、石膏按一定比例配制,就可以开始发酵了,发酵好后要彻底灭菌。接下来是接种,速度要快,快速打开快速封口。接种完后约18-20天后,将菌袋移至低温处,加大通风,结合喷水对它进行刺激,促进菇蕾形成。

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蘑菇有香菇、白蘑菇、金针菇、杏鲍菇、等等,但是白灵菇很多人对它都比较陌生,其实白灵菇是当今最佳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深受消费者喜爱。下面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它的一些栽培技术。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现在大多数种植户采用液体菌种来生产白灵菇,这样下来可以更大程度上节省生产成本,缩短养菌时间。由于液体菌种中菌丝片断多,萌发点多,分散度大,可大大的提高头潮菇的产量,从而为种植户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白灵菇种植技术

一、发酵罐液体菌种的制备

1、熬汁:先把200克的土豆清洗干净,先去皮,然后再去芽切片,再取白灵菇的菇根适量,与大约50克的麦麸,一并放入不锈钢锅中用大火烧开后,再转为小火熬煮至熟后,捞出土豆片,过筛取汁。

2、配料:熬好的汁过筛完毕后,再将葡萄糖约20克左右,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毫克溶入熬好的汁中,配成培养基,稍加搅动保证能充分搅匀,。

3、装罐:把培养基混匀后,舀入或注入发酵罐内。罐内一定要装好并盖上上盖,密闭罐体,加热40分钟,温度要一直维持在121℃,进行培养基灭菌。在灭菌的时候,应该开通管线和阀门,让培养基内所有气体和液体只要经过的部位,就能完全灭菌,以防止制种后期杂菌感染。

4、接种培养:灭菌结束后,待它自然降温或者用冷水冷却或至培养温度,然后按无菌操作规程,用火焰消毒进行接种。接种完毕后,严格控制在26~28℃的条件下培养。待48~72小时后,培养液的颜色由深变浅,菌液中菌球与液体混为一体时,即可用于接种。

二、菌袋的制作与培养

1、栽培料的配制:棉籽壳100千克、麸皮5千克、玉米粉5千克、石灰3千克、石膏2千克。

2、堆制发酵:准备大约300千克左右的堆制发酵用料,堆一个高1.3米左右,宽1.5米左右的堆。堆的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堆的太小不易升温,会导致发酵不透;堆的太大会导致中间缺氧,而且不便翻堆。发酵料拌水湿度百分之60%左右,并加石灰2%,使pH值为8~8.5。建好堆后需要打孔通气,孔距为30厘米,堆上方打1排,侧面打2~3排。当料堆温度达55℃左右的时候,一直要保持恒温48小时后,再进行第1次翻堆。当料堆温度达60~70℃时,每隔1天就要翻堆1次,并充分换位。约一周后,待料变成了均匀棕褐色、而且质地均匀、富有弹性、料味纯正、料表面有较多的放线菌时,证明料已经发酵成功,就可以散堆降温。

3、装袋灭菌:发酵好的料必须在测试的时候pH达到7.5~8.5,含水量达到60%才可装袋。还要将装好的料彻底灭菌,在高压下灭菌2~3小时,或在常压下灭菌14~16小时。

4、接种培养:灭好菌的菌袋冷差不多却到30℃时,就可以移入接种室内接种了,必须要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接种量40毫升/袋,以能覆盖菌袋表面为宜。液体菌种接种速度快,建议安排4个人配合接种最佳,这样才能做到快打口盖,快接种,快封口盖。

5、接种后,首先把环境温度控制在26~28℃,少通风或不通风,尽量不要让菌袋移动。1周后翻垛检查有没有杂菌污染,发现有杂菌污染后,将有杂菌的清理出去。大概18~20天后,差不多菌丝可以满袋,较固体菌种能缩短8~10天。待菌丝发满后,将菌袋移至低温处,或者对出菇棚进行白天盖草帘,晚上揭草帘的反向操作,并加大通风,低温结合喷水对它进行刺激,促进菇蕾形成。

