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植物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苗木冻害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苗木冻害在我国发生较普遍,对苗木生长发育威胁很大,严重时会导致数十年生大枝或大树冻伤或冻死。苗木局部受冻以后常常引起溃疡性寄生菌寄生的病害,使树势大大减弱。有些树种虽然抗寒力较强,但在花期甚至幼果期遇低温则容易受冻害,影响观赏效果。因此,为充分发挥园林苗木的功能效益,要切实做好冻害的防治。

(-)选择栽植抗寒的树种和品种

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气象因子和苗木区划,选择与本地条件相适应的树种、品种及石占木类型。另外,根据不同树种、品种生物学特性和耐寒力适地适栽。避免在低洼易涝、山涧谷底,地下水位过高、丘陵北坡及风口处栽植。新引进的树种,一定要经过试种,确实证明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寒性能后才能推广应用。

(二)提高树体耐寒能力

加强苗木综合管理,提髙体内营养积累水平克服观果类苗木过量结果和大小年结果现象,避免后期氮肥和灌水过量,保证树体正常进人休眠,以增强抗寒力。

(三)加强树体越冬保护

灌水

晚秋苗木进入休眠期到土地封冻前,灌足一次冻水,到了冬季封冻以后,树根周围就会形成冻层,维持根部恒温,不受外界气温骤然变化的影响。同时,灌冻水使土壤湿度增加,可防止苗木灼条。在早春土地开始解冻时及时灌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供给苗木足够的水分,对于防止春风吹袭使苗木干旱、灼条也有很大作用。

覆土、培土

在秋末冬初,土地封冻以前,将枝干柔软、树体较矮的灌木或藤本苗木,压倒覆土,或先盖一层干树叶,再覆40~50cm的细土,轻轻拍实,该方法不仅防冻,也能保持枝干温度,防止灼条。

在冬季土壤冻结、早春干燥多风的大陆性气候地区,有些树种虽耐寒,但易受冻旱的危害而出现祜梢,故对不能弯压埋土防寒的植株,可于土壤封冻前,在树干北面,培一个向南弯曲、高40~50cm的月牙形土堆,具体高度可依苗木大小而定。早春可挡风、反射和积累热量,使穴土提早化冻,根系也能提早吸水和生长,即可避免冻害的发生。

树干涂白、绑草

对树干涂白、喷白,可以减弱温度骤变的危害,还可以杀死一些越冬病虫害。涂白、喷白材料常用石灰加石硫合剂,为粘着牢固可适量加盐。具体配方可选择以下两种:

①生石灰5kg、食盐0.5kg、水15L、豆浆0.25~0.5kg或6501粘着剂。

②黄泥24%、鲜牛粪10%、石灰3%;清水60%。

新植苗木、冬季湿冷地不耐寒的苗木,可用草绳紧接地面道道卷干或用稻草包主干和部分主枝以防寒,也可用塑料薄膜缠干来防寒

扩展阅读

苗木冻害原因及其表现


苗木冻害原因及其表现,一些苗木树种在幼苗人冬时木质化较差,尤其是秋梢部分,往往会在越冬时受冻害;早春幼苗出土或萌芽时,也易受晚霜危害。对于不耐寒或抗寒力弱的苗木树种,如果防寒工作没做好,则很可能使苗木受到冻害而死亡。尤其是在北方冬季寒冷,春季风大、干旱、气温变化剧烈的地区更应做好这项工作,以尽量减少育苗损失。

幼苗产生冻害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由于生理干旱造成的干枯、地裂或冰拔等机械损伤造成的伤根和低温冻害。

①干枯又称干梢,主要是西北、华北等地在冬、春季节土壤冻结,苗木代谢水平较低,导致根系吸水少,而天气干旱多风,苗木地上部分大量蒸腾失水,使苗木体内失去水分平衡而发生生理干旱,枝梢干枯而死。

