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针松疱锈病

2019-11-25

迎客松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五针松疱锈病》,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分布及危害

五针松疱锈病又名干锈病,是发生在各种五针松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内的危险性病害。已知我国的红松(Pinuskoraiensis)、华山松(P.armandi)和乔松(P.griffithi)发生该病,造成巨大损失。红松疱锈病发生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东部山区,据辽宁省草河口林场1975年调查,该场的人工林发病率达60%以上,其中因病死亡的幼树竟达40%。四川省30多个县市高海拔山区的华山松疱锈病很普遍,仅广元、达县和雅安三地、市的人工林发病面积已超过6600ha,因病死亡的树木达数十万株。关于其它发生地区尚缺少系统的调查研究。

【症状】病害发生在枝干皮部,但不为害木质部,先在侧枝基部发病,然后向干皮扩展,有时枝干同时发病。发病部位常在地上150cm以内的枝干上。病初,皮部略肿变软,于5月初开始生裂纹,并由其中生出黄白色疱囊,6月上、中旬成熟呈桔黄色。疱囊的形状、生长方向和破裂方式都没有一定。自5月中旬起,囊破,飞散粉状锈孢子,最后留下膜状白色包被并逐渐散落消失。至6月末大部分疱囊已破散,老病皮粗糙,且常生一层煤污菌类,显黑色。8月末,9月初,在病皮的上、下两端或仅在上端出现混有性孢子的蜜滴,初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带甜味。剥下树皮时,可见皮层中的性孢子器,干后呈血迹状,暗红色。本病严重影响红松及华山松的生长,据调查红松病树当年松针长度较正常的减少30%,其绝对干重减少27%,新病皮的酸度值降低0.3,无疱囊老病皮降低0.4,而健康皮部为5.3。病树主梢最短的为21mm,最长的为65mm,健梢为366mm。病梢直径逐年递减。结果使病树冠形与高度发生巨变,树冠变圆,树高仅为健株的4/5~3/5。病树生理机能衰退,且常引起次期害虫的蛀食和野鼠的啃咬,加速病树的死亡。

【病原】本病系由茶蔗生柱锈菌引起(CronartiumribicolaJ.C.FischerexRab.)它是长循环型异主寄生菌。性孢子及锈孢子阶段产生在红松、华山松等五针松枝干皮部,夏孢子及冬孢子阶段在东北地区产生在返顾马先蒿、返顾马先蒿多枝变种、穗花马先蒿和东北茶蔗子的叶片上,人工接种时还生在兴安茶藤子叶片上、东北尖叶茶蔗子叶片上和刺梨的叶片上。在四川省产生在狭萼茶蔗子叶片上。性孢子器扁平,埋生在皮层中。性孢子鸭梨形,无色,2.4~4.2m1.8~2.4m。锈孢子器疱囊状,桔黄色,高4~6mm,直径3~5mm,长4~40mm。包被囊状白色,由多层细胞组成,最外层的细胞梭形。锈孢子单胞,鲜黄色,22.8~33.6m14.4~28.8m,平均23.7m29.2m,成堆时桔黄色。锈孢子球形至卵形,表面有平截柱形的粗疣,其上有5~7层突起环纹,表面还有明显的平滑区,其表面与粗疣顶端在同一球面上。夏孢子堆初为有光泽的枯红色丘疹状,破裂后呈桔红褐色粉堆。夏孢子球形至椭圆形,有细刺,鲜黄色,15.6~30.0m13.1~20.6m,平均17.6m23.2m。冬孢子堆柱形,密生于叶背,赤褐色,初直立,后扭曲,直径8.7~165m,长50~1900m。冬孢子略呈梭形,褐色,36.0~59.0m13.0~13.5m,成熟后在低温多湿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此时的冬孢子柱外观上有一层白粉。担孢子球形,有一嘴状突起,浅黄色,10~12m。