白灵菇如何预防害虫

1、建议改善棚内的通风条件。

2、避开极端高温和低温,棚内温度最好维持在24℃-4℃。

3、菇棚内要保持适当湿度、通气条件,尽量减少菇房昼夜温差,湿度尽量不要低于70%。

4、必须保持发菌场所内的卫生清洁、还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当菌袋点片发生绿霉时,用5%浓度的石灰清液注射霉菌斑及周围培养料,以此来抑制绿霉菌生长。

5、需要严格控制空气湿度,湿度最好不要超过90%,注意水滴不能与菇体直接接触。还要保持适当通风。

6、在通风口处张悬挂防虫网防菇蚊成虫飞入,或者悬挂黄板挂诱杀菇蚊。

白灵菇既可以食用,还具有药用价值,白灵菇的肉质鲜嫩,营养价值极其丰富,能调节人体生理平衡的作用,是目前具有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开发前途非常广阔,相信大家通过上文已经了解到了种植白灵菇的一些技术,希望此文能给种植户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小编推荐

液体菌种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关于其中增产的栽培技术如下。

采用液体菌种生产白灵菇,可以大大节省生产成本,缩短养菌时间。由于液体菌种中菌丝片断多,萌发点多,分散度大,可使头潮菇形成很高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1)发酵罐液体菌种的制备

①熬汁:先将洗好的土豆去皮去芽切片200克,菇根适量,麦麸50克,一并放入不锈钢锅,用大火烧开,转为小火熬煮,煮熟后,捞出土豆片,过筛取汁。

②配料:熬汁过筛完毕,加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o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毫克,溶入熬汁中,稍加搅动,以利于混匀。

③装罐:配好辅料的培养基混匀后,舀入或注入发酵罐内。然后装好上盖,密闭罐体,检查仪表,加热至121℃,并维持40分钟,进行培养基灭菌。灭菌时,应开通管线和阀门,对所有气体和液体经过的部位,进行全方位的完全灭菌,以防止制种后期杂菌感染。

④接种培养:灭菌结束后,用冷水冷却或自然降温至培养温度,然后按无菌操作规程,用火焰消毒进行接种。接种完毕,26~28℃条件下培养。48~72小时后,待培养至培养液颜色由深变浅,菌液中菌球既不下沉也不上浮,与液体混为一体时,即可用于接种。

(2)菌袋的制作与培养

①栽培料的配制:棉籽壳100千克、玉米粉5千克、麸皮5千克、石灰3千克、石膏2千克。

②堆制发酵:堆制发酵的用料最好在300千克左右,堆高1.2~1.4米,宽1.1~1.5米,长度不限。堆太小不易升温,发酵不透;堆太大中间缺氧,而且不便翻堆。发酵料拌水湿度60%~65%,并加石灰2%,使pH值为8~8.5。建好堆后打孔通气,孔距为30厘米,堆上方打1排,侧面打2~3排。当料堆温度达55℃左右并保持48小时后,进行第1次翻堆。当料堆温度达60~70℃时,每隔1天翻堆1次,并充分换位。约一周后待料为均匀棕褐色、质地均匀、富有弹性、料味纯正、料表面有较多的放线菌时,说明料发酵成功,散堆降温。

③装袋灭菌:发酵好的料,测试pH=7.5~8.5,含水量60%可装袋。将装好的料在高压下灭菌2~3小时,或在常压下灭菌14~16小时,注意灭菌要彻底。

④接种培养:灭好菌的菌袋冷却到30℃时,移入接种室内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接种量40毫升/袋,以能覆盖菌袋表面为宜。液体菌种接种速度快,一般接900~1000袋/(人8小时)。4人配组接种最佳,要做到快打口盖,快接种,快封口盖。

接种后先控制环境温度在26~28℃,少通风或不通风,尽量不搬动菌袋。目的是使菌丝尽快渡过其迟缓期,早萌发,早定植。1周后翻垛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将有杂菌的清理出去。约培养18~20天菌丝满袋,较固体菌种缩短8~10天。