②机械损伤包括地裂伤根和冻拔伤根。前者指潮湿、黏重的土壤冬季结冻后导致体积膨胀或局部开裂,可将部分苗根拉断,或使部分根系外露被风吹千致死;后者又称冻举,指冬季低洼的土壤中水分结冰,体积膨胀抬升所产生的应力,将苗根抬起,待冰冻融解,土壤下沉,将小苗抛出土面,再经风吹日晒而使其逐渐干枯而死。多发生在东北、西北地区昼夜温度变化剧烈、土壤含水量较大的育苗地上。

③冻害因严寒使苗木体内水分和苗木组织结冰、细胞原生质脱水,破坏了苗木体内的生理机能而导致伤害,甚至死亡。一般为秋末苗木未充分木质化之前,或早春苗木过早地发出新芽之后,遭遇伴随早、晚霜发生的低温而导致细胞内或细胞间隙结冰所致。

榛树冻害的防治方法


榛树冻害是指榛树在休眠期因受低温(欧洲榛为-4度以下,杂交棒子为-30度以下)引起的伤害。一般表现为幼树1~2年生枝条,轻微冻害时,仅髓部变褐色;较重时,枝条干枯。多年生枝冻害,常表现树皮局部冻伤,冻伤部分皮层变褐色,其后,逐渐干枯。芽子受冻时,芽苞干裂、鳞片张开、芽干枯;雄花序受冻,花药变深褐色,雄花序不能正常开放。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下榛树冻害的原因及防治。

原因

影响榛树冻害发生的因素很复杂。从内因来说,冻害与品种、树龄、生长势、当年枝条发育成熟度及越冬锻炼情况密切相关。从外因来说,则与地理位置、土壤地势及当年的气象因子等均有很大影响。

榛子因种类、品种不同,抗寒力差别很大。欧洲榛抗寒力差,休眠期只能耐-4~-6度低温,杂交榛子则能耐-35度的低温。欧洲榛芽鳞片少且松散,芽子易冻,杂交榛子的芽鳞片多,而且包的紧,芽子不易受冻。枝条成熟度强的、营养物质积累多的则抗寒性强;反之,枝条成熟度差,不充实,营养物质积累的少,则抗寒力弱,易受冻害。树势强壮的榛树较生长势弱的抗寒力强。

气象条件是造成冻害的直接因素,持续低温,土壤干旱及空气干燥等会加重冻害。阳面枝干较阴面枝干冻害重。有雪覆盖的榛园榛树更有利于越冬。冬季气温高,可明显地减轻榛树冻害。

防止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

这是防冻害最根本而有效的措施和重要途径。如辽榛3号(84-226)、平欧110号(82-11)、达维(84-254)、玉坠(84-310)、薄壳红(82-4)等品种,休眠期可耐-35度左右低温。

2、因地制宜,适地栽培

如欧洲榛适宜在北纬32°~36°之间的黄河-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达到13~16度地区栽培。而杂交榛子可在年平均温度6.5度以南至黄河流域(北纬46°~32°)地区栽培。

3、加强年周期的综合管理技术

这对提高其抗寒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春季加强氮素和水分的供应,促进前期旺盛生长,使枝条生长健壮;后期应及时控制氮肥和水分,增施磷、钾肥和夏季修剪,促使新梢及时停止生长,使之充分成熟、积累养分,接受锻炼,及时进入休眠,提髙抗寒力,特别是幼树尤为重要。

4、加强树体越冬保护

榛树定植后每年要在土壤结冻前对树干基部培土,髙度为20~30厘米。另外,设风障、包草、涂白等均有一定效果。

人参冻害的防治方法要点


人参冻害在东北各地每年都有发生,一直是影响人参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现将人参冻害的防治方法要点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危害症状

受害轻的参根越冬芽和根茎变色枯死,受害重的芽孢、芦头发生烂芽,芽苞未萌动就腐烂,萌动后抽出的茎叶尚未出卜沈己腐烂。有的主根似水烫状脱水软化腐烂,一捏一股水,有时主根完好大部分须根尖端腐烂。

二、预防方法

1、晚秋或早春出现的乍暖乍冻的缓阳冻天气,是引起人参冻害的关键,因此,加强防寒措施,控制晚秋和早春参床Il关的温度和湿度,可防止冻害发生。

2、早春注意排涝,及时清除晚秋和早春参床上的积雪,防止雪水渗入参床土层内,尤其雪水大的年份,更应注意排除桃花水防止进人参床。土壤水分大的参床要早松土,深松土,晚上棚,以减少土壤水分,防止缓阳冻害发生。