【发病规律】病树如未死,年年产生锈孢子。锈孢子在10~19℃下,遇冷凉多湿,出现雨、露、雾的条件时,萌发生芽管,由气孔侵人转主寄主茶藤子或马先蒿叶片。经10~11日,便产生夏孢子,并进行再侵染。8月中、下旬至9月初(个别林区在7月初)便在转主寄主上产生冬孢子柱。冬孢子由冬孢子推顶部向基部依次成熟,最外层的生命力最强。只有在16℃下形成的冬孢子,在20℃下容易产生担子与担孢子,并在10~18℃下向五针松松针侵染。因此,担孢子向松针的侵染只在冷凉多湿条件下发生,这种侵染不一定年年发生。担孢子芽管侵入松针后形成的单核菌丝,在松针中扩展。经3~7年,由松针伸延至小枝和主干,并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以后年年继续产生。在东北地区锈孢子在天然林中侵染茶蔗子,在人工林和次生林地带侵染马先蒿,待林分逐渐成长,林内光线甚少时,转主寄主植物使被抑制逐渐稀少了,此时病害不再在该林分内发生。有资料证明,造林地中的疱锈病,常常是在苗期感染的。

【防治措施】严格检验苗木带病情况,杜绝病苗上山造林。用五氯酚钠、二甲四氯、莠去净、非草隆、杀草丹等除草剂,灭除苗圃及其周围500m以内的茶藨子和马先蒿,用量为1~5g/m2。幼树发病时,于锈孢子未飞散时,用270℃馏分的松焦油涂刷病部,杀灭锈孢子,继续涂刷2~3年后,病树可恢复健康。适时修枝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

精选阅读

五针松落叶病防治


五针松落叶病是五针松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此病分布极广,自东北至华南均有发生,此病原为病菌松针散斑壳侵染所致。此菌寄生种类较多,对五针松的幼苗及成苗的针叶都可侵染危害。

症状:

五针松落叶病发病后,针叶上开始出现黄绿相间的段斑,到8月初病斑逐渐扩大,并由黄绿色转为红褐色,病叶开始脱落,至11月份病叶由红褐色转成黄褐色,并在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即性孢子器,此时针叶大部分脱落,部分病叶到第二年春天脱落。第二年3、4月间,在落叶上产生具有光泽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盘,子囊盘突破表面组织,形似黑痣,盘中夹有一条纵向裂缝。在每枚针叶上子囊盘少则有4至5个,多则有10至20个。

发病规律:

五针松落叶病在秋季,子囊盘在病落叶上形成,也可能在残留在枝条上的有病针叶上出现。此菌以初生双核菌丝体的原始子实体越冬。4至5月份子囊盘陆续成熟,子囊盘成熟期约需1.5至4个月左右,子囊孢子放射期可延续2个月左右。梅雨季节利于子孢子的释放和侵入,是发病的有利时期。

五针松落叶病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五针松落叶病病原菌以子囊孢子传播侵染,因此只有初侵染、没有再浸染。在防治时要注意掌握这一特点,认真做好侵染期的化学防治。

1.冬季清除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2.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肥料,促使植株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

3.喷药保护是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但关键是要使喷药期和子囊孢子发散期相吻合,发散期开始喷1:100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溶性粉剂1000至1500倍,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敌可松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以后每隔15天左右1次,共喷5至6次。

五针松的风水学应用-五针松在家居中的作用


五针松的药用成分是优良的,而且口感也不涩;四针松、三针松的药用成分略逊于五针松,可惜五针松的资源较少。二针松的口感有点涩。上海、江苏、浙江的罗汉松较多,罗汉松口感也不涩。各地松树资源不同,同品种的松树在不同地方生长,药效也不同。

五针松与家居风格的搭配

五针松原产日本,常绿乔木。针叶五针一束,因五叶丛生而得名。五针松植株较矮,生长缓慢,姿态高雅,叶短枝密,树形优美,是制作盆景的上乘树种。

多数家庭选择在客厅放置一盆五针松,客厅是家庭人员聚集和接待客人的公共场所,绿化要抓住重点,力求朴素美观。选择的五针松既有大体效果,又有精致的园林风味,丰富多彩,给人难忘的印象。可在沙发茶几上摆设株形秀雅的观叶植物,若要放一盆五针松,则凭添南国风光。

因五针松生长缓慢,造型时应多蟠扎少修剪,对造型不需要的枝条一定要剪除。用五针松作盆景常用3~4年生的小树进行造型,如树龄过长,枝干粗硬,就会增加造型时的难度和成形时间,对于生长和观赏都不利。一棵五针松小树如何造型,应视树木形态而定,要因材制宜、因势利导,否则,制作出来的盆景会显得矫揉造作。