待菌丝发满后,将菌袋移至低温处或对出菇棚进行反向操作,白天盖草帘,晚上揭草帘,并加大通风,进行低温刺激,结合喷水促进菇蕾形成。

(3)出菇管理

优质白灵菇的市场标准是:无柄或短柄,手掌状。如果日光温室内通风不良,白灵菇子实体可长成倒马蹄形,柄粗长而菌盖小。在白灵菇的生产中应协调好温度、湿度和通风。

白灵菇对温度较敏感,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温度应保持在8~16℃。温度过低子实体发育缓慢,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虽快,但菌盖薄,商品价值较低。如果袋温超过25℃后,原基有可能死亡。

白灵菇出菇阶段湿度保持在80%~90%,不要在菇体上喷水。同时防止菌袋或塑料布上的水珠滴在菇体上,以免形成污斑。

通风可降低温室内C02的浓度,促进菌盖的正常发育。生产上要求后墙通风口的位置尽量低些,同时将大棚前边的塑料布掀起10~30厘米,使温室大棚前后形成空气对流。若遇到大风天气,可及时关闭通风口及放下大棚前边已掀开的塑料布。

当原基长至玉米粒大小时要及时疏蕾。疏蕾需要大量人工,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错过最佳疏蕾时间。疏蕾原则如下:a.每个菌袋只留一个幼菇;b.留大菌蕾,去掉小菌蕾;c.留健壮蕾,去掉生长势较弱的菌蕾;d.留菌盖大的菌蕾,去掉柄长的菌蕾;e.留无斑点、无伤痕的菌蕾;f.留直接在料面上长出的菌蕾,去掉在菌种块上形成的菌蕾。

(4)病虫害防治

①小盖长柄:白灵菇菌柄细长、菌盖过小,是由于菇棚内气温较高、通风不良致使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故建议改善棚内的通风条件。

②死菇:白灵菇幼菇开袋后表现为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在敞口前温湿度变化过大,导致幼菇不适应而发生此情况,所以需避开极端高温和低温(棚温24℃、4℃)。

③龟裂:可发生在菌盖和菌柄上,影响白灵菇产量和外观。当菇棚内湿度低于70%、温差过大、通风过猛时,易龟裂。因此,要保持适当湿度、通气条件,尽量减少菇房昼夜温差,避免该情况发生。

④绿霉病:保持发菌场所清洁、卫生、通风良好,菌袋点片发生绿霉时,可用5%石灰清液注射霉菌斑及周围培养料,抑制绿霉菌生长。

⑤细菌性腐烂病: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不超过90%),保持适当通风,注意水滴不与菇体直接接触。

⑥菇蚊:菇棚场所通风口处张挂60目防虫网,以防菇蚊成虫飞入,也可在菇棚内悬挂黄板诱杀。

白灵菇高产技术之培养料的营养配比


新兴菇类---白灵菇如何高产?经过近几年实践发现白灵菇产量同培养料的营养配比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有机白灵菇培养料营养配比。

培养料中加入的营养成分应该以有机营养为主、无机营养为辅,这有助于增强有机白灵菇的出菇后劲。有机营养成分一般以麸皮、玉米面、米糠等为主,一般占20%~30%,加入量不可过大。有机营养含量过大,弊病之一是污染率大大提高,弊病之二是影响培养料的透气性,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延迟出菇。

在这里需强调一点,有机白灵菇产量的增加,除了要提高培养料的营养含量外,还要保证培养料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当前常规的棉子壳一般情况下棉绒都比较短,而棉绒短的棉子壳吸水能力弱,利用这种原料栽培有机白灵菇,在出菇期间,子实体就得不到充分的水分供应,这样子实体的商品性和规格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保持很高的产量了。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培养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棉子壳里面加入30%~50%吸水能力强的原料如棉子绒、玉米心等,这样既增强了培养料的吸水能力,又节约了成本,可谓一举两得。栽培白灵菇,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应在60%~65%,具体来说,在培养料发酵前可将料水比控制在1∶1.5至1∶1.6,在接种前可将料水比控制在1∶1.3左右。

实践证明,在培养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能促进有机白灵菇菌丝的快速生长,石灰的加入量可控制在2%~5%,这样在培养料发酵完成后,pH值一般可维持在8~9。不加入石灰也可以,但菌丝的生长会变得缓慢,对出菇季节的合理安排会造成较大影响。

总之,培养料的合理配比是一个很灵活的问题,应根据当地资源,科学地调整,尽量将有机白灵菇的产量及商品性提高到满意的水平。

白灵菇的种植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斤?