3、实行床面覆盖,可明显控制参床土温的剧烈变动。盖草防寒比覆土防寒能明显提高土温。防寒土要厚达l0cm以上。在土壤温、湿度不正常的早春或晚秋,尤应注意及时地做好床面覆盖,预防冻害发生。

4、秋栽时尽量晚栽,栽完就接近封冻为宜。在冻害常发区,栽参土不宜用含沙量大的土壤。参床位置尽量避开低洼地带和风口处。

苹果树冻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近入冬季,在苹果种植区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苹果树冻害发生,对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苹果树的冻害,因发生时间、地区不同,冻害的症状也不同。常见的冻害类型及防治方法如下:

(一)冻害类型

晚秋初冬型冻害: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苹果采摘后到落叶之前,树体尚未完全休眠阶段,天气异常温暖,日平均气温达15℃左右,诱使休眠晚的主枝基部、主干根劲部的形成层和树皮生理活动活跃,不能及时进入休眠,抗寒能力较低,突然出现大风降温或寒流,气温降至-3℃--5℃,经数小时后,使这些部位的形成层和深层树皮受冻,变成浅褐色。

第二年春季发芽期,受冻部分以上的大枝或树体迟迟不能发芽,待正常果树落花后,受冻重的枝或全树仍不能发芽,受冻部位的形成层和深层树皮变成黑褐色,最终死亡。但浅层树皮保持白绿色。落花后1个月左右,受冻部分树皮凹陷,干缩。面积大的或受冻严重的树皮裂缝、翘离,皮下的木质部呈黑褐色。

冬季低温冻害型:冬天果树进入休眠期后,树干、大枝的抗冻能力很强,但冬季出现异常低温时,树皮相对较薄的小枝常发生低温冻害,轻者髓部变褐色而死亡,重者木质部和树皮边褐而枯死。同时花芽也受冻、变褐,有时冬季气温降至-25℃以下,大枝树皮也被冻伤,变褐枯死。

抽条型冻害:春节土壤开始化冻前后,气温上升很快,并且空气干燥,有大风,枝条水分蒸发量大,而树下土壤湿度大或根系较深,根层所在位置的土壤尚处于结冰状态,不能充分吸收水分供给地上部开始活动的枝条,造成树上皮薄、细嫩树皮严重失水和皱缩,变成紫褐色或暗紫色,韧皮部和木质部发白、发干,后期干枯死亡,不能发出新的枝叶。

晚霜型冻害:苹果花芽膨大至开花期的冻害,一般初期表现为花柱、柱头、花药由绿色变为褐色,继而萎蔫、干枯。轻者雄、雌蕊受冻,花朵仍然可以开发,但不能坐果,冻害严重时,花瓣呈水渍状,枯萎脱落。

幼果期双环型冻害:苹果幼果期一般在落花后7-10天左右,遇到3℃以下低温或晚霜,在萼片以上部位出现环状缢缩,不久形成月牙型凹陷斑,并继续发展成围绕果顶的紫红色凹陷斑,其皮下浅层果肉变褐,坏死,木栓化。

随着果实的生长,受害果大量脱落,没落的果实至成熟期,萼部周围仍留有环状或不连续环状黑褐色凹陷伤疤。此类低温冻害一般坡上发生轻,坡下发生重,凹地的幼树果发病重,平地的大树发病轻。秦冠和富士品种发病重,金冠品种发病较轻。

(二)防治方法

1、晚秋、初冬容易发生冻害的果园,在7月份以后应控制施用氮肥,同时对树上喷施磷、钾肥,控制旺长,促进枝条成熟和营养回流。有灌溉条件的果园,要及时灌足封冻水。晚秋是,要对主干和大枝中下部涂白。幼树入冬前,要进行地表培土。根茎部易受冻的地区,可在深秋时扒开根茎部土,吹晒半个月后再填平土。

