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金针菇黑斑病锈斑病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当前,为害金针菇的病害主要症状是在菇盖上生成一些斑点,这是啥病害呢,该怎样防?

黑斑病。这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4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防治方法:最重要的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子实体上,特别不可用冷水喷洒。菇房内的湿度不可长时间高于90%,要看天气变化洒水,晴天洒水要轻、勤、细,阴雨天要少洒或不洒水。每次洒水后先加强通风,然后覆盖地膜。出菇期间室内气温应调至17℃以下。发病后要及时将病菇摘除,并喷洒每毫升100~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或漂白粉600倍液。

锈斑病。该病由假单孢菌引起,主要浸染金针菇菌盖,初期为针头状,后扩大成芝麻粒大小,边缘虽不整齐,但病斑之间可互相联合成不规则的大锈斑。防治方法:为预防锈斑病的发生,对菇房洒水时不要直接洒向子实体,洒水后要及时通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要长时间超过95%,菌袋表面覆盖地膜时要待子实体水分晾干后。发病初期,应防止病菌向健康子实体蔓延,并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或每毫升含100~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喷洒。

草菇死菇防治措施2009-04-0910:41:27来源:农博网草菇是高温、恒温结实性的真菌对环境的要求较严格。根据草菇的生物学特性及笔者多年从事草菇制种与栽培生产实践的经验浅谈草菇死菇原因及对策供读者参考。

一、草菇死菇原因

1.菇房通风与保湿不协调。草菇是好气性真菌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通风过多易缺水死亡。通风不足易造成二氧化碳过多而缺氧死亡。

2.菇房温度骤变。南方栽培草菇大部分用泡沫菇房对恒温恒湿起重要作用。但若受台风袭击时没能及时关闭门窗或遭冻害时没有及时加温或遇持续高温时没能及早通风降温或喷撒在地板上的井水过多降温太快小菇承受不了温度骤变而成批死掉。

3.种质差及病虫危害。由于各种原因适龄的菌种因不能及时栽培而老化死掉。菌丝活力差播后养分积累不足出菇成活率也会很低。同时感染杂菌或遭螨虫侵袭也会出现死菇。

二、防治对策

1.草菇喜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生长。培养料进房后要严格控制其含水量并杜绝使用超龄菌种。同时保持菇房温度在30℃左右如碰到持续的高温天气水分又偏少时可往地板撒水并加大通风换气以达到降温保湿目的。

2.菌种床面施的麦麸(氮素)不宜超过3%(也可不施)以减少绿霉等杂菌及虫害的发生。

3.采收草菇时要小心以免机械碰伤小菇或拉断菌丝层而造成死菇。只要每个生产环节都注意护理草菇栽培中的死菇现象是可以减少发生的。

延伸阅读

金针菇黑头病的防治方法


【1】病原菌黑头病又叫细菌性褐斑病,是一种假单孢杆菌,属于裂殖菌门、裂殖菌纲。病菌呈杆状,形成白色菌落,革兰染色呈阴性反应。

【2】病害症状细菌性褐斑病是引起金针菇褐腐的细菌性病害,对生产影响很大。病菌一般只侵染子实体的表面组织,不深入菌肉。子实体被侵染初期,菌盖表面出现小的黄色或苍褐色变色区,以后变成暗褐色的凹陷病斑,菌盖上的病斑成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加深并毗连成不规则的大型斑块,致使浅色菇变为黄色,深色菇转为酱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有一薄层菌脓,发出臭味,当斑点干燥后,菌盖开裂,形成不对称的子实体。病菇形态变化不大,也不会引起腐烂。金针菇菌盖病斑外围色较深,呈深褐色,潮湿时中央灰白色,气候干燥时中央部分凹陷,菌柄上的病斑菱形,褐色,有轮纹,外面一圈色较深。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病斑连成一片,包括整个菌柄,使菌柄全部变成褐色,不能直立,有黏液,最后整朵菇变为黑褐色甚至腐烂。该病菌主要危害金针菇、平菇、蘑菇。

【3】发生条件该病害发病的内因是品种的不抗病性,外因是高温、高湿或喷洒不干净的水把细菌带到子实体上,如菌盖表面长时间有水滴或湿度过大极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通风不畅能加剧病害的发展,中温条件适合发病。

1、保持菇场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菇和废料;菇房、床架、用具等用前要用1:50倍的金星消毒液或2%的漂白粉等彻底消毒,尤其是原发病害较重的菇棚。