白灵菇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十大珍稀食用菌之一,我国野生白灵菇仅产于新疆木垒、青河、托里、塔城、阿勒泰等地区且产量逐年下降。目前白灵菇栽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那么白灵菇的种植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斤?

一、白灵菇的种植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目前白灵菇的主栽品种是中农1号和ACCC50869(606),这两个品种特性不同,栽培管理的技术方法有不同。

(1)中农1号:

菇质软,菌丝耐高温能力上34~35℃超过5天,或超过35℃,菌袋内会形成高温抑制线。出菇周期上,从接种栽培袋到出菇110天左右。畸形率一般在5%~10%,出菇温度10~18℃,出菇湿度85%~95%,氧气需求量高,需要加大通风。

(2)ACCC50869:

菇质硬,耐温能力上,33~34℃超过4天,或超过35℃,菌袋内会形成高温抑制线。出菇周期从接种栽培袋到出菇120天左右。畸形一般在5%~15%,出菇温度8~12℃,出菇湿度80%~90%,一般常规通风管理即可。

2、栽培场地

栽培场地要求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远离禽畜养殖场、垃圾场或焚化场、化工厂、纸厂等污染源。生产用水可用自来水、泉水、湖水、井水、山水等,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生产场地环境维护,及时清理,特别是废弃菌棒、污染菌棒、菇品下脚料等不能随意丢弃在菇棚(房)周围。并且,生产区禁止放养禽畜动物。

3、栽培季节

白灵菇是低温型食用菌,华北地区一般在8月中旬接种栽培袋,10月上旬长满菌袋,11月上旬搔菌,12月上旬出菇,元旦前采收,如果管理得当,翌年2月出第二潮子实体。华东长江流域以南省区,宜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接种。南方高海拔山区和北方严寒地区可适当提前。

4、栽培原料与配方

白灵菇栽培通常以棉籽壳为主料,近年棉籽壳价格上升,玉米芯、棉柴、花生壳均可替代棉籽壳,产量不受影响。麦麸、玉米粉、石灰等为生产中辅料,所有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无结块。建议使用配方为:

(1)配方一:棉籽壳62%,木屑20%,麦麸12%,玉米粉5%,石灰粉1%。

(2)配方二:棉籽壳80%,麦麸15%,玉米粉4%,石灰粉1%。

(3)配方三:木屑60%,玉米芯20%,麦麸16%,玉米粉3%,石灰1%。

(4)配方四:棉籽壳40%、棉柴或花生壳40%、麸皮15%、玉米粉2%、石灰2%、石膏1%。

5、拌料、装袋及灭菌

(1)拌料:根据当地原料情况,选择上述配方之一配料,加水充分拌匀,料(风干料)与水比为1:1.2~1.3。

(2)装袋:拌料后采用塑料袋(规格为17厘米38厘米)装料,每袋装原料650克(干重)。装料要均匀、一致,不可松紧不一,松处易使菌丝断裂,紧处则通透性不好,易导致发菌不均匀,出菇不整齐,不易统一管理。建议生产中使用装袋机装袋,并由专人进行操作,以便掌握松紧度。利用装袋机装袋的另一优势是工效较高,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作业,以便尽快进入灭菌工序,防止培养料酸败,耽误生产,造成浪费。

(3)灭菌:灭菌操作最好专业化集中灭菌,根据生产基地的大小,适当配置不同规模的专业装袋、灭菌生产线。灭菌生产线所需要设备有:拌料机、装袋机、蒸汽锅炉、灭菌容器以及铲车、叉车、工具车等。每天每锅灭菌量2~3万袋,大型灭菌场一般配备3~5个灭菌柜。这种灭菌方式,不仅保证灭菌效果,而且节约劳动力和能源,克服分散灭菌设备简陋或技术不到位等问题。

6、接种

菌棒灭菌后冷却到30℃以下后,尽快接种。根据接种规模的大小可以选择接种箱或接种帐接种。基础条件好的生产基地可采用净化接种室接种,并配备合适的接种机。栽培种可采用枝条种、麦粒种、棉籽壳种或液体种。

