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小麦发生锈病的防治技术》,希望您喜欢!

小麦锈病在春季经常发生,在4月份时期需要紧急进行防治,因为这时期正直灌浆乳熟期,如果发生该病容易导致植株和叶片不能正常生长,对产量影响很大。

河南省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锈病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现将有机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有机小麦锈病的种类及为害症状:

有机小麦锈病,又称黄疸病,可分为条锈、叶锈、杆锈三种类型,锈病是气传性病害,可随风向麦区进行远距离传播为害。

条锈主要为害有机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

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秆锈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

2、有机小麦锈病病原菌形态特征:

条锈菌夏孢子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孢子壁无色,具6~16个发芽孔。冬孢子双胞,棍棒状,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褐色,上浓下淡,下部瘦削,柄短有色。

叶锈夏孢子单胞,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橙黄色,具6~8个发芽孔。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暗褐色,分隔处稍缢缩,顶部平,柄短无色。

秆锈夏孢子单胞,长椭圆形,暗橙黄色,中部有4个发芽孔,胞壁褐色,具明显棘状突起。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或纺锤形,浓褐色,分隔处稍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形或略尖,柄上端黄褐色,下端近无色。

3、有机小麦锈病发病特点:

锈病喜湿,在下雨,结露,或有雾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锈菌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叶锈2~32℃、秆锈3~31℃)和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进而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下囊,并长出数根侵染菌丝,蔓延于叶肉细胞间隙中,并产生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内吸取养分。菌丝在麦叶组织内生长15天后,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进行再侵染。

锈病在秋季或春季发病的轻重主要与夏、秋季和春季雨水的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就发生重,反之则轻。

4、有机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

4.1.1.选用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有机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小麦不同品种对小麦锈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可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小麦品种,如冬小麦伊农18号。在新源县乡镇的同一地块内种植的新冬18号、伊农18号2个品种中,新冬18号发病重、发病面积大,而伊农18号只有点片发生,表现出很强的抗病性。

4.1.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4.1.3.搞好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精选阅读

葡萄锈病怎么防治?葡萄锈病的病症与防治


葡萄锈病是葡萄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葡萄的叶片。葡萄一旦染上锈病,会在发病部位出现水浸状病斑,而后布满整个叶片,导致叶片干枯或早落,进而影响到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那么,葡萄锈病怎么防治?现将葡萄锈病的病症与防治介绍如下。

一、葡萄锈病的发病症状

葡萄锈病主要存在于植株中下部叶片。该病症初期会使叶面出现零星单个小黄点,周围水浸状,之后病变叶片的背面形成桔黄色夏孢子堆,逐渐扩大,沿叶脉处较多。夏孢子堆成熟后破裂,散出大量橙黄色粉末状夏孢子,布满整个叶片,致叶片干枯或早落。秋末病斑变为多角形灰黑色斑点形成冬孢子堆,表皮一般不破裂。偶见叶柄、嫩梢或穗轴上出现夏孢子堆。

二、葡萄锈病的发病规律

葡萄锈病菌在寒冷地区以冬孢子越冬,初侵染后产生夏孢子,夏孢子堆裂开散出大量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叶片上有水滴及适宜温度,夏孢子长出芽孢,通过气孔侵入叶片。菌丝在细胞间蔓延,以吸器刺入细胞吸取营养,后形成夏孢子堆。潜育期约一周,再侵染在生长季适宜条件下多次进行,至秋末又形成冬孢子堆。在热带和亚热带,夏孢子堆全年均可发生,周而复始,以夏孢子越夏或越冬。冬孢子堆在天气转凉时发生,台湾7月有见。夏孢子萌发温限8-32℃,适温为24℃,在适温条件下孢子经60分钟即萌发,5小时达90%。冬孢子萌发温限10-30℃,适温15-25℃,适宜相对湿度99%。冬孢子形成担孢子适温15-25℃,担孢子萌发适温20-25℃,适宜相对湿度100%,高湿利于夏孢子萌发,光线对萌发有抑制作用,因此夜间的高温成为此病流行必要条件。试验表明:接菌后6小时形成附着胞,12小时后经气孔侵入,5天后扩展,7天始见夏孢子堆。生产上有雨或夜间多露的高温季节利于锈病发生,管理粗放且植株长势差易发病,山地葡萄较平地发病重。备品种间对锈病抗性差异大。