2、对春秋晚霜型发生频繁的果园,在春季果树发芽前要灌水,发芽后至开花前。要再灌2-3次水。这样可延迟果树物候期2-3天,以减轻受冻的程度。如能根据天气预报,在芽萌动后提前灌水,提高果园热容量,对短期的-3℃左右降温有明显防冻作用。

3、春季花芽萌动前,结合防治支杆病害,喷洒10%果康宝膜剂80-100倍液,对防止-3℃以上时的花芽冻害,有一定的效果,可使花芽受冻率减少30%左右。

4、防治晚霜和花期冻害,可根据天气预报,在果园每隔20-30米放一堆杂草,在气温降至0℃以下时,开始点火,压土熏烟。也可以对树体喷水,加大热容量,以减轻冻害。

苗木天牛的防治措施


危害苗木的天牛有星天牛、桑天牛、光肩天牛、松墨天牛、褐天牛等,在我国南方一般每年发生一代,少数2至3年一代,5月至6月是防治苗木天牛的关键时期,此时大多数天牛成虫开始羽化,并产卵孵化幼虫危害。

清除虫源

发现虫害后要及时剪除被害枝叶,并除去枯死的植株,使之无适宜的产卵场所。在成虫产卵季节,要清刷树干、堵塞孔洞、减少虫源。天牛多在根颈部蛀孔,故苗木的根颈部应高出地表2厘米至3厘米,以减少危害。对一些天牛产卵部位低,又有明显产卵疤痕的,应在产卵盛期和幼虫孵化初期,进行人工敲击产卵疤痕处,以击碎内部的卵块和就近为害的幼虫,也可用小刀刮除产卵疤痕,消灭虫卵和初孵幼虫。对蛀道较规则且躲藏不深的天牛幼虫,可辅以钢丝钩杀。

诱杀成虫

根据天牛喜好刻槽产卵的习性,一旦发现枝干虫孔处多粪多碎屑,可用铁丝伸入虫孔处或用小刀轻轻挑开皮层杀死幼虫。在有天牛蛀害的植物上开始发现外口整齐、木质新鲜的圆形孔洞,即为当年的羽化孔,表明有新羽化的成虫飞出。因成虫大而笨,飞翔能力差,可发动群众捕捉灭虫。许多天牛成虫具有趋光性,因此也可设置黑光灯诱杀。

药剂防治

药物防治一是用8%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剂(绿色威雷)200倍至300倍液喷洒树木主干及枝叶杀灭成虫,持效期可达45天以上;二是用药棉团浸药塞入虫道,适用药物有8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和50%久效磷乳油,也可以将上述3种药物稀释为200倍液,或者用25%亚胺硫磷乳油200倍至250倍液,用注射器从虫道注入药液,并用泥团封口;三是用磷化铝片剂熏蒸,磷化铝片剂是一种高效熏蒸剂,具有用药量少、穿透力强、见效快的优点。工业上生产的磷化铝片剂一般每片3克,使用时要用力分切(分割后立即放进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毒气挥发)。使用方法:发现天牛幼虫的新鲜排粪孔后,将一小片磷化铝(0.15克至0.3克)塞入孔内,外面用湿泥堵死,并把排粪孔上所有的老虫孔都用湿泥封死。磷化铝在树体内能自动吸水分解,产生剧毒杀虫物质磷化氢气体。注意每虫孔不能同时放多片磷化铝,以免毒气浓度过高而引起中毒;四是毒签防治。毒签的制作:取磷化锌38份、水26份混合,将树胶和水混合后分为2份,分别盛在两个容器中加热至胶全部溶化,一容器里加入磷化锌,一容器里加入草酸,充分搅拌,当温度降到80℃左右时,用竹签(长8厘米至10厘米,粗0.15厘米)先蘸磷化锌胶液(蘸药段长度约为

2.5厘米),蘸后将毒签倒插入沙盘内置通风处,晾干后再蘸草酸胶液,外面形成一层包衣。

林外防治

即在树林边缘,每隔50米至100米处栽植一株(或一丛)桑或构树作诱饵树(原有的树也可)。从6月中旬开始,在这些饵木树干、枝皮上,人工涂刷磷化锌20倍米汤液或喷洒40%氧化乐果100倍水液,6月下旬至8月中旬期间,使从树干蛀孔内刚羽化出来的成虫,取食饵木后中毒死亡,因成虫需取食补充营养10多天后才能产卵,这样,就可以在树林外,灭成虫于产卵之前,使其不能繁殖后代,从根本上控制天牛为害。