7、发菌和后熟期管理

发菌过程中,菌袋摆放高度4~6层,最适温度23~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保持通风,每隔10~15天进行翻堆检查。8月中旬到9月中旬气温较高,要注意控制菇棚内温度,尽量不要超过33℃,防止烧菌。白灵菇的发菌期大约为40天左右,即10月上旬长满菌袋。

白灵菇菌丝刚长满时,菌袋松软,菌丝稀疏,不能立即出菇,必须继续培养40~50天,达到菌袋坚实,菌丝浓白,才能搔菌诱导出菇,这个过程称为菌丝后熟。

8、出菇管理

(1)原基发生期:主要工作是通过搔菌,以及温、湿度管理,促进原基发生。搔菌后,18~20℃恒温培养3~5天后,使菌丝恢复生长,然后进行催蕾处理。

(2)子实体发育期:主要工作是疏蕾并加强环境管理,促进幼菇正常生长。

(3)子实体成熟期:菇房温度控制在8~12℃,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不宜过湿;加强通风换气,保持散射光照,使其菇体肥厚,色泽洁白。

(4)子实体采收期:成熟白灵菇菌盖平展,表面有光泽,中间平肿或下凹,菌褶清晰舒展。过熟时,菌盖边缘上翘。当白灵菇的菌盖尚保持内卷,应及时采收。

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进行养菌管理,为第二潮菇做准备。温度12~18℃,湿度60%左右,1个月后,可进行催蕾和出菇管理。

二、白灵菇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斤?

白灵菇的市场价格因地而已,通常为8~12元左右一斤。市场较好时可以卖到25元/斤左右。

白灵菇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占平菇的20%,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和防治妇科阴道肿瘤等功效。同时,白灵菇含有真菌多糖和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及多种矿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草菇种植技术之高产栽培技术


蔬菜种植大棚在夏季的命运就是被闲置,那么有什么可以利用闲置的大棚创造出经济价值呢?那就是夏季开展草菇种植。夏季草菇高产种植技术如下:

一、合理安排生产季节

草菇是高温型食用菌。为了使草菇在播种后能正常发菌出菇,栽培季节应选择在日平均温度25℃以上进行。这样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有塑料大棚的可提前到5月中旬播种,有温室菇房的则可一年四季栽培。

二、选择有利栽培场所

草菇室内外均可栽培,但以室外栽培更为有利。在室外栽培时,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农田,如前期作物为油菜、西瓜等地作为栽培场所最为适宜。生荒田的产量远不如熟肥地高。栽培前应清除杂草,开通厢围沟,做到涝时能排,旱时能灌。

三、严格选用、处理培养料

无论选用哪种原料,均应干燥无霉变,并在生产前曝洒2―3天。新收获的稻草要彻底干燥,否则易烂料而失败。播种前用5%石灰水预湿拌料,pH值达到12以上,再建堆发酵4―5天,培养料基质含水量达到65―70%。

四、选用优良菌种

如增大播种量,在生产中菌种的遗传基因至关重要。选用优质高产菌种能明显提高产量。如广东的V23、V5、V17等优质菌株。

五、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

采用巴土消毒,袋栽发菌,然后脱袋的塑料小拱棚或塑料大拱棚内覆土出菇的两段栽培法能明显提高产量。此法一是可使稻秆类原料能装紧压实,原料紧密相连,有利发菌,避免了因原料松散在采菇时常牵动草料损伤菌丝及小菇蕾而死菇的弊端;二是发菌阶段可从码堆层数增减去调节料温平衡,促进菌丝正常生长;三是通过覆土,改善了出菇场内的小气候环境和物理结构,使草菇子实体从原基形成到生长发育始终处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中,少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有利于提高产量;四是覆土后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特别是通过土层含水量的渗透与输送满足草菇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从而达到优质高产之目的。

草菇覆土时袋应平放,袋间相距5―10厘米,空隙填土,表层土原1.5―2.0厘米。覆土后应一次淋足水分,使料内菌丝能充分利用土层水分供菇生长。水分管理中,一是切忌在实体形成时补水;二是切忌直接补充自来水或地下水,避免造成大的温差而成批死菇。