三、葡萄锈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洁葡萄园,加强越冬期防治。秋末冬初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枝蔓上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结合园艺性状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欧洲种抗病性较强,欧美杂交种抗性较差。抗性强的品种有玫瑰香、红富士、黑潮等。此外金玫瑰、新美露、纽约玫瑰、大宝等中度抗病,巨峰、白香蕉、斯蒂苯等中度感病,康拜尔、奈加拉等高感锈病,生产上应注意应用;加强葡萄园管理。每年入冬前都要认真施足优质有机肥,果实采收后仍要加强肥水管理,保持植株长势,增强抵抗力,山地果园保证灌溉,防止缺水缺肥。发病初期适当清除老叶、病叶,既可减少田间菌源,又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葡萄园湿度。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20%三唑酮硫悬浮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400-500倍液、20%百科乳剂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9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隔15-2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小编结语】做好葡萄锈病的防治工作,是葡萄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引起重视。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葡萄锈病的病症与防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防治绿豆锈病?绿豆锈病的识别与防治


绿豆锈病不仅危害绿豆,还是扁豆、菜豆等豆类植物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以危害叶片、茎秆、豆荚为主,严重时将会导致叶片枯萎脱落,进而影响产量。那么,如何防治绿豆锈病?现今绿豆锈病的识别与防治介绍如下。

一、绿豆锈病的症状识别

绿豆锈病主要为害叶片、茎秆和豆荚,以叶片为主。叶片染病散生或聚生许多近圆形小斑点,病叶背面现锈色小隆起,后表皮破裂外翻,散出红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秋季可见黑色隆起小长点混生,表皮裂开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即病菌冬孢子。发病重的,致叶片早期脱落。

二、绿豆锈病的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2.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

3.春播宜早,必要时可采用育苗移栽避病。

4.清油田园,加强管理,适当密植。

5.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一3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杜邦福星乳油9000倍液,隔15天左右一次,防治1次或2次。

【小编结语】绿豆锈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还需根据其发生特点进行防治。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绿豆锈病的识别与防治,大家都学会了吗?

早春易发生小麦丛矮病需加强防治


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就是小麦,所以说小麦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丛矮病就是常发生在早春小麦的一种病害,该病容易造成小麦减产,需要加强对小麦丛矮病的防治。

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小麦病毒病,群众称为坐坡病。小麦发生丛矮病后,轻者在小麦叶脉间出现断断续续短而细的黄白色或淡黄色条纹。发病严重者,植株矮小、丛生,叶色变黄,叶片细弱呈针状,分蘖增多,大部分不能抽穗,致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近年来,小麦丛矮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靠近道路、沟渠、林地及闲散地的麦田,灰飞虱很容易自邻田及四周迁入麦田为害。灰飞虱在小麦上传毒侵染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是小麦播种出苗后,第二个高峰期是春季小麦返青后。当前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小麦也逐渐进入返青期,小麦丛矮病发生,春季要及早防治。

防治方法:当小麦返青后,首先要将麦田四周,如邻道路、沟渠、林地和闲散地的麦田,要喷洒5-10米药剂保护带,重点防治灰飞虱。使用药剂,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加入4.5%高效氯青菊酯乳油20毫升,对水30公斤,叶面喷洒。7-10天一次,连喷两次。如果每亩使用永业生命素30毫升,与农药混用,可增强小麦抵抗力,效果会更好。

“烂茄”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烂茄是菜农对灰霉病、棉疫病、菌核病的统称。在冬春季节,大棚茄子烂茄以灰霉病为主,菌核病为辅,两者常交叉发生。主要症状为该病主要危害小果和青果,也可危害叶片。果实受害一般先侵染残留的花丝花托,然后向果实和果柄发展,从而致使果皮变成灰白色软腐,发病后期在果柄处长出大量灰白色霉层,以后果实失水僵化。但发病条件多以低温多湿为适宜,最适温度为23℃,最适湿度为95%,冬春大棚、温室、低温、光照不足或一周以上连续阴雨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目前,根据笔者对永嘉县枫林镇湖西、洋山头、包岙等大棚基地的调查发现,近80%的茄棚发生程度不等的烂茄病,严重的茄棚有40%的植株发病,通常发病率在15%左右,估计减少在20%左右。

现阶段气象条件主要特点是连续阴雨,气温回升不稳定,并不能排除倒春寒的可能性。针对此特点,对目前的大棚茄子提出如下防治意见。

一、防治原则对烂茄的防治,应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公学防治为辅。做到早防、早治、根治。

二、农业防治

1、开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一般不干不灌水,必要时穴灌或灌跑马水。地势较低的田块更要做好排水管理。

2、覆草压水在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的茄棚,畦宽内要覆盖5厘米以上的稻草或其他作物秸秆,有效抑制水份的上升,减少空气湿度。