青海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苗木立枯病又称幼苗猝倒病,在我国各地苗圃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主要危害松、落叶松、杉等幼苗,在短时间内引起苗木大量死亡。有些阔叶树幼苗也能受害。还可危害许多农作物。

一、立枯病分布及危害

世界各地经常发生,可危害阔叶树种和针叶树,除针叶树的柏树有较强的抗性外,都为感病的。以针叶树受害为重,可为害杉属、松属、落叶松属、榆属、臭椿、香椿、样木、剌槐等。

1.发生发展规律

主要危害一年生以下的苗木,特别是出土一个月苗龄时的苗木受害最重,与前做物(马铃薯、瓜类、茄科植物、大豆等感病植物)关系密切,雨天操作,圃地过于粗糙、苗床过低、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播种不及时等都可造成危害。

2.病原物:有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类。

非侵染性病原:土壤粘重、板结、土壤积水过多;地表温度过高。

侵染性病原:镰刀菌属(Fusariumspp)、丝核菌属(Rhizoctoniaspp)、腐霉属(Pythiumspp)如:P.debaryanum德氏腐霉和P.alhanidertum瓜果腐霉。少数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tenuis绿色交链孢霉可为害马尾松苗)。腐霉在土温12~23度时严重。丝核菌4~20度时严重。镰刀菌在20~30度时严重。交链孢菌在13~22度时严重。

3.防治措施

(1)选好圃地,推广山地育苗,因为新垦山地土壤中病菌少,苗木很少生病;或排水良好,利于轮作的圃地,前期作物是易感病植物的,不宜作圃地。

(2)土壤消毒:因猝倒病菌主要来源于土壤,播种前土壤的消毒可以抑制和杀死病菌;

(3)合理施肥,以腐熟的农家基肥为主,适时追肥。

(4)细致整地,做到三耙三犁。改土抗病,适当覆土,厚度要小于1.5cm,

(5)及时播种,避病生长;

(6)药剂防治:五氯硝基苯、代森锌、敌克松等混合使用,75%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4~6g/亩。黑矾2%~3%水溶液每平方米9L;

(7)发病后:对于苗木立枯,主要是及时松土,使苗木根系生长发育良好,增强苗木抗病性。发病后可用65%敌克松,每平米4g,与细黄心土拌匀后,撒于苗木颈部,再松土一次,使药剂与苗木根部接触,可抑制病害扩展。或70%敌克松500倍喷雾后,无论何种药剂,都要用清水喷洗。如有茎叶腐烂则可用1:1:120~170的波尔多液,10~15d一次喷施。

如何防治桃树因冻害造成的根腐等病害


症状枝条或根部受冻均可导致根腐。枝条受冻后,被害部微变色下陷,皮部变褐,致皮部开裂脱落,严重时影响水分输导而引起根腐。根部受冻,常表现在根颈和根系上,根颈部树皮变色,后干枯,严重时可环绕一周;根系受冻后变褐,皮部易与木质部分离。二者均可导致根部腐烂,严重时整株死亡。地上部分表现为生长势弱、发芽晚、叶片变黄,似缺铁状。

病因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及品种有关。北方寒冷地区秋季多雨,易发生冻害,若再突然降温,会更加严重;冬季低温且持续时间过长易发生冻害。试验结果表明:桃根系遇有-11℃---13℃低温且持续较长时间时,即可发生冻害,其原因是低温时,根部细胞原生质流动缓慢,细胞渗透压降低,造成水分供应不平衡,植株就会受冻,温度低到冻解状态时,细胞间隙的水结冰,致细胞原生质的水分析出,冰块逐渐加大,致细胞脱水,或使细胞膨离而死亡。近年国内外研究证明,植物体上存在具冰核活性的细菌,这是增加树体发生冻害的因素之一,这类细菌可在-2℃---5℃时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冰而发生冻害。

