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类植物全年养护措施。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 Munro》,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糯竹拉丁文名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 Munro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纲 目莎草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梨竹族属空竹属种糯竹分布区域产中国云南。

糯竹(学名:CephalostachyumpergracileMunro)又叫香糯竹、糯米香竹、香竹、糯米饭竹。竿直立,高可达12米,直径可达7.5厘米,梢头下垂或稍下垂;粉绿色,节下被白柔毛,竿箨厚革质,远短于其节间,背面密被黑色刺毛,纵肋不明显;箨耳圆形或近圆形,折皱,箨片外翻或稍外展,卵形或心形,叶鞘边缘具纤毛,叶耳不发达,叶舌低矮,边缘微具齿或全缘;叶片狭披针形,质薄,花枝无叶,花药成熟时紫色;颖果无毛,先端具宿存的花柱基部。西双版纳有成片纯林,栽培甚广。缅甸各地均有分布。该种笋箨起初被黑色硬

形态特征

竿直立,高9-12米,直径5-7.5厘米,梢头下垂或稍下垂;节间长30-45厘米,粉绿色,幼时密被白色贴生短刺毛,节下被白柔毛,竿壁较薄;竿环平。竿箨厚革质,迟落,远短于其节间,长10-15厘米,宽15-20厘米,背面密被黑色刺毛,继后则脱落而呈光亮的栗褐色,纵肋不明显;箨耳圆形或近圆形,折皱,边缘具长达1.3厘米的屈曲缝毛;箨舌极低矮,全缘或微具齿;箨片外翻或稍外展,卵形或心形,长5厘米左右,具硬尖,腹面密被毛茸,底部两侧与箨耳相连。

叶鞘边缘具纤毛,外叶舌被短纤毛;叶耳不发达,但在叶鞘口部具易落之短纤毛;叶舌低矮,边缘微具齿或全缘;叶片狭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2.5-3.8厘米,有时宽达6厘米,质薄,先端钻状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两表面均粗糙,次脉7-13对。

花枝无叶,各节着生有多数假小穗所形成的球形假小穗丛,其直径为1.5-3厘米,下方托以苞片。小穗长1.2-2厘米,宽2毫米,密被淡黄色硬毛;小穗轴延伸成刚毛状,长5-6毫米,颖2-3片,长0.6-1.1厘米;外稃长1.3-1.8厘米,圆卷,先端具刺芒状尖头,背面密被毛,多脉;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较长,背部具2脊,先端常2裂成短尖头;鳞被窄,膜质,披针形,先端锐尖;花药成熟时紫色;柱头3。颖果长6-8毫米(不包括花柱部分),宽2-3毫米,无毛,先端具宿存的花柱基部。

产地生境

产中国云南南部至西南部。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地。西双版纳有成片纯林,栽培也甚广。缅甸各地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

糯竹是一种喜热喜湿的热性竹种,对水条件要求较高,而对光照要求不严,属中性竹类,有一定的耐荫性,在全光照或半荫蔽的混交林下均能良好生长。糯竹林的生长优劣与坡向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坡位的关系较大。由于山麓地带水湿条件较好和土壤肥厚的缘故。生长于坡位下部的竹林各项生长因子都优于上部和中部。

繁殖方法

种子

苗圃地选择:苗圃地要选择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

整地作床:冬季对育苗地进行深翻,深度30厘米深,同时施入基肥。早春对土壤进行细整后,做成宽1米,长以地形而定的苗床。

播种: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10°C时进行播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温水浸种,并每天换一次清水,连续浸种两天,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即可捞出播种。播种方法可分为点播、条播和撒播。但点播较有利于管理和节约种子,播种穴的株行距为20×20厘米,穴深1厘米,每穴播种子15粒左右。每亩用种1.5-2公斤。播种后覆土0.5厘米。床面上再盖1厘米厚的稻草,以保持土壤湿润。种子无休眠期。种子采收后就能播种。有温室或塑料大棚的地方,最好在秋季种子采收后播种,因此时种子发芽率高,毛竹种子采收后发芽率为50%。放置第二年春季后,发芽率降至20%左右,一年后无发芽能力。

苗圃管理:⑴洒水。播种结束盖草后,立即洒水,使土壤保持湿润。土壤缺水时,应及时洒水补墒,这是保证种子出苗的重要环节。⑵搭荫棚,当有50%以上竹苗出土后,应及时搭起荫棚,揭去盖草。荫棚的透光度初期为40%,随着竹苗分蘖次数的增加,透光度可扩大为60%。秋后拆除荫棚。⑶除草、培土,竹苗出土后,对苗床的杂草要及时进行清除,对因洒水冲刷裸露的种子要及时进行培土,除草后要及时洒水,以利于竹苗与土壤密接。⑷追肥和防治病虫。竹苗容易发生病虫害。当出苗达80%以上时,应每隔10天喷一次波尔多液,可防治多种病害。苗木生长初期每隔10天用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埋鞭

在成林的毛竹林里,挖掘2-4年生健壮的竹鞭,截成40-50厘米长的鞭段,也可以挖掘2-8年生实生苗和实生苗造林的3-4年生幼林里的小竹鞭,截成20厘米长,进行埋鞭育苗。埋鞭时,在苗床上每隔30厘米开一条育苗沟,沟深20厘米,宽20厘米,施入基肥,将竹鞭平放于育苗沟中,盖土10厘米左右,浇水后用地膜覆盖。埋鞭苗造林具有成林快的特点。埋鞭苗一般1—2年就可造林。埋鞭的时间以秋季和早春为好。

栽培技术

移竹造林

林地选择:选择疏松、湿润、肥沃、土层深度达50厘米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酸性、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或砂质土为宜。秦巴山区最好选择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腰和山麓地带的缓坡地,地下水位低的河滩地、溪畔沟边河岸、村宅四旁边缘栽植较为理想。

整地:生产中多采用穴状整地。挖穴前,先确定造林密度及株行距,笋材两用毛竹林其株行距为3×4米或4×4米,材用林及丰产竹林的密度可大些。挖栽植穴的规格为长80厘米,宽60厘米,深50厘米,挖穴时表土和底土分别置于穴的两侧,穴挖好后将表土回填底部,有条件的地方可施入有机肥。

母竹的选择:选择1-2年生、3-6厘米粗、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分枝低,枝叶繁茂,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的单株。

母竹的挖取和运输:挖母竹时,首先要确定竹鞭的方向。一般竹鞭走向多数和第一层枝盘方向一致。挖竹时,在距母竹40厘米处用锄轻轻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再沿母竹来去鞭方向呈椭圆形挖好,来鞭留30厘米,去鞭留40厘米截断。其次要保护好竹鞭,尽量做到少伤竹鞭、鞭根和笋芽,更不能强行用力摇动种竹,以免损伤连接点。母竹挖好后,留枝3—4盘去梢,并使切口平滑。短距离运输可不必包扎,长途运输必须包扎,中途要进行洒水,上下车要轻搬轻放。