2、拌料时应将疣霉净按1:1000倍比例兑水拌料,不可用高毒、高残留的防污剂之类,以确保生产效果;

3、针菇栽培时培养料应彻底灭菌,蘑菇和平菇栽培时培养料应充分发酵,腐熟均匀,覆土材料用甲醛熏蒸消毒即可。

4、金针菇出菇期控制出菇室温度在15以下,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出菇,高温时加强通风散热,平菇出菇期温度不要超过18,如果气温突然升高,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开窗、揭膜、遮阴等,但要注意菇房内温度波动不能过大,防止水汽凝结,产生水膜。

5、发现病菇要及时择除,并立即加大通风量,暂停或减少喷水,迅速降低温度,并用药控制病害程度,如可向料面喷洒5%的石灰水清液,也可喷洒每毫升100-200单位的链霉素液或300单位的土霉素,或500-1000倍的漂白粉液,每2天1次,施药前后菇床停水1天,间隔3-4天再次用药,连续用3次以上,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发病严重时,应先清除病菇,清理料面或覆土后再按上述方法喷药。

玉兰黑斑病防治方法


一、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紫色小斑点,渐扩展为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中央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纹,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属半知菌类真菌,细链格孢分生孢子梗束生,分枝或不分枝,淡榄褐色至绿褐色,有屈曲,大小5-1253-6(微米);分生孢子有喙或无喙;分生孢子形状变化较大,椭圆形、卵形、倒棍棒形至圆筒形,具横隔1-9个,纵隔0-6个,淡榄褐色至深榄褐色,表面光滑或具瘤,7-70.56-22.5(微米),可由10个左右孢子组成孢子链。芸苔链格孢分生孢子梗常不分枝,有显著的孢子痕,具隔0~7个,14-486-13(微米);分生孢子长卵形或倒棍棒形,18-1479-33(微米),有横隔3-18个,横隔处缢缩,纵隔0-15个,喙大小9-1483-7.5(微米)。

三、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空气湿度大,发病重;幼树发病重于成树。

四、防治方法:

1、加强苗圃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选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施用充分腐熟的饼肥,及时松土浇水,北方注意防霜冻害。

2、及时清除地面落叶,剪除树上重病叶,集中深埋。

3、发病初期,喷洒必菌鲨1000-15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或0.3~0.5Be石硫合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0%王铜悬浮剂,25%络氨铜水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时,可以喷施喷克菌、醚菌酯、阿米西达等,对真菌性病害特效。

核桃黑斑病防治方法


核桃黑斑病是由一种病原细菌引起,所以叫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近年年来在各个核桃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雨季雨水较多、一些管理粗放、树体郁闭的果园发病较为严重。

病状:果实受害初期,在柱头及果皮表面出现褐色油浸状微隆起小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下陷,变黑,外缘有水浸状晕圈。

防治方法

1、发芽前

春季萌芽前20天,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要把枝条、树干、地面以及园区边界位置都喷到。

2、萌芽期

雌花芽鳞片刚萌动裂口时期最佳,喷施第一次兽用链霉素3000倍液进行预防。

3、花期

新生枝芽长到10厘米以上,等雄花开花后,柱头略微开张的时候,打第二次兽用链霉素进行防治。

4、幼果期

开花坐果后,用春雷王铜、噻唑酮、噻菌酮中的一种再喷一次。

5、膨大期

核桃进入膨大期以后,用倍量式波尔多液对叶片及果实进行保护,连续晴天需间隔20天左右。遇到雨后及时补喷抗生素一次,4天后再喷波尔多液进行保护。

6、树体修剪

在休眠期和生长期进行修剪时,一定要解决通透性问题,做到枝条单轴延伸、树不打架、枝不串门、树下梅花荫。

7、控制病原

在核桃生长期发病后,尽早除去病枝和病果,减少初侵染源,进入落叶休眠后,要对全园进行清理并打药一次,降低过冬病原。

8、选对药剂

对黑斑病一定选择细菌性药剂、铜直接进行防治,其余真菌性药剂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单独使用,否则适得其反。

9、打药质量

对于黑斑病,很多是在结果的大树上表现严重,打药一定采用大风力、雾化好的机械,做大叶面、叶背、树干、枝条都能打到,背负式喷雾器已经无法满足大树打药的要求,需要及早更换。