五针松在家居布置时候需要注意五针松久放室内,光照、空气不足,违反了五针松宜在室外接受光照的习性,或者突然移到室外遇到曝晒,也会同样出现上述情况。

五针松适宜放置在阳台上,在阳光充足或较荫蔽处都能生长,但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养护,针叶生长翠绿而健壮;在光照不足和炎热场所,针叶生长瘦弱,易枯黄。

五针松的风水学应用

五针松因五叶丛生而得名。五针松品种很多,其中以针叶最短(叶长2厘米左右)、枝条紧密的大板松最为名贵。目前,五针松盆景已在中国各地普遍栽种。五针松植株较矮,生长缓慢,叶短枝密,姿态高雅,树形优美,是制作盆景的上乘树种。

五针松属中性植物,在阳光充足或较荫蔽处都能生长,但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养护,针叶生长翠绿而健壮;在光照不足和炎热场所,针叶生长瘦弱,易枯黄。每天最好给予五针松5-6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但在盛夏炎热的中午,为防止针叶日晒过分而引起焦叶,可采取遮阴等措施,其他时间可任其充分接受阳光。

五针松喜欢光而较高大可以摆放在明显的位置,阳台、客厅、大堂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五针松在家居中的作用

五针松的药用成分是优良的,而且口感也不涩;四针松、三针松的药用成分略逊于五针松,可惜五针松的资源较少。二针松的口感有点涩。上海、江苏、浙江的罗汉松较多,罗汉松口感也不涩。各地松树资源不同,同品种的松树在不同地方生长,药效也不同。

我国古代就有吃松针、饮松针茶而获享高寿的记载。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了一个关于秦宫宫女的故事:秦末,刘邦、项羽攻入咸阳,战乱中,宫女们逃进深山,在山里老人的指点下,仅以松柏之实和松针为食。结果,个个脸色红润,冬不怕冻,夏不怕热。传说,这些宫女都活了300多岁,而且秀发乌黑。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松叶,名为松毛,性温苦,无毒,入肝、肾、肺、脾诸经,治各脏肿毒,风寒湿症。又说能够治疗肿疱,促进毛发再生,强健肝、肾、心、脾、肺五脏,能够充饥,延年益寿。孙思邈对松树也是情有独钟,将松树的相关部分用于疗疾养生,创立了服松子法、服松叶法、服松脂法等自然养生方法。

五针松的养殖方法

土壤要求

严格消毒为防止嫩枝因通气不畅而腐烂,要求插壤的透气性、保水力要好,可用70%的黄心土(或菌根土)、20%的细河沙、10%的谷糠灰,过筛拌匀后使用。

扦插时间

插穗选择嫩枝适宜在5至8月扦插,各树种的具体扦插时间要按嫩枝的木质化程度来定,达到半木质化即可。应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幼龄母树上选择粗壮、饱满、生长旺盛的半木质化嫩枝作插穗。

控制湿度

五针松扦插后,立即浇一次透水,既可使插壤与切口密接,又可提高土壤湿度。在大棚或拱棚上覆盖塑料薄膜、在棚内喷雾或喷水可提高空气湿度。喷水量不宜太大,尤其是插壤内不能积水,否则易导致插条下端死亡和腐烂。喷水量一般以每天2至3次为宜,高温时可喷3至4次。

调节光照度

五针松的插条生根、生长,需要阳光照射。但光照过强,易导致温度过高和灼伤插条;光照过少,插条光合作用弱,生根能力不强,生长速度慢。生产上,常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即在清晨和傍晚掀开遮阳网,让阳光照射,7:30至19:00阳光强的时段盖上遮阳网,防止日光灼伤幼苗。

激素处理

扦插前用ABT生根粉、吲哚乙酸、萘乙酸等植物激素对嫩枝进行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扦插成活率。生产上最常用的、效果最好的激素是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使用的方法是:将GGR配制成50ppm的溶液,再将插条基部放入溶液中浸3至24小时。