栽植季节与方法:竹子栽植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秋冬季和春季,即10月至翌年的2月是其造林的好季节,我市春季春旱较为严重,而秋季阴雨天气较多,所以秋季是我市栽竹的最好季节。栽植时,解除母竹上的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四周踏实,浇足“定蔸水”后,再行覆土,覆土深度比母竹原土部分高3—5厘米,最后用1×1米地膜覆盖,地膜四周用土埋实。

抚育管护

松土除草:每年两次,第一次在5-6月间。第二次在7-8月间杂草种子尚未成熟前进行。

施肥:为促使竹子更新生长,提早成林,竹林应及时追施肥料。以农家肥和化肥并用效果好。在秋冬季施入饼肥、土杂肥等有机肥,有利于孕笋越冬。在春夏季节施入人粪尿、化肥,可及时满足竹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间伐:新竹萌发快,数量多,但大小不匀,应及时间伐,间伐时要去小留大,去弱留壮,去老留幼,去密留稀。

加强保护:首先要严禁在新竹林中放牧,以免踩坏竹笋和破坏幼竹。其次要及时防病虫害和兽禽为害。

主要价值

特色食用

竹筒饭是西双版纳当地的傣族人们所喜食的特色食品,其做法为:先将香糯竹按节砍下,并保留一个节做底,把事先洗净并浸泡过七八个小时的糯米或紫糯米放入竹筒中,倒入一些清水,用芭蕉叶或竹叶塞紧竹筒口,先把竹筒架在火上烘烤,再放平用文火翻来覆去地慢慢烘烤,不久饭就可煮熟了。吃竹筒饭也是有讲究的,要先用刀背轻轻地反复敲打竹筒,使竹皮与里面的糯米饭彻底脱离,然后用刀在竹筒口划几道小缝,用手直接剥去竹皮,一条由竹壁膜包裹着的糯米饭便展现在大家眼前了。

这样的竹筒饭,味道香美,将香糯竹天然的清香与糯米本身的香味融合在一起,香糯竹是傣族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香糯竹是唯一适于烧制竹筒饭的竹子,故有“糯米香竹”之称。竹筒饭不但芳香可口,还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具有特殊的天然香味;特有的香竹黄酮更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等自然保健功效,同时其特有的双层内膜将香米饭紧紧包住,方便食用。

环境保护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广义上讲,竹子属于绿色植物,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显著功能;从狭义上讲,竹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比任何一种树木和植物都要显著。⑴与其它植物相比,竹子生长周期短、萌发快、生态适应性强,能迅速恢复森林植被,迅速固结表土,减少水土流失;⑵竹子根茎系统庞大,盘根错节,具有更强的保持水土作用;⑶竹子属多年生一次性生长植物,一次栽植后,年年发笋、岁岁长竹,可连续数十年收获而不破坏竹林群体结构,持续发挥生态保护作用。

住食文化

香糯竹是云南少数民族群众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原材料之一。傣家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香糯竹的广泛利用遍及衣、食、住、行、用诸多方面,可以说竹子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已经息息相关。傣家祖辈流传种竹用竹习惯:房外多种竹、房内皆用竹,食竹笋、住竹楼、用竹筷,吃竹筒饭、喝竹筒酒、饮竹叶茶,架桥以竹代木、防洪取竹制笼,大凡桶、篮、桌、凳等用具无不取材于竹,连吸烟也用竹制水烟筒。此外,香糯竹也常作围篱、盖房之用。傣家有住竹楼的传统习惯,除了盖顶有时用稻草外,其它均用竹子所造。全楼用竹建造的已不多了,但人们仍称其为竹楼,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包含着少数民族对竹楼的无限眷恋之情。一幢幢竹楼掩映在翠竹丛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竹文化景观。

精选阅读

巴氏龙竹Dendrocalamus parishii Munro


    中文学名巴氏龙竹拉丁文名DendrocalamusparishiiMunro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族牡竹族属牡竹属种巴氏龙竹

形态特征竿高10米,直径10厘米。竿箨未能见到。叶鞘无毛,无叶耳,叶舌显著,高2毫米;叶片长17厘米,宽3厘米,无毛,次脉9对。

形态特征

竿高10米,直径10厘米。竿箨未能见到。叶鞘无毛,无叶耳,叶舌显著,高2毫米;叶片长17厘米,宽3厘米,无毛,次脉9对。花枝无叶,节间有中空,圆筒形,不在一侧具沟槽,长7-8厘米,每节着生20-35枚假小穗,其簇团的直径为2.5-3.2厘米;小穗卵圆形,长1.3厘米,宽5毫米,略扁,紫褐色,近于无毛,含2或3朵小花,成熟时在小花之间略疏离而各自张开;颖1或2片,先端具小尖头;外稃长1-1.2厘米,宽7.5-8.5毫米,先端具长为0.5-0.8毫米的芒刺小尖头,纵脉间有小横脉,边缘生纤毛;内稃长5-9毫米,两脊相距1.5毫米,脊上疏生纤毛,先端钝;花药长3-5毫米,先端具较钝的小尖头和笔毫状的毛茸;雌蕊全长0.8-1厘米;柱头1或有时可裂为2枝。果未见。

地理分布

本种在云南福贡县新发现。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模式模本采自印度旁遮普邦,是一有花而无叶的不完整材料。

物种区别

本种原发表时仅有花部的简略描述。我们在云南所得到的一份标本也不完整,因此亦未能列入分种检索表中。有必要等待做进一步的调查和采集工作。

大薄竹B.pallida Munro


    中文学名大薄竹拉丁文名B.pallidaMunro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属簕竹属

大薄竹,禾本科簕竹属下的一个种。

形态特征

竿高15米,直径5.5-7.5厘米;节间长30-57厘米,幼时薄被白蜡粉和灰白色小刺毛,老时无粉无毛,竿壁薄;节处平坦,老竿下部数节常于箨环之上方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并生有短气根;分枝常自竿第六或第七节开始,以多枝簇生,主枝较为粗长。箨鞘早落,幼时被白蜡粉,革质,向上稍渐变狭而呈宽梯形,背面无毛或于幼时贴生脱落性小刺毛,先端近截形;箨耳小,近相等,位于箨鞘两侧,平展,宽椭圆形或近圆形,宽5-6毫米,边缘被繸毛;箨舌甚低矮;箨片直立,狭三角形,通常长于其箨鞘,背面疏生脱落性暗褐色小刺毛,基部稍作圆形收窄,且其宽度仅略窄于箨鞘先端,边缘的下部被纤毛。叶鞘背面无毛,纵肋隆起;叶耳椭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少数脱落性硬直长繸毛;叶舌极低矮;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2-2厘米,下表面呈粉白色而被毛,先端渐尖具扭曲而粗糙的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或楔形;叶柄极短,长2.5毫米。假小穗簇生于花枝各节而成头状簇丛,每簇丛中多为不孕小穗,而孕性者仅1-4枚;小穗苍白色,孕性者较长,长2.5-3厘米,含小花7-14朵,最下1朵为雄花,中间3-8朵为两性花,顶端3-5朵为不完全花,基部托以具芽苞片;小穗轴节间呈短棒状,顶端膨大而被纤毛;颖1或2片,卵形,先端急尖;外稃卵形,背面无毛,腹面被微毛,多脉,先端急尖具短尖头;内稃明显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被纤毛,脊间3-5脉;鳞被3,长圆形或狭倒卵形,基部增厚,边缘被纤毛,前方2片稍不对称,后方1片则为对称形而较小;花药的药隔顶端伸出具细尖头或否;子房狭长圆形,向上渐狭,花柱粗短而被毛,柱头3,羽毛状。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2000米的山坡林缘处,或在平坝栽培。