黑斑病本不可怕,只要掌握好防治策略,对于已经出现黑斑病危害的果园,一定在关键时期注意重点防治,把发病控制在合理范围,就不会影响核桃收益。

腊梅黑斑病防治方法


腊梅黑斑病由洋腊梅链格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或随病落叶留在地面病残组织上越冬,翌年夏季产生分生孢子为害叶片,出现病斑后又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该菌常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度过夏季高温,进入冬季腊梅开花时,叶片病部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又传播到花上,引致花染病,冬季温度高易发病。衰老植株,郁蔽发病重。

症状主要为害腊梅的叶片和花。叶片感病在叶缘或叶尖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后中央逐渐褪为近白色,8㎜大小,边缘暗褐色,病健分界明显,病斑两面着生稀疏暗褐色至黑褐色霉点,表面较多。花感病,于现蕾后开始,在花瓣上产生针尖大小黑色小斑点,后扩展到米粒大小,融合后形成不规则的大黑斑。7-8月发生。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有条件的对腊梅周围土壤进行深翻,把病落叶翻入土中,可减少菌源。

(2)夏、秋季喷洒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天左右一次,防3-4次,以保护嫩叶不受侵害。

荷花黑斑病防治方法


荷花黑斑病,又名褐纹病,是我国荷花种植区,尤其是华南、华东地区和盆养的公园及家庭盆养均可发生,还为害睡莲、碗莲、王莲、茨实。发生严重时,叶片焦黄,似火烧,不能开花,提早死亡,影响藕生产和荷花观赏。

一、症状特点发病后叶片上产生圆形病斑,初期叶片上有浅黄色斑点,以后扩大成褐色斑,病斑大小不一,周围至中央淡褐色,周边暗褐色,常具同心环纹,并在其上有墨绿色霉状物,直径515毫米,在暴风雨多时节,发病更为严重,病斑连片扩大,使叶片枯死。

二、病原及发生规律此病是链格孢菌(真菌)所致。病体在叶片上越冬。翌年56月高温多雨时开始发病。多在79月发病严重,气温高、湿度大,多年连作的情况下,病害发生严重。孢子借气流和风雨传播,孢子适宜萌发20℃28℃,尤其78月,高温多雨,发病较为重。另外,一般在荷花生长势弱、氮肥施用过多、或在夏季水温过高等情况下,病害均很严重,氮肥过多,茎梗易促长,缸盆内种植过密,水温高,蚜虫和叶螨为害严重,大风暴雨后发病较为严重。

三、防治方法冬季彻底清除病残叶。发现病叶和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毁,以减少病源。种植前盆(缸)土或池土中拌入适量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加强栽培管理,勿施过多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通风透光。临近发病期,每57天喷1次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连喷34次,可防止病害发生蔓延。发病初期,可喷50%多菌灵500倍或70%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每57天喷1次,连喷34次,防治效果明显。防治黑斑病关键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发病较严重的盆株,需更换新土再行栽植,不偏施氮肥,应施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

金针菇丛枝病的病害防治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丝,完全不像正常生长的子实体菌柄向上生长,顶端膨大后形成菌盖。其菌盖停滞在原基发育时的幼小形态,其直径约为1~2毫米。整丛菇体呈胡须状,单个菇体短而尖细,无菌盖,中下部稍粗一些,形似针头。子实体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几乎无产量。

发病的病因

这是由于菇场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湿度过大,抑制了菌盖的生长,此病害多见于环境空气不流通的防空洞、地道等种植场所内。袋栽或瓶栽金针菇,当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转向子实体形成时,即原基出现后,应保持适当通风和给予一定的光线刺激,并降低菇房湿度,这一阶段如果在瓶口、袋口内外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积累过高,氧气不足和缺乏弱光刺激,加上湿度过大,导致子实体畸形生长,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并在顶端不断产生分枝。

防治方法

出菇场所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瓶栽金针菇在子实体原基形成后,首先要进行3~5天的幼菇成形培养,然后再套袋长菇。套袋后每天要上下提动袋子换气1~2次。袋栽金针菇,在子实体生长前期,要立即加强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可把覆盖物掀开,使菌袋内保持足够的新鲜空气,以促进菌盖的分化和菌柄的增粗。待菌盖发育正常后再按商品菇的栽培管理方法管理。一旦发现菇蕾生长不正常、菌柄顶端产生分叉并下垂时,要及时清除,重新创造有利于子实体形成的环境条件,仍可正常生长。

甘薯黑斑病防治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分布广泛,在华北、黄淮海流域、长江流域、南方夏、秋薯区发生较重。此外,病薯含有毒素,牲畜误食较多则可引起中毒,得气喘病,严重的可致死。