环境控制

湿度和光照强度提供适宜的环境湿度和生根温度,是搞好五针松嫩枝扦插成败的关键。五针松的嫩枝扦插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至95%之间、温度控制在18℃至28℃之间,同时还要适宜的光照条件。

红松疱锈病的防治方法


分类地位

红松疱锈病是世界有名的红松危险性病害,已被列为国内外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该病主要危害20年生以下幼树。七十年代在本地区的红松林普遍发生。

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湖北、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山西、山东、安徽、河南、贵州、云南、新疆。

寄主

红松(Pinuskoraiensis)、新疆五针松(P.sibirica)、华山松(P.armandii)、乔松(P.griffithii)、偃松(P.pumila)。

转主寄主

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resupinata)、穗花马先蒿(P.spicata)、东北茶藨子(Ribesmandshuricus)、黑果茶藨子(R.nigrum)、狭萼茶藨子(R.glacialevar.laciniatum)等植物。

症状

病害发生在红松枝、干的皮部。病初,皮部略肿变软,病部逐渐扩大,8月下旬在病皮裂缝处出现混有病菌的性孢子的蜜滴,初为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具甜味。9月初为蜜滴出现盛期。生蜜滴的皮下干后,可见血迹状斑痕。翌年4月中、下旬病皮长出桔黄色疱囊,囊破散出黄色的锈孢子,锈孢子飞散后留下白色膜状物。至6月末,锈孢子及膜状物全部消失,老病皮明显粗糙。当年的8月末又在老病皮上、下两端或其中任何一端出现混有病菌性孢子的蜜滴,第3年的春季仍会出现疱囊。因连年发病,病皮变厚,并流出松脂。

病原

病原菌为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ribicolaJ.C.FischerexRabenhorst)共产生五种孢子。在自然条件下,性孢子和锈孢子产生在红松枝干皮部,夏孢子和冬孢子产生在返顾马先蒿和东北茶藨子的叶片上。性孢子器扁平,生于皮层和韧皮部之间。性孢子梨形,无色,大小为2.4-4.21.8-2.4m.锈孢子器疱囊状,桔黄色,高4-6mm,直径3-5mm,长径4-40mm。包被囊状,白色,由多层细胞组成,最外层细胞为梭形。锈孢子器球形至卵形,单个鲜黄色,成堆时桔黄色。锈孢子表面具平顶柱形粗疣,但表面也有一部分平滑区。大小为14.4-28.822.0-33.6m。夏孢子堆初为带光泽的桔红色丘疹状,破裂后成桔红褐色粉堆。夏孢子球形至椭圆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大小为17.1-20.615.6-30.0m。冬孢子堆柱形,密生在寄主叶背面,赤褐色,初直立,后扭曲。直径为8.7-16.5m,长50-190m。冬孢子圆筒形,褐色,36-59.13.6-13.5m。担孢子球形,带一鸟嘴状突起,浅桔黄色,10-12m。

华山松松疱锈病的防治方法


华山松又名胡芦松、五须松、果松等,是松科中的著名常绿乔木品种之一。原产于中国,因集中产于陕西的华山而得名。

华山松是一种大乔木植物,幼树树皮灰绿色或淡灰色,平滑,老时裂成方形或长方形厚块片。养护管理过程中易出现松疱锈病的危害,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华山松松疱锈病的症状

在松树上1年有2次发病症状:第一次在春季,松树枝干肿大并有裂缝,从中向外生长黄白色至桔黄色锈子器,锈孢子器可散出锈黄色的锈孢子;老病皮无锈子器,仅留下粗糙黑色的病皮,并流出树脂。锈孢子阶段过后,树皮龟裂、下陷;第二次在秋季,枝干上出现初为白色、后变成桔黄色泪滴状蜜滴,是性孢子与粘液的混合物,具甜味。蜜滴消失后皮下可见血迹斑,此时幼苗及大树松针上产生黄色至红褐色点斑。

在转主寄主上,夏季至秋季的症状为:叶背见带油脂光泽的黄色丘形夏孢子堆,最后在夏孢子堆或新叶组织处还见刺毛状红褐色冬孢子堆(柱)。

二、华山松松疱锈病的发生规律

病原以担孢子和锈孢子靠风吹雨溅的方式自然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感病松苗、幼树、小径材及新鲜带皮原木的调运。应施检疫产品松苗、幼树、小径材及新鲜带皮原木。