分布范围

产云南东南部。孟加拉、印度、缅甸和泰国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孟加拉。

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 (Munro) Kurz


    中文学名勃氏甜龙竹拉丁文名Dendrocalamusbrandisii(Munro)Kurz别名勃氏麻竹、甜竹、甜龙竹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牡竹族属牡竹属亚属牡竹亚属种勃氏甜龙竹

勃氏甜龙竹(学名:Dendrocalamusbrandisii(Munro)Kurz)是禾本科、牡竹属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15米,梢端下垂乃至长下垂,竿环不隆起;

形态特征

乔木状竹类植物。地下茎合轴型。竿高10-15米,直径10-12厘米,梢端下垂乃至长下垂,在高2米以下的各节环列气根;节间长34-43厘米,幼时被以纵行排列的白色绒毛,壁厚3厘米;竿环不隆起;节内长2厘米,节内和节下方均具一圈灰白色至棕色绒毛环;主枝1,甚发达,惟有时可无主枝,其余枝条纤细,能向外翻而包围竿节四周。

箨鞘早落,革质,红棕色至鲜黄色,背面具白色短柔毛;箨耳小;箨舌高1厘米(原记载0.5-0.7时),上缘深齿裂;箨片外翻或近于直立,基部宽为箨鞘口部宽1/3-1/2。叶鞘外面贴生白色小刺毛;叶舌高1.5-2毫米;叶片大小有变异,长23-30厘米,宽2.5-5厘米,下表面具柔毛,次脉10-12对。

花枝呈鞭状,节间长2.5-3.8厘米,一侧扁平,密被锈色柔毛;花枝各节丛生假小穗5-25枚,成簇团时其球径为1.3-1.8厘米;小穗卵圆形,略具微毛,长7-9毫米,宽4-5毫米,紫褐色,先端钝,含2-4朵小花;颖1或2片,长4毫米,宽3.5毫米,具10脉,先端具小尖头;外稃类似颖片,长5-6毫米,具16-20脉;内稃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脊间宽1.6毫米,具3脉,先端尖或具2尖头;鳞被常缺,但有时为1或2片,存在时呈披针形或匙形,基部具3脉,边缘生纤毛;花药成熟时能伸出小花外,绿黄色,短而宽(长3毫米),先端具药隔伸出的小尖头或具笔毫状微毛,花丝短,起初较粗;子房卵圆形,遍体生毛茸,花柱长3毫米,柱头1或.2裂,紫色,羽毛状。

果实呈卵圆形,长1.5-5毫米,上部生毛,先端具喙,果皮硬壳质。

近种区别

勃氏甜龙竹的原记载未对竿箨进行描述,可能是标本不全。原作者A.Camus估计“箨可能非常大而无毛”,但我国的标本(德宏傣族称为“埋桑”者)则是箨鞘背面被毛的。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2000米处。适应性强。

分布范围

产云南南部自东至西,广泛栽培于村旁寨边。缅甸、老挝、越南、泰国亦有分布,印度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主要价值

良好的笋用竹,笋尤宜鲜食。竿可用于建筑和制作筷子,但篾用价值不高。

白毛巨竹G.albociliata(Munro)Kurz


    中文学名白毛巨竹拉丁文名G.albociliata(Munro)Kurz别名白缘毛硕竹、白纤毛滇竹、版纳龙竹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禾本目(GRAMINALES(POALES)科竹亚科族牡竹族(DendrocalameaeBenth.)种白毛巨竹分布区域产云南勐海和勐腊、滇西。

白毛巨竹(G.albociliata(Munro)Kurz),别名:白缘毛硕竹、白纤毛滇竹、版纳龙竹。秆高6-10m,径3-6cm,梢头下弯,节间长20-40cm,淡绿色,幼时密被白色粗硬毛,分枝多数,主枝不明显。叶鞘被易落之浅棕色刺毛,叶舌高3-4mm,先端常下凹,叶片长20-30cm,宽2-3.5cm。材质致密,材性好,不易劈裂用于制作竹凳、竹椅、房橼梨耙、水车等农具,也用于编织笋味美,可制酸笋干。

形态特征

竿高6-10米,直径2-5厘米,竿壁厚5-10毫米,梢端下垂;节间灰绿色,长20-35厘米,在其上半部被有白色粗硬毛。竿每节有多枝簇生,主枝不明显。箨鞘早落性,革质,背面贴生易脱落的棕黑色小刺毛,以后变无毛;箨耳不明显;箨舌高1-2.5厘米,边缘作不规则的齿裂;箨片直立,披针形或卵状三角形,基部向内作圆形收窄,并沿鞘顶稍外延。末级小枝具8-10叶,叶鞘被棕色至灰白色柔毛,以后变为无毛;纵肋显著;叶耳不存在,叶舌高1.5-3.5毫米,边缘生细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厘米,宽约1.5-2.5厘米,下表面灰白色,上表面无毛,惟近边缘则粗糙,叶缘之一侧或两边均具小锯齿而糙涩,次脉6-9对,小横脉不存在,但常具透明微点以代之;叶柄长约2.5毫米。花枝无叶,细长,节间长2.5-7.5厘米,无毛,每节轮生有10-20枚假小穗;小穗纤细,长1.5-2厘米,宽仅2.5毫米,常弧弯,含1或2朵小花,并在下方混杂有1朵不孕的雄性小花,全体无毛;颖2或3片,卵形,先端急尖,边缘具白色纤毛;外稃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有浅裂,具多脉,边缘常内倦,亦生有白色纤毛;内稃较其外稃为短或常甚短,卵形而先端钝,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但上方一朵小花的内稃则无脊而背部圆卷,仅其尖端处生纤毛;花药能伸出花外,黄绿色,被较长的微毛,先端有小尖头;花丝起初连合成一粗短的花丝管,惟以后则增长而为膜质的花丝管;子房狭卵形,被微毛,向上渐变为细长的花柱,柱头白色,单一或2裂。颖果未见。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产云南勐海和勐腊、滇西。生于海拔500—800米的平坝旷地和林内。

国外分布:缅甸全境均有分布,在印度和泰国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主要价值

材质致密,材性好,不易劈裂用于制作竹凳、竹椅、房橼梨耙、水车等农具,也用于编织实用价值极强。笋味美,可制酸笋干。

参考文献

Gigantochloaalbociliata(Munro)Kurz,Prelim.Rep.For.Veg.PeguApp.A:136,App.B:93.1875.etFor.Fl.Brit.Brum.2:555.1877;云南树木图志下册,1416页,图663.1991.——OxytenantheraalbociliataMunroinTrans.Linn.Soc.26:129.1868;GambleinAnn.Roy.Bot.Gard.Calcutta7:70.t.61.1896.etinHook.f.,Fl.Brit.Ind.7:401.1897;E.G.Camus.Bambus.146.1913,E.G.etA.CamusinLecomte,Fl.Gen.Ind.-Chin.7:614.1923.——Dendrocalamusalbociliata(Munro)J.L.SuninRedaiZhiwuYanjiu(热带植物研究)66.1984.