【症状】

甘薯黑斑病为害幼苗根部症状

生育期或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侵害薯苗、薯块,不为害绿色部位。用带病种薯育苗或在带有病土、病肥的苗床上育苗,都能引起种薯及幼苗发病。染病幼苗茎基白色部位产生黑色近圆形稍凹陷斑,初期有灰色霉层,以后逐渐产生黑色刺状物或黑色粉状物,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病斑包围苗基部形成黑根,后茎腐烂,植株枯死。一般病苗叶色变黄且矮小。苗床受害降低出苗量,引起烂床。薯块染病初呈黑色小圆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轮廓明显略凹陷的黑绿色病疤,病部组织坚硬,病薯黑绿色,具苦味。贮藏期若高温多湿,由于薯块堆积接触,加上大量伤口存在,病害迅速蔓延,常使全窖发病腐烂。薯块上新生的症状与大田症状相似,病斑可深入薯内23mm,色泽反而较初期略浅。

【病原与发生规律】

Ceratocystisfimbriata称甘薯长喙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厚垣孢子和子囊孢子在贮藏窖、苗床及大田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种苗或种薯内潜伏越冬。带病或带菌的种苗、种薯、病土和病肥为初侵染源。病菌能直接侵入幼苗根和茎基,也可从薯块上伤口、皮孔、根眼侵入,发病后再频繁侵染。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种薯及幼苗,其次是土壤、肥料、水流等。病部产生的孢子也能由气流传播和农事操作时人为传播。病害再侵染频繁,病势一般发展很快。病菌喜温、湿条件,土壤温度25℃左右,土壤湿度在60%时,最适于发病。结薯后期多雨,生理开裂多,病情加重。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重茬地或多雨年份易发病,窖温高,湿度大,通风不好时发病重。大田期地下害虫多,病情重。贮藏期薯块伤口多时,易引起烂窖。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对入窖种薯认真精选,严防病薯混入传播蔓延。重病地应与其他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尤以水旱轮作更好。施足腐熟粪肥,及时追肥适时灌水,防止土壤干旱或过湿。做好地下害虫、田鼠的防治。适时收获,安全贮藏。应在霜降前选晴天收获。收获运输时尽量避免碰伤。

新窖贮藏沿用旧窖时,要先铲除一层窖内壁旧土,然后铺撒生石灰粉或用硫磺熏蒸消毒,也可喷施1%福尔马林消毒。严禁伤、病薯入窖。做好贮藏窖温、湿度管理。经常检查,随时清除病烂薯,以免传染。苗床管理,在前3天将床温提高到3538℃,以后床温不低于2830℃,以促进伤口愈合。高剪苗,离炕面3cm左右剪苗,可除去容易感病的地下白色部分。

种薯处理,温汤浸种。种薯处理是预防黑斑病的关键措施。将种薯在5154℃恒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下列药剂进行种薯处理: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5分钟;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2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种5分钟,可有效地防治甘薯黑斑病。

金针菇能够消化吗?教你如何快速消化金针菇!


金针菇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菌菇类食材,很多人都认识它,也知道它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外号——“明天见”,那么金针菇是否真的如同它的外号所说那般不能够消化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金针菇能够消化吗

金针菇的确不是很好消化,但这并不是说金针菇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不易和不能是有区别的,至少金针菇干菇含有30%的蛋白质,而这个蛋白质明显是可以被人体所消化吸收的。其次,虽然金针菇富含大量人体肠胃难以消化的膳食纤维,包括几丁质,但只要食用时多咀嚼,还是可以消化的,如果出现“明天见”这种情况,则说明你咀嚼得还不够彻底。

食用金针菇要细细的咀嚼,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金针菇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两个让金针菇更好消化的方法吧!

如何让金针菇更好地消化1.尽量多咀嚼

当前,人们的消化系统还是难以将金针菇完全消化掉,所以只能通过多咀嚼的方式来帮助消化。虽然金针菇不容易消化,但是金针菇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以加快肠胃的蠕动,帮助其他食物的消化,经常食用有利于促进肠胃的健康。另外,食用金针菇时要慢慢吃,要细嚼慢咽,这样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2.尽量做熟一点

金针菇的韧性比较强,比较难以嚼烂,所以在吃之前尽量煮熟一点,煮烂一点。所以不管是凉拌金针菇还是爆炒金针菇,最好都要先用开水焯一下水,这样的金针菇才会变得更加容易熟,而且嚼起来也没那么吃力,也更容易消化一些。