防治方法1.北方桃园冬季进行根部培土防寒,翌春化冻前扒开土堆。2.秋末或早春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3.冻害严重的桃园,选栽抗寒品种。4.加强肥、水管理,杜绝大小年结果现象,提高树体抗寒能力。5.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可使冰核细菌数量明显减少,防止冻害。6.喷洒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或巴姆蓝丰收液膜200倍液可减轻冻害。

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柏树类苗木是我国绿化使用中最为广泛的苗木种类,几乎每一个大中型的城市中都可以看见柏树类植物的影子。虽然柏树类植物容易种植,但是,它的发病率也很高,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病率一般在20%~40%左右,在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区,甚至可以高达50%以上。

1立枯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1)发病症状

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病症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树木的主茎中部以及下部的表皮开始逐步的腐烂剥落,然后再经过长时间的日光曝晒最终造成植物干枯。另一种是柏树类的苗木在根部地方腐烂严重,但是地面上的苗木部分却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这种病症的后果是,造成整个苗木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不良,最终导致整个植物的死亡。

(2)发病规律

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生病症以及发病规律:首先,经常发生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柏树常常是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之中,立枯病病原菌有比较强的腐生习性,当病菌一旦碰上比较合适的柏树类植株的寄主的时候,就会对其进行侵害;其次,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病菌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尤其是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最广。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柏树类立枯病的病原菌传播范围较广,传播方式也极其广泛。

2防治措施

目前,对于苗木立枯病的防治主要有3种方式,即: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在这3种防治方式中,各有其特点,但任何单一的手段控制苗木病害难以奏效。因此,综合防治是控制苗木立枯病的根本途径。

(1)土壤改良和消毒

苗木立枯病的发生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苗木自身弱易被病菌侵害;二是由于病原菌的存在和侵染,而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土壤。因此,对土壤进行改良和消毒可谓是防治苗木立枯病的第2道防线。

改良土壤,增施基肥,给柏树苗木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首先,应对土壤较黏者,增施黄沙75~150m3/hm2进行改良,使土壤质地达到砂壤土,利于透气。其次,增施有机肥75~150t/hm2,并混施磷肥50~100kg,多年育苗经验证实,凡是施足基肥且肥料质量较好者,苗木都比较健壮,根系发达,反之苗木羸弱、侧根短、须根少。

利用化学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对土壤进行消毒是保证柏树育苗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对于碱性土壤,播种前施硫酸亚铁粉225~300kg/hm2,既能防病,又能增加土壤中铁元素和改变土壤中的pH值,使苗木生长健壮。而对于酸性土壤,播种前施生石灰300~375kg/hm2,可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并促进植物残体腐烂。

此外,还可以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其使用方法是:用40%的福尔马林50mL/m2,兑水6~12kg,在播种前10d洒在土壤上,并用草袋覆盖,播前先揭去覆盖物,然后播种。这样,经过消毒后,基本上就能杀除存留在土壤的病原菌,为柏树苗木提供一个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2)科学播种

采用地膜覆盖,适时早播。适时早播,可以加长当年生长期,提高生长量,一般掌握日均温在15℃左右。如果太早,由于温度达不到出苗时的温度易遭腐芽病害;迟播,出苗期温度高,容易发生猝倒型病害和日灼危害。因此,播前将苗床结合土壤消毒喷湿、喷透,播种覆沙后浇灌1次1500倍的绿亨1号水溶液进行消毒防病,再进行地膜覆盖,保温、保湿7~10d,待苗木出齐后逐渐除去地膜。这样由于播种期的提前,可使苗期不易发生日灼危害。

掌握适宜的播种深度。采用条播方式,条幅宽度10~12cm,沟深度6~8cm,留出膜下空间,以防灼伤幼苗。种子播匀后轻轻踏入土壤使种子半露,覆沙厚度控制在0.5cm以内。由于柏树类苗木茎部嫩组织轻软,气孔较大,有呼吸功能,如果种子覆沙过厚,出苗后苗木茎部通气不良,湿度过大,病菌容易通过气孔浸入苗木茎部,引起病害。这是柏树类苗木苗期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播种后覆盖物的厚度以薄为好。