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 Nees et Arn. ex Munro


    中文学名版纳甜龙竹拉丁文名DendrocalamushamiltoniiNeesetArn.exMunro别名甜竹、甜龙竹二名法Dendrocalamushamiltonii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簕竹超族·牡竹族属牡竹属亚属牡竹亚属

版纳甜龙竹,(学名:DendrocalamushamiltoniiNeesetArn.exMunro),竿直立或有时向外倾斜,高12-18米,直径9-13厘米,梢端长而下垂,基部数节环生一圈气根。

形态特征

竿直立或有时向外倾斜,高12-18米,直径9-13厘米,梢端长而下垂,基部数节环生一圈气根;节间长30-50厘米,幼时被灰白色呈纵行排列的绒毛,竿壁厚1.2-2厘米;节内和各节下方均具一圈浓密的灰白色至黄褐色的绒毛环;主枝1,甚发达,惟有时则无明显主枝,同节其它枝条显然较细,并向后翻转而围绕竿节。箨鞘早落性,革质,干后呈鲜黄色或枯草色,背面被微毛而粗糙,此外还被有稀疏易落的小刺毛,边缘具纤毛,先端两肩微耸起;箨耳缺;箨舌高1毫米,先端具波状高低不齐的齿裂;箨片直立,长3-7厘米,背面的脉纹与箨鞘之脉纹相连通,腹面贴生以小刺毛。末级小枝具9-12叶;叶鞘被贴生的淡黄色小刺毛;无叶耳;叶舌高1.5-2毫米;叶片大小有较大的变异,最大的长可达38厘米,宽达7厘米,次脉6-17对。花枝的节间长2-4厘米,一侧扁平或具沟槽,其间密被黄褐色绒毛,而其余部分则无毛,每节丛生10-25枚假小穗,后者丛生成簇团,其直径为1-2厘米,下方托附有数片黄褐色而有光泽的苞片;小穗近于无毛,略扁,长8-10毫米,宽3-5毫米,黄褐色,先端钝,含2-4朵能孕小花;颖1或2片;外稃长5-7毫米,宽6-7毫米,先端具长仅0.3-0.5毫米的芒刺状小尖头;下部小花中的内稃几与其外稃等长,先端2裂;花丝长,花药黄色,药隔先端长锐尖头,长3-4毫米,成熟后伸出花外而垂悬;雌蕊全体被细毛,花柱长4.5毫米,柱头单一(原记载谓3裂),羽毛状。果实未见。

生长环境

喜生于潮湿、疏松土壤。生于海拔500—800米的热带季雨林。

分布范围

产云南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分布于印度、缅甸、尼泊尔、锡金、不丹及老挝。

本种提示

本种是我国产区最常见的笋用竹,其笋无苦味,蔬食颇佳,故当地亦有“甜竹”之称。

本种广泛栽培于云南西双版纳各地,它的各方面特状均接近D.hamiltoniiNeesetArn.,所不同者在于原记载谓竿高可达27米,径粗17.5厘米;箨舌高5毫米,无毛而且全缘;假小穗簇团的球径可达3.75厘米;小穗紫色,花药亦紫色,柱头3裂而非单一等项与我国标本有异。由于这些性状稳定性较差,可能因时因地以及不同植株而有变化,尚未见到原产地的典型标本,无从仔细比较。现仍将我国材料暂给予此一学名,是否系另一新分类群还待今后考证。

主要价值

本种是中国产区最常见的笋用竹,其笋无苦味,蔬食颇佳,故当地亦有“甜竹”之称。

笋鲜甜,是品质最优良的笋用竹种之一。

当地少数民族常鲜食或腌制成风味独特的酸笋,竹筒可作盛食品的容器,堪称”一身全是宝”。

作为西双版纳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甜龙竹既为“绿宝石”增添了新的光彩,实现退耕还林,恢复和保护生态,也是西双版纳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办法。

栽培技术

造林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

应选择土层厚60公分以上、疏松、透气、肥沃、保水性能好的沙壤土、乌沙土、黄棕壤,充分利用排灌条件较好的平原、河滩淤地、山脚缓坡地、房前屋后空地、农村菜园周围等处造林,山区应在海拔300米以下、坡度15度以下背风向阳的南坡或东南坡,土壤条件好的,也可扩大到20-25度的坡地。造林前整好地,每亩挖穴60-100个,穴规格为60×40×40公分,株行距3×3米,平地每隔10米开一条25×30公分的排水沟。对20度以上坡地可实施带状整地,带宽4-7米,带间距3-4米。

造林时间及方法

在春季2-3月或秋冬季10-11月造林。选择1-2年生、胸径2-4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竹子作为母竹,生长于林地边缘的新竹最为理想。起苗时保留鞭长15-625px,带土球20kg以上,以草绳包扎。起苗后砍去顶梢,适当修剪,留枝4-7盘。装车时从车厢尾部开始一株一株斜放,蔸互相靠紧。栽植时先平整穴底,每穴回填表土与腐熟有机肥拌匀作底肥,至穴深15-20公分放入母竹。有少数母竹竹秆与竹鞭是不垂直的,这时要让竹鞭在穴内平直舒展,而不强求竹秆直立。填土踏实,根盘下部一定不能留空隙,以利鞭土密接,栽后浇水封土。栽植于风口处的竹子,应采用支架固定。

抚育管理

水分管理

造林的头两年,应十分注重水分管理。长期干旱要浇水:坡地围绕母竹挖环状沟浇透水后封土,平地在行间挖浅沟灌水后覆土。同时,可在林间套种花生、大豆等农作物,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夏季降雨集中时,一定要及时清沟排水,以防竹子积水死亡。

除草施肥

施肥量要逐年增加。肥料种类根据需要而选择,3月、6月施速效肥,如氮肥、复合肥等;9月施缓效肥,如腐熟饼肥、农家肥、人粪尿等。施肥方式:头一、二年竹鞭伸长不远,可围绕竹株开环状沟,均匀施入肥料后覆土,。从第三年开始,竹林密度增大,采用撒施,配合松土将肥料埋入土中。

留笋护竹

为促进竹林郁闭,对前二年所出竹笋,要全部保留,严禁采笋和牲畜为害。第三年如果出笋较多,可挖除小笋、虫笋,保留壮笋。另外,根据我们的经验,后期长出的笋因营养不良,一般长不成竹子,可以挖掉,一是减少养分消耗,二是能增加经济效益。

培土(覆土)