看完上文,相信大家对金针菇这种食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金针菇并非不能消化,而是比较难消化,我们在食用时要注意多咀嚼。

石榴树黑斑病防治


石榴黑斑病,又称角斑病,国内以南方分布较普遍。

症状:目前仅见为害叶片。初期病斑在叶面为一针眼状小黑点,后不断扩大,发展成圆形至多角状不规则斑,大小0.4-0.5-3.5-3.5毫米。后期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边缘常呈黑线状。气候干燥时,病部中心区常呈灰褐色。一般情况下,叶面散生一致数个病斑,严重时可多达二十多个,导致叶片提早枯落。

病原:石榴生尾孢霉菌CercosporapunicaeP.Henn.分类地位属半亚菌亚门,丛梗孢目,暗梗孢科,尾孢菌属。病原子实层生于叶面,成微细黑点,散生。文献记载,有性世代为石榴球腔菌MycosphaerellapunicaePetr.,在贵州,很难在叶上找到子囊壳。

石榴树黑斑病防治

侵染循环:病原以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叶片罹病组织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越冬分生孢子或新生分孢子借风雨溅到石榴新梢叶上萌发出菌丝侵染,此后继行重复侵染。此病为害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9-10月,由于叶上病斑数量增多,病叶率增加,叶片早落现象明显,对花芽分化不利,是来年生理落果严惩的原因之一。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修剪和施肥,彻底清扫地面病残枝叶,入坑作肥,减少菌源存量。

2、5月下旬至7月中旬,降水日多,病害传播快,应抓晴朗日及时化学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20%多菌灵硫磺胶悬剂500倍液喷雾,不易被雨水冲洗,保护效果良好。中后期由25%代森锌兑高脂膜300倍液喷雾保护。

月季等花卉黑斑病防治


月季等花卉黑斑病防治

月季等花卉黑斑病防治月季黑斑病是发作遍及、损害严峻的一种病害,它不只损害月季,并且能损害蔷薇、玫瑰等,能形成很多黄叶、枯叶、落叶,影响植株成长、开花和欣赏,尤其是成片摆放和栽植的月季发病更为严峻,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作。因而,加强防治好此病具有重要作用。

一、损害表现

此病首要损害叶片,也能损害嫩梢、叶柄、叶脉和花蕾等部位。叶片发病初期为紫褐色小点,今后逐步扩展为圆形、近圆形或不计划形病斑,直径为4至12毫米,病斑为紫褐色或黑褐色,周边呈不明显的放射状,后期病斑周围叶片变黄,病斑上有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严峻时病斑连片,致使叶片变黄,下部叶片早期掉落,逐步向上延伸结尾上部叶片落光。

嫩梢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叶柄、叶脉上的病斑与嫩梢上的类似。花蕾上多为紫褐色的椭圆形斑。

二、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黑斑病的病菌以分生孢子,在落地的病残体上或土中或以菌丝在病枝上过冬。翌年春季随温度的上升,潜伏在病残体上或土中或病枝上的病菌开端活动,湿度大时,病菌借洒水、雨水飞溅来传达,温度适合,叶面、枝条上有水滴时,6至10小时经气孔或皮孔侵入,3至6天便呈现表现。在22至30℃潜伏期为3至4天,通常为10至11天。在北方地区,叶片于5至6月湿度大时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端侵染,随病斑扩展,发作分子孢子,可随风雨传达,病斑扩展后再侵染。8至9月发病严峻,当温度在24℃左右,相对湿度在98%左右时,病害发作猖狂。温暖、阴雨连绵、多雾、多露,雨后炽热时节适合发病,株间郁密,盆栽摆放过密,排水、通风透光不良以及偏施氮肥,植株虚弱,叶片大而软薄,发病较重,种类间发病程度不一样。

三、防治办法

发起以预防为主,归纳防治的政策,按照治早、治小、治了的准则,有必要做到以下两点:

1.加强归纳办理

选用抗病种类和抗病砧木嫁接苗,用无菌土栽植。洒水防止将泥土飞溅到叶片上,削减叶面和枝条淋水。冬天剪除病枝,平常铲除地上或盆内枯叶、落叶,会集焚毁,消除病菌源。注重排水,合理剪枝,栽植密度和盆栽摆施密度要适合,保证通风透光杰出,下降湿度,增施有机肥、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推进月季成长强健,进步抗病才能。