薄荷高产种植栽培技术


【常见问题】薄荷高产种植栽培技术

【专家解答】

一、育苗

l、根茎繁殖。培育种根于4月下旬或8月下旬进行。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按株行距2010cm种植。在初冬收割地上茎叶后,根茎留在原地作为种株。

2、分株繁殖。薄荷幼苗高15cm左右,应间苗、补苗。利用间出的幼苗分株移栽。

3、扦插繁殖。5-6月份,将地上茎枝切成10cm长的插条,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73cm进行扦插育苗,待生根、发芽后移植到大田培育。

二、移栽

1、薄荷在第二年早春尚未萌发之前移栽,早栽早发芽,生长期长,产量高。栽时挖起根茎,选择粗壮、节间短、无病害的根茎作种根,截成7-10cm长的小段,然后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cm,开l0cm深的沟。将种根按10cm株距斜摆在沟内盖细土、踩实、浇水。

2、摘心打顶,5月份当植株旺盛生长时,要及时摘去顶芽,促进侧枝茎叶生长,有利增产。

三、头刀期管理(出苗到第一次收割)

1、查苗补栽。田间基本全苗后,应及时查苗,对缺苗或苗稀的点、片要进行补栽。

2、中耕除草。全苗后,行间中耕除草,株间人工除草,以保墒、增(地)温、消灭杂草、促苗生长。封行前中耕除草2-3次。收割前拔净田间杂草,以防其它杂草的气味影响薄荷油的质量。

3、适时追肥。在苗高10-15cm时开沟追肥,每亩施尿素l0kg,封行后亩喷施5ml喷施宝+磷酸二氢钾150g+尿素150g两次。

4、科学浇水。薄荷前中期需水较多,特别是生长初期,根系尚未形成,需水较多,一般15天左右浇一水,从出苗到收割要浇4-5次水。封行后应适量轻浇,以免茎叶疯长,发生倒伏,造成下部叶片脱落,降低产量。收割前20-25天停水。收割时以地面发白为宜。

5、病害防治。薄荷主要病害是黑胫病,发生于苗期,症状是茎基部收缩凹陷,变黑、腐烂,植株倒伏、枯萎。防治上可在发病期间亩用70%的百菌清或40%多菌灵100-150g,兑水喷洒。

①薄荷锈病,5-7月易发,用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叶片喷雾。

②斑枯病,5-10月发生,发病初期喷施65%的代森锌500倍液,每周一次即可控制。

6、虫害防治。薄荷主要害虫有造桥虫,危害期在6月中旬左右、8月下旬左右。一般虫口密度达10头/m2,每亩可用敌杀死15-20ml,喷洒1-2次,或用80%敌敌畏1000倍喷洒。

7、适时收割。7月初,当薄荷主茎10-30%花蕾盛开时,开始收割。收割时要齐地将上部茎叶割下,割下的薄荷立即摊开晾晒,不能积压,以免发酵。薄荷收割过早会降低出油率,收割过晚,薄荷里呋喃含量增加,影响油的品质。晒蔫的薄荷及时扎捆,代蒸馏炼油用。

四、二刀期管理(第一次收割后到第二次收割前)

1、二刀期薄荷生长期较短,头刀收割后要及时抓紧时间清扫落叶,供蒸馏炼油用。要尽快锄去地面的残茬、杂草和匍匐茎(一般锄深2-3cm),促使--TJ苗的幼芽从根茎上出苗。

2、锄残茬后要立即浇水,促使二刀苗早发、快长,延长生长时间,增加产量。二刀期浇水3-4次,苗高10-15cm时,亩撒(沟)施尿素l0kg,叶面追肥1-2次,收割前拔大草1-2次,做到收割前田间无杂草。

五、收获

1、收割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2、晒到7-8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至全干。以身干满叶,叶色深绿,茎紫棕色或淡绿色,香气浓郁者为佳。

【小编总结】

薄荷是一种常见的芳香作物,常生长于山野湿地旁,除了可以晒干后食用入药外,也可采摘新鲜的作为鲜菜食用。第一农经小编在本文中给您介绍了薄荷高产种植栽培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白灵菇种植技术》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