(3)药剂防治

在前面的防范措施之后,依然会产生苗木立枯病的情况,此时,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进行治疗,最常用也最及时有效的当属化学防治,即药剂防治。目前采用药剂防治立枯病的药剂和方法并不少见,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是为了避免或减少苗木在生长期中的各种病害,降低发病率,达到标准的苗木株数,给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苗木质量,达到高效、优质、低成本的目的。

对于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防治,一定要切实保证加强相应的防治措施,还要确保这类植物的整体生长环境,例如:在进行柏树类植株的种植过程中,要不断的考虑到土壤、天气等客观、硬性指标,同时也要不断的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强柏树类植株的管理以及相关的维护工作。

杜仲苗木立枯病防治


杜仲苗木立枯病又称猝倒病,在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危害当年实生幼苗。

症状:

苗木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种芽腐烂:播种后幼苗出土前或苗木刚出土,种芽遭受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死亡。低温、高湿、土壤板结或播种后覆土过深,易感此病。幼苗猝倒,幼苗出土至苗茎木质化前,病菌自幼嫩茎基部侵入,出现黑色缢缩,造成苗茎腐烂、幼苗倒伏死亡。在南方各产区苗木出土后如遇阴雨连绵天气发病严重,可造成苗木成片死亡。子叶腐烂:幼苗出土后,子叶被病虫侵入,出现湿腐状病斑,使子叶腐烂、幼苗死亡。在湿度过大、苗木密集或揭草过迟的情况下感此病。苗木立枯: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主要从根茎部以下根部侵染,引起根部腐烂,病苗枯死而不倒伏。

杜仲苗木立枯病防治

发生规律:

病原菌与根腐病相同。在土壤粘重、板结、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土壤中病菌积累过多的苗圃地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选好圃地。宜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灌溉及排水条件好的地块育苗,尽量避开重茬苗圃地。长期种植蔬菜、豆类、瓜类、棉花、马铃薯的地块也不宜作杜仲苗圃地。冬季土壤封冻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每公顷加施1.5~2.3吨硫酸亚铁(黑矾),将土壤充分消毒。酸性土壤每公顷撒0.3吨石灰,也可达到消毒目的。精选优质种子并进行催芽处理,加强土壤管理,疏松土壤,及时排水,也能有效抵抗和预防根腐病。

药剂防治:

幼苗初发病期要及时喷药,控制病害蔓延,用50%托布津400~800倍液、退菌特500倍液、25%多菌灵800倍液灌根,均有良好的防病效果。幼树发病后也应及时喷药防治,已经死亡的幼苗或幼树要立即挖除烧掉,并在发病处充分杀菌消毒。

园林苗木日灼防治


园林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遭到各种自然灾害,因此必须摸清各种自然灾害的规律,积极地进行防治,以确保苗木正常生长。实际上,自然灾害的防治应从苗木种的规划设计就开始入手,在栽培过程中加强管理和保护,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增强其抗灾能力。更多绿色尽在

日灼又称日烧: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生理病害。日灼因发生时期不同,又分为冬春日灼和夏秋日灼两种。冬春日灼实际上是冻害的一种,多发生在寒冷地区的苗木主干和大枝上,而且常发生在日夜温差较大的苗木向阳面。在冬春白天太阳照射苗木干的向阳面,使其温度升高,冻结的细胞解冻,并处于活跃状态,而夜间的温度又急剧下降,细胞又冻结,冻融交替使皮层细胞受破坏而造成日灼。

开始受害多是枝条的阳面,苗木皮变色横裂成块斑状;危害严重时韧皮部与木质部脱离;急剧受害时,苗木皮凹陷,日灼部位逐渐干枯、裂开或脱落,枝条死亡。毛白杨、雪松、苹果、梨、桃等苗木种都易发生日灼。老苗木或苗木皮厚的苗木几乎不发生冬季日灼。苗木干遮荫或涂白可减少伤害。