竹鞭分布太浅,往往只能长出小笋。在9月份第二次施肥后再覆盖一寸土,既能改良土壤,又能提高春笋的鲜嫩度。

管理技术

成林阶段的管理管理重点是调整竹林结构、改善竹林环境条件、创造良好的土、肥、水、气条件入手,使竹林密度维持在800~1000株/亩、竹子平均胸径3~100px,分布均匀,大小基本一致。具体要点如下:

适时留养、合理挖笋

为使竹林永续经营,年年丰产,就必须每年留养一定数量的新竹,作竹林再生产的基础,因此笋期必须处理好挖笋与留笋长竹的关系。一般每年五一节前后开始留养,每亩留200-300株。挖笋方法:当笋出土10~15公分时,沿竹笋周围刨开泥土,从竹笋与竹鞭接点处切断,不要切断竹鞭。每2—3天挖一次。退笋是指生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自然死亡的竹笋,识别退笋是在早晨看竹笋尖上有水珠存在的是好笋,而没有水珠的即为退笋,对退笋应及时挖除以免影响食用。

松土

每年6月深翻松土,挖除老鞭、竹蔸,深翻时即使鞭段有损伤,也可很快抽发新鞭,促发岔鞭。对林间空地增施有机肥,利用竹鞭趋松趋肥性诱来嫩鞭,使竹林地下系统分布均匀。

砍除老竹,更新竹园

6—7年生的竹子,生产力已衰退,应及时除去。可结合6月份松土,将老竹连蔸挖去,保留少量4—5年生竹,1—3年生竹占70%以上,伐竹的枝叶最好留盖林地,增加养分。为便于识别竹子年龄,可对当年新竹标号。对于冬季雪害严重地段的竹林,在新林完成放枝展叶后的6月份,可对竹子斩梢,每株留枝12—15档。老竹园更新复壮可采用带状伐竹深垦作业法:把竹园划成宽2—3米的林带,隔带砍去带上竹子,深垦50公分,把新老鞭都挖出,施入有机肥,拌匀复土,2—3年后带上长出新竹,再伐去保留带的竹,按同样方法处理。

肥水管理

依竹林的年生长节律,每年施肥四次,2—3月份施长笋肥,挖笋后每穴施尿素10克,每亩25—60公斤。6月份施长鞭肥,每亩施尿素50公斤,结合松土施腐熟厩肥1000公斤。8—9月份施催芽肥,每亩施复合肥100公斤或人粪尿液肥,天旱时结合浇水施入,或撒施浅削入土,或开沟施入复土。11月—次年2月份施孕笋肥。我市降雨正常年份,一般不需浇水,但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会导致地下茎生长不良,竹鞭节短缩,鞭芽不齐,有条件的应对竹林进行灌水。

病虫害防治

竹丛枝病

其症状为:变态丛生的细枝簇拥在一起,象鸟巢一样挂在竹枝间。发现后及时剪除病枝烧毁,可有效阻止传染。该病在管理粗放的竹林中常有发生,应经常保持竹林通风透光。

竹织叶野螟

又名竹螟虫、竹苞虫,是对笋用竹为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发生于6-9月,每年繁殖二代。主要吃新竹的嫩叶。其幼虫能吐丝将竹叶卷起,在虫苞内取食并排出锯末状粪便。

防治方法:发现成虫开始产乱卵时,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喷施于竹叶。竹林郁闭后,其抗虫能力也有所增强。另外,每年9-10月清除林地杂草,可以破坏害虫越冬场所,减少次年虫害的发生。

竹笋泉蝇

是重要的食笋害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30日至5月10日。其成虫类似小苍蝇,于竹笋刚出土时在笋尖上产卵,在笋体内孵化成蛆状幼虫,聚集于笋体内取食笋肉,被害竹笋无食用价值。

防治方法:于出笋前半个月,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均匀喷洒林地,可杀灭部分成虫;如出笋后发生,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拌鲜笋片撒于竹林内可诱杀成虫。

竹笋夜蛾

发生高峰期同竹笋泉蝇。其成虫于竹笋刚出土时在笋尖上产卵,幼虫在笋体内孵化成长,体长2.5-100px,虫头橙红色,体紫褐色。一般一虫为害一株竹笋。笋尖被虫咬秃,笋体上有多个小孔,孔中有蜂蜜状分泌物排出,有蚂蚁聚集取食。剥开竹笋箨叶,发现笋体上有多处被蛀食,一般从上部向下部取食。被害较轻者仍在继续生长,可以采食;严重者笋体开始腐烂。防治方法同竹笋泉蝇。

香糯蛋黄粽的做法


午时节,龙舟会热闹非凡,同时,更不能错过的,是香糯美味的各式粽子。今年,就来品尝蛋黄肉粽吧!

食材糯米1000g

前臀尖300g

咸蛋黄20个

绍兴黄酒4汤匙(60ml)

老抽80ml

白砂糖2汤匙(30g)

白胡椒粉1茶匙(5g)

盐3茶匙(5g)

箬叶及棉线适量

处理肉粽的外衣箬叶

市场买回的新鲜箬叶浸泡入冷水中,清洗干净表面的灰尘杂质。

大火煮开锅中的水,放入箬叶煮3~5分钟,煮时需用筷子将箬叶完全压入水中。

取出煮过的箬叶放入冷水中浸泡,这样可以保持绿色。

如果使用干燥的粽叶,需要事先将粽叶泡软,新鲜箬叶则不需特别的浸泡。两种粽叶都需要先煮软,然后再进行包制。

准备肉粽的内心馅料

把糯米放入容器中,加入冷水,快速掏洗几遍。

加入50ml老抽、2茶匙盐,然后加入冷水使全部糯米浸没在水中,搅拌均匀后浸泡10小时。

蛋黄放入盘中,淋上2汤匙绍兴黄酒。

大火煮开蒸锅中的水,放入咸蛋黄蒸20分钟,取出晾凉备用。

开开心心包粽子

从水中取出两片箬叶,将光滑的一面向上,两片箬叶横向叠放。

从箬叶尖端向后1/3处弯成漏斗状,使漏斗底部封闭,箬叶光滑的一面向内。

在漏斗中放一点米,并压实。

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 (Munro) Keng f.