三、华山松松疱锈病的防治方法

1、从疫情发生区调出各种松树苗木要进行严格检疫,发现病苗要及时销毁。

2、当年采伐的小径材及带皮原木可采用溴甲烷熏蒸处理,用药量为20g/m3或在林区搁置一年后调运。

3、对5-13年生感病幼树,可用松焦油或煤焦油涂病部;发病率在40%以上的松林要进行皆伐后补造其它树种。

4、调运黑果茶镳子等转主寄主时,发现叶背带有油脂光泽的黄色丘疹状夏孢子堆或毛状暗褐色冬孢子柱时立即销毁。

落叶松褐锈病防治


落叶松褐锈病为落叶松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发病初期,落叶松针叶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奶油色或赭黄色、圆形小丘状隆起,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此为病菌的孢子,成熟后飞散。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越冬的繁殖体。随着病害的发展,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落叶松褐锈病防治

发病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a(年)生的苗木和3~6a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病菌在落地的针叶上越冬。越冬的病原菌在适宜条件下5h(小时)即可萌发,第2a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的地方或年份发病严重;冬季温度低,第2a发病轻。常集中连片发生,发生的地块常与落叶松落叶病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苗木栽植不宜过密,要通风降湿,防止徒长。用75%百菌清可湿型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于春秋两季把苗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烧毁,可降低发病率。对于已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15kg(公斤)/hm2(公顷)放烟防治。148.落叶松幼树上长的疙瘩(虫瘿)是什么造成的?在落叶松幼林地可见到枝上长着一些圆形疙瘩,这是松瘿小卷蛾幼虫为害造成的。该虫在落叶松幼林内主要为害幼树新生主梢及主干上当年生的侧枝,以幼虫在树皮下生活、蛀食,引起流脂,导致部分组织畸形生长,形成肿瘤状虫瘿。松瘿小卷蛾自苗圃留床大苗到40a(年)生的大树均能为害,但以幼树为主。在严重发生地,往往造成大量幼树的主梢及侧枝自被害部以上枯死,主干分叉、弯曲,致使树干型状不良或形成多梢现象。

松树的松瘤锈病病害防治方法


松瘤锈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黄山松、黑松等。要注意一旦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及时防治,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发病症状

瘤常发生在松树的主干或侧枝上,直径5cm一20cm不等,表面呈不规则破裂,破裂处当年生出新的皮层来年再破裂,久之皮层完全脱落,露出浸透松脂的质部,颜色变深,好像灼伤一般。

2、发病病菌

由栋柱锈菌所引起,每年早春从瘦瘤的裂缝处溢出蜜黄色的液滴,其中混有性孢子,以后在裂缝中产生黄色泡状的锈孢子器锈孢子器成熟后,开裂散发出黄粉状的锈孢子,侵栎类树木。

3、传播途径

5月下旬在栋叶的背面出现鲜黄色小点为其夏孢子堆,到7月下旬,在夏孢子堆中出现许褐色至深褐色的毛状物,即冬孢子柱,一直延续到月下旬8一9月冬孢子成熟后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又侵染松树。其病菌的菌丝体为多年生,年年产生新的性孢子及锈孢子,并刺激瘦瘤逐年增大。

4、防治方法

①入冬松树停止生长后,剪去已长有瘦瘤的部分,剪口涂抹伤口愈合剂。

②注意不要将松类(黄山松、马尾松等)盆景摆放在有栎类植物的环境中。

③从春季开始生长后,定期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或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半月一次,连续3一4次。

④注意浇灌用水的pH值,最好在浇灌用水中加入0.3%的硫酸亚铁溶液,维持盆土呈酸性,提高松树植株的抗性。

⑤用0.025%一0.05%的农用硫酸链霉素喷洒树干和枝条,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落叶松褐锈病的综合防治


落叶松褐锈病是危害落叶松的重要病害。

一、病原

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更多绿色尽在

二、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夏孢子堆,直到9月中旬仍可产生。夏孢子堆初寄生于叶表皮下,奶油色或赭黄色形成圆形小丘状隆起,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夏孢子成熟后飞散,最后在夏孢子原基处留下痕迹,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冬孢子堆。随着病害的发展,冬孢子堆数量逐渐增加,此时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三、发病规律