夏秋日灼与干旱和高温有关。由于温度高,水分不足,蒸腾作用减弱,致使苗木体温度难以调节,造成枝干的皮层或果实的表面局部温度过高而灼伤,严重者引起局部组织死亡。夏秋日灼常发生在病弱苗木日灼更为严重。

苗木发生日灼与苗木种、苗木龄、环境条件及栽培措施有关,对高温敏感的苗木种、幼苗木易受日灼伤害;在硬质铺装附近生长的苗木,受强烈辐射热和不透水铺装材料的影响,最易发生日灼;苗木生长环境的突然变化和根系的损伤也易引起日灼,如新栽苗木在未形成自我遮荫的苗木冠之前,或去冠栽培,主干及大枝突然失去庇荫保护,或习惯于密集丛生、侧方遮荫的苗木移植在空旷地,都易发生日灼。

防止或减少日灼对苗木的伤害,首先选择耐高温、抗性好的苗木种或品种栽植,防止干旱,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采取苗木干涂白、苗木干缚草等措施;对易受高温伤害的幼苗木,应注意向阳面保留枝条,有叶遮荫,降低日晒温度,避免日灼发生。

苗木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一、症状表现

溃疡病主要发生于主干上,形成近圆形、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溃疡斑。小枝受害后往往枯死。病斑的形成过程有两种类型。(一)水泡型。在皮层表面形成约1厘米的圆形小泡,泡内充满树液,破后有褐色带腥臭味的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一个圆形稍下陷的枯斑。水泡型病斑只出现于幼树树干和光皮树种的枝干上。(二)枯斑型。先是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柔软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

苗木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二、发病规律

该病由病菌浸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借风、雨传播。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凡是致使树木衰弱的条件,均是发病的原因,如树苗移植、春旱、春寒、风沙多、管理粗放、盐碱地等均易致病。不同杨树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三、防治方法

(一)在无病区建立苗圃,培养健壮苗,加强检疫,把好苗木质量关。禁用重病苗木造林或截干后定植。(二)育抗病树种,选用适合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的树种,发挥自身抗病能力。(三)造林过程中尽量减少苗木失水,随起苗随栽植,少伤根,避免长途运输。

苗木虫害地老虎的防治方法


地老虎的食性很杂,均以幼虫危害苗木,1~2龄时不入土,多群集在杂草或幼苗的顶心和嫩叶上咬食叶片呈半透明斑或小洞,龄期渐大,幼虫昼伏土中,夜出活动为害,从地面将苗木幼茎咬断,然后将幼苗拉入土中取食,这是地老虎为害的主要特征。

形态特征

地老虎成虫体长17-23mm、翅展40-54mm。头、胸部背面暗褐色,足褐色,前足胫、跗节外缘灰褐色,中后足各节末端有灰褐色环纹。

防治地老虎,应采取预防为主,加强虫性监测,以第1代为重点,将幼虫治除在初发期或3龄以前的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1)土壤处理:苗床做好后,用呋喃丹颗粒剂或敌百虫粉剂与细土或细粪拌匀,撒施于土表,然后用锄翻入土中。

(2)清除杂草:可消灭越冬代成虫产卵场所和第一代幼虫的食料来源,也可防止杂草上的幼虫转移到林木幼苗上为害。

(3)诱杀成虫:利用地老虎成虫趋光、趋化习性,在羽化期用黑光灯引诱成虫,既可诱杀,又可监测虫情进行测报;还可在圃地及周围设置糖醋液诱杀成虫。可有效压低第1代虫量。

(4)诱杀幼虫:利用其幼虫喜食杂草的习性。在林木出苗前、后,清除圃内杂草,然后用敌百虫加温水溶化后,拌新鲜多汁的杂草,于傍晚撒于苗圃地上,或堆成草堆,可诱杀3龄以上幼虫。

(5)药剂防治:用90%敌百虫、75%辛硫磷乳油等1000倍液喷于幼苗或四周土面上,也可在苗床上开沟或打洞将药液浇灌到土中毒杀幼虫。

(6)人工捕捉:因地老虎幼虫为害特征明显,在清晨检查圃地苗木,如发现新鲜被害状,则在苗株附近挖土、捕杀幼虫。

《苗木冻害的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苗木植物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