    中文学名箬竹拉丁文名Indocalamustessellatus(Munro)Kengf.二名法Indocalamustessellatus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北美箭竹超族属箬竹属种箬竹分布区域箬竹属约含20种以上,均产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箬竹(学名:Indocalamustessellatus(Munro)Kengf.):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高可达2米,最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叶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叶缘生有细锯齿。未成熟者圆锥花序,小穗绿色带紫,花药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4-5月笋期,6-7月开花。

形态特征

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类。竿高0.75-2米,直径4-7.5毫米;节间长约25厘米,最长者可达32厘米,圆筒形,在分枝一侧的基部微扁,一般为绿色,竿壁厚2.5-4毫米;节较平坦;竿环较箨环略隆起,节下方有红棕色贴竿的毛环。

箨鞘长于节间,上部宽松抱竿,无毛,下部紧密抱竿,密被紫褐色伏贴疣基刺毛,具纵肋;箨耳无;箨舌厚膜质,截形,高1-2毫米,背部有棕色伏贴微毛;箨片大小多变化,窄披针形,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易落。小枝具2-4叶;叶鞘紧密抱竿,有纵肋,背面无毛或被微毛;无叶耳;叶舌高1-4毫米,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6厘米,宽4-10.8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中脉两侧或仅一侧生有一条毡毛,次脉8-16对,小横脉明显,形成方格状,叶缘生有细锯齿。

圆锥花序(未成熟者)长10-14厘米,花序主轴和分枝均密被棕色短柔毛;小穗绿色带紫,长2.3-2.5厘米,几呈圆柱形,含5或6朵小花;小穗柄长5.5-5.8毫米;小穗轴节间长1-2毫米,被白色绒毛;颖3片,纸质,脉上具微毛,第一颖长5-7毫米,先端钝,有5脉;第二颖长7-10.5毫米(包括先端长为1.4-2毫米的芒尖在内),具7脉;第三颖长10-19毫米(包括先端长为2.3-2.7毫米的芒尖在内),具9脉;第一外稃长11-13毫米(包括先端长为1.7-2.3毫米的芒尖在内),背部具微毛,有11-13脉,基盘长0.5-1毫米,其上具白色髯毛;第一内稃长约为外稃的1/3,背部有2脊,脊间生有白色微毛,先端有2齿和白色柔毛;花药长约1.3毫米,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笋期4-5月,花期6-7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浙江西天目山、衢县和湖南零陵阳明山。生于山坡路旁。海拔300-1400米

生长习性

箬竹属阳性竹类,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宜生长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耐寒性较差,所以要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微酸至中性土壤。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春秋两季采用成丛挖取母竹进行分株,修剪下部枝叶,勿伤鞭芽、鞭根,多带宿土移植于盆中,压紧、浇水保湿。新笋发生后要注意保护,防止损伤;置于阴湿处,待新芽萌发后,才可移至弱光下接受散射光的照射。栽种的深度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

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留来鞭15厘米~25厘米,去鞭20厘米~30厘米。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3~5片箬叶、然后栽入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

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50厘米~8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3~5盘枝叶。

栽培技术

挖穴埋鞭: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箬竹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路边或林下,喜阴湿,但又需一定的阳光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复轴混生型、单轴散生型竹类培育管理技术,对箬竹高产栽培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劈山整理:箬竹林大多为杂灌草混生,或分布于林下。通过劈山、清除杂灌,达到改善、优化生长环境和便于采摘之目的。劈山时,砍除所有灌木、杂草,适当保留乔木,特别要保留各种阔叶乔木,以保持一定的湿润环境,从而利于箬竹的生长。而对生长于乔木(如杉木)林下的箬竹,如果上层林冠郁闭度达0.7以上,则要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提供箬竹足够的阳光。同时,清除林中较大的石块、柴根,从而利于竹鞭繁殖。

削山松土:5~6月为竹鞭生长期,也称行鞭期。因此,5~6月进行削山松土,利于箬竹林快速繁殖。削山松土应掌握“近蔸丛浅,远蔸丛深”,即靠近竹蔸的地方和丛生地方要浅,一般削山松土6~10厘米;距离竹蔸(丛)较远的地方稍深,一般削山松土15~20厘米。削山松土每隔3~4年进行一次,注意不要损伤幼壮竹鞭、根和芽,挖除土中石头、树蔸和老竹鞭。

合理施肥:5~6月结合削山松土进行,将肥料撒施于已劈山的林地中,然后松土遮盖。此时施肥目的主要为竹鞭的生长提供条件,因此要以速效肥为主,每亩可施尿素100~150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在秋、冬季可施有机肥,这样既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芽眼越冬有利。

营造纯林:由于目前的箬竹林很少有成片纯林,且有的箬竹林叶用利用价值较低,需要改造。通过营造繁殖优质箬竹林,既可方便林农采摘,又可提高箬竹林收益。造林方法主要采用带母竹繁殖和移鞭繁殖,造林地为杉木林、杉木采伐迹地及箬竹片区周围林地,挖穴或开沟造林,株行距:0.5M*1M。

病虫防治

箬竹主要病害有竹从枝病、竹竿锈病;主要虫害有红蜘蛛和蚜虫。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及时清除病虫枝,合理砍伐,使林内通风透光,合理进行水肥管理,促进竹林生长旺盛。大面积发生时喷药防治。防治竹从枝病用200单位的土霉素溶液喷2-3次,效果较好。防治竹锈病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2-3次,效果较好。防治红蜘蛛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1-2次,效果较好。防治蚜虫用乐斯本1500倍液喷1-2次,效果较好。

主要价值

实用

箬竹生长快,叶大、产量高,资源丰富,用途广泛,其秆可用作竹筷、毛笔秆、扫帚柄等,其叶可用作食品包装物(叶片大型,多用以衬垫茶篓或装作各种防雨用品,亦可包裹粽子。)、茶叶、斗笠、船篷衬垫等,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其笋可作蔬菜(笋干)或制罐头;其植株可作园林绿化。箬竹除大量野生外,已进入人工丰产栽培。

药用

叶(箬竹):甘,寒。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用于吐衄,衄血,尿血,小便淋痛不利,喉痹,痈肿。

箬竹叶、笋及产品,药用价值高,对癌症特有的恶液质具有防治功效。

观赏

地被绿化材料,河边护岸,公园绿化

植物文化

箬竹在中国古代的寓意

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

竹子在中华民族里我们的诗词里头,它地位很高的,竹子它没有什么香味,如果闻到了(那是)一股清气、清香,去闻它还没有什么香味,但是竹子在中国文人的理想世界里,给它附丽上了很高的品格。从《诗经》我们知道《卫风》里头就有歌颂它的诗,就是《淇奥》(篇),那么他在赞美一个英雄人物,一个保卫周王朝的卫武公,他就用竹子来起兴,用竹子的整个生长过程来说明一个伟大人格的整个的(形成)过程。

中国的文人里面,在晋朝专门讲清谈的时候有七个了不起的文学家,称之为”竹林七贤”,因为这七个贤人是在竹林里面的,用竹林来反映七个文人的人品,又用七个人的文采来附丽在竹子身上,人文同自然相互映照。

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


    中文学名紫竹拉丁文名Phyllostachysnigra(Lodd.exLindl.)Munro别名黑竹、墨竹、竹茄、乌竹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簕竹超族、倭竹族、刚竹亚族亚属刚竹属

紫竹(学名:Phyllostachysnigra(Lodd.exLindl.)Munro):竿高4-8米,稀可高达10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白粉,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无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绿色,但脉为紫色,舟状,直立或以后稍开展,微皱曲或波状。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片质薄,长7-10厘米,宽约1.2厘米。花枝呈短穗状,佛焰苞4-6片,除边缘外无毛或被微毛,叶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数条或无,缩小叶细小,通常呈锥状或仅为一小尖头,亦