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年生的苗木和3-6年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以落地针叶上的冬孢子越冬,越冬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5小时即可萌发,翌年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发病严重;干旱、湿度小发病较轻;冬季温度低,第二年发病轻;冬季温度高,第二年发病重。常集中连片发生,落叶松褐锈病发生的地块常有落叶松早落病的发生。

四、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防治措施:

1.可采用百菌清油剂低量喷雾防治苗圃地和幼林内发生的落叶松褐锈病,防治效果达到58%。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

2.可于春秋两季把林地、菌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点燃烧毁,可降低落叶松的发病率,但要注意防火。在苗圃地内还要注意苗木栽植不能过密,通风降湿,防止徒长,提高抗病力。

3.对于已经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放烟防治,防治效果也十分明显。

落叶松的褐锈病防治


落叶松褐锈病为落叶松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发病初期,落叶松针叶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奶油色或赭黄色、圆形小丘状隆起,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此为病菌的孢子,成熟后飞散。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越冬的繁殖体。随着病害的发展,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发病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a(年)生的苗木和3~6a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病菌在落地的针叶上越冬。越冬的病原菌在适宜条件下5h(小时)即可萌发,第2a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的地方或年份发病严重;冬季温度低,第2a发病轻。常集中连片发生,发生的地块常与落叶松落叶病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苗木栽植不宜过密,要通风降湿,防止徒长。用75%百菌清可湿型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于春秋两季把苗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烧毁,可降低发病率。对于已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15kg(公斤)/hm2(公顷)放烟防治。148.落叶松幼树上长的疙瘩(虫瘿)是什么造成的?在落叶松幼林地可见到枝上长着一些圆形疙瘩,这是松瘿小卷蛾幼虫为害造成的。该虫在落叶松幼林内主要为害幼树新生主梢及主干上当年生的侧枝,以幼虫在树皮下生活、蛀食,引起流脂,导致部分组织畸形生长,形成肿瘤状虫瘿。松瘿小卷蛾自苗圃留床大苗到40a(年)生的大树均能为害,但以幼树为主。在严重发生地,往往造成大量幼树的主梢及侧枝自被害部以上枯死,主干分叉、弯曲,致使树干型状不良或形成多梢现象。

园林植物落叶松褐锈病的症状及其防治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夏孢子堆,直到9月中旬仍可产生。夏孢子堆初寄生于叶表皮下,奶油色或赭黄色形成圆形小丘状隆起,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夏孢子成熟后飞散,最后在夏孢子原基处留下痕迹,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冬孢子堆。随着病害的发展,冬孢子堆数量逐渐增加,此时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病原】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

【发生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年生的苗木和3-6年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以落地针叶上的冬孢子越冬,越冬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5小时即可萌发,翌年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发病严重;干旱、湿度小发病较轻;冬季温度低,第二年发病轻;冬季温度高,第二年发病重。常集中连片发生,落叶松褐锈病发生的地块常有落叶松早落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1.可采用百菌清油剂低量喷雾防治苗圃地和幼林内发生的落叶松褐锈病,防治效果达到58%。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

2.可于春秋两季把林地、菌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点燃烧毁,可降低落叶松的发病率,但要注意防火。在苗圃地内还要注意苗木栽植不能过密,通风降湿,防止徒长,提高抗病力。

3.对于已经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放烟防治,防治效果也十分明显。

绒针怎么养殖?养殖绒针的正确方法介绍!


绒针又名银箭,景天科,青锁龙属多肉植物,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怕低温和霜雪,耐半阴,无明显休眠期。夏季高温有短暂休眠,冬季为其生长期。株形可爱,十分讨喜,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绒针的养殖方法,希望对喜欢绒针的朋友有帮助!