3、适当延长开棚时间白天平均气温高于15℃时,可以提早开棚时间,延迟关棚时间。开棚时间可以提早到早上7时,关棚时间可以推迟到4时。这样可以通过延长通风时间,有利于排湿。但同时也要注意茄子的生长情况。

4、整枝、打叶、摘除烂果一般情况下,摘除门茄以下全部侧枝及叶片。其他叶片以不相应遮荫为原则进行及时充分摘叶,加强植间通风,减少病害发生。及时摘除烂果,安全处理烂果。对摘除的叶片与烂果应做到到远离茄棚、远离灌溉水,集中焚烧或深埋,杜绝病菌再次侵染。有条件的菜农,可在大棚设置生石灰消毒带,可有效地防止带病入棚。

另外,据生产实践,摘除幼果残苗花瓣及柱头,防效可达80%以上。

三、化学防治

灰霉病菌极易产生抗药性。药物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高选择性的药物,并做到交替使用,严格按照浓度施药,全育期控制同一农药使用次数,保证无公害蔬菜生产。

1、药液蘸花:在配制防落素或2,4-D蘸花液中加入0.1%速克灵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然后蘸花,对有效地防止灰霉病的发生。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速克灵、50%扑海因、65%万霉灵、50%黑灰净、施佳乐、菌萨、腐霉利、农利灵一种与百菌清,配制成10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用3-4次。同时,要注意交替使用。

3、烟剂熏蒸或粉尘施药:如遇低温连雨天气,避免药剂喷洒增加棚内湿度,加重病害发生,可在发病期用10%速克灵烟剂,667平方米用药250-300克于傍晚闭棚熏蒸,也可用10%灰霉灵粉尘剂,667平方米用药1公斤,每507天施1次,连施2-3次。

另据介绍,采用得利冷发类制在傍晚时分进行防治有较好的防效。

毛白杨锈病的防治


毛白杨锈病主要为害幼苗及幼树,引起芽枯、叶片提早脱落,严重时引起嫩梢枯死,影响杨树的生长。

该病菌以菌丝体在冬芽内越冬。一年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春季随温度升高,潜伏在冬芽内的越冬菌丝随冬芽的活动也逐渐发育,受侵冬芽不能正常展开,形成满覆夏孢子的绣球状畸形病叶,这些病叶成为田间的初侵染源,到4月上旬气温升高到13℃左右病芽则陆续出现,5~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期,之后由于气温不断升高,不适宜病菌的萌发侵染,病情有所减轻。8月下旬后,气温逐渐下降,随枝叶的二次生长,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度、湿度有关,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7℃,最高30℃,最适温度为15℃~20℃。在适温时期,降雨越多,湿度越大,发病越重。还与苗龄、树龄及叶龄有关,苗龄、树龄及叶龄越小,越易感病,为此,该病多侵染1~5年生幼苗及幼树,10年生以上大树很少发病。白杨派及其杂交品系的所有树种普遍感病,但树种间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

毛白杨锈病的防治

防治措施:

1.喷药防治。对上一年发病的苗木及幼树,在发病初期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85%的治愈(三氯异氰尿酸)2000~3000倍液,以控制病情。喷药要着重嫩梢嫩叶部位。

2.加强苗木及幼树管理。氮肥不应过多,结合施磷钾肥,防止徒长,增强本身抗病能力。

3.选栽抗病品种,同时不要大面积营造纯林。

4.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育白杨派苗时,育苗地要选择离发病区300米以外处

枣锈病防治


枣锈病是枣树的重要叶片病害,有时也侵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成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病斑表皮破裂时,散出黄粉状的夏孢子。危害严重时,8-9月份全树落叶,树势衰弱,严重降低枣果的产量和品质。枣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病落叶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有时,也能以菌丝在芽中越冬。第二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雨多、温度适宜时,越冬的夏孢子即开始萌芽侵入叶片。7月中下旬开始发黄,8月中下旬开始大量落叶。多雨高湿是枣锈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

根据枣锈病上述发生及危害特点,防治时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压低菌源。枣树越冬休眠期间,彻底扫除病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源。(2)合理修剪。疏除过密枝条,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做好雨季排水工作。枣粮间作地内,近树冠处宜选种豆类等矮杆作物,保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3)药剂防治。应以夏季雨季早晚、降雨频率和空气温度等气候因素决定喷药时期。北方枣区一般在7月上中旬临近发病前开始喷药,相隔20天左右,连喷2次2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粉锈宁即可控制危害。干旱年份的6-8月,除水浇地外,可不必喷药。

《小麦发生锈病的防治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