形态特征

紫竹竿高4-8米,稀可高达10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白粉,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无毛;中部节间长25-30厘米,壁厚约3毫米;竿环与箨环均隆起,且竿环高于箨环或两环等高。箨鞘背面红褐或更带绿色,无斑点或常具极微小不易观察的深褐色斑点,此斑点在箨鞘上端常密集成片,被微量白粉及较密的淡褐色刺毛;箨耳长圆形至镰形,紫黑色,边缘生有紫黑色繸毛;箨舌拱形至尖拱形,紫色,边缘生有长纤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绿色,但脉为紫色,舟状,直立或以后稍开展,微皱曲或波状。

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耳不明显,有脱落性鞘口繸毛;叶舌稍伸出;叶片质薄,长7-10厘米,宽约1.2厘米。花枝呈短穗状,长3.5-5厘米,基部托以4-8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4-6片,除边缘外无毛或被微毛,叶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数条或无,缩小叶细小,通常呈锥状或仅为一小尖头,亦可较大而呈卵状披针形,每片佛焰苞腋内有1-3枚假小穗。小穗披针形,长1.5-2厘米,具2或3朵小花,小穗轴具柔毛;颖1-3片,偶可无颖,背面上部多少具柔毛;外稃密生柔毛,长1.2-1.5厘米;内稃短于外稃;花药长约8毫米;柱头3,羽毛状。笋期4月下旬。

产地生境

原产中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在湖南南部与广西交界处尚可见有野生的紫竹林,印度、日本及欧美许多国家均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及陕西等省。北京紫竹院亦有栽培。1000米以下广大酸性土山地,分布广泛,东起台湾,西至云南东北部,南自广东和广西中部,北至安徽北部、河南南部均产之。

主要变种

毛金竹:亦称淡竹

Phyllostachysnigravar.henonis(Mitford)StapfexRendle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竿不为紫黑色,较高大,可达7-18米,竿壁厚,可达5毫米,箨鞘顶端极少有深褐色微小斑点。

原产中国,产黄河流域以南。生于林中。输入日本及欧洲。模式标本采自中国。

笋供食用;竿可整材使用,并可劈篾编制竹器,粗大者可代毛竹供建筑用;中药之“竹茹”、“竹沥”一般取自此种。

生长习性

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能耐-20℃低温、耐阴、忌积水、适合砂质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对气候适应性强。好光而喜凉爽,要求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不低于15℃、年降水量不少于800毫米地区都能生长。垂直分布高度与纬度、经度、地形有密切关系,一般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最宜,过于干燥的沙荒石砾地、盐碱土或积水的洼地不能适应。竹鞭的寿命可达10年以上,1-6年为幼、壮龄阶段,以后逐渐失去萌发力。

繁殖方式

紫竹虽可种子育苗造林,但由于从育苗到成林的时间长,故一般多用移竹造林。选择秆形较小、分枝低、竹鞭粗壮的二年生竹作竹种,挖掘时按竹鞭行走方向找鞭,一般留来鞭20-30厘米长,去鞭40-50厘米长,宿土20-30千克,留枝3-5盘,削去顶梢。母竹远距离运输,必须包好扎紧。

栽培技术

整地作床

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苗床宽1米,长5米,共计22个苗床。苗床深翻平整后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床进行喷洒消毒。

埋穗选择

除保留分枝3-5个节的小段外其余枝叶全部剪除。对于选中的分枝,在同一母竹上,竹秆的上、中、下部位节上发育的枝芽质量是完全不同的。一般而言,上部竹节分枝较好,但因母竹上部直径小,节间短,贮藏养分少,竹芽发笋消耗养分后易退笋。母竹下部由于受光少,主枝发育不良,甚至无主枝和芽,仅有的分枝也普遍较为瘦弱。母竹中部各节分枝发育良好,隐芽饱满充实,生活力强,生长快,竹秆贮藏养分丰实,埋植后成活率较高,此部分是最理想的连秆埋枝育苗繁殖材料。

埋穗制作

连秆埋枝的截取方法,一般采用单节段的育苗方法较理想,即保留一个完整的竹节,其上带有发育良好的分枝和具有生命力的隐芽,竹节上、下端各保留1/2的秆间部分。

埋穗处理

材料选好后,放入100mg/kg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0秒,取出待用;开挖宽20厘米深10厘米的沟,将埋穗条分别平展于沟中埋植。

苗期管理

种竹要深挖穴,浅栽,务使鞭根舒展.不强求竹秆直立,竹下部垫土密接,分次回土踏实,浇足定根水,设置支架。初期抚育着重除草松土、施肥、灌溉,成林后进行护笋养竹、间伐及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有毛竹丛枝病、梢枯病、秆茎腐病、竹黑痣病等,主要虫害有竹织叶野螟、竹笋夜蛾、竹斑蛾、竹巢粉蚊、黄脊竹蝗等,防治方法见刚竹。主要通过喷洒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主要价值

药用

根状茎(紫竹):辛,平。祛风,散瘀,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经闭,症瘕,狂犬咬伤。

【藏药】牛温次哇: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治疗妇科热症《中国藏药》

园林

紫竹为传统的观杆竹类,竹杆紫黑色,柔和发亮,隐于绿叶之下,甚为绮丽。

此竹宜种植于庭院山石之间或书斋、厅堂、小径、池水旁,也可栽于盆中,置窗前、几上,别有一番情趣。紫竹杆紫黑,叶翠绿,颇具特色,若植于庭院观赏,可与黄槽竹、金镶玉竹、斑竹等杆具色彩的竹种同植于园中,增添色彩变化。多栽培供观赏观秆色竹种,为优良园林观赏竹种。

经济

毛竹秆形粗大,端直挺秀,清雅宜人,风景区、城市郊区营造纯林或与阔叶树混交,对净化空气、减弱噪声、改善小气候都有很大的作用。多栽培供观赏;竹材较坚韧,供制作小型家具、手杖、伞柄、乐器及工艺品。

绿豆煮不开花?教你在家煮小妙招,绿豆煮“开花”,口感沙糯


天那么热,不来点绿豆汤,真的是很对不起自己啊。但是自己做绿豆汤不仅耗时久颜值还不高,动不动就变红,让人看了就不敢吃。其实煮绿豆汤也是也诀窍的,学会这几招,自己在家也能煲出颜值高口味佳的绿豆汤。

汤不变红的绝招

大家都知道绿豆汤容易变颜色,刚煮出来的是碧绿的汤,倒出来就变黄然后变红。其实啊,为了减少氧化导致的变色,煮绿豆汤用铁锅不太好,用砂锅最为理想。水质也会影响汤的颜色,用纯净水来煮绿豆汤放很久都不会变色,用自来水煮绿豆汤的话,汤不变红的绝招是加一点柠檬汁或白醋调整酸碱度,不能加太多更不要让水变成酸味,这样煮出的绿豆汤,就不易变色了,卖相好,即便存放半小时,仍然能保持好看的绿色哦。