一.绒针的养殖方法1. 浇水:

生长旺盛期每周浇水1次,其他时间每2-3周浇水一次即可。

2. 温度:

喜欢温暖的生长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3. 光照:

喜欢全日照,夏季高温期要注意适当的遮阴。

4. 盆土:

喜欢疏松排水性好的土壤。

5. 施肥:

每月施肥1次,用稀释饼肥水或用“卉友”15-15-30盆花专用肥,冬季不施肥。

二.绒针的繁殖方法介绍

通常我们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全年均能进行,以春、秋季生根快,成活率高,选取较整齐的枝叶,插于沙盆中,插后约20-25天生根,根长2-3厘米时我们需要为其进行换盆,转入正常的养护管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绒针的养殖方法,以及繁殖方法介绍,希望对喜欢绒针的花友们有帮助。

扁豆锈病


症状扁豆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及荚,叶片染病初生黄白色至黄褐色小斑点,略凸起,后渐扩大,现黄褐色夏孢子堆,突破表皮散出褐红色粉状物,即夏孢子。深秋,从病斑上长出黑色的冬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黑褐色的冬孢子。严重的致叶片干枯早落,影响产量。

病原Uromycesappendiculatus(Pers.)Ung.异名U.phaseoli(Pers.)Wint.称疣顶单胞锈,属担子菌门真菌。系单主寄生菌。性孢子器丛生,浅黄色。锈孢子器丛生于叶背,杯状,大小2~3毫米;包被白色,边缘破裂外翻,内、外壁上均生细瘤;锈孢子无色,也具小瘤,大小18~3616~24微米。夏孢子堆黄褐色生在叶的两面,直径0.2~0.4毫米,四周具残存的破裂表皮;夏孢子淡黄褐色,卵形或椭圆形,有稀刺,大小20~3018~22微米,芽孔2个不明显。冬孢子堆黑褐色,冬孢子褐色,亚球形或广椭圆形,光滑,大小25~3520~25微米;柄不脱落,与孢子等长、无色。寄生在扁豆、菜豆、绿豆等植物上。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南方该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季,成为该病初侵染源,一年四季辗转传播蔓延;北方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侵入寄主形成锈子腔阶段,产生的锈孢子侵染扁豆并形成疱状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进行再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大,深秋产生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越冬。北方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尤其是叶面结露及叶面上的水滴是锈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先决条件。夏孢于形成和侵入适温15~24℃,10~30℃均可萌发,其中以16~22℃最适。日均温25℃,相对湿度85%潜育期约10天,扁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气温20℃以上,高湿,昼夜温差大及结露持续时间长易流行,苗期不发病,秋播扁豆及连作地发病重。南方一些地区春植常较秋植发病重。

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2)春播宜早,必要时可采用育苗移栽避病。(3)清洁田园,加强管理,适当密植。(4)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新星乳油7000倍液,隔15天一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绒针怎么繁殖?掌握这几种方法绒针繁殖轻松解决!


绒针为景天科青锁龙属植物,因为其毛绒绒的外表,以及十分方便管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绒针的繁殖方法介绍!

一.绒针的繁殖方法:

多肉植物常用的扦插,砍头,分株,砍头四种繁殖方式,均适用于绒针。

1.扦插

扦插是它的主要繁殖方式。

剪取植株顶端健壮的枝条,待伤口晾干插入微潮的盆土中,等待生根。

2.叶插

掰取完整的叶片,别伤害到叶片上的生长点。绒针叶片生长点是中间点。平铺或者斜插到土壤中固定好了。

绒针叶片不大好掰。掰的时候,要注意,靠近叶腋部,顺着连接部弧线的走势慢慢掰。这样的方法成功率高。

3.分株

分株的成活率高于枝插和叶插。

在植株根部会发现一些小苗。把小苗拔起来,栽入盆中,即可成活。注意新栽入的小苗,要隔3到4天再浇水,防止根系被水渍到。

4.砍头

徒长的绒针还有生了点点毛病的绒针,都可以使用砍头这一方式,让植株变成更好的样子。砍头扦插,要等伤口晾干,插入盆中,隔3到4天浇水,等待生根。

二.繁殖成功后要注意生长环境

比较喜欢日照,日常为绿色,日照时间增加及温差增大后会慢慢变色。可以全日照,喜欢干燥温暖的生长环境。对水分需求不多,过多的水分容易滋生病害及根部腐烂导致死亡。夏季高温休眠,注意减少浇水,冬季可以持续生长。只要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绒针就可以生长的很健康。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绒针的繁殖方法,希望网友们采纳,感谢您的点击阅读!

《五针松疱锈病》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迎客松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