2.当令防治,合理用药

在发芽前喷布一次3至5度波美石硫合剂,消除越冬病源菌。从6月发病初期开端,每10天左右喷一次灭菌剂防治。选用不一样灭菌药剂,替换运用,防止发作抗性。喷布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至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或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至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或瑞毒霉-锰锌58%可温性粉剂500至800倍液。

花生黑斑病的防治


花生黑斑病

英文名

PeanulBlackspot

异名

花生晚斑病;俗称黑疸、黑涩等。

病原

暗拟束梗霉属Phaeojjariopsiipersonata(Berk.Curt.)V.Arx,异名Cercosporaperson-ataBerk.Curl.,厲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伯克利球腔菌Mycosphaerel态laberkefeyiJenk.,子嚢菌愤门球腔荫属,比较少见。

危害

花生常见的叶部病害。整个生长季节皆可发生,发病高峰多出现于花生的生长中后期,故有晚斑病之称。常造成植株大量落叶,引起荚果发育受阻,产量锐减。

花生黑斑病-2

为害症状

植物黑斑病的症状与褐斑病大致相似,为害部分相同,两者可同时混合发生。(1)叶片:植物黑斑病病斑比褐斑病小,直径1~5mm,近圆形或圆形,暗褐色至黑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近。病斑周围通常没有黄色晕圈,或有较窄、不明显的淡黄色晕圈。在叶背面病斑上,通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子座,呈同心轮纹状,并有层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2)叶柄和茎秆:病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多时连成不规则大斑,严重的整个叶柄和茎秆变黑枯死。

病原物

(1)形态:①分生孢子梗。丛生,粗短,聚生于分生孢子座上,多数无隔膜,末端屈曲,褐色至暗褐色,大小(24~54)x(5~8)m。②分生孢于。倒棒状,较粗短,撖榄色,多胞,具有8个隔膜,多为3~5个隔膜,大小(18-60)m(5~11)m。(2)特性:病菌生长适温为25~28℃,并需要高湿,高湿更有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

侵染循环

(1)菌源:病原以菌丝体或分孢座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荚、茎秆表面越冬。(2)传播:第2年合适条件,越冬分生孢子或菌丝直接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为初侵染与再侵接种体,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侵人致病。病斑首先出现在靠近土表的老叶上。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成为田间病害再侵染源。在南方产区,春花生收获后病残株上病菌又成为秋花生的初次侵染源。(3)发生时期:植株生育前期发病轻,后期发病重.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以直生型品种较蔓生型或半蔓生型品种发病轻。叶片小而厚、叶色深绿、气孔较小的品种病情发展较缓慢;野生种抗性较强,可作为抗病亲本加以利用。另外,嫩叶发病轻,成叶和老叶发病重。(2)环境:适温髙湿的天气,尤其是植物植株生长中后期降雨频繁,田间湿度大或早晚雾大餺重天气持续最有利发病。(3)栽培:连作地、沙质土或椬地土壤瘠薄,或施肥不足,植株生势差发病也较重。

防治方法

花生黑斑病防治:(1)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如湛江1号、粤油22号、粤油92号、远杂9102、豫花14、15、鲁花4号、花17号、花18号等。②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善管肥水,注意田间卫生等③花生收获后及时淸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以减少病原。(2)药剂防治:参见花生褐斑病。

莲藕交链霉黑斑病防治


莲藕交链霉黑斑病危害莲藕立叶。

【症状特点】

叶片病斑近圆形至不定形,褐色,发病与健康部位分界明晰,外围常出现细窄的褪色黄晕。斑面出现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斑面出现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病征(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斑易破裂,多个病斑常融合为大小不等的斑块。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睡莲链格孢菌

〔Alterarianeumbii(E11.etEv.)EnlowsetRand〕。病菌以菌丝体及分孢梗随病残体遗落在藕塘中越冬或在病株上越年。分生孢子梗外生的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通过气流传播侵染致病。高温多雨的天气有利于发病。植株生势衰弱或偏施氮肥生势过旺,或蚜虫危害重的植株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明。

莲藕交链霉黑斑病防治

【防治方法】

(1)注意寻找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施用;按藕株不同生育期管好水层,适时换水,深浅适度,以水调温调肥促植株壮而不过旺,增强抗病力,减轻发病。

(3)按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可喷施80%炭疽福美可湿粉,或25%炭特灵可湿粉6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或70%托布津+75%百菌清(1∶1)1000~1500倍液,或25%应得悬浮剂10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8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粉6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5000倍液。最好能按天气预报于雨前1~2天喷施或雨后转晴补喷。

《金针菇黑斑病锈斑病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