煮开花的绝招

绿豆的表皮坚硬,我们通常是煮之前先浸泡几个小时,这样很浪费时间。其实我们可以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来“处理”一下绿豆再煮。方法是把绿豆洗干净之后,留刚刚没过绿豆表面的水,然后将绿豆放入冰箱冷冻到完全结冰,要煮绿豆汤的时等水烧开后,将冰冻后的绿豆下到锅里即可。这一热一冷的过程,绿豆的结构被打散,两三分钟就能煮“开花”很方便,口感也更沙糯。加入冰块用榨汁机打碎,就能变成绿豆冰沙,超好喝。

绿豆汤正确的方法

煮绿豆汤,先把绿豆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再放入烧开的热水中煮,千万别撇去上浮的皮壳,绿豆的真正好处就在它的皮里哦。煮的过程中应当盖上锅盖,减少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避免汤被氧化变红。煮制时间也应当注意,不妨把煮沸10分钟之内的汤取出单独饮用,因为此时豆汤溶出的物质主要是豆皮中的活性成分,而且氧化程度最低,清热能力最强。取出这些汤之后,再加沸水继续煮制,直到把豆粒煮烂即可。

荷花竹植物


    中文学名荷花竹别名Lotusbamboo

荷花竹,适合水养、盆栽、水培。观赏价值极高,是少数能长期摆放在室内的绿化和装饰品之一。荷花竹综合了“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的寓意,是送给佳人和朋友的最佳礼品。

喻意

“富贵吉祥”、“节节高升”、“青春常驻”,观赏价值极高,是少数能长期摆放在室内的绿化和装饰品之一;荷花竹综合了“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是送给佳人和朋友的最佳礼品。

浇水

5—9月生长旺期要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宁湿勿干,但不能积水否则容易烂根。

高温期还应经常用水喷洒叶片和地面,增加空气湿度,秋冬季节适当减少浇水量。

施肥

在生长期间每月施1—2次液体肥,可促使叶色浓绿、苍翠,冬季要停止施肥。

功效

可以吸收氨气、丙酮、苯、三氯乙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株型别致放于办公桌具有缓解眼睛疲劳的功效。

养护要点

荷花竹适应力极强,无论在全光照、半光照和荫蔽处均能生长良好。喜高温高湿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喜沙质土壤,忌积水,耐旱。

莲花竹黄叶的原因很多,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种:

1:灼黄强烈阳光直射到莲花竹上,易引起花卉叶梢、叶缘发枯,叶片朝阳部分出现黄斑。移到阴处即可。

2:缺光黄长时间置荫蔽环境,叶片得不到足够阳光,不能形成叶绿素,整株叶片变黄继而脱落,补充光照可避免此病。

3:肥黄施肥过多或浓度过大引起的莲花竹发黄,表现在新叶顶尖出现干褐色,一般叶面肥厚而无光泽,且凹凸不舒展,老叶片焦黄脱落。应立即停止施肥,严重的用大量清洗冲洗部分肥料。

4:缺肥黄表现在嫩叶颜色变淡,呈黄或淡绿色,而老叶比较正常或逐渐由绿转黄。平时薄肥勤施并适时加一些矾水。(莲花竹是观叶植物,应施以氮肥为主的肥料)

夏威夷竹怎么浇水?夏威夷竹浇水方法介绍!


夏威夷竹也叫夏威夷椰子,提起这个名字,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在充满阳光的海滩上喝着甘甜的椰子汁是多么的惬意,但是真的了解它的人就知道似乎和那并没有什么联系。夏威夷椰子通常是作为室内盆栽植物养殖观赏的,高度一般在2m左右,叶子茂密浓绿而有光泽,给人端庄秀丽的美感,非常具有观赏性的。在室内养殖过程中,浇水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如何给它浇水吧。

一、初栽时浇水:

这种植物是很喜欢湿润的,所以对水的要求比较多。在其初栽期要保持供给足够的水,因为植物在初栽的时候由于对生长环境的不熟悉、不适应,加上生长期比较短,比较脆弱,所以在初栽期的时候要保持充足的水供给,给予植物一种比较好的生长氛围,让其健康生长。

二、生长期浇水:

这种植物在生长期对对水的要求也很多,但是不同于初栽期。初栽期浇水主要是浇土地,确保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即可。可是在生长期,不仅要保持土地的供水足够,还要保持其叶片也不缺水。所以在这个阶段,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土地的供水量适合植物的生长,即不造成积水即可。其次是要准备一个喷洒器,不定时的在植株的叶子上喷洒清水,确保叶片保持健康生长。

三、四季浇水:1.春季。

这种植物是喜欢水的植物,但是由于春天土地比较湿润,而且降水比较多,所以在这个时候要看天气进行浇水,只要土地是湿润的就可以了,不用每天都浇水。

2.夏季。

夏季气温比较高,所以水汽蒸发比较快,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勤浇水,切记不可让土地出于干燥的状态,而是这个时候也不可让其过于干燥,偶尔可以适当的给叶子洒水。

3、秋天。

秋天天气比较干燥,而且天气慢慢转凉,所以在这个阶段就要保持土地湿润,但是又不能过于频繁的浇水,要把握好量,特别在秋冬之际,更是要慢慢减少浇水的量。

4.冬天。

冬天天气寒冷,而这种植物不是特别抗寒的植物。所以特别注意的就是不可多浇水,偶尔的可以让土地稍微干一点,只要不影响植株生长即可,这样可以帮助植物顺利度过冬天。

竹丛枝病(竹扫帚病)防冶技术


此病危害早竹、高节竹、刚竹、乌哺鸡竹、麻竹等竹种,特别是刚竹、早竹受害最重,分布最为普通。竹子受害后,生长衰弱,竹笋减少,重者可导致整竹枯死,严重发病的竹林常因此而衰败。

症状:发病初期只有少数枝条发病,病枝不断延伸成多节而纤细的蔓桂,枝上有鳞片状小叶。病枝节间短,侧枝丛生成鸟巢状,或成团下垂。每年4~6月份,病枝梢端叶鞘内产生白色米粒状物。此为病原菌的子实体。9~10月份,有些新生长出来的病枝梢端叶鞘内也可产生白色米粒状物。病竹在数年内,由少数枝条发病逐渐发展到全部枝条,最后全株枯死。

病原:竹丛枝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球壳目,麦角菌科的瘤痤苗侵染所致.

发生特点:病菌的分生孢于和子囊孢子均有萌发的能力,经初步研究认为,该病根可能是由个别的嫩梢或芽首先受侵染后逐年发展到全株的。病菌可能潜伏在活的丛枝或芽内越冬,翌年春、秋两季产生抱子,经风雨传播,或随病母竹迁移传播。健康枝被病菌侵染后,当年会产生丛枝。近几年来,该病在雷竹、高节竹等竹林中普遍发生,无论在老竹林还是新造竹林和培育管理好的竹林中都有发生。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定期樵园、培土施肥,促进新竹生长。②按期砍伐老竹,及早砍除重病竹株,剪除病枝并清出林外烧毁。③造林时不要在有病竹林内挖取母竹,更不能用带病的母竹造林。④46月份,用粉锈宁300倍液或50%多苗灵500倍液喷洒2~3次。

《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 Munro》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竹类植物全